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三章 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的分布课时目标1.尝试采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实例,归纳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
3.了解细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分布,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分布。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课时活动设计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它属于真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馒头变质发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至于细菌,肉眼就看不见了。
其实,在你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你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
出示鼻腔内、口腔内的细菌和真菌的图片。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菌落。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2~103页内容,找出菌落的概念。
出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
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为便于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可以利用培养基让细菌和真菌迅速繁殖形成菌落,就能够用肉眼进行观察了。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的图片,使学生明白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来区分细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4页内容,找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讨论: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细菌多些?哪种环境中细菌少些? 哪种环境中没有细菌?以平时使用的硬币为例,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实验思路:1.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为什么?3.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比较合适?(二)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放大镜、透明胶带等。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理
(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菌种接 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在培养过程 中定时测定细胞数量,以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 坐标,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 线(growth curve)。生长曲线严格说应称为繁殖曲线,因 为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等都以细菌数增加作为生长指标。 这条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至衰老死亡 的动态变化。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个 时期(见图3-1)。
微生物的生理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
3.1 微生物的营养 3.2 微生物的生长 3.3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3.4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
3.2 微生物的生长
3.2.1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 质,并转化为细胞物质的组分和结构。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 了异化作用,使个体细胞质量和体积增加,称为生长。单细 胞微生物,如细菌个体细胞增大是有限的,体积增大到一定 程度就会分裂,分裂成两个大小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 复上述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称为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的 生长实际是以群体细胞数目的增加为标志的。霉菌和放线菌 等丝状微生物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的伸长和分枝,其细胞 数目的增加并不伴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微生物的生理
(4)比浊法 在细菌培养生长过程中,由于细胞数量的 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使光线透过量降低。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悬液中细胞的数量与透光量成反比,与光 密度成正比。比浊管是用不同浓度的BaCl2与稀H2SO4配制成 的10支试管,其中形成的BaSO4有10个梯度,分别代表10个 相对的细菌浓度(预先用相应的细菌测定)。某一未知浓度 的菌液只要在透射光下用肉眼与某一比浊管进行比较,如果 两者透光度相当,即可目测出该菌液的大致浓度。 如果要 作精确测定,则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在可见光的450~ 650nm波段内均可测定。
微生物(修改)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重要名词1. 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2. 噬菌斑形成单位(效价、感染中心数):表示每ml 样品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3. 朊病毒:又称“普里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述其裂解性增值周期。
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①吸附噬菌体尾丝散开,固着于特异性受点上。
②侵入尾鞘收缩,尾管推出并插入到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衣壳留在细胞壁外。
③增殖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注入细胞的核酸操纵宿主细胞代谢机构,以寄主个体及细胞降解物和培养基介质为原料,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并合成蛋白质外壳。
④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T4噬菌体包括头部、尾部),并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
⑤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成熟后,脂肪酶和溶菌酶促进宿主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
2. 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5 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双层平板法),其优点如何?效价:每ml 样品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测定方法(5种):斑点试验法、液体稀释管法、单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快速玻片法。
双层平板法:精确且常用。
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基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菌斑都位于近乎同一平面上,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的琼脂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噬菌斑。
3. 简述用双层琼脂平板发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基本原理: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接种上相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其中每一噬菌体离子由于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再反反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噬菌斑。
教学课件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2.3.3 真菌 课件03
新知探究
1.酵母菌细胞与细菌有什么不同? 2.酵母菌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
新知探究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酵母菌
DNA
鞭毛
细胞质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菌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植物细胞
新知探究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酵母菌
DNA
鞭毛
菌
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青霉的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
青 霉
去呈扫帚状。
菌
新知探究
观察曲霉
孢子
气生菌丝
发霉的面包
营养菌丝
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和土壤中,曲霉气生菌丝
的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
孢子,孢子随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色或黑色等。
新知探究
夏、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孢子
地 上
菌盖
部 分
子实体
菌褶
菌柄
蘑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地 下
菌丝
部 分
蘑菇 (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新知探究
酵母菌
青霉
蘑菇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新知探究
真菌的营养
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是如何获得有机物维持生活的呢?
酵母菌分解苹果中的糖类,产生酒 精和二氧化碳,使腐烂的苹果散发出 酒味。
腐烂的苹果
新知探究
豆腐坯
毛霉在豆腐上生长,可以制作出 豆腐乳等食品。
人教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细菌
第二节 细菌
肉汤放久了,就会变质,这是细菌的大量 繁殖造成的,肉汤里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细菌的大小
扫描 电子显微镜
下的钉子
放大33倍
放大200倍
放大500倍
放大30 000倍
放大70 000倍
2 000-4 000个 细菌并排能穿 过绣花针上的 小孔Βιβλιοθήκη 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 针头上的细菌
100×28 = 25600
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 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的能力
细菌个体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 繁殖速度快;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芽孢。 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 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 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曲霉:淀粉→葡萄糖 酵母菌:葡萄糖→酒精和二氧化碳 (馒头、面包) 乳酸菌:葡萄糖→乳酸(酸奶、泡菜) 醋:醋酸菌 酱:多种霉菌
利用转基因技术, 让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个体微小
单细胞
球形、杆形、 螺旋形
分 裂 生 殖
生 殖 方 式
多数是朋友
形态 结构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 胞质
荚3 膜
细胞5膜 细胞4 壁
保护
• 1.单细胞 • 2.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 3.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
原核生物 • 4.特殊结构:有的有荚膜、鞭毛等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细胞壁 细胞膜
叶绿体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D6NA 1鞭
毛
细胞膜5
细胞4壁
荚3
微生物学第三章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概述原核微生物分为: 细菌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分为:真菌,原生动物,微藻类三域系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组成。
2.缺乏由单位膜分割,包围的细胞器。
3.核糖体为70S型。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可分为一般构造(一般都具有的)和特殊构造(部分种类或特定环境下才形成的)。
A.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型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通过染色,质壁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等方法可证实细胞壁的存在。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
固定细胞外型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
阻拦酶蛋白和抗生素等大分子进入细胞,保护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
赋予细胞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不同而引起的脱色能力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致密,染色后进行脱色处理,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脂类,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能把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留在壁能成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差,遇脱色剂后外膜溶解,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 厚度大,化学组成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成分与作用:1.肽聚糖: 是真细菌特有成分,典型的肽聚糖层厚约20~80nm,由25~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肽聚糖分子是由肽和聚糖2部分组成,其中的肽有四肽尾和肽桥2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接而成(β-1,4-糖苷键)。
作用:构成骨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
直接反映mRNA顺序而与编码基因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些同源蛋白质氨基酸顺
序的比较来分析不同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序 列相似性越高,其亲缘关系愈近.
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资料构建
系统发育树和进行分类.
(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比较DNA和碱基组成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 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 方法. 1.DNA的碱基组成[(G+C)%] 2.核酸的分子杂交 DNA—DNA杂交、DNA—rDNA杂交、核酸探针
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裂解作用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即一种噬菌体往往只能感染或裂解某种细 菌,甚至只裂解种内的某些菌株.
所以,根据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不同
的噬菌型和利用噬菌体裂解这样的特异性进行 细菌鉴定.
这对于追溯传染病来源、流行病调查以及病原
菌的检测鉴定有重要意义.
(三)氨基酸的顺序和蛋白质的分析
宿主范围、传播方式及媒介、临床病理学特点
三、病毒的分类系统
z Order目
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
基因组不同,但有相似的基因组次序、结构及复制方 式,甚至编码相似的功能蛋白的共同保守序列。词尾 virales
– Family科 词尾 vivide
z
Subfamily亚科 Genus 属 词尾 virus Species种
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
一、病毒分类机构
1966年莫斯科 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 1973年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 是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国际权威机构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真核
强的芽孢肽聚糖,与低价阳离子一起引起了皮层的高渗透
压,这时,皮层的含水量增加,随之体积也增大。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4、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真核细胞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
•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
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
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群。
•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
氏体和衣原体等都属于真细菌。
• 以最常见的细菌为代表阐述原核生物细胞
的各部分构造和功能。
真细菌细胞的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质粒功能
R因子:与抗药性有关
F因子:与有性接合有关
其他质粒:与抗生素,色素合成有关 基因工程中作为目的基因载体
Cncnc-micro
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核基因(genome) 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长度为0.25-3.00mm 每个细胞所含的核区数一般1~4个 细菌除在染色体复制时间内呈双倍体外,一般均为 单倍体
核糖体(Ribosome)
70S
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
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体核酸 (占60%)和蛋白质(占40%)组成。
细菌的核糖体
沉降系数为:70s,由 50s大亚基和 30s 小亚基 构成。
功能:是细胞合成蛋白 质的机构。
核糖体(Ribosome)
核 糖 体 亚 基 释 放
芽孢中酶的分子量较营养细胞小
芽孢抗热的机制: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 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透性差及皮
层的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核心 部分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而核心部分的 生命物质却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皮层含有DPA-Ca和大量的交联度低(约6%)、负电荷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1、解释名词:二元培养法,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单位,病毒效价,毒粒,五邻体和六邻体,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包涵体,病毒种,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变,多角体。
二元培养法:病毒是活细胞内严格寄生的,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只能采取连同寄主一块培养的方法,称为二元培养法。
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物都能引起显微变现的改变。
病毒感染单位: 与寄主产生特异性反应所用最小的病毒数量IU。
病毒效价: 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感染单位的数量称病毒的效价或滴度IU/ML表示。
毒粒: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五邻体和六邻体: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的衣壳粒一般由5个或6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因此称五聚体或六聚体。
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
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 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
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
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
结构蛋白: 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一颗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包涵体: 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可以作为病毒快速鉴别和辅助诊断指标。
病毒种: 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的小生境、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
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 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
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
(整理)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三节 真菌
课外实践 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
平菇、香菇、杏鲍菇、金针菇、羊肚菌、木耳、猴 头菇、滑子菇......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吃到的 食用菌。请你到菜市场或超市进行食用菌的相关调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 市场上供应的食用菌有哪些?你家常吃的有哪些? ② 这些食用菌是当地生产的还是来自外地? ③ 影响市场上某种食用菌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A. “夏草”细胞中有叶绿体 B. 真菌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 C. 真菌和蝙蝠蛾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 真菌能产生孢子,孢子可以再去感染新的蝙 蝠蛾幼虫
二、拓展应用
1. 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等常常发霉长毛,这 些霉菌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霉菌容易在这些物品上 生长?
霉菌的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中、土壤中和各种表面。
伞状的菌盖组成。
小资料
有些野生蘑菇 有毒,如毒蝇鹅 膏菌,千万不能 采食。
黄毒蝇鹅膏菌
毒蝇伞
毒红菇
灰花纹鹅膏
大青褶伞
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 的有机物生活。
青霉的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 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蘑菇也是用孢子繁殖的。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有的真菌会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从人 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患病。不少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的疾病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 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疾病。
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棉 花枯萎病等,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虽然有些真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但大部分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2-1
5.气泡(gas vacuoles): 泡囊状内含物,内中充满气体,内有数排柱形 小空泡,外为蛋白质膜包裹。具有调节细胞比重, 使其漂浮在水中,借以获取光能、氧和营养物质。 主要存在于多种蓝细菌中。鱼腥蓝细菌属 顶孢蓝细菌属
(四) 核区(nuclear region)
核 区 又 称 原 核 ( prokaryon ) 或 拟 核 (nucleoid),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 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一般一个,但快速复制的微生物中可能有几个。
(五) 糖被(glycocalyx) 糖被是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 向胞外分泌出厚度不定的胶粘状物质包 被于细胞壁的外表,此称为糖被。
如何观察??
糖被类型:
1. 包 裹 在 单 个 细 胞 壁 上 有 固 定 层 的 糖 被 称 荚 膜 (capsule) 2.如果糖被很薄的称微荚膜(microcapsule) 3. 呈松散状态、未固定的的糖被称 粘液层( slime layer) 4.包裹几个细胞或一群细的菌胶团 (zoogloca动胶菌 属)
3.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 的疏水性内层中; (4)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 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
(5)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
细胞质组成: 水分:约80% 核糖体: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各种化合物:如基质成分、储藏物中间代谢物、营养 物和大分子等 细胞内含物( inclusion body ): 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 颗粒状构造称为内含物, 如类囊体、羧酶体、气泡或 伴孢晶体等
7.常见致病细菌-整理版
• 临床表现:先形成钩体血症,进入损伤全 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肾、肺心及中
枢神经,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 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2020/3/3
9
致病性
• 感染后可引起钩体血症
三症状 寒战、高热、一身乏 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 不同血清型钩体,毒力不一,临床表现相差很 大。有①流感伤寒型;②黄疽出血型;③肺出 血型;④脑膜脑炎型;⑤肾功能衰竭型。
2020/3/3
27
回归热螺旋体
2020/3/3
28
回归热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 回归热是由多种疏螺旋体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 点为急起急退的高热,全身 肌肉酸痛,1次或多次复发, 肝、脾肿大,重症可出现黄 疸和出血倾向
• 回归热疏螺旋体引起虱传回 归热(流行性回归热)
2020/3/3
29
第二节 支原体
2 始体(RB) 大而疏松,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 不具感染性
2020/3/3
43
电镜下沙眼衣原体的原体颗粒
2020/3/3
44
衣原体的生活周期
① 吸附和摄入 ② 吞噬体融合 ③ 原体发育成始体 ④ 始体增殖 ⑤ 始体分化为无数原体
,形成包涵体 ⑥ 包涵体成熟 ⑦ 细胞破裂,释放原体
2020/3/3
24
案例3-2 冶游的代价
• 患者:张先生,私企经理,33岁。症状:近一周 来,躯干、四肢发生不痛不痒的红色皮疹而来诊, 而于两个月前,其生殖器有过无痛性溃疡,溃疡 未经治疗,一个月后自愈。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 胸、背、腹、臀及四肢泛发红斑及红色斑丘疹, 其表面有少许皮屑,皮疹排列无规律。手掌、足 底处见有硬结性脓丘疹,其边缘有鳞屑,颈、腋 等处淋巴结肿大,外生殖器检查未见皮损。病人 常出入于娱乐场所,发病前数月有过多次嫖娼史。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三章 微生物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三章微生物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涵盖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3)要帮助学生形成4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③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④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微生物的分布》《细菌》《真菌》《病毒》四节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主要是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节《细菌》主要讲述了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以及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第三节《真菌》主要是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构造;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第四节《病毒》主要讲述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从课本的编排上来看,本章内容是安排在《藻类与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之后,有了《藻类与植物的类群》和《动物的类群》的基础,学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亲缘和进化关系,因此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分类及各类群微生物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上对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第三章
1. 外毒素
特点 ⑴产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⑵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 ⑶大多数外毒素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少
数存在于菌体内,当菌细胞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⑷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⑸毒性作用强。 ⑹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引起的病变特殊
。
⑺抗原性强,可用0.3%~0.4%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统称为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或黏附素(adhesin)。
一般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的黏附 因子是菌体表面的毛发祥突出物,例如A群 链球菌的膜磷壁酸。
黏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
➢ 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高 度特异性,因而决定了病原菌感染的组织 特异性。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 细菌分泌侵袭性酶类帮助细菌在组织之间扩散。 ➢ 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破坏或抑制吞噬作用、阻止细胞内的消化作 用、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等。
2.3.1微生物的分布 课件(共25张PPT)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应该将手指 上的细菌或 真菌接种在 培养基上。 要不要设置
对照?
2.探究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①培养皿(装有培养基,两套) ②无菌棉棒
③透明胶带
④标签纸
⑤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 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提示: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 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 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防止细菌和真 菌的孢子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 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 提示: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一组不作处理,作 为对照组;另一组在选择的环境中打开,作为实验组。
4.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提示: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 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5.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 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 什么? 提示: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的存在,如对照组的一套培养皿,因为对照组的培养皿经 高温灭菌后一直处于密封状态。
探究主题一:观察菌落
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如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呢?
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1、电子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2、通过观察__菌__落___来研究细菌和真菌。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新
菌落区分
【观察思考】 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6.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 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的条件:水分、营养物 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微生物学-第三章3覃菌
顶部的菌盖(包括表皮、菌肉和菌褶) 中部的菌柄(常有菌环和菌托) 基部的菌丝体
1.
菌盖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
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 平展形、漏斗形等; 菌盖颜色十分复杂; 还有的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
2.
菌柄
菌柄多数生在菌盖的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在一边。
深凹杯伞
榆黄菇
鸡腿菇
羊肚菌
草菇
2. 与人类关系密切
食用菌约有400多种,其中约50种已能进行人工栽培。
Eg. 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
竹荪等。
香菇
双孢蘑菇
金针菇
黑 木 耳
金 耳
焰耳
银耳
各种竹荪
滑子菇 金 针 菇
猴 头
灵芝
新品种有杏鲍菇、珍香
红菇、柳松菇、茶菇、阿魏 菇和真姬菇等。
单倍体核。
有性繁殖
担孢子: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
,在担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a~d.双核细胞;
e.核融合; f~g.核分裂;
h.担孢子形成;
i.担孢子成熟并释放 a b c d e f g h i
蕈 菌 的 生 活 史
在蕈菌的生活史上,菌丝体可分五个阶段:
① 初生菌丝(一级菌丝) 担孢子萌发,形成由许多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 称为~。 ②次生菌丝(二级菌丝) 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通过质配形成 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
通过“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
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
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锁 状 联 合
⑤在喙状突起的后部与菌丝细胞交界处形成一个 ①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开始分裂时,在其两个细
2.3.1 微生物的分布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二步:高温灭菌、冷却 为什么要高温灭菌?
可以杀死其中的 细菌和真菌
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为什么? 防止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落在培养基上
第三步:接种。 实验组:
1.打开培养皿,从钱包里取出硬币, 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2.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接种时为什么有时要用无菌棉棒? 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细菌菌落:
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
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红、褐、 绿、黑、黄等颜色
• 细菌的菌落
真
菌
的
菌
落
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不同?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不同形态的菌落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
根据细菌或真菌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配制 成的营养物质。
平时使用的硬币上有细菌或真菌。
实验材料
1.培养皿(装有牛肉汁)
2.无菌棉棒
3.透明胶带
4.标签纸
5.放大镜
实验过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
什么是培养基? 根据细菌或真菌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 成分而配制成的营养物质。
为什么要用 两个培养皿?
为什么要用两个培养皿?
一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一组作为实验组。
2.高温灭菌、冷却 3. 接种 4.恒温培养
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 2.高温灭菌、冷却 3.接种 4.恒温培养
讨论: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哪种环境中细菌多些? 哪种环境中细菌少些? 哪种环境没有细菌?
探究:哪种环境中有细菌? 1.提出问题: 平时使用的硬币上有细菌或真菌吗? 2.作出假设:
第三章 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产青 生霉 青的 霉帚 素状
结 构
2、酵母菌
以芽殖为主、形态结构简单的单核细胞真 核微生物。
细胞结构: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 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液泡、线粒体等)。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1、酵母菌形态:
酵母菌其形态因种而异.通常为圆形、卵圆形。
C、产生孢子繁殖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 殖的。两个临近的酵母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 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 两个细胞核在此通道内结合,形成双倍体细胞核, 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细胞核。每一子 核与其周围的原生质形成孢子,即为子囊孢子,形 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普遍。
四、真菌的抵抗力
对热抵抗力不强,60~70℃1h即可杀死。
干燥、日光、紫外线、化学消毒药物抵抗 力较强。
1~3%的石炭酸,2.5%的碘酊,10%的 甲醛比较敏感。
三、真菌的长。
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A、营养需要:与细菌相似,需要碳素、氮素、矿 物质元素、生长素及水分。
B、温度:20~30℃为宜,25~28℃最佳。 C、湿度:绝大多数喜欢潮湿。 D、渗透压:一般比较耐渗透压。但种属之间差异
大。 E、氧气:绝大多数需氧,少数属于兼性厌氧。 F、PH值:绝大多数要求不严格,在pH3-6比较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二)曲霉(Aspergillus):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谷物上
,可引起食物、谷物、饲料和果蔬
的霉腐变质,有的可产生致癌性的
黄曲霉毒素。
形态特征: 菌丝发达多分枝,有隔多
核的多细胞真菌。分生孢子梗由特
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足
细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头状
如“菊花”。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菌蜉 蝣 体 表 面 的 酵 母
菌落特征: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
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 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 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 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霉菌菌落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 A、无隔菌丝:整个菌丝是一个多核的单细胞,生长的过程 中只有细胞核的分裂和原生质的增长,细胞的数目不增多, 如根霉和毛霉。
▪ B、有隔菌丝:整个菌丝由分支呈串的多细胞组成,菌丝在 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也在增加。如青霉和曲霉。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霉菌菌丝功能上分化: 营养菌丝(基内菌 丝):伸入到培养基内 部,以吸收养分为主 的菌丝。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 的菌丝. 繁殖菌丝:气生菌丝 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 为产生孢子的菌丝。
霉菌(青霉)的菌丝、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1.3 霉菌的繁殖及培养
▪ 霉菌主要以产生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但是 以无性孢子繁殖为主,也能以菌丝片段繁殖为新 个体。
▪ 霉菌一般对营养要求不高,需氧,多数霉菌喜偏 酸的环境。最适pH5.6-5.8,培养温度为20-28℃, 而病原真菌一般需要37 ℃生长较快。
珠网状,有些呈扩散型生长,故菌落大小不一, 最初是白色,当长出孢子后颜色为黄、绿、青、 棕、橙等。 几种常见的霉菌: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 霉属。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实验室培养的霉菌菌落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 1.2 霉菌的形态:
▪ 霉菌细胞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许多菌丝交织在一 起称为菌丝体。菌丝细胞有两种类型:
曲霉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烟曲霉及菌落
黄曲霉及菌落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四)青霉(Penicillum):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粮食和 水果上,可引起病害或霉腐变质。
形态特征:与曲霉类似,菌丝也是由有 隔多核的多细胞构成。但青霉无足细 胞,分生孢子梗从基内菌丝或气生菌 丝上生出,有横隔,顶端生有扫帚状 的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多呈蓝绿色。 扫帚枝有单轮、双轮和多轮,对称或 不对称。
也有特殊形态,如柠檬形、三角形、藕节状、 腊肠形,假菌丝等 。
酵 母 菌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2、酵母菌大小:
酵母菌比细菌粗约10倍,其直径一般为2—5μm,长度 为5—30μm,最长可达100μm。 例如:酿酒酵母(S.cerevisiae)
宽度:2.5—10μm 长度:4.5—21μm 酵母的大小、形态与菌龄、环境有关。一般成熟的细胞 大于幼龄的细胞,液体培养的细胞大于固体培养的细胞。
样;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二、 分类: 1、霉菌(Mold)
凡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而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 的能产生菌丝而导致其寄生体发生霉变的丝状真菌。
主要作为酿酒、制酱、发面、酶制剂、抗生素的生产菌, 有些是农作物及动物的致病菌,少数使许多物品发霉。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1.1 菌落特征:菌落较大,常呈绒毛状、棉绒状、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衣立 原克 体次
氏 体
螺放真 旋线菌 体菌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真菌
一、定义: 一大类有细胞壁结构、没有根茎叶分化
的异养型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微生物。 ▪ 真菌的特点
▪ 1、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 ▪ 2、不进行光合作用; ▪ 3、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 ▪ 4、不运动; ▪ 5、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 ▪ 6、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
酵母菌菌落
繁殖方式主要有三种: A、芽殖(主要方式) 酵母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芽殖。如 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母细胞 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 最后形成假菌丝状。
酵母菌的芽殖
B、裂殖
是少数酵母菌进行的无性繁殖方式,类似于细菌 的裂殖。其过程是细胞延长,核分裂为二,细胞中 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具有单核的子细胞。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1.4 霉菌的代表属
(一)根霉(Rhizopus):
分布: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 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 、蔬菜的腐烂。
形态特征: 菌丝也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 真菌,多呈絮状。根霉有假根和匍 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 梗。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 无囊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