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第14条明确不合格品处置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根据不合格品的评审与批准意见,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及承办部门的责任与权限。相关部门按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实施搬运、储存、保管及后续加工,并由专人加以督办。
不合格品原因产生分析表
原因类别
原因分析
产品开发设计
产品设计的制作方法不明确
图样、图纸绘制不清晰、标码不准确
产品设计尺寸与生产用零配件、装配公差不一致
废弃图样的管制不力,造成生产中误用废旧图纸
机器与设备管理
机器安装与设计不当
机器设备长时间无校验
刀具、模具、工具的品质不良
量具检测设备的精确度不够
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条件对设备有不良影响
1.进料检验时所判定的不合格的进料,应退货或特采。
2.进料检验后所发现的不合格的进料,且责任属供应商的,应退货或交换良品。
第3条职责。
由质量管理单位负责召集工业工程、生产、物料等有关单位的人员组成监审小组,负责监审。
第2章不合格品产生原因分析与记录
第4条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集中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工序管制等环节,详见下表。
6.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和实施结果的详细情况。
7.针对不合格现象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及实施效果。
第3章不合格品的处理
第6条不合格品处理的基本要求。
1.及时发现不合格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标记并隔离存放。
2.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如机号、时间和产品批次等。
3.评定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
4.按规定进行不合格品的鉴别、记录、标识、隔离、控制、审查与处理,并予以记录。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一、不合格品处理办法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质量检测中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或质量标准的产品。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以下是一些不合格品处理办法:1.隔离处理: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首先要将其隔离,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混入和继续使用。
隔离的方式可以是将不合格品放置在专门的区域,或者进行特殊的标记。
隔离处理也可以使得公司更容易进行追溯和分析。
2.维修修复:对于可以维修和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其质量问题。
修理必须按照相应的维修标准和程序进行,以确保维修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重新加工:对于一些具有再加工价值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重新加工来改善其质量。
重新加工必须按照相应的工艺要求和标准进行,以确保重新加工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者重新加工的不合格品,必须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可以是将不合格品进行破坏、焚烧或者废弃。
报废处理时必须注明不合格品的原因和数量,以便于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纠正预防管理制度是为了纠正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预防不合格品再次发生而建立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纠正预防管理制度的要点:1.质量管理责任: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质量管理责任,确保每个员工都承担起质量管理的责任。
2.品质意识培养:加强品质意识培养,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做到“质量无小事”。
3.工艺改进措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评估和改进,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工艺改进可以包括改变工艺参数、使用更好的设备和工具、优化生产过程等。
4.原材料管理:建立严格的原材料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减少不合格品的原材料引起的问题。
6.培训与教育: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7.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保证能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至客户,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入司的外购外协件、原材料、半成品、白坯成品、机加成品、涂装成品、交付及交付后的不合格品、未标识品、可疑品的识别、处置和控制。
2 术语和定义2.1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可疑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
2.2 可疑的产品: 指无法辨认其状态,需进一步的检验和试验才能验证合格与否的产品。
2.3 工废:生产过程中非零部件自身不良所产生的废品。
2.4 料废:零部件自身存在缺陷不良产生的废品。
2.5 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2.6 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合原始要求)。
2.7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8 A类零部件(“G”:关键零部件):指直接涉及人身安全及伤害、法律法规、技术性能、装配质量的重要零部件。
一般是指具有关键性能、特性的零部件。
2.9 B类零部件(“Z”:重要零部件):指间接涉及人身安全及伤害、法律法规、技术性能、装配质量及外观的重要零部件。
一般是指具有重要性能、特性的零部件。
2.10 C类零部件:指除A类(关键件“G”)、B类(重要件“Z”)以外的一般零部件。
2.11 A类不合格:零部件的关键特生(G)不符合要求且影响装配、安全、寿命性、性能及法规符合性的不合格;A类不合格不允许让步接收。
2.12 B类不合格:零部件的关键特性(G)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装配、配能性能的不合格或零部件的重要特性(Z)不符合要求经返工后不影响装配性能的不合格。
2.13 C类不合格:零部件的重要特性(Z)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装配性能的不合格或零部件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合格。
2.14 批量不合格:指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即为批量不合格:a) 一次性或连续出现A类或B类不合格品大于等于3件时;b) 一次性或连续出现C类不合格品大于等于10件时;c) 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时;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对公司产品的重大批量质量事故的处置措施、对策的审批。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 目的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以及出厂发生不合格(包括超保存期的产品)时的识别、标识、记录、隔离和评审、处置和报告等环节的控制。
3引用文件FTCX.10001.0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4 术语4.1不合格品:未满足要求的产品。
4.2返工:为使不合格的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4.3返修:为使不合格的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包括未满足使用要求而对以前的合格产品所采取的修复措施。
4.4报废:为避免不合格的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可采取回收、销毁)。
4.5改制品:指按原技术要求检验合格入库,而后因设计更改或质量改进需改制才能使用的产品,亦属于不合格品范畴。
4.6让步接收: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4.7Ⅰ类让步接收:指严重不合格品;整车超过5台份的不合格品;Ⅱ类让步连续办理了两批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指零部件)超过20台份的不合格品。
4.8Ⅱ类让步接收:指一般不合格品;整车在5台份以内(含5台)的不合格品;Ⅲ类让步连续办理了两批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指零部件)超过20台份的不合格品。
4.9Ⅲ类让步接收:指轻微不合格品; 整车在5台份以内(含5台)的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指零部件)超过20台份的不合格品。
4.10处置:对不合格品的具体处理方式的总称,包括退货、挑选使用、让步接收、返工(修)、报废等。
4.11授权人员:指由相关部门按要求提名,质量控制部部长审核,品牌质量副经理审定,品牌质量经理审批,明确其职责权限范围的人员。
包括:质量、工艺、设计、制造、采购部门的主管师或副科长以上人员。
5 职责5.1质量控制部是全厂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5.1.1质管科负责全厂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资格的初步确认并提交领导审批。
5.1.2外检科5.1.2.1负责采购产品进货检验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记录、评审并出具结论;负责挑选使用及返工(修)后采购产品的复检;参与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评审。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Management system of unqualified products_ Regulations on m anagement system of unqualified products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_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条例3篇前言: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模板2021版2、篇章2: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文档实用版3、篇章3: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范文规范版篇章1: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模板2021版1 目的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体系不断改进和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
3 职责3.1 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确定,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3.2 各部门负责不合格项的识别,技术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3.3 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4 管理办法4.1 不合格的分类不合格分为体系不合格和产品不合格。
体系不合格称为不合格项,产品不合格称为不合格品。
体系不合格(不合格项):在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本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不合格称为体系不合格。
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称为产品不合格。
4.2 不合格的性质:对不合格视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性质轻微,属偶尔现象,不具有普遍性,造成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200元以下的不合格。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管理办法QZ-HT.26-18-073一、为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处置和解决,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根据公司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的处置,零星的不合格品,按照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三、检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批量不合格品时,应于当天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送交不合格品发生部门的部门主管,报告单的不合格品状态及不合格原因栏必须详细填写清楚。
四、不合格品发生部门的部门主管,对检验人员送交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中说明的不合格品状态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确认,确认后在报告单上签字;如对报告单上说明的不合格品状态和不合格原因有异议时,应在报告单中写明具体理由后签字,签字后的报告单应予当天或第二天返还送交报告单的检验人员。
五、检验人员收到返回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于当日报送公司办公室指定专管人员。
六、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收到检验人员报送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进行登记、编号并分类发放;非质量原因的报告单,送交生产部门主管处理,质量原因的报告单,送交品检部门主管处理。
七、生产部门主管在接到公司办公室送交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应根据报告单上的不合格原因,于三天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制订解决办法,并在报告单上写明处置意见后,返还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
八、品检部门主管在接到公司办公室交来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根据报告单上的不合格原因,于三天内审核并制定处置办法,并在报告单上写明处置意见后,返还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
九、公司办公室专管人员接到由生产部门及质检部门返还的《不合格品评审处置报告单》后,应进行登记,并根据报告单上的处置意见于二天内分发给相关部门处理。
1、凡属操作人员人为原因造成不合格品的,如自检不到位,不按规定的工艺要求操作等,分发给发生不合格品的部门主管处理。
2、凡属工装夹具不适应原因造成不合格品的,分发给工装部门主管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一、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1.分类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可以分为可修复不合格品和不可修复不合格品两类。
2.及时报告: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不合格品情况和处理意见。
3.隔离与封存: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要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混杂入出货产品中。
不合格品应封存,并标明不合格原因和处理结果,确保不会再次流入生产线。
4.厂内修复:对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内部修复或改装。
修复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达到合格品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5.销毁处理:对于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销毁处理。
销毁过程要做好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6.追溯与调查: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和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处理。
针对相同或相似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7.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发现不合格品都应进行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制定纠正预防管理制度时,要将这些经验教训纳入考虑,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二、纠正预防管理制度:1.质量目标设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求各部门和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预防和纠正不合格品,达到质量目标。
2.质量控制点设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过程控制与纪律: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员工遵循操作纪律,确保每个步骤符合质量要求。
对不按规定操作和出现失误的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警示。
4.持续改进:定期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评审,找出不合理和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措施。
要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持续改进。
5.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 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以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提升顾客满意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交付、服务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 术语与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包括未满足要求、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3.2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3.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3.4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4 职责4.1生产准备部4.1.1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制定、修改完善及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负责对交付产品不合格判定的仲裁;4.1.2负责各自零部件、产成品不合格控制要求及不合格品控制过程的监控和考核;4.1.3负责整车入库交验时及整车交付后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及处理;4.1.4负责从原材料、外购外协件、产品制造过程到成品入库前的不合格品的控制;4.1.5授权检验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和处置(不包括重大、批量的不合格品)及返工后重检;4.1.6负责对让步接收申请的审核和生产过程中重大或批量不合格的评审;4.2产品技术部4.2.1 负责对产品技术部设计错误导致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让步接收申请及生产过程中重大或批量不合格的技术支持;4.3试制部4.3.1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隔离,返工、报废等处理工作;4.3.2负责不合格外购外协件的退货,申请让步接收等处理工作。
5 工作程序5.1 不合格品的判定5.1.1 授权检验人员在各阶段检验中,发现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应做出不合格品的判定,并按规定做出标识;5.1.2 操作员工在自检、互检及操作过程中发现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产品,应先标记或隔离,后提交相关检验员判定;5.1.3 若生产中发现不合格的外协外购件,由过程检验员先进行一次判定,后提交进货检验员做二次判定。
5.1.4 外协件入库检验和监督抽查不满足技术要求的不合格品,要进行标识,并进行批次追溯。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组织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组织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存储或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与产品质量标准、规格要求或客户需求不符的产品。
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减少损失,并且预防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品处理办法及纠正预防管理制度的例子,供参考: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产品的质量、规格、外观、功能等方面与产品标准、规格、技术要求、合同约定以及客户需求不相符的产品。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1.临时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审核,但经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2.成品不合格品:指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外来不合格品:指从供应商收到的物料、零部件、半成品经过检测或质量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三、不合格品处理的程序1.不合格品的发现:包括内部检测、生产线上抽查、外部检测等多种方式。
2.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问题分类,如规格不符、性能不达标、外观不良等。
3.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暂时隔离、返工修复、报废处理等多种方式。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要在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
4.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原因统计报告,以便后期加强纠正和预防。
1.不合格品责任分工制度: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各个部门和岗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2.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制度:规定不合格品从发现到最终处理的流程,包括通知报告、隔离、处理、记录、汇总等环节,确保流程的顺畅和有效性。
3.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制度: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流程,以便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不合格品统计与分析制度:建立不合格品的统计与分析制度,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找出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纠正和预防提供依据。
五、不合格品处理效果的评估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不合格品处理数量的统计、处理时间的评估、返工率的分析等。
《不合格品、废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废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目的规范不合格品、废品管理工作程序,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以利生产和施工质量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2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蒙华铁路mhtj-12标三工区钢筋加工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废品的管理。
第3条相关定义(一)不合格品指任何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符合技术文件要求之特性的产品。
不合格品分为废品、返修品两类。
(二)废品指不能按预定要求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
(三)返修品指不符合技术文件,但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第二章不合格品的处理1.检验人员正确判明产品合格与否,对不合格品做出标记或隔离,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单。
2.处理不合格品紧持“三不放过”原则,即原因找不出不放过;责任查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不合格品的处理结论仅本次、本批一次有效,不能作为以后不合格品处理和验收的依据。
4.不合格品必须按规定权限分级处理,办理手续后才能转放下工序。
5.当不合格品的范围涉及已入库的零组件或涉及其它车间的在制品时,发现车间或质检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质检人员进行复查处理。
5.下列情况不作为不合品处理。
上级通知设计更改造成的不能继续使用的在制品;技术试验、攻关消耗的成品、零组件;工装试模用的试验件;丢失或短缺的产品、零组件。
6.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发现不合格品时,由检验员及时做出标记并按规定隔离,检验人员即时开具不合格品报告单。
由班组或责任车间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并签字确认。
报质量部审核,质量部根据故障情况,确定质量、技术、工艺处理程序。
第三章废品管理明确产品报废后,不合格品报告单经签审确认,废品交检验室隔离保管后,不合格品报告单复印三份(共四份)。
质量部自存一份,车间检验室组长存一份,生产部、责任车间各一份。
确认废品交检验室隔离保管后,不合格品报告单需加盖废品收讫章。
1、废品处理期限废品按照当月发现当月处理、当月核算、当月统计的原则。
属本单位责任的应在二日内办理统计完毕,属外车间(部门)责任的应在四日内办理统计完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的识别原材料及外购产品入厂、生产及最终检验中的不合格产品的识别、隔离和控制,以及防止产生不合格产品,特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入厂检验、首件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以及质量反馈中的不合格产品。
(三)职责1.技术经营部负责不合格产品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到下一道工序。
2.检查员发现不合格品后负责将不合格品信息及时反馈到责任单位。
3.责任单位接到信息后,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
4.生产单位及使用单位发现产品、原辅材料及备品备件等不合格,应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质量评审小组负责制定整批或数量较大(大于70%)的质量不合格、对公司影响较大的、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退货数量较大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签署意见。
—1—(四)术语和定义1.返工/返修:为使不合格符合要求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让步接收:一般采购物料、生产产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并不影响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并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3.让步放行:产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并不影响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为轻微瑕疵,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4.拒收: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一律由采购部门与供方联系作退货处理;经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成品的接收方有权拒收,退回上工序。
5.降级改作他用:产品因长期放置不符合当前用户的要求,但达到相应技术标准可以转拨给其它符合要求的用户。
6.报废:不符合企业、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也不能被转化为他用。
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采购物资入厂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控制1.原材料检查人员按《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原辅材料入厂进行外观检查和内部组织检查,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检查员应及时反馈给工艺技术人员,并将意见反馈给库房管理人员。
对其判定为退货的,由库房管理人员做出不合格品的标识,通知采购人员与供方联系作退货处理。
生产用零部件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生产用零部件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零部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流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用零部件不合格品的管理,包括原材料、外购件、自制件等。
三、职责分工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和检验规范。
对生产过程中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判定,确定不合格品。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和统计分析。
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
2、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标识。
配合质量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按照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3、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协调不合格品的处理事宜。
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管理,督促其改进产品质量。
4、技术部门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进建议。
负责对因设计原因导致的不合格品进行改进。
5、仓库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存放和管理。
按照处置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出入库管理。
四、不合格品的判定1、质量部门依据相关标准、检验规范和技术文件,对零部件进行检验和测试。
2、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零部件,判定为不合格品。
3、对于存在争议的不合格品,由质量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共同判定。
五、不合格品的标识和记录1、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生产人员立即进行标识,注明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批次、数量、发现时间和责任人等信息。
2、质量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检验和判定后,在不合格品上粘贴不合格标签,并填写不合格品检验报告,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原因、检验数据、判定结果等。
六、不合格品的隔离1、生产部门将不合格品放置在专门的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存放,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2、仓库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单独存放和管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被误发或误用。
七、不合格品的评审1、质量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生产、技术、采购等)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影响程度和数量等因素,确定处置方案。
采购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采购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加强对采购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公司采购的物资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和使用环节,保障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服务等不合格品的管理。
三、职责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协调不合格品的处理事宜,包括退货、换货、索赔等。
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进行评估和记录,作为后续采购决策的依据。
及时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将质量表现不佳的供应商剔除。
2、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的物资和服务进行检验和判定,确定是否为不合格品。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记录,提供不合格品的检验报告和相关数据。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3、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存放和保管,确保不合格品与合格品分开存放。
按照处置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出入库管理。
4、生产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采购不合格品,并及时通知质量检验部门。
对因使用不合格品导致的生产损失进行评估和报告。
5、财务部门负责核算不合格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参与索赔事宜。
四、不合格品的判定1、质量检验部门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采购合同中的质量要求,对采购的物资和服务进行检验。
2、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化学成分等,检验方法包括抽样检验、全检等。
3、当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时,判定为不合格品。
五、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1、质量检验部门对判定为不合格品的物资和服务,应及时进行标识,标识应清晰、醒目,注明不合格的原因和检验日期。
2、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设置专门的不合格品区域,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1、质量检验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台账,详细记录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批次、数量、供应商、不合格原因、检验日期等信息。
2、仓库管理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出入库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出入库情况。
七、不合格品的评审1、对于判定为不合格品的物资和服务,由质量检验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进行评审。
7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
金沙县雄泰绿色食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1、技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隔离、评审、处置、制定控制办法并监督各部门执行。
2、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记录、隔离,并报告技质部处理。
3、仓库负责对采购进货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记录、隔离,并提出处置意见。
4、生产车间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并保持处置记录。
5、技质部组织对重大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6、不合格品的鉴别:由技质部对采购物资、生产的半成品和产品依据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鉴定。
经识别为不合格品的,并通知责任部门处理。
7、不合格品的隔离。
8、经评定确认为不合格品的,由技质部按规定对期进行标识,并做好记录。
9、对不合格的采购物资,由仓库人员负责隔离。
10、对生产中产生的不合格的半成品和成品,由生产车间负责隔离,技质部监督。
11、不合格品的评审。
12、由技质部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序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与处置。
13、对不合格的采购物资,评审结论为拒收者,由采购人员退回供方,评审结论为让步接收者,技质部提出处置措施,生产车间组织实施。
14、生产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品、评审所提出的措施由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在生产部的监督下执行。
15、不合格品处理引起的纠正措施按《不合格品控制制度》处理。
16、在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销售部和技质部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责任。
17、不合格品控制档案
18、由技质部归口建立不合格品控制档案。
19、不合格品的控制档案《不合格品处理报告》及其评审处理的有关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0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对生产工序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便于及时改善,规定实行分类管理。
职责:1、操作员将当日生产的不良品放置于指定的不合格品分类箱(盒)中,并作好记录;2、工序品管员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3、工序班长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分析原因,包括对操作员的教育。
4、当某一产品不合格率到达3时,班组长务必向品管部、技术部报告,确认是否继续生产还是停机改善。
规定资料:1、作业员将生产时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放入机台旁的临时红箱中,在下班前、岗位转换时或批生产完成后,再集中分类放入不合格品架上的相应不合格品箱中,并在『不合格品记录表』相应栏内真实的填写相关记录。
2、当班班长随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跟踪确认,并签名。
3、当班质检员随时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签名。
4、当班班长对于当日出现的全部不良分类整理,并且得到当班品管员的确认后,才能送仓报废。
5、仓库在收集报废品时,根据「不合格品记录表」进行核对,填写报废单。
记录表上没有品管经过确认的,不允许报废。
同时,报废单上有品管的确认及处理意见。
务必遵守的事项:1、在转岗前、批完成后、下班前,及时清点不合格品,不准储存和累积不良品,等待第二天的清理;2、『不合格品记录表』上的各项目务必真实、详细的填写;2、班组长务必不定期的去各机台确认临时红箱的不良品是否清理;3、员工对于不良品的报废,务必得到班长和品管的确认,并在记录表上签名才能有效。
[处罚规定]:1、没有如实填写记录,有记录但班长和品管没有确认的,私自报废的,进行处罚。
2、罚款金额为10-50元/次。
对于处罚后能够及时改正,以后自觉遵守的,将取消处罚罚款。
对于多次教育仍不能遵守。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二):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一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三职责3.1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3.2评审职责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3.3处置职责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细则
不合格品管理细则一、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由于原材料问题、生产工艺不当、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
二管理细则1.操作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发现、标识、隔离、追溯;按照要求处理自检产生的责任废品,废品放置于指定区域,切勿放置于料废待处理区。
2.如操作者不能判定是否废品或料废,必须经主管工艺员判定后方可放置,不得私自放置,否则视同故意将废品放置于料废区。
3. 操作者在放置废品时,必须使用红色标识卡,明确标识出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数量、操作者、废品现象、时间。
4.料废品,操作者在缺陷部位用白色记号或黑色油笔做标记,集中放置指定区域。
5.操作者不得私自藏匿或销毁废品。
违反按照废品价格100%考核;6.班组长是本组不合格品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现场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废品放置红色盒、可疑品放入黄色盒,料废放置指定区域),配合技术人员处置不合格品。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本班组的PPM、万元内废。
自检废品由班组长处理,料废由主管工艺员处理。
7.设备故障、调试机床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设备技术员确认签字;保修期内出现设备故障造成废品由设备技术员联系设能处签字处理;维修人员每次处理故障所签废品数量不能>2件。
8.因工装、刀具制造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生产准备在《不合9.因新刀具试验、新产品试制、工艺试验、提升生产效率、设计更改造成的不合格品,由主管工艺员联系相关单位主管技术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上签字确认。
10.技术组负责不合格品统计分析工作,制定《优先减少计划》,进行质量改进。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1. 对于内、外单位出现的不合格品,由班组长及主管工艺员快速响应赶到问题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围追堵截不良品,制定有效的后续改进措施。
若出现人员不够时,由计调员统一协调。
违反每次考核责任人50元。
12.不合格品返工返修:车间内部自制件不合格,经评审为返工/返修品的,车间技术员拟定《返工/返修指导书》,计调员安排实施返工/返修和交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Q/ZS-C 质 14-2016B 1.目的本办法是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对“不合格品”处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规定了相关部门在处理不合品过程中的职责,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自制加工件、生产半成品、生产成品、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售后返回物料、营销返回生产成品等过程所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3.职责3.1质量部3.1.1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识别,对自制加工件、生产半成品、生产成品、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售后返回物料、营销返回生产成品等进行检验和判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不合格品报告单》(见附录 A)交给报检部门。
3.1.2对检验和判定的不合格品,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1.3对于能判定立即返工或返修的少量一般不合格品,可要求加工部门立即进行返工或返修,做好检验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二次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3.1.4负责召集研发部、生产部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根据《退货产品处理单》进行评审,落实责任及预防纠正措施。
3.1.5负责的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拆解零部件,合格及报废的判定。
3.1.6质量部质量分析师按月对《不合格品报告单》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类别、比例、发展趋势,为质量专题会提供质量改进和预防的依据。
3.1.7负责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纠正措施执行情况。
3.2生产部3.2.1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按”,“三检”和“三自一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3.2.2负责对公司生产制造和装配的零部件和产成品例行报检。
3.2.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
3.2.4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不合格品,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处理。
3.2.5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现和产生不合格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2.6生产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复)检,填写现场物资验证单,由质量判定,在采购供应部仓库办理零部件退换。
3.2.7对于质量部质检员要求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品,安排责任者立即进行返工或返修,做好自检互检记录和二次交验。
3.2.8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月进行统计汇总,及不合格品损失核算。
3.2.9不合格品统计汇总核算表,每月报总经办和质量部,纳入绩效考核。
3.2.10在质量部组织评审后,协助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进行维修或拆解为零部件,由质检人员登记填写《退回产品零部件拆解清单》,清单中应包括零件图号、名称、数量等,在清单备注栏中注明合格或报废;生产部协助将合格或报废零部件送仓库,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归类存放。
)3.3研发部3.3.1研发部应提供完整、正确、统一的产品图纸技术文件和相关验收技术标准。
3.3.2研发部产品经理或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申请特采回用进行判别,提出处理意见和预防要求。
3.3.3在组织进行新产品(项目)试制过程中,发现供给的加工件、外购物料及外协零部件等不符合时,及时通知质检部进行复检判定和处理。
3.4采购供应部3.4.1负责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的例行报检。
3.4.2负责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3.4.3采购供应部库房a.)按要求对入库的各类物资和零部件进行合理摆放,不得超重超高,以防挤压变形与跌落,造成零部件损伤而产生不合格品的发生。
b.)负责对暂存和退回的不合格品、报废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分区保管存放。
c.) 负责不合格品的放置及运输防护。
d.) 负责对质变物料及时进行汇总,报采购供应部经理办理报废处理。
e.) 负责办理营销返回不合格成品的入出库手续,及生产拆解后零部件的再入库。
f.)负责对已办理报废手续的零部件,予以收回报废零部件并补发原材料。
j.) 负责报废零部件的分区存放,协助报废零部件的处理。
3.4.4采购供应部按月负责报废品的统一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3.5售后工程部3.5.1负责售后服务过程中不合格的汇总反馈。
3.5.2售后工程师确认存在质量问题或经售后工程师排除故障,因质量问题更换零部件的,由售后工程师填写《客户现场设备质量异常分析报告单》(见陕众森劳字 [2015] 第 005 号文件《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附录C),返回后交质量部判定责任归属。
3.5.3负责对属于客户责任(使用不当)时,与客户沟通商讨处理意见。
3.5.4负责维修更换零部件的返回,返厂物料由质量部进行判定确认后,交付采购供应部仓库。
3.5.5负责售后返回的不合格品有能力维修的进行维修,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维修的,做好不合格标识,并注明不合格原因及不合格情况,联系相关单位进行维修。
3.5.6对返回的不可维修的不合格品,售后部负责做出明细,办理报废手续后入库。
3.5.7协助营销部将顾客退货的产品(设备)发回并办理返库手续。
3.6营销部3.6.1负责整机产品(设备)交付后顾客以任何方式提出不合格要求退货,营销部应将顾客投诉的内容进行记录,填写《顾客投诉报告》交质量部、研发部和生产部进行评审。
3.6.2负责与售后工程部及时沟通,由售后工程师确认整机产品(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
3.6.3重大问题或需现场进行处理时,需请示总经理批准。
营销部和相关部门根据评审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6.4顾客退货的产品(设备)由营销部填写《退货产品处理单》与售后工程部及时沟通,由售后工程部负责发回并办理返库手续。
退回的产品(设备)交由采购供应部仓库暂管并分区存放。
财务部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不合格损失和报废品损失数据进行核实和督促检查。
4.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处理为:让步接收、返工返修后二次交验、挑选后二次交验和报废。
4.1让步接收:指不需要经过返工返修可直接投入使用的不合格品,让步接收分为:“不降等(级)让步接收”和“降等(级)让步接收”。
4.1.1“不降等(级)让步接收”(简称让步接收或直接回用),指在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非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确定的处理意见,此时责任部门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手续,由研发产品经理或主管给出“让步接收直接回用”意见,提出相应的预防要求或进行图样文件的更改放宽公差等级的规定。
此时按“等同合格品处理”(如:某工件外观长度尺寸为未注公差,检验实测超差在1mm,装配使用对功能性能及外观没有影响时,可让步接收直接回用)。
4.1.2“降等(级)让步接收”:指在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较重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但可通过装配调整和修复不会影响产品的整体功能和性能,并且不会对客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的零部件进行降等(级)让步接收。
此时责任部门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手续,由研发产品经理或主管给出“降等(级)让步接收”意见,提出相应的装配调整或修复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对责任部门提出相应的预防要求。
4.2返工返修后复检:指经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有可能是不合格品达到合格或让步接收直接回用的状态(如还有加工余量的外螺纹、轴类零部件)。
4.2.1对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或返工返修结果比较难预测的不合格品,一般不做返工返修复检处理。
4.2.2公司内返工返修的实施,应由责任部门安排处理。
4.2.3采购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的返工返修的实施,按公司Q/《委托外协加工管理办法》处理。
4.2.4返工返修完成后,由责任部门进行二次报检,原则上由原检验人员,针对不符合项的返工返修结果和返工返修过程中可能增加的不符合内容进行检验。
4.2.5返工返修复检的结果a.)达到了图样技术文件的要求或达到了本方法所限定的要求时,按等同合格品处理。
b.) 达到了本方法所规定的要求时,按降等(级)让步接收处理。
c.) 返工返修的结果仍不能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时,一般不进行第二次返工返修(特殊关键件或周期特长的零部件例外),此时做报废处理。
挑选后二次交验指送检批中混有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品,可通过不合格品的自检判别将不合格品挑出,保证剩余零部件为合格品,或符合本方法、所限定的要求。
挑选的实施由报检方实施,外购、外协加工件按相关规定执行。
a.) 挑选后符合本方法要求时,按同合格品处理。
b.) 挑选后符合本方法要求时,按降等(级)让步接收处理。
c.) 挑选后不能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丧失使用功能的,做报废处理。
报废:是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失去了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丧失使用功能、影响产品的性能及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等)的判定意见。
当不合格品有以下情形之一时,由责任部门办理报废手续:a.)零部件精度超差非常大,失去修复和使用价值的零部件。
b.)外观严重变形、磕碰划伤严重,对产品外观影响较大的零部件。
c.)零部件表面有不可修复的缺陷的零部件。
d.)当不合格品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被否决时。
e.)当不合格品挑选后仍不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
f.)当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后仍不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
注:1.)属于 a.)、 b.)、 c.)三条款的报废,检验时由质量检验员提出直接报废建议,由质量部经理直接批准报废,质量部做好报废记录。
责任部门填写《报废处理单》办理补发料手续。
2.)其他款的报废,应按规定办理《不合格品特裁(回用)申请单》或其他相应手续。
4.5售后不合格品的处理4.5.1售后不合格品:指产品交付客户,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
4.5.2售后产品(设备)根据客户投诉,经售后工程师确认存在质量问题或经售后工程师排除故障,因质量问题更换零部件的,按条办理。
4.5.3责任属于客户时,售后工程师应总结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
由营销部或售后工程部与客户商讨处理意见。
4.5.4责任属于公司相关部门时,责任部门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并视责任大小,落实责任及处理方式。
4.5.5责任属于外购物料或外协加工时,售后工程部应将质量部确认并盖章的《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单》(见陕众森劳字 [2015] 第 005 号文件《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定》附录 A),交采购供应部办理索赔手续。
4.5.5.1售后产品质量不合格品,属于偶然现象时,且未造成其他零部件损坏和危及人身安全时,按该零部件价值的2~5 倍索赔外,供方要承担相应其他费用(如差旅费等)。
4.5.5.2售后产品质量出现重大批量不合格时,除按条处理外,应根据具体不合格情况处以不合格批货款的5%~25%的罚款,质量部应根据该批不合格情况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由质量部经理签署意见和解决措施,非特殊情况外,应暂停供货,直至有效纠正措施完全落实。
4.5.5.3外购、外协加工的零部件,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重大事故的,除按、条处理外,外购、外协加工供方应承担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