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
1.中药鉴别中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
1.基原鉴定,即中药的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生物分类学鉴定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应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中药的性状,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作为鉴别的依据,它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长期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性状鉴别主要是观察完整的药材及饮片。
3.,显微鉴定,生药的显微鉴定主要是利用显微观察植(动)物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内含物,描述显微特征,制定显微鉴别的依据以鉴定真品、类似品或用品的一种方法。
通常应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片丹等,中药成分制剂的鉴定。
显微鉴定是一种专门技术,需要有植物解剖、植物显微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显微切片的制作技术,显微鉴定也是鉴定中成药丸散片丹和制定品质标准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保证中成药的质量,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4.理化鉴定,是利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般应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性状相似而又无明显显微鉴定特征的药材。
常用的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使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气相、高效液相、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图象处理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等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别的方法中来,大大的丰富了中药鉴别方法,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别体系。
1.色谱法。
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中国药典,并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3-中药的鉴别
§2
显微鉴别
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 1.部分组织不完整:
地骨皮--去心--饮片缺少木质心--木质部不得检出
2.炮制后组织结构、细胞特征、排列产生差异 3.既可鉴别饮片真伪,又可鉴别生熟及炮制程度 。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一)、定义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制剂中原中药饮片的组织碎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特点
1 制剂中各饮片及辅料相互影响,需要适当预处理。
2.制备方法不同,选择药材在制剂中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1) 散剂、胶囊剂:粉末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2)片剂 水丸 糊丸 乳钵研成 水蜜丸 粉末,取粉 锭剂 末装片 3)蜡丸 加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搅拌,倾去溶剂,反复处理 蜡质再装片检视。 4)需解离装片的: (1)氢氧化钾片(2)硝铬酸法(3)氯酸钾法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2
(一)、定义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 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 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种鉴别 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 片。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6.质地
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坚硬、松软、致密、黏性、粉性等。
7.气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8.味
中药鉴定技术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技术的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确定其真实性、质量和药效等方面的特征。
以下是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1. 薄层色谱法:一种分离和鉴定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方法。
将中药样品溶解后,通过在薄层板上涂抹样品溶液,并利用不同成分在薄层板上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分离和鉴定不同化学成分。
2. 气相色谱法:用于分析和鉴定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中药样品挥发成气体,然后在气相色谱仪中对气体样品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
3.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中药中非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中药样品溶解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
4.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一种更高效的液相色谱分离和鉴定方法。
与传统液相色谱法相比,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拥有更短的分析时间、更高的分离能力和更高的灵敏度。
5. 核磁共振技术:一种用于分析和鉴定中药中化学成分结构的方法。
通过通过核磁共振仪对中药样品进行扫描,获取其中的核磁共振信号,并结合谱图解析,来确定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组成。
6. 质谱技术:一种分析和鉴定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
中药样品进行离子化,并在质谱仪中进行分析,通过质谱图谱的特征峰来确定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组成。
这些中药鉴定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保护中药的疗效和药用价值。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别、性质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材是指经过采集、加工、干燥等处理后所使用的中草药。
中药材的鉴定是检验药材真伪与质量的基础工作,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药鉴定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药鉴别中药的鉴别主要通过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特点、部位特点、质构特点、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通过外观观察、组织解剖、显微镜观察、色谱鉴定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形态特征:包括外形、颜色、大小、质地、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2.生长环境特点:包括生长地点、生长环境、栽培特点等。
3.部位特点:不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质构特点:包括材质、纤维、器官、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5.化学特征: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色谱特征、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特点。
二、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中药性质与质量评价主要涉及到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等方面的鉴定与分析。
1.活性成分鉴定:对于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的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等。
2.化学成分鉴定: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得到的草药鉴别指纹图谱,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中药杂质检验中药杂质检验主要包括外来杂质检测、微生物检验、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1.外来杂质检测:包括脂肪、淀粉、矿物质、蛋白质等方面的检测。
2.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检测,检验中药材的卫生质量。
3.重金属检测:包括溶出物测定、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
四、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1.中药药理学:包括中药的药效、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别知识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一、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检品登记(送检单位、产地、日期、数量等)➢取样1:登记。
2:取药原则。
3:取药量。
4:抽取平均样品量。
➢杂质检查➢真实性鉴定(基源、形状、显微、理化等方法)➢含量测定➢报告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真伪鉴定原动(植)物鉴定(确定生药正确学名)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2、纯度鉴定杂质检查水分测定灰分测定3、品质优良度鉴定➢中药变质现象1)虫蛀-2)霉变-3)变色-药材固有颜色发生变化。
4)走油-又称“泛油”。
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前者如a含脂肪油药材:柏子仁、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等;b含挥发油药材:当归、肉桂等。
后者如含糖质药材:天冬、太子参、枸杞子、麦冬等。
5)风化-矿物6)自燃-主要是富含油脂的药材,如柏子仁、紫苏子、海金沙等。
某些药材因吸湿回潮或水分含量过高→自然,如菊花、红花等。
4、有害物质的检查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三、中药鉴别中药鉴别最常用的“四大鉴定”:.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常见中药药材鉴别术语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中药理化鉴定
中药理化鉴定是指对中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检测和鉴定的过程。
它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用于判断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中药理化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
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2. 理化性质: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熔点、沸点、比重、旋光度等物理性质的测定。
这些性质可以用于鉴别中药材的成分和纯度。
3.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中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常用的方法包括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鉴别中药材的品种和质量。
4. 微生物检验:检测中药材中是否存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5.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中药材中是否存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这些物质的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中药理化鉴定的目的是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中药的疗效和药效。
它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药的五种鉴别方法
中药的五种鉴别方法
中药的五种鉴别方法如下:
1. 基原鉴定法:通过对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表面特征的识别,确定药物的基础。
2. 性状鉴定法:通过眼、口、鼻、嗅、手触摸等方法鉴定药物的性质。
3. 显微鉴定法: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4. 理化鉴定法:可以分析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主要成分。
5. 经验鉴别法:包括水试法和火试法。
水试法利用个别中药材和水发生反应的特性进行鉴别,其要求中所含有的特殊成为在水中会发生特殊的现象。
火烧药材,个别药材在被火烧之后,会出现特殊的味道、颜色改变、烟雾或者闪光的现象。
这五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之处,根据需要鉴别的中药材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中药鉴定的四种方法及特点是什么
中药鉴定的四种方法及特点是什么中医药物是大家耳熟的,是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药有中成药、中药材两种,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种类很多,这些方法比较复杂,估计一般人不太了解,中药一般都是用来熬制而成的,那么中药一般是用于熬制的,那么有多少人知道中药的鉴别方法呢?我国天然药物类型繁多,总数在五千多种之上,经常使用的中药大约为八百多种,但是因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增加了中药品种的混乱程度,普遍存在着假药唯品的现象,掌握合理的中药鉴定方式以及特征有利于提升中药识别能力和中药材质量,全面弘扬我国医药文化。
当前阶段,中药鉴定的样品包含了很多种,分别是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石类,其中就属植物类型的药材占据着较大比例,全面掌握重要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性鉴定四种方式以及特征,有利于学习中药鉴定学和鉴定中药材的来源和品质。
一、性状鉴定所谓性状鉴定是指通过感官的鉴别方式分辨药材的外观形状,本身有着简单、迅速、便捷等一系列特征,能够确保药味的安全性,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应用此种方式的效果极为明显。
性别鉴定内容涉及到了大小、颜色形状、表面特征,清楚的掌握各项药物的特征能够清楚认识到药物具备的属性,同时也能够掌握内在规律和表面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相比较来看有着明显的差别存在,新鲜药材和干燥药材也存在区别。
举例说明,何首乌有云锦纹、大黄根茎有星点、清楚的掌握中药的特征,将其当成分别其他药材的主要标志,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药材。
二、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电子显微技术精准的分析中药内部结构,保持中药整体品质和质量的一项鉴定方式,显微鉴定涉及到了粉末鉴定和组织鉴定,前者是观察药品的粉末制片或者鉴别细胞分子,适合应用到粉末状药材或者中成药鉴定方面,后者是观察组织构造特征,适合在完善的药材中进行鉴定。
基于此,在工作开展期间应当掌握好相同植物的内在规律或者个性。
三、来源鉴定来源鉴定被称之为基原鉴定,主要是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学知识有效的鉴定,探究重要的来源,明确正确的学名,保持应用凭证的真实性,这是鉴定中药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开展中药加加工生产和新药探究工作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流程如下所示。
中药材品质鉴定的原理
中药材品质鉴定的原理
中药材品质鉴定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质地等外部特征来鉴别其品质。
比如,颜色鲜艳、形状完整、质地坚硬的中药材往往品质较好。
2. 理化性质鉴定:通过检测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熔点、燃烧性质等)来鉴别其品质。
比如,含有较高药效成分的中药材溶解度较大、燃烧产生的灰烬较少。
3.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鉴别其品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比如,通过分析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来评估其药效。
4. 微观组织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来鉴别其品质。
比如,细胞壁完整、细胞结构清晰的中药材往往质量较好。
5. 鉴别性状与掺伪鉴定:通过与其他相似药材进行比对鉴别来评估中药材的品质。
比如,通过与标准样品或药典上规定的描述进行比对,来判断中药材是否存在掺杂或伪品等现象。
综上所述,中药材品质鉴定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观察外部特征、检测理化性质和化
学成分、观察微观组织以及与其他药材的比对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中药材是传统的中药疗法的基础,具有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这个时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对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药材的形态特征1、整体外表特征中药材的外表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和气味等。
颜色有黑、棕、黄、灰、白,甚至红、绿等多种颜色,形状则有细长、扁平、球形、圆柱形、原型等。
质地主要分为硬质和软质两种,硬质多为木本植物,软质则以草本植物为主。
气味则有芳香、刺激性、具有特殊韵味等异味。
2、植物内部结构特征中药材的植物内部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细胞、细胞器和细胞壁等。
细胞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而细胞器和细胞壁则更加微小。
通过观察和比较中药材的不同石膏样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大,这正是因为不同的中药材其细胞、细胞器和细胞壁的构成和特征不同所导致的。
二、中药材的鉴定方法中药材的鉴定方法可以分为外观鉴定、显微镜鉴定和化学鉴定三大类。
1、外观鉴定外观鉴定是一种较为简单和常见的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整体外观特征、气味和感官特征等来确定其品质和真伪程度。
具体来说,外观鉴定可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硬度等因素的观察,对于粉末类中药材还可包括质地、细腻度、湿度、颗粒大小等因素的观察。
2、显微镜鉴定显微镜鉴定主要是通过显微镜对中药材的细胞、细胞器和细胞壁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此来推断其品质和真伪程度。
这种方法需要搭配专业的显微镜设备和标本制备技术,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但其准确定性相对较高,可以作为确立药材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3、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一种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化学分析和检测的方式,以此来确定其成分和品质的方法。
其中涉及的分析手段包括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多种化学检测技术。
通过化学鉴定,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中药材的真伪程度以及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
总之,对于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维护中药的品质和药效,还能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成长。
中药鉴别的目的
中药鉴别的目的
中药鉴别是指通过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和药效等方面的鉴定,来确认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其主要目的如下:
1. 确认中药品种:中药资源繁多,不同的植物、动物或矿物可能被用于相同的中药材。
通过鉴别,可以确定中药所使用的具体物种。
2. 辨别中药真伪:市场上存在着假冒伪劣的中药产品,通过鉴别可以辨别真品与假冒品,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
3. 判断中药质量:中药的质量与其产地、生长环境、收获季节等因素有关,通过对中药的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等进行鉴别,可以初步判断中药的质量。
4. 确认中药药效: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效,通过鉴别可以判断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和含量,提供合理的药物应用。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原料药收集: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下药材的名称(名称是按中药学说明书中的分类来书写)、来源、入馆日期;采集时也要把当地植物学特有特性记录下来,如地植物学特有环境特征,以便后面进行植物学特征标识。
2、原料药制备:将采集的药物去渣、洗涤,然后按调剂配伍要求适当地切(切粉、碾磨等)成不同形态(如末、膏等),根据不同形态来使用恰当的添加剂、外用剂或配伍物以提高药效,并制成被检病人药用的合适剂型。
3、原料药取样:根据原料药的量和质量,以及鉴定需要的程序,进行鉴定取样。
4、原料药检定:根据检定的有关要求,选择可以检定原料药形态、性状、成分等的各种实验方法来检定分析原料药。
5、原料药确认:根据检定结果,确定原料药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标准,包括特征标志、性状、成分和安全性要求。
6、原料药总结:将原料药的鉴定结果进行系统的记录写成鉴定报告,
并与之前原料药收集信息做比较,总结原料药的文献资料记录,以便于及时监督和检查原料药质量。
中药鉴定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发重要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即“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2、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3、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4、星点:是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5、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异型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6、鸡爪黄连:是指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的黄连,习称“鸡爪黄连”。
7、过桥:是指味连根茎中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8、芦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或茎基,习称“芦头”。
9、芦碗:是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
10、艼:人参上的细长横伸的不定根习称“艼”11、鲜地黄:是指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12、生地黄:将鲜地黄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3、朱砂点:是指药材断面散在的红棕色油点,如茅苍术。
14、起霜(吐脂):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5、怀中抱月:是指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的松贝。
16、鹦哥嘴:天麻顶端有红棕色之深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17、冬麻:是指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的天麻。
18、春麻:是指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的天麻。
19、发汗:是指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或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茯苓、厚朴。
20、桂通(官桂):是指剥取栽培5~6年生幼肉桂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常用的中药鉴定术语
常用的中药鉴定术语
1. 视觉特征:指通过观察中药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2. 嗅觉特征:指通过闻觉判断中药的气味特征,如香气、酸味、苦味等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3. 味觉特征:指通过品尝中药的味道特征,如苦味、辛味、酸味等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4. 燃烧特征:指通过燃烧中药的香气、气味、燃烧速度等特征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5. 化学分析:指通过对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如检测活性成分、提取特征物质等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6. 显微鉴别:指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纤维组织等特征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7. 色谱分析:指通过色谱仪分析中药的色谱图谱,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等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8. 毒理学鉴定:指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反应、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来鉴定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9. 生物测定:指通过对中药进行生物学实验,如细胞荧光染色、动物试验等来鉴定中药的活性和效果。
10. 鉴别指标:指根据中药的性状、味觉、气味等特征,制定的中药鉴别的一些标准和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果实和种子 应在已成熟和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 成熟的果实,如枳实等。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6) 菌、藻、孢粉类 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 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 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 孢子飞散。
(7) 动物类 昆虫类生药,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则在三月收集,过时虫卵孵 化成虫影响药效。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 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两栖动物如蛤 士蟆,则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鹿茸须在 清明后适时采收,过时则角化。
三、生药的加工
1、生药的干燥温度 一般含苷类和含生物碱的生药干燥温度为50-60℃ ; 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可以用70-90℃迅速干燥。含挥 发油的生药一般宜在35℃以下
2、常用的干燥方法
晒干法:适用于肉质根类生药。
阴干法:用于芳香花类、叶类、草类生药。
烘干法:适用于多数药材。
红外线干燥
微波干燥
四、中药的贮藏
3、根据亲缘关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4、利用现代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衍濒危物种、名贵物种。 5、为中药材标准化服务。 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四、我国近代生药学的发展 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生药学》 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 1937年叶三多——《生药学》下卷 新中国成立
1、鉴定中药品种,确保基源准确
中药品种混乱的表现形式: A 同物异名 东北:坤草,楞子棵
江苏:天芝麻
益母草 青海:千层塔 四川:血母草 B异物同名 冒名顶替
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的含树脂的心材。 理气止痛 温肾纳气 甲沉香:沉淤于江河湖泽的木船残板。
宽中止呕 降气辟恶
C 弄虚作假 以伪乱真
中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药材: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供加工成中药饮片用 以调配处方或磨粉内服、外敷以及供药厂生产成药或提取有效成 分的原料药。 中药饮片:中药汤剂或生产成药的原料。(需按中医理论如法 炮制)
3、草药:一般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物。(民族药)
七.五、八.五期间(1986-1995)
九.五期间(1996-2000) 十.五期间
六、学习中药鉴定学的方法
多观察
多比较
多实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一、中药最佳采收期的确定依据
主要根据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产量之间 的关系来确定
(1)有效成分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 显著时,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 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时,即为适宜采收期。即有效成 分的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
中药鉴定学
教师 :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绪论
一、几个名词
1、药物:(Drug)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 规定了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应用 经验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药物。
(4)泛油:含油药材由于受热、受潮、变色后油样 物质泛出表面的现象。
草药是中药的萌芽 中药是草药的发展
4、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是鉴定 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 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 品质评价、细胞培养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2、中药鉴定学研究的任务
(2) 叶类和全草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 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但桑叶需经霜后 采收,枇杷叶须落地后收集。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剥离。根 皮多在秋季采收。因为树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 物的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皮的采收可结合林 木采伐来进行。 (4) 花类 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 如槐米、金银花、丁香等。但除虫菊宜在花蕾半开放 时采收;红花则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
D 两物异名 颠倒错用
(多发于名贵药材)
白前 :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及根茎。 止咳 降气 下痰 白薇:萝藦科植物白薇、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
清热凉血 除烦
E 一物多种 玉石难分 旋复花:菊科Inula属数种植物的花序。 行水消痰 降气止呕 线叶旋复花Linariaefolia Turcz的花序服后有恶心、 呕吐副作用。 F 正品短缺 胡乱代用
( 3 )对有多种因素影响生药质量情况,要综合多种指 标确定最佳采收期。
(4)在确定适宜采收期的时候,要注意有毒成分的含 量变化情况,尽量做到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有毒成分 含量最低的时候采收。
二、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1) 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 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孩 儿参、人参则夏季采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 萎,不易寻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
1、生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品质变异现象 (1)发霉:霉菌的繁殖,溶蚀和分解药材,药材品 质变异。 控制库房湿度在65%-70%,药材含水量保持在15% 以下。 (2)生虫:药虫的滋生
控制库房湿度在70%以下,药材含水量保持在13%以 下。
有吃的、有喝的、暖和--有吃的、没喝的、冷的
(3)变色
酶因素与非酶因素引发药材变色。
杜仲
卫茅科卫茅属的大多数植物和夹竹桃科杜仲藤属、鹿角藤属、 络丝属等一些植物的茎皮分别以土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 藤杜仲。 G同物异制 成为异物
蔷薇科植物栘依的果实 。 四川渡口地区 横切山楂, 纵切木瓜 山楂——消食化积,散瘀止痛 木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2、制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使其规范化。并作出品质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