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鲢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鲢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鲢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鱼塘管理是决定鲢鱼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鲢鱼的
养殖技术和鱼塘管理。

一、鲢鱼的养殖技术
1、选种
选择健康、品种优良的鲢鱼进行养殖,一般选择个头较大、身体呈长卵形、背部宽厚、腹部肥壮、鳞片光滑、体表没有斑点或病变等特点的鱼种作为选种。

2、孵化
孵化时,要选择经过消毒的孵化箱、孵化网或孵化池,使水质能够满足孵化的要求。

孵化时需要控制水温、光照等因素,孵化出来的鲢鱼脂肪含量低、生长迅速。

3、放养
放养时需要明确饵料选用、饵喂方式和塘泊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鲢鱼能够得到充足的
营养和健康生长。

每亩水面要放养2000-3000尾左右,密度不宜过大。

4、饲料
鲢鱼适合喂饲草鱼料和优质颗粒料,草鱼料要选用优质植物饲料添加少量动物性饲料,颗粒料要保证营养充足。

二、鱼塘管理
1、清塘
清理池底淤泥、底泥等杂物是鲢鱼养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淤泥、底泥等杂物不
仅阻碍水流,还会导致水质恶化和病菌滋生。

2、换水
鲢鱼养殖需要经常换水,水质清澈透明,PH值在6.5-8之间,氧气充足,这些条件非常有利于鲢鱼的生长。

3、填栏
填栏是为了控制鱼的数量,防止过度饱和导致水质变差、鱼的生长速度减缓等问题,
每亩水面要栏养2000-3000尾。

4、防病
预防病害是鲢鱼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要遵守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注意环境卫生和水质卫生,适时对鲢鱼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定期检查鲢鱼健康状况和饲料质量。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鲢鱼,又称鲤鱼、软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广泛的分布。

鲢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属于鲤科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中国,鲢鱼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种,其肉质鲜美,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下关于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一、鲢鱼的生活习性鲢鱼是一种喜好温暖、湍急水域的鱼类,适应水温为20-28摄氏度,适宜的水深为1.5-3米。

在自然环境下,鲢鱼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等江河中,喜欢在水草丛中觅食,也会在水草间进行产卵。

鲢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在野外主要以浮游生物、小型水生昆虫、贝类等为食,同时也会捕食其他小型鱼类。

鲢鱼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养殖条件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长到销售的大小。

鲢鱼的繁殖力也很强,每年可进行多次产卵,每次产卵可达数千颗,所以鲢鱼的繁殖速度也很快。

二、鲢鱼的养殖技术1.选址鲢鱼的养殖场地应选择水质清澈、富含养分的湖泊、河流或水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进行人工养殖。

养殖场地的水源应保持新鲜、无污染,水温适宜,PH值适中,氧气充足,适合鱼类生长繁殖。

2.筑巢在鲢鱼的养殖场地,应该根据鲢鱼的生活习性,在水域内建造一定数量的水草丛,供鱼类筑巢产卵之用。

同时也可以放入一些人工巢穴,提高鱼类的产卵率。

3.投苗鲢鱼的苗种选择也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应选择健康、体型匀称、活力旺盛的苗种投入养殖水域,同时要注意苗种的数量,不要过分密集,以免影响鱼类的生长。

4.投饲养殖过程中应科学投喂,选择优质的饲料进行投喂。

鲢鱼的饲料以水生昆虫、浮游生物、水草、小型贝类为主,可以在鱼类生长季节适量添加一些优质鱼粉、虾粉等动物性饲料,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鲢鱼的生长。

5.管理鲢鱼的养殖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养殖者应定期检查水质、水温,排除养殖水域中的有害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还要定期清理鱼苗投放区域和鱼类产卵巢穴,保持水域清洁,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鲢鱼,又称为鲫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鲢鱼生活习性良好,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一、鲢鱼的生活习性1. 生长环境鲢鱼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域,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能在不同水体中生存繁衍。

鲢鱼在水温15℃-32℃,PH值6.5-8.0的水质下生长最佳。

2. 饵料选择鲢鱼是杂食性鱼类,食性较广,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藻类及水草为食,也会吃动物性饵料。

在饲料方面,鲢鱼喜食泥鳅粉、虾皮、豆饼等。

3. 鱼群特性鲢鱼是一种群居鱼类,生活习性和性情温和,一般个体都不会太大,喜群居生活。

鲢鱼在水温合适的时候,饲养密度不宜太大,一般每立方米水容纳鲢鱼100-150尾为宜。

二、鲢鱼的养殖技术1. 培育选种在鲢鱼养殖的初期,选择良好的选种是至关重要的。

要选用生长快、产卵量大、抗病力强的种鱼进行养殖。

选种时要注意种鱼的形态健康、体型完整、鳃腔清洁、无明显畸形等。

2. 养殖环境在选择养殖水域时,要选择水源清洁、水质优良的水域进行养殖。

对于鲢鱼的养殖池,应尽量选择平整、灵活的水域。

水质要求:PH值7.0-8.0,溶解氧≥5mg/L,水温15-30℃为宜。

3. 饲料管理在饲料管理方面,可以选择专门的酿料进行喂养,同时也可以喂以自然饵料,如小虾、水蚤、水蚓等。

鲢鱼的水温较为适宜,食欲较强,一般每天分2-3次进行喂料。

4. 养殖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水质的变化,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清理池塘杂物,防止底泥过多。

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观察鱼群情况,及时清除死鱼,防止疾病传播。

5. 防病消毒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防治各种疾病。

一旦发现鱼群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要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防止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鲢鱼规范化养殖技术要点与常见病的科学应对策略

鲢鱼规范化养殖技术要点与常见病的科学应对策略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8.033鲢鱼作为淡水鱼,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养殖。

鲢鱼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营养价值也比较高,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为提高鲢鱼的养殖效益,要对养殖过程采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方法,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鲢鱼生长发育的干扰,还要针对常见的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这样可避免鲢鱼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发生。

一、鲢鱼规范化养殖技术要点1、亲本培育(1)选择亲本在鲢鱼亲本培育的过程中,亲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培育效果。

因此,要对该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所选的鲢鱼亲本有完整的鳍条和鳞片、健壮的体质、体表无明显的创伤、无疾病且不携带任何病原体。

鲢鱼亲本的体重应不低于4kg,鱼龄超过5年。

需要注意的是,应保证亲本的雌雄比例适宜,规格搭配合理,这样有利于提高亲本培育效果。

(2)培育条件鲢鱼亲本可在池塘中培育,要确保池塘的深度达到2.5m以上,池底越平坦越好,不得存有过多的淤泥,如果池底的淤泥过多,则应在亲本培育前对池塘进行清淤,将淤泥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为亲本培育创造有利条件。

配套设施应当齐全,主要包括增氧机、水泵等,池塘必须有独立且畅通的进水和排水渠道,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3)放养密度在鲢鱼亲本培育中要控制好放养密度,每亩水面放养30尾,雌鱼与雄鱼之间的比例控制在1∶1.2。

为避免鲢鱼亲本的生长发育受到野生杂鱼、浮游动物(大型)等的影响,可在池塘内混养鳙鱼、草鱼等亲本。

(4)池塘管理池塘是鲢鱼亲本培育的载体,与培育效果密切相关。

所以要加强池塘管理,以提高亲本培育效果。

①消毒。

对池塘消毒时,可以选择生石灰作为消毒剂,用量控制在150-200kg,生石灰在施入鱼塘前,可以先放入木桶、水缸等大型容器内乳化,并趁热洒布到池塘中,要保证洒布的均匀性。

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1周左右,便可将鲢鱼亲本放入。

这种消毒方法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不需要向消毒后的池塘内重新加水,可有效避免野生杂鱼及病虫害入塘的情况发生,防病效果优于干塘消毒。

鲢鱼养殖技术

鲢鱼养殖技术

鲢鱼养殖技术鲢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价格和需求。

鲢鱼养殖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养殖业务,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鲢鱼美味的追求,还为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鲢鱼养殖技术,包括选材、池塘建设、投放苗种、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材鲢鱼选材是鲢鱼养殖的第一步,选用优质的种鱼对养殖业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材过程中,首先要选择身体健康、外观完整的鲢鱼作为种鱼。

其次,要考虑鱼体大小的搭配,避免养殖过程中出现争抢食物、生长速度不均等问题。

二、池塘建设鲢鱼适宜生活在较大的水域环境中,因此合理的池塘建设对于鲢鱼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选择池塘时,应考虑水源的充足性、水质的优良性和池塘的排水能力。

此外,池塘的选址应远离工业区和化肥厂,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在建设池塘时,应注意池塘的形状、大小和深度,以及底部土壤的质地。

三、投放苗种投放苗种是鲢鱼养殖的重要一环。

在投放苗种前,应先进行苗种的检疫工作,确保苗种的健康状况。

同时,应控制好苗种的数量和投放时间,避免过量投放导致资源浪费或者过早投放导致苗种的死亡。

投放苗种后,应及时对苗鱼进行观察和管理,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四、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鲢鱼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首先,要定期观察池塘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

其次,要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鲢鱼的饲料也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要合理搭配饲料的种类和数量,保证鲢鱼的营养需求。

五、疾病防控鲢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疾病防控是保障养殖业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要加强池塘的消毒工作,杀灭病毒和细菌。

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池塘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同时,要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收割和销售鲢鱼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在鲢鱼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需要进行收割和销售。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鲢鱼,又称鲤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淮河、辽河、黑龙江等流域,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养殖业者的重视。

为了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管理,下面将重点介绍关于鲢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密度管理。

一、鲢鱼养殖技术1. 水质管理鲢鱼是一种喜好清洁、强烈的觅食习性的鱼类,因此要求养殖水质清澈、通透、无明显异味。

养殖池塘应采用循环水系统,定期更换水源,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稳定对鲢鱼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养殖户应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及时清理池塘底泥和残饵。

2. 饲料管理鲢鱼是杂食性鱼类,能够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小型鱼类等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选择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避免过度喂食导致底泥积淤、水体污染等问题。

3. 温度适应鲢鱼对水体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但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

在冬季,要保证养殖场所的温度,避免水温过低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

夏季要防止水温过高,可采取遮阳措施或增加水面通风设备,保持水温适宜。

4. 疾病防控鲢鱼容易受气温变化、水质不佳、过度捕食或饲料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疾病。

养殖户在鲢鱼养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工作,密切观察鱼类的生长状况和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鲢鱼养殖密度管理1. 养殖密度鲢鱼养殖密度的合理安排对于提高养殖效益极为重要。

一般来说,建议的鲢鱼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容积放养5-7公斤的鱼体重。

过高的密度容易导致鱼类过度竞争食物,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甚至诱发疾病传播。

2. 水池设计在进行鲢鱼的养殖密度管理时,应根据池塘或水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水池的大小、形状、水深等因素都会对养殖密度产生影响,因此在规划水体养殖密度时,需综合考虑水池的各项参数,并适当调整养殖密度。

3. 饲料管理养殖密度过高会造成鲢鱼之间的激烈争食,导致饲料浪费过多,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率。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

鲢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在鲢鱼的养殖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鲢鱼的养殖技术和密度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养殖技术1. 池塘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池塘进行养殖。

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1.5-2.5米为宜。

2. 池塘清理:在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塘底杂草、垃圾等杂物,保持水质清洁。

3. 鱼种放养:选择健康无病的鲢鱼鱼种进行放养,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 饲料管理:鲢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因此要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根据鱼种大小、水质、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5. 水质管理:鲢鱼对水质要求较高,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定期更换水,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6. 疾病防治:鲢鱼易患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要定期进行疾病防治,使用安全、高效的渔药进行防治。

二、密度控制鲢鱼的养殖密度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恶化、疾病增多等问题,密度过小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合理控制鲢鱼的养殖密度非常重要。

1. 根据池塘条件确定养殖密度:池塘面积、水深、水质等因素都会影响鲢鱼的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池塘面积越大、水深越深、水质越好,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

2. 根据鱼种质量确定养殖密度:鱼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要选择健康无病的鱼种进行养殖,并根据鱼种大小、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3. 根据饲料条件确定养殖密度:鲢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因此要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根据鱼种大小、水质、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如果饲料条件有限,可以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4. 根据管理水平确定养殖密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鲢鱼的养殖效益。

如果管理水平较高,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如果管理水平较低,则应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总之,在鲢鱼的养殖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鲢鱼养殖技术

鲢鱼养殖技术

鲢鱼养殖技术简介鲢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的种植。

鲢鱼养殖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可以获得丰富的产量和高品质的鲢鱼产品。

养殖池建设鲢鱼的养殖需要建设合适的养殖池,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1.选择合适的场地:养殖池应该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且有水源的地方。

2.土壤准备: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养殖池底部应铺设一层厚度适当的塑料膜,并且要确保周围没有杂草。

3.确定养殖池的大小:根据预计的养殖量确定养殖池的大小,一般应在较大的池塘中进行养殖,以便提供足够的游动空间。

4.养殖池的深度:鲢鱼适宜生活在较深的水中,一般池水的深度应在1.5-2米之间。

5.养殖池的围护工程:为了防止鲢鱼逃逸和外界病菌的侵入,应加固养殖池的周围,并设置合适的进水和出水口。

鲢鱼的选种和育苗在开始养殖之前,需要选种和育苗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1.选择优质的种鱼:选择健康、体型符合要求的种鱼进行繁殖,以确保后代的质量。

2.种鱼的放养:将选好的种鱼储存在育苗池中,调节水质和温度,使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3.饲料的投喂: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饲料,并按时、定量地投喂,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4.水质管理:保持育苗池的水质清洁和稳定,使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和曝气设备,控制水温和氧气供应。

鲢鱼的养殖管理鲢鱼的养殖管理是确保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工作:1.定期监测水质:定期检查池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及时调整并保持合理的水质。

2.饲料管理: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需求,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保证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3.防病治病: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4.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适时清理污物和废弃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鲢鱼的采收和销售鲢鱼的采收和销售直接关系到养殖的经济效益,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1.采收时机: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收时机,一般在鱼体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采收。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鲢鱼,学名草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的一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之一。

鲢鱼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对于养殖户和鲢鱼养殖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习性鲢鱼是淡水性的鱼类,喜生活于流速较缓和清澈的河流、湖泊和池塘中,一般生活在水深较浅、水温较稳定的环境中。

它是群居鱼类,性情温顺,喜欢成群活动。

此外,鲢鱼的食性较为广泛,它们能够摄食植物、浮游生物及小型底栖生物等多种食物。

养殖技术鲢鱼的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具有广泛的市场及开发前景。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鲢鱼的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1.选址选择:选址要求水源丰富,水质清洁、水温适宜,地形平坦、通风良好。

2.池塘建设:选择准备养殖鲢鱼的池塘形状不宜过于规则,以便对鱼的运动和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池塘大小、深度和坡度等等都需要根据养殖密度、综合技术指标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

此外,池塘内应有充足的套塘及遮阳设施等措施,以保证鱼群的安全、健康生长。

3.种苗选育:养殖常用的鲢鱼品种有鲤龙、鲶龙等,养殖户在选育种苗时,应根据生长速度、肉质品质、耐病抗病能力等要素,选育出最适宜养殖的种苗。

4.饲料及养殖管理:饲料在鱼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户应依据鱼群的生长情况、养殖环境等因素,配制不同的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需关注鱼群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收获:鱼群的成长速度及养殖密度、饲料品质等因素决定了其成熟收获的时间。

当鱼群达到预期重量时,养殖户应及时收获,不可贪心逐渐逼近最大收益的极限。

总结鲢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的一种重要物种,其生活习性与养殖技术亦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根据鱼群的情况和养殖环境,做好选址、池塘建设、种苗选育、饲料及养殖管理、收获等工作,以期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鲢鱼,又称鲤鱼,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鲢鱼生活习性稳定,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高,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一、鲢鱼的生活习性1. 生活环境:鲢鱼适应淡水环境,生长繁殖于湖泊、水库、河流和水塘等水域中。

它对水质要求较低,适应范围广泛,能够在不同的水域中生存繁衍。

2. 食性:鲢鱼是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为食,同时也能够摄食人工饲料。

鲢鱼的食性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严,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鱼类。

3. 活动习性:鲢鱼是群居性鱼类,喜欢成群结队生活,常在水域中快速游动,身形矫健,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在群体中,鲢鱼之间会进行各种社交行为,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等级和领地观念。

4. 生长特性:鲢鱼是一种快速生长的鱼类,生长期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成熟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鲢鱼的生长速度与饲养管理、水质环境以及饲料质量等因素有关。

二、鲢鱼的养殖技术1. 养殖水域选择:鲢鱼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水体的养殖。

一般来说,选择水质清澈、富含氧气、水流清新、无毒物质污染的水域进行养殖。

水域的选址应该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养殖鲢鱼的生长和繁殖。

2. 养殖密度控制:鲢鱼是一种群居性鱼类,喜欢成群结队生活,但是养殖密度也需要控制好,太过密集的养殖密度会影响鲢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适当的养殖密度有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

3. 饲料管理:在鲢鱼的养殖中,饲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促进鲢鱼的生长速度,提高肉质的品质。

一般情况下,鲢鱼的饲料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水中底栖生物为主,同时也可以进行人工饲料的投喂。

4. 水质管理:鲢鱼的养殖需要保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和废渣,保持水质的清澈和富含氧气。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和硝态氮等指标,保证水体的生态平衡。

5. 疾病防控:在鲢鱼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常见的鱼类疾病进行防控。

鲢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鲢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鲢鱼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鲢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鲢鱼的养殖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选用、水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能帮助对鲢鱼养殖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养殖技巧。

正文:一、选择合适的饲养环境1. 水源:饲养鲢鱼需要干净、清澈的水源,最好是来自无污染的山泉水或者地下水。

灌溉水和雨水也可以作为饲养鱼池的补充水源。

2. 鱼池:饲养鲢鱼的鱼池应该适中,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般的池塘大小为亩以上,水深控制在2米左右。

鱼池底部需要平坦,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池塘形状和大小。

3. 地理位置:选择饲养鲢鱼的地理位置要优越,要远离化工厂、污染源,同时气候要适宜。

温度适宜并且稳定是鲢鱼能够正常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

二、合理的饲料选择1. 天然饲料:鲢鱼是杂食性鱼类,既能吃植物性饲料,也能吃动物性饲料。

常见的天然植物性饲料有水生植物、水藻、稻米等;动物性饲料有蚯蚓、小型昆虫等。

2. 配制饲料:如果不方便提供天然饲料,养殖户可以购买市面上专门配置的鲢鱼饲料。

选择饲料时,可以根据鱼的大小和生长阶段来选择。

同时,提醒养殖户要注意饲料的品质,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避免购买劣质饲料造成损失。

三、科学管理水质1. 水质监测:鲢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户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包括PH值、氨氮含量等指标。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2. 水质调控:饲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增氧、通水和污水处理等方法来调控水质。

保持水质清澈透明,有利于鱼的健康生长。

四、及时疾病防治1. 预防疫病:在饲养过程中,养殖户要定时给鱼群进行防守疫苗注射,预防常见的鲢鱼疾病。

平时要注意观察鱼群的行为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2. 技术操作:饲养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饲养技术,如正确投喂、控制饲料量,定期清理鱼池垃圾等。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鱼群的疾病率。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鲢鱼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养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鲢鱼属于鲤科鱼类,鱼体侧扁,头圆口小,鳞片大,身长比较大,体形外形类似草鱼。

鲢鱼性喜温暖、清澈、氧气充足、PH值为7.3-8.2的弱碱性水体,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等地区。

下面就来讲讲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

一、生活习性1.食性: 鲢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也能吃动物性饵料,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性饵料的含量要大于动物性饵料的含量。

2.适宜水温: 鲢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仅次于鲫鱼和草鱼。

鲢鱼能在水温为10℃-35℃的水中生活,但是生长最适宜的水温范围在18℃-30℃之间。

3.耐受环境: 鲢鱼对常规养殖池塘水质要求不高,但是对水域的污染较为敏感。

而在水温升高、氧气减少的情况下,鲢鱼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

4.喜风欢日: 鲢鱼爱好光照和自然光,需要充足的阳光,太阳光照射到养殖池塘中,不仅对鱼的生长和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水中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性情温顺: 鲢鱼性情温顺,互相之间不会争夺食物,不会出现凶残的行为。

二、养殖技术1.池塘配套设施:养殖鲢鱼的池塘,应该配套设施齐全,包括进水口、泄水口、淤泥池、肥料池等。

2.饵料配置: 鲢鱼的饵料宜以低蛋白、高糖和低脂肪的为宜。

普通的配方以40%~45%豆粕、10%玉米粉、5% 大豆粉、14% 麦芽糖、10% 玉米糖浆、5% 大麦麦芽等为主。

3.生长密度: 鲢鱼的生长密度应该根据池塘面积和水体养殖规模进行适度调整,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应养殖20~40尾鲢鱼。

4.水质管理: 鲢鱼的养殖涉及到水质管理问题,养殖池塘的水质应保持PH值在7.3-8.2之间,水温宜维持在18℃~30℃左右,每天都要检测水域中的溶解氧和氨氮等指标,以达到水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注意水潜育道等走水点的防漏问题。

5.疾病防控: 养殖过程中鲢鱼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养殖阶段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疫病预防和抗病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

鲢鱼养殖技术要点概述: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是养殖户比较青睐的人工养殖鱼种。

但是想要养出高产的鲢鱼,就需要掌握鲢鱼养殖技术要点及一些注意事项。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大多套养在主养团头鲂、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中,且鲢鱼处于服从地位。

养殖鲢鱼的池塘应该与主养团头鲂、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完全一致。

二、水质要求鲢鱼养殖池塘应该要做到定期注水,注水频率控制在2~3次/月。

为了**池塘的水质良好,在鱼种培育初期的注水频率为3~5d/次,生石灰的施加频率为20d/次,每次施加10kg生石灰/亩水域,且水质要保持微酸性。

三、苗种要求在苗种放养(通常5月中下旬)前,务必要对苗种进行检疫、检验,并且所选用的苗种要做到规格整齐、健康无病、品质纯正。

四、池塘饲养1、鲢鱼是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

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和草鱼一样,生长季节,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

低温季节,食欲减退,但依然摄食,且多集中于河床及湖泊深处越冬。

2、鱼种培育鱼苗放养:适宜的鱼苗投放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水温控制在18℃以上,鱼苗放养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m2。

饲养管理:待鱼苗投入到池塘之后,饲料选用“饲料碎屑+浮游动植物”,且浮游动植物为主。

成鱼养殖:鱼种的放养密度控制在0.4~0.5尾/m2;而投放的鱼种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g。

3、越冬管理越冬鱼体务必要健壮肥满、无伤无病。

越冬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kg/m2鱼体,且可基于池塘的实际情况来合理予以调整。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要做到保水性好,水质清澈,水面具有透光性,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

五、病害防控鲢鱼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防治都应该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1、为了**鲢鱼的抵抗能力,放鱼前对池塘进行药浴消毒(时间控制在15min及以上),可选用双效鱼虫清水溶液+*霉素。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出现过多的应激,务必要谨慎操作。

鲢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鲢鱼的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鲢鱼鱼苗的培育要点 鲢鱼的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鲢鱼鱼苗的培育要点鲢鱼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鲢鱼又被称为白鲢、水鲢、跳鲢、鲢子等等,是一种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鲢鱼具有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等特点,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鱼种培育是一项基础工作,是夺取成鱼养殖丰产的重要物质保证。

一龄鱼种培育是指将体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培育成体长8~20厘米的优质鱼种。

那么想尝试养殖鲢鱼的养殖户该如何做好鲢鱼鱼苗的培育呢?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鲢鱼鱼苗的培育要点鲢鱼的养殖技术。

1、培育池的选择鱼苗在孵化出膜后就应进行培育,要选择适宜的培育地点,培育鱼苗前要做好培育池塘的选择工作。

培育池要选择水源、水量充足的地方,并且要求水质优良,排灌方便、附近无遮阳物,采光和通风良好,并且没有污染源,环境安静,岸上整齐,堤坝牢固。

鲢鱼鱼苗的培育池面积以2000-3000 mz为宜,池水深2-2.5 m,池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池底的淤泥不宜过厚,保持在10-20 cm即可,土质最好为壤土或者沙壤土,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和保肥性良好,便于饲养管理与拉操作。

另外,池塘的电力、排灌机、增氧机等基础设施要配套齐全。

清塘。

在鱼苗放养前要对培育池进行清塘的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可提高鱼苗培育的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其方法是清理池底的淤泥,留10 -20 cm厚即可,然后每亩按照150 kg(1亩约为667 mz)生石灰的用量,将其化浆泼洒全池,或者可以按照每亩4-5 kg的漂白粉的用量,泼洒全池,注意不留死角,以起到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和杂鱼的作用。

施入基肥。

因鲢鱼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因此在鱼苗入池前要施入基肥,以培育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以给鱼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适口的饵料,在鱼苗入池前的10天左右将水注入50 cm,在注完水后施加基肥,使用的肥料一般有腐熟的鸡粪或者猪粪,鸡粪的用量为每亩200-300 kg,猪粪的用量为每亩400-500 kg,进行全池泼洒,或者也可以使用尿素来培育浮游生物。

鲢鱼实用养殖技术

鲢鱼实用养殖技术

鲢鱼实用养殖技术1、食性鲢生活于水上层,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

轮虫为鱼苗下塘培育的开口活饵料,也喜欢吃豆浆等类似轮虫大小的其他人工精饲料。

随着鱼苗不断生长,到夏花阶段以后,鳃耙基本长成,逐渐转为滤食浮游植物,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可以使鲢生长良好,而各生长阶段都喜食各类粉状人工精饲料。

2、生长鲢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

性成熟年龄为3-4龄(长江流域)。

体重增加以3-6龄最快,以后减慢;体长增长以1-4龄较快,第4龄后减慢。

3、繁殖鲢属于大江河鱼类。

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产卵季节亲鱼可游至产卵场进行产卵繁殖,但在人工池养条件下则不能。

鲢鱼性成熟年龄和个体大小与纬度(热量)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华南,性成熟年龄为2-43龄,体重2kg左右;在华中,性成熟3-4龄,体重3kg左右;在东北,性成熟5-6龄,体重5kg左右。

此外,性成熟还与营养条件有关,营养不同,性成熟年龄和体重也会出现差异。

雄性还普遍比雌性早熟1年,个体也比雌性偏小。

二、人工繁殖1、亲鱼选择选择种质和体质良好的合格亲鱼是草鱼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之一。

所谓种质良好,即根据我国“三江”(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家鱼”种质考察研究、以长江的种质**,故选择长江原种草鱼较为理想。

所谓体质良好,即是鱼体壮实,体色正常,鳞片完整,无伤、无病的个体。

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成熟个体,作为当年生产用亲鱼。

在选择亲鱼时,还应注意雌雄搭配,一般雄体略多于雌体。

2、亲鱼培育(1)亲鱼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2/15-4/15hm2(2-4亩),水深1.5-2.5m.位置处于催产池附近,排水方便,环境安静。

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

(2)放养密度。

每公顷池塘放养亲鱼1500-2250kg左右。

雌雄比例为1:1或1:1.25.为了充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在以草亲鱼主养的前提下,每公顷还可混养鳙亲鱼或后备亲鱼50-60尾,草亲鱼和青亲鱼或他们的后备亲鱼各30尾左右,凶猛鱼类30尾左右。

鲢鱼的养殖方法

鲢鱼的养殖方法

鲢鱼的养殖方法鲢鱼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鲢鱼的养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鲢鱼的养殖方法:池塘饲养1、鱼种培育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

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5尾。

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成鱼养殖:鱼种投放规格、密度,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密度为0.4-0.5尾/㎡。

鲢鱼是套养鱼类,以鲤鱼出塘起捕时间为准。

2、越冬管理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

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

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应比较干净,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规格并塘:冰封前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3.0公斤全池泼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

保持水面透光性,应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打冰眼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

鲢鱼的养殖方法:池塘选择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的池塘中,处于服从地位,它的池塘选择与在所申请认证的上述主养鱼类完全一致。

鲢鱼的养殖方法:水质要求鲢鱼的水质要求与所申请认证的主养鲤鱼完全一致。

鲢鱼的养殖方法:苗种要求苗种放养前须经检验、检疫,选择品质纯正,健康无病,规格整齐。

放养时间在5月中、下旬。

鲢鱼相关知识点:营养价值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

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疗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视的佳肴。

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乳少等症。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热量(大卡) 104.00碳水化合物(克) 0.00脂肪(克) 3.60蛋白质(克) 17.80纤维素(克) 0.00维生素A(微克) 20.00维生素C(毫克) 0.00维生素E(毫克) 1.23胡萝卜素(微克) 0.00硫胺素(毫克) 0.03核黄素(毫克) 0.07烟酸(毫克) 2.50胆固醇(毫克) 99.00镁(毫克) 23.00钙(毫克) 53.00铁(毫克) 1.40锌(毫克) 1.17铜(毫克) 0.06锰(毫克) 0.09钾(毫克) 277.00磷(毫克) 190.00钠(毫克) 57.50硒(微克) 15.68 鱼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而脂肪含量却不高,仅为1%-10%,蛋白质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可利用率高达95%以上。

鲢鱼要怎么养呢?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鲢鱼要怎么养呢?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鲢鱼要怎么养呢?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鲢鱼,也叫⽩鲢、⽔鲢、跳鲢等,是著名的四⼤家鱼之⼀。

鲢鱼的⽣长速度快、疾病少、产量⾼,⽽且它们的⾁质新鲜,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

那么鲢鱼要怎么养呢?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1、鱼塘整理 咱们在养殖之前,⾸先要将⽤来养殖鲢鱼的池塘进⾏整理,⼀般便是将鱼塘中多余的淤泥整理出来,枝保留⼆⼗厘⽶厚即可。

然后撒上⽣⽯灰进⾏消毒,等消毒完之后,将⽔排⼲,再进⾏晒塘,晒塘的时间⼀般为⼗天左右;最后再注⼊新⽔,往鱼塘中倒⼊充⾜的农家肥,⽤来培育肥⽔,以及添加⽔体中浮游⽣物的含量,为鲢鱼提供⾷物。

2、鱼苗挑选 鲢鱼苗的挑选是养殖成本的基础条件,所以咱们要挑选优质的鲢鱼苗。

那么什么样的鲢鱼苗才是优质的呢?⼀般状况下,咱们会根据所挑选养殖的鲢鱼品种来挑选鱼苗,像⽩鲢鱼和长丰鲢鱼则要挑选活跃的、外形较好的、健壮的、没有伤痕的、鱼鳍完整的鱼苗。

花鲢鱼则需要挑选温和的、摄⾷状况好的、健壮的鱼苗即可。

还有要注意的⼀点便是,鱼苗的规格⼀定要均匀,不能过⼤也不能过⼩。

3、放养密度 在放养之前,咱们需要进⾏试养和鱼苗消毒,这也是⾮常关键的⼀点。

等试养成功之后,再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育苗放养。

⼀般状况下⼀亩鱼塘可养殖鲢鱼15万尾-20万尾,但是等到鱼苗⽣长之后,咱们还需要进⾏恰当的分群养殖,否则⽔体中的氧⽓是不⾜以供应这么多鲢鱼⽣计的,⽽且鲢鱼还是⼀种极不耐低氧的鱼类。

在后期的话,⼀般每亩养殖的鲢鱼⼀般是五千尾左右。

4、⽔质管理 其实咱们看到很多养殖鲢鱼的⼀年基本上部⽤换⽔,但这样养殖的鲢鱼产量和质量并不是很⾼。

养殖鲢鱼其实也是需要换⽔的,但⼀般状况在是每隔⼀个⽉左右换⼀次⽔,在冬天的时候⼀般要隔三个⽉才换⼀次⽔。

但是咱们在养殖的时候⼀定要注意⽔体中的氧⽓含量,随时要备好供氧机或增氧剂。

还有便是要注意⽔体的温度,在夏⽇要恰当的加⾼⽔位,冬天恰当的降低⽔位。

最后便是要保证⽔体的肥⼒,⼀般每次换⽔之后要记得增肥。

鲢鱼苗养殖技术讲解

鲢鱼苗养殖技术讲解

鲢鱼苗养殖技术讲授鲢鱼也叫白鲢、水鲢,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为中国主要的淡水鱼类经济鱼,其广泛散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各大水系,随处可见。

而在市场上,鲢鱼因其鲜嫩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也吸引着诸多的食客,深受各大市场爱好。

因此,鲢鱼养殖还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现将鲢鱼苗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1、池塘条件养殖鲢鱼的池塘最好同鲤鱼、草鱼、鲫鱼的池塘保持一致,面积不宜过大,水深在2.5m之内;池堤埂坚固,池底平整,污泥适量105厘米;鱼池向阳,阳光充足,且水质干净,排注水方便。

2、清塘处理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或漂白粉4-5千克平均泼洒池塘。

鱼苗入池前10天注水50厘米左右,注水后需要施基肥,每亩用腐熟的鸡粪200-300千克或腐熟的猪粪400-500千克或腐熟的马粪750-1000千克全池平均泼洒,4-5天后即可放养鱼苗。

3、鱼苗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夏花鱼种需求状态等灵活掌控,一样每亩放养3-5万尾。

放养鱼苗时要挑选在培养池的上风口处渐渐的操作,让鱼苗自由的游入培养池内。

4、投喂管理鱼苗下池早期,主要以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

为了提高鱼苗下池成活率,要求做到肥水下池,同时辅助投喂黄豆浆。

投喂量一样每天每亩投喂2-3千克黄豆磨成的浆,周后增加到4-5千克,分2-3次投喂,并根据水质状态灵活掌控用量。

5、日常管理每天都要坚持早晚巡塘视察水质、鱼苗的活动情形和摄食情形,如果发觉有病、死苗要及时的捞出;鲢鱼对水体溶氧量的要求较高,在天气温度较高时可打开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否则鱼苗会因缺氧而浮头死亡;注意检查池埂、进出水口处是否有漏洞的地方,以及时的采取措施避免鱼苗外逃。

6、病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要适时做好鱼体锤炼、出塘工作,同时池塘的消毒以及水质处理等工作也要落实到位,可有效减少病害的产生。

一旦发病需要用药医治,则需严格依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的使用准则〉标准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鲢鱼养殖技术
养殖0812 何振达2008210049
鲢鱼(Chub)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头较大。

眼睛位置很低。

鳞片细小。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历来被列入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一、生态习性
1、食性
鲢生活于水上层,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

轮虫为鱼苗下塘培育的开口活饵料,也喜欢吃豆浆等类似轮虫大小的其他人工精饲料。

随着鱼苗不断生长,到夏花阶段以后,鳃耙基本长成,逐渐转为滤食浮游植物,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可以使鲢生长良好,而各生长阶段都喜食各类粉状人工精饲料。

2、生长
鲢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

性成熟年龄为3—4龄(长江流域)。

体重增加以3—6龄最快,以后减慢;体长增长以1—4龄较快,第4龄后减慢。

3、繁殖
鲢属于大江河鱼类。

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产卵季节亲鱼可游至产卵场进行产卵繁殖,但在人工池养条件下则不能。

鲢鱼性成熟年龄和个体大小与纬度(热量)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华南,性成熟年龄为2—43龄,体重2kg左右;在华中,性成熟3—4龄,体重3kg左右;在东北,性成熟5—6龄,体重5kg左右。

此外,性成熟还与营养条件有关,营养不同,性成熟年龄和体重也会出现差异。

雄性还普遍比雌性早熟1年,个体也比雌性偏小。

二、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选择种质和体质良好的合格亲鱼是草鱼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之一。

所谓种质
良好,即根据我国“三江”(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家鱼”种质考察研究、以长江的种质最好,故选择长江原种草鱼较为理想。

所谓体质良好,即是鱼体壮实,体色正常,鳞片完整,无伤、无病的个体。

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成熟个体,作为当年生产用亲鱼。

在选择亲鱼时,还应注意雌雄搭配,一般雄体略多于雌体。

2、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2/15—4/15hm2(2—4亩),水深1.5—2.5m。

位置处于催产池附近,排水方便,环境安静。

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

(2)放养密度。

每公顷池塘放养亲鱼1500—2250kg左右。

雌雄比例为1:1或1:1.25。

为了充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在以草亲鱼主养的前提下,每公顷还可混养鳙亲鱼或后备亲鱼50—60尾,草亲鱼和青亲鱼或他们的后备亲鱼各30尾左右,凶猛鱼类30尾左右。

(3)饲料。

鲢亲鱼的天然饵料任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即能使其生长良好;鲢还喜食各类精饲料,为了增强体质,在产后、秋季和早春适当增投部分麸、糠类精饲料有利于性腺发育。

3、亲鱼催产
(1)催产时间、水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催产时间为5—6月,催产水温24~26℃主最适宜。

(2)亲鱼选别: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

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分别注射LRH-A3~5微克/尾。

4、发情与人工授精
水温在18℃以上均可催情,最佳水温为22~26℃。

催产剂注射1~2次,2次注射时间隔6~12小时。

从最后一次注射到排卵的时间一般为9~12小时。

亲鱼在预定时间内,在产卵池中发情追逐,雄鱼不断用头撞击雌鱼腹部,互相摩擦,雌鱼仰腹彼此绞曲,不时颤动胸鳍,排卵射精,配合密切。

收卵以产卵后1 小时左右进行为宜。

也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5、孵化
人工孵化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内,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孵出鱼苗。

凡江河湖泊及塘堰的水都可用于孵化。

有时也用曝晒过氯气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认为安全的自来水。

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经过滤池或过滤闸进行三级(40目、 60目、80目)逐级过滤。

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塑料孵化器,要因地制宜地选用。

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

孵出3~5天后,鱼苗鳔已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主动摄食时,即可出苗。

经捆箱暂养锻炼,使鱼苗结实,减少排泄。

途中换水或到达目的地下塘时,水温相差不能超过4℃。

三、苗种培育及运输
1、培育
(1)池塘条件:草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hm2,池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少(5厘米左右)。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堤牢固不渗漏。

(2)鱼苗放养密度:每公顷225万—300万尾。

(3)鱼种放养:鲢占60%—65%,混养鳙10%、草鱼30%;或混养鳙10%、鲤20%、草鱼10%;或混养鳙15%,草鱼20%;或混养青鱼 35%—40%。

(4)投饵技术与投饵量
鲢鱼有夜间摄食习性,特别要注意增加夜间11-12时的投饵量。

在鱼体长10-16厘米时投饵量为鱼种总量的6%-10%,体长16厘米以上时投饵量为3%-5%。

投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2、运输
(1)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法(尼龙袋装运鱼苗、鱼种密度容积约25升)
用小型尼龙袋充氧运输鱼苗具有体积小,装运密度大,装卸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一般不需中途换水。

可作为货物利用铁路、航空托运或用汽车装运。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往尼龙袋内加入清水,加水量占尼龙袋容量的1/4~1/3。

然后装鱼。

装鱼后立即排空袋内空气充人纯氧,使尼龙袋具有相当的弹性,如果是空运,则充氧量只能是陆运时充氧量的80%~90%。

充氧后用塑料绳或橡皮筋扎紧袋口,装入纸箱或直接放人垫有稻草的货箱内起运。

为了避免水质恶化,提高运输成活率,可在装鱼的同时向每升水中加入2000~4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

(2)简易集装箱运输法
用水泵或其他方法向集装箱内注水,注水量与运鱼量相适应,鱼、水总重量不能超过汽车的额定载重量。

一般水、鱼比为2:1至1:1,长途运输时水、鱼比应更大些。

装鱼之前必须先充氧半小时,然后装鱼,封盖。

运输途中必须连续充氧。

一般一只工业用氧气瓶可充氧3~5小时,可调节供气量来控制充氧时间,并根据运输时间确定携带氧气瓶的数量,宜多不宜少,以防途中意外延误时间时能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3、天然饵料
水域中天然生长和通过施肥培育的浮游生物是鲢鱼的极好天然饵料。

浮游生物漂浮于水中生活,个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看到,只有在显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

一、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它吸收水域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素和二氧化碳,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水域中最基本的饵料资源。

通常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高的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高,鱼产量也高。

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的饵料价值是不相同的。

由于鲢鱼和其他鱼类一样不能消化纤维质、果胶质和几丁质等,因而很难利用如大部分蓝藻、细胞衰老的绿藻、裸藻等。

能较好地消化利用如金藻、隐藻、硅藻和部分甲藻、黄藻、绿藻、裸藻、蓝藻等。

二、浮游动物
其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是水域中的消费者。

它的个体要比浮游植物大得多,但一般不超过5毫米。

不少种类除主营浮游生活外,都能兼营底栖生活。

浮游动物是鲢鱼摄食一部分,一般鱼类在幼鱼阶段都以它们为主要食料。

主要的类别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以及桡足类。

1.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属单细胞动物,没有组织器官的分化,但有呼吸、排泄、生殖、感觉等机能。

2.轮虫类:轮虫为滤食性,以浮游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

适应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水域中都能生存,尤其在人工施肥的池塘、水库和河沟中更为常见。

是各种鱼类幼鱼阶段的适口饵料。

3.枝角类:枝角类俗称水蚤,又称红虫。

枝角类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水库等水体中,主要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生长繁殖快,营养价值高,是鲢的主要饵料。

凡是枝角类数量较多的水域,鱼产量一般很高。

4.桡足类:剑水蚤、镖水蚤等一类的小型甲壳动物称为桡足类,其多以浮游藻类为食,是良好饵料。

鲢鱼除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外,还滤食有机腐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