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抗日故事1:为抗日当了3年情报交通员
抗战胜利故事分享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正气
抗战胜利故事分享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正气抗战胜利故事分享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正气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抗战岁月。
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坚贞不屈,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段充满着传奇和英勇的历史,其中蕴藏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抗战胜利的故事,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正气。
1. 淞沪会战中的悬壶济世在淞沪会战中,由于缺乏重型火器装备,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陷入了被动局面。
与此同时,沦陷区内的民众也深受日军的残暴统治。
然而,在这艰难的时刻,中国军人黄旭华却以自己的智勇和牺牲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黄旭华是一位技术官兵,只身渡过敌后线,潜伏进入沦陷区。
他甘愿混迹于日军之中,用自己的血和汗水来帮助民众,组织地下抗日队伍,进行各种抗日行动。
黄旭华将自己的身份隐藏起来,用偷渡的方式向中国军队传递情报,并协助他们实施突袭,有效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他还秘密救助了许多被日本军队迫害的平民,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庇护。
黄旭华这种以悬壶济世的行动,传承了抗战精神,不仅彰显出中国军队的智勇和勇敢,更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成为抗战胜利中的一个亮点。
2. 三八线上的坚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边境地区进行了许多惨烈的战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八线上的坚守。
一九四九年,在祖国的北部边境,中国军队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由于敌军的优势火力和装备,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他们不被外界所动,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雪白的山岭,响亮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一个中国军人的事迹至今被后人津津乐道。
据说,他叫杨戬,是中国军队的一名普通士兵。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他无畏地冲向敌人的阵地,面对敌军的火力,他舍生忘死、毫不退缩,奋力杀敌。
杨戬的英勇举动激励了其他战士,他们也纷纷投入战斗。
中国军队顽强地坚守阵地,将敌人击退,最终取得了对那片土地的胜利。
抗日小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说起抗⽇战争,它的胜利是中国⼈民奋起反抗和不畏牺牲的重⼤结晶,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英雄⼈物。
下⾯是分享的抗⽇⼩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童团团长。
有⼀天,⼋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的封锁线去送⼀件“⽕急”信。
李爱民⼆话没说,回家赶上⼼爱的⼩⽑驴,带了草绳和镰⼑,把信装进袜筒⼦⾥出发了。
中国抗日战争小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小故事在抗日战争纪念日这天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小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中国抗日战争小故事——留下这颗子弹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长向荣带着他的队员,在老河口一带,为牵制日寇,配合主力进攻,与敌人展开了几天几夜的殊死激战。
从一开始,这次战斗就显得格外悲壮。
最初接受战斗任务的时候,向荣和他的队员们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这次牵制的日寇部队,在人数上是游击队的十多倍。
几天下来,游击队伤亡惨重,只剩下最后十几名队员,子弹也不多了。
向荣告诉队员,从现在起,我们不要轻易开枪,一定要做到弹无虚发。
这天傍晚,按作战计划,游击队转移到了一个非常隐蔽的破庙里。
这里是敌人包围圈中的薄弱地带,明天拂晓,游击队将从这里展开突围。
晚上,大家在破庙里轮流休息,好几夜没有合眼的向荣,一躺下便睡了过去,不知什么时候,突然被外面的叫声吵醒了,“大爷,饶命啊!”向荣一跃而起,提枪奔到庙外。
其他队员也被惊醒,个个荷枪实弹,纷纷跟了出来。
庙外,朦胧夜色中,一个中年男子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求饶。
负责放哨的小明正用枪抵着他的脑门。
在小明的脚下,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木箱。
这木箱先前不是藏在庙内吗,这会儿怎么在这里?“发生啥事了?”向荣疑惑地问道。
小明用脚轻轻地踢踢木箱,说:“这个该死的家伙,他想偷走我们最后的这箱子弹。
”旁边的其他队员一听火了,吼道:“毙了他!”性急的小明拉动了枪栓。
跪在地上的小偷魂都吓没了,“大爷饶命啊……我家里还有80岁的老娘啊!”小明踢了他一脚,“哼,你还想装孝子呀,让我们把你当好人呐?”说着,再次把枪口对准小偷的脑袋,正要扣动扳机时,被身旁的向荣一把按住了,“且慢!”向荣觉得事情有点复杂,这小偷是汉奸还是日寇的特务?他是怎么知道我们行踪的?沉思片刻后,向荣盯着小偷问道,“你盯我们多久了?”“大人饶命!半个时辰前,我路过这里,看到持枪放哨的大哥,以为是守着什么贵重的宝贝。
(插画)学习经典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优秀课件PPT
04 《闪闪的红星》
冬子出生在江西柳溪镇的一个贫苦人家,从小吃尽了苦。
冬子12岁那年,红军来了,惩治了地主胡汉三,村里的贫苦农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冬子参加了儿童团,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他开心极了。冬子的 爸爸参加了红军,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勇敢地和国民党军队战斗着。
可是不久,红军的仗打得越来越艰苦,根据地越来越小,最后不得不撤离根据地。冬子的 爸爸要跟着部队撤离,临走前,爸爸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红色五角星,告诉他, 思念红军的时候可以看看红星。 冬子精心地珍藏着这颗红五星,想象着有一天,自己带上这颗红五星参加红军的情景。红 军刚撤走,当初逃走的胡汉三又带着还乡团回来了。妈妈带着冬子躲进了山里,在艰苦的 环境下,继续开展斗争。
国民党采取封山的办法,切断了游击队和群 众的联系,游击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尤其 是缺少盐。冬子按照张队长的安排,和交通 员吴大叔一起下山去运盐。
冬子在国民党严密的盘查下,用盐水浸泡衣 服的方法把盐带上了山,大家都夸冬子聪明 机智。
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张队长计划寻找机会,再 打柳溪镇。为准确摸清敌人情况,张队长派冬 子和吴大叔回到柳溪镇,搜集敌人的情报。
沈阳车站换车时: 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中年妇女没有车票,却要上车。人越聚 越多,场面越来越乱。雷锋走过去,关心的问:“大嫂,你没买车票吗?”大嫂委屈的说:“同志,我买 票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把票和钱都丢了。”雷锋看出大嫂急切的心情,知道她不是说谎,就 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
04 《闪闪的红星》
一天夜里,冬子的妈妈站在党旗前庄严宣誓,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冬子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党 的孩子。
有一次,党小组召开会议,没想到被还乡团发 现,冬子的妈妈为掩护其他同志英勇牺牲,妈 妈牺牲后,游击队的张队长找到了冬子,带着 冬子回到了游击队。
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经典_励志故事
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经典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希望大家前来阅读!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篇1:王小二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0xx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篇2:小侦察员张嘎抗战时期,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篇3:雨来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抗日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空前规模、空前惨烈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作战,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期间涌现的抗日英雄多不胜数,他们的英雄事迹感染着我们。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英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篇1:曾宪邦抗战牺牲的第一位少将8月23日,在湘潭市,儿孙满堂的曾仰之端详着一张已泛黄的老照片和照片背面的题字,念叨着父亲曾宪邦的名字,向记者讲述了曾宪邦的故事。
曾宪邦,桃江县浮邱山乡回龙湾村人,1902年出生,黄埔四期毕业。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时任国民革命军14军83师498团上校团长的曾宪邦,受命增援29军,奔赴一线抗击日军。
他率部与日军在宛平激战八天七夜,以身殉国,年仅34岁。
牺牲后,曾宪邦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的第一位少将、第三位将军。
此前,牺牲了一位上将和中将。
血溅疆场成就英名开赴抗战前线后,曾宪邦所部的任务是坚守髫髻山。
该地是北平城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是拱卫北平的一道屏障,对手是日本王牌牛岛师团。
1937年9月初,战斗打响后,日军从三面进攻。
曾宪邦指挥官兵浴血奋战,历经多次拉锯战、肉搏战,全团官兵无人退缩,伤亡惨重。
9月13日上午,日军开始新一次进攻。
战斗中,曾宪邦左腿被打断,部下劝其退下火线,他断然拒绝,带伤指挥战斗。
激战到下午3时左右,曾宪邦再次被敌人机枪击中腹部,小肠外流,他昏了过去。
苏醒后,他用颤抖的手,在指挥手册上写下一首七绝:“有志男儿卷战事,锋前不惜国人头。
烟尘百战留青史,报国丹心应未酬。
”下午4时,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中,一块弹片击中曾宪邦,他英勇地为国捐躯了。
噩耗传到师部,师长刘堪亲令一个步兵排抢回了曾宪邦的遗体。
后来,曾宪邦遗体被运回故土安葬。
他的棺柩抵达桃江时,秋风萧萧、淫雨霏霏。
桃江乡亲组成长蛇阵,护送棺柩直往浮邱山鸟山湾。
沿途乡亲无不垂泪默哀,悼念这位抗日忠烈。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9篇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9篇第一篇范文雨来,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但当我阅读完他的故事后,他的名字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小英雄雨来》讲述的是抗战时期,雨来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并没有向鬼子屈服,而是机智地逃出了敌人魔爪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而落入敌手的故事。
在故事中,交通员李大叔躲入缸下的地洞中,雨来任凭敌人用糖、金戒指诱惑,还是打他,他两眼直冒金花还流着血,却始终没有告诉敌人李大叔在哪里。
从中我感受到了雨来热爱祖国、英勇顽强、意志坚强的精神品质。
敌人想方设法让雨来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位置,但雨来始终说不知道,而被敌人打得伤痕累累。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可能早就受不住这种疼痛,告诉敌人了。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王二小、刘胡兰、张嘎等许多热爱祖国的小英雄,他们虽然都是儿童,但他们的精神并不比大人们差。
有志不在年高,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祖国,我们小学生也不例外。
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更有责任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老师同学,爱护周围的环境,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本领,长大以后为祖国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身心全部献给了祖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
第二篇范文《小英雄雨来》是管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名叫雨来的小男孩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心中涌现出深深的敬意和感动。
自从读了《小英雄雨来》之后,我便对雨来产生了钦佩之情。
他的勇敢、机智激励着我。
在书中,我对雨来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被鬼子抓到后宁死不屈的意志。
村民们都躲起来了,只有雨来一个人还在房子里,还没等他躲起来,鬼子就来了。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那么你知道在抗战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抗战小故事1九岭人夺马有功驻在易家的日军野炮队,每天早晚总是要打几炮,一方面借以恐吓游击队,一方面也是他们一种起居的行动信号。
1939年8月的一个晚上,何婆桥的徐先卯、徐先发听到一阵炮声响后,他们知道敌人归队了。
便溜回家来看看。
走至窗下,见房中熊熊大火烧着,有个日军睡在火旁还鼾声呼呼。
他二人一商量,机会难得,提个活的领赏去。
立即轻轻地将门弄开,走到日军身边,一个卡颈子,一个捉脚,等敌人惊醒时,已是五花大绑,捆得结结实实,连夜送到新十一师,真的获了重奖。
还有一回,日军从长沙方向溃退下来,一个掉队的敌人牵着两匹马向何婆桥而来。
徐先卯发现后,邀着徐先发、徐丙正等人,守在坳上准备大量的石头,徐先发就抄小路跟在马后。
等敌人赶着两匹马慢吞吞地经过坳上岩下时,山上的石头向下猛砸,敌人想往回跑,徐先发正在后面捕捉,打得日军抱头鼠窜,焦头烂额,倒在地上断了气。
然后,他们牵着马往万家山跑。
不意日本的军马都受过训练的,走了一段路就不走了,往回跑。
徐先发就跃上去抱住一匹马的颈子,拉着缰绳,众人在后面狠打,方牵到何婆岭。
送了一匹到师部,另一匹杀着做了下酒菜。
抗战小故事2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
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摘要:一、抗日战争背景介绍二、五篇经典简短小故事概述1.故事一:《狼牙山五壮士》2.故事二:《地道战》3.故事三:《铁道游击队》4.故事四:《晋察冀边区的小英雄》5.故事五:《黄河大合唱》三、总结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精神正文:一、抗日战争背景介绍抗日战争,又称二战期间的中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
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顽强的抗战英雄,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二、五篇经典简短小故事概述1.故事一:《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他们在狼牙山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2.故事二:《地道战》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进行作战的一种作战方式。
地道战既能在战时打击敌人,又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地道战中的英雄们勇敢顽强,不畏艰险,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故事三:《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一支铁道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
他们神出鬼没地在铁路线上袭击日军,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我军输送物资、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4.故事四:《晋察冀边区的小英雄》《晋察冀边区的小英雄》讲述了一个名叫小兵张嘎的少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敢,积极参加抗日游击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战士的故事。
小兵张嘎代表了当时无数热爱祖国、勇敢抗敌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
5.故事五:《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歌曲,由冼星海作词、作曲。
一名交通员抗战时期的生死经历
“ 飞毛腿 ”的非常任务
1 9 4 2 年 ,山东 的抗 日战争 进入
打通 ,中共 山东 分局 着急 ,赵 志 刚这
个 战 邮总局 的 “ 一把 手 ”心 中更像 油
了 ,为 了避 免 和敌人 接触 ,他记 准方
向离 开道路 走农 田直 往西行 ,一 路上
了最艰 苦 的阶段 。 日寇碉 堡林 立 ,哨 卡遍 布 ,给我各 组织之 间的交通联系
难忘岁月 l 红色经典 一
“ 飞毛腿 ” ,何 况他 在 1 9 3 8 年1 7 岁 时 就入 了党 ,忠诚 当然更没得说。
一
路艰 险一路霜
1 9 4 2 年1 2 月1 9 日晚 ,管 兆修 带
上文 件 、枪 支和 火柴 ( 如遇 敌摆脱 不 掉 ,必要时将 文件 烧毁 )从 山东 分局 所 在 地—— 莒南县 大店镇 出发 ,独 自
眼见 与 中央 的 干线交 通迟 迟无 法
得要命 ,但一 晚上未入眠。 渡过微 山湖 ,找 到湖 西地委 后 , 管兆 修从一 个游 击 区的小 村庄 出发 ,
奔 向下一个 接 头站 张楼村 孔家 。他把 文件 包袱 紧紧地 背在 肩上 ,手枪 子 弹 上 膛 。走 了约 七八 里 路 ,天 就 漆 黑
在 上海邮政公 司2 0 1 3 年1 月8 日召 开 的年会上 ,演出 了由山东临沂 邮政 发行 与投递 、护 送 干部 、运送 重要 物 资等 ,建成 一个 集 邮政 、交通 、发行 击 队队员王 大元 。王 大元对 当地 的地
理环 境都很 熟 ,负责 渔 民工作 。管兆
修把 急于过 湖 的想法 告诉 王大元 ,王
约八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深 在一 丈左 右 ,每隔三 四百
抗日战争的经典故事
抗日战争的经典故事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起反抗,正是人民群众的奋起反抗,涌现了一大批英勇的任务,他们奋战的故事让我们感动。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的经典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的经典故事篇1:马占山江桥抗战的传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省长兼城防司令。
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马占山将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在抗日救国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
在江桥战役中出过这样一桩事:他们在江南岸受到日本鬼子的猛烈炮击,终因寡不敌众,大批人马退到江边。
想过江没有船只,只能骑马泅渡。
马将军刚刚下令渡江,江面上突然涌出无数只甲鱼来,伸着长长的脖子,向岸边凝视着。
勇猛将士哪管这些,驱马奔下江去,可江面就像开了锅似的,成群的甲鱼蜂拥而上,咬马腿,往人身上蹿,乱成一团,闹得军队无法过江。
马将军下令用枪打,也不管事儿。
这时有人主张:得杀猪、宰羊祭江,或扔食品,兴许管用。
马将军没有迷信那一套,他命令士兵到屯中取来大批石灰,撒到江里,甲鱼这才无声无息地潜入江底。
马将军率领大队人马顺利渡过了嫩江。
过江之后,反过身来在这里打了场威震中外的江桥之战,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挫伤了日本鬼子的威风。
马占山率队过江之后,整顿队伍,修筑工事,不准鬼子前进一步。
单说鬼子打过江桥,占据大兴东南的无名高地,着急忙慌地挖壕修堡,准备与马占山决一死战。
这个高地北起向南,蜿蜒十余里,犹如一条长龙卧在广阔的草原上。
北面的制高点山势险要,控制这个制高点,就掌握胜利的主动权。
日本兵立刻在龙头上修筑工事,准备作长久之计。
他们正挖土筑壕,突然出现无数条大小毒蛇往身上乱窜,顷刻间中毒者不计其数。
鬼子兵点火焚烧,用战刀砍,用锹镐扑打,都无济于事,毒蛇越来越多越凶猛。
日本鬼子信奉神佛,他们从胸前取下铜佛摆在高处插草为香,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祷神佛免灾,可还是无济于事。
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这块高地,停止修筑工事,建了一座四角有台阶,向上呈梯形的石塔。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6篇)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6篇)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1)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2)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他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率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间;他与赵尚志合称“南杨北赵”;因叛徒出卖,被敌军包围,弹尽粮绝之下,吃草根树皮和棉絮,孤身战斗至最后一息,牺牲时年仅35岁。
1905年的今天,杨靖宇将军诞生。
纪念英烈,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
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
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
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那么你知道抗战期间有什么小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抗战小故事11941年10月5日上午,风和日丽。
蔚县大南山的山脚下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张大义。
正赶着地主的牛群,迎着朝阳,唱着山歌,在山坡坡上跑来跑去,他的歌声和老黄牛的吼声,在山沟沟里头回荡。
就在张大义蹦蹦跳跳十分开心之际,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本鬼子兵揣着刺刀,探头探脑,贼眉鼠眼地朝中共蔚县县委所在地——瓦子盆村方向窜来,妄图摧毁我县委和民主抗日政府。
由于敌人采取闪电式的偷袭,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察觉,而陷入日军包围之中。
眼看就要发生流血事件,在这千钧一发十分危机时刻。
放牛娃张大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如果不及时报告县委,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于是他奋不顾身,向县委驻地跑去。
张大义的举动,被狡猾的日军指挥官松田发现了,他指挥鬼子兵向张大义开枪射击,松田还“嗷嗷”怪叫。
子弹在大义耳边、身子周围“吱吱”直叫,可张大义哪管这些,送信要紧。
跑呀,跑呀,凭着他多年放牛练出来的两条“飞毛”腿,再加上他对地里熟,早把日本鬼子兵甩得老远,刹那间鬼子连大义影子也不见了,急得鬼子兵也“嗷嗷”叫起来。
一边放松,一边四处寻找放牛娃。
敌人的子弹虽然没打着大义,可鬼子们的枪声却给山上八路军和地方干部送了信号,部队准备战斗,干部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了,可放牛娃张大义腿部受了枪伤,但他咬着牙,忍着疼痛,也隐蔽起来。
日本鬼子进村翻箱倒柜折腾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捞到,气得鬼子们乱放了一气枪,烧了老百姓几间房子,就灰溜溜地滚回了蔚县城。
鬼子走后,干部和群众找到大义,给他治了伤。
从此,放牛娃张大义智斗鬼子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大南山里山外广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抗战小故事2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
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
英雄就是对任何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抗日英雄爱国小故事篇一:张自忠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抗日小交通员潘冬子的英雄故事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抗⽇⼩交通员潘冬⼦的英雄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34年秋,主⼒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
参加了主⼒红军的⽗亲出发前给冬⼦留下了⼀颗闪闪的红星。
冬⼦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豪胡汉三⼜回来了,柳溪⼜陷⼊了⽩⾊恐怖之中。
冬⼦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
在⼀次⾏动中,冬⼦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冬⼦突然长⼤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作。
他为⼭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
冬⼦还机灵地做了⽶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计划。
冬⼦在沉着⾃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前线,冬⼦和⽗亲⼜见⾯了。
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名真正的红军战⼠。
抗日英雄小故事300字
抗日英雄小故事300字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抗日英雄小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抗日英雄小故事篇一:李爱民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
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
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
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
“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
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我是来放驴割草的。
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
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
那年,他13岁。
抗日英雄小故事篇二:王朴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
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
经典的抗日故事_历史故事
经典的抗日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经典的抗日故事。
经典的抗日故事1:为抗日当了3年情报交通员谢传兴,1920xx年,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胡集区白云乡石岩村。
在当地村里有座“石岩寺”,而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石岩寺里是一所保级(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行政机构是县、乡、保、甲制)学校,学堂的教书先生叫刘光植,别名“杜光梓”,还有一位先生姓邱。
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地下党成员,刘光植是党支部书记。
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谢传兴没能上学,每天放牛时,就偷偷到学校听先生们讲课。
久而久之,谢传兴懂得了一些做事的道理,教书先生也渐渐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
“一天下午,刘先生问我叫什么,我告诉他说‘我姓谢,母亲是在逃难时一个山洞里生下的我,所以我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叫山’。
他沉思片刻后说‘我给你取名叫谢传兴,好吗?’我当时高兴极了,又蹦又跳的。
”谢传兴回忆说。
1942年,谢传兴15岁,刘先生见小伙子忠厚、老实,就让他帮忙送情报。
由于好奇,谢传兴问是什么情报?刘先生严肃地说:“不该问的不要问,情报比命更重要,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要送到对方就行了。
”最后告知了相互的接头暗号:双方以各自的姓分解成的名字(如胡字为古月,谢字为言身寸)对接。
谢传兴以卖柴作为掩护,把情报装在猪尿泡(一节洗干净的猪肠子)里,然后藏在一根粗柴的缝里。
从石岩寺到胡集街上有35里路程,要经过日本鬼子和伪军把守的黄土包、大浴口和胡集街头3道关卡。
过黄土包关卡时,一鬼子用“三八大盖”顶住谢传兴的胸口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太军,我的卖柴的干活。
”谢传兴机智地答道。
“我那时面黄肌瘦、皮包骨,黑得像炭一样,身上穿得破烂,一双布鞋没有后跟,脚趾都露在外面。
旁边一翻译见状,扒光我的脏衣服,进行检查。
我人小胆子大,不惊不慌。
那翻译在鬼子耳边嘀咕几句后说‘你快快的开路开路。
’翻译还给我写了一张‘已检查’的纸条。
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00字
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00字抗日战争纪念日来了,我们先从一些抗日战争中的感人小故事了解这个节日吧。
你知道抗日战争有哪些故事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00字篇1__年前战争孤儿杨来西背负着国仇家恨,跟着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走上了为抗日而献身的道路。
深秋了,他穿着一件破汗衫直打哆嗦,白皮红心的朱人侠就给他一件伪军的黄军装,可他却说:“伪军是东洋鬼子的走狗,我才不穿这老虎皮呢!”小来西是宁可冻死,也不要伪军的施舍。
在三北横河战斗中,大队长姜文光英勇牺牲了,从来不掉一点眼泪的小来西在姜文光的墓前号啕痛哭了一场。
他为失去像亲人一样的战友而痛心,他是多么爱憎分明啊!在杨来西被汉奸逼迫带路去找新四军伤员时,他就带着伪军和日军朝着另外的山头走去,到了山顶,他立即左手抓着伪军的腰带,右手抓住日军的手,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
那年杨来西年仅13岁。
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00字篇2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新中国成立后,管桦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00字篇3抗日小英雄董存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
班长。
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5...入伍前,参加本村抗日儿童团。
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关于宏扬国风的事例
关于宏扬国风的事例
1.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体现了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传统美德。
2.抗日英雄谢传兴为抗日当了3年情报交通员。
从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时间里,谢传兴护送新四军抗日情报人员和情报达35次之多,并且做到了“保密无误”,为抗日战争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刘胡兰英勇就义,献出了生命,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
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小青的部队奔向了解放战争的战场。
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
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
但是,在转移的途中,刘胡兰不幸被捕。
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
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抗日故事1:为抗日当了3年情报交通员经典的抗日故事1:为抗日当了3年情报交通员谢传兴,1927年,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胡集区白云乡石岩村。
在当地村里有座“石岩寺”,而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石岩寺里是一所保级(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行政机构是县、乡、保、甲制)学校,学堂的教书先生叫刘光植,别名“杜光梓”,还有一位先生姓邱。
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地下党成员,刘光植是党支部书记。
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谢传兴没能上学读书,每天放牛时,就偷偷到学校听先生们讲课。
久而久之,谢传兴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书先生也渐渐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
“一天下午,刘先生问我叫什么,我告诉他说‘我姓谢,母亲是在逃难时一个山洞里生下的我,所以我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叫山’。
他沉思片刻后说‘我给你取名叫谢传兴,好吗?’我当时高兴极了,又蹦又跳的。
”谢传兴回忆说。
1942年,谢传兴15岁,刘先生见小伙子忠厚、老实,就让他帮忙送情报。
由于好奇,谢传兴问是什么情报?刘先生严肃地说:“不该问的不要问,情报比命更重要,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要安全送到对方就行了。
”最后告知了相互的接头暗号:双方以各自的姓分解成的名字(如胡字为古月,谢字为言身寸)对接。
谢传兴以卖柴作为掩护,把情报装在猪尿泡(一节洗干净的猪肠子)里,然后藏在一根粗柴的缝里。
从石岩寺到胡集街上有35里路程,要经过日本鬼子和伪军把守的黄土包、大浴口和胡集街头3道关卡。
过黄土包关卡时,一鬼子用“三八大盖”顶住谢传兴的胸口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太军,我的卖柴的干活。
”谢传兴机智地答道。
“我那时面黄肌瘦、皮包骨,黑得像炭一样,身上穿得破烂,一双布鞋没有后跟,脚趾都露在外面。
旁边一翻译见状,扒光我的脏衣服,进行检查。
我人小胆子大,不惊不慌。
那翻译在鬼子耳边嘀咕几句后说‘你快快的开路开路。
’翻译还给我写了一张‘已检查’的纸条。
此后,这纸条成了我每次过关卡的‘通行证’。
”据谢传兴回忆说。
到了胡集街上,谢传兴问了好多家饮食店老板要不要“古月”柴,他们都摇头不要。
谢传兴又来到一家做粑粑的门前问:“师傅,你要古月柴么?”店家说只要“言身寸”。
在收柴时,谢传兴示意了一下眼色,店家老伴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给了谢传兴两个“粑粑”充饥。
并说:“你等会,我去去就来。
”不一会儿,店家老板把一张纸条塞给了谢传兴,再三嘱咐要安全交给刘先生。
后来,谢传兴知道了做粑粑的人姓“胡”,每次接到他送的情报后,就马上转送到街上一开药铺的老板,而他们都是新四军抗日地下党单线联络的交通员和管胡集、王家集、转头湾3个镇的交通总站站长。
为了以防敌人的检查,谢传兴也是经常变换藏情报的方式。
有时藏在鞋帮里,有时藏在打湿了的衣领里或斗笠里。
敌人见谢传兴经常挑柴去赶集,也就放松了提防,检查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严了。
1943年,春节临近的一天,学堂的邱先生交给了谢传兴一项特殊任务:要护送一位先生到王家集找一个人。
先生是生意人模样的打扮,骑在驴子上,而谢传兴就牵着驴子前行。
当走到夏家河日伪关卡时,敌人要检查,那先生就说:“太军、老总,我们是到宜城做生意进盐货去的。
”并从身上拿出一张经商的手续,鬼子看后又搜查了两人的全身,没发现什么疑点就放行了。
“我们刚跨进一农家大门,就听先生喊了对方一声‘王书记’。
原来,我护送的先生叫许超,是北山区委书记,是专程去跟王全国(襄西特委书记)汇报工作的。
”谢传兴激动地说,“第二天,我们没有走原路,而是改走大浴口,顺利回到了北山抗日根据地。
”从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时间里,谢传兴护送新四军抗日情报人员和情报达35次之多,并且做到了“保密无误”,为抗日战争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典的抗日故事2:民族英雄吉鸿昌的故事“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18年前,当懵懂年少的我读到小学课本《我是中国人》一文时,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后来,老师告诉我,这位英雄就是民族英雄吉鸿昌。
据《扶沟历史人物》(高银芳着)记载,1895年10月18日,吉鸿昌在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呱呱坠地。
1913年,18岁的他逃离当学徒的杂货行后,到漯河郾城(今漯河市郾城区)冯玉祥部投军。
入伍后,他吃苦耐劳,作战勇猛,为人正直,不畏权势,被冯玉祥看中,并于1917年调入手枪队当连长。
1921年7月,冯玉祥部队被改编为陆军第十一师时,吉鸿昌升任营长。
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0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
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吉鸿昌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组建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指挥。
曾率部收复康保城、宝昌城、沽源县、多伦城。
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被捕,11月24日遇难。
1945年,党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吉鸿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1年,第十一师移防河南信阳,吉鸿昌顺路回到阔别近10年的扶沟县吕潭镇。
回到家后,因时间紧迫,吉鸿昌首先向父母袒露胸臆:在军队中我吃了不少苦,但是我也大开了眼界……而我深深感到没有文化的苦楚……在常德,从军官教导团毕业后,我就联想到家乡的穷哥们,因为生活所迫,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这时我萌生了攒钱办学的念头……”父亲吉筠亭听完儿子的诉说后,极力赞同吉鸿昌在吕潭镇办学的决定。
吉鸿昌把自己积攒的100多块银元全部拿出,在父亲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借用吕潭镇陕西会馆西院(即吕潭镇大王庙庙址)北大殿3间、西厢房3间、东西陪房4间和3间过厅共13间房为校舍,创办了“吕北初级小学”。
吉鸿昌规定,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并免费供给书籍、文具,家庭特别困难的,还提供衣服、鞋袜等特别资助。
随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到1933年前后,超过扶沟县立中学,号称“豫东第一”。
1926年,吉鸿昌任师长后,“吕北初级小学”也随之发展。
两年后,学校添招高小班,成为完全小学。
因校舍不够用,高级班暂时在吉氏宗祠上课,并更名为“私立中山学校”。
次年10月,学校在河南省教育厅备案后,吉鸿昌派秘书郝子固、马遐福等人回学校担任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被改为“吕潭完小”和“吕潭中学”。
1978年,为纪念学校创始人吉鸿昌将军,当地政府将校名改为“吉鸿昌学校”,并聘请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天津市原政协常委吉瑞芝为该校名誉校长。
1927年7月,蒋介石、冯玉祥徐州会议后,大批共产党人被“礼送”离队。
在第十九师,吉鸿昌不仅没有“送客”,还暗中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
同年7月,吉鸿昌率部在平定甘肃匪乱后进入宁夏,赶走宁夏省副主席门致中,自任省主席兼军长。
就职后,他大刀阔斧地整治军队和吏治,大力推行回汉合作的民族政策。
1927年至1930年初,蒋、冯战争爆发,吉鸿昌被冯玉祥委任为陆军第十一师师长,率部参战。
1930年9月,冯玉祥战败后,吉鸿昌被迫接受蒋的改编。
1930年11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吉鸿昌多次以各种托词,按兵不动。
1931年3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严令5月底“完全肃清”鄂豫皖苏区的红军。
吉鸿昌拖到4月22日才率部出发,并暗嘱各部遇到红军时只准朝天放枪,并故意沿途给红军丢下枪支弹药和大米、白面。
1931年5月,吉鸿昌让中共地下党员路耀林组建游击队,专门负责接送来往于苏区的“密使”。
为安排和帮助吉鸿昌进一步了解苏区和红军,中共地下党特地安排吉鸿昌秘密到苏区参观。
1931年夏,正当吉鸿昌与党和红军暗中联系、密谋起义时,被蒋发现,起义夭折。
同年8月,蒋介石解除吉鸿昌的兵权,强令他“出国考察”。
启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请求留在国内参战,被蒋严词拒绝。
1932年,吉鸿昌回国寓居天津,并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
同年,吉鸿昌在北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他按照党的指示,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策划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赴泰山动员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
吉鸿昌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武器,积极联络各地抗日零散武装,作起兵抗日准备。
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依靠苏联的武器支援,并集合东北义勇军,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率部向察北伪军进击,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池后,吉鸿昌又指挥部队向多伦进攻。
经过5昼夜血战,7月12日终于收复多伦。
察北4城的收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33年8月,吉鸿昌率领3000多人试图去商都同抗日同盟军高树勋会合,建立苏区,但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1934年4月,吉鸿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一面秘密派人到进入江西苏区的两师旧部策反;一面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准备在河南组建抗日义勇军。
吉鸿昌的行动引起敌人的密切注意。
蒋介石严令北平军不惜一切代价逮捕暗杀吉鸿昌。
11月9日晚,在天津,吉鸿昌被国民党特务和法租界工部局逮捕,11月24日遇难。
刑场上,吉鸿昌以树枝做笔,大地为纸,写下了浩气长存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经典的抗日故事3: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看了经典的抗日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