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

合集下载

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启示——评丰向日《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启示——评丰向日《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本版编辑/赵静I开卷I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启示-评丰向日《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曹媛(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天津300200)靳家彦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与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三位老师并誉为全国小语届的“四大金刚”,足见全国小学语文老师对老一辈教育名师的推崇与仰慕。

靳老师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在多年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小学语文导读法”,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学主张和鲜明的教学风格。

作为我国语文教育重要流派之一的“小学语文导读法”,它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宝贵资源。

由天津师范大学丰向日教授所著的《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一书对靳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及其“导读法”进行了系统地解读,从学理的角度围绕“导读法”的核心理论、特点、操作原则,对靳老师众多经典课例中导的问题设计、导的技巧、思维发展的促进策略、交际语境的创设等进行了分析,对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变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对靳老师导读教学艺术的分析提问是课堂中教师主要的教学引导方式。

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设计,抓住提问的时机,是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

《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_书将靳老师的导读艺术分为引读、促读、研读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

在以问引读教学层次,靳老师以问明确阅读目标与任务、强调阅读关键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

在以问促读教学层次,靳老师以导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启迪学生在阅读过些读音相同或相近且字形也相近的字大部分为形声字。

而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

比如“帐”和“账”,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长”。

它们的不同源于部首。

“帐”字中,“巾”表字义,本义为手巾或擦抹用布,本意为床帐,引申泛指用来遮蔽的帷幕,都与“巾”有关,比如“帐篷,蚊帐”。

而“账”字,“贝”表字义,在古代,贝壳一类的东西曾充当货币,说明“账”与钱财有关,比如“账本,记账”。

类似情况的还有很多,比如“辩”和“辨”、“蓝”和“篮”、“油”和“邮”等。

最新听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的培训课堂有感

最新听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的培训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的培训课堂有感甘泉之水沁心脾听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的培训课堂有感五月的济南百花绽放,泉水清流。

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聆听名家讲学论人文之道,观摩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是何等幸事!四天的学习,让我真正目睹了大家的风范。

内心泛起一阵阵涟漪,有如甘泉之水沁入心脾。

于永正老师和贾志敏老师的课堂及报告让我如饮甘泉回味无穷,让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他们都是七十几岁的老教育家了,但课堂上的那份激情,让人感觉他们似两个老顽童,真正和孩子们融为了一体。

他们的课堂没有晃眼的课件,但处处闪耀着文字之美,文字在他们的课堂上活了,如流水般缓缓地流进孩子的心田。

两位大师的共同特点是先指导孩子读书,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的指导,直到孩子们读得真的有感情了、正确流利了才罢休。

并且在这堂课上明显地看出了孩子的变化。

读好了再指导孩子抓关键字感悟人物性格。

有重点教给孩子语文知识,读书方法。

不是整篇地分析课文。

另外,贾老的课堂上,写话训练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

于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整节课,好像是于老师在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但是思考一下才发现,于老师的指导隐于无形。

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于老师对于文章的示范读,他幽默地提醒学生:“我读课文时注意看我的表情,别看我满脸皱纹,我的表情很丰富。

”果然,于老师读课文时表情很丰富: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喜笑颜开,时而异常平静,真是读谁像谁。

看到老师读书这么陶醉,孩子们开始跃跃欲试。

在于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孩子们读的有声有色。

如果说朗读让孩子们过了把演员瘾,那么默读时的思考又让孩子们做了一次出色的影评。

初读课文之后,于老师在自己的手上写了一个字,说这个字总括了林冲的特点,让孩子们也在手上写一个字,来形容林冲。

随着阅读的深入,有两个孩子写出了“让”,从“礼让”到“谦让”再到“忍让”、“宽让”,孩子们的思考步步深入。

开始时我惊诧于孩子们的聪明,后来当我发现于老师的推力时,才明白什么叫水到渠成,什么是大教无形。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各省市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我省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谷陇中心小学杨俊杰201*年4月7日已是初夏时节,我有幸前往州府参加了由黔东南州教育学会和北京志诚育师文化交流中心在巍山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

本次语文组研讨会是在凯里市篮球馆举行,4月7-8日两天,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看了三节精品课堂展示。

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闫学、贾志敏、崔云宏。

课堂沟通各具特色,他们的教学风格。

教学技巧、风趣的语言艺术给我留下了极深感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荣幸参加本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带着一种敬仰和惊奇倾听了各位大师大师的风采,领略到齐次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的领悟两点体会。

一、知识渊博,底蕴深厚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知识广博,文化底蕴深厚。

俗话说得好:“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是呀,作为一位符合时代需要的老师,只有文化底蕴深厚,才能调控整个课堂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合成发展。

我在听闫学名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千红”两个词时,他指导学生通过更为、解字的方法,步步深入,展示图片理解两个辞汇的异同。

最后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德国风景和德意志民族的美好品质。

课堂上,老师行远独树一帜,语言风格大自然多变。

因此,我想一位文化底蕴不深厚的讲师课堂教学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举一反三吗?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多是因为付出一封信汗水。

当我们大睡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探求更好的教学技巧,当我们为自己取得那么翩翩一点成绩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教研工作。

二、语文课堂融进现代气息听课之前,我看了《诗与图画的婚礼》这个题目后想:有这样的课吗?诗与速写如何举行婚礼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走入了贾志敏老师的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材料:于永正和贾志敏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材料:于永正和贾志敏教育思想

备“朗读”,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 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 感情)。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平时, 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 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 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 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 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 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 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 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 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 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于永正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 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 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第一步: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 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 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 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 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 记号。
观点四:教案一定要写
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 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 考。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 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 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 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 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 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 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想每课 都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备课于心” 和“备课于书”。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 细微的东西在书上。




什么是阅读?阅就是不出声地读,读就是出 声地看。 朗读要像说话。(叶圣陶语)叶老曾言,你 把一个孩子关在屋子里朗读,你在屋外听。 如果听到里边像说话,就对了;如果听到里 边是朗诵,就不对了。 朗读与朗诵不同。朗读是课堂教学语文的方 式,朗诵是舞台上表演的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课要上得简约,“环环相扣, 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两个字: 严密。

磨课不可多磨

磨课不可多磨

磨课不可多磨作者:黄瑞夷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2021年第01期提起教师的成长,大家都觉得赛课、技能比武是最好的提升途径。

一场比赛结束,体重减下十几斤,本领却值修练十几年。

一个个选手和背后的团队都沉浸在获奖或是成长的喜悦中。

一年又一年的比赛,让大家总结出教师成长的法宝——赛课前的磨课。

最近又听到老师说,一线教师成长要有“被磨百遍而不厌”的精神。

可我却觉得要冷静看待,磨课不可多磨。

磨课固然能让青年教师在短期内得到快速的提升,可是提升的是什么?是教学技能技巧,是课堂里的掌控应变能力。

而对一个人的教学底色和教育理念的成长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磨课磨的是什么。

开始是集体备课,大家都谈自己的文本理解,然后综合大家的观点,采纳认为最符合课标和编者意图的理解。

然后开始制订教学方案,先由执教者主笔,然后大家建议与补充。

接着是试上、听课、评议,再计划、再试上。

开始是磨教材解读与把握,接着磨课堂提问与讲读技巧的应用,然后磨上课的语言姿势,包括板书、站位、手势、走动的位置,最后就是应变技能。

所有这些,对一个新老师而言无疑帮助是极大的,可是,这些离教师真正的成长却有些距离,因为这些都没有设及到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思想,文化底蕴。

再来看看磨课是怎么磨的。

在第一次试上前,磨课基本上是组内教师一起磨,从试上开始逐渐变化,一般是先请学校专业领导来听,然后,请本区进修学校专业教师来听,再请市学院领导听,然后请省级专家听,每听一次就改一次,每改一次又需要上几节课来调试,每一个层次的专业人员都有自己的看课方向,被磨课者就这样按上级一层层的要求,逐步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按最权威者的建议进行试教,最后改得面目全非,执教者只是一个执行工具而已,为什么这么教未必知道,他只知道这么教了评委们满意,获奖的可能性就大。

最后,我们来看看磨课的结果。

磨课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因比赛失败而失去上课的自我,虽然在教学技能上有长进,但教学观念毫无进展;一种因为赛课获奖而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會在今后的展示中开阔视野,弥补教学思想的空位和文化底色的不足,而真正有所成长。

观摩名师课堂学习体会:领略名师风采,感悟教学真谛

观摩名师课堂学习体会:领略名师风采,感悟教学真谛

观摩名师课堂学习体会:领略名师风采,感悟教学真谛观摩名师课堂学习体会:领略名师风采,感悟教学真谛激情似火的五月,我和z老师来到美丽的泉城z,聆听名师名家讲学论道。

虞大明、管建刚、薛法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等十八位大师级的人物齐聚z,为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课例。

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上,我们忘却了时间的存在,每每到课堂结束,总让人感觉到意犹未尽。

他们独树一帜的教学魅力,感染了与会的所有老师和学生,引发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薛法根,曾经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这次z之行,我不仅见识了薛老师的庐山真面目,更可贵的是领略到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故事课堂。

stron首先,薛老师的字词教学艺术性十足。

一开课,薛老师领着孩子们写自己的姓薛字,而这并不是本节课要求认写的生字,一个生字的教学渗透给孩子的是:平日里要留心见到的生字,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掌握的多了,我们就能更容易读书、读报,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薛老师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

浇字的认写,薛老师教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加一加或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而是蕴含着深层的汉字文化:尧是高起的土堆,水要浇在土堆上,而不是浇在树干上。

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我们所缺的正是对汉字深层故事的挖掘。

所以名师的课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孩子更加丰富的知识,我们在自叹弗如,望尘莫及之余,更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这样才不枉为人师。

关于生词的教学,薛老师更是匠心独具。

他先是一列一列出示词语,然后让学生竖着读完,再横着读,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明白,竖行归类,横行再现故事情节。

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讲故事解决了重难点,做好了充分准备,更重要的是薛老师还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归类识词的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大天王谈备课

四大天王谈备课

四大天王谈备课在我们小语界有大家公认的“四大天王”,他们是:于永正、靳家彦、支玉恒、贾志敏。

他们集一生智慧所谈的观点,对我们广大后辈们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靳家彦《备课五字诀》执教四十余载,备课小有心得。

概括成五字诀,即:钻、参、联、选、写。

这五个字,既是备课流程,也是常态方法。

钻:即钻研,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

我在备一课时,总要先放声诵读,一丝不苟,反复吟咏,口诵心惟,如朱熹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如《林海》一课,老舍先生描写大兴安岭的“岭”时,写道:“这里的岭的确很多,……可是没有一条使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云横秦岭”明明是一个词,作者为什么说是险“句”?这“句”究竟是哪句?查阅大量资料始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这句还不险吗?故云“险句”。

这种由此及彼,一追到底的方式,既是备课,也是进修。

参:即参考,除了教材之外,备课要参考大量的资料。

大致原著、出版,小至一词一句,都要胸中有数,明明白白。

决不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如备《珍珠鸟》,除了查阅有关珍珠鸟的大量参考资料外,还登门访问了冯冀才先生,请他介绍创作意图和经过,进一步深入领会了“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联:即联系,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前后内容,联系学生发展。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备课时就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语文教材前后的联系很密切,要从纵、横两个方面研究它们的内在逻辑,重视知识、能力、智力的提升线路与范畴,促进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

选:即选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

该学生钻研、思索的,一定留给他们充实的时间;该合作探究的,一定保证质量,不走形式;该老师讲授的,不要有顾虑,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要各展其长,相辅相成。

特级教师靳家彦教学观摩随感--精彩课堂是怎样炼成的

特级教师靳家彦教学观摩随感--精彩课堂是怎样炼成的

特级教师靳家彦教学观摩随感--精彩课堂是怎样炼成的XX课件="">精彩课堂是怎样炼成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教学观摩随感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作者:赵丹文章出处: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笔记也忘了做。

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全部心血都倾注给学生了,您的每句话都具有极大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诚然,对于每个有思想的语文老师来说,驾轻就熟,旁征博引,幽默生动,精致厚重的课堂教学境界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唯一途径是语文教师自身的不断修炼,形之于外的就是能敏锐地把握教学前沿的脉动,注重信息的搜集和占有,从而将自身修炼成底蕴厚重的菩提树,修炼成善于感知和张扬,善于采撷和生成的明镜台。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课堂教学《感受》听完课后,那种一节课准备了一辈子的感觉油然而生。

现结合靳老师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努力开发生本资源,贴近学生生本资源的开发使课堂更加丰润,充满活力。

从生活出发,贴近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的记忆,情感储备,使课堂妙语如珠,精彩纷呈,催人泪下,动人心弦。

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课我两忘听他的课,总觉得他能根据需要,抛掷出一连串精彩语言为教学推波助澜,仿佛是课堂的润滑剂,更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他隽永深情的评议,催化了课堂,点燃了课堂,更深深地掳获了所有学生和在场教师的心。

三轻松自如的对话教学对话中交流,交流中对话,这一切的情感技能的生成都显得自然和谐,也成为了课堂有效地资源,更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学习发展的见证。

现代文阅读·梦想皆有神助

现代文阅读·梦想皆有神助

梦想皆有神助甘肃省天水师范附属小学妥金录当我们怀揣着教育的梦想而默默前行时,机遇会悄然降临,梦想就在不远处等你。

——题记我曾经在2005年的《读者》杂志读到一篇文章《梦想皆有神助》,作者是刘燕敏,文章讲了20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在12岁时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位国王给自己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妈妈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于是伊姆雷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与艰辛的努力,三年过去了,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他却被希特勒的部队送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后来,就在他已经对上帝是不是还会来帮助已渐渐淡忘的时候,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居然真的落在他的手中。

他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说:“当你说我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深受感动与启发,于是,我开始梳理自己的梦想,让曾经模糊的梦想在心中亮起来,在行动中闪耀出来。

记得1990年8月刚参加工作时,我曾经梦想在省市级刊物上能发表一篇文章那该多好!1993年4月,参加工作两年多后,我的第一篇论文就在四川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师之友》杂志发表了,那时的欣喜真是无法言说的。

后来,我的论文不断地在各种刊物发表,尤其2004年我的新课程教学反思发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5年1月我的名字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人民教育》杂志,2006年人物专访《拼命三郎王增梅》又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现代校长》周刊上。

文章的不断发表已不能承载我的梦想,也不是我终究的梦想。

我要努力做一位像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老师一样的名师。

这一梦想埋藏心中很久,但要说萌芽,来源于一次大型的语文观摩j教学活动。

2004年4月,我校一行14人赴西安参加了“走进新课程”四大名师大型观摩教学活动,当我欣赏了于永正、支玉恒、靳家彦、贾志敏老师那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与精湛的教学艺术后,我被深深地折服了。

走近名师

走近名师

走近名师,感受精彩,促进成长(新城小学:王小兰)2011-07-21 19:38:26| 分类:走近名师|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有人说,名师就像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

他们总能给人带来那么多的感动。

不管是听他们的课还是听讲座,都会让你激动不已,让你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也会产生冲动,让你日趋平静的教学热情被重新点燃。

从靳家彦老师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活而不乱、情趣盎然;从吉春亚的《小镇的早晨》中,我们感悟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宁静,更让你浮躁的心灵感受到淡泊的静美;从窦桂梅的《丑小鸭》,我们领悟了“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的心灵的高洁……我们是幸运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名师对话,得到教学的一些启发,甚至获得生命的顿悟,让我们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上,使自己不断站上更高的起点,让自己的梦想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一些。

我们指导学生习作时常说:“作文练习的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其实,课堂教学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我们经常把名师的课堂现学现用,来个“依葫芦画瓢”,虽然并不能完全领悟其精髓,但在一次次的揣摸和尝试后也能有些许新的感受,把它内化成自己东西,这也是一种进步。

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捷径。

下面就以自己的这两年的教学,谈谈自己在向名师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体悟。

一、抓重点词句,牵一发而动全身。

听名师的课,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他们怎么就能把每一堂课上得如此轻松呢?如支玉恒老师的《走月亮》一文的教学,就以上半时“跟着作者走月亮”为线索,细细指导学生朗读《走月亮》一文,下半时,再以“带着作者走月亮”让学生仿写创作。

整堂课上得简简单单,上得轻轻松松。

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就紧扣一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鼻子一酸”为主线,硬是把一篇曾在我眼里再朴实不过的文章上得我鼻子一酸,感同身受。

而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至今我都没有听过,只是在一本课堂实录上读到的,却让我一边品读,一边潸然泪下,至今无法忘怀。

我向名师学什么

我向名师学什么

我向名师学什么——读《名师教学艺术》有感盛元小学马桂莲曾经以为成功是先天的禀赋,曾经以为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

仰望群星闪耀、璀璨夺目的小语星空,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等一批名师,以他们的人品、学品、师品,演绎着师者的精彩,让我们忍不住去追寻。

我最先认识的名师是靳家彦老师。

那时,师范院校只是中等专业的末等选择,连有些技校都比它有地位。

作为一名师范毕业,我观摩了他执教的教学录像课《跳水》。

听后,我们这些未登讲台的准教师们个个是激动不已,大为惊叹:上天集天地之精华,钟情于这位貌不惊人的男教师。

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语文课竟如此精彩,使我们对原本不太心仪的这份事业,心中多了一份崇高。

从此,我也带着一份对职业的尊敬,带着对所从事事业的向往踏上了征程。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自觉肩上的责任感愈重,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更感敬畏。

语文看起来很小,不过“字词段篇,听说读写”;语文又很大,包罗“天文地理历史,人情世故社会”,因此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很高,知识包罗万象,综合性很强,语文教师要做“多面手”。

我困惑:自己在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下,在不断更新的新教材面前,越来越觉得不足,是“底气不足”。

我如同迷失了方向的孩子,在广袤的森林里徘徊。

当我通过网络,了解到了一大批名师,欣赏到他们的教学风采,真有“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感觉,我简直为之痴迷,下载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我的视野一下被打开了,面前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名师的成功之路,更给了我深深的思索,让我从不平凡追寻他们“平凡”的耕耘。

冠盖满京华,斯人依如是如果说要评感动小语课堂人物的的话,那么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无疑会蟾宫折桂、榜上有名;如果中国小语界有一条红地毯铺设的星光大道,那么披着耀眼的闪光灯向我们走来的必有: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靳家彦,他们穿越了两个世纪,已接近古稀之年,但至今仍在课堂上演绎着语文教学的万千气象,铸就了小语课堂的经典课堂。

李卫东 语文人生3

李卫东 语文人生3

语文人生3:师从靳家彦先生学习语文教育文/李卫东靳家彦先生是我国当代小学语文四大名师之一,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风格。

他教学四十多年,在课堂教学领域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创立并倡导“小学语文导读法”。

他的语文课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充满生命气息和人文情怀,达到很高的境界,在语文教坛享有很高的声望。

从我用心钻研语文教学的时候起,就被靳先生的语文教学所吸引,特别想得到他的指点。

1995年,经过于淑敏老师介绍,我终于有机会向靳先生问课,靳先生多次听我的课,并进行具体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靳先生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儒雅的气质、谦逊的品格,以及他独具魅力的课堂教学艺术令我叹服。

我逐渐转变了原先对小学教师这一行的粗浅认识,暗下决心,将来也要成为向靳先生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师。

于是,我向靳先生表达了拜师的愿望。

1997年9月10日,在南开区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我恭恭敬敬地给靳家彦先生举了三个躬,从此正式进入靳氏师门,跟随先生学习语文教育。

听课——学习语文教学的技艺最初的学习是以听课为主,除了少数现场听课,更多的是看先生的教学录像。

每天吃过晚饭,我便打开电视,把录像带放进放像机,拿出记录本,认认真真地听课、学习。

每有心得,随时记下。

第二天晚上,还是那一课的录像,回过头来再看,再记下心得。

就这样,一堂课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听上许多遍,如,教学环节的设计,训练点的安排,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板书的设计,范读课文的艺术,指导朗读的方法,等等。

我感到,靳先生的课就是一部语文教学思想和艺术的百科全书,可以学习的东西真是太丰富了。

我看得最多的课是《跳水》《田忌赛马》《松坊溪的冬天》《松鼠》《伟大的友谊》《翠鸟》等课。

靳先生的导读艺术扎实朴实、生动活泼。

记得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靳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松鼠搭窝一段的:师:松鼠是怎样搭窝的,请你读这一部分课文,小声读两遍。

(学生自由读“搭窝”一段,教师指名读这一段。

)师:请你找一找表示搭窝顺序的词,有几个?生:第一个是“先”:“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第二个词是“再”:“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第三个词是“然后”:“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第四个词是“还”:“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材料:于永正和贾志敏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材料:于永正和贾志敏教育思想
门读,如果他在说话就对了,如果他在读书就错了。”
3.好的语文课讲究十六个字“环环相套、 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就是“严 密、紧凑、不累、无痕”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理 解课文,字词扎实理解,段的朗读指导。无痕 就让学生感觉不到就无形被牵引了……
最后,贾老用他的一本书《我们怎样看课》 里的“三看三不看”结束他的演讲。一看教学, 不看表演。二看学生不看老师。三看门道不看 热闹。总之,冷静下来研究课堂,学生提高,
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 “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 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即使教师在教学前 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 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 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人请教一 位台湾的教授怎样教语文,该教授说: “跟我读。”这话真是说到根本上了。
当前,学生在作文是反映出的词汇贫乏, 语病百出,正是由于读得不多,背得太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外,还得要求学生多读多背。
“多读”不是指读得活动简单重复,读 有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 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 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所谓“流 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 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 谓“有感情”,就是读得生动感人, 要读出重音,遵守停顿,运用适当地 语调,要有适当地速度和节奏。
老师才成功。
贾志敏报告三:还是读得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文革”尚未宣布结束。 不过,疾风暴雨般的斗争暂告段落,我终于能走上讲 台授课。
暂离苦海,“问题”却未解决。“稍不老实”, “帽子随时可戴上”。然而,只要能为孩子们讲课, 我也不去管那么多了。好在“文革”之前,我经常上 研究课、公开课。对我而言,上课并不陌生,还驾轻 就熟。

我看名师教学艺术

我看名师教学艺术

我看名师教学艺术从事小教工作已有好几年,听课听了不少,但真正能听特级教师上课,却是第一次。

这次聘请于永正、贾之敏、支玉柱和靳家颜四位语文界特级教师来校指导,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非浅。

无论是座谈还是讲学,他们流露的言行举止、对教材的熟练程度、高深的文学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在给学生上课时的教学艺术,让我深受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出神入化指导朗读的艺术。

一直以来,语文课都非常重视感情朗读的指导。

教研活动中,我们也常常尽量减少问题,把时间化在指导朗读上,但真正能指导得好的,却并不多。

我们只是一味地变换读的形式,如,齐读、默读、轮读、分角色读,而忽视了教师本身的示范、引导、提示与指挥的作用。

这次的活动,不管是哪堂课,特级老师指导朗读的艺术都令人惊叹。

他们本身的范读就已经激起了学生读课文的愿望,再加上提示语,配已适当的手势以及投入的情感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得平时朗读水平并不突出的学生也一下子冒了出来。

平时,我们在读课题时,往往让学生齐读一下就过去了。

而支老师在指导读《再见了,亲人》的课题时,却运用了不同场景的渲染:在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一边握手一边道别时;在距离4—5米时;在火车远去时。

同一课题,读出了多种不同的语气,这同时又给了学生一种想象的空间,不难感觉,学生在朗读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当时依依惜别的情景来。

二、机智巧妙运用表扬的艺术。

可以说,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上课时都运用过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然而,我们运用的又是什么样的表扬呢?要么就是拍几下手,要么就是“你真棒”。

一堂课上,不知要让学生拍多少下手,重复多少次同一句话。

可以这么说,学生对听厌了的话是起不了多大的表扬作用的。

且看贾老师是怎么来表扬学生的,“啊,你已经失败了七次,第八次成功了,祝贺你!”“写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摸摸他的头,被老师摸过头的都是光荣的。

”这些丝毫不带着华丽辞藻的话语,学生听起来是那么亲切,这就是老师给他们的最好的鼓励啊!三、言传身教指导交际的艺术。

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学生主体的再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贯穿其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学生主体”的探索,总的看是实践先行、理论滞后。

许多著名特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上世纪五十年代,斯霞、霍懋征、袁瑢、王企贤等,由于他们把对儿童真挚而深沉的爱转化为对儿童的理解、宽容、尊重和信任,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观。

这些弥足珍贵的教学思想演绎出不少经典性的教学范式,现在翻阅他们当年的课堂教学实录,仍有赏心悦目之感。

以李吉林、丁有宽为代表的著名特级教师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辛勤耕耘之后,借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以独具魅力的教学改革实验风靡全国。

此外,伴随上世纪八十年代语文教学改革,以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享誉教坛的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支玉恒等,他们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了然于心,从而打下了厚实的教学功底。

在此基础上,再揉进他们独有的教学才能,彰显他们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他们的许多教学案例,对“学生主体”作了生动的诠释。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少人对“学生主体性”理解有偏差,误导了教学实践,大致存在下列一些倾向:1.虚幻的主体。

理论上、口头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各种有关“学生主体”的教改实验,全国不少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名开展的教研活动,普遍使用“主体性”这个字眼,使“学生主体”成了当今教学上最时髦的语言。

不幸的是,恰恰是在“主体性”的旗帜下,偷换概念,出现了一些有悖主体性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然是“目中无人”,即使是某些知名教师,也不过是以他们娴熟的教学技巧去调教学生而已。

欢迎订购《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光盘

欢迎订购《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光盘

欢迎订购《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光盘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年(卷),期】2006(000)012
【总页数】1页(P53)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欢迎订阅本刊暑期合刊——敬请关注“四大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专辑” [J], 无
2.关于举办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的通知 [J], 无
3.聆听名家箴言观摩新秀风采欢迎参加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 [J],
4.聆听名家箴言观摩新秀风采欢迎参加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 [J],
5.聆听名家箴言观摩新秀风采欢迎参加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启示

启示

启示提起当今小语届的名师,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支玉恒、窦桂梅……一串熟悉的闪光的名字会自不过然地浮现在脑海中,敬佩之情油不过生。

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分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非同寻常的魅力:朴实的、真实地、精彩的、激情万丈的……每每回味起来,仍余味无穷,我的心还是被暖暖地感动着。

他们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极具魅力的话语,令多少同仁赞叹不已。

敬佩之余,也时常在想,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面对这些大师们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脱俗的大气,感到自己学不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也常常以“我们学不了名师”为由为自己的惰性开脱,致使自己囿于方寸,停滞不前。

其实,感受名师们的心路历程,突然顿悟:他们成名前和我们一样,也都是普通教师,也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同样有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但不同的是,他们有着比我们更坚强的性格,更执著的精神,有着对教育更挚爱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他们走的路坑坑洼洼,一路风雨兼程,走得艰难,但他们始终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不变的“信仰”的引领,他们没有被苦和累拖垮,而是甘于寂寞,持之以恒。

他们把课堂当作是升华生命价值的场所,用心灵、生命、智慧经营自己一生的事业。

正如钱梦龙所说:“名师,就是甘于寂寞后的水到渠成。

”的确如此,有了生命的积淀,才有了这厚积而薄发的成功。

窦桂梅曾说:“即便没人听课,也要让自己仿佛是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让自己教室的门永远向别人敞开。

”殊不知,这个次次的公开背后,洒下的是无尽的血汗和泪水。

窦老师准备《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仅课堂导入就十易其稿,反复斟酌,反复推敲,才生成了课堂上的鲜活和精彩。

王菘舟老师在备课体会中谈到:自己就像在枯井中的一头毛驴。

每一次对备课稿的否定,就像是掩埋枯井中毛驴的泥土,毛驴为了使其不被泥土掩埋,便一次次坚强地抖落身上的泥土,因而自己的位置由此持续升高。

名师们的好课就是这样炼成的!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来评价他们的备课境界,并不算夸张。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观摩课分两部分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观摩课分两部分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观摩课体会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观摩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珍珠鸟》,第二部分结合该课教学做了以“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为主题的精彩报告。

整个过程体现了简单语文教学理念,听完后受益匪浅。

于老师重视读。

<<珍珠鸟>>朗读课文时,因为学生手里拿的是暂时打印的课文,"蔓(wan)"字音出现错误。

于老师由这个多音字的讲解,提出了“以学定教,顺势而学”。

文中儿化音让好几个学生反复读。

长句子先让学生读,自己示范读。

指出读书要自然。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句中,“真好”读出好几种语气,不同语气传达出不同感情,用于老师的话说是“以情带文”。

提倡默读课文,便于思考,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做记录。

注重用词准确,形容小鸟只能用外形,外貌、外表都不准确。

由此联系到写作文,要写好植物动物外形,除了仔细观察,还要反复读作文、课外书。

他说,多读书能力会渐渐提高,老师讲的是方法,书中营养要自己吸取。

讲完课文后,让老师们思考:学生缺少什么?通过这节课反映出这些问题: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精神,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第二节课训练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以小鸟身份写主人冯骥才,要求以事实说话,不说空话,充分展开想像。

要求学生写作文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用圆圈代替,保持作文思路清晰连贯。

有些学生当堂作文想象力丰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于老师给他们作文打满分。

对于特别出彩的地方给了十分、二十分不等的附加分,起到激励作用。

报告内容讲了语言和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方面,注重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强调语感的重要。

能力包括书写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讲到最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语文最佳期,要多读多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说明】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东方北师培训中心,联合在北京航天二院礼堂举行“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四位在全国教坛德高望重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位教师交流语文教育艺术、回味语文教育人生。

这时,我的师傅靳先生却因肾病病情加剧而卧床在家,不能出席这次活动。

为了保证活动照常进行,总策划庞玉先生和靳先生商定,由我代先生在活动中做课,还是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而且要我重新设计。

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这是靳先生的代表课,二是因为要体现靳先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正在弟子继承和发展,三是体现我与靳先生十余年的师徒情谊。

我知道,这样安排,不仅是先生对我的鼓励,也包含先生对我的信任。

我根据“感悟式教学”的理念和引导实践、指导练习、诱发感悟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重新设计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

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我选取的教材版本仍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册综合复习材料中的版本。

10月21日这一天上午,活动如期举行,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走上台,对着台下一千多位教师深深地鞠一躬,说:“老师们,今天,本来应该由我的师傅靳家彦先生做课,可是靳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席这次活动。

先生要求我代他做一堂课,而且就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现在我谨尊师命。

”随后,我就做了这堂课。

也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这个课我仅上这一次,此后再也没上过。

上午的活动结束时,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周一贯等均对我的课给予肯定。

支玉恒老师认真地对我说:“课上得好,有你师傅的影子,也有你自己的东西。

”四位名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三位师伯对我也是爱护有加,我向他们问课时,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提出修改意见,就像对自己的弟子一样。

我觉得,支老师这句话既是评我,也是评我的师傅。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教学现场】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生:一共六个自然段。

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

)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开头讲“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板书:很像样),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生:“卷”。

师:被谁卷走了?生:咆哮的洪水。

师:“咆哮”是口字旁。

从哪儿发声?(从嘴里。

)从谁的嘴里?(猛兽。

)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

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生:(齐)洪水。

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

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

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

(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

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

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

)(生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

学生练习。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生:砍树。

师:(板书:1、有过,很像样——2、3、4、砍树——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

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

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只有一个词语说他是“很像样。

”能想象出来吗?我们看一看。

(出示小村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描述小村庄的景色)哪儿美,用心去体会。

小村庄的前面是什么?一条小河,看看河水是什么样的;村庄的后面是什么?一片山坡,看看山坡上的树林是什么样的;你再去感受,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会心旷神怡。

师:这个小村庄美吗?请你用三五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小村庄,山坡上的树林,村前的河水,这里的天空,这里的空气,还可以写一写你感受到的其他的景物,给你三五分钟,好,写吧。

(学生听着音乐写话三分钟。

教师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山坡上的树木很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里的空气很新鲜。

生:村前有一条小河,河面碧波粼粼,河堤上的绿树荫在了水面上,美丽极了。

村后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木,放眼望去,一片绿树红花的好景象。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空晴朗,使人心旷神怡。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师:这样美的小村庄。

最后被毁灭了。

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

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生:没有。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

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

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板书:品读)品读,就是像喝茶一样,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读一句也要细细地品一品,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

这样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

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画下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重点词语,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开始。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

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师:时间很长。

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

(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

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生:很过分。

(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

(学生板书:大量)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每间房子都要烧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烟越多,砍的树也就越多。

师:你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去感受,真好。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

)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

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

“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

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

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