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激情拥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浪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激情拥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浪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海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

积累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北京、为国家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彭兴业

文化产业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都在热议的话题。从中国

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

支持,也需要更多文化的指引和激励。前不久,七届六中

全会刚刚闭幕,六中全会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一个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专题的形式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的问

题。正是在文化问题上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为今后十年的高度上有新的作为。

文化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中国的发展才会在新的平台和2011 年10 月26 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指引下,海淀

区召开了以“海淀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主题的座谈会,目的是吸纳专家学者对海淀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议,为今后海淀的文化发展提供指导,并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借鉴。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彦来,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恪,以及海

淀区文化、教育、企业界专家学者20 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家在座谈会上一致谈到,从文化角度

来讲,美国文化

之所以传遍全球,是利用科技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大片也好、游戏也好,都在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科技的含量,使文化与科技互通。海淀的科技优势是闻名中外的,海淀区拥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众多知名科研院所,汇聚了大量优秀的企业、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掌握着大量前沿的科学技术。而且,海淀区的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若将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成果就可以改造文化,被改造后的文化也将反作用于科技,同时还能影响政治和经济。

之前,在传统文化方面,纸媒做得比较多,海淀区出版

了大量史地丛书、民间传说和人物传记。海淀区原政协主席张宝章先生曾撰写并出版了海淀史地丛书,这套丛书可称之为海淀史地文化的代表作。海淀文联也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先后编撰了《颐和园传说》、《圆明园传说》、《凤凰岭传说》、《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等图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更加适应“轻阅读” 、“快速阅读”的方式,这使得电子书等新兴科技文化产品风靡世界。这同时也催生着更为新颖的科

技文化的诞生。水晶石公司就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将《清明上河图》做成了动态的效果,颠覆了传统艺术表现方式,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

海淀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彦来在会议中强调,

海淀区的文化发展在今后将主打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水晶石公司的文化创意产品牵了个好头。现在,更多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开始思考如何用科技改造传统文化了。

座谈会上,海淀区委企业工委书记毕淑琴给大家讲了

件新鲜事儿,她说海淀区有一个企业家准备参加今年的春节晚会,企业家去春晚能演什么呢?演魔术。这乍一听起来着实有些惊讶,实际上并不是他去表演,而是他的技术去表演。

他将科学技术运用到传统的魔术中,使魔术的各种表现形式都由技术来支撑。

这些成果固然可观,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仅局限于

此。海淀区文化委党组书记刘建朝说,现代的科技成果还将运用在新建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文化创作的题材策划、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文化服务供给的方式手段等方面,以增

强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愉悦之效和教化

之功。“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将会极大地提升文化产

业的档次和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加速成长。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和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海淀区对文化建设一直很重视。七大之后曾

经研究制定了《建设海淀文化强区的若干意见》和《2009-2011

年文化发展行动纲要》,并积极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成立了海淀艺术团联盟,特别是紧紧抓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速推进文化与科技、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说,海淀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但海淀的文化发展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大繁荣阶段依旧尚远。

海淀区政协常委、区文联主席卫汉青说,海淀区对艺术

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目前,海淀的“文、图、博” 不够层次,更没有一个像样的美术馆,这与海淀作为北京及中国重要文化区的地位很不匹配;海淀区还缺少文化标志性建筑,包括道路、桥梁的建设应该更多地嫁接艺术元素,让人们一进入海淀就能感受到海淀的文化特色。另外,能够体现海淀文化特色的文化名人雕塑和名人纪念馆、纪念碑也没有建造起来。

刘建朝也在会议中强调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刘建

朝说,目前海淀区虽然有区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但建筑面积较小,也没能形成标志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公共文化设施是专业的,是其他文化设施替代不了的。如果文化

基础设施发展不上去,就会限制既定功能的使用和发展,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今天,人们一进入海淀区就会感受到海淀的科技氛围,

而文化的气息与之相比较为微弱。其实海淀区也组织过多次大小活动,仅海淀文联组织的活动就曾影响北京,甚至波及到海外。比如“艺术中关村国际博览会” ,参加活动的来宾有26 个国家,1000 多个艺术机构和个人,博览会共持续5

天,主会场在海淀展览馆,还有26 个分会场,是北京西半区第一个综合性博览会,被列为北京三大艺术博览盛会。还有“海淀区文化论

坛” ,建设部副部长、美国百老汇总裁、

邹静之、于丹、王鲁湘、孟京辉等文化界顶尖人物出席,给四季青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来了30 多个新农村带头人,召开座谈会并参观。

海淀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再有就是“新农村摄影工程”,在田添、殷强等艺术家谈到,海淀区现拥有数千位艺术家,

其中大多数隶属海淀文联下属的协会。但这些协会至今还没有活动的场所。

文化时代的大发展、大繁荣,就需要这样规模宏大、影

响深远的文化活动来支撑,更需要大批的优秀艺术作品的问世。而现在,大型活动不能连续举办,艺术家没有活动的场所,艺术切磋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也对优秀作品的出现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其症结就在于资金短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一定的资金做后盾,这样才会快速推动海淀区文化的繁荣和腾飞。

赋予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是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并能体会其文化内涵的旅游。旅游不能只停留于到天安门照张相,看看故宫、鸟巢,而应该赋予旅游以文化的内涵。

在海淀西部的大西山脚下,坐落着一家民营美术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