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机长》还原了四川航空紧急迫降的过程,下列涉及的化学变化是()A.玻璃破碎B.轮胎变形C.燃料燃烧D.乘客跌倒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氯气用作自来水杀菌消毒B.液氮用作冷冻剂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D.空调取暖3.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加热C.闻气味D.液体读数4.下列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PM D.二氧化氮A.臭氧B.氢气C.2.55.下列反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产碳酸钙白色沉淀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6.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7.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与氢原子相同的原子B.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C.是一种新元素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8.比较5个二氧化碳分子和5个一氧化碳分子,含量一样的是A.碳分子B.碳原子C.碳元素D.碳9.爆炸性的高能N5+ 粒子(氮元素的质子数为7)被美国加州爱得华空军基地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合成。
关于N5+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N5+ 含有34个电子B.1个N5+ 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C.1个N5+ 带1个单位正电荷D.1个N5+ 含有35个质子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硬度较大时可加入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D.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软化11.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气体转化的催化剂。
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2.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SiO+2C Si+2CO高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5.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6.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7.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8.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广元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广元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2017·济南模拟)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A . 用纯碱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 . 用适当浓度的酒精溶液做消毒剂C .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D . 用小苏打作食品添加剂制做面包2. (2分) (2016九下·牟定期中) 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干冰升华B . CO2溶于水C . 实验CO2的密度D . 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3. (2分)(2019·包河模拟) 健康饮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作用重大,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 每天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B . 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C . 使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腐D . 夜盲症患者补充维生素A4. (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 氧气、五氧化二磷、乙醇汽油B . 氮气、氯酸钾、白酒C . 水银、二氧化硫、冰水混合体D . 红磷、高锰酸钾、食醋5. (2分) (2016九上·海沧月考) 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 COB . SO2C . NO2D . CO26. (2分) (2015九上·榆树期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 . 煤炭矿井内要严禁烟火C . 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 . 有计划采矿可保护金属资源7. (2分)(2020·吴江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是()A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 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C .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氯化钠D .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8. (2分) (2016九下·东台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在pH值=1的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A . KCl、Ba(NO3)2、NaNO3B . NaNO3、Na2SO4、NaOHC . BaCl2、CuSO4、H2SO4D . AgNO3、KCl、K2SO49. (2分)(2016·上海) (2016 · 上海)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 液氧B . 臭氧C . 金刚石D . 石墨10. (2分)(2018·浦东模拟) 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 . -3B . +3C . +4D . +511. (2分) (2016高二上·绍兴期末)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 H+B . OC . ND . Cu12. (2分)(2016·和县模拟)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中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磷酸二氢钾可用作复合肥料B .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氧化物C . 磷酸二氢钾中磷的化合价为+4价D . 磷酸二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13. (2分)保持CO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 CO2分子B . C、O原子C . O2分子D . C原子、O2分子14. (2分) (2017九上·泉港期中)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 加入固体粉末B . 读取液体体积C . 倾倒液体D . 过滤15. (2分)(2017·南通模拟)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 . 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B . 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 .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16. (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 . 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B . 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 CO气体(CO2气体)﹣﹣﹣﹣通过蒸馏水D . CO2气体(CO气体)﹣﹣﹣﹣点燃17. (2分) (2019九上·葫芦岛月考)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 . 硫在空气中燃烧:C . 铁在氧气中燃烧:D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18. (2分)防臭鞋垫中填充有活性炭或竹炭,这主要利用炭性质的()A . 吸附性B . 稳定性C . 可燃性D . 还原性19. (2分) (2019九上·滦南期中) 将16g KMnO4 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4g,则剩余物质是()A . K2MnO4B . MnO2和K2MnO4C . KMnO4和K2MnO4D . MnO2、K2MnO4和KMnO420. (2分) (2016九上·黄石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利用活性炭净化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 . 经过煮沸的方法,一般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 . 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变成了纯水D .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1. (2分)瘦肉精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化学物质,政府已严禁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1)
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4.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CO点燃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A B.B C.C D.D7.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9.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11.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初中化学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是()A.空气液化制氧气B.灯泡通电发热发光C.木材变成木炭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结晶【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液化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lC.用干冰作致冷剂D.用石灰沙浆砌瓠,抹墙【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解:A、氧气供人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胆矾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是利用了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属于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干冰作致冷剂,是利用了活干冰易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用石灰沙浆砌瓠,抹墙,是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D.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答案】【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应记准理解分子的定义既能判断正误;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了;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进行解答;D.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了,是最小粒子.故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而不是原子实际质量,故错误;D.氢的原子核内无中子,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分子和原子的特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难度:中等知识点:原子的构成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隔,原子间无空隔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相互关系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只能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错误;B、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错误;C、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5.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A.H B.H+C.H2D.H2O【答案】【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回答本题,还需要结合各微粒表示的意义来考虑.【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氢分子.A、表示氢元素和氢原子,故A错误;B、表示氢离子,故B错误;C、表示氢分子,故C正确;D、表示水分子,不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液态氧B.CO2C.MnO2 D.H2O【答案】【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等;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液态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MnO2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7.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49B.115C.66D.164【答案】【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其核内质子数为49.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难度:基础知识点:原子的构成8.现有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以上示意图表示的元素种类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模型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中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8、10、11、11、12,图中共表示4种元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元素的特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9.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煤油作燃料B.石墨作铅笔芯C.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油作燃料,是利用了煤油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石墨作笔芯,是利用了石墨很软和颜色为黑色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铝作导线,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0.生活及实验室遇到的下列物质,均属于混合物的是()A.金刚石、加碘食盐 B.酱油、白酒C.蒸馏水、味精 D.汽油、干冰【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各物质的类别.【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纯净物,加碘食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酱油、白酒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味精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汽油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这是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难度:基础知识点:元素11.下列现象与解释不相符的一项是()选项现象解释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B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分子是运动的C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是相同的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 B.B C.C D.D【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B、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C、固态氧气和气态氧气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XYZQ反应前的质量/g810121反应后的质量/g21待测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再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哥中数据可知: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8g+10g+1g+21g=40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0g+21g+x+9g=40g,则x=10g;X质量减少8g﹣0g=8g,故为反应物;Y质量增加21g﹣10g=11g,故为生成物;Z质量增加10g﹣1g=9g,故为生成物;Q质量减少21g﹣9g=12g,故为反应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X+bQ=cY+dZ,已知X和Q两种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则(a×M):(b×M)=8g:12g,则a:b=2:3.A、由以上分析,反应后Z的质量为10g,故A说法错误;B、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X+bQ=cY+dZ,故B错误;C、反应中物质Y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1g﹣10g):(21g﹣9g)=11:12,故C说法错误;D、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由以上化学方程式以及质量减少和增加关系可得(a×M):(b×M)=8g:12g,则a:b=2:3,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难度不大.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3.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的反应由2个CO分子与2个N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和1个N2分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 N2+2CO2A、由方程式可知,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说法正确B、反应前的CO、NO都是有毒气体,而反应生成的CO2与N2都属于无毒气体,因此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B说法正确;C、反应物是CO和NO,都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每4个分子参加反应,生成了三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燃烧的条件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A.A B.B C.C D.D【答案】【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组成的测定;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探究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A符合题意;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故B不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不符合题意;D、使水中白磷隔绝氧气;为铜片上的物质提供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水在反应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水的净化15.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解答】解: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 <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二、填空题(共7题)1.(1)用符号和数字填空:①2个硫酸分子__________________;②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④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①4H2中的“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②3NO3﹣中的“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③NH3中的“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④Al3+中的“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①2个硫酸分子就是在硫酸的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H2SO4;②3个碳酸根离子就是在碳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CO32﹣;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2O;④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C.(2)①4H2中的“4”表示氢分子的个数为4,故填:氢分子的个数为4;②3NO3﹣中的“3”前面的3表示硝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右下角的3表示一个硝酸根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填:硝酸根离子的个数为3,一个硝酸根中含有3个氧原子;③NH3中的“3”表示一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故填:一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④Al3+中的“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现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约__________________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燃烧也离不开它;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发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____________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答案】【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稀有气体可以制造电光源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解答】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故填:③.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氧气,燃烧也离不开它;故填:①.稀有气体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发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故填:④.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故填:②.【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基础知识点:空气3.(1)“碳循环”中的碳指__________________;“低碳”中的碳指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亮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1)“碳循环”碳指的是碳元素,“低碳”中的碳指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温度越高越亮,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碳循环”碳指的是碳元素,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碳”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低碳”中的碳指二氧化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是外焰,温度越高越亮,最亮的部分是外焰.故答案为:(1)元素;二氧化碳;(2)外焰;外焰.【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蜡烛火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4.11993年我国成功制出了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8的氧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内有________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_________个中子.【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该种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因为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8﹣8=10;故答案为:8; 10;【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的考查,掌握有关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成长的功能,已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相对原子质量为79,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在H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该酸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个,在H2Se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根据该酸的一个分子的构成、化合物中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该酸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硒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酸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7个.在H2Se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4.1%.故答案为:+6;7;44.1%.【点评】本题全面考查了化合价的计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点,综合性强,是一道不错的习题.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6.2015年8月12日晚11时20分左右天津爆炸事件中,其第二次爆炸更为剧烈,死亡惨重.其原因是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灭火,由于化工产品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混入空气遇火发生剧烈爆炸.请写出其中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属于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有:一写、二配、三等、四注;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要注意配平.【解答】解:氢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故填:NaH+H2O=NaOH+H2↑,2H2+O22H2O.【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7.已知:①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B,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②C单质在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气体D,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C单质在不足量的B中燃烧生成有毒气体E,E与红色物质F的反应是工业炼铁的原理.请按要求填空:(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如何检验B__________________.(3)B与C生成D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4)完成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铁的冶炼;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及题给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在常温下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来制得B,我们可以判断A应该为过氧化氢,B应该为氧气,这一点题中的“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作了进一步的验证.从题给的②③两个条件可以看出C能和B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一个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判定是二氧化碳,另一个是有毒的气体可以判断是一氧化碳.在工业上炼铁常用还原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故可以确定D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氧化铁,至此从A到F已全部确认完毕,据此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解答】解:(1)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A为过氧化氢,故本题答案为:H2O2.(2)我们已经判断出B为氧气,那么检验氧气我们常利用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来进行检验,故本题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气体的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瓶中是氧气,如果带火星的。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苍溪民间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岳东挂面发酵B.制作苍溪根雕C.唤马手工剪纸D.织造歧坪挂毯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取用液体C.加热液体D.连接导管和胶管3.近年来,苍溪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苍药产业”品牌,通过种植白芨、杜C H O)被誉为“第仲等中药材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从中药杜仲中提取的绿原酸(16189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B.绿原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绿原酸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4.2023年5月,大连湾海底隧道通车运营,我国自主研制的盾构机起了重要作用。
盾构机的壳体、刀盘等都使用了钢材。
选用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 )A.密度较大B.硬度较大C.导电性强D.色泽美观5.“氢舟”已过万重山。
2023年7月1日,中国首艘氢能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
该船为钢铝复合结构,采用中国船舶第七一二研究所开发的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的含碳量为0.03%~2%B.“三峡氢舟1号”靠氢燃料电池提供主要动力C.该船对探索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具有积极示范意义,落实了绿色发展的理念D.氢能源具有热值大,不污染空气的优点,氢燃料电池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6.杭州亚运会首次利用“零碳”甲醇点燃火炬。
此次亚运会使用的“零碳”甲醇经过技术迭代,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 OH),每生产一吨这种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二氧化碳(3资源循环利用,彰显了中国打造“碳中和”亚运会的成果。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new)
答案一、单选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 B A D C B B B D A B C D B C B B C C B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2人,其余每空1分,共46分)21、(1)Fe2O3(2)Ne (3)Na2SO4+(4)Cu2O (5)Al(OH)3(6)2NH422、(1)2KMnO4=△K2MNO4+MNO2+O2↑(2)CaH2+2H2O==Ca(OH)2+2H2↑23、3 6:2:7(24:8:28)12 C2H8N2+2N2O42CO2+4H2O+3N224、(1)NH4NO3 N2O+2H2O (2)C25、(1)水分子(2)汞原子(3)二氧化碳(4)氧气26、(1)CuS+2O2 CuSO4(2)优点一:无污染,环保;优点二:不需加热,节能27、(1)①A试管口应稍微倾斜向下;②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2)CO2 C 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3)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4)a (5)B或C E或G(6)b (7)2KClO32 2KCl+3O2↑ E或F或G(8)B或C 2H2O22 2H2O+ O2↑(9)A、B C三、推断题(8分)28、(1)H2O CO (2)①CO2+Ca(OH)2==CaCO3↓+H2O②CO2+C 2CO ③CO2+H2O==H2CO329、(1)(2)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2g—0.3g xx=0.748g(3)设生成CaO的质量为y.CaCO3 CaO+CO2↑100 5650t×85% yy=23.8t23.8t+50t×(1—85%)=31.3t答:略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1.下列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木已成舟C. 花香四溢D. 火烧赤壁2.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A. 燃放烟花爆竹B. 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 露天焚烧落叶D. 燃煤火力发电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纯净物B.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4.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N2②Mg2+③SO2④⑤A. 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B. 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C. 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D. 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收集一瓶氧气B. 检验二氧化碳C. 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D. 观察氧气的流速6.2018年10月2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X的化学式为()A. FeCl3B. FeCl2C. Fe2O3D. FeO7.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
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十八种氨基酸之一。
下列有关脯氨酸(C5H9NO2)说法正确的是()A. 脯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5 gB. 脯氨酸属于氧化物C. 脯氨酸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D. 一个脯氨酸分子由5个碳元素、9个氢元素、1个氮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8.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10 2.216.20.9反应后质量/g a 4.48.1 1.8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B. a=15 gC. 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D. Z为化合物9.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A. 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 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C. 冷而干燥的烧杯D. 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10.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 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无法确定11.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原子______;(2)2个亚铁离子______;(3)标注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4)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试写出次氯酸钙的化学式______。
1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3)因为氮气具有______ 的化学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13. 11H 816O 1327Al1735Cl;13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2)由表中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1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15.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 。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
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 (填字母)。
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6.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
将导管放入水中的目的是______ 。
(2)图2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 。
(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
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 。
(4)通过实验4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
a与b、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及______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
(2)实验室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加试剂前要连接好装置并______ 。
(3)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液变______ 色,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8.兴趣小组同学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和剩余固体的关系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花香四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火烧赤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滴水成冰、木已成舟、花香四溢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解析】解: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中的粉尘.A、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A错误;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故B正确;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C错误;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D错误.故答案为:B.A、从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去分析解答;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去分析解答;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3.【答案】A【解析】解:A.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正确;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断的运动,故错误;C.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二氧化碳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粒子的特征来分析;C.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本题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答】A、①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错误;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正确;C、⑤表示的是阴离子,错误;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故选:B。
5.【答案】A【解析】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要短进长出才能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收集到氧气,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导管长进短出,B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图中装置收集要长进短出,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短管出口,C正确;D、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根据气泡冒出快慢判断氧气的流速,D正确;故选:A。
A、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判断。
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洗气瓶的使用方法,不同实验中用法要不同,解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物质的性质。
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由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
故选:A。
7.【答案】C【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C.脯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9)=60:9,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故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一个脯氨酸分子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