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 单元导读 Word版解析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研究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所选篇目包括儒、道经典以及史传经典。
经典入选教材,有着“定篇”的地位,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又承担着研究任务群的相关任务。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并指导教学,值得深入探讨。
一、经典教学的常见误区与问题分析经典不比一般篇目,学生研究有着双重困难:一是理解文言,二是把握经典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内涵。
实际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形成一定误区。
首先是将经典教学窄化为文言知识、语法教学。
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略了汉语的传承性。
诚然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有差异,但古汉语不是外语,现代汉语与之是一脉相承的。
以本单元为例,经典篇目中蕴含着很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成语: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游刃有余等,学生理解不会产生完全的隔膜感。
XXX指岀:“我国的语文传统重'道'不重'器',汉语、汉字强调意义。
”因此,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探究“文意”中梳理和积累“文言”,达成“言意统一”的经典理解。
其次是脱离经典文本而关注思想内涵的教学。
XXX说过,经典研究“切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
如第一课,有的教师为完成比较XXX、XXX和XXX的“理想社会”“人生存于世的姿态”的研究任务组织教学,而忽略了对三篇经典文本的深入探究。
本单元经典教学不能上成文化教育课,脱离经典文本,语文教学目标将无所依傍。
产生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片面的经典理解观念,忽视经典理解具有多维度特性。
我们以XXX“理解四步”和XXX“理解六侧面”进一步分析。
一)XXX经典教育的“理解四步”。
宋代XXX所提出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方法,正好形成了经典理解的四步。
首先是“循序渐进”,指讲经典研究的难易次第,如一般先读《论语》再读《孟子》;也指读书不可躍等,“文字且仔细逐件理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窥见中华文明之光—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导语: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化之光”,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契合。
前三篇文章合为一课,属于“诸子”部分,其中第一篇文章和第二篇文章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体现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第三篇文章选自《庄子》,展现了道家的文化。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各为一课,属于“史传”部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儒家、道家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关注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领略传统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
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2.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
理解史传中体现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
3.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分析对比,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史传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
4.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
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与热情。
3.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对艺术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产生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演读法,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读写互促法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学习)任务一召开“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第一、二、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诸子散文的思想文化内容。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鸿门宴 Word版含解析

一、读准字音飨.()美姬.()鲰.生()卮.酒() 有郤.() 玉玦.()瞋.目() 目眦.() 按剑而跽.()参乘.() 彘.肩() 刀俎.()戮.力() 崤.山() 切而啖.之()数.目项王() 欲王.关中()[答案]xiǎnɡjīzōu zhīxìjuéchēn zìjìshènɡzhìzǔlùxiáo dàn shuòwànɡ二、辨识通假(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答案](1)“距”同“拒”,把守(2)“要”同“邀”,邀请(3)“倍”同“背”,背弃(4)“蚤”同“早”,早些(5)“郤”同“隙”,隔阂、嫌怨三、一词多义(1)幸⎩⎪⎨⎪故幸.来告良( )则吾斯役之不幸.(《捕蛇者说》)(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 ) (2)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也( )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 (3)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4)辞⎩⎨⎧卮酒安足辞.( )今者出,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5)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 )乃令张良留谢.(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6)胜⎩⎪⎨⎪沛公不胜.杯杓(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 (7)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故.五月渡泸(《出师表》)( )(8)去⎩⎨⎧亡去.不义( )相去.四十里( )(9)因⎩⎨⎧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为⎩⎪⎨⎪⎧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客何为.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 )我为.鱼肉( )何辞为.( )(11)且⎩⎪⎨⎪⎧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2)与⎩⎪⎨⎪⎧欲与.亚父( )竖子不足与.谋(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 (1)动词,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副词,幸而,幸亏 形容词,幸运 副词,侥幸 (2)动词,料想 名词,意图 名词,情景,景象 名词,态度,神情 名词,情趣 (3)动词,举起 副词,尽 动词,发动 动词,成就,传扬 动词,举荐,推举 (4)动词,推辞 动词,告辞 动词,回避 名词,言语 (5)动词,道歉 动词,感谢 动词,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 动词,请问 名词,一种姓氏 (6)副词,尽 动词,禁得起 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动词,胜过,超过 (7)形容词作名词,交情 副词,特意 形容词,旧,原来 连词,因此,所以 (8)动词,离开 动词,距离 (9)介词,趁着 连词,就 (10)介词,wèi ,替、给 第一个为读wèi ,介词,替、给;第二个为读wéi ,动词,谋划 动词,wéi ,做 动词,wéi ,认为 动词,wéi ,是 句末语气助词,wéi ,常用在疑问句里 (11)副词,将要 连词,尚且 连词,并且 副词,将近 (12)动词,给 介词,和、跟、同 动词,结交,亲附 动词,赞许,同意四、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 ) (2)沛公欲王.关中 ( )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 (4)吾得兄.事之 ( ) (5)籍.吏民 ( ) (6)范增数目.项王 ( ) (7)常以身翼.蔽沛公 ( ) (8)头发上.指 ( ) (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 (10)道.芷阳间行 ( ) (11)间.至军中 ( )(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5)此亡秦之续.耳()(16)此其志不在小.()(17)素善.留侯张良()(18)沛公今事有急.()(19)君安与项伯有故.()(20)拔剑撞而破.之()[答案](1)名词作动词,驻扎(2)名词作动词,称王(3)名词作状语,连夜(4)名词作状语,像侍奉兄长一样(5)名词作动词,登记(6)名词作动词,递眼色(7)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8)名词作状语,向上(9)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做王(10)名词作动词,取道(11)名词作状语,秘密地(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15)动词作名词,后继者(16)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7)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8)形容词作名词,急难,危急的事(19)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情(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五、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山东省。
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上篇目一I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语言建构与运用・・・•••一'读准字音曾皙()诊语()撅乎()齿及()小相()霍尔()冠者()毋吾以也()夫子聊之()以俟君子()风乎舞零()喂然叹曰()异乎三子者之摆()[答案]xT lun she bi xiang keng guan wu shen yu kui zhuan二'辨识通假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2)莫春者)【答案]⑴"希”同“稀”,稀疏⑵“莫”同“暮”三'—词多义⑴方3'方六七十,不以规矩,可使有勇,、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如五六十(不能成方圆(《孟子》且知方也())))(()(2)与'吾与点也()、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J子路率尔而对曰()⑶率i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次口或知尔,则何以哉()(4)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天三子者之言何如()(5)夫{以俟天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嗟天!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莫春看,春服既成()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6)者]()、言之,貌若甚戚首(《捕蛇者说》)()⑺乎3,以吾一日长乎尔摄乎大国之间(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8)以v因之以饥憧()以俟君子()、为国以礼()【答案](1)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名词,方形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名词,区域,地方(2)动词,赞成介词,和、跟(3)形容词,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动词,率领,带领(4)连词,假如连词,至于连词,或者(5)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下文代词,那语助词,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6)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助词,……的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7)介词,比介词,在介词,于助词,表疑问(8)介词,因为动词,做介词,用连词,来介词,用四'词类活用⑴如会同,撮掌甫()(2)浴乎沂,风乎舞零()(3)鼓瑟希()(4)冠者五六人()(5)可使有勇()(6)赤也为之小()⑺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孰能为之木()(9)可使足民()[答案]⑴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作动词,吹风(3)名词作动词,弹奏(4)名词作动词,戴帽子(5)形容词作名词,勇气(6)形容词作名词,小相(7)形容词作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8)形容词作名词,大相(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五'古今异义(1)以吾丁目长乎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天。
最新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精品课件合集

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 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 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 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 制度。
2020/2/17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 礼。(《论语·季氏》)
(
台
湾
子路:自信而率真
故
冉有:谦恭有力
宫
公西华:谦虚谨慎
博
曾晳:从容有礼
物 院
藏
品
)
2020/2/17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 的一段话。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 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 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 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水中 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 舞,兴尽时放歌而归。
•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 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 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 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 的理想。
2020/2/1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 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 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下册第一、二单元课件
2020/2/17
第一单元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0/2/17
子
路
曾
皙
冉
有
公
西
华
侍
2020/2/17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

悟先贤智慧,汲话语力量——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单元解读】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和《左传》《史记》中的精彩片段,旨在引导学生从先秦诸子学说中了解先哲优秀的思想,从古代典籍中体会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进而体悟前人的智慧,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同时,本单元也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阅读中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要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古代优秀文章中的也典观点、论述方法的学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论,合理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精练,论摒洽当,有理有据。
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文章都在对话中表达观点,阐述事理。
在对答中或畅述平生之志,或巧解燃眉之急,字里行间蕴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厚的传统文化。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理想的场景,孔子对各个弟子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语言平实练达,于眼前平易事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图。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场对答,通过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说理曲折委婉,因势利导,层层深人,思辨性强,设喻生动。
《庖丁解牛》借庖丁与文惠君谈解牛之道的寓言,表达庄子“依乎天理”的养生之道;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体现了庄子文风的汪洋恣肆。
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人物间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和道家不同的理想追求,凸显了先秦诸子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寻。
《烛之武退秦师》以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军为核心内容,烛之武陈说利弊,论证严谨,改变了秦晋围郑的局面。
《鸿门宴》中,刘邦及其身边谋臣勇士与项羽势力进行巧妙的言语周旋,化险为夷。
文中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言词,耐人咀嚼。
这两篇史传皆记录了凭借话语力量消弭危机的经典场景,蕴涵先贤高妙的智慧。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单元导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第1单元 单元导读
《窦娥冤》
唱一曲《窦娥冤》感天动地,屈死的窦娥无人不怜。
贞洁
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延三年。
鲁迅先
生曾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
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就向我
们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
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而被毁灭呢?
《雷 雨》
红颜已逝,韶华不在,鲁侍萍三十年后声声控诉,一切恍
然如梦,她咬牙切齿宣称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现在周朴园
的面前。
周朴园变得冷酷无情,但对侍萍,他却是表面保留记
忆,爱情早已成空谈,只剩下鲁侍萍的苦苦悲叹。
那个惊心动
魄的雷雨之夜呵,爱与恨的厮杀渗透出的血腥之气,让人们不
寒而栗。
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我们早应该明白,爱与恨终究不能长久,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令人断肠伤心……
《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还是挺身反抗人世
间无涯的仇恨?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可贵?哈姆莱特选择了后
者,承担起了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不容
推卸的复仇重任。
丹麦的王子,忧郁是你的颜色,悲哀是你的芬
芳。
哥本哈根初升的太阳,成就你寂寞的哀伤。
北欧的绿光,是
否使你遗忘?对于这世界,你更像一个外来者,善意的闯入,却被无情地灼伤。
一段往事,在你沉睡的时候被提起,尘封已久的痕迹,至今不能磨灭你的忧伤。
2020-2021学年语文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一)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含解析[题目展示]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丰富的。
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800字左右.【范文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明其位,做好事,求自在《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刻,每次阅读总会有新的发现和体悟。
走近庖丁,深入研究其人生哲学,对于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辈子做着很平凡的事,然而他却能够把平凡的事做得“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所缺乏的.反观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一方面是不甘于平凡,另一方面却只能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下去,与庖丁相比,何其可悲!①《庖丁解牛》寓意深刻,其多义性会引发读者的不同思考。
作者另辟蹊径,从其“人生哲学”入手,可谓独到。
②文章第二段从“庖丁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切入,运用对比手法,批评那些在平凡中抱怨、沉沦以至于堕落的人。
③“明其位”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这是真正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
观点,也就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阐明,就是指如何来对观点进行分析.在写作中,应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呢?一、观点要鲜明一篇议论文,观点是其灵魂,因此,观点必须要鲜明正确,文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这就要求在写作之前想清晰,考虑成熟,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才会使观点易于被广大读者接受。
二、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写作中,不要盲目否定,可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加以分析,找出其中合理的成分,再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是必须否定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
三、要有充分的论据怎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找出论据。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全目录

与妻 书/林觉民
第六 单元
12祝福/鲁 迅
13林教头 风雪 山神 庙/施 耐庵
*装在 套子 里的 人/契诃夫
14促织/蒲松 龄
*变形 记( 节选 )/卡 夫卡
单元 学习 任务
整本 书阅 读
《红 楼梦 》
第七 单元
整本 书阅 读
《红 楼梦 》
第八 单元
15谏 太宗 十思 疏/魏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 单元
1氓/《诗经·卫风》
离骚 (节 选)/屈原
2*孔雀东南飞 并序
3蜀 道难/李 白
*蜀相/杜 甫
4*望海 潮( 东南 形胜 )/柳永
*扬州 慢( 淮左 名都 )/姜夔
单元 学习 任务
第二 单元
5阿Q正传(节选 )/鲁迅*边城(节选)/沈从 文
6大堰 河 — — 我 的保 姆/艾 青*再别 康桥/徐志 摩
单元 研习 任务
第四 单元
12玩偶 之家 (节 选)/易卜生
13迷娘 (之 一)/歌 德
自己 之歌 (节 选)/惠特 曼
*“世 界上 不存 在没 有意 思的人⋯ ⋯”/叶夫 图申 科
*树和天空/思郎斯特 罗姆
单元 研习 任务
古诗 词诵 读
燕歌 行并 序/高 适
李凭 箜篌 引/李 贺
锦瑟/李商 隐
书愤/陆 游
人的 正确思想 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6实 践是 检验 真理 的 唯一 标准/《光 明日 报》 特约 评论 员
7*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 是人 的天 性/卢梭
8*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 图
单元 研习 任务
第三 单元
9屈 原列 传/司马 迁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习题含解析下册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饥馑.(jǐn)铿.尔(kēng)哂.之(shěn)舞雩.(yú)B。
胡龁.(hé)吾惛.(hūn)狗彘.(zhì) 褊.小(piǎn)C.便嬖.(pì) 庠.序(xiáng)庖.丁(páo) 肯綮.(qǐ)D。
砉.然(xū)怵.然(chù)莫.春(mó)大郤.(xì)项,“褊”应读“biǎn";C项,“嬖”应读“bì”,“綮”应读“qìng”;D 项,“莫”同“暮”,应读“m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鼓瑟希.,铿尔B。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我虽不敏.,请尝试之C.盖.亦反其本矣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D.是罔.民也批大郤.,导大窾项,“以”同“已",“希”同“稀”;B项,“涂”同“途";C项,“盖”同“盍”,“采”同“彩";D项,“罔”同“网”,“郤”同“隙"。
3。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B.何由知吾可也C。
臣之所好者道也D.臣未之闻也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
所见无非..牛者D.虽然..,每至于族项,古义:不称道,不谈论。
今义:暴虐,没有德政。
C项,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D项,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表转折。
5。
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良庖岁.更刀②而刀刃者无厚.③无以,则王.乎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⑤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⑦端章甫..⑧风.乎舞雩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④/②⑥⑨/③⑤⑦/⑧B。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 单元导读 Word版解析版

中华传统文化
本单元三课五篇课文对应“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对话”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针对这五篇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示,运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式,由点到面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
在学习中要以诵读、交流和专题讨论为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
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不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吗?
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思想的春风。
《烛之武退秦师》
在那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佝偻的背缓缓挺
直……
他,烛之武,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半夜行动,直入敌
营;陈说利害得失,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郑国。
他有胆有识,他机智聪明,他有谋善断,他能言善辩。
烛之武为什么这样做?一句话,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鸿门宴》
提及项羽,我们便会听到,千年前的古沙场上旌旌战旗
猎猎作响;便会看到,霸王英姿飒爽、金戈铁马;便会想到,鸿门宴上的磊落与遗憾。
他,楚霸王项羽,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大气、磅礴、悲情的篇章!。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庖丁解牛的技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庖丁解牛》这篇课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3 庖丁解牛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庖丁解牛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巧。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庖丁解牛》这篇课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庖丁解牛》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1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一首示子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一、读准字音 氾.南() 佚.之狐 ( ) 夜缒.而出()阙.秦( ) 秦伯说.()逢.孙( )失其所与.() 戍.之( )[答案] f án y ì zhu ì qu ē yu èp án ɡ y ǔsh ù二、辨识通假(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秦伯说()(3)失其所与,不知()[答案 ] (1)“共”同“供”,供给(2)“说”同 “悦”, 高兴(3)“知”同“智”,三、一词多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1)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2)鄙许.君焦、瑕( )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3) 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秦伯说,与.郑人盟( )(4) 与失其所与.,不知( )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 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子犯请击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夫晋,何厌之.有((5)以(6)之动词动词(1)动词,(假如)没有形容词,当作边邑名词,边境,偏僻的地方答应动词,赞同副词,表示约数[答案]微小副词,隐约副词,稍微(2)名词作形容词,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名词,地方(4)介词,和、跟动词(3),结同盟连词,和、跟(5)连词,因为介词,拿,用交,把(6)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连词,表目的,来代词,这件事介词,代词,指秦军动词,去,往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四、词类活用(1) 烛之武退.秦师(2) 且贰.于楚也(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 夜.缒而出((((()))))词,驻军 (4)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6)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7)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8)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9)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10)名词作动词,建盟,结盟五、古今异义(1) 敢以烦执.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旧时俗称仪仗。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1.2 《齐桓晋文之事》1.1.3 《庖丁解牛》1.2 《烛之武退秦师》1.3 《鸿门宴》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文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本章以“言志”为主线,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
《论语》中师生“言志”“论志”的记录非止一章,但本文的“言志”涵盖了社会理想、自我判断、为政之道等多方面内容,内容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故长期以来为人所重。
同时,文章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的描写简洁传神,也颇具文学价值。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提升文言阅读素养;分析人物性格和志向,探讨孔子之志和儒家思想,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正式开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学习。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一单元目录和单元导引。
可以发现,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及史书重要选段,可以引领我们去探寻中华文明之光。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观点的一部经典,古人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初中时我们曾学习了《论语》十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1课庖丁解牛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课庖丁解牛(教师用书独具)庖丁..(名为“丁”的厨师。
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的地方),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砉然向然..错误!....(砉砉作响。
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奏刀然.(进刀时发出“”的声音。
奏,进。
,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莫不中音..(合乎音律)。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乃,又。
会,节奏)。
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段),描绘庖丁解牛的情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同“盍”,何、怎么)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
进,超过。
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
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
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遇,接触),官知止而神欲行.(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神欲,精神活动)。
依乎天理...[击入大的(筋..(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大郤骨连接处的)缝隙。
批,击。
郤,同“隙”,空隙],导大窾...[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
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窾,空隙],因其固然..........(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容易使刀口钝折的地方。
技,应是“枝”字,指支脉。
新教材2023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夯基提能作业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1基础巩固练一、语言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B.吾与.点也与:赞成C.夫子喟.然叹曰喟:叹息D.如会同,端.章甫端:礼服【解析】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莫春者,春服既成B.毋吾以也C.鼓瑟希,铿尔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解析】A.“莫”同“暮”,晚、末。
句意:阳春三月,春服已经做好了。
B.“以”同“已”,停止。
句意:不要因为我在场,你们就不敢讲了。
C.“希”同“稀”,稀疏、缓慢。
句意:(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
D.无通假,句意: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
3.“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牛何之.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④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⑤未之.有也⑥以羊易之.⑦王之.不王A.①⑦/②/④/③/⑤⑥B.①③④/②/⑤⑥/⑦C.①③/②/④⑥/⑤/⑦D.①③/②⑥/④/⑤/⑦【解析】①句“之”:助词,的,句意: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②句“之”:动词,到,句意:牵牛到哪里去;③句“之”:助词,的,句意: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④句“之”:助词,的,句意: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⑤句“之”:代词,指这种情况,句意:没有这种情况;⑥句“之”:代词,指牛,句意:用羊去换它;⑦句“之”:助词,主谓间不译,句意:大王不能统一天下。
①③④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⑤⑥代词/⑦主谓之间取独。
4.对下列各句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①视为.止,行为迟②为.之踌躇满志③合于.《桑林》之舞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为”是介词,“因为”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
本单元三课五篇课文对应“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对话”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针对这五篇课文,我们可以按照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示,运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式,由点到面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
在学习中要以诵读、交流和专题讨论为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
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不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吗?
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思想的春风。
《烛之武退秦师》
在那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佝偻的背缓缓挺
直……
他,烛之武,为了拯救危难的国家,半夜行动,直入敌
营;陈说利害得失,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郑国。
他有胆有识,他机智聪明,他有谋善断,他能言善辩。
烛之武为什么这样做?一句话,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鸿门宴》
提及项羽,我们便会听到,千年前的古沙场上旌旌战旗
猎猎作响;便会看到,霸王英姿飒爽、金戈铁马;便会想到,鸿门宴上的磊落与遗憾。
他,楚霸王项羽,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大气、磅礴、悲情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