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原则
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与方法

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与方法一、本文概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语言能力的评估与提升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衡量个体的语言能力,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为语言教育、评估和交流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本文将首先阐述制定全国统一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语言能力评估的现状与问题。
接着,将深入探讨制定量表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国际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介绍制定量表的具体方法,包括确定等级划分标准、制定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式等。
文章还将对制定量表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语言能力的评估与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制定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基本原则在构建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时,我们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量表的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和普适性。
科学性原则:量表的设计必须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证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确保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同时,量表应反映语言能力的多维度特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
公正性原则:量表的制定应确保对所有语言使用者的公平性,不受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量表的评分标准应公开透明,避免主观性和歧视性。
实用性原则:量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的需要,如教育评估、人才选拔、语言培训等。
因此,量表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解释性,方便使用者根据量表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
普适性原则:量表应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背景和不同学习需求的人群。
同时,量表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不同语言环境和不同学习任务的需求。
动态性原则: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量表的制定应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量表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随着语言能力和教学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我们将能够制定出一个科学、公正、实用和普适的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为语言教学和评估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语言测试理论

语言测试理论(Language Assessment)定义(definition)Anastasi (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受试者的某种能力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
Carroll 则认为测试是一套程序,旨在诱发受试者的行为反应, 并以此推导出他的相关特征(a procedure designed to elicit certain behavior from which one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二、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一)英语语言测试类型Hughes(1989:9-19)依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和方式、测试题型、测试成绩判别标准和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将英语测试分为五大类。
1.依据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1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语言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语言能力而设计的。
( 2 )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学业成绩测试是用来考查被试在学习英语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的成功程度。
(3)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诊断测试是用来鉴别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用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是必要的。
(4)能力测试(aptitude test)能力测试不以任何教学大纲为基础,目的在于检验测试者是否具备了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
2.依据测试方法和方式进行分类(1)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直接考察学生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测试称为直接测试。
(2)间接测试(indirect testing)间接测试即通过测试某一技能所具备某种能力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语言能力。
3.依据测试题型进行分类:分散点测试指每次只测试一个项目的测试,每道试题只测试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等,属于间接测试。
4.依据测试成绩判别标准进行分类(1)常模参考型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ing)(2)标准参考型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ing)以某种特定的语言能力标准作为判别标准的测试称为标准参考测试。
初中口语测试中的口语话题与评价标准

初中口语测试中的口语话题与评价标准初中口语测试是评估学生口语能力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这项测试中,所设定的口语话题是十分关键的,而评价标准则是评估口语水平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初中口语测试中的口语话题与评价标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这一考试。
一、口语话题初中口语测试中的口语话题涵盖广泛,旨在考察学生在多种情境下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口语话题:1. 个人介绍:学生需要能够清晰、连贯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
2. 家庭与朋友:学生需要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或朋友,包括家庭成员、爱好、共同活动等。
3. 学校生活:学生需要能够谈论自己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如上课情况、课外活动、喜欢的科目等。
4. 旅行与体验:学生需要能够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或者分享一次特别的体验,包括地点、时间、活动等。
5. 喜爱的书籍或电影:学生需要能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籍或电影,并解释喜欢的原因、情节概要等。
6. 饮食偏好:学生需要能够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并解释喜好的原因。
二、评价标准初中口语测试中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利度:学生的口语表达应该具备一定的流利度,能够顺畅地用所学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2. 语法与词汇:学生应该运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和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等语法问题。
3. 发音与语调:学生应该注意正确的发音和语调,使听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话语并感受到适当的语气和情绪。
4. 信息传达:学生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避免冗长或模糊的句子结构,确保听者能够理解他们的观点。
5. 表达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总结初中口语测试中的口语话题和评价标准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对多样化的实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对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进行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口语能力。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言测试作为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
在众多语言测试理论中,交际语言测试因其注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受到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以期为语言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测试目标:交际语言测试旨在测试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测试内容:测试内容应贴近实际生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例如,可以设计商务情境、旅游情境、学术情境等,以评估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测试方式:交际语言测试多采用综合测试法,将多项语言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测试,以模拟真实语境。
交际语言测试的优势在于其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然而,由于交际语言测试对语境的依赖,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对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因素考虑不足,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
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性:评估结果应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与传统的分离式语言测试相比,交际语言测试的有效性更高。
客观性:评估标准应清晰明确,不受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设计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流程,可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
可行性:评估方法应简单易行,成本效益高。
交际语言测试多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互联网测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效率。
制定和实施评估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以保证交际语言测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以一家跨国公司的员工英语测试为例,我们来看看交际语言测试在实际中的应用。
该公司为了评估员工的英语沟通能力,采用交际语言测试进行评估。
测试内容包括商务情境下的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能力。
评估标准包括有效性、客观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的考量。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该交际语言测试能够有效评估员工的英语沟通能力。
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广泛深入,口译行业逐渐走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口译工作。
但是,由于口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口译人员具备高超的语言水平、文化素养和应变能力等,因此,对于口译人员的资质认证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目前,国内的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在考试内容、形式、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在评分、评价、考试技术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探讨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口译考试模式和评价标准,提高口译人员的评价准确性和资质可信度。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研究目的:(1)了解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探讨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口译考试模式和评价标准,提高口译人员的评价准确性和资质可信度。
2.研究内容:(1)回顾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历史,总结其发展特点;(2)介绍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比较国内不同地区或不同机构的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分析其考试内容、形式、标准等方面的差异;(4)探讨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口译考试模式和评价标准,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5)借鉴国外的口译资格认证考试经验,探究未来国内口译资格认证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刊、专著等资料,了解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广大口译人员对目前口译资格认证的评价、认可程度和待改进的方面。
(3)对比分析法:对比国内不同地区或不同机构的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分析其考试内容、形式、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2.技术路线:(1)文献收集与调研:开展文献收集和调研,了解国内外关于口译资格认证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情况。
(2)问卷设计与分析:设计问卷,对口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语言测试理论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语言测试理论(Language Assessment)定义(definition)Anastasi (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受试者的某种能力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
Carroll 则认为测试是一套程序,旨在诱发受试者的行为反应, 并以此推导出他的相关特征(a procedure designed to elicit certain behavior from which one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二、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一)英语语言测试类型Hughes(1989:9-19)依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和方式、测试题型、测试成绩判别标准和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将英语测试分为五大类。
1.依据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1 )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语言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语言能力而设计的。
( 2 )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学业成绩测试是用来考查被试在学习英语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的成功程度。
(3)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诊断测试是用来鉴别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用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是必要的。
(4)能力测试(aptitude test)能力测试不以任何教学大纲为基础,目的在于检验测试者是否具备了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
2.依据测试方法和方式进行分类(1)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直接考察学生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测试称为直接测试。
(2)间接测试(indirect testing)间接测试即通过测试某一技能所具备某种能力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语言能力。
3.依据测试题型进行分类:分散点测试指每次只测试一个项目的测试,每道试题只测试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等,属于间接测试。
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原则

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原则敏≮if.2007.9(上旬刊)交际语言测试的墓牵理论与许结原则口洪丽燕(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北?黄冈438000)摘要有教学必然有测试,本文探讨了交际语言测试的发展.交际能力的内涵和交际测试的评估原则,对我国广大外语教师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信度效度真实性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识码:A语言测试衡量学生对某一语言掌握的程度或所达到的水平.其作为--1'3学科,主要研究语言测试的原则,规律,内容,设计,评估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具有多科性的基础.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若要使自己的试题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学习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其评估标准是不无必要的.一,语言测试的体系的变迁纵观外语教学测试的历史,李筱菊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三代不同的测试体系: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测试体系.第一代体系在测试上体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第一代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是语言是一套知识.到了2O世纪4O年代,以美国语言学家Bloomfield(1933)和Fries(1945),Lado(1957)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在测试方法上吸取了心理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心理测量学一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从7O年代开始,以Savignon(1972)和Widdowson(1972)等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新的语言教学体系一交际语言教学.这个体系认为学语言不仅仅是学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也不仅仅是训练操作形式符号的技能,而是获取人与人交际的一种能力.二,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核心是交际能力的学说,不同的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的阐述,代表了交际语言测试的三个发展阶段.1972年Hymes首次提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可能性,可行性,确当性及有效性.CanaleandSwain(1980)~t1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O世纪9O年代初,Bachman提出了新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 Bachman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的能力,由三部分组成: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一生理机制.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不仅涵盖了这两大问题,而且提出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程度"问题,把它作为开发,评价一项测试时的标准.三,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价原则:信度,效度和真实性原则近年来随着测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Bachman和Palmer(1996)提出了语言测试设计和评价的"有用性"原.~J](usefulness).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语言测试的信度,效度和真实性原则.1.信度(reliability)语言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信度高低,受试题的量和质,考试实施,评卷三方面的因素所牵制:试题要有足够的量,确保试题区分度高,难度适中,适宜于受试群;考试实施的各种条件对所有受试者应当一致;关于评分标准,要求评分员之间保持一致(inter—raterconsistency),也要求每个评分员自身保持前后一致(intra—raterconsistency).对考试信度的验证,测试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试题分半法:考后将试题号按奇数偶数分为两半,计算两半所得分数的高低排列的相关;(2)考后复考法,同一套试题让同一个受试群在正式考后短时间内,再考一次,计算两次受试者分数高低文章编号:1672—7894(2007)09—225—01排序的相关;f3)评分一再评分法:在同一标准下两位教师对同一试卷进行评分,或同一教师对试卷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评分;(4)信度系数公式评估法,指对测试的项目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的测试.2.效度(validity)效度.又称有效性,它是指一套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设计人想要考的内容.(1)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内容效度是指考试的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或者说是否考了应考的内容.内容效度的确定, 一般不靠统计手段,而是命题人员或审题人员对试卷的内容,题目的难易度,区分度等进行严格的分析.(2)结构效度(ConstructValidity).结构效度指测试是否以有效的语言观(包括语言学习观和语言运用观)为依据.一项测试的结构效度的高低是指考试的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人的语言能力及与语言能力相关的心理特征.(3)预测效度(PredictiveValidity)和共时效度(ConcurrentValidity).预测效度是指考试的结果和预言是否有效.一份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的试卷,应该能够正确地预言学生未来的行为;共时效度是用来将新的考试和已经公认的考试作比较,以便证明新的考试的效度.3.真实性(authenticity)Bachman(1991)提出应该从两方面来定义测试的真实性:(1)情景真实性,指测试方法特征与将来某一特定目的与使用的情景特征相关的程度;f2)交际真实性,指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的程度如何.语言测试的真实性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设计考题时打开思路,评估试题具有新的角度,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Bachmma还提出了用以提高语言测试交际真实性的四项措施:第一,提出要求.在设计考题时可以具体说明考生只有使用何种策略才能完成该任务.第二,提供机会.即给考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必要的信息和工具等.第三,考试任务要得当.任务太难,会影响考生策略的应用.第四,考试任务要由趣味性.通过提高考试任务的情景真实性可以提高考试任务的趣味性.交际测试法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外语测试方法,交际测试将在21世纪成为外语测试的主流.我们广大外语教师应当投身于外语测试的改革当中,从我国外语教学和测试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发展国外的交际测试理论,使测试真正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1]Baehman,Lyle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I..anguageTesting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2]Bachman,LF.&AdrianS.PalmerLanguageTestinginPractice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3】支润青,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E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f4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湖南教育H{版社,2001.【5】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H{版社,2000. f6】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25。
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

拉多(R ·Lado ) 在他的《语言测试》一书中全面总结了美国的结 构主义语言学派在语言测试领域中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外语测试也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拉多认为:
① 由于个人的语言技能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测试可以从听、说、读、 写四个方面分 别进行,以了解个人在多方面的现有水平。
② 语言是有结构并按层次构成的,测试可按层次由低到高进行。例如对 听能的测试就 可以分为:1) 音素(元音、辅音、语调、重音等),2) 词 汇,3) 句子, 4) 小段对话或短文等等。
(4)出现性程度(degree of performance)。言语行为能否发生。
.
20世纪80年代, Canale和Swain(1980年)对 Hymes(1972)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进行了补充和 发展。认为语言交际能力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
语法能力(也有称语言能力的,即linguistic competence,指掌握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知识)、
.
1972年,美国的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提 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认为使 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而且还 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即语言使用 涉及社会文化因素。
Hymes(1972)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
(1)可能性程度(degree of possibility)。某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存 在的东西,如语音、语法、句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
(2)可行性程度(degree of feasibility)。语言使用者个人心理方 面的语言容量,如个人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3)合适性程度(degree of appropriateness)。在交际中言语行 为的表达是否得体,如对交际背景、目的、常规、参加者等因素的 合理考虑。
运用语言测试学理论看我市高中英语模块考试的偏差

运用语言测试学理论看我市高中英语模块考试的偏差摘要: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掌握测试理论,了解测试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分析我市高中英语模块水平考试,发现存在较大偏差,表现为语言点、考试能力要求等考查偏离教材。
因此,加强语言测试知识的培训,提高命题老师命题的技能,十分必要。
关键词:英语测试理论偏差对策一、语言测试理论综述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关语言测试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日趋完善。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语言学家hughes把二者的关系客观而形象地描述为“伙伴关系”。
对广大教师来说,掌握测试理论,了解测试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语言测试的发展。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前科学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阶段,综合——社会语言学阶段和以测试交际能力为宗旨的交际性语言测试阶段等四个阶段。
从注重语言知识的考查到注重交际能力的转变,由经验型转向了科学型,取得质的突破。
交际语言测试,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测试界研究及应用的主流。
2.语言测试的类型。
语言测试,根据测试目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平测试,比如高考、雅思考试,等等;(2)成绩测试,此类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在某一课程中的学习进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的测试大多是这类考试,包括高中英语模块考试;(3)诊断性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如课堂小测验。
3.语言测试的评价指标。
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试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非偶然性;测试的效度是指考试在多大程度上测出预期要测量的内容和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预期的测量任务。
二、我市高中英语模块水平考试存在的偏差1.语言点的考查偏离教材。
语法知识的考查应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严格遵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避免偏离。
实际考试中,经常出现测试和教学、教材不一致,影响了测试的效度。
比如在今年高一的水平模块考试中有一道题:on national day,lots of people crowded into the wanda plaza of quanzhou _____ they did some shopping.a.whereb.whichc.thatd.as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定语从句的题目,但是在北师大版高一英语教材中,模块一并没有定语从句的语法内容,属于偏离教材的题目。
语言测试与评估

六、语言测验的规范
2. 受试的能力范畴(测验什么)
受试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构,能够构成某一语言能力的具体 技能。 识记、理解领会、分析、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思考:
a. b.
针对初、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测验应分别注重哪些层面? 不同的课型测验是否注重的能力范畴相同?请举例说明。
六、语言测验的规范
3. 测验对象
选择 判断
完形填空
排序
选择:可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考查
[1]( )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老师要帮助。 A. 对于 B. 作为 C. 为了 D. 关于 [2]对 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老师要帮助。
A.
对于 B. 对待 C. 对付 D. 对应
[3] 进入21世纪,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上网发电子邮件的人越来越
A.
他打破了校记录
B. 他比比博尔特还快了0.1秒 D. 他是一路走过来的
C. 他跑得成绩还可以
选择题的设计
[例4]你是大学毕业( )?
A. 得
C. 过 2.技术层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B. 嘛
D. 吗
选项长度短于题干。 备选项的长度及可能大致相同。 选项中避免出现反义词。 题干原则上用肯定形式,如果要用否定需加着重号引起考生注意。 理解应用的选择题尽量不使用原句,应该使用新的说法、材料。
能力范畴
测验项目形式
试卷结构与分值
测试时间/评分标准/ 细目表
略
测验目的 测验对象
考察母语为非汉语的人士在文化、教育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等国际交流场合汉语 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熟练程度。 男女不限、年龄在45岁以下,持英联邦国家护照,母语为英语,大学本科毕 业,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一定了解,学习过汉语能够就国际文化教育话题用比 较流利的汉语与人交流。 ① 具备运用听音、辨音、发音等交际能力 ② 灵活使用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进行句子理解 ③ 恰当地表述自己对某一事情或现象的看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与中国国内不会英语的人联系沟通 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了解 对中国城市年轻人价值观的了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 表述对某一时间、现象看法的能力 描述某一过程的能力 评价某人、某事的能力 询问他人的能力 分值 20 20 40 20
语言测验的质量评估

(2)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验结果与效标的一致性程度。 也就是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 即测验结果能够代表或预测效标行为的有效性和 准确性程度。
计算方法:测验结果与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PEARSON(A2:A6,B2:B6)
效标关联效度分类
1)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以参加测验的被试未来的表现为效标来评定测验的 有效性,看测验结果是否能够有效地预测被试未来的行 为。 2)共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 以测验实施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里搜集到的其他经验 性资料为效标。即所谓共时,是说效标资料与测验数据 能够同时获得.
2)克伦巴赫α系数
• 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系数 • 库德-理查逊公式只适用于两级记分的测验,而对多级 记分的测验,则可以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 系数,克伦巴赫的α系数对两级记分的测验也是适用的。 其计算公式为:
2 K S i 1 2 K 1 S x
1)用库德-理查逊的KR20公式估计德信度系数
• 库德(Kuder)、理查逊(Richardson)针对分半法 的不足,提出以项目统计量为转移,利用项目统计量 来计算信度。称为K-R20公式。
pi
rKR 20
K 1 K 1
pq
i
i
S 2x
• 式中k表示构成测验的题目数,Pi为通过第i题的人数比 例,qi为未通过第i题的人数比例,Sx² 为测验总分的变 异数。 • 如果对测验的结果已经做了项目分析,已经知道了各 个项目的难度,那么采用上述公式计算信度较为方便。
任务型测试: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的新发展

任务型测试: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的新发展作者:汪云崔娟娟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9期摘要:任务型测试产生于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它以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是交际性语言测试的一种。
任务型测试主要从测试手段,即测试项目设计及材料真实性方面对交际性测试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语言测试的效度,从而推动交际性测试建构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任务型测试交际性测试交际能力一、交际能力理论与交际性测试模式交际能力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言知识、社会语言知识、交际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交际策略,以及认知机制等综合因素,因此它不应仅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还应该强调在特定的场景和语境下有效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
这一理论比起过去将语言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并且认为语言知识决定语言运用能力水平的语言能力理论有了本质的区别。
交际能力概念的内涵意味着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因而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对当代语言测试模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基于交际能力理论,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在上个世纪晚期得以基本形成,它使语言测试目的集中到重视测试受试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强调语言材料的自然真实性,测试设计注意研究受试个人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测试评估注意研究受试的整个测试行为过程。
交际性测试模式奠定了其在国际主流语言测试中的基础理论地位,对现阶段的语言测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重要影响。
进入21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际性测试模式——任务型测试。
任务型测试产生于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它以交际能力的发展为理论基础,是交际性测试的一种。
其测试构念是,注重通过对受试的语言行为的测试,对其交际能力进行评判,其重点是在语言的意义方面(刘壮等,2008)。
任务型测试在测试任务设计和测试真实性方面对交际性测试理论模式有所发展。
二、任务型测试的任务设计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指的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
在测试界,有学者把“任务”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需要靠语言来完成。
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有哪些1. 引言语言测试是评估个体语言能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无论是在教育、职业发展还是移民等领域,语言测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2. 可信度和效度在语言测试中,可信度和效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可信度指测量工具在不同条件下提供相似结果的程度。
效度则指测量工具测量所要评估的特定语言能力的程度。
3. 口语和书面语测试语言测试通常涉及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
口语测试侧重于评估个体的口头交流能力,包括流畅度、发音准确性、词汇应用等。
书面语测试则主要考察个体的书面表达能力,如语法正确性、篇章组织能力等。
4. 语法和词汇测试语法和词汇是语言能力的基本构成部分,因此在语言测试中占据重要地位。
语法测试旨在评估个体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包括句法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
词汇测试则侧重于个体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5. 听力测试听力测试是评估个体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
这种测试通常包括听力材料的播放,然后要求个体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或完成相应的任务。
6. 阅读测试阅读测试是评估个体对书面材料的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
这种测试考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推理能力以及词汇掌握情况。
7. 写作测试写作测试旨在评估个体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逻辑性以及语法正确性。
这种测试通常要求个体根据指定的题目完成一篇文章或作文。
8. 跨文化适应能力测试跨文化适应能力测试是用来评估个体在跨文化环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测试考察个体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以及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9. 社会互动能力测试社会互动能力测试旨在评估个体在不同社交场景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测试考察个体在交际中的流利度、会话技巧、语言礼仪等方面的能力。
10. 总结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可信度和效度、口语和书面语测试、语法和词汇测试、听力测试、阅读测试、写作测试、跨文化适应能力测试以及社会互动能力测试等方面。
普通话测评标准

普通话测评标准普通话测评标准是指对个人普通话水平进行评定的一套标准,它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语音连续性、语音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标准化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普通话已经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因此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普通话测评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普通话测评的背景是什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普通话已经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
因此,对个人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公开演讲、会议发言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更是必不可少。
因此,普通话测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普通话测评的目的是什么?普通话测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个人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从而为个人提供改进普通话水平的依据和方向。
通过普通话测评,可以帮助个人发现自己普通话水平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
同时,普通话测评也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求职者的普通话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再次,普通话测评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普通话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音连续性、语音准确性等方面。
在语音方面,主要考察个人的发音准确性、语音连续性和语音自然度。
在语调方面,主要考察个人的语调是否准确、自然,是否符合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语调。
在语速方面,主要考察个人的语速是否适中,是否过快或过慢。
在语音准确性方面,主要考察个人的语音发音是否准确、清晰,是否符合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要求。
最后,普通话测评的方法是什么?普通话测评的方法主要包括口语测试和书面测试两种。
口语测试主要通过听力、口语、会话等方式对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而书面测试主要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对个人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综合评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个人的普通话水平。
综上所述,普通话测评标准对于提高全民普通话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及二者的比较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及二者的比较摘要:本文从产生和理论基础、教学理念、评价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了介绍了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并对二者在教学理念方面做出了比较。
关键字: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一交际法的产生和理论基础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较早称为“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意念—功能法”(notional-functional approach),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交际法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学家亚历山大(L.G.Alexander)、威多森(H.G.Widdowson),荷兰的范埃克(J.A.VanEK)等。
交际法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
(刘珣,2010)交际法语言学理论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
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
交际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分析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
交际法还认为,学习者在言语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学习者所追求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交际,而只能是有缺陷的但有效的交际,因此,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不应苛求。
二交际法的教学理念交际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是:1、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不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浅析《人文英语3》的语言测试与评估

浅析《人文英语3》的语言测试与评估王宇本文是以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为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程《人文英语3》(以下简称《人3》的期末考核为基础, 试从“构念”、“任务特征”和“效度研究”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与评价,论述了语言评估与测试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合理设置《人3》科目测试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思路。
引言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语言评估与测试的研究。
其中,英语语言测试是对英语语言教学效果、英语学习者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测量和评估,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广大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语言测试与评估是英语专业教学和非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衡量外语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为教学服务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成人学生群体,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针对他们学习的实际需求,在公共英语课程的语言评估测试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推出《人文英语》等系列课程。
其中《人3》是为人文类非英语专业(专升本)第一学期开设的全新公共英语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其中的2000个左右词汇,包括在职场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以及在相关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能在涉及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商务环境中进行基本交流;使他们提升在人文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1 语言测试与评估的理论语言测试(主要指外语测试)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是一门成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李华田,补爱华:2003)众所周知,教学成评估相辅相成。
韩宝成教授认为对基于任务的教学进行评估既应包括形成性的,又要包括终结性的:既有过程评估,又有结果评估,但核心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评价,由此便产生了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
时至今日,由Bachman教授所提出的交际语言模式已经对语言测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说,大量的语言测试与评估的研究不断地证明,语言测试的设置更加需要全面的考虑。
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是

理解语言的结构和特征语言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语言能力和沟通效果的工具。
无论是为了教育评估、招聘选拔还是语言研究,语言测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测试,我们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本文将介绍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包括对语言结构和特征的理解。
首先,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对语言结构的理解。
语言结构是指语言中的语法规则、词汇和句子构成等方面。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基本组织原则,包括词类、句子结构、语法关系等。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包括单词、短语、词组等。
句子构成是指句子的组织方式,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句、从句等。
理解语言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测试任务和评估标准,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还涉及对语言特征的理解。
语言特征是指语言在不同层面上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音韵层面,语言特征包括语音、音调和音节结构等。
在词汇层面,语言特征包括词汇选择、词汇搭配和词义等。
在句法层面,语言特征包括句子结构、语法关系和句子类型等。
在语用层面,语言特征包括倒装、省略和修辞手法等。
理解语言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测试内容和评估方式,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此外,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对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理解。
语言发展是指语言在个体和群体中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理解语言发展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因素分析和追踪研究,以及诊断和干预方案。
语言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使用来获得和掌握语言的过程。
理解语言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测试方法和评估工具,以及制定教学和培训计划。
综上所述,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语言结构和特征的理解上的。
通过理解语言结构和特征,我们可以设计出准确、全面和有效的语言测试。
无论是教育评估、招聘选拔还是语言研究,语言测试都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具。
只有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在语言测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成果。
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考核标准2

口语交际能力考核标准
为了深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特别制定了XX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考核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激励和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并且说话完整有逻辑性。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回答,不随意插嘴。
这样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信,也展现出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思维逻辑。
在演讲环节,学生们需要达到以下标准:内容主题突出、健康、联系实际,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材料新颖性。
此外,他们需要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同时能够脱稿演讲。
在演讲过程中,他们应表现出丰富的表情和得体的动作,服饰也要干净整洁。
在讲故事方面,学生们需要确保内容健康、主题明确且充实具体。
他们需要脱稿讲故事,精神饱满、体态自然、声情并茂,打动听众的心弦。
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发音准确也是必不可少的。
舞台形象方面,学生们应着装得体、符合身份特征。
在与他人交流时,学生们应展现出自然大方的态度、有礼貌、尊重理解对方。
他们应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耐心倾听他人观点,并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一考核标准,我们期望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四talks评分标准

专四talks评分标准专四talks评分标准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生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专四口语考试中,评分标准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得分情况,因此了解并掌握评分标准对于备考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专四talks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评分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在口语考试中,流利度和表达能力是考生展示自己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
评分标准中通常会考察考生对话题的流利度,包括语速、停顿、连贯性等方面。
此外,评分标准还会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运用、语言表达准确性等方面。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词汇量,熟练掌握语法知识,以确保在口语考试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评分标准中还会考察考生对话题的理解和回答能力。
在口语考试中,考生需要对话题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评分标准中通常会考察考生对话题的理解深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对话题的理解,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在口语考试中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
另外,评分标准中还会考察考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文化意识。
在口语考试中,语音语调和语言文化意识是考生展示自己外语能力的重要指标。
评分标准中通常会考察考生的语音语调是否标准、自然,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意识。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音语调,模仿标准的外语发音,增强对外语文化的了解,以确保在口语考试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言文化意识。
最后,评分标准中还会考察考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口语考试中,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与考官进行有效的交流,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评分标准中通常会考察考生在对话过程中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包括是否能够主动发起对话、是否能够灵活应对考官的提问等方面。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以确保在口语考试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原则
敏≮if.2007.
9(上旬刊)
交际语言测试的墓牵理论与许结原则
口洪丽燕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有教学必然有测试,本文探讨了交际语言测试的发展.交际能力的内涵和交际测试的评估原则,对我国广大外语
教师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信度效度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识码:A
语言测试衡量学生对某一语言掌握的程度或所达到的水平.其
作为--1'3学科,主要研究语言测试的原则,规律,内容,设计,评估及
结果分析等方面,具有多科性的基础.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若要使自
己的试题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学习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与其评估标准是不无必要的.
一
,语言测试的体系的变迁
纵观外语教学测试的历史,李筱菊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三代不同
的测试体系: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测试体系.
第一代体系在测试上体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第一代外语教学
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是语言是一套知识.到了2O世纪4O年
代,以美国语言学家Bloomfield(1933)和Fries(1945),Lado
(1957)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在测试方法上吸取了心理
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心理测量学一结构主义语
言学测试.
从7O年代开始,以Savignon(1972)和Widdowson(1972)等为
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新的语言教学体系一交际语言教学.这个体系认为学语言不仅仅是学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也不仅仅是训练操作形式符号的技能,而是获取人与人交际的一种能力.
二,交际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核心是交际能力的学说,不同的语言学家
对交际能力的阐述,代表了交际语言测试的三个发展阶段.
1972年Hymes首次提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可能性,可行
性,确当性及有效性.CanaleandSwain(1980)~t1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O世纪9O年代初,Bachman提出了新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 Bachman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的能力,由三部分组成: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一
生理机制.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不仅涵盖了这两大问题,而且提出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程度"问题,把它作为开发,评价一项测试时的标准.
三,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价原则:信度,效度和真实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测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Bachman和Palmer(1996)
提出了语言测试设计和评价的"有用性"原.~J](usefulness).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语言测试的信度,效度和真实性原则.
1.信度(reliability)
语言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的信度
高低,受试题的量和质,考试实施,评卷三方面的因素所牵制:试题
要有足够的量,确保试题区分度高,难度适中,适宜于受试群;考试
实施的各种条件对所有受试者应当一致;关于评分标准,要求评分员之间保持一致(inter—raterconsistency),也要求每个评分员自身保持前后一致(intra—raterconsistency).
对考试信度的验证,测试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
估:(1)试题分半法:考后将试题号按奇数偶数分为两半,计算两半
所得分数的高低排列的相关;(2)考后复考法,同一套试题让同一个受试群在正式考后短时间内,再考一次,计算两次受试者分数高低文章编号:1672—7894(2007)09—225—01
排序的相关;f3)评分一再评分法:在同一标准下两位教师对同一试卷进行评分,或同一教师对试卷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评分;(4)信度系数公式评估法,指对测试的项目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的测试.
2.效度(validity)
效度.又称有效性,它是指一套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设计人想
要考的内容.
(1)内容效度(ContentValidity).内容效度是指考试的内容是否具
有代表性和综合性,或者说是否考了应考的内容.内容效度的确定, 一
般不靠统计手段,而是命题人员或审题人员对试卷的内容,题目
的难易度,区分度等进行严格的分析.
(2)结构效度(ConstructValidity).结构效度指测试是否以有效的
语言观(包括语言学习观和语言运用观)为依据.一项测试的结构
效度的高低是指考试的结果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人的语言能力及与语言能力相关的心理特征.
(3)预测效度(PredictiveValidity)和共时效度(ConcurrentValidity).
预测效度是指考试的结果和预言是否有效.一份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的试卷,应该能够正确地预言学生未来的行为;共时效度是用来将新的考试和已经公认的考试作比较,以便证明新的考试的效度.
3.真实性(authenticity)
Bachman(1991)提出应该从两方面来定义测试的真实性:(1)情
景真实性,指测试方法特征与将来某一特定目的与使用的情景特征相关的程度;f2)交际真实性,指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
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的程度如
何.语言测试的真实性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设计考题时打开思路,
评估试题具有新的角度,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Bachmma还
提出了用以提高语言测试交际真实性的四项措施:
第一,提出要求.在设计考题时可以具体说明考生只有使用何
种策略才能完成该任务.第二,提供机会.即给考生提供充足的时
间,必要的信息和工具等.第三,考试任务要得当.任务太难,会影响
考生策略的应用.第四,考试任务要由趣味性.通过提高考试任务的
情景真实性可以提高考试任务的趣味性.
交际测试法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外语测试方法,交际测
试将在21世纪成为外语测试的主流.我们广大外语教师应当投身
于外语测试的改革当中,从我国外语教学和测试的实际出发,借鉴
和发展国外的交际测试理论,使测试真正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语
言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Baehman,Lyle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I..anguageTesting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2]Bachman,LF.&AdrianS.PalmerLanguageTestinginPractice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3】支润青,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E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f4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湖南教育H{版社,2001.
【5】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H{版社,2000. f6】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