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勘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第五章数据处理

5.1反射波数据处理

5.1.1 原始记录

5.1.2 道均衡

5.1.3 一维滤波

5.1.4 二维滤波

5.1.5 抽道集

5.1.6 速度分析

5.1.7 动校正

5.1.8 水平叠加

5.1.9 混波

5.1.10 时深转换

5.1.11 数据输出

5.2 折射波数据处理

第六章解释推断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报告附图

第一章序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数据处理使用VISTA。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

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

1、学习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和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和反演、图示方法。

5、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和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

2.2 工作完成情况

工作共两周时间,第一周是野外数据采集,第一天观察并掌握地震仪器的使用,接着天在银杏反射波工区,后天再南苑折射波工区施工。第二周进行数据处理并解释。野外数据采集反射波完成4条测线.

第三章工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情况

3.1 银杏工区

反射波勘探工区是在银杏篮球场道路之间的一个草坪区域,上覆疏松粘土层,下伏泥岩。由于地震波在疏松地层传播时能量损失较快,所以勘探深度不宜太大,且位处篮球场和频繁来往的车辆,对测量数据有一定影响。

3.2 南苑工区

折射波勘探工区是在金工实习基地与南苑道路之间长长的空地,两边分别是道路与房屋建筑,道路车辆通过较银杏少。上覆干燥密质粘土层。

第四章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4.1 反射波工作方法

反射波勘探工区道间距2m ,偏移距4米即两个道间距,采用6次覆盖,12道接收的观测方法。

炮点距公式 2SN y n

对此工区而言,单边接收即一个道间距。双边接收即两个道间距多次覆盖即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技术在地震勘探中是经常用到的。它可以达到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的目的。共反射点叠加技术参数的选择决定了叠加的效果,其中主要有道间距,偏移距,叠加次数。

(X1偏移距4m 、X 道间距2m 、Xmax 最大炮检距)

反射波多次覆盖观测示意图

4.2 折射波工作方法

4.2. 1 折射波射波采用2重相遇时距曲线方法进行,道间距2米,12道接收,其中近炮检距的两炮偏移距为1米

折射波勘探示意图

折射波勘探示意图

图中

o、2o、3o、4o是炮点。

1

4.2.2 相遇时距曲线解释方法

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也即t0法,是折射波勘探中常用到的一种解释方法,通过作图的方式获得速度,然后再用速度与时间剖面去推演出深度剖面,

五:数据处理(VISTA)5.1 原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