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CC-Link的组织、通信协议和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CC-Link总线及其应用

浅谈CC-Link总线及其应用

信 息 技 术16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CC-Link是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是三菱电机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开放式现场总线,它可以高速处理控制和信息数据,已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

在工业自动控制领域,CC -Lin k技术以其开放性、可靠性、稳定性而著称。

2009年3月正式成为我国国家推荐性标准G B /T 19760-2008,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1 CC-Link总体介绍F X 1N /2N /2N C 系列P L C 本身没有C C -L i n k 接口,一个F X 1N /2N /2N C 系列PL C要变为C C-Li nk 的主站必须配备C C -L i n k 主站模块F X 2N -16C C L -M 特殊扩展模块,主站在整个网络中是控制数据链接系统的站。

同样F X 1N /2N /2N C 系列P L C 要想变CC-L ink总线上的从站,就需要另一个称为F X 2N -32C C L 的特殊扩展模块,F X 2N -32C CL 是将P LC 连入C C-Li nk 网络的接口模块,可连接FX系列的小型PLC,作为远程设备站,形成总线控制系统。

2 主站模块FX2N-16CCL-M 2.1FX2N-16CCL-M 主站模块各个部分的作用(1)模块工作指示灯,表示工作状态。

(2)电源指示灯,模块由外部24V直流电源供电,电源正常时指示灯状态为ON。

(3)系统出错指示灯,表示系统问题。

(4)站号设定开关。

“00”为FX2N-16CCL-M模块专用;如果设置为“65”或者更大的数值,“S W ”和“L ERR”LED指示灯为ON。

(5)模式设定开关。

其中“0”为在线;“1”为不可用;“2”为离线;“3”、“4”为测试;“5”为参数确认测试,“6”为硬件测试,“7”~“F”不可用。

CC-Link现场总线技术综述

CC-Link现场总线技术综述

具有丰富的RAS
如下图所示
1、备用主站功 能:即使主站 发生异常情况 、备用主站将 会使通讯继续。
具有丰富的RAS
2、从站脱离功 能: 当一个从站发生 异常时可以将其 切断,CC-Link 允许其他站继续 通信
切断
具有丰富的RAS
2、自动回复功 能: 当异常恢复时, CC-Link能让脱 离的从站自动 恢复,加入数据 连接中。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的底层通讯协议遵循RS485,具体的通讯 方式请参照图1。
CC-Link通信原理
CC—Link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两种通信 方式。一般情况下,CC—Link主要采用广播一轮 询(循环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 具体的方式: 主站将刷新数据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 询从站1; 从站1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同时将该响应 告知其它从站; 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 站2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 依此类推,循环往复。
CC-Link通信原理
• ……
CC-Link通信原理
广播一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如图2: 基于(HDLC) ⑴标准帧格式 F F F A1 A2 ST1 ST2 DATA(Max.9 CRC 18byte) ⑵轮询-刷新数据 F F F A A2 ST1 ST2 RY( RWw(5 报文 CRC 1 256 12B) (150 B) B) F F F F F F
CC-link的系统配置
主站
从站 远程站Βιβλιοθήκη 远程I/O站智能设备站
远程设备站
本地站
CC-link的传输速度和距离
CCLink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ps, 其数据传输速度随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传输速度和 距离的具体关系如表

cc-link通讯协议

cc-link通讯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c-link通讯协议篇一:cc-link通信原理简介cc-link通信原理简介作者:覃强,20xx-2-1914:19:00发表于:《cc-link专题论坛》共有146人回复,6351次点击cc-link的底层通讯协议遵循Rs485,具体的通讯方式请参照一般情况下,cc-link主要采用广播-轮询的方式进行通讯。

具体的方式是:主站将刷新数据(Ry/Rww)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询从站1;从站1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Rx/Rwr),同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然后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2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依此类推,循环往复。

广播-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图2,该方式的数据传输率非常高。

除了广播-轮询方式以外,cc-link也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设备站之间的瞬时通讯。

从主站向从站的瞬时通讯量为150字节/数据包,由从站向主站的瞬时通讯量为34字节/数据包。

瞬时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请参照图2,由此可见瞬时传输不会对广播轮询的循环扫描时间造成影响。

所有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进程以及协议都由通讯用lsi-mFp(mitsubishiFieldnetworkprocessor)控制,其硬件的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篇二:cc-link现场总线cc-link现场总线概述摘要cc-link是一种开放式现场总线,其数据容量大,通信速度多级可选择,而且它是一个复合的、开放的、适应性强的网络系统,能够适应于较高的管理层网络到较低的传感器层网络的不同范围。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plc为核心的工业控制系统也向着大规模、网络化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工业控制网络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可以构成各种档次的网络系统,以适用于各种层次的工业自动化网络的不同需求。

其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网络为:信息与管理层的以太网(ethernet)、管理与控制层的局域令牌网(elsecnet/h)、cc-link开放式现场总线设备网。

三菱PLC现场总线CC-link网络应用

三菱PLC现场总线CC-link网络应用

三菱PLC现场总线CC-link⽹络应⽤CC-LINK 是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 (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的简称。

是通过使⽤CC-link 专⽤电缆将三菱及其合作制造⼚家分散的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等链接起来,并通过PLC的CPU来控制这些相应模块的⾼效,⾼速的分布式的现场总线系统。

特点、功能11、速率使⽤双绞线,通讯距离为 100 ⽶时通讯速率为 10Mbps,1200 ⽶时通讯速率为 156Kbps。

可以通过增加中继器加长距离,通讯距离可达到 7.6Km,使⽤光中继器时,可达 13.2Km(注:普通RS232,RS485 通讯的通讯速率为112.5Kbps)。

2、通讯数量三菱为2048 个,远程输出(RY)为2046 个。

每个系统最多可处理Q 系列 PLC C -LINK 通讯⽅法的实现,512 个远程寄每个CC-Link系统最多可处理4096个远程I/O点,其中远程输⼊(RX)存器 RW(包括远程写寄存器 RWw 和远程读寄存器 RWr)。

每个系统中最多链接的站点为 64 个,每个远程站或本地站链接的个数为:32 点远程输⼊(RX)和 32 个远程输出(RY),4 个远程写寄存器(RWw)和 4 个远程读寄存器(RWr)。

站类型21、主站控制和处理整个⽹络系统,安装在基板上,站号必须为 0 号。

CC-Link 模块:Q系列:QJ61BT11(V1.0),QJ61BT11N(V2.0)QNA 系列:AJ61QBT11,A1SJ61QBT11A 系列:AJ61BT11,A1SJ61BT112、远程站远程站分远程 I/O 站(R-I/O)和远程设备站。

R-I/O 处理远程开关量信号,远程设备站可处理 I/O 量和模拟量。

在⼀个系统中最多有 64 个 R-I/O。

R-I/O 模块有:AJ65SBT-16D(直流 24V/16 点输⼊)。

远程设备站如:特殊功能模块,变频器,GOT 或感应器等。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通讯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串行通信协议,其
具有高速传输、可靠稳定以及多节点传输等特点。

CCLink通
讯采用了主从结构,由一个主站和多个从站组成。

在CCLink通讯中,主站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从站则负责
接收主站发送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主站和从站之间通过总线连接,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广播。

数据在CCLink通讯中的传输是通过“帧”来完成的。

一个完整
的帧包括了起始码、长度、控制码、数据和校验码等部分。

起始码用于标识一个帧的开始,长度字段表示帧中数据的长度,控制码用于指示传输的方式和数据的类型,数据部分则是具体的传输内容,校验码用于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CCLink通讯采用了异步传输方式,数据以位的形式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主站和从站通过交替发送位来完成数据的传输。

主站首先发送起始码和控制码,然后发送数据和校验码,而从站则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确认,并在需要时返回应答。

CCLink通讯具有高速传输的优势,其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可以满足工业自动化系统对高速传输的需求。

同时,CCLink
通讯还支持多节点传输,可以同时连接多个从站,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CCLink通讯是一种可靠稳定、高速传输的串行通
信协议,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主站与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采用主从结构、帧传输和异步传输等技术,CCLink通讯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cc -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

cc -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

CC-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实现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控制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通信控制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CC-Link IE Field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控制方式,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CC-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CC-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的特点CC-Link IE Field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总线技术,CC-Link IE Field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远的传输距离,同时支持多主站和多从站的网络结构,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自动化控制需求。

二、CC-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的优点1.高速、稳定的通信性能:CC-Link IE Field采用以太网技术,传输速率高达100Mbps,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实时控制。

同时,其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了通信的稳定性。

2.开放性:CC-Link IE Field遵循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与其他主流的工业以太网协议进行互操作,方便实现跨厂商的设备互联互通。

3.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扩展性:CC-Link IE Field支持多种控制功能,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控制需求。

同时,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扩展和维护。

4.灵活的网络结构:CC-Link IE Field支持多种网络结构,如星型、树型、环型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提高了网络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三、CC-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的应用场景CC-Link IE Field通信控制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如智能制造、电力、化工、环保等领域的设备控制、数据采集和监控。

其高速、稳定、开放的通信性能和强大的功能扩展性,为各种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通信解决方案。

CC-Link现场总线模块

CC-Link现场总线模块
c)内部存贮器:数据链接就是通过使用存贮在内部存贮器中 的参数信息来执行的。主模块电源关闭时, 信息擦除。
启动数据链接过程
注意
在进行系统调试(启动)时,使用“通过缓冲存储
器的数据链接”,调试正常,则把参数写入 EEPROM中;在调试完成之后的操作运行时,使用 “通过EEPROM参数的数据链接”。
7)主站与远程设备站的通信
5)FX2N-16CCL-M的BFM分配
个别BFM的介绍:
a)每个远程站模块的BFM(20H~2EH)地址分配
BFM #20H~#2EH位信息
b)BFM#AH控制主站的I/O信号
缓冲存储器#AH在读取时(FROM指令) 和写入时(TO指令)工作不相同。
系统会自动地根据指令(FROM、TO) 来改变这些功能。
1、FX2N-32CCL与系统的通信接线
FX2N-32CCL与主站及远程站的连接
远程点数和远程编号
在FX2N-32CCL中,远程点数由所选的 站数(1~4)决定。
2、FX2N-32CCL的BFM分配 32CCL的BFM由写专用BFM和读专用BFM组成。编号从0~31
被分别分配给每一种BFM。 远程设备站的PLC:通过TO指令,把数据写入写专用BFM,
6)参数设定到启动数据链接
缓冲存储器、EEPROM以及内部存贮器之间的关系
a)缓冲存储器:临时存储空间,暂时存放将要写到EEPROM 或者内部存贮器的一些参数信息。主模块电 源关闭时,信息擦除;
b)EEPROM:仅当由EEPROM参数(BFM#AH b8)的启 动数据链接的写请求被置ON时,数据链接才 可启动。主模块电源关闭时,信息保留。
一、 CC-Link主站模块FX2N-16CCL-M
CC-Link网络系统配置示意图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案例三: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应用
总结词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城市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提高 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建交通信号控 制系统,实现各个路口信号灯的实时通信和控制。通过 实时数据采集和智能算法,优化信号灯的配时方案,提 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常见的现场总线 技术包括PROFIBUS、Modbus、 EtherNet/IP等。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另一个重 要应用领域。通过现场总线,可以实 现建筑物内各种设备(如照明、空调 、安防等)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提高 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VS
在智能建筑领域,常见的现场总线技 术包括LonWorks、CAN等。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场总线技术的重要应用方 向之一。通过现场总线,可以实现交通信号 灯、监控摄像头等交通设施的集中控制和数 据传输,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常见的现场总线技术 包括FlexRay、TTCAN等。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是现场总线技术的重要应用 领域之一。通过现场总线,可以实现 医疗设备的集中控制和数据传输,提 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2
现场总线技术种类
PROFIBUS
德国标准总线
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的现场总线标准,由德国标准委员会制定。它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过程控制和楼宇自动化等领域。
CAN总线
控制器局域网
CAN总线是一种用于汽车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现场总线标准。它支持分布式实时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广泛应用于 汽车电子、智能交通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CCLink现场总线模块

CCLink现场总线模块

6)参数设定到启动数据链接
缓冲存储器、EEPROM以及内部存贮器之间的关系
a)缓冲存储器:临时存储空间,暂时存放将要写到EEPROM 或者内部存贮器的一些参数信息。主模块电 源关闭时,信息擦除;
b)EEPROM:仅当由EEPROM参数(BFM#AH b8)的启 动数据链接的写请求被置ON时,数据链接才 可启动。主模块电源关闭时,信息保留。
格式:FROM K0 HA K4M20 K1
模块单元号
BFM# 传送源
传送点数 传送地点
即:从特殊单元(模块)
No.0的缓冲存储器BFM#AH 中读出16位位信息传送至 PLC的M20~M35中。
TO指令
功能:BFM写入,是PLC对特殊单元模块(如:FX2N16CCL-M,FX2N-32CCL,FX2N-4DA等)的缓冲存储器 (BFM)写入数据的指令。
3、模块的数量和站的数量 模块的数量:实际的模块个数。
站的数量:被所有模块占用的站的数量。
在上图的系统配置实例中,模块数量 为5,站的数量为9。
FROM指令
功能:BFM读出,是将增加的特殊单元模块(如:FX2N16CCL-M,FX2N-32CCL,FX2N-4DA等)缓冲存储器 (BFM)的内容读到PLC中。
格式:TO K0 H0001 D0 K3
单元号
BFM#传 送地点
传送点数 传送源
即:对特殊单元(模块)No.0的 缓冲存储器BFM#0001H、 #0002H、#0003H依次写入PLC 中D0、D1、D2的数据。
1、FX2N-32CCL与系统的通信接线
FX2N-32CCL与主站及远程站的连接
远程点数和远程编号
在FX2N-32CCL中,远程点数由所选的 站数(1~4)决定。

现场总线CC—Link特点分析及应用探讨

现场总线CC—Link特点分析及应用探讨

现场总线CC—Link特点分析及应用探讨作者:徐建东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年第11期[摘要] CC-Link总线技术以开放、双向传输、数字化和多站点的特点在工控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针对该总线技术的背景和特征,结合实际的应用案例对CC-Link总线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现场总线;CC-Link;通讯网络[中图分类号] TP3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57-01现场总线是伴随着工业控制领域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信息通讯技术从工控的设备层扩展到控制和管理层。

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工控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网络集成作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而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类。

一、现场总线CC-Link背景以及特征(一)CC-Link总线背景控制和通信链路的英文缩写也就是CC-Link,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三菱电机公司为主的多家企业以高性能、节约配线和支持多品牌厂家的设备运行环境为设计理念,研制开发出CC-Link技术,并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CC-Link总线特征该总线是性能较为可靠的通讯网络,可以实时传输通讯数据,进行分散式的工业控制,可以和智能化的设备进行信息通讯。

与此同时,该总线可以直接与各品牌现场控制设备进行数据连接,可以为多家厂商提供兼容性的通讯环境,利用该总线技术构建的开放性网络结构,具备以下的特征:-Link通讯网络以很高的运行速度、大数据量和远距离数据连接构建成工业控制系统,可以适应多种型式的通讯网络。

如果以每秒钟10兆位进行通讯时,最远的传输距离可达到100米。

而如果每秒钟156千位传输时,可达到1.2公里,配置中续通信设备之后,传输距离会大于10公里。

2.如果传输线路采用屏蔽层双股绞线,会有效减少通讯成本,极大提升了通讯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3.拥有在线自我通讯恢复作用,可以进行主动控制,从站通讯出现故障可以从总线中直接切除,可以对通讯网络进行监视,诊断通网络是否正常,可以使用户在较少时间内使通讯网络实现正常通讯。

CC-Link现场总线概述

CC-Link现场总线概述

+ (3)总线终端器 + 根据EIA RS-485标准,在数据线A和B两端均
加接总线终端器。 + 空闲状态:确定的空闲电位。 + 可以由跳接器或开关来启动。 + 传输速率大于1.5Mbit/s时,由于所连接站的
电容性负载而引起导线反射,因此必须使用 附加有轴向电感的总线连接插头。
+ (4)传输技术
+ 2.接线简单 + 系统接线时,仅需使用3芯双绞线与设备的两个
通信线DA、DB和接地线DG的接线端子对应连 接,另外接好屏蔽线SLD和终端电阻即可完成 一半系统的接线。
+ 3.设置简单 + 系统需要对每一个站的站号、传输速度及相关信
息进行设置;CC-Llink的每种兼容设备都有一块 CC-Link,操作方便直观。
体中光的传输来传送数据。 + 站之间的距离最大到15km。 + 用玻璃或塑料纤维制成的光纤电缆可用作传
输介质。 + 玻璃光纤能处理的连接距离达到15km,而塑
料光纤只能达到80m。
+ 连接技术 + (1)OLM技术 (Optical Link Module)
+ (2)OLP技术 (Optical Link Plug)
+ 3.2.1 物理层 + 3.2.2 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 + 3.2.3 应用层
+ 1.DP/FMS(RS-485)的物理层 + 2.DP/FMS(光纤电缆)的物理层 + 3.PA的物理层
+ 1.DP/FMS(RS-485)的物理层 + 屏蔽双绞电缆符合EIA RS-485标准(也
称H2) + 总线段的两端各有一个终端器 + 传输速率从9.6kbit/s到12Mbit/s可选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是一种用于工业自
动化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协议,可以通过串行或者红外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其通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链路层:CCLink使用广播方式进行通信,在物理层上采用RS-485差分电平传输,同时还可以选择红外线通信方式。

广
播方式意味着所有节点共用同一个物理链路,在同一条链路上可以连接多个节点。

2. 帧结构:CCLink通讯使用了自定义的帧结构,每个帧包含
了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

帧结构中包含了起始位、帧头、控制信息、数据信息和CRC校验等字段。

3. 数据传输:CCLink在传输数据时采用了主从模式,其中一
个设备作为主站,其余设备为从站。

主站负责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从站负责接收并响应。

4. 网络拓扑:CCLink网络可以采用多种拓扑结构,包括总线、星型、树型和混合型等。

总线型是最常见的拓扑结构,所有的节点都通过一条共享的链路连接在一起。

5. 通信速率:CCLink通信速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可以选
择较低的速率进行长距离传输,也可以选择较高的速率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总的来说,CCLink通信原理采用了广播方式,使用自定义的
帧结构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主从模式实现数据交换,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和不同的通信速率。

这些特点使得CCLink成为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的通讯协议。

CC-Link网络及其应用

CC-Link网络及其应用

CC-Link网络及其应用作者:庄志惠来源:《硅谷》2011年第16期摘要:介绍CC-Link的概况及其网络控制方法,利用网络对从站PLC和变频器的控制给出实例。

关键词: CC-Link;PLC;变频器;网络控制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820021-011 CC-Link概况CC-Link(Control&Communication Link)总线是三菱电机于1996年推出的开放式现场总线,其数据容量大,通信速度多级可选择,而且它是一个复合的、开放的、适应性强的网络系统,能够适用于较高的管理层网络到较低的传感器层网络的不同范围。

其不仅解决了工业现场配线复杂的问题,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噪性能和兼容性。

CC-Link具有如下特性:1)在同行业中最快的通信速度,在需要高速应答时,可支持传感器输入及智能化设备之间进行大量数据传送。

在100米距离内通信速率达10MB,1200米距离通信速率也达156KB。

2)对分散的PLC控制连网后进行循环传送,即在主控PLC与本地PLC之间进行N:N 的循环传送。

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全分散、全开放、互操作、互换性。

3)可连智能设备,进行信息传送。

除了字数据的循环传送以外,CC-Link系统还能与智能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这些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条形码读写器、测量设备以及个人电脑等。

4)具有自动在线恢复、待机主控功能、切断从站功能、确认链接状态功能及测试和诊断功能,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

5)多厂商的开放性网络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6)采用双绞线组成总线网,节省投资,提高控制性能。

2 CC-Link网络参数设置CC-Link网络参数设置即是对通信的初始化,这对于数据发送、接收有着重要作用,CC-Link网络参数设置以Q系列PLC为例,在GX Developer8的编辑环境下,点击工程中的“参数”,选择“网络参数”,就会。

然后点击“CC-Link”,就会弹出CC-Link网络参数设置的对话框,根据Q系列PLC控制系统的要求,输入主站的个数最多是可以设置8个,再依次输入每个主站所连接的子站个数,从站(或子站)的类型,每个从站所占用子站的个数,以及Rx,Ry,RWr,RWw的首地址,再送次数,自动链接台数等。

cc-link的基本结构

cc-link的基本结构

cc-link的基本结构
CC-Link(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开放式网络通信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和机器控制等领域。

以下是CC-Link 的基本结构:
1. 物理层:CC-Link 可以基于不同的物理层实现,包括电缆、光纤等。

常见的物理层有RS-485(CC-Link)和以太网(CC-Link IE)。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处理数据的帧格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在CC-Link 中,这通常由专门的通信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负责,确保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3. 网络层:CC-Link 网络采用主从结构,主站负责控制和监视整个系统,而从站则执行实际的控制任务。

主站和从站之间通过网络层进行通信,主站发送指令,而从站响应并执行相应的控制任务。

4. 应用层:应用层定义了CC-Link 协议中使用的数据和指令。

这包括读写数据、控制指令、报警信息等。

应用层的设计考虑了工业自动化中常见的需求,如实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5. 配置和监控工具:为了配置和监控CC-Link 网络,通常会提供相应的工具。

这些工具允许用户设置网络参数、监视设备状态以及进行故障诊断。

总体而言,CC-Link 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高性能的通信解决方案,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中的各种场景。

其开放性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许多自动化系统中的首选网络协议之一。

需要根据具体的CC-Link 版本和配置来详细了解其结构和特性。

通信技术第三章CC-lINK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组建

通信技术第三章CC-lINK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组建
主站最大可以连接64个从站,但是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1XA)+(2XB)+(3XC)+(4XD)《64 A:占用1个站的模块数目 B: 占用2个站的模块数目 C: 占用3个站的模块数目 D: 占用4个站的模块数目 (2)16Xa+54Xb+88Xc《2304 a:远程I/O站的数目《64 b: 远程设备站的数目《42 c: 本地站、备用主站或智能设备站的数目《26
2.软件设置
建立CC-Link系统进行软件设置时需要两个基本设置网络参数 和自动刷新参数
(1)网络参数 在主模块上设置连接模块数、重试次数,自动恢复模块数等。 (2)自动刷新参数 数据在CC-Link的软元件(RX/RY等)和CPU软元件( X/Y/M/D等)之间更新。
3.3基于三菱FX系列PLC的CC-Link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组建
3.2.2 CC-Link网络系统的性能规格
2.从站占用的站数、站号和模块数
每个从站能够占用的1-4个,1个从站占用的站数不能超过4个。模 块数是指物理连接中的模块数目,站数是指模块所占用的站数.
3.2 CC-Link 总线的系统结构
3.2.2 CC-Link网络系统的性能规格
3.主站最大连接站数
3.2 CC-Link 总线的系统结构
3.2.2 CC-Link网络系统的性能规格 4.每个系统的最大链接点数
5.从站链接的点数
3.2 CC-Link 总线的系统结构
3.2.3 CC-Link网络系统运行设置
1.硬件设置
硬件设置步骤流程图
3.2 CC-Link 总线的系统结构
3.2.3 CC-Link网络系统运行设置
3.2 CC-Link 总线的系统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总线CC-Link的组织、通信协议和应用————————————————————————————————作者:————————————————————————————————日期:现场总线CC-Link的组织、通信协议和应用一、组织1.1 CC-Link合作伙伴协会CC-Link合作伙伴协会(CLPA)成立于2000年,当时三菱电机发布了CC-Link现场总线技术规范,作为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

从那时起,CLPA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动和使用这项技术。

在过去的14年中,CLPA已经成为现场总线的全球最大组织之一,在全球拥有2000多名会员和270家公司,提供了支持CC-Link的 1300多种产品,这些产品都通过了严格的一致性测试,保证了兼容性。

如今,CLPA继续为工业网络提供业界领先的技术;例如,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千兆工业以太网:CC-Link IE。

1.2亚洲市场的领导者CC-Link在亚洲保持着市场的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开放网络的选择–这个领先地位已经由独立的市场研究公司– HIS所证实。

进一步支持这个重要位置的论据是HIS和ARC最近的调查结果:全球大约一半的自动化支出发生在亚洲。

除了在亚洲的成功,CC-Link 也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市场份额;事实上,一些成员公司在亚洲以外的市场出售了很多的CC-Link兼容产品。

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很多企业也希望打入亚洲市场,CC-Link是首选的网络技术。

两年前,为了帮助和支持美国与欧洲公司进入亚洲市场,CLPA 实施了一个名为通往中国(G2C)的营销计划。

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制定和推动他们的CC-Link兼容设备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当时有22家企业参与了G2C活动。

随着这项计划的成功,CLPA把这个计划移植到了亚洲,称为通向亚洲(G2A)。

CC-Link的增长和发展获得了许多知名北美公司的支持,如莫仕(Molex)、康耐视(Cognex)和3M公司,现在已经成为CLPA董事会成员。

董事会成员在决定CC-Link未来方向和重要举措方面,如G2A 项目,将发挥更大作用。

1.3 什么是CC-Link?“CC-Link”是一个通用术语,经常在CC-Link合作伙伴协会讨论开放网络技术推广时使用。

简单地说,今天的CC-Link有两种技术可供选择:现场总线(CC-Link)和工业以太网(CC-Link IE)。

这个“家族”的情况由后面的章节详细介绍。

自CLPA成立以来,CC-Link已经演变成一种开放自动化网络技术的综合体系。

该技术提供的两个关键收益是效率和信息透明。

效率是通过提供当今开放网络的最高性能来保证的,同时确保正常运行时间很少中断。

同时,CC-Link也能满足工业4.0要求:企业的所有部门都能够共享和使用相同的信息,确保工厂以最高效率运行,同时仍然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因此,该信息必须在整个企业中透明。

CC-Link也满足这一需求,允许信息从车间级到企业级实现共享:从车间的设备上的数字I/ O到企业办公室IT系统的监督生产运行。

许多公司都选择了CC-Link作为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如赫优讯(Hilscher)、HMS和瑞萨(Renesas)就是这样,把CC-Link网络的产品添加到他们的产品之中。

这些自动化市场的领导者也是CLPA的合作伙伴,因此也能提供产品实现CC-Link网络。

现在CLPA正计划可用于内部集成与未来发展的入门套件。

对于喜欢外包开发的组织,CLPA可以帮助他们联系工程公司,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CC-Link的已在世界各个行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本文的后面,我们将提供对有关CC-Link和CC-Link IE网络技术和能力更深入的了解。

二、协议2.1 CC-Link自动化协议族自CLPA于2000年成立以来,CC-Link家族已经发展成为开放自动化网络技术的综合体系,两个关键的收益是该技术提供了效率和信息透明。

效率是通过当今开放网络提供的最高性能来保证的;同时它也保证了正常工作时间很少中断。

物联网(IOT)的发展要求制造过程的所有部分能够连接,共享和使用相同的信息,从而确保了制造企业的所有部门以最高的效率运行,同时解决了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CC-Link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允许信息从车间底层到企业顶层的透明分享。

术语“CC-Link”是基于CC-Link技术的开放自动化网络的通用家族。

从层次上,他们划分成两项主要技术: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

2.2 CC-Link现场总线CC-Link总线是一种高速度、高性能、开放的工业总线技术,能够使众多的制造商设备进行通信,从而构建快速、确定性的控制系统。

CC-Link总线网络的运行速度高达10Mbps(无瓶颈),提供了64个站通过网络彼此通信的能力,网络长度可达1200米,当使用中继器时,通信距离可达13公里。

网络的更新时间通常在5毫秒内。

然而,它更关键的特色是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功能,这使得它很难让常规工厂事故中断网络运行。

它还有非常高的抗干扰标准,为的就是在发生故障时,站仍然能够继续运行。

即使一台控制器发生故障也不会引起生产中断,因为有备用的网络主站(即热备份)。

CC-Link现场总线具有两种开放现场总线技术:CC-Link安全和CC-Link/ LT。

正如名称所指示的:CC-Link安全是一种专用的安全总线,具有IEC 61508标准定义的 SIL3等级,满足所有典型工业安全的要求;CC-Link/ LT是一个面向比特的网络设计,适用于按钮、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部署,使之成为底层数字I / O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2.3 CC-Link IE工业以太网CLPA提供的另一个关键网络技术是CC-Link IE:基于以太网的工业网络。

工业网络发展的趋势是朝着工业以太网的方向前进,我们已经看到了几十种不同的工业以太网协议出现,运行在一个标准的以太网物理层上。

然而,能够让CC-Link IE脱颖而出的是:目前它是唯一能提供千兆性能的开放工业以太网,具有固有的确定性。

这给了CC-Link IE比工作在100Mbps(或更慢)的网络从效率上增加了一个以上的数量级。

但是,速度还不是故事的全部,CC-Link IE还复制了很多RAS的功能和特性。

有人可能会问,千兆的速度是否必要?今天,办公室以太网服务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功能,其速度从每秒数百千比特提高到千兆性能。

因此,对工业网络的性能也有同样预期,这也推动了CC-Link IE的不断发展。

网络的发展主要由工业的生产来驱动,如平板显示器制造和汽车生产,企业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且这些信息需要在整个工厂实时分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典型的汽车组装厂,多数组装线有着各种各样车型的变化,每种车型还有巨大的、基于客户订单的可选件组合。

跟踪哪些部件应该安装在哪台车上,是完成最终装配的一个数据密集型任务。

CC-Link IE具有这样的性能,提供实时的现场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在全球指定CC-Link IE用于他们制造的一个关键因素。

CC-Link IE是标准的工业以太网,有两种主要的提供形式:控制版和现场版。

CC-Link IE控制版是一种高容量、千兆光纤的骨干网,连接众多的应用控制器可以为整个生产设施提供通信链路。

CC-Link IE现场版使用标准的超5类(Cat 5e)电缆,连接控制器和现场设备。

CC-Link IE现场版还提供了不同的协议扩展,是其标准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能源、安全和运动控制。

这意味着允许在单一网络上实现安全、运动控制和能源管理功能,节省了安装成本并且简化了网络结构。

解决方案的最后一块是CC-Link和CC-Link IE产品的开发。

很多美国公司都选择与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公司合作,如赫优讯、HMS、奥特拉(Altera)和瑞萨公司,这些公司把开放网络添加到他们的产品中。

这些市场的领导者也是CLPA的合作伙伴,因此他们可以提供产品来实现CC-Link网络。

对于许多公司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已经使用的网络平台,能够支持CC-Link的网络。

因此,他们能够很容易把这一前沿技术添加到他们的解决方案之中。

三、应用纽约市隧道工程使用CC-Link网络在纽约做项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纽约人希望按时、一致和确定的结果 --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纽约人不喜欢等待。

在纽约市(NYC),一条新的连接长岛、曼哈顿和皇后区的长岛铁路隧道工程将大大改善这些NYC通勤人的交通流量。

这个城市项目是一个理想应用案例:要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下,项目要在特定预定义的限制范围内完成。

罗宾斯(Robbins)公司能够建造世界级的隧道掘进机,以及运输和安全系统。

罗宾斯承包了NYC项目的一部分,提供隧道掘进、输送系统和相关设备。

该项目需要使用隧道掘进机(TBM),需要镂空地表之下200英尺的多个隧道。

必须掘进12.4公里的岩石–并移走所有产出的土石碎片。

需要精心设计输送系统该项目需要使用隧道掘进机(TBM)镂空地表之下200英尺的多个隧道。

必须掘进12.4公里的岩石,并必须移去所有产生的土石碎片。

该项目的位置在纽约市中心的心脏地带,需要一个精心制作的系统,使输送机不断地把掘进机产生的杂物、或叫渣土,全部移走。

输送机系统几乎包括了所有常见的各种输送机,包括皮带输送机, TBM输送机,转移输送机,一台蛇形输送机,跟随掘进机不断延伸输送,一台可扩展冠式输送机,一台口袋垂直输送机,两台串级陆上输送机和一台径向堆。

由于该项目的位置,挑战的部分是移出渣土离开隧道,送到一个存储区域,且不能中断附近交通的正常运营。

最具挑战的设计元素是使用两台带箱桁架的陆路输送机,在北方大道(Northern Boulevard) -- 一条主要公路的上面运输渣土。

从隧道内运出渣土是必需的,这通常成为隧道掘进操作中的瓶颈。

在过去的项目中,通常使用轨道车把渣土运送出来,但由于该隧道只有一组轨道,该隧道掘进机只能在轨道车可用时才能操作。

这意味着,当轨道车满载,并携带渣土负载运出隧道时,隧道掘进机不能满负荷运行。

此外,TBM进入隧道越远,轨道车行驶出隧道移除渣土及返回的时间就越长。

当隧道变长时,这使TBM的效率降低了。

因此,这个项目尝试使用输送系统来改善渣土的移除过程。

据分析,在掘进操作期间输送机可以连续地操作。

当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时,有时传送带破裂了,渣土洒满了轨道;有时传送带会翻转,渣土抛在了隧道地板上。

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缺少传送带电机之间的控制和通信。

传送带电机必须紧密协调,才能防止不平衡或过载的情况。

如果一个电机停止,会对其它电机造成过载和不平衡,因为缺乏电机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使用三菱电机生产的变频驱动器(VFD)来控制传送带电机实现了输送的快速和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