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的自然环境介绍

贵州的自然环境介绍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05°05'至106°42',北纬24°33'至27°20'。
东接广西、广东,西连云南,南抵广西、贵州,北通四川。
东西长约58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16.3万平方千米。
贵州省由贵州高原和山地组成,山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8%。
西部多山,中部、东部低平。
山地主要有云贵高原、武陵山脉和黔北丘陵三个部分。
其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中部低;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在11~25℃之间,
夏季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高3~5℃;冬季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低2~3℃。
年均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分别达1800~2000毫米和1900~2300毫米。
贵州年平均相对湿度75%~80%;年日照时数为1400~1670小时。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特点是:雨热同季、雨热同期、雨热同步。
—— 1 —1 —。
贵州最大知识点

贵州最大知识点贵州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里有壮丽的山脉、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作为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贵州拥有众多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成为了旅游者们的热门目的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贵州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贵州的地理特点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邻湖南,南接广西,西南接云南,西北和四川相连。
贵州地形复杂,山地和高原区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贵州的最高峰是贵州雨崩山,海拔为2900多米。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黔东南苗岭山脉、黔西南大山、黔北喀斯特高原等。
二、贵州的气候条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贵州的气候条件多样。
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贵州的夏季温暖潮湿,冬季相对寒冷。
贵州年平均降雨量较高,有“雨城”之称,也造就了贵州的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三、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之一。
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等溶蚀性岩石经过地表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包括喀斯特山、喀斯特峡谷、喀斯特洞穴等。
贵州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黄果树瀑布和荔波小七孔。
四、贵州的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居住着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
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包括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语言和服饰。
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学习和探索。
五、贵州的特色美食贵州的特色美食也是值得一提的知识点之一。
贵州菜以酸辣为特色,口味独特。
著名的贵州菜包括酸汤鱼、酸辣土豆丝、毛肚火锅等。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酸汤鱼丸、黔江猪脚饭等,都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六、贵州的旅游资源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外,贵州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遵义市的红军长征纪念馆、黔东南的凤凰古城等。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的城市。
贵阳市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一、城市地理位置:贵阳市位
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二、地形地貌特点:贵阳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三、水系湿地资源: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黔灵河、南明河等河流,湖泊
较多,是黔中盆地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四、生态环境保护:贵阳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了一批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为市民提供了
良好的休闲环境。
五、气候特点:贵阳市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温和宜人。
六、地质资源分布:贵阳市地质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
有煤炭、铅锌、铜、铁、铝土等矿产资源。
七、旅游资源概况: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旅
游资源,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类景点众多,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
关于贵州的地理知识点高三

关于贵州的地理知识点高三贵州地理知识点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该地区地理上的特点使得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以下是关于贵州地理知识点的一些重要内容:1.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37'至29°13',东经103°36'至109°35'之间。
它与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等省份相邻。
2. 地势和地貌:贵州的地势起伏,山地居多。
境内的地形主要由丘陵、山地、高原以及部分盆地组成。
东部地势较平缓,西部则是高山地带,境内最高峰为贵州恩施市的九岭头,海拔高达2160米。
3. 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相对较短而凉爽,冬季相对较长而较温暖。
由于地形的影响,贵州的气温和降雨量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4. 水系:贵州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境内最长的河流是贵州内江河,全长约近900公里。
此外,还有中江、沙河、红水河等众多的河流贯穿省境。
湖泊方面以贵阳市龙洞湖和遵义市红花湖最为著名。
5. 自然资源:贵州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
境内发现了大量的铅、锌、铜、银、锰、磷等矿藏。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
6. 自然景观:贵州的自然景观独特而美丽,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例如,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气势宏伟,犹如黄蜂群飞。
贵州还有赤水河风景区、荔波小七孔、张家界天门山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7. 人文地理:贵州是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色的地区。
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以上是关于贵州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贵州的独特地理条件为其自然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也为探索和发现更多的地理奇观提供了机会。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介绍一下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截至2022年,贵州省下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行政区,省
会贵阳市。
贵州省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此外,贵州还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
贵州省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梵净山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以其惊人的落差和秀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以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有着清澈的河水和独特的石灰岩地貌。
西江千户苗寨则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有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梵净山则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总的来说,贵州省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省份,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一游。
贵州综合基础知识

贵州综合基础知识
《贵州综合基础知识》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以下是关于贵州省综合基础知识的介绍: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临湖南、湖北,南接广西,西邻云南,北与四川相邻。
其地处中国西南丘陵起伏、山地高耸的边缘地带。
贵州东起106°20´,西到109°35´,南起24°37´,北到29°13´,省域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地形地貌:贵州省地形多种多样,主要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
其地势形态一般西北高,东南低。
贵州地形地貌复杂,地貌类型丰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典型的喀斯特环境。
气候特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候湿润酷热,冬季干燥温和。
贵州气温适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贵州省是一个资源富集的省份,主要矿产资源有锰矿、铅锌矿、煤炭、硫铁矿、金、银、铜、稀有金属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库,有湖泊800多个,河流1200余条。
人种和语言: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居住着汉
族、苗族、侗族、布依族、黔东南苗族等56个民族。
因此,贵州省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总的来说,贵州省综合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种和语言等方面。
这片美丽的土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贵州高考地理知识点

贵州高考地理知识点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西南地区。
在高考中,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贵州省地理有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贵州高考地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1. 自然地理特征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
其地形主要由南北向的山脉和东西向的河谷构成。
比较著名的山脉有贵州东部的黔东南岳池山脉和贵州西部的贵州西北山脉。
同时,贵州省还有众多的河流,如乌江、沱江等,这些河流为贵州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2. 气候特点贵州省气候多样,受地势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
北部偏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偏热带季风气候。
贵州的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则干燥少雨。
由于地势高,贵州的山区气温较低,而盆地和河谷地带的气温相对较高。
这种气候特点对贵州的农业和旅游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自然资源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是贵州的一大特点。
贵州的煤炭储量丰富,尤其是贵州北部的大余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煤矿之一。
此外,贵州还有大量的金、铅、锌、铝、锰等矿产资源。
除了矿产资源,贵州省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
4. 地理区划贵州省按照地理特点划分为东、西部两部分。
其中,贵州的东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
这些地区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
贵州的西部则是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等地区。
这些地区以工业和农业为主,贵阳市还是贵州省的省会。
5. 旅游资源贵州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风景名胜区、自然风景名胜区等。
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包括贵州的黄果树瀑布、肇兴黄果树瀑布、惠水乾坤洞等。
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6. 经济特点贵州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以种植业为主要农业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茶等作物。
贵州的畜牧业也有一定的规模,主要养殖猪、牛、羊等家禽家畜。
此外,贵州还有一定的工业产业,主要以煤炭、有色金属等为主,同时,贵州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贵州省情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对贵州进行概况介绍。
一、地理概况贵州地势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交错分布。
整个贵州省地势逐步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和乌江等,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和瀑布景观,使得贵州成为了自然风光的宝库。
二、人文概况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
贵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遵义的红色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经济概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锌等。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蔗糖、油菜等。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四、旅游概况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溪公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黔西南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壮丽宏伟;黔东南的凤凰古城、雷公山、镇远古镇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深受游客青睐。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如镇远侗寨、西江苗寨等,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人文景观的省份。
其地理特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贵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前往贵州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航拍中国贵州知识点总结

航拍中国贵州知识点总结中国贵州是一座拥有壮丽风景和丰富历史文化的省份。
在过去几年,航拍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了解贵州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贵州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从地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展开。
一、地理特点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为北纬24°36'-29°13',东经103°36'-109°35'。
省会贵阳正位于贵州的中心,是贵州交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
贵州地势复杂,山地占地较大,主要河流有北盘江、赤水河和乌江。
气候方面,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二、自然景观1.弯弯山涧——花溪花溪是贵州一座自然风景优美的景区,著名的景点有“十里画廊”、“红枫湖”和“朱明古桥”等。
在航拍的镜头下,花溪的山峦起伏、溪水潺潺,勾勒出一幅如画的美景。
2.壮丽奇特——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瀑布高度达77.8米,宽101米,气势磅礴。
航拍的视角从空中俯瞰,可以一览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震撼力。
3.碧波荡漾——赤水河大峡谷赤水河大峡谷是一个由红军长征时的赤水河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被誉为“东方峡谷”的美誉。
它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航拍可以展示出其壮丽的景色和深邃的峡谷。
三、人文历史1.文化遗产——黔东南古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众多侗族、苗族古寨,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江千户苗寨、侗寨、花山镇等。
航拍可以将这些古寨的原汁原味完整呈现给观众,展示出古老民族文化的魅力。
2.历史名城——遵义遵义是贵州省的一个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据点之一。
在红色旅游中,遵义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航拍可以带领观众回顾革命历史,了解遵义的红色文化。
3.多彩民俗——苗族长鼓舞苗族长鼓舞是贵州苗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以其鼓声有力、动作矫健、规模宏大而闻名。
贵州地理位置

贵州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之间,地跨东经5度59分,南北跨度5度36分。
东临湖南、广东,南靠广西,西北邻重庆,北接四川,是中国西南边陲省份之一。
贵州省地理位置处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带,属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区,是中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地理坐标贵州省地理坐标为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
地理面积贵州省总面积约18.8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96%,位居全国第17位。
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高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类型也广泛分布。
自然环境贵州省居山多、地势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湿润,降雨充沛,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民族生产条件的限制,一直是中国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被誉为“天然气库”。
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等特点。
山区气温较低,冬季较为寒冷,夏季相对凉爽,适合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和森林资源。
交通与河流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地形复杂,山区众多,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交通不便。
然而,贵州省境内有众多河流,黔江、沅水、长江上游干流—贵阳河等众多水系在此交汇,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
地理优势贵州省地处中南中国经济区的核心位置,紧邻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是连接西南、西北和中港越南等地区的重要枢纽。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贵州省在中国西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结语贵州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繁荣,为地方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我的家乡贵阳

我的家乡贵阳贵阳是我的家乡,它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省会城市。
我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长大,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以下是对我家乡贵阳的描述。
一、地理位置贵阳坐落在贵州省的中部,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四周群山环绕,河流纵横,气候宜人,因此被誉为“人间仙境”。
二、风景名胜1. 花果园贵阳市南郊的花果园是一个以花、果、茶和湖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这里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四季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花卉盛景,游客们可以在湖边散步、骑行或者泡茶,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 青岩古镇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独特的青石板巷道,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品,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古镇的魅力。
3. 乌江第一湾乌江第一湾位于贵阳市西南部,是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湾内岛屿点缀其间,形成一幅艺术画卷。
乘船游览乌江,欣赏湾中美景,给人一种宁静与宽广的感受。
三、人文风情1. 文化底蕴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汇集了各种民族文化的精髓。
这里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传统的织锦技艺和口味独特的贵州菜,让人充分感受到贵州的深厚历史和多元文化。
2. 节庆活动贵阳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灯节,节日期间,整个城市点亮万盏花灯,灯光与花艺的绝妙组合,为贵阳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3. 美食贵阳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难以抵挡。
从酸汤鱼、黔江猪脚饭到花溪牛肉粉,每一道美食都代表着当地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艺。
游客们品尝这些美食,不仅能够满足味蕾,还能够品味贵阳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四、经济发展近年来,贵阳市的经济蓬勃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在贵阳得到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五、结语贵阳是我心中的家乡,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我自豪地说,贵阳是我成长的地方,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貌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以
下是贵州的简要概况介绍:
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邻湖南和广东,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
地形地貌:贵州地形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拥
有众多的山脉、峡谷、溶洞和地下河流。
贵州素有"中国山
水甲天下"的美誉,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相对
凉爽,冬季较温暖。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贵州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人口和民族: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常住人口约为3895万人。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壮族等,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贵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经济发展:贵州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贵州以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和旅游业兴盛而闻名。
主要的经济支柱包括煤炭、金属矿产、化工、农业产品等。
旅游资源:贵州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黔东南苗族侗族风情园等。
贵州的独特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对贵州省的简要概况介绍,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和经济特点而备受关注。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地貌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土地资源全省国土总面积公顷。
贵州地貌报告

贵州地貌报告1. 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地理特征多样的省份,其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贵州的地貌进行分析和描述,以展示贵州的地理特点和独特之处。
2.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其地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山脉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和南亚热带地区的交界处,拥有众多山脉。
其中,贵州的主要山脉有黔东南山地、黔南山地、黔西南山地等。
这些山脉起伏崎岖,山势险峻,给贵州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2.2 高原和盆地贵州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高原和盆地。
比如,贵阳盆地、遵义平原等。
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适宜农业发展,也是贵州重要的农业产区。
2.3 溶洞和石林贵州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导致了大量的溶洞形成。
例如,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黄果树溶洞,以及遵义市的仙女洞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石林景观,最著名的有喀斯特石林。
3. 气候与地貌的关系贵州的气候条件对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1 强烈的季风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了贵州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丰富,进而形成了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3.2 高海拔和气温变化贵州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大,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变化。
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从而影响了植被分布和土壤类型,进而影响了地貌的形成。
4. 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化贵州地区的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1 喀斯特地貌贵州地区广泛分布着喀斯特地貌,这是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所致。
地下水对石灰岩等溶质的溶解,使地表出现了丰富的溶洞、地下河和岩溶塌陷等地貌现象。
4.2 构造运动贵州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地壳的抬升和变形使得地表产生了许多峡谷、断裂和斜坡等地貌。
5. 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貌景观保护贵州地区的地貌景观对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情的期末总结

贵州省情的期末总结一、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全国山地地貌最发达、生态最脆弱的省份之一。
贵州省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下辖85个县(市、区)。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与喀斯特区,境内山多、河流众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自然地理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构造。
整个省份横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南北长约55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形状近似菱形。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层峦叠嶂的倾斜态势,地势西高东低。
贵州省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772米,最低处海拔为366米。
全省山地地形占比约89.3%,平原和丘陵仅占约10.7%。
贵州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诸多山峰和峡谷,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贵州省境内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贵州的长江支流——乌江和贵州的河湖——赤水河、红水河等。
这些水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对于农业、工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步伐很快,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日益兴起,推动了贵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贵州省GDP从2010年的82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7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贵州省2019年人均GDP为1.64万元,已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贵州省拥有广袤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种植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工业方面,贵州省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都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一、自然地理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多山省份。
全省地势西高东低,由中部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倾斜。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中苗岭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等是贵州的主要山脉。
贵州省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的乌江、清水江、锦江等河流是贵州省的主要水系。
二、历史沿革贵州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为楚国西南夷地。
秦朝时期,在此设置了郡县。
唐朝时期,贵州成为南蛮之地。
明朝时期,贵州成为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行政区域。
清朝时期,贵州的行政区域基本稳定,但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近现代以来,贵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省份。
三、文化特色贵州省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特色。
贵州省有49个民族,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是主要的少数民族。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苗族银饰工艺等。
四、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贵州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各个方面。
贵州省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赤水河谷等。
五、未来展望未来,贵州省将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方面,贵州省将加大对山地农业和高原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工业方面,贵州省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旅游业方面,贵州省将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之,贵州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省份。
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
贵州省情汇总

贵州省情汇总————————————————————————————————作者:————————————————————————————————日期:2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3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顶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首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丛林旅行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貌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
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土地资源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5247公顷。
其中,农用地152519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8%;建设用地551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未利用土地181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8%。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7年全省各类土地面积与2006年相比:农用地面积减少16896公顷,减少0.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126公顷,增加0.9%;
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11770公顷,增加0.7%。
全省土地利用率89.7%。
全省耕地面积448745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7亩。
生物资源
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级国家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
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
银杉、珙桐、桫椤、贵州苏铁等1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全省有药用植物资源有39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纵、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
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
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有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
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
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
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
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能源
水、电、煤等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
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技术可开发量19489.63兆瓦。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贵州至今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125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
其中,有76种(含亚矿种)不同程度的查明有资源储量,共计产地(矿区、矿段或井田)2553处。
煤、磷、铝土、锑、金、锰、重晶石、水泥原料、砖瓦原料
以及各种用途的石灰岩、砂岩和白云岩等矿产资源,是贵州的优势矿产。
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是贵州矿业的主体,所创经济价值高。
截止至2007年底,贵州有41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
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527.86亿吨(位列全国第五位),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4.74亿吨(位列全国第四位),磷矿资源储量28.68亿吨(位列全国第二位),锰矿保有资源储量8100.54万吨(位列全国第四位)、占全国总量的10.24%,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1.18亿吨(位列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量的31.06%,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17.16亿吨,水泥配料用粘土保有资源储量10779.56万吨、水泥配料用砂岩保有资源储量9506.58万吨、水泥配料用页岩保有资源储量2687.35万吨,分列全国第8位、第11位和第11位。
旅游资源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一、旅游资源特点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
其资源分布广、类型
多、品位高、保护好。
概括起来讲,有五大特点:
(一)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其中岩溶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占61.9%,是世界上喀
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贵州的岩溶面积由于岩溶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态静态结合的自然奇观。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2007年,荔波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二)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
贵州省的常住总人口3975.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8.9%,世居少数民族18种。
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经反复对撞和相互涵化,逐渐积淀在贵州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正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节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