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⑦、答.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60-4X=20,解4X=60-204X=40X=10检验: 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方程•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的意义,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简易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如ax=b,a≠0;ax±b=c等形式),并会检验。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和差倍问题、简单的行程问题等。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绘制折线统计图:•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注意标出图例、单位等。

•分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趋势,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或倍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或解决问题。

•质数与合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商相当于分数值。

•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约分与通分:•学会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将分数化为最简分数或进行通分以便比较大小或进行加减运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数和数的运算- 理解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掌握整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

- 学会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正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负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以及正负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二、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认识- 理解小数的概念,包括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

- 学会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小数之间的加减运算和整数与小数之间的加减运算。

三、第三单元:长度的认识- 认识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分米和米,并能够互相转换。

- 了解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 研究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长度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长度加减运算。

四、第四单元:容积的认识- 认识容积单位,包括毫升和升,并能够互相转换。

- 掌握不同的容积,并能够用适当的容积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 研究容积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容积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容积加减运算。

五、第五单元:质量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和千克,并能够互相转换。

- 了解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能够用适当的质量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 研究质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质量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质量加减运算。

六、第六单元:时间的认识- 认识时间的单位,包括秒、分、时和天,并能够互相转换。

- 掌握不同活动所需时间的概念。

- 研究时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相同单位的时间加减运算和不同单位的时间加减运算。

七、第七单元:角度的认识- 认识角度的概念,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

- 了解不同角度的特征和分类。

- 研究角度的度量和比较,包括用直尺度量角度的大小。

八、第八单元:平方与平方根的认识- 了解平方的概念,包括正整数的平方和负整数的平方。

- 认识平方根的概念,包括正整数的平方根和非正整数的平方根。

- 研究求平方与开平方的计算方法。

九、第九单元:数据图的认识- 认识常见的数据图形式,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图形中的数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回顾(提纲+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回顾(提纲+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回顾(提纲+练习) 第一单元方程1、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通俗的说就是含有“=”号的式子就是等式。

)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注:(判断题)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3、(背诵)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用途:解方程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3个、5个或7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它们的和=中间的数×3、5或7。

中间的数=连续数的和÷3、5或7 (个数为奇数)比如:1、2、3、4、5 1+2+3+4+5=15 即:3×5=15 15÷5=3 又比如:6÷3=2 1、2、3 35÷5=7 3、5、7、9、11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一单元相应练习题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 ①3+x=12 ②3.6+x ③ 4+17.5=21.5 ④48+x��63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判断】 3、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方法汇总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 =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10、 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方法汇总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 =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10、 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以下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一、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2.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小数和分数的转换。

4.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转化、百分数的计算等。

二、数的运算1. 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结合实际情境来进行解决问题。

2. 多位数的加、减、乘、除。

3. 小数的加、减、乘、除,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解决问题。

4. 分数的加、减、乘、除。

5. 分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

6. 取余数和商、分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大小关系。

三、图形的认识1. 命名、比较、解读简单图形的性质: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2. 通过测量和估算,能获取图形的长度、面积、周长等信息,了解相应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能够通过等距离变换、比例变换、旋转变换等对图形进行变换操作并且判断相应的变换关系。

4. 能够捏造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而使其满足一些要求。

四、简单方程1. 学习解一步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研究具体问题并利用代数符号建模,发现模式并提出问题。

3. 利用各种方法破解问题,发掘问题本质特征。

五、数据的处理1. 理解样本的性质、固定时间样本和间断时间样本的不同,以及样本和总体的关系。

2. 准确把握和解读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3. 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整体比较、分类统计以及趋势预测等操作。

总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简单方程和数据的处理,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完整word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下)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要写“解”字;2、所有的等号要上下对齐;3、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8、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2 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5或0。

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中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一个数的因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方法汇总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 =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10、 10、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1。2x=24 x=20 检验:2。2×20—20=24 2.2x=2。2×20=44 答:四年级植树 20 棵,五年级植树 44 棵.
第 2 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复式折线 统计图
考点解析 1。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是既可以反映 出数量的多少,又 能清晰地反映出数 量的增减变化情 况。 2。绘制折线统计 图的方法:(1)用 纵轴表示一种量, 横轴表示另一种 量;(2)根据数据 的大小确定单位长 度表示的数量; (3)根据所给数 据描点;(4)用线 段顺次连接各点, 在各点旁边注明数 据。 3.折线统计图的应 用:可以根据折线 统计图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进行 简单的预测。 1。复式折线统计 图:在一个统计图 中,用两组不同的 折线表示两组不同 数据的变化情况, 这就是复式折线统 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 图的特点:能表示 出两组数据数量的 多少,还能表示出 两组数据数量的增 减变化情况,便于 对两组数据进行比 较。 3。复式折线统计
树的几分之几?
4
3
【解答】 40÷30=3 30÷40=4
一个数 另一个数
4
3
答:梨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杏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
1.真分数:分子比分 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 数.真分数都小于 1。 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 等于分母的分数叫作 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判断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
数?
3 7 8 2 1 8 11
典型例题
2014 年~2018 年某地区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如下 表所示。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人数/亿人 5.5 4.8 8.2 10.5 12。4 (1)根据上表制作折线统计图。 (2)哪一年的旅游人数最多?哪一年的最少? (3)哪两个年份间增长的幅度最大? (4)该地区旅游人数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解答】 (1)如图所示。 2014 年~2018 年某地区旅游人数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一、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如:20+30=50a+20=30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如:X+Y=40,30+b=50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

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完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持续的自然数(或持续的奇数,持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持续的自然数(或持续的奇数,持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大凡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无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方法汇总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方法汇总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方法汇总姓名第一单元简略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必定是等式; 等式不必定是方程。

等式 >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查验格式:60-4X=20解4X=60-20 4 X=40 X=10查验:把 X= 10 代入原方程 ,左侧=60-4× 10=20,右侧=20,左侧=右侧,因此,X=10是原方程的解.查验:方程左侧=60-4 × 10=20 = 方程右侧因此,X=10 是方程的解8、解方程经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 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5 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 ( 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的和÷个数 =中间数10、4 个连续的自然数( 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 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 高斯乞降公式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 表示。

D、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查验 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查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单能看出数目的多少和数目增减变化的状况,并且便于这两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划分( 画线用直尺 ) 。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不可以同时描点画线,免得混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五(下)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方程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要写“解”字;2、所有的等号要上下对齐;3、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8、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2 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或0;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5或0。

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字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中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一个数的因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人们经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表示。

7、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举例:3×5=15,15是合数。

8、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如15和5,[15,5]=15,(15,5)=5②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两个素数互质;1和任何非0自然数互质;相邻关系的两个数互质;③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短除法、小数缩小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列举法、短除法、大数翻倍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 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b a 如果用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 =ba (b≠0)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

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43 就可以看作是33 (就是1)和13合成的数,写作1 13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7、大于37 而小于57 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 只有47一个。

18、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9、一些特殊分数的值:12 = 0.5 14 = 0.25 34 =0.75 15 =0.2 25=0.4 35=0.6 45 =0.8 18 =0.125 38 =0.375 58 =0.625 78 =0.875 110=0.1 116=0.0625 316 =0.1875 516 =0.3125 120 =0.05 125 =0.04 150=0.02 1100=0.01 20、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2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2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球的反弹高度1、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

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六单元圆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 r=d÷2)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15、常用的3.14的倍数: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64=200.9616、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