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单元操作
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3篇)
![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15e8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单元为单位,通过整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学校决定在七年级开展一次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1. 单元主题选择本次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以“家乡情怀”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内容安排(1)阅读篇目:选取与“家乡情怀”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故乡》、《边城》等。
(2)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家乡情怀”为主题,进行一篇作文的创作。
(3)口语交际: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家乡的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活动实施1. 教师准备(1)教师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视频等。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
2. 学生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相关文学作品,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等。
(2)学生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料,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做好准备。
(3)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活动开展(1)阅读篇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家乡情怀。
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单元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aabd5d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d.png)
• 石油化工、化肥、制药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 • 单元操作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 单元操作的优化和创新提高化工产品的竞争力
化工单元操作0的2基本原理与方
法
流体力学原理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流体的性质和状态 • 流体的运动和受力 • 流体的流动和传热
优化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 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 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 安全和环保性能的改善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的节能技术与应用
节能技术的类型和特点
• 热能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 • 工艺过程的优化和控制技术 • 设备的高效和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 某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 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 节能技术对化工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化工单元操作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
化工单元操作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
• 提高化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 推动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促进化工行业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
化工单元操作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 技术突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 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支持和引导 • 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加强和改进
• 单元操作是生产工艺中的基本环节 • 单元操作的优化和创新推动生产工艺的改进 • 单元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化工单元操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化工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 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的基础和核心 • 单元操作的优化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 单元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 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选型原则 • 满足工艺要求:设备的性能、容量和操作条件应满足生产工艺 的要求 • 确保安全可靠: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保证生 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 考虑经济性和维护性:设备的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应尽可能 低,设备的寿命应尽可能长
回流比
![回流比](https://img.taocdn.com/s3/m/24038a8ca0116c175f0e48df.png)
另外,加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蒸汽速度的改变。后 者的增大,会产生夹带、甚至液泛。 当然,在允许负荷
的范围内,提高加料量,对提高产量是有益的。如果超 出了允许负荷,只有提高操作压力,才可维持生产。但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加料量过低,塔的平衡操作不好维持,特别是浮阀 塔、筛板塔、斜孔塔等,由于负荷减低,蒸汽速度减小, 塔板容易漏液,精馏效率降低。在低负荷操作时,可适 当的增大回流比,使塔在负荷下限之上操作,以维持塔 的操作正常稳定。
(3)不改变回流比,将釜残液中的乙苯含量增加到 10%,所需理论塔板数为多少。
2.4影响精馏操作的主要因素
对于现有的精馏装置和特定的物系,精馏操作的基 本要求是使设备具有尽可能大的生产能力(即更多的原料 处理量),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规定组分的回收率),操 作费用最低(在允许范围内,采用较小的回流比)。影响精 馏装置稳态、高效操作的主要因素包括操作压力、进料 组成和热状况、塔顶回流、全塔的物料平衡和稳定、冷 凝器和再沸器的传热性能,设备散热情况等。以下就其 主要影响因素予以简要分析。
在1940年吉利兰关联提出后,不少研究者提 出了各种关联,希望提高估算精度,但效果不明 显,吉利兰关联至今仍到得广泛应用。 用吉利兰关联估算理论板数,包括如下三步: ①首先用芬斯克方程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②计算给定条件下的最小回流比; ③应用吉利兰经验关联式估算所需理论板数。
[例]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的流 量为5000kg/h,其中苯的摩尔分数为0.45,要求馏出液中 含苯98.0%,釜残液中含甲苯 95%。料液在饱和液体下加 入塔中,操作回流比R=2.5,苯与甲苯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α = 2.41。试估算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解:(理论板数下,釜残液 组成变小。反之,当回流比减小时,xD减小而xW增大,使 分离效果变差。
回流比
![回流比](https://img.taocdn.com/s3/m/2486bb3e376baf1ffc4fad54.png)
[习题]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二甲苯混合液。原料液中 乙苯的摩尔分数为0.40,要求馏出液中含乙苯99.0%, 釜残液乙苯含量不超过1%。料液在饱和液体下加入塔 中,操作回流比R = 75,乙苯与对二甲苯的平均相对挥 发度α = 1.06。 (1)试估算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2)若为了降低能耗,将回流比降至50,所需理论塔 板数为多少。
在1940年吉利兰关联提出后,不少研究者提 出了各种关联,希望提高估算精度,但效果不明 显,吉利兰关联至今仍到得广泛应用。 用吉利兰关联估算理论板数,包括如下三步: ①首先用芬斯克方程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②计算给定条件下的最小回流比; ③应用吉利兰经验关联式估算所需理论板数。
[例] 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的流 量为5000kg/h,其中苯的摩尔分数为0.45,要求馏出液中 含苯98.0%,釜残液中含甲苯 95%。料液在饱和液体下加 入塔中,操作回流比R=2.5,苯与甲苯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α = 2.41。试估算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解:(1) 计算Nmin
相对挥发度
AB
PA PB
相对挥发度的估算:
lg AB Tb A Tb B 9.177 (Tb ) A (Tb ) B
(3)理论塔板的简捷计算法
将许多不同精馏塔的回流比、最小回流比、 理论板数及最小理论板数即R、Rmin、N、Nmin四 个参数进行定量的关联。常见的这种关联如图所 示,称为吉利兰图(Gillilad)图。 吉利兰关联是根据61个双组分和多组分精馏 塔的逐板计算结果理得到。可近似表示为下式:
另外,加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蒸汽速度的改变。后 者的增大,会产生夹带、甚至液泛。 当然,在允许负荷
的范围内,提高加料量,对提高产量是有益的。如果超 出了允许负荷,只有提高操作压力,才可维持生产。但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加料量过低,塔的平衡操作不好维持,特别是浮阀 塔、筛板塔、斜孔塔等,由于负荷减低,蒸汽速度减小, 塔板容易漏液,精馏效率降低。在低负荷操作时,可适 当的增大回流比,使塔在负荷下限之上操作,以维持塔 的操作正常稳定。
二、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举措:
![二、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a80d0f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9.png)
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举措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和尝试。
那么,什么是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呢?它又有哪些举措和特点呢?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点1. 定义: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是指将原本单独分开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教学单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特点: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跨学科整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举措和实施步骤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时,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2. 教学内容的整合:将原本单一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主题,使学生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全面学习。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4. 教学评价的改革:针对大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也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中,许多学校在尝试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1.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实施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拥有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教学能力,因此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实施大单元整合教学方法时,需要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等,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目的(3篇)
![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目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3b11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3.png)
第1篇一、引言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分科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体系为框架,将各个学科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将各个学科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 知识的整合与拓展单元整体教学将各个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水平。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单元整体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体育、美育等方面。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元整体教学将各个学科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意识等。
职高化学工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职高化学工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45a62a502d276a200292e88.png)
化学工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二、学习年限三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灶的敬业精神,掌握化工技术工人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的生产、控制,以及化工产品的分析与检测能力,并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能操作人员,具有强健的体魄。
四、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
(一)知识结构1、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2、具有化学和化工的基础知识;3、具有化学和化工实验的基本技能;4、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初步知识;5、具有化工仪表、化工机械的基本知识;6、具有化工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生产工艺;7、具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
(二)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2、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能够正确处理实验和生产数据,具有化工工艺计算的基本能力;4、具有化工生产单元操作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一般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5、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具有绘制工艺流程图的能力;6、化工分析与检测,达到化工分析工中级水平。
(三)态度结构1、具有勤奋、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3、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善良的心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五、职业领域(一)专门化方向:本专业学生属于定单式培养对象,毕业后,在主要在滨海花工园区就业,从事化工生产操作、化工产品的分析检测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1、计算机一级证书;2、普通话合格证书;3、化工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4、化工分析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结构七、课程设置及其要求(一)公共基础课1、德育(144学时)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思想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法纪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4400e6448d7c1c708a14523.png)
工业中空纤纤超滤膜参数
HM90-2总长度:1210中心距:962直径:90活结直径:DN32膜丝材质:聚丙烯PP、聚乙烯PE壳体材质:UPVC
超滤膜
中文名称:超滤膜英文名称:ultrafiltration membrane;hyperfiltration membrane定义:膜状的超滤材料。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产水SDI值:< 2产水浊度:<0.2 NTUTOC去除率:5-40%>0.2um颗粒去除率:100%(截留分子量80000道尔顿条件下)
大肠杆菌群去除率:每100ml水样中未发现最大进水压力:0.5 Mpa最大跨膜压降:0.2 Mpa
建议运行压降:0.06-0.1Mpa操作温度:5-45℃适用PH值:1-14运行模式:全量过滤或错流过滤
超பைடு நூலகம்膜过滤原理
[1]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医用超滤膜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医用超滤膜在医药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e12b914431b90d6d85c779.png)
领先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
医用超滤膜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医用超滤膜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
医用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医用超滤膜在医药方面中的作用。
医用超滤膜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医用超滤膜可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
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
以超滤膜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来说明,与传统的醇沉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超滤为物理过程,不加入化学试剂,对药物有效成分影响小,同时能减轻环境污染。
其次,超滤方法操作简单,可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
医用超滤膜可大限度地除去高相对分子质量非药效成分或低药效成分,因而是降低中药制剂服用剂量、改善制剂的口感和成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同时通过滤除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胶团、大分子等杂质、热原、鞣质,提高了液体制剂(如注射液、口服液)的澄明度,提高了注射液的安全性。
且超滤时无相变,有利于保存中药的生理活性及理化稳定性。
以上就是医用超滤膜在医药方面中的作用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089b97a0b4c2e3f572763e7.png)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792c7e16294dd88d0d26b4e.png)
般来讲 ,《 化工 原理 》课 程体 系主要 由 3部 分组 成 ,即理 论 教学 、实验 教学 和 课程设 计E 。多 年
来 《 化工原理 》课程 体系及教 学 内容 主要存在 以下 问题 : 1 )理论 教学多 以单元操 作为主线 ,重点 介绍单 元操 作 的基本 原理 、过 程及 设 备计算 ,而对单 元操 作 的物理本质—— 动 量 、热量 、质量 传递 ( “ 即 三传 ” 内容 ) 以及 三者 间关 系 的论述 很少 ,显 得课程 理
论根 基薄弱 。
2 )课程 体系 中对 解 决 真实 的 、复 杂 的工 程 问题 的基 本 方法 ,侧 重 于介 绍 实 验 研 究法 ,即 “ 验 经 法” ,使人感 觉到该学 科 的研 究方法单 一 ,缺 乏理论依 据 。 3 )课程 体系 的综 合性较 欠缺 ,对 单元操 作 的共性 及相互 间联 系注意不 够 。
《 化工原 理 》是化 学化工 类专业 的一 门重 要 的技术 基础课 程 ,是综 合 运用 数学 、物 理 、化 学等 基 础
知识 分析和解 决化工 过程 中各 种单元操 作 问题 的工程 学科 。 白化学工 程学科形 成 以来 ,它在培 养化学 化 工类 高级人才 中起着 由理论到 工程 、由基础到 专业 的桥梁作用 L 。 l ]
《 工 原 理 课 程 体 系 的 构 建 与 实践 化
王任 芳 ,李 克 华 ( 大学化学与环境工 长江 程学院, 湖北荆州 442 303 )
[ 要] 在 对 现 行 《 摘 化工 原 理 》 课 程体 系分 析 的 基 础 上 ,针 对 《 工 原 理 》 课 程 的特 点 ,提 出 了突 出 《 化 化
笔者认 为 ,《 化工 原理 》课程体 系应兼有 “ 术” 与 “ 学 ”的双 重特 点 ,课程 内容 中不仅要 介 绍 技 科 经典 化工单元 操作 ,更应跟踪 当今化 工乃至相 关学科 最新发 展动态 ,介绍化 工最新 单元操作及 科技前 沿 知识 ;在教学 中不仅 传授知识 与技能 , 更应 强调解 决工程 问题 的方 法论 。因此 ,有 必要 构建 新 的 《 工 化 原理 》课程体 系o。
滤膜
![滤膜](https://img.taocdn.com/s3/m/c7ebce62f5335a8102d220cd.png)
微孔过滤乃筛分过程,属于精密过滤。经由高级技术制造的MF膜其过滤机 理为表面型过滤。因过滤孔径固定,故可确保过滤的精度与可靠度。深层 过滤又分非固定不规则孔径与固定不规则孔径,前者如化纤绕线型滤芯, 一般只作为比较粗糙的预过滤。
② 为保护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可用同等大小的滤纸或绢绸布(应先用 质量浓度20 g·L - 1磺酸钠溶液煮沸绢绸布约30 min,然后用注射用水清洗 干净)放在滤膜上,防止滤膜破裂。
③ 微孔滤膜之孔径为锥体状,光滑的一面孔径小为正面;粗糙的一面孔 径大为反面,安装时应将正面朝下,反面朝上,否则易被杂质阻塞孔径,影响滤 速。温度低时,应将处理好的滤膜放于与药液温度相同的注射用水中浸泡
微孔滤膜
微孔滤膜由精制硝化棉,加入适量醋酸纤维素、丙酮、正丁醇、乙醇、 等制成,亲水,具有无毒卫生,是一种多孔性的薄膜过滤材料,孔径分布 比较均匀穿透性的微孔,微孔率高达80‰的绝对孔径。主要用于水系溶液 的过滤,故也称水系膜。
易燃,保存时应注意密封,防潮湿,防火。
一、特点:孔径比较均,孔隙率高,无介质脱落,质地薄,阻力小, 滤速快,吸附极小。
平板薄纸型滤膜(Flat Sheet Membrane) 中空纤维型滤膜(Hollow Fiber Membrane) 管状型滤膜(Tubular Membrane) 而上述三者之中「平 板薄纸型滤膜」又依其结构上可再细分为「无支撑物之平板薄纸型滤膜 Unsupported」与「有支撑之平板薄纸型滤膜Supported」两种。若由此 两者制造上所需科技之要求,生产「无支撑物之平板薄纸型滤膜」则较生 产「有支撑物之平板薄纸型滤膜」来得更为精密与复杂。
《化工单元操作》课件
![《化工单元操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4214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5.png)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 学反应器设计和优化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科学分支, 对于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反应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化学反应 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对于反应 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化学反应器设计和优 化则是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进行的,旨在提高反应效 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副产物等。
传热原理
总结词
描述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
详细描述
传热是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常见过程,涉及到热量从高温向低温的传递。热传导是基于分子热运动进行热量传递的 方式,热对流是由于流体流动引起的热量传递,而热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这些传热方式在化工 单元操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01
用于分离不同物料的设备
沉降器
02
利用颗粒物料的重力沉降原理进行分离。
过滤器
03
利用滤布等介质将液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化工单元操作的工艺流程与优化
工艺流程设计
01
工艺流程设计的基 本原则
确保生产过程高效、安全、环保 ,同时满足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要 求。
02
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流体流动原理
总结词
描述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粘 性定律、层流和湍流、流动类型等。
VS
详细描述
流体流动是化工单元操作中的重要原理之 一。它涉及到流体的性质、流动状态以及 流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牛顿粘性 定律是描述流体内部摩擦力与速度梯度关 系的原理,层流和湍流是描述流体流动状 态的原理,而流动类型则涉及到流体在管 道中的流动形态。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e78ca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c.png)
5.沉降:介绍沉降过程的基本原理,沉降设备的分类及结构,沉降速度的计算,以及沉降操作的注意事项。
6.过滤:探讨过滤的基本原理,过滤速率的计算,以及不同类型过滤器的特点与应用。
7.干燥:分析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干燥速率的计算,以及干燥设备的选择和操作。
6.过滤操作中的过滤介质选择,过滤速率与过滤压力的关系,以及过滤周期的确定。
7.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率曲线,干燥动力学的分析,以及干燥器的设计与操作参数的优化。
3、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将重点拓展以下教学内容:
1.流体流动中的非牛顿流体流动特性,包括粘度和流变学模型的介绍,以及非牛顿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分析。
4.吸收过程中的吸收塔模拟与优化,包括吸收塔的模拟软件应用和操作参数的优化策略。
-吸收塔的模拟与仿真技术。
-吸收操作的性能优化。
5.沉降过程中的固体颗粒特性分析,如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对沉降性能的影响。
-颗粒特性对沉降效率的影响。
-沉降工艺的优化与控制。
6.过滤操作中的过滤介质性能评价,包括过滤介质的孔隙结构、过滤效率和再生能力。
-流动不稳定性对化工操作的影响。
-流动稳定性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传热过程中的热传递强化技术,如增加表面面积、使用添加剂和改进流体流动等。
-热传递强化的原理和实践。
-强化传热技术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3.蒸馏操作中的节能技术与集成设计,探讨如何通过热集成降低能源消耗。
-蒸馏过程的热集成设计。
-蒸馏塔的节能措施。
-膜过滤技术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膜污染与清洗策略。
7.干燥过程中的智能监控系统,介绍干燥过程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构建。
单元三传热单元操作与设备
![单元三传热单元操作与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bab13b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9.png)
控制流量
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加热 和冷却流体的流量,避 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采用低能耗技术
采用热泵、吸收式制冷 等技术,降低传热过程
中的能耗。
传热单元操作的安全与环保
防止泄漏和腐蚀
选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材 料,加强设备密封,防止 流体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
控制有害物质排放
对排放的废气、废水进行 净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辐射换热技术
利用辐射方式进行热量传递,适 用于高温和高真空环境。
微通道换热器
通过微型化通道减小传热热阻, 提高传热效率,适用于紧凑型设
备。
智能化传热单元操作与管理
智能传感器与控制系统
实时监测传热单元运行状态,自动调整传热参数,实现智能化控 制。
数据挖掘与优化算法
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对传热过程进行优化,提高能效和可靠 性。
单元三传热单元操作与设备
• 传热单元操作原理 • 传热单元设备 • 传热单元操作优化 • 传热单元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 传热单元操作与设备发展趋势
01 传热单元操作原理
传热基本概念
热量传递
01
热量从高温向低温的转移过程,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种基本形式。
温度差
02
热量传递的动力,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是热量传递的必要条件。
记录与报告
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 异常情况。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传热效率下降
检查设备是否堵塞、结垢或受腐蚀, 进行清洗或更换部件。
泄漏
检查密封件是否老化或损坏,更换密 封件或修复泄漏部位。
温度异常
检查加热元件、测温元件是否正常, 修复或更换故障元件。
压力异常
innovus 标准单元的规律摆放
![innovus 标准单元的规律摆放](https://img.taocdn.com/s3/m/069106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f.png)
innovus 标准单元的规律摆放
一、概述
《innovus 标准单元的规律摆放》是我们公司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工厂标准作业流程,旨在通过合理的单元摆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并提升产品品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该标准单元摆放的原理、实施方法以及其带来的效益。
二、标准单元摆放的原理与实施
1. 原理:创新性的标准单元摆放,是以产品生产流程为依据,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将生产单元按一定规律摆放在空间内,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操作难度,并降低安全风险。
2. 实施方法:首先,我们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效率的关键环节;其次,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摆放;最后,对摆放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规律摆放带来的效益
1.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合理布局,减少了操作员在空间内移动的时间和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操作难度降低:规律摆放使得操作员能够更快地熟悉工作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
3. 产品品质提升:合理的设备布局和材料选择,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安全风险降低:整齐有序的工厂环境有助于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
四、案例分析
以某电子制造工厂为例,实施了《innovus 标准单元的规律摆放》后,生产线的效率明显提升,员工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五、总结
总的来说,《innovus 标准单元的规律摆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厂标准作业流程,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并提升产品品质。
我们建议各大工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此标准,以实现工厂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制程作业单元动作
![制程作业单元动作](https://img.taocdn.com/s3/m/f2cd38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f.png)
制程作业单元动作摘要:一、引言二、制程作业单元的概念1.制程作业单元的定义2.制程作业单元的作用三、制程作业单元的动作流程1.准备工作2.具体动作3.结束工作四、制程作业单元动作的优化1.提高效率2.保障质量3.降低成本五、制程作业单元动作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2.智能化3.绿色化六、结语正文:一、引言制程作业单元动作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程作业单元动作的相关知识。
二、制程作业单元的概念1.制程作业单元的定义:制程作业单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工序或任务而进行动作的一个基本单位。
2.制程作业单元的作用:制程作业单元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构成部分,负责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产品制造任务,保证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
三、制程作业单元的动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制程作业单元开始动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查、材料准备等。
2.具体动作:准备工作完成后,制程作业单元开始进行具体动作。
这一阶段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操作,如装配、焊接、检验等。
3.结束工作:在制程作业单元动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束工作,包括设备清洁、保养、记录填写等。
四、制程作业单元动作的优化1.提高效率:通过优化制程作业单元的动作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
2.保障质量:制程作业单元动作的优化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满足客户需求。
3.降低成本:优化制程作业单元动作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五、制程作业单元动作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程作业单元动作将越来越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2.智能化:智能化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制程作业单元动作也将更加智能化,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适应调整。
3.绿色化: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使得绿色制造成为趋势,制程作业单元动作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实现绿色生产。
新型单元操作简介
![新型单元操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feb4a856529647d272852f5.png)
吸附 膜分离 超临界体萃取
吸附原理及吸附剂
吸附原理: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其作用发生在两个相的界 面上。例如活性炭与废水相接触,废水中的污染物会从水中 转移到活性炭的表面上。 吸附剂性能要求 有较大的比表面。 对吸附质有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颗粒大小均匀。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容易再生。
膜分离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维修费用低易于自动化工业化应用膜分离过程特性留颗粒直径小于0001m能截留有机物质的分子量约为20010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类的能力为2098之间超滤膜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项新型提取技术它是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气体做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某些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技术
气体混合物的 均质膜、多孔 气体膜 压 力 差 、气体的选择 易 渗 透 难 渗 透 的 分离、富集或 膜、非对称性 分离 浓度差 性扩散渗透 的气体 气体 特殊组分脱除 膜 溶液脱大分子、 大分子溶液脱 压力差 小分子、大分 子的分级 水 、 溶 微粒及大分 胶体大分 剂 、 小 子尺度形状 子 、 细 菌 非对称性膜 分 子 溶 的筛分 等 解物
吸附速率
吸附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吸附剂接触时,气体 或液体中的吸附质将被吸附剂吸附。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 附,包含吸附质分子碰撞到吸附剂表面被截留的过程(吸 附)和吸附剂表面截留的吸附质分子脱离吸附质表面的过 程解吸。经过足够的时间,吸附质在两相中的含量不再改 变,互成平衡,成为吸附平衡。
工业化应用膜分离过程特性
过程 分离目的 推动力 传递机理 透 过 组 截留组分 分 膜类型 溶液脱小离子、 小离子溶质的 电位差 浓缩、小离子 的分级 反离子经离 同名离子、 小 离 子 子交换膜的 大 离 子 和 离子交换膜 组分 迁移 水
SPRT思普瑞特 SP-EU802嵌入式打印单元使用说明书
![SPRT思普瑞特 SP-EU802嵌入式打印单元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323f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9.png)
SP-EU802嵌入式打印单元使用说明书VER1.05北京思普瑞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全须知安全警告1)打印头为发热部件,打印过程中和打印刚结束时,不要触摸打印头以及周边部件。
2)不要触摸打印头表面和连接接插件,以免因静电损坏打印头。
注意事项1)打印单元应安装在一个平整、稳固的地方;2)在打印单元的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操作和维护;3)打印单元应远离水源;4)不要在高温、潮湿以及污染严重的地方使用和保存打印单元。
避免阳光、强光和热源的直射;5)避免将打印单元放在有振动和冲击的地方;6)不允许潮湿的空气在打印单元的表面结露,如果已经形成,在露水消失之前不要打开打印单元的电源;7)将打印单元的电源适配器连接到一个适当的接地插座上;避免与大型电机或其它能够导致电源电压波动的设备使用同一插座;8)如果较长时间不使用打印单元,请断开打印单元电源适配器的电源;9)避免水或导电的物质进入打印单元内部,一旦发生,应立即关闭电源;10)打印单元不得在无纸的状态下打印,否则将严重损害打印胶辊和热敏打印头;11)为了保证打印质量和产品的寿命,建议采用推荐的或同等质量的纸张;12)在打印效果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建议用户尽可能设置低等级的打印浓度,以免影响打印头的使用寿命;13)用户不得自行拆卸打印单元进行检修。
目录简介 (4)第一章特点与性能 (5)1.1打印性能 (5)1.2打印纸 (5)1.3打印字符 (5)1.4接口形式 (5)1.5打印控制命令 (6)1.6电源要求 (6)1.7外形尺寸 (6)1.8工作环境 (7)1.9型号分类 (7)第二章操作说明 (8)2.1打印单元组成 (8)2.2纸的安装 (9)2.2.1上纸 (9)2.2.2切刀卡纸处理 (9)2.3接口连接 (9)2.3.1串行接口连接 (9)2.3.2并行接口连接 (11)2.3.3电源连接 (12)2.4指示灯和按键操作 (12)2.5正常开机状态 (13)2.6自检测 (13)2.7十六进制打印 (14)2.8打印机参数设置 (14)2.9进入程序升级模式 (14)2.10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 (15)附录A:参数设置 (17)简介SP-EU802嵌入式打印单元是一种新型行式热敏嵌入式打印机,具有易装纸、自动切纸、黑标侦测、打印速度快、高可靠性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过程 推动力 微滤 超滤 压力差 压力差
几种主要分离膜的分离过程
透过物 截留物
水、溶剂溶解物 悬浮物颗粒 水、溶剂小分子 胶体和超过截留 分子量的分子
纳滤
压力差
水、一价离子、 有机物 多价离子 水、溶剂 溶质、盐
反渗的材料包括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有 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欧洲膜学会(EMS) www.ems.cict.f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膜科学技术中心 .au/ 美国过滤与分离学会(AFS) /
国际水协会(IWA) /
国际脱盐协会(IDA) /
2.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
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
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3. 按膜的形态分类 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Flat Membrane)、管 式膜(Tubular Membrane)和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
于膜的形状,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
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管式和中空纤
维式组件也可以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
膜分离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膜材料的选择 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
膜结构选择
组件结构选择
溶液pH 控制
溶液温度影响
溶质浓度,料液流速与压力的控制
4 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领域
11
1.2 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
高分子膜的分离功能很早就已发现。1748年,耐克特(A.
Nelkt)发现水能自动地扩散到装有酒精的猪膀胱内,开创了
膜渗透的研究。 1861年,施密特(A. Schmidt)首先提出了超过滤的概念。 他提出,用比滤纸孔径更小的棉胶膜过滤时,若在溶液侧施 加压力,使膜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即可分离溶液中的细菌、 蛋白质、胶体等微小粒子,其精度比滤纸高得多。这种过滤 可称为超过滤。按现代观点看,这种过滤应称为微孔过滤。
50年代初,为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开始了反渗透膜的 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分离膜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961年, 米切利斯(A. S. Michealis)等人用各种比例的酸性 和碱性的高分子电介质混合物以水-丙酮-溴化钠为溶 剂,制成了可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膜,这种膜是真正的 超过滤膜。美国Amicon公司首先将这种膜商品化。 1967年,DuPont公司研制成功了以尼龙-66为主要组 分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同一时期,丹麦DDS公 司研制成功平板式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开始工业 化。
膜种类:
阳离子膜 离子膜 阴离子膜 微滤膜MF
高分子膜 膜 液体膜 生物膜
非离子过 滤膜
超滤膜UF
纳米滤膜NF
反渗透膜RO
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诺滤膜(NF)和反渗 透膜(RO)。MF膜孔径0.05um以上,以去除胶体 、高分子有机物为对象。NF膜孔径为100~1000 分子量。它去除的物质在UF与RO之间,以去除 三卤甲烷、异味、色度、农药、可溶性有机物、 Ca、Mg等。 RO 膜孔径0.0001微米,是最精细 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只允许水分子通过。RO渗透 水的压力比其渗透压力要多1~2倍。除以上四种 以外,还有离子交换膜和气体渗透膜。MF、UF 、NF和RO以压力驱动使固液分离。离子交换膜 则以电力驱动使盐类分子分离,促成海水淡化等 。气体渗透膜是最近研究出来通过气体的新型膜 ,能使乙醇浓缩和海水淡化。
微孔膜的缺点: ① 颗粒容量较小,易被堵塞; ② 使用时必须有前道过滤的配合,否则
无法正常工作。
2. 微孔过滤技术应用领域
(1)微粒和细菌的过滤。可用于水的高度净化、食品 和饮料的除菌、药液的过滤、发酵工业的空气净化 和除菌等。
(2)微粒和细菌的检测。微孔膜可作为微粒和细菌的 富集器,从而进行微粒和细菌含量的测定。 (3)气体、溶液和水的净化。大气中悬浮的尘埃、纤 维、花粉、细菌、病毒等;溶液和水中存在的微小 固体颗粒和微生物,都可借助微孔膜去除。
新型单元操作简介
主讲人:连锦花
1
单元操作:
在不同的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同样 的物理变化,遵循共同的物理学规律,使 用相似的设备,具有相同功能的基本物理 操作,称为单元操作。
2
已经熟知的单元操作有流体输送、传热、 蒸馏、吸收、结晶、萃取、干燥、沉降、 过滤、离心分离、静电除尘、湿法除尘。
3
(4)在医药和生化工业中用于处理热敏性物质。分 离浓缩生物活性物质,从生物中提取药物等。 (5)汽车、家具等制品电泳涂装淋洗水的处理。汽 车、家具等制品的电泳涂装淋洗水中常含有1%~2 %的涂料(高分子物质),用超滤装置可分离出清 水重复用于清洗,同时又使涂料得到浓缩重新用于 电泳涂装。 (6)造纸厂的废水处理。
内容
膜技术概述 膜分离装置
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领域
1.膜技术概述
1.1 基本概念
膜(Membrane)是什么?有何特性?
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
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 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膜的特性:
不管膜多薄 , 它必须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
新型单元操作简介
1、膜分离技术 2、吸附 3、色谱分离技术
4
膜分离技术
相关官方网站:
中国膜工业协会 /
美国膜技术协会(AMTA) /
北美膜学会(NAMS) /nams/NAMSHP.html
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
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
收缩变形使膜孔径大幅度下降,孔径分布不均 匀,严重时还会造成膜的破裂。当膜与高浓度 溶液接触时,由于膜中水分急剧地向溶液中扩 散而失水,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2 膜分离装置
膜组件(Membrane Module)
将膜、固定膜的支撑材料、间隔物或管式外壳等组装 成的一个单元称为膜组件。膜组件的结构及型式取决
被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以日本为例,纤维素酯类 膜占53%,聚砜膜占33.3%,聚酰胺膜占11.7%,其 他材料的膜占2%,可见纤维素酯类材料在膜材料中 占主要地位。
醋酸纤维素膜
显 微 镜 下 膜 的 照 片
2. 非纤维素酯类膜材料
常用于制备分离膜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聚
砜、聚酰胺、芳香杂环聚合物和离子聚合
(4)食糖与酒类的精制。微孔膜对食糖溶液和啤、黄酒等酒类 进行过滤,可除去食糖中的杂质、酒类中的酵母、霉菌和其他微 生物,提高食糖的纯度和酒类产品的清澈度,延长存放期。由于 是常温操作,不会使酒类产品变味。
(5)药物的除菌和除微粒。以前药物的灭菌主要采用热压法。 但是热压法灭菌时,细菌的尸体仍留在药品中。而且对于热敏性 药物,如胰岛素、血清蛋白等不能采用热压法灭菌。对于这类情 况,微孔膜有突出的优点,经过微孔膜过滤后,细菌被截留,无 细菌尸体残留在药物中。常温操作也不会引起药物的受热破坏和 变性。 许多液态药物,如注射液、眼药水等,用常规的过滤技术难 以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微滤技术。
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MF) 超滤(Ultrafiltration,U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纳滤(Nanofiltration,NF) 渗析(Dialysis,D)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 液膜(Liquid membrane,LM) 渗透蒸发(Pervaporation, PV)
4.1 微孔过滤技术
1. 微孔过滤和微孔膜的特点
微孔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厚度在90~150 m左右,
过滤粒径在0.025~10m之间,操作压在0.01~0.2MPa。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商品化的微孔膜约有13类,总计 400多种。
微孔膜的主要优点:
① 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将液体中所有大于制定 孔径的微粒全部截留; ② 孔隙大,流速快。一般微孔膜的孔密度为107孔 /cm2,微孔体积占膜总体积的70%~80%。由于膜很 薄,阻力小,其过滤速度较常规过滤介质快几十倍; ③ 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90~150m之 间,因而吸附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④ 无介质脱落。微孔膜为均一的高分子材料,过滤时 没有纤维或碎屑脱落,因此能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原则上讲,凡能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均可用于制备分离膜。但实际上,真正成为工业化
膜的膜材料并不多。这主要决定于膜的一些特定要
求,如分离效率、分离速度等。此外,也取决于膜
的制备技术。
3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
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从品种来说,
已有成百种以上的膜被制备出来,其中约40多种已
1.4 膜过滤的基础理论
通透量理论:一种基于粒子悬浊液在毛细管内流动 的毛细管理论。 水通量(Jw)和截留率(R):
W Jw At
c1 c2 R c1
W—透水量,A—膜的有效面积,t—时间 c1—料液中溶质浓度, c2—透过液中溶质浓度
膜分离基本原理
1.5 膜分离过程的类型
分离膜的基本功能是从物质群中有选择地透过或输送特定的物 质,如颗粒、分子、离子等。或者说,物质的分离是通过膜的选择 性透过实现的。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及其传递机理如表2所示。
膜材料
纤维素衍生物类 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 聚砜类 聚酰(亚)胺类 聚砜,聚醚砜,聚芳醚砜,磺化聚砜等 聚砜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含氟聚酰亚胺等 涤纶,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腈等 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壳聚糖,聚电解质等
非纤维素酯 类
聚酯、烯烃类 含氟(硅)类 其他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膜分离技术真正实 现了工业化。首先出现的分离膜是超过滤膜(简称 UF膜)、微孔过滤膜(简称MF膜)和反渗透膜(简 称RO膜)。以后又开发了许多其它类型的分离膜。 在此期间,上述三大膜,获得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