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小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原子序数为质子数。

2. 元素周期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生成和离子消失所引起的反应。

5.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起所发生的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方面。

7. 配位化合物:含有配位体(通常为有机物)的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和配体。

与配体的配位方式及其个数决定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8.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规则排列而成的有固定空间结构的物质,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9.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重要无机化合物:1. 氯气: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可用于水处理、漂白等方面。

2. 溴水:溴水是一种含溴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杀菌等方面。

3. 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用于杀虫剂、木材防腐等领域。

4. 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是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肥料、矿产、纺织、制药、电镀、石油加工等领域。

5. 硝酸:硝酸是一种强酸,广泛用于肥料、矿产、冶金、石油加工等领域。

6. 碳酸盐:碳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玻璃制造等领域。

7. 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包括血矾石、赤铁矿、磁铁矿等,广泛用于颜料、磨料、电子材料等领域。

8.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化妆品等领域。

三、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 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分析化学基本规律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详解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详解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详解一、原子结构与周期性考研分析化学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与周期性。

原子结构部分包括基本粒子的组成、波粒二象性、轨道模型等内容。

赤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包括了质子、中子和电子。

轨道模型是描述电子在原子内运动的一种模型,主要有量子力学模型和波动力学模型。

1. 基本粒子的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 kg,位于原子核中心。

中子是中性粒子,质量约为质子的1.001倍,也位于原子核中心。

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极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位于原子核周围。

2. 波粒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电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在一些实验中,电子表现出波动性,如干涉和衍射现象。

而在其他实验中,电子表现出粒子性,如费米子性质。

3. 轨道模型轨道模型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模型,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和轨道上。

能级分为主量子数n=1、2、3...,能级数越高,能量越大。

而轨道则有s、p、d、f等不同类型,每个轨道可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4. 周期性表周期性表是对元素按照周期性和性质进行分类的工具。

周期性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左到右排列,同时按照电子结构进行分类。

周期性表包括了周期性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性规律等内容。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是考研分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该部分涉及到分子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等内容。

1. 化学键类型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由于电子的共有或转移而形成的化学力。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电子转移而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共有而形成,而金属键由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有而形成。

2.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静电相互作用力产生的化学键。

通常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形成离子。

3.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有而形成的化学键。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方便了对元素性质的研究和应用。

2.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它研究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其中,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计量比等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比例关系。

3. 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气体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形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方法对于气体样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4. 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溶液是将固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一种体系。

制备溶液需要掌握溶解度、稀释等技术,而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则需要了解重力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

5.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pH值是测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则碱性越强。

6. 电化学法和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流对物质进行分析或制备的方法,应用广泛。

电解质溶液是可以导电的溶液,其中溶解了电离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7.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比较光的强度差来计算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8. 质谱和色谱分析质谱和色谱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质谱分析通过测量物质分子的质量-荷比值来确定物质的组成,而色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定物质。

9. 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是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n di
i 1
x1
x x2
x xi
x
n i 1
xi
n
1 n
n i 1
xi
0
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②相对平均偏差:
d
d1 d2
dn n
1 n
n i 1
di
六.极差 R: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 xmax )与最小值( xmin )之差称为极差。
(全距或范围误差)
R xmax xmin
c(H 2 SO4 ) 0.1mol L1
c(
1 2
H
2
SO4
)
0.2mol
L1
c(2H 2 SO4 ) 0.05mol L1
c(B)
1 2
c( 12
B)
2c(2B)
c
b a
B
a b
c(B)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Fe K2Cr2O7 0.00500g mL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 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
1.误差 E :测定结果与真值( xT )之间的差值。
x xT E
( E 为正值, x xT ; E 为负值, x xT ) ①绝对误差 Ea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 x =81.18%, xT =80.13%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1.滴定分析法: 2.滴定剂: 3.滴定: 4.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5.滴定终点(end point) 6.终点误差(Et)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规律的学科。

其中,无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包括无机酸、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按照周期和族进行分类。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而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化学性质。

3.化学键的类型: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氢键和范德华力: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和氟)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范德华力是由分子之间的瞬时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和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5.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一或多个配位体构成的,并通过坐标键相连。

6.配位数和配位体: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配位体是能够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7.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坐标键形成的。

金属离子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表示,配位体则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8.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配位体的排列方式、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体之间的几何构型。

常见的几何构型有线性、三角形平面、正方形平面、四面体和八面体等。

9.配位键强度和配位效应:配位键强度是指配位键的拉力,与配位键的长度和配位体的电载密切相关。

配位效应是指不同配位体对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影响。

10.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包含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定量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数量的方法。

11.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度:指各平行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系统误差:由某种确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可用进行比较、校准仪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以及回收试验等方法进行校正。

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可用增加平行试验次数进行处理。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后一位欠准确的值。

相对平均偏差:_1_r ||x n x x d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100_r ⨯=x ss有效数字的计算:四舍六入五留双,例如:0.0250精确到一位有效数字0.02,0.0150则为0.02。

第五章;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恰好满足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剂刚好变色时便停止滴定,这一点便为滴定终点。

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被测溶液浓度以及相关参数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称为滴定突跃。

In+X=XIn ,指示剂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由一种型体变化为另一种型体,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条件: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纯度足够高、性质稳定、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时的误差、应按滴定反应式定量进行反应,且没有副反应。

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分布系数:指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质子条件式:可用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推出。

第六章:酸碱指示剂:一类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呈现不同颜色。

HIn=H+In (In 为碱式色)非水滴定:1.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例如冰醋酸,丙酸。

滴定弱碱性物质的介质。

2.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溶剂,例如乙二胺。

3.两性溶剂:既能接受质子又能给出质子的溶剂。

滴定不太弱的酸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光度法小结
1. 了解物质对光的吸收与溶液颜色的互补关系 2. 吸收曲线和λmax:定性分析的基础 3. 定量分析基础:朗伯-比尔定律 4. 灵敏度的表示:吸光系数a和ε;桑德尔灵敏度S 5.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与作用 6. 了解显色反应及条件的确定(结合实验) 7. 熟悉参比溶液的正确选择 8. 偏离L-B定律的原因:非单色光和溶液本身化学反应原因 9. 吸光度测量的最小误差 10. 示差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
1.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及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2. 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的定义, 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 络合效应及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s计算 4. 沉淀的形成过程,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原理 5.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纯度的方法 6.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稀、热、慢、搅、陈 7. 重量分析中换算因素F 8. 沉淀滴定法: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中所用 的指示剂、方法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6章 络合滴定小结
1. EDTA的性质及各型体分布 2. 多元络合物的络合平衡,稳定常数及分布分数、优势区间 3.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Y, αM, αMY)与条件稳定常数K′ 4. 络合滴定原理:滴定曲线与滴定突跃范围;滴定误差计 算;准确滴定条件(lgcK′≥6);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及正确选用 5. 单一离子滴定适宜酸度范围,缓冲溶液和辅助络合剂作用 6. 混合离子选择性滴定的条件 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络合、沉淀、氧化还原掩蔽 8. 置换型指示剂的工作原理:Mg-EBT,Cu-PAN
第3章 数据处理小结
1. 误差基本概念及性质:准确度与精密度, 误差与偏 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标准偏差和平均偏差 2. 有效数字的定义,修约、运算规则及结果报告 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和区间概率:掌握分布特点,弄 清单、双边问题 4. t分布特点,置信区间及意义理解 5. 了解显著性检验和异常值的取舍方法及应用 6. 线性回归及相关系数概念 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对照试 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和分析结果的校正
第1~2章 小结
1.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 熟悉分析方法的分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化学 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3. 熟悉定量分析过程及要求 4. 定量分析结果的正确表示及换算 5.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6. 基准物质条件和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7. 滴定分析计量关系及计算 8. 试样采集要求及分解方法
第11章 分离与富集小结
1. 分离的意义及回收率的计算 2. 氢氧化物沉淀法和硫化物沉淀法及其应用 3. 萃取原理,分配系数和分配比、萃取百分率计算 4. 螯合物萃取体系及萃取条件的选择 5.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 6. 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应用及计算
温馨提醒
认认真真复习,踏踏实实备考。 不畏严寒困苦,合理安排时间。 顺利通过考试,轻松回家过年。 万一马失前蹄,年后尚可补考。 如若投机违纪,成绩学位不保。
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小结
1. 可逆电对和不可逆电对,对称电对和非对称电对 2. 条件电位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计算 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5. 可逆对称电对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滴定曲线与突跃范围 6.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自身指示剂、显 色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7.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注意实验条件) 8.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第5章 酸碱滴定小结
1. 酸碱反应的定义,平衡常数的表示,活度与浓度 2. 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分布分数及优势区间 3. MBE,CBE和PBE的正确书写 4. 一元弱酸(碱),两性物质,共轭体系常见体系pH计算 5. 酸碱缓冲溶液及缓冲指数 6. 酸碱(混合)指示剂作用原理,理论变色范围和变色点 7. 酸碱滴定原理:强酸(碱)、 一元弱酸(碱)滴定过程pH的计 算与滴定突跃;一元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混合 碱分析,P、N、H3BO3等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