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略名词
【VIP专享】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
![【VIP专享】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f5b9a7cfc789eb162dc887.png)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第一章:简论1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中国古代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泰勒在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含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文化的层次(结构):1. 物质文化层 2. 制度文化层 3. 行为文化层 4. 心态文化层3、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4、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突出人文主义精神2、注重和谐中庸3、安土乐天的情趣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看一看。
P4-P93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即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4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内在特点;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美感和乐感)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人伦关系,如父慈子孝等)第二章:地理概况1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内陆辽阔,空间巨大。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众多,区域繁多,民族融合。
A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自然之基。
B中国地理环境促进中华一统趋势。
C中国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D中国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延续,封闭与开放。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保守型的影响2自然地理基本要点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3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组织系统。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3dd0c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一、填空1.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还包括石刻书籍。
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
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每根竹片叫“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
连接起来的竹片, 就称为简册。
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
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2.古文经指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的一批儒家经典著作。
汲冢古书指晋武帝时在今河南省卫辉市魏襄王墓中发现的数十车竹简,其中有今天所见的《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
这两次发现都是战国简册。
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 其中有《尉缭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重要兵书。
199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发现了三国孙吴竹木纪年简牍数万片,对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古典文书方面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3.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不但出土了一批帛书,如《老子》、《易经》、《战国策》等,而且还有绘在帛上的三幅驻军分布图, 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
4.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古书名。
但“坟典” 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
2.八索九丘:也是传说中的古书。
据孔颖达解释,记载八卦的书叫“八索”,“索”是“探索”的意思;记载九州地理的书叫“九丘”, “丘”是聚集的意思,九州风气所聚,所以叫“九丘”。
但详细情况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因为从没有人见过。
3.四书五经:所谓“五经”,始于汉代。
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开始有五经的说法。
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
“四书”的说法比较晚。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9a45ad32cc58bd63186bde1.png)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第一章简论1.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中华文化要略
![中华文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7df526e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5.png)
中华文化要略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以下是对中华文化的要略:历史传承:中华文化的要点之一是历史传承。
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演变和发展是理解其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基础。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仁爱、孝顺、诚信等价值观念,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中华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而闻名。
诗词、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表达形式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哲学思考:中华文化涌现出多种哲学思想体系,如道家、墨家、法家等,对人生、道德和社会秩序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中医和中药:中医和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医以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为基础,强调预防和调理,中药以天然草药为主要成分,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节日和礼仪:中华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礼仪,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这些节日和礼仪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营养平衡、食材搭配和烹饪技艺,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传统的餐桌礼仪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思想精神:中华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思想精神。
这些思想指导人们追求平衡、和睦与内心的宁静。
中华文化是一个深沉而多元的文化体系,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元素。
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要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继续写完: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要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深刻的思想和传统的智慧,为人们提供了人生指导和生活智慧。
中华文化的要略不仅仅是对其内容的简单概括,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它教导我们尊重传统和历史,追求和谐与平衡,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提倡仁爱和互助精神。
中华文化的要略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吸纳和融合外来文化,使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着活力和创新。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完整版)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0cab5c312b3169a451a4db.png)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中国文化要略电子书(打印版)
![中国文化要略电子书(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6e4b85fd0a79563c1e72e9.png)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2017北外汉硕专业课知识重、难点串讲中国文化要略、名词解释三坟五典--新祥旭
![2017北外汉硕专业课知识重、难点串讲中国文化要略、名词解释三坟五典--新祥旭](https://img.taocdn.com/s3/m/111db553c850ad02de8041d0.png)
名词解释
1.三坟五典:据说是上古时代的书籍。
汉代学者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唐代学者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三坟”指的是三皇的事,其道理是至高至大的,“坟”就是“大”的意思;“五典”讲的是五帝的事,其道理是百代常用的,“典”就是“常”的意思。
可是,孔颖达也同时指出一个事实,东汉时的经学大师郑玄已经怀疑三坟五典的真实性。
最早记录古书目录的《汉书》和《后汉书》都没有提到这些书,此后人们也没有见过这些书。
因此,所谓“三坟五典”实际是子虚乌有,它极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为了附会三皇五帝的事迹而捏造出来的古书名。
但“坟典”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
/。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924e390dc281e53a5802ff35.png)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中国文化要略(上)
![中国文化要略(上)](https://img.taocdn.com/s3/m/c421cf96bceb19e8b9f6ba0d.png)
• 一、“文化”概念界说
(一)中国古代“文化”概念:
• 1、先秦时“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 · 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由此引 申为①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 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②由伦理之说导 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③美、善、德行。
• 2、先秦时“化”的本义,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和性质的改变。引申为教化迁善之义。
西汉
东汉
( 5 )唐五代时期:唐全盛时,东达大海,西 至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南达南 海。
• ( 6 )经宋辽分裂时期,至元版图东北抵鲸 海(日本海)和朝鲜半岛中部,北至西伯利 亚北极圈内,西南接尼波罗(今尼泊尔)、 缅甸、越南,东南临海,幅员极为辽阔。
• ( 7 )至清,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东北 抵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 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 19 世纪中后期,沙俄掠取东北、西北 150 多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 5 、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先秦时已 摆脱神学独断,宗教信仰有极大的实用性。 • 6 、重道轻器、重政务轻技艺的文化倾向。 • 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 8 、重和谐、重整体、重直觉、重实000~B.C1000年,黄河中下游为 亚热带,比今天高2~3℃。 • (2)第一个寒冷期:B.C1000~B.C850年,殷商至西周,汉 江两次结冰 。 • (3)第二个温暖期:B.C770~公元初年,春秋至西汉,黄河 下游遍生竹梅。 • (4)第二个寒冷期:公元初至600年,东汉至南北朝,长江 南京水域结冰,四月降雪。 • (5)第三个温暖期:600~1000年,隋唐至北宋初,长安冬 无雪,可种梅、柑橘 • (6)第三个寒冷期:1000~1200年,北宋初至南宋中叶,太 湖结冰,福州荔枝冻死 。 • (7)第四个温暖期:1200~1300年,南宋中叶至元初,西安、 河南一带生竹。 • (8)第四个寒冷期:1400~1900年,明清时期,太湖结冰数 尺,柑橘冻死。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684f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0.png)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文化受到了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中国文化要点的略知识点总结。
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1. 先民文化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民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在这个时期,我国先民主要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他们的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同时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
先民使用石器等生活工具,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2. 夏、商、周三代文化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分别负责了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距今约4000年。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距今约3700年。
在商代,我国开始使用青铜器,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新时代。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距今约2800年,由于周文化的多样性,加上华夏族、少数民族的融合后,中国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3. 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期之一。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对文化事业的创新,使得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朝代之一。
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阶段之一。
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1. 仁爱仁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从思想历史和文化传统来看,仁爱始终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2. 中庸之道中庸是“诚”、“中”、“致远”的统一。
中庸有宽容之意,亦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3. 和谐和谐是中华文化永恒的主题,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促进社会和谐。
三、中国文化的传统艺术1. 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逐像表现,中国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 京剧京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文化要略
![文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ce73171603d8ce2f0166230b.png)
1.文化的实质:人化或人类化;文化的核心问题:人2.文化的层次:①物质文化层(衣食住行等)②制度文化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的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③行为文化层(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形成的习惯和风俗)④心态文化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艺术作品)注: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3.中国文化:现在主指传统文化,即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名解)4.了解中国文化的现实需要:①全世界人民的需要。
②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③个人提高素养的需要。
5.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①统一性②连续性③包容性④多样性6.中国文化所处地域环境特点是:①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足够回旋和施展的舞台。
②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③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刻影响。
7.黄河源头:巴颜克拉山下的卡日曲;长江源头: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山.8.“画野分州”是黄帝时代的。
9.辛亥革命后,大体上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
10.河南居九州之中故称作“九州”。
11.历代帝王所祭祀的三皇五帝序列: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少昊—伏羲部落,夏夷集团,颛顼—华夏集团,帝喾—华夏集团,尧、舜—华夏集团。
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分为①西北的华夏集团(皇帝和炎帝)②东方的东夷集团(少昊)③南方的苗蛮集团(太昊伏羲氏)。
12.夏代已能制造大型青铜器,并且出现了私有财产。
13.殷商时期的文化特色:神本文化,尊神敬巫。
西周时期文化特色:人本文化。
14.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卜辞,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记录商代社会的文字是殷墟甲骨文。
15.封建制:分封土地以建国的制度,周天子将王室之内的土地留给自己享用,网时意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诸国。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9d154295d0d233d4b14e699a.png)
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名词1、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2、刺绣:Embroidery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5、剪纸:Paper Cutting6、书法:Calligraphy7、对联:(Spring Festival)Couplets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9、雄黄酒:Realgar wine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11、战国:Warring States12、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13、昆曲:Kunqu Opera14、长城:The Great Wall15、集体舞:Group Dance16、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17、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18、中秋节:Mid-Autumn Day19、花鼓戏:Flower Drum Song20、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21、中国结:Chinese knotting22、古装片:Costume Drama23、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24、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Soup)25、越剧:Yue Opera26、火锅:Hot Pot27、江南:South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28、《诗经》:The Book of Songs29、谜语:Riddle30、《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31、《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32、《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33、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34、针灸:Acupuncture35、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36、二人转: Errenzhuan37、偏旁:Radical38、孟子:Mencius39、亭/阁:Pavilion/Attic40、黄梅戏:Huangmei Opera41、火药:Gunpowder42、农历:Lunar Calendar43、印/玺:Seal/Stamp44、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45、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46、秦腔: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47、太极拳:TaiChi48、《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49、天坛:Altar of Heaven in Beijing50、小吃摊:Snack Bar/Snack Stand51、红双喜:Double Happiness5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Brush,Inkstick,Paper,and Inkstone53、春卷:Spring Roll(s)54、莲藕:Lotus Root55、罗盘:Luopan56、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57、相声:Cross-talk/Comic Dialogue58、五行:Five Phases59、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60、《桃花扇》:The Peach Blossom Fan61、木偶戏:Puppet Show62、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63、电视小品:TV Sketch/TV Skit64、甲骨文:Oracle Bone Inscriptions65、古筝:Chinese Zither66、二胡:Urheen67、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Exact Match68、《水浒》: 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69、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70、国子监:Imperial Academy71、兵马俑: Cotta Warriors/Terracotta Army72、旗袍:Cheongsam73、指南针:Compass74、泼水节:Water-Splashing Day75、馄饨:Wonton76、花卷:Steamed Twisted Rolls77、羊肉泡馍: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78、冰糖葫芦:A stick of sugar-coated haws (or apples,etc.)79、八宝饭:Eight-Treasure Rice Pudding80、粉丝:Glass Noodles81、豆腐脑:Jellied Bean Curd82、小品:Witty Skits83、孝顺:To Show Filial Obedience84、武术:Wushu(Chinese Martial Arts)85、宣纸:Rice Paper86、衙门:Yamen87、叩头:Kowtow88、中庸:The Way of Medium(cf. Golden Means)89、牌楼:Pailou(Pai-Loo)90、东坡肉:Dongpo Pork91、中山陵:The Sun Yat-sen Mausoleum92、秦淮河:Qinhuai River93、玄武湖:Xuanwu Lake94、夫子庙:the Confucian Temple95、鸭血粉丝:Duck Blood Fans96、盐水鸭:Yanshuiya,or Salted and Baked Duck97、大煮干丝:Gansi98、小笼包:Steamed Buns99、明孝陵:Ming Tomb100、云锦:Nanjing brocade。
【精品】中国文化要略名解
![【精品】中国文化要略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5aabf4acf7ec4afe05a1df55.png)
【关键字】精品第一章简论名词解释1.宗教特性说:是任继愈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在实质上都是宗教。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构成了唐宋以后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近千年的宗教史和思想史。
2.哲学特性说:是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以儒学为主导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3.美学特性说:是李泽厚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是社会政治哲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且同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联系密切,它的哲学追求是美感和乐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
4.伦理特性说:是梁漱溟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贤臣忠等等,追求群体互助,同西方世界的“个人本位”和“自我重心”很不相同。
问答1.简述近几年关于中国文化特征的新概括。
一、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不象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教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长期以后,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并不是遵循某个神的意思,而是要合乎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有所谓“天”的概念,历代帝王也有祭天的仪式,但就其实质来看,这里的“天“不过是自然而已。
人们通常所说的”天道“,实际上也指的是人类社会的道德秩序。
2、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不象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易经·系辞下》),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和而不同”,就是讲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
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如果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偏不倚,各安其位,就能够达到“和“的最佳状态,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最佳境界。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aaf14427a5e9856a561260cb.png)
0.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
0.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东汉 (刘)——第一大姓。“四姓小侯”——(樊、郭、阴、马 )。 东晋 侨姓——王、谢、袁、萧 吴姓——朱、张、顾、陆 。北朝 郡姓(山东)——王、崔、卢、郑 。 郡姓(关中)——韦、裴、柳、薛等 虏姓(代北)——元、长孙、宇文等 。唐七家——李、郑、崔、卢、王、裴、薛
②内在特点
最近几年,又有些新的概括,认为中国文化有如下一些特征:
一是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二是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三是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0.姓氏 ——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姓氏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姓氏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一种姓氏制度。
4.唐宋以后:正一道、全真道(王重阳)
5.明清衰落
0.①名观:楼观台——第一座道观
②名山——“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泰山第二洞天、华山第四洞天(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0.中国宫殿建筑中的殿顶形式及其装饰表现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0a6f7ff5335a8102d2203b.png)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整理(1-10章)第一章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三章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7.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13. 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7.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30.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一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2e56217c83d049649a665844.png)
①十三经:《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尚书》,《周易》,《论语》,《孝经》,《尔雅》,《孟子》②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③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④刘徽《九章算数》,第一次提出极限思想,并运用割园术,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刘九极割园)⑤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西方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南方的苗蛮集团⑥战国时代,两大‘显学”=儒学与墨家⑦母系氏族: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⑧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⑨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⑩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11(1)记忆考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xu)亥(3)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 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描述古代柬埔寨13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14 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15 四大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16 西方汉学的三大名著:《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华帝国全志》,《中国杂纂》17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18 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唐政府编撰的《新修本草》19 周代服饰有尊卑之分,具体有:冕服,牟服,元端,深衣20 善本三性:因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物性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学术资料性印刷考究,转帖精美的=艺术代表性21 中国古代乐器:吹,拉,弹,打四类22 中国四大名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23 中医所说的五脏;心,肝,脾,肺,肾24 清代官藏藏书阁内廷四阁:文津阁,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宫外三阁:文汇阁楼,文宗阁,文澜阁(汇总了=汇宗澜)25 古希腊文化圈包括的国家:希腊,马其顿,意大利26 张载称他治学的目的;为天地立心。
2017北外汉硕专业课知识重、难点串讲中国文化要略、名词解释--新祥旭
![2017北外汉硕专业课知识重、难点串讲中国文化要略、名词解释--新祥旭](https://img.taocdn.com/s3/m/699329c3a58da0116c1749d0.png)
二、名词解释1.宗教特性说:是任继愈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在实质上都是宗教。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构成了唐宋以后直到鸦片战争前后近千年的宗教史和思想史。
2.哲学特性说:是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以儒学为主导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3.美学特性说:是李泽厚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是社会政治哲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并且同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联系密切,它的哲学追求是美感和乐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
4.伦理特性说:是梁漱溟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内在特点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贤臣忠等等,追求群体互助,同西方世界的“个人本位”和“自我重心”很不相同。
三、问答1.简述近几年关于中国文化特征的新概括。
一、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不象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教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长期以后,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并不是遵循某个神的意思,而是要合乎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有所谓“天”的概念,历代帝王也有祭天的仪式,但就其实质来看,这里的“天“不过是自然而已。
人们通常所说的”天道“,实际上也指的是人类社会的道德秩序。
二、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不象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易经·系辞下》),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和而不同”,就是讲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
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如果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偏不倚,各安其位,就能够达到“和“的最佳状态,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最佳境界。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要略](https://img.taocdn.com/s3/m/0910dc592e3f5727a5e96239.png)
仅供参考,具体问题翻书寻找。
文化是指一种由历史延续下来,被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心中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阶层都无须思索地信奉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始终表现出来的传统精神。
文化的作用、功能,学习文化的意义何在?一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民族自身;二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三是有助于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末来。
(简记:认识民族,认识国情,理性继承)旧石器到新石器1.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2.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3.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石峡遗址(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三皇五帝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中华民族的由来(1) 西方的华夏集团:黄帝,炎帝陕甘地区,黄河流域(2) 东方的东夷集团:少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3) 南方的苗蛮集团:太昊伏羲氏湖北,湖南,江西西周几种制度西周通过实行由奴隶耕作的(井田制),并且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西周的教育系统国学和乡学。
@152六艺:礼(规章仪式),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
唐宋与明清时的科举制度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
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立科目,也叫“特科”,其内容也相当庞杂,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
生徒: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生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要略名词解释1、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2、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3、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石鼓文: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内容是歌颂国君的田猎事迹,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5、象形: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日、月、龙、门等。
6、指事:指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上、下、本、甘等。
7、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伐。
旅、聂、安等。
8、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成的字;左形右声:江、河、松、枫等。
9、转注: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条件:部首相同或字义相同。
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
10、假借: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令、长、我、自、耳、且等。
11、孔孟之道:又称“孔孟之学”,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
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讲的是“入世之学”,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
12、老庄思想: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先秦时代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讲的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13、墨家学说: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和要求。
思想理论方面: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等十大主张。
14、法家学说:战国时代后起的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将“法、术、势”合为一体,集法家之大成。
法家思想实际上是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
“法”即君主的法令,君主治国必须有明确的法令,赏罚必须严明;“术”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和权术,君主应知人用人,听言察实;“势”即君主的权势地位,君主必须牢牢掌握权柄不放。
15、经学:由先秦进入汉代,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它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
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学、艺术、史学、法律、宗教及民间习俗等。
16、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在《庄子》一书中被称为“六经”,这六部经典经过孔子删订,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因此也称为“六艺”。
17、今文经:到汉武帝设立“太学”时,经书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后来才采用汉代当时流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的,因此称为“今文经”。
18、古文经:使用“古文字”写成的先秦旧本,是从孔子旧宅的壁缝里发现和从民间获得的古文经书。
19、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
“玄”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深奥难测而又无法用语言明确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玄学”。
20、朴学:清代的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象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
21、乾嘉学派:朴学以清代为盛,成就超过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22、四存之学:颜元是一位专讲实学的思想家,因反对书本上的学问,所以著述很少,一生只写了四篇文章,即《存学》、《存治》、《存性》、《存人》。
称为“四存之学”。
23、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
封禅的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24、庙号:即帝王死后在太庙受祭时享有的称号。
如:明太祖、明成祖、清世祖、清圣祖25、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种的仪式和神持,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密),后流传于(青海)、(内蒙古地区)、(蒙藏附近的国家)等地。
26、小乘佛教: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
27、大乘佛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
28、三武一宗:历史上的灭佛事件主要有四次,被称为“三武一宗”,是中外文化冲突的一种反映,也是三教对立、斗争的一种表现。
即: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29、大藏经:以佛教经典为主,也包括了印度、中国等佛教著述在内的大型丛书。
30、石经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
31、丹鼎派:由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祈求长生成仙为其特点。
32、符录派: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特点。
33、番坊:唐宋时期,来华的阿拉伯商人逐渐增多,他们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其中不少人就侨居在中国的京城和沿海城市。
由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需要经常做礼拜,就比较集中地住在一起,形成“番坊”。
34、释菜:旧时学校,在建校或开学之初,都要举行祭祀先圣之礼,“释菜”只供奉蔬菜,礼比较轻。
35、释奠:除蔬菜外,又供奉牲牢布帛,礼比较重。
36、束脩: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必须奉敬礼物。
37、明清国子监:国子监最初只是管理教学的行政机关,后来在发展演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
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经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38、六学二馆:唐代中央设立的学校分直系和旁系两类,通称“六学二馆”,六学属于直系,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它们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者属于大学性质,后三者属于专门学院性质,二馆属于旁系,都是大学性质,一是“弘文馆”,二是“崇文馆”,直归太子东宫管辖。
39、察举:就是由公卿、列候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经过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
40、征辟:就是由皇帝和官府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来做官。
41、策问:被察举的人,朝廷有时也要进行考试,方法是由皇帝提出政治或经义方面的问题。
42、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当政,采用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将被选者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由朝廷任命的“中正官”通过品评,然后按等录用。
43、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
44、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立科目,也叫“特科”,其内容也相当庞杂,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
45、生徒:参加常科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称为“生徒”。
46、乡贡:不在学校的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经州县考试合格后到京城参加考试,这些人称为“乡贡”。
47、三舍法:宋神宗时采用的取士方法,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等级。
48、恩科:朝廷为了延揽人才,常在皇帝即位或其他国家大典时特别增加一次考试。
49、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50、编年体: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51、纪传体: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
52、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按类组织史料,每一类记述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可以单独成篇。
创始者是南宋史学家袁枢。
53、实录:忠实记录帝王言行的史书。
54、会要:记述一朝一代的典章,具有断代史的性质。
苏冕首作会要。
55、训诂:“训”是以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诂”以今天的话来解释古语或以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
56、文字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体例是先列篆文,然后解释意义,最后按照“六书”的方法来分析字形的结构,由此而建立了中国的“文字学”。
57、类书:记录各个门类和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
58、版本学:版本最初就是指用雕版印刷的书本,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典籍不断增加,不同时间、地点、纸张、字体印刷的同一种书大量出现,于是版本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容包括了书籍抄印的时代源流、纸墨刀法、装帧形式以及书籍的优劣等。
59、二十八星宿:古代的天文家在观测天象时,选取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测的标志,其中每个星宿由若干颗星组合。
二十八星宿又以东、北、西、南方位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方保护神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相配。
古人认为二十八宿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是永恒不变的,因而可以用来作为观测行星的坐标。
60、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中的重要概念。
61、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的历法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成二十四节气,这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所处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制定的,它能反映不同月份的气温、物候和雨量变化,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62、圭表:圭:是地面上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子;表:是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或柱子。
圭、表两者垂直,日光照表,投影于圭,是中国古代观测日、月变化的方法。
63、天干地支: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次序结合,组成60个单位用的纪年。
其组合时,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称作“六十甲子”,分别代表六十年。
之后再予以重复,如此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此外,也可以用于纪日。
64、《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