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世界各国彼此交流和接触日益密切,外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介语理论正成为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育的一个关键话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源自于外语教育,是一种以语言学习和外语教育的角度展开的。
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是:通过让学习者利用母语去掌握外语,母语成为外语学习中的种种活动的一种中介,以实现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标。
因此,中介语理论在外语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介语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的优势:首先,通过中介语,语言学习者可以实现更有效的语言学习。
他们能够从母语的熟悉环境中获得有助于外语学习的信息,而不必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去理解外语词汇和句子结构上。
其次,中介语理论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可以从母语中获得支持,轻松地学习外语。
对语言教师来说,中介语理论也有其独特的启示。
语言教师应该利用中介语理论和技巧,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语言教师应该利用母语,引导学习者利用母语的帮助来掌握外语。
此外,语言教师也应该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从母语中学习和掌握外语,而不必担心失败。
中介语理论对语言教师的启示,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1)鼓励学习者利用母语去理解和掌握外语;(2)帮助学习者克服恐惧和缺乏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能力;(3)培养学习者对外语
学习技能的熟练运用。
本文从中介语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通过讨论中介语理论,可以让语言教师更加有效地教授外语,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语言教师的启示
介绍
中介语理论(mediate language theory)是由美国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约翰·奥斯比(John Osbourne)提出的。
该理论提出,奥斯比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用一种“中介”的方式开发的,而不是被直接编码的。
这种“中介”的方式是指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人们并不是真实顺序地涉及到具体的语言元素,而是通过连接不同的概念组合来表达。
现今,中介语言理论对语言教师有重要的启示。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概念构建上,而不是英语的具体表达上,以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意图表达。
而教师也可以运用中介语言理论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和概念体系,从而更好的学习语言。
此外,Wanamaker(2002)建议,语言教师还可以用中介语言理论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他提出,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而不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语言,而不是僵化地从简单的语言形式学习起。
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不是只强调单一的语言知识要点。
总之,中介语言理论改变了语言教学的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语言时应注重认知思维而不是僵化的语言形式模式。
它鼓励语言教师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大的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语言学习。
;。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一、中介语理论概述中介语理论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由美国学者斯特凡·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法国学者亚克·多布罗蒂(Yves Doborg)提出。
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外语)过程中,将母语和目标语言结合形成一种中介语言。
这种中介语言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发展阶段和特点。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和课程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为我们重新审视和优化外语课程的开发提供启示。
1. 了解学习者的中介语言特点中介语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形成一种中介语言,这种中介语言是由母语和目标语言相互作用形成的,呈现出特定的语言特点和发展规律。
我们在进行外语课程开发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习者的中介语言特点,包括其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发课程教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策略引导学习者建立有效的中介语言。
通过对中介语言的规范引导和塑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加快语言习得的进程。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层次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促进中介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3. 创设多样化的语言输入环境根据中介语理论,语言输入是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来源,而且中介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与语言输入密切相关。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我们应该创设多样化的语言输入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场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入和互动体验,促进中介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提升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果。
4.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中介语理论中强调语言习得是一个认知过程,与文化、社会和交际密切相关。
在外语课程开发中,我们既要注重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培养,也要重视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增加文化元素的渗透和交际实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素养。
中介语研究对外语习得及教学的启示
语言研究中介语研究对外语习得及教学的启示宋 凯【摘 要】中介语是外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观点使得二语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的标志。
本文介绍了中介语产生的背景、概念及特点,并指出中介语研究给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 外语教学一、前言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语言学专家们对二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离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这个理想还相差甚远。
而且二语学习者总是所使用的是一种风格上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迥异的语体,结构上处于两者中间状态,又与这两种语言相关的语言—中界语(interlanguage)。
中介语是一个过度性的语言系统,就是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有创造性地建立一个新语言系统的过程,这一理论的确立对二语习得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中介语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20世纪中期,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对比分析方法(contrastive analysis),这种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非常盛行。
它通过对学习者的两种语言—母语和目标语的对比,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之处来预测学习者将会遇到的困难,而且认为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给二语学习者带来困难,两种语言差别越大给二语学习者带来的困难越大。
这种方法在它盛行的时代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他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将第二语言和母语完全对立起来。
对比分析方法也不能解释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也会阻碍学习者向目标语靠近的进程。
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知识点和母语语言知识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发生迁移。
还认为母语干扰是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
介于对比方法的种种不足,20世纪70年代出现另一种研究方法—错误分析方法(error analysis)。
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作者:张亚楠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6期摘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产生的不同于学习者第一语言和目的语的过渡性语言系统,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研究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中介语使用情况及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能使学习者语言不断接近目的语系统。
本文主要谈中介语理论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启示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对于中介语进行正确地区分、认识,并根据学生在语言习得中的出错原因和类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纠正,就能将学生错误变成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
中介语理论的研究能够给予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启示:一、正确对待学生在语言习得中的错误,防止中介语“石化”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学习期有不同的语言状态,教师在不同阶段应该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习得。
(一)无规律的错误阶段学生在习得汉语的初期呈现的中介语的语言状态处于无规律的错误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对于汉语的规则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他们有交际意图,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这一阶段学生犯的语用错误,无法解释和纠正。
汉语教师应对这一时期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不必有错必纠或给予过多解释,示意学生,并给予正确的说法即可。
这一时期学生的汉语水平低下,教师如果纠正和解释过多,反而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初期的畏难情绪。
(二)突生阶段突生阶段是学生的目的语系统已形成规则,但仍需进一步内化的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不能解释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教师对待此时期的错误应该纠正并且做出解释,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提高学生语言的内化程度。
(三)在系统形成与稳定阶段在系统形成与稳定阶段,教师对学生这一时期错误只需点到为止,不必多做解释,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中介语的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的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田蕾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1期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学习者的语言被看作是一种中介语。
它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标语,而是一种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接近目标语的过渡语言。
纵观中介语的发展,可以追述到错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理论。
分别从社会、心理、认知、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介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增加真实的语料输入,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加强课堂有效互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中介语原因分析错误分析英语教学一、引言中介语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由美国学者Selinker最早提出并首次使用这个概念的,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介语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中介语体系会日趋丰富完善,并逐渐向目标语靠近。
众多的研究者曾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同一种现象,如Nemser(1971)称其为approximative systems(近似体系),Corder(1971)称其为idiosyncratic dialects(特异方言)和transitional competence(过渡能力)以及Selinker(1972)称其为interlanguage(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
二、中介语的定义心理语言学家Selinker(1972)认为,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
“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过渡性语言,它既不是母语的翻译,又不是将来要学好的目的语;而且它与目的语之不同是有系统性的。
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处于两种语言之间,可称为中际语(interlanguage)”(桂诗春1988:57)。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日益频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语言习得中的错误和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并探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理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言时,经历由母语向目标语言逐渐转变的中间语言阶段。
通过研究中介语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特点,进而为外语教学和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策略,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理论作为外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研究中介语理论,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语言现象,帮助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借鉴中介语理论优化课程设计,可以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并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外语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展望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中介语理论在外语课程开发中的应用,可以不断完善外语教学体系,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中介语理论基本概念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并非简单地是将母语词汇替换为目标语言词汇所形成的暂时性语言,而是一个独特的、稳定的语言系统,具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特点。
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王晓新
第26卷第1期2004年1月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 ngtan Normal Unive 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Vol.26No.1Jan.2004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X王晓新(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81)摘要: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实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语言系统,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对中介语的产生、形成模式、形成因素及特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根据中介语的特点,探讨了中介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介语;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82(2004)01-0135-04中介语(interlang uage)又称/语际语0,/中间语0,/过渡语0,/学习者的语言0(language-learner.s language)。
这一理论概念最早是由L.Seli nker1969年在其论文Lang uage Transfer中提出来的,后在1972年在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Selinker将中介语定义为:Interlanguage refers to the sep2 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2 guages。
这一定义说明了Interlanguage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它随着学习者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接近。
因此,N emser有称之为ap2 pro ximati ve system/接近系统0(1971),S.P.Co rder(1971)称它为idiosyncratic dialect(特异方言)和transi tional co mpetence(过渡能力)。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研究成果使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对于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有了更合理清晰的认识。
了解中介语理论,以及中介语研究成果和启示,对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若教师能充分地系统地掌握中介语知识,认清中介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知识及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会日益显著.该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外语教学提出性建议。
ﻭ关键词:中介语;外语教学ﻭ1中介语定义“中介语"是由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最先提出的,并在1972年以Interlanguage为题发表了一篇,这一的发表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建立。
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的一种的语言学习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
”(1972)对“中介语"这一概念的表述,不同学者有着不同,例如有学者称之为中际语,或过渡语,又如科德在《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中,把学习者尚未达到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1967)。
奈姆塞尔称它为“接近系统”.诸多与中介语相似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介语”现象的关注及该理论的可研究价值。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母语体系知识框架,在不断接受目的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的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体系虽然深受母语和目的语体系的双重影响,但却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它只会随着二语信息的不断输入,无线接近但却永远会等同于目的语。
中介语是从母语到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环节,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必然过程.我国学者桂诗春认为中介语系统具有一套既不属于源语又不属于目的语的的语法体系。
它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只能存在于由第二语言学习的语境所产生的语言系统中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处于两种语言之间,可称为中际语。
中介语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作者:刘云霞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5期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的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上一个重要的突破。
它彻底打破了对比分析的理论束缚,使得第二语言研究方法和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介语也是国际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汉语学习中的语言规则,即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
这一理论的确立对国际汉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教师课堂语言输入,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设计的制定,对教师对待学生语言运用错误态度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中介语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求中介语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意义美国语言家塞林格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
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究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
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态;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语言发展的轨迹,这个过程是动态。
及“共时”和“历时”的统一。
此后,他注意到第二种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自觉的建立一个既依赖母语、却又不同于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系统,并提出“中介语”这一概念。
根据赛格林的定义,中介语既可以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某一个特定阶段中认知目标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即一种特定、具体的中介语言语,也可以指反映所有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认知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
二、中介语的特点塞林格就中介语的特点归纳了五点:(1)可渗透性:所谓可渗透性是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成的渗透。
这种渗透来自两方面——母语和目的语。
前者是指来自母语的正负迁移和干扰的结果;后者是指学生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目的语规则或者形式的过度泛华的结果。
中介语特点及其对外语教学策略的启示
方 面学校要从新生入学就注意学生 的职业化培养 ,制 定与市场需 要相
1 .语 言 迁 移
不同学习者也可能犯 相似 的语言错误 。这 说明 中介语本 身具有系统 性
和普遍性。每个学习者的中介语 系统具有其独特 的渐进一致性 ,是以
工作积极性 。
语言迁移发生在学习者用母语 特点学 习 目的语规则 的过程 中。在
通 教 师 去 访 问 企 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得 不 到 企 业 的 重 视 。
教师应充分认识 中介语 与 目的语的 关系,并将之运用于指导 实践从而使 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 到突破 性的提 高。
关键 词 : 中介 语 中 介 语 简 介
一
、
独立 的系统 凸显 出来 的 ,并非无规则 可循。研究 中介语 的系统性 对预
测 错 误 指 导学 习策 略 有 一 定 的积 极 意 义 。
征 。并且 中介语是一种开放灵活的语言体 系,它 会随着语言 习得 的进
程发展而逐渐 向目的语靠拢。 中介语既可指学 习者某段时 间对 目的语 认 知所形成 的中介语言语系统 ,也可指整个二语 习得过程 中认 知发展 形成的语 言体统 。( E l l i s ,1 9 8 5) 人类学 习新知识 过程 中都 是不 断尝 试在新 事物 中发 现 和运 用规 律。在吸收了新 的信 息之后 ,人脑 的原有 知识系统就会 发生重组 。学 习外语 也是一样 。学 习者在语言学 习过程 中会不断吸 收 目的语 的句法 规则等 ,通过寻找规律 对原有语言体 系进行归纳 和重 组 。这样在学 习 过程 中就会建立中介语体系。经过 长时间 的努力 学习 ,学习者会经 常
职 教
台
中介 语特 点及 其 对 外 语 教 学 策 略 的启 示
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
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前言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用母语和其他已经学过的外语来理解和表达目标语言的现象。
在外语教学中,中介语的作用备受关注。
过去的研究表明,中介语对外语教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介语对外语教学启示的几点新议。
一、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言,并且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
此外,中介语还可以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语法、用词和语言结构选择。
二、中介语影响学生学习目标语言的能力中介语可以对学生的目标语言学习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如果学生的中介语能力较强,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目标语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应用自然语言规则来解决语言难题。
但是,如果中介语能力较弱,则可能会出现翻译或转述错误,从而影响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学习和理解。
三、中介语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中介语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工具,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克服语言障碍。
通过使用中介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并且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中介语促进多语言交流的发展中介语的存在使得多语言交流成为可能。
通过使用中介语,学生可以将不同语言框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比,从而逐步建立对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这使得我们更好地参与到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
五、中介语的精细掌控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在考虑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时,需要注意中介语对外语学习的关键作用。
中介语的掌控精度和流畅度对于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逐步提高中介语的精细掌控能力,并从中获取更高的语言水平。
结论本文介绍了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了中介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并促进多语言交流等问题。
同时,本文还指出了中介语对外语学习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中介语的精细掌控。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外语教学的启示金竹善(延边大学#l-N语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教育教学嗡要】二语习得的中介语僵化是普遍现象。
是二语习得区剐于母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是妨碍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因素。
关于中介语石化观象的研究越采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
墩蛳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潮】中介语;石化现象;外语教学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外语教学的普遍现象,也是困扰我国外语教学的难点,长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中介语理论为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童工理论依据,对外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中介吾研究及探索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学习策略及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㈠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当学习者的中介语处于初级阶段,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较多,因为学习者在此阶段对母澄著言形式有很强的依赖性,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可表现在语音、用词、语法等方面。
随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的提高,他对母语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中介语的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培训转移引起的错误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正确的语言形式的输入和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有关。
另一方面,教师某些不正确或不地道的语言表达和教授会使学习者的中介语形成一些语言失误,学习者长期模仿教师这些不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些语言错误往往会在他们的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形成石化现象。
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在无意识中常常只使用简单的目的语以利于交际,结果会影响其中介语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中介语石化。
学习者内在因素是引起石化现象的直接原因,如果学习者没有主动改进的意思,过渡语的一些特征容易出现僵化。
㈡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重视目的语输入的质和量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给与学生.-I N解性的而且稍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输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地调节和灵活地使用手中的教材,尽量保持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心理高原期来临之前增加目的语输入的强度和难度,避免低层次的无效重复。
中介语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中介语特征和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介绍,并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促进外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发展阶段;外语教学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那时至今,这一理论发展迅速并在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对中介语的研究有所进展(如:李炯英,2003;张雪梅,2002;范烨,2002),但还远远不够。
研究中介语的理论可以把中介语的发展变化规律应用到语言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简要介绍中介语的特征及发展阶段以及对外语教师的启示,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一、中介语的概念及特征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本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独立语言体系(李炯英,2003)。
中介语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既有别于母语,又有别于目标语,但不断向着目标语接近,它是外语学习者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建立起来的类似目的语知识系统以及由此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这个体系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该阶段的体系。
中介语作为独立的语言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学者对中介语本身的特点也有不同的概括。
综观学者们的看法,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变性、石化性及创造性等特点。
(一)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它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
它有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规则系统,而且自成体系。
学生在使用外语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会与目的语系统有差距,但仍然依照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任意的。
因此,可以说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种系统性错误(赵留美,2006)。
(二)中介语具有可变性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向目标语系统靠拢,但却永远不会等同于目标语系统,只是会越来越无限接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介语系统是一个持续体,总是在不停发展变化之中。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中介语是指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本文阐述了中介语的概念和性质、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特征及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介语理论对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包括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中介语与石化问题。
关键词:中介语中介语石化高中英语教学一、引言世纪70年代生成语法学派提出了与“对比分析”针锋相对的“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脑创造性的活动,语言习得机制中含有的普遍语法规律能适应于任何形式的语言习得,指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是发展中的错误,它们与第一语言习得者的错误一样,第一语言的干扰所产生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
此时,针对“错误分析”理论以塞林格( L Selinker ) 为代表的语言习得研究者提出了中介语( interlanguage) 理论。
80 年代以来,中介语的研究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对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特征及其主要产生的原因,以及该理论对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二、中介语的概念及性质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中间语,过渡语,学习着的语言( language-learner's language)。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它随着学习者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接近。
中介语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二语习得者的心理出发,结合语言环境,为研究二语习得过程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从中介语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来,中介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同时也可以看出它的基本性质:中介语也是一种自然语言,它和任何一种自然语言一样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功能。
参考中介语的理论书籍,将中介语归纳为七个性质,包括中介语的系统性,可渗透性,“僵化”现象,反复性,母语依靠性,目的语不可接近性,过渡性等。
中介语
一、中介语理论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占主要地位,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整个外语教学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逐步转移的过程。
因此,很多学者和外语教师认为,只要对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会出现什么偏误,而且还可以对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50年代末,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巨大冲击,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是人们对外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预测、解释和分析。
后来的许多统计资料也证明了这种猜疑。
这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对比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怀疑。
60年代末,一种新的外语学习偏误分析理论产生了,这就是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中首先使用。
1972年,他又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 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其他研究者们对这一概念的描述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如W. Nemser (W. Nemser, 1972 ) 称之为“近似语言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科德(1967)将它称为“学习者固有的内在的掌握语言的课程大纲”(learner’s built-in syllabus)、“学习者独有语言”(idiosyncratic dialects)、“中继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等。
然而广为人知、影响最大的还是“中介语”这一说法。
二、中介语理论的内容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律所做出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这样的句子。( 洪流,19 ) 9 8 23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石化现象。Y l 19 )认为:“ . u e(96 有 些学习者形成对 L形式的一个相当固定的指令,其中包含很多与 2 目的语不相配的特征,他们的语言就被认为是 ‘ 石化’了。 ”
不同学者对中介语的特征看法不同。 外一些学者 (li, 国内 Els 18 1王立非 20 ;杨连瑞,19 ;吴学达,19 )认为中介语 95 00 96 94 有以下一些特征 1 )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 语言系统。它既不同于母语,又区别 于外语。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外语来自母语的干扰而形成的混合 体, 因为中介语常常反映出学习者运用某些规则去解释外语中固有 而不规则的语言现象。 2 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言系统与将 目的语的作为本族语的 ) 人相比是一个减少或简化了的系统。 3 )中介语由于其本身特点,只能发挥有限的交际功能。
N te ai v
[ 关键词] 介 ; 征 石 : 学 示 中语特 ;化教启 1中介语的定义 _
4 )交际策略 (omnc to taey 。学习者会采用一种 Cmu ia in rtg ) s 特有的方式与讲 目 的语的本族人交流,包括:a 回避 b预制结构 . .
母
到情态动词上,产生 “ os e a ig ”的句子。桂诗春 18 ) De n n? hc s 9 5 认为, 过度往往和减少冗余有关。 例如过去时的 e 有时是多余的, d 因为过 去的概念可由上下文表示,因此学习者会简单地说出象
维普资讯
20 0 6年
《 Ⅲ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和 汉文综合版)
J 1 0 6第 2 u. 0 个反映学习心理过程的语言系统。描写中介语 的过渡性 “ 临时语法”或 “ 心理语法 ,解释这种语法的建立,即 是揭示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 如上 ) 22 . 中介语产生的原因 S lne (92认为中介语形成有 5 e ik r17) 个因素在起作用; 潘金梅 1 )语言迁移 (agae tase ) Lnu g rnfr 。主要是指母语干扰。 2 )来 自 训练产生的迁移 (r nfro r iig。有些中介 T ase f ann ) t ( 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科 湖北荆州 44 0 ) 3 00 的产生来 自 于学习者接受知识的方式。 一方面指外语教师某些不地 道的 或不合适的 语言运用及教授, 一方面 言 另 语 材料的 使用不当也 [ 摘 要] 文 中 语 定 、 介 理 关 中 语 特 、 生 可产生训练迁移。 本 对 介 的 义 中 语 论 于 介 的 征 产 原因、石化现象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及怎样防止 3 )学习策略 (erig sr tg ) Lann taey 。
中介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中介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学号:281881 张利利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对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中介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最后将中介理论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得出了几点启示,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介理论中介特征启示一、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基本概念以色列心理学家费厄斯坦(Feuemtein)的中介作用理论(Mediation Theory)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互动学的核心理论。
费厄斯坦认为,一个儿童的学习,自其出生起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成人的干顶和影响。
他把这些在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叫做中介者(mediators)或者叫起中介作用的成年人;把中介者为儿童提供的学习经验叫做在中介作用下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这些对儿童有重要意义的成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老师。
他们为儿童选择和组织他们认为合适的学习资料,用他们认为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式使用这些学习资料。
他们还干预儿童对刺激的反应,通过向孩子做出解释而引导和鼓励孩子做出更为恰当的反应,获得他们认为更好的学习效果。
费厄斯坦指出,中介者与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中介作用是赋予权力,它要帮助学生获得发展、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用各种文化情况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中介作用关系到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和控制白己的学习,还关系到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第二,中介作用涉及中介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第三,中介理论强调相互作用,即学生对教师或中介者意图的反馈作用费厄斯坦认为这种互动正是语言课堂所缺少的。
第四,学习者的自主性不仅仅是自己选择和获得学习资料,中介者应该以多种方式帮助学习者与学习资料之间建立互动,直到学习者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性。
费厄斯坦的中介理论赋予了作为中介者的教师一种全新的理念。
“中介理论”的精华是:中介者不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加以“中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学号:281881 张利利摘要:本文首先给出了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对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中介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最后将中介理论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得出了几点启示,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介理论中介特征启示一、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基本概念以色列心理学家费厄斯坦(Feuemtein)的中介作用理论(Mediation Theory)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互动学的核心理论。
费厄斯坦认为,一个儿童的学习,自其出生起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成人的干顶和影响。
他把这些在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叫做中介者(mediators)或者叫起中介作用的成年人;把中介者为儿童提供的学习经验叫做在中介作用下所获得的学习经验。
这些对儿童有重要意义的成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老师。
他们为儿童选择和组织他们认为合适的学习资料,用他们认为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式使用这些学习资料。
他们还干预儿童对刺激的反应,通过向孩子做出解释而引导和鼓励孩子做出更为恰当的反应,获得他们认为更好的学习效果。
费厄斯坦指出,中介者与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中介作用是赋予权力,它要帮助学生获得发展、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用各种文化情况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中介作用关系到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和控制白己的学习,还关系到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第二,中介作用涉及中介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第三,中介理论强调相互作用,即学生对教师或中介者意图的反馈作用费厄斯坦认为这种互动正是语言课堂所缺少的。
第四,学习者的自主性不仅仅是自己选择和获得学习资料,中介者应该以多种方式帮助学习者与学习资料之间建立互动,直到学习者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性。
费厄斯坦的中介理论赋予了作为中介者的教师一种全新的理念。
“中介理论”的精华是:中介者不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加以“中介”。
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选择和组织最合适的刺激,用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刺激,使教师、学生和学习任务形成动态的“三维”平衡。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发展的效果。
作为中介者的教师与传统的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有着根本的区别:中介只是赋予权力,即帮助学习者获得发展自身、拓宽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适应某种文化情景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新的和无法预知的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策略,其最终目的是努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费厄斯坦的中介理论强调学习者作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解决者,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等。
二、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中介特征为了提高真正富有教育价值的学习经验,教师和其他成人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中介”。
费厄斯坦从三个方面对12种中介特征进行归类分析,我们将对各种中介特征逐一介绍:1.与所有学习任务相关的(1)现实意义(significance):教师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任务的重要意义,明白学习任务对自己个人或更广义的文化环境中的价值。
(2)长远意义(purpose beyond the here and now):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某种学习经验除了达到直接的目的外,还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3)共同意图(shared intention):在布置某个学习任务时,教师不仅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并且让学生也明白自己的意图和对意图做出反应,师生间要通过某一学习活动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2.与学生学会学习的自我控制有关的(1)胜任感(a sense of competence)。
教师要通过发挥中介作用,使学生感到他们能成功地完成所面对的任务。
(2)对自己的行为的控制(control of own behavior):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3)确定目标(goal—setting):教师要使学生有能力确定现实的目标和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
(4)挑战性(challenge):教师要通过中介作用使学生产生应对挑战和寻求生活中新挑战的内在需求。
(5)变化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是不断变化的,并使他们获得认识和评价自身变化的能力。
(6)积极的态度:教师要使学生相信即使面对棘手问题,也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3.与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有关(1)合作精神(sharing):教师要通过中介作用,教会学生理解合作,使他们懂得合作可以使问题得以更好地解决。
(2)个性(individuality):作为中介者,教师要帮助学生承认和尊重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
(3)归属感(a sense of belonging):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归属于一个团体和一种文化。
三、费厄斯坦中介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1.现实意义、长远意义和共同意图。
费厄斯坦解释说,一种学习经历应该导致进一步的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该学习任务本身所要求的行为也就是说,学习者应该获得某一学习任务以外的更为普遍的价值。
举例来说,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一种有用的策略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学习其他方面得知识;再如,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一个较长的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来理解句子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分析长句的策略,从而在未来学习中自觉运用分析策略读懂更多的长句。
教师则应该了解某一学习任务的长远意义,并将它传递给学习者。
在明确想要让学生做什么和为什么做的前提下,可以开始考虑中介作用的特征(3),即共同意图。
教师要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能够并且愿意尝试着去做,这样学生便可以专注地和自主性地去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但这种专注性和自主性并不能理解为一种一切由教师做决定的单向学习过程。
因为最终目标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尤为重要在自主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同时不断加强自主性。
成年学生则对他们想要学什么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并在围绕学习活动的交流中发挥核心作用。
作为教师,他们必须清楚地知道选择某一学习活动的意图并把这一学习活动对学习者的要求准确地向学生传递。
对于教师的一个巨大挑战是用目标语把老师的意图传递给学生,并检验学生是否准确理解和恰当回应。
通常的做法是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解释,并要求学生重复教师的指令,或者在教师解释的同时让学生分组演示。
2.控制学习活动的因素。
费厄坦斯认为:胜任感、对自己的行为的控制、确定目标、挑战性、认识变化和积极态度这六点与学会学习的自我控制有关。
教师要鼓励学生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一种“我能”或“我会”的积极态度,这就是胜任感的意义所在。
成功的学习者大都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胜任学习任务。
教师经常会遇到缺乏自信的学习者,他们自认为自己没有天赋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学习方面自我否定。
如何帮助这类学生是教师的又一巨大的挑战。
费厄斯坦强调,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惧怕失败、能力不足、缺乏兴趣等不良情绪,老师则难辞其咎。
一旦学生认为自己不胜任学习,这种自我形象却很难改变。
结果将导致成绩不佳、学能缺失和不胜任学习任务等不良后果。
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不必惧怕犯错误,轻松白在地表达自己,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得到重视,课堂活动成为成功的体验而不是失败的经历。
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胜任感是不够的要真正胜任学习还要学习必要的技能和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教师的中介作用也体现在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逻辑和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学习外语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学习者要学会化解这个难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结果。
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最终会成为高效的和胜任的学习者。
这一中介作用在语言课堂发生,成为语言课堂中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为学习者训练的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言之,学习者训练就是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使学习者掌握自主学习策略,或者在课堂尽可能高效地学习。
确定目标、挑战性、认识变化,这二点是对控制理念的进一步拓展。
无论作为普通个人还是学习者,善于确定生活和学习目标,并计划如何去达到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
然而在课堂,通常是教师替学生确定目标,决定如何去实现目标以及判断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而不是帮助学生自己确定目标。
找到实现目标的正确途径事实上,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学习目标。
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说,学习者确定的学习任务要有足够的难度,从而给自己提供一种挑战,同时这个学习任务又不应太难,以致超过自己的胜任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中介作用在于避免使学生感到已经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鼓励学生乐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一种还能向前一步的感觉,随着学生每向前迈进一步,他们在认知水平、交际能力等很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认识变化、监控和评价变化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极其复杂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的教学计划都是建立在老师制定学习任务、评价学生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的。
通常是老师给出学习成绩,决定表扬或批评,判定考试分数,学生由此获得关于自己进步与否的信息。
而事实上,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的能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从这个意义上发挥中介作用,教师需要研究如何使学生在没有教师反馈的条件下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例如,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周学到的词汇、每学期读过的书籍、能够运用的写作技能和每学期学到的其他知识等。
最后,关于中介作用的又一特征是积极态度。
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致力于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无论学习外语对有些人看起来多么困难,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任何一门外语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也不论他们教育程度的高低,只要他们认为需要,他们就可以讲一门或两门甚至多门外语。
只要教师认为他们的学生能够成功,他们就会继续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3.培养交际能力的因素。
费厄斯坦认为合作精神、个性和归属感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关。
因为这三个中介特征关系着如何使学生只有个性并归属社会。
首先,合作精神是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缺乏合作精神会导致认知障碍,并产生偏执的世界观。
不幸的是,在大多数的课堂里,鼓励竞争高于一切。
虽然我们无法回避竞争,但是分享与合作无疑是更加重要的社会互动形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将培养学生为一个以互敬、互信、平等、合作为准则的社会贡献力量视为己任,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课堂和学校播下分享与合作的种子。
在教学课堂里,组织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互动练习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