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
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人的记忆潜力是巨大的。
据国外学者估计,一个人如果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学习,一生中能记忆的知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虽然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达到如此巨大的记忆容量,但至少可以说明,发展人的记忆力有很大的潜力。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
那么,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来指导学生学习呢?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首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让我们以自学为例。
自学时,为避免大脑产生抑制并进行自我保护,应避免长时间学习同类型的内容。
例如,我对摄影感兴趣,所以我在个人的百度文库中报了网络学习课程。
在百度文库的摄影课堂中,每堂课大约一小时四十分钟。
而我今晚有四个小时的自学时间。
如果我都用来学习摄影,可能在我上第二堂课的时候,我的大脑就已经开始进行自我保护了。
这样不仅会使我的自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会对我以后的摄影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以,不妨试着把四个小时的自学时间分为两段。
前面两个小时用来学习摄影,中间休息一会,再用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来学习沙画或者素描。
这样分两个阶段自学不同类型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对材料的记忆,还便于我下一次的继续学习并以此产生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让我们以记忆英语单词为例。
早上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因为这时候受到干扰少,易于开始一个新的记忆之旅。
再者,我们白天还有很多琐碎时间可以用来重复早上记忆过的内容。
晚上是复习的最佳时间段。
据研究表明,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会保留部分临睡前的记忆。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候记忆早读时比较难记的单词,顺便加强记忆。
作为英语师范的学生,我们应把握这两个黄金记忆时间段。
2.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心理学上一般把识记方法分为三种:综合识记、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
首先,根据多年的学习经验,我比较推崇综合识记。
即先对整体有个了解,认识了基本轮廓后,再对各个部分一一攻破。
先整体识记再部分识记,这种识记方法类似于写作方法中的先总后分。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识记方法比较适合文科生,因为文科生经常要记忆大量长篇幅的内容。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读:1.怎么讲,学生才记得住,记得牢?2. 2.有哪些记忆规律可以应用?一、心理讲坛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类,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储存的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联系生活张老师是个刚入职的小学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赤城和热情,平日里对孩子们很是上心,兢兢业业,无奈教学效果总是不好。
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但这一教学内容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但张老师无论怎么努力,孩子们总是记不住,为此,张老师特意来求助老教师。
三、为你支招(1)推荐记忆方法一——联想记忆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剌激时,浮现出与该剌激有关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
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2)推荐记忆方法二——精选记忆法;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之所以加以选择,是因为每个人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
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
(3)推荐记忆方法三——多通道记忆法。
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
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
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四、心灵寄语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所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
——麦克唐纳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
——马什。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
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记忆规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豢
一
第一 ,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导致遗忘的程 度也 不同 ,相较 于形象 的事物 ,抽象的事物更容易被遗 忘, 有 意 义 的材 料 的 记 忆 程 度 远 大 于无 意义 的材 料 。 遗忘的规律 表明 ,机械性 的记忆只停 留于记忆的表 面层次 ,理解性 的记忆 才更深刻长久 。教学实践表 明, 学 生 对 所 学 的知 识 的记 忆 程 度 。 受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理解程度影响 , 学生 只有对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 解 , 思维才更积极 , 有助 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 如果学生对 所学知识 的理解 比较片面 ,则对知识 的记忆就会 大 大 降低 , 继而影响学生对新知识 的掌握 。 越为形象 的 知识描述 , 学生的理解就 越清 晰 , 有助于加强学 生的 记忆效果 。 第二 ,学生 的心理状态与遗忘程度 的大小密切 相关 ,当所学 的知识对学生有意义或能够满足学生 的需求 , 让学生产生愉快情绪体验 时 , 记忆程度就高 且容易保持 。因此 , 生物教学活动中 , 教学的 内容要 与生活实际相联 系 ,教师通过讲述生活 中的生物现 象与实例 ,让学 生明白生物学科与 日常生活间节课知识 的重点 学生都有所 了解时 , 学生就会有 了明确的学习 目标 , 继而在课 堂上对与重点知识会着重记忆 ,充分 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 , 使其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 中。 同 时, 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 的理解 , 教师可在课 堂教
学 中 间 隔性 的 强调 重 复 重 要 的知 识 点 ,布 置 相 应 的 习题 , 加 深 学 生 的记 忆 。 此 外 , 当一 节 课 出 现 多 个 重 点与难点时 , 学 生 对 知 识 学 习 的难 度就 会 加 大 , 对 重 点知识的理解不够 , 知识 的记忆只停留在表 面 , 出现 注意力涣散 的现象 , 因此 , 教师可在保持知识系统性
浅谈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教学的意义,归根到底是通过课堂,使学生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归根到底就是有效的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半壁江山,通过有效记忆,可以解决每门学科百分之八十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学习,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记忆力。
中国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就经常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每天站在河边背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
他不仅背诗,还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面的一百位数字。
在他八十岁的时候,他仍旧记得这一百位数。
他的良好的记忆能力,和他自我的不断努力,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卓越的桥梁专家。
可见,好的记忆力就是好的学习能力,就是人的一种优秀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规律;习惯;改善如何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学好该门学科,想必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
除了掌握好的教学技巧,也要适当的掌握一些记忆规律,并能借助它们,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有效的记忆的呢?我来总结并细致的解释一下。
1,调动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记忆效果科学研究证明,人在喜悦,悲伤,恐惧,痛苦的时候记忆的东西会更深刻一些,远比一个人没有任何情绪的时候记忆效果要好。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恐惧的记忆能记忆一辈子,终身难忘。
或者,一个人,有次没有考好,那么他就会很难过,他对当时的场景也会记忆深刻,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忘记。
作为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在合理范围内起伏的情绪,会使学生记忆效果更好。
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激情的老师教学效果更好一些的原因。
2,反复朗诵或抄写反复朗诵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加快记忆,而且可以使记忆更为持久。
耳朵眼睛嘴巴多种感官的并用,会让记忆效果更佳,而且因为有声音,使得你的学习没有那么枯燥。
一般说来,对于指定的知识点,朗诵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记忆更长久。
而且,你朗诵时的状态越好,注意力越集中,所花费的记忆时间越短。
所以,当你觉得看不进去的时候,不妨读出声音来,能帮助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能让你有效记忆。
第四章 记忆及其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事物保持时间长 短方面的特征。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
三、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
保持和提取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 四、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知 识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2、表象: 3、超额学习: 4、记忆的恢复现象:
一、识记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 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二)识记的种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 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 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 记。
动的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二)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
1.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指刺激物作用于 人的感觉器官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 短暂保留。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 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 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的记忆。
2.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 间的相互干扰(抑制)造成的。
前摄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 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 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 遗忘的原因
3. 压抑说。也叫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 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
4. 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 构简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规律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教师和学生有所指导和启发。
首先,记忆规律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记忆规律,人的记忆有序排列的能力更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分成小的模块,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通过逐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其次,记忆规律可以指导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例如,短期记忆遗忘速度较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反复复习、示范演示、概念图谱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而长期记忆相对稳定,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记忆和掌握知识。
第三,记忆规律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复习和评估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记忆强度会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经常对已学知识进行温故知新。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总结归纳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记忆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每个学生的记忆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自己的记忆特点,并根据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例如,一些学生善于视觉记忆,可以通过制作记忆卡片、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学习;一些学生善于听觉记忆,可以通过录音、听课等方式进行学习。
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更好地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复习和评估方式,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教师应当结合记忆规律,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记忆潜力,实现深入理解、牢固记忆的学习目标。
浅谈“记忆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 >>192浅谈“记忆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赖一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育才中学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更是为学生以后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的重要工作。
而记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累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记忆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复习指导;记忆规律;初中数学教学学习是接受、整理、消化和贮存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积累必须依赖一定的记忆。
学习过程中没有记忆,就会边学边忘,最后所获无几。
因此说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亦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支撑点,是学生积累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记忆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现代教育,教师应该科学的选择教育方法,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更加要科学,选择合理的并加于合理组合,那么,就有可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
1885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正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的原理,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会遗忘,这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呈负加速型。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
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第五章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遗忘规律
1,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3,抽象的内容和无意义的材料要比形象的内容和有意义的材料容易遗忘 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5,学习的程度影响遗忘的进程 6,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遗忘的规律
德国 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 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 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 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 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 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请问公共汽车现在停了几站?
记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识记、保持、 再认或回忆。
识记的规律
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 以意义识记为主,兼用机械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的任务和性质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4,参与识记活动的分析器 5,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6,意识倾向
一、组织学生有效的识记
(五)提高加工水平,强调精细加工 精细加工是指通过关注记忆材料的细节,以及对新材料从多个方面进行感
知,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从而提高保持效果的方法。有人曾做 过这样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组照片,实验时要求两组被试分别按照“性别” 和“忠诚水平”进行分类,最后再将一些新照片混入其中,让这些被试找出自 己曾看到过的照片,结果要求按“忠诚水平”分类的一组的成绩远远高于另一 组。这主要是因为要求按“忠诚程度”进行分类的被试需要从多个方面对照片 进行判断,其加工水平深,因此记忆效果好于另一组。教师在布置识记任务时, 应提供多角度深层加工的方法。
记忆规律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记忆规律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从记忆映像的性质来看,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用信息加工的理论看,记忆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
那么,记忆具有哪些基本规律呢?在外语教学中又应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呢?我们知道,记忆过程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识记、保持、重现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与成为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步。
识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人在识记时的自觉目的性和随意性,可以把识记区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又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期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事先没有自觉的目的,也没有经过特殊的努力的识记。
—般来说,要想牢固地记住某一事物,必须要有记住它的意图,并经过一番努力才行。
也就是说,记忆的目的和要求越明显越具体,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那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人的需要、兴趣密切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被无意地记住。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记忆任务,如哪些需要逐字逐句地背诵,哪些只需要记住主要内容,哪些应记住材料的顺序,哪些只需要着重理解等,以进一步加深识记的效果。
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也可以利用教学挂图、简笔画、实物等,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情景性和趣味性,愚教于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要自然,动作要协调,语言要生动。
为了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既有思想性有具趣味性的材料,如笑话(jokes)、幽默(humors)、寓言(fables)、童话(tales)、谜语(riddles)、故事(stories)等等。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
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刺激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储存于瞬时记忆,受到主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信息保持1秒钟作用丢失了。
”(章志中,1999)所以,“记忆的感觉储存阶段只有受到注意时才能转移到相对稳定的短时记忆,而注意力分散是阻碍记忆力更好发挥的罪魁祸首。
”(刑淑贞,2003)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尽量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新句型,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使瞬时记忆的信息因为主体的注意,而快速进入短时记忆。
采用直观教具呈现、引起注意。
直观形象的教具不但帮学生把知识与实物间建立起了联系,而且在无意识当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信息自然而然地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二)利用猜测式呈现、诱发注意猜测式教学活动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在学生好奇心最浓、探究欲望最强时,再揭开谜底---呈现新词,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灵活多变的猜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呈现新语言,使新语言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
巧用体态语呈现、激发注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交流90%是靠动作与表情,即体态语,只有10%是靠有声语言。
(四)质疑呈现、集中注意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
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呈现新语言;从而使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信息一到感觉记忆系统,就受到主体注意,而迅速进入短时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二、灵活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
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做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
“记忆”一词,最简洁最恰当地表述了大脑保持经验的过程,总是先有“记”,然后才能“忆”。
比如刚入学的儿童学习汉字,经过识字教学对字进行辨识、读写,把字储存在头脑中(保持),过后再见到这个字,才能正确地读出来(再认),默写出来(重现),没有对这个字的“记”,就不可能有“忆”。
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理解记忆,可以把它看作对输入信息的编码。
储存和在一定条件下提取出来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和重现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
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和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形象记忆有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或味觉的记忆等。
语言――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公式、理论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操作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按记忆有无预先确定的目的,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心理实验和研究表明,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比较,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例如,在学生面前迅速展示和取下绘有“三角内写5,圆圈里写9,方框内写6”小黑板。
展示前向学生提出三个数字之和的记忆任务,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得正确,但如果接着问学生三个数字分别在哪种图形中,则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因为第一个问题是有意记忆的结果,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没有记忆任务。
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引言:记忆是人类学习和思考的基础,而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记忆规律,并在教学中运用它们,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本文将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室,减少学生分心的因素;2. 控制教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学习环境;3. 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愉快和放松;4.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是记忆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1. 利用故事、实例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情感参与;2.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3. 利用多媒体、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三、组织有序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组织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织有序的学习内容:1. 将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2. 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知识点进行可视化表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3. 将抽象的概念和实际的例子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 将学习内容分成适当的小块,避免学生的记忆负担过重。
四、重复和巩固学习内容重复和巩固是记忆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重复和巩固学习内容:1. 在课堂中多次重复关键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2. 利用复习课、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复述等方式巩固记忆;4. 利用互动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五、多种记忆方式的运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记忆需求:1. 利用口头教学和书面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记忆需求;2. 利用动手实践、实验等方式,满足学生的运动记忆需求;3. 利用多媒体、图表等可视化方式,满足学生的形象记忆需求;4. 利用游戏化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情感记忆需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标题,本文将从记忆规律的概念、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记忆规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记忆规律的概念记忆规律是指人类在记忆过程中遵循的一些规律,包括联想、重复、意义等。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1. 联想法联想法是指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新知识。
例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通过将单词与图片、音乐等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
2. 重复法重复法是指通过反复学习同一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公式时,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公式。
3. 意义法意义法是指通过理解知识的含义和作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三、如何有效地运用记忆规律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例如,可以在教室中设置舒适的座位、良好的照明和空气流通等条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4.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案例、使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联想法、重复法、意义法等记忆规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式,来有效地运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如何在课堂教育中运用记忆―遗忘规律-最新文档
如何在课堂教育中运用记忆―遗忘规律-最新文档如何在课堂教育中运用记忆―遗忘规律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为什么会遗忘?遗忘会使我们失去很多有用的技能。
而研究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则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个规律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育的活动中,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并使学生以科学的技巧来记忆。
1 理论尽管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遗忘理论,但每一种遗忘理论都既有赞同者也有批评者,为使大家对此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为某种理论所局限,笔者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遗忘理论:1.1 消退理论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在记忆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化学物质,即记忆痕迹,除非定期地使用或者复述这些信息,否则记忆痕迹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消失。
2.2 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遗忘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干扰而非消退,人脑时时刻刻都有新的信息输入,而这些新旧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干扰关系,遗忘就是新信息对旧信息的干扰所致,相隔时间越长,所受的干扰也就越多,遗忘现象也就越严重。
干扰主要有两类:前摄干扰与后摄干扰。
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而后摄干扰则恰恰相反,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程度就越大。
安德伍德的经典研究说明了前摄干扰在遗忘中的重要性。
他给第一组被试看一组单词前,先让他们学习另一组单词;第二组被试则只学习一组单词。
一天以后检查遗忘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记住要求他们记忆那组单词的25%,而第二组被试能记住75%。
安德伍德认为:第一组被试成绩之所以差,就是因为前摄干扰所致。
而关于后摄干扰,詹金斯与达伦巴克的研究也被认为很有说服力。
他俩发现:在入睡前学习的内容比上午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要慢些。
这就是因为白天记忆信息的后摄干扰比临睡前要多些。
1.3 线索依存理论线索依存理论是这样解释遗忘的:信息被记忆后是永久存在的,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没有一个良好的线索从海量的记忆信息中提取该信息。
记忆规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记忆规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艾小芹来源:《成功密码》2023年第03期想要熟练地掌握英语,学习词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不应该只是侧重单纯地记忆单词和拼写,而是要侧重对词汇中所隐含的深层含义进行讲解和教授。
也就是说,高中生需要掌握十分丰富的词汇及其深层含义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语篇阅读。
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不论是数量还是学习的难度都对学生有一定的考验,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词汇多会产生畏惧心理。
而记忆规律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记忆规律的概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一种“遗忘曲线”,这种记忆规律则建立在“遗忘曲线”之上。
记忆的维持随时间而异,可分为两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人在学习之后,输入的信息就变成了短时记忆。
然而,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回顾,那么短时记住的内容就会被忘记。
而在进行了及时的回顾之后,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变成人的长时记忆,并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一段时间。
人的大脑是一座记忆的宝库,人脑所想的问题、所体验的感情、指挥所做的动作,都能作为人们记忆的载体。
比如,英文学习中的躯干词汇、词组、句型,乃至一篇文章的内容,都要靠背诵来实现。
由“记”向“忆”的转变,经历了“识记”“保持”“重认”和“追忆”四个阶段。
二、影响高中英语词汇记忆的因素(一)记忆时间因素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长短之分,不同的学习时间也对单词的记忆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英语单词学习的反馈周期很长。
英语词汇的背诵,需要相对较漫长的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今天记忆了100个词汇,第二天或许会遗忘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
如果学生长时间看不到学习效果,就会丧失信心,从而对背单词感到厌烦。
(二)记忆材料因素不同性质的材料,记忆效果不同。
结合教科书进行词汇讲解的词汇记忆效果很好,但由于部分文本篇幅较长,有些词条是一个词有多个释义或用法,不便于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因此,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使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于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从以下方式尝试:
一、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
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
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刺激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储存于瞬时记忆,受到主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信息保持1秒钟作用丢失了。
”所以,“记忆的感觉储存阶段只有受到注意时才能转移到相对稳定的短时记忆,而注意力分散是阻碍记忆力更好发挥的罪魁祸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新句型,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使瞬时记忆的信息因为主体的注意,而快速进入短时记忆。
二、灵活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复述,信息就会丢失。
复述分两种。
简单复述是机械记忆地复诵识记,有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而进入长时记忆;精细复述就是将要复述的材料与过去已有信息联系起来,在深层次上加工整合,又称整合性复述,是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记忆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科学、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落实和巩固知识。
三、善用遗忘规律,强化长时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
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
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重复,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
失。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安排复习活动。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