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谵语
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邪在气分(5)
湿热浊邪蒙闭上焦 治法:清宣上焦湿热
浊邪 方药:栀子豉汤
(加桔梗、 枳壳)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清热化湿, 豁痰开窍 菖蒲郁金汤加 至宝丹、 苏合香丸
邪在气分(6)
2、邪在中焦 [原文]8 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
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 一散等味。 本条论述湿热之邪阻遏膜原证治。 证候:寒热如疟(不似疟疾之寒热发作有定期,而是寒 热交替或寒热起伏)。 吴又可《温疫论》指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 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胃,常引起厥阴、少阳的病变。 精辟地概述了湿热病邪“蒙上、流下、上闭、
下壅”以及闭阻三焦的特点,提出了治疗原则 创造了湿热病瘥后调理的辨治方法,使湿热病
的辨治体系更臻完善 诊断上重视舌诊
《湿热病篇》原文类编
湿热病提纲 邪在卫表 邪在气分 邪入营血 变证、类证 后期调理
邪在气分(7)
薛生白自注云:“膜原为阳明之半表半里。湿 热阻遏,则营卫气争。”
章虚谷曰:“膜原在半表半里,正如少阳之在 阴阳交界处相同。而营卫之气内出于脾胃,脾 胃邪阻,则营 卫不和。”
治疗:清热化湿,开达膜原 本证与伤寒少阳病鉴别:二者病变部位均在半
表半里,都有寒热往来之表现。
邪在气分(8)
脉虚无力 治法:清热涤暑,
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实喘 暑湿病邪(暑湿) 暑湿壅阻肺气 咳喘,口渴不欲饮 苔腻,脉濡数 清热利湿, 泻肺化痰 葶苈、枇杷叶、六 一散
邪在气分(3)
[原文]31 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 憹 , 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 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本条为湿热浊邪蒙闭上焦气分之证治。 证候: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时
谵语。 治疗:清宣上焦湿热浊邪
邪在气分(4)
湿热浊邪蒙闭上焦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病位; 气分
气分为主
病机:湿热浊邪蒙闭清阳 湿热郁蒸气分,酿成
欲陷心包
痰浊
主证:壮热口渴,胸闷懊 身热不退,神识昏蒙,
憹,眼欲闭, 时清时昧,时有谵语,
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枇杷叶、六 一散等味。 本条论述暑湿伤肺,邪滞肺络证治。 证候:咳嗽气喘,甚至喘不得眠。 治疗:清暑化湿宣肺 肺经湿热消,肺气降,则咳喘自平。 注意点:暑伤肺经虚喘与实喘鉴别。
邪在气分(2)
虚喘 病邪:暑热病邪(暑温) 病机:耗伤津气 主证:大汗不止,气短喘喝
湿热病提纲
[原文] 1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 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本条为湿温初起的典型病证。 湿温病提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自注中:
a, 湿热病的发病机理—“内外合邪”的特点。 b, 病邪的入侵途径及病变中心—“湿热之邪,
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 九”,病变中心在脾胃—“湿热病属阳明 太 阴经者居多”。
c, 湿热病的正局、变局 正局:原文所列六种症状为湿热病正局初起 的见症。 变局:阳明太阴湿热内郁化火,表里上下充 斥肆逆。
d, 湿热病表证与伤寒表证的区别 e, 湿热病与温热类温病的区别
湿热病—感受湿热病邪—病变以脾胃为中心 温病(温热类)—指伏气温病(春温)—新感引 动,病变部位以少阴、太阳为主
邪在卫表(1)
[原文]2 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 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 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本条论述湿伤于肌表,郁遏卫阳(阴湿)证治。 证候: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治疗:透表化湿 本证与伤寒表证鉴别,二者均见恶寒无汗。
阴湿伤表—表现为身重,苔白腻、脉濡 伤寒表证—表现为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词解:阴湿—湿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证见 恶寒而不发热,症以湿象偏著者为阴湿。
阴湿与阳湿相鉴别 二者病位都在卫表,都有恶寒、身重表现。 阴湿—阴湿伤表,致卫阳郁闭,故无汗、不发 热。 阳湿—湿热郁蒸于表,故汗出、发热。
词解:阳湿—湿已化热,见症以热象明显者则 为阳湿。章虚谷曰:“以其恶寒少而发热多,
故为阳湿也。”
邪在பைடு நூலகம்分(1)
1、邪在上焦 [原文]18 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
湿热病篇
史志云
薛生白与《湿热病篇》(1)
薛生白生平 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薛雪)
(1681---1770年),江苏吴县人。 医著《医经原旨》、《膏丸档子》《湿 热病篇》、 《薛生白医案》。 主要学术思想
薛生白与《湿热病篇》(2)
主要学术思想
湿热病发病之內外因学说 阐明了湿热病发生发展规律,其病变中心在脾
湿热阻遏膜原:表现为湿遏热伏,邪在膜原而 病涉及中焦脘腹胀满、苔腻浊等表现。
少阳病:邪在少阳,热郁胆经,表现为口苦、 咽干、目眩、脉弦等。
瞀乱(原文14)—瞀:目眩、眼花、目不明; 乱:胸腹闷乱。是由于清阳闭阻不行,机窍闭 塞,浊邪害清所致。
湿滞阳明(原文12)—湿浊阻于中焦脾胃,症 见口渴、苔白腻、脘痞、恶心、腹胀等。
邪在卫表(2)
[原文]3 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 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 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 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本条论述湿中蕴热郁于肌表证治(阳湿伤表之 候)。
证候: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汗出。 治疗:宣表化湿泄热
邪在卫表(3)
邪在气分(9)
[原文]10 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 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 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 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 等味。
本条论述湿热蕴伏中焦证治(湿重于热) 证候: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 治疗:祛湿为主,兼以清热。
邪在气分(10)
[原文]13 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 渐化热,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 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 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本条为湿渐化热而成湿热俱盛之证治。 证候:舌根白,舌尖红 治疗:清热祛湿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