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Micr

合集下载

中医就有这么牛:中医大家孟景春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

中医就有这么牛:中医大家孟景春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

0 2
41小男孩 乳房增生, 清热逼络复 如常
0 3
42老汉乳 房胀痛,软 坚化痰复如 初
0
443 5 年 多 每至夏夜干 咳,两服温 肾祛寒建奇 功
0 6
45服壮阳 酒阳强举坚, 清胃泻火釜 底抽薪
0 5
44六旬翁 阳强不倒, 滋阴降火软 如棉
46壮男阴缩排 1
尿难,脾肾双 补建奇功
47 1月多夜中 2
梦游,3服药清 火镇潜寐安然
3 48 40天粒米
不进,升阳益 胃复如初
4 49左眼突出8
月余,清肝镇 逆20剂而愈
5 50小男孩牙龈
生毛,健脾补 肾龈毛脱落
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就有这么牛:中医大家孟景春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这本书讲述了孟景春老中医看的50个疑难杂症病例。孟景春教授在理论研究上,十分重视经络学说。
好书!感谢有这样的专业的有父母心的医师。
中医就是这么牛!书中选取50则最具代表性的疑难杂症案例,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叙述了50个案例的治病过 程,如何辩症,如何遣方用药,如何告知患者配合治疗...有故事性,趣味性,科学性,真实可信。早上中午服 参苓白术丸,因该丸重在补脾止泻,故在白天阳旺时服;晚上天气由阳转阴,故温补脾肾的附子理中丸服之,有 利于脾肾之阳的恢复。一个好的养阴处方,必须加一些阳药,这样养阴药得到阳药的掺和,才能使养阴发挥其长 久的功效。
无效,活血祛 瘀反有功
3 10偏头痛缠绵
10余载,分经 辨治3月愈
4 11鼻旁痒疹4
年多,上病下 治建奇功
5 12乳房萎缩小
如男,补气养 血复如初
13尿失禁补肾固涩无 功,辟蹊径柔肝缓急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精选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精选

一,治阳痿方一(古康德拟方):麻雀12只,地龙40克,蜈蚣(干品,下同)20条,淫羊藿50克。

分别研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混匀,分为40包,每次1包,每日2次,以米酒冲服。

20天为1个疗程。

本方治疗阳痿患者10余例,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

方二(李保安拟方):淫羊藿、蛇床子、阳起石、菟丝子各15克,黄芪、枸杞子各20克,益智仁10克,蜈蚣10条,海狗肾1具,黄酒、白酒各500克。

诸药投入酒中浸泡10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25克,20天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阳痿患者24例,1~3个疗程治愈率95.8%。

二、治遗精、血精方一(胡达坤拟方):刺猬皮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7包,每日1包,以甜酒汁冲服。

采用本方治疗遗精患者11例,均获痊愈。

方二(范立金拟方):生蒲黄70克,滑石粉、栀子(炒)、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各30克。

诸药共研细末,水煎连渣饮服,1日3次。

尿急尿频缓解后即去当归、生地、赤茯苓、木通、甘草。

采用本方治疗血精患者13例,7~13天全部痊愈。

三、治不射精方一(倪国新、张丽拟方):党参、麦冬、远志(制)、酸枣仁(炒)、天冬、茯苓、五味子各10克,合欢、甘草各15克。

水煎2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服2次。

采用本方治疗少年时期遗尿引起的不射精症患者120例,治愈率85.8%。

方二(郑锡海、范玉华拟方):柴胡、香附、枳实各10克,甘草6克,白芍、牛膝各12克。

水煎服,1日1剂。

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不射精患者46例,均获满意疗效。

四、治不育症方一(杨光伦拟方):熟地、淫羊藿、韭菜子各30克,白术、枸杞子、山萸肉、蛇床子各15克,当归12克,杜仲(炒)、仙茅、巴戟、肉苁蓉各10克,熟附子、肉桂各6克。

水煎3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分3次服。

20日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不育症患者28例,治愈率82%,总有效率93%。

方二(房金拟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0克,淫羊藿、党参、枸杞子、淮山药各15克,仙茅12克,鹿角胶、紫河车各6克。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巧治水肿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巧治水肿

炙麻黄3 克 , 炙紫 菀 l 0 克 ,冬 瓜 皮 3 0 克 ,老 姜 3 便 少 ,不 赤 涩 ,此 属 阴水 ”。 治 当 以补 气 温 阳
片 ,红枣6 枚, 7 剂。
化湿 ,用黄 芪 、防 己、生 薏苡仁等 以补气解毒
另泡脚 方 :川桂 枝1 5 克 ,赤 芍1 5 克 ,杜 红 化湿 : 附子、焦 白术温补脾 阳 : 防风 、苏 叶及 紫
花2 0 克 ,艾 n f 3 0 克 ,3 剂 ,煎汤 泡脚 ,每 次2 0 菀宣利肺气 ,并少佐麻黄 引诸 药入膀胱经 。因
分钟左右 。
血 水 同源 ,久病 多瘀 ,故配合泡脚 方活血化瘀
二诊:l 2 月2 5 日,药 后 水 肿渐 轻 , 小便 利 水 。二诊水肿 渐消 ,阳虚未 复,加 炮姜及 附 量 多 ,此 次 肾功 能检 查 :除 尿 素氮 稍 增 外 ,
软 。既往有风湿性 心脏病史 1 5 年 ,胸腺瘤病 史 调 治数 月 ,水 肿 基 本 消退 ,大 便成 形 , 胃纳
近2 O 年 。此 系 脾 肾 两 虚 ,气 虚 不 能 化 湿 , 治 拟 佳 。因患者体弱病重 ,病情 时有反复 ,现仍 常
补气化湿 ,佐 以温肾 。
处 方 :生 黄 芪 3 O 克 ,炒 防 风 1 0 克 , 紫 苏 叶
医防治 》等。
施 某 , 男 ,7 2 岁 ,工 程 师 ,初 诊 :2 0 1 0 谷 一 般 , 大便 日行2 ~3 次 ,质 稀溏 。此 系脾 年l 1 月2 7 日,反 复双下肢 水肿 1 5 a ,再发4 月 肾阳 虚 ,心 阳亦 不 足 ,再 以温 肾健 脾 ,兼 养 余 。现症 :两腿 足浮肿殊甚 ,甚至连及 阴囊和 心 阳 。处方 :原 方 去 紫苏 叶 、 炙麻 黄 、炙 紫

读《孟景春临床经验集》有感

读《孟景春临床经验集》有感

读《孟景春临床经验集》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孟景春临床经验集》有感原创:恒之几年前在南京读书的时候就看过《孟景春临床经验集》,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反复看了两三遍。

最近又从图书馆借来看,由于有了临床实践,所以这一次读就比之前收获更大。

重视经脉辨证孟老在辨证时,常以经脉的循行部位为重要的辨证依据。

如治疗一病人头痛,因为其头痛部位在太阳穴,绕耳前后,前额,眉棱骨处。

而以此判断其病位在少阳经、阳明经,故以清少阳、阳明,兼以活血之方治之而愈。

一病人右手拇指不用,孟老判断其为痰瘀阻于手太阴肺经,用肃肺化痰活血之药而愈。

一病人鼻旁痒疹,孟老认为患处在手阳明大肠经,用麻子仁丸下之而愈。

孟老治疗盗汗时,会关注汗出的部位,如果头部、后脑、臀部汗多,则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病;如果是胸前区出汗,则是心与心包之病。

辨证宜细一病人,巅顶痛1年多、痛时吐清口水。

喜欢经方的人看到这两个症状,就会想到吴茱萸汤,但之前有医生用了吴茱萸汤后,并没有效果。

孟老仔细问诊,得知除了巅顶痛、吐涎沫之外,还有舌质两边红,急躁易怒,吐的清水之中,还有黏痰。

所以孟老用柔肝清肝,化痰饮之法治之而愈。

不仅辨证要仔细,更重要的是临床看病是望闻问切更是要仔细,不要看到一两个症状,就马上开药。

再比如孟老治疗一个女病人,脘腹内奇痒无比,抓又抓不到,吃了各种药都没有效果,孟老治疗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后得之其悲伤欲哭,而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甘麦大枣汤而见效。

用药先后有序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孟老十分赞同张景岳说的:”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

”所以孟老用补药,一般都是从小量开始用起,然后逐步加量。

因为如果突然用大剂量的补药,脾胃可能受不了。

欲补先调脾胃:孟老认为一切的药物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发挥药物治病的作用。

如果脾胃功能不调,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好,再治病。

比如孟老治疗一膝关节痛的病人,此病人应该用阳和汤治疗,但此人舌苔白腻,纳差,食后易胀满。

益智仁------尿床重用法最灵

益智仁------尿床重用法最灵

益智仁------尿床重用法最灵临床上小儿尿床病时常有遇,因为我过去不看儿科,很少见到这方面的病例。

现在则经常遇到,故在这个病上也做了点研究和试方,最后终于我找到了一个稳妥而十分有效的方子和专药,这就是大家常用的固精涩尿的益智。

中医界有一句话叫“不传之秘在于量上”嘛,确实是这样。

要想完全治好小儿遗尿,必须重用益智仁,这是关键。

益智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实。

主产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

晒干,去壳取仁,生用或盐水炒用。

用时捣碎。

益智味辛,性温。

主要归肾、脾经。

本品辛温助阳,气香兼涩,既能温脾胃、和中止泻摄涎唾,又能暖肾阳、固精涩尿止遗泄,故具有温脾止泻摄涎、补肾固精缩尿之功效。

凡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脾胃虚寒、运化失常所致的滑脱失禁等证,皆可选用。

益智配乌药为末,用山药糊为丸,名缩泉丸,常用于治疗遗尿、小便频数、夜间尿多等症,每次可服2钱,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如加入桑螵蛸、五味子、山茱萸、补骨脂等同用,则效果更好。

配补骨脂、肉豆蔻等,可用于脾肾虚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6~12g;或入丸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

【验案】 2005年5月间,一中年妇女带领一位十一二岁的男孩来就诊。

说听村里的人介绍,你看病特别好,特求诊于你。

我这儿子尿床已十多年了,看了很多地方,吃了不少药,也没治好,大家都说等到20岁以后,结了婚就好了,你说愁人不愁人。

你水平高,给孩子治治吧。

我听后哭笑不得,我能看好一些病不假,但不是什么病都看得好。

既然人家找上门了,先接下来再说,于是开了个套方,先吃2剂,容我回去研究研究,下次正式出方。

处方:益智15g,山药30g,山茱萸15g,桑螵蛸15g,金樱子15g,芡实12g,补骨脂10g,炙甘草10g。

3剂。

我估计效果不大,因为这是教科书上记载的,也是大家常用之方,都说有效,但都不说绝对显效,所以我心中有数。

晚上回去后,翻阅了大量的医案医话资料,方子、用药都大同小异,只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老中医的一段医话与众不同。

孟景春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孟景春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发1 次, 局限于两腮处 , 疼痛不显 , 纳食好 转 , 偶 有饭后 寐 安 , 舌 质红 、 苔 薄腻 , 脉 滑 数 。患 者平 素 嗜 肥甘 厚 腹胀不舒 , 掌心发热未解 , 大便 成形 , 日行 1 次。 既见效 腻 , 尤 喜 甜食 , 饮 酒无 度 。 曾于 医 院就 诊查 胸 片 、 C T 皆未见 异 常 , 四诊 合 参 , 此 系脾 虚 兼 有轻 度 机, 原方 加减 : 生 黄芪 2 0 g , 焦 白术 1 2 g , 淡 干姜 5 g , 焦 等 检 查 ,
拟补 脾益 气 , 敛 虚火 以安 神 。处方 : 中和 胃以防苦 寒 伤 胃 , 近代 名 医蒲 辅 周 亦 用 三才 封
生 黄芪 2 0 g , 焦 白术 1 2 g , 党参 1 0 g , 当归 身 1 0 g , 髓 丹 治疗 口疮 疾 病 , 再 辅 以养 血 安神 、 消食 之 品 , 如 升麻 6 g , 柴胡 3 g , 陈皮 6 g , 生炙 甘草 ( 各) 3 g , 黄 柏 此标 本 结合 , 内外 兼治 , 故 取得 良好 效果 。 1 0 g , 西砂仁 5 g ( 后下 ) , 炒 酸枣仁 2 0 g ( 杵) , 朱 茯 神 2 饥 饿 咳 嗽 l O g , 诃子 肉 1 0 g , 炒谷 芽 2 0 g 。 1 4剂 。 同时配 合维生 素 梁某 , 男, 4 0岁 , 工人 。2 0 1 3年 1 O月 9日初 诊 。 B 内服 , 并研 细末 外涂 于 溃患 处 , 4小 时 1 次 。平 时 咳 嗽 2年余 .每感 饥 饿 时 或 者 进 餐 前 咳嗽 发
干 咳或饮 水 呛 咳 , 咳 时面 色 憋红 , 气粗 , 口烦 渴 , 戒 烟酒 , 少 食 海 鲜肥 腻及 熏 烤 食物 , 睡 眠有 规 律 , 不 作 , 能熬 夜 , 少食 粗纤 维类 蔬菜 , 宜多食 山药 、 萝 卜 等。 偶伴有心慌手麻 , 食 后 诸 症 减 轻甚 或 消 失 , 一 如 常 3月 1 2日二 诊 : 药后 , 口腔 溃疡好 转 , 半 月 内仅 人 。患者 声音 嘶 哑 , 腹 部胀 满 , 纳 食佳 , 二便 正 常 , 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Micr

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Micr

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一、以下3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久咳方方药及用法:沙参30克,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久咳、燥咳。

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

南沙参的祛痰作用较强,北沙参则养阴作用较强。

久咳痰多宜用南沙参,燥咳则宜用北沙参。

月经过多方方药及用法:煅龙骨15~20克,煅牡蛎15~20克,茜草12克,煅乌贼骨12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月经量过多,过期不止或淋漓不止。

本方适用于经色淡红,腹不痛,脉细软无力的月经过多者。

若腹痛有块,经色暗紫,说明有瘀血,不宜用本方。

便秘方方药及用法: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柏子仁10克,郁李仁10克,率参10克,生麦芽15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大便秘结,如栗状。

二、以下5方为江苏海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茅汉平的经验方:治腹泻方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淡干姜4克,炒党参15克,煨豆蔻1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脾肾虚寒引起的腹泻。

眩晕方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泽泻6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内耳性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

血栓性脉管炎方方药及用法:丹参30克,当归20克,玄参30克,金银花3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血栓性脉管炎。

高脂血症方方药及用法:泽泻30克,生山楂20克,决明子2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高脂血症。

呼吸道感染方方药及用法:银花30克,连翘15克,羌活10克,板蓝根30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生甘草5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以下4方为江苏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何止湘的经验方:咯血方方药及用法:生大黄20克(后下),黄芩10克。

水煎,待凉后分2次服。

主治: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咯血。

血止后即停药。

呕血方方药及用法:生大黄15克(后下),黄连9克。

水煎,待凉后分2次服。

主治:胃炎、溃疡病等胃火上炎引起的呕血。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原文地址]一、治阳痿方一(古康德拟方):麻雀12只,地龙40克,蜈蚣(干品,下同)20条,淫羊藿50克。

分别研细末(麻雀去毛及内脏、焙干),混匀,分为40包,每次1包,每日2次,以米酒冲服。

20天为1个疗程。

本方治疗阳痿患者10余例,治愈率98%,总有效率100%。

方二(李保安拟方):淫羊藿、蛇床子、阳起石、菟丝子各15克,黄芪、枸杞子各20克,益智仁10克,蜈蚣10条,海狗肾1具,黄酒、白酒各500克。

诸药投入酒中浸泡10天后,每日早晚各饮服1次,每次25克,20天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阳痿患者24例,1~3个疗程治愈率95.8%。

二、治遗精、血精方一(胡达坤拟方):刺猬皮100克,焙干、研细末,分为7包,每日1包,以甜酒汁冲服。

采用本方治疗遗精患者11例,均获痊愈。

方二(范立金拟方):生蒲黄70克,滑石粉、栀子(炒)、当归、生地、木通、赤茯苓、生甘草各30克。

诸药共研细末,水煎连渣饮服,1日3次。

尿急尿频缓解后即去当归、生地、赤茯苓、木通、甘草。

采用本方治疗血精患者13例,7~13天全部痊愈。

三、治不射精方一(倪国新、张丽拟方):党参、麦冬、远志(制)、酸枣仁(炒)、天冬、茯苓、五味子各10克,合欢、甘草各15克。

水煎2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服2次。

采用本方治疗少年时期遗尿引起的不射精症患者120例,治愈率85.8%。

方二(郑锡海、范玉华拟方):柴胡、香附、枳实各10克,甘草6克,白芍、牛膝各12克。

水煎服,1日1剂。

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不射精患者46例,均获满意疗效。

四、治不育症方一(杨光伦拟方):熟地、淫羊藿、韭菜子各30克,白术、枸杞子、山萸肉、蛇床子各15克,当归12克,杜仲(炒)、仙茅、巴戟、肉苁蓉各10克,熟附子、肉桂各6克。

水煎30分钟取药汁250毫升,日分3次服。

20日为1个疗程。

采用本方治疗不育症患者28例,治愈率82%,总有效率93%。

方二(房金拟方):熟地黄、菟丝子各20克,淫羊藿、党参、枸杞子、淮山药各15克,仙茅12克,鹿角胶、紫河车各6克。

名医名方——精选推荐

名医名方——精选推荐

一.名医名方“嗣育丹”治疗不育症赵法新,1937年生,河南省新安县人。

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

出身世医,1958年参加工作,师承全国名医张海岑研究员学习五年,1965年本科毕业。

学术上尊从《内》《难》,崇仲景、尚东垣,以脾胃立论,擅治內妇儿科杂病、温热时病及中医急症。

曾提出“辨证论治十法”,完善了辨证论治全过程。

获“密闭冷却回流陶瓷煎药壶”等5项国家专利和“胃康胶囊治疗胃脘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7项科研成果奖。

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辨证应用》、《中医师承心悟》、《河南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丛书·赵法新脾胃病论治经验》、《万修堂中医八代传承》等多部专著,及参编《近代中医珍本集》等18部医学著作,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组成黄芪125克,白术125克,紫河车100克,鹿胎盘100克,熟地125克,杞子100克,山萸肉80克,巴戟天80克,仙茅80克,杜仲80克,桑螵蛸80克,肉苁蓉100克,韭菜子80克,当归100克,仙灵脾100克,蛇床子60克,制附子30克,肉桂30克,甘草30克。

制法制浓缩丸。

黄芪、熟地、杜仲、杞子、山萸肉、蛇床子、仙灵脾,提取浓缩至900毫升;余药清洗、烘干、打细粉,以药液泛丸,梧桐籽大,低温烘干,阴凉通风处密封贮存。

功能补气健脾,充气血化源;滋肾壮阳,促精血化生。

主治脾肾虚寒、精血不生、无精或精子异常之不育症。

用法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方解无精症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俱虚所致。

经云:“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禀气于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健胃和,纳运正常,则化源足,而气血旺,后天之本固,而先天之根生。

脾肾俱虚,根本不固,性命何生?故治以补气健脾,以充气血化源,而固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开化源、固后天以养先天,为之君。

肾为先天之根,生命之本,主藏精。

滋肾壮阳,以促元阳元阴化生,而益生命之根。

孟澍江临床惯用方

孟澍江临床惯用方

孟澍江临床惯用方孟澍江,又名孟长泰,1921年出生。

江苏高邮市人。

著名的医学家,中医温病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幼家境贫寒,且体质孱弱多病。

他17岁时,经亲友介绍,只身赴邻县江都樊川镇,拜当地名中医王少江先生为师学习中医,自那时起,孟先生走上了中医之路。

1.肾咳喘方麻黄4克,杏仁9克,甘草2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0克,当归9克,熟地12克。

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补益肺肾。

主治咳逆气喘,肺肾两虚,虚实夹杂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属中医学咳喘病范围,本症的发生多由肺肾不足而痰湿内盛,并每为感受新邪而诱发,所以往往呈表里兼病、虚实夹杂之证。

古人有平时治肾,发时治肺之说。

对本病证的治疗,投用一般的止咳化痰平喘之剂,虽可取得一时之效,但效果总难令人满意。

本方乃从张景岳金水六君煎化裁而来,在临床上治疗屡治无效的慢性咳喘病,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无滋腻恋邪之虞,特别是在入冬之时病将发前坚持服用,每可使病情大为减轻。

如兼有发热,可加鱼腥草20克,银花藤18克;如兼有喉中痰鸣似水鸡声者,可加射干9克;如痰稀而黏者,可加干姜、五味子、细辛各2克。

2.金水六君加五味煎法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当归9克,熟地10克,五味子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补益肺肾,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肺肾两虚,痰湿内盛,致久咳喘逆,咳痰量多质稀,或痰带咸味者。

如感受新邪而咳甚者,加炙麻黄3克;咳痰清稀而多,苔白而厚者,加干姜2克;咯痰黏而欠爽利者,加川贝5克。

本方中的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病例:王某,男,62岁,咳嗽咳痰色白而质稀,量多,胸闷气急,口不渴,病延五六年久治不愈,投用上方半月后,咳势已平,痰涎亦甚少,后用此方加减调治2个月,随访5年未再发作。

但新感咳嗽、痰少、喉痒者,或久咳气喘而有痰热内蕴者,不宜投用本方。

名医孟景春:如何把握方剂的药量、配伍和用药比例

名医孟景春:如何把握方剂的药量、配伍和用药比例

名医孟景春:如何把握方剂的药量、配伍和用药比例作者 / 孟景春孟景春(1922~),江苏省张家港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中医。

尽管孟老勤俭克己,但资助起教育事业来,总是不遗余力,在2009~2013年的五年间,先后捐助了70万元作为奖学金。

国医大师朱良春曾评价说:“孟老谦谦君子,温诚谆笃,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对中医经典之研索,有精深造诣,近半个世纪,培育人才,桃李芬芳,蜚声讲坛,饮誉海内。

”◆◆◆目前有些人对方剂的学习和运用,只求记住某方的药味,而对方中药物的用量、配伍和用药比例等不够重视,以致降低了临床疗效。

若能注意研究这些问题,对医疗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裨益的。

药量轻重贵乎变通已故名医岳美中曾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说明掌握处方中药物用量的重要性。

惟有用量准确,方能取得显效,尤其是一方中主药的用量更为重要。

如治偏头痛的散偏汤(川芎30克、白芷1.5克、白芥子9克、白芍15克、甘草3克、柴胡3克、郁李仁3克、香附6克),其中川芎重用至30克,是一般处方中少见的。

但据临床验证,必须重用至30克方能达到止痛的目的,若减至15克则疼痛减而不止。

治小儿遗尿方(益智仁30克、覆盘子15克、金樱子15克、五味子6克、莲须9克、杜仲9克、山药15克,党参、桑螵鞘各15克,鱼鳔9克),方中益智仁必须用至30克,一般3~7剂即愈,若益智仁减至15克则效果较差。

那么临床上是否都以大量取胜呢?事实不然,有些病必须用轻剂获效。

如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

属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者,用川连1~1.5克、苏叶0.6~1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又如已故名医秦伯未治一女病员,呕吐数月,食已即吐,吐不尽胃,甚则闻食味、药味即吐。

检前处方有健脾养胃之剂,有养胃化浊之剂,药量均较重。

测其脉,关弦滑小数;验其舌,舌中、根苔黄薄。

治以黄连一分、竹茹五分、佛手柑二分,呕吐即平。

而这三味药前医均已用过,人问为何此效而彼不效?秦氏答曰:效在用量之轻。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中医大师孟景春:单味药有大功用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中医大师孟景春:单味药有大功用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中医大师孟景春:单味药有大功用导读: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有时候一味药就可治疗众多遍治无效的疾病。

本文介绍孟景春老常用的三味药——蒺藜、九香虫、紫石英来治疗相关疾病的宝贵经验。

借编辑此文,抛砖引玉,引出您更多单方治大病的宝贵经验。

白蒺藜治肝郁阳痿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

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至于用以治阳痿,始见《慎斋遗书·阳痿门》。

其曰:“阳痿,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

宜逍遥散以通之;再用白蒺藜炒,去刺成末,水法,丸服。

以其通阳也。

”并附有验案。

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证,终年不举。

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

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

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

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

按:阳痿的原因颇多,非仅肾阳虚、命门火衰一端,故治疗阳痿,必须审因辨证,切不可一见阳痿,即投温补兴阳之品。

白蒺藜所治之阳痿,乃系肝郁而致者,以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肝气郁,则气滞血瘀,血不养筋而致痿。

白蒺藜既能疏肝,又能泄降,以之治阳痿,实为肝郁致痿的治本之品。

《慎斋遗书》以蒺藜治阳痿,只云炒香为末,但未说明用量、服法。

现从其治验案云用斤余,……月余诸证皆愈语推之,当为每服9g,1日2次。

若痿证由情绪抑郁而致,则除服药外,尚宜给予思想开导,使情绪怡悦,当可加强疗效。

又按:《植物名实图考》云:“蒺藜,近时《临症指南》一书,用于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间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

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九香虫为治血管瘤专药九香虫性温、味咸,入脾、肾、肝经。

功能理气止痛。

外用治疗血管瘤,实属首创。

其用法是:捕捉九香虫若干只,盛于纸盒或瓶中备用。

用时以镊子2把,一把夹住虫的前半部,另一把夹住虫体的后部,挤出其腹腔内容物,涂在血管瘤上,视血管瘤的大小,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

孟景春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孟景春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太 阴湿 土” 的深 刻含 义 , 遣 方用 药 势必失 之 偏颇 。且
累 了丰 富 的临床 经验 。笔 者有 幸成 为 孟景 春教 授学 术经 验 的继 承人 , 侍诊师侧 , 深感 获益 匪浅 , 现将 有 关经 验介 绍 如下 。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的 诊 治 , 通 常 必须 面 对 三 大难
t o ni f i c a t i o n a nd r e d uc i ng.
KEY W ORDS :c h r o n i c a s t r o p h i c g a s t r i t i s ;M e n g J i n g c h u n;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s t a g n a n t .S e c o n d l y,i mp r o v e t h e i n t e r n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t h e s t o ma c h t O k i l l H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p) ,t h a t i s ,d i s s o l v i n g
d a mp n e s s a n d t u r b i d.Th i r d l y ,j u d g e t h e h o u r a n d s i z e u p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t o p r e v e n t p r e c a n c e r o s i s o f s t o ma c h ,t h a t i s ,p r o p e r
Fi r s t l y, i m pr o ve t he f o r ma t i on of q i a nd bl oo d t O t r e a t ga s t r i c m uc os a a t r op hi a, t h a t i s ,t o ni f yi ng de f i c i e nc y f o r u no bs t r u c t t he

南中医93岁老教授坚持坐诊见病人两三次就能记住病情

南中医93岁老教授坚持坐诊见病人两三次就能记住病情

南中医93岁老教授坚持坐诊见病人两三次就能记住病情发表于: 2014年12月11日09:34 +5经验、+1影响力249人阅读,4人回复收藏楼主孟老正在为一名男孩诊病。

耄耋之年每周坚持三次门诊,每次七小时不间断,南京中医药大学93岁教授孟景春被学生称为“用生命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93岁的他精神矍铄,听力不减弱,记忆力不衰退,与陌生病人交流两三次,能记住其病情。

昨天上午,记者在南中医汉中门校区见到了上门诊的孟景春,采访中,孟老向读者推荐了清代“养生十六宜”,这是他多年的养生方法。

给孩子看病他成“老顽童”昨天上午十点半,国学堂五楼的孟景春门诊外坐满了候诊的病人,诊室里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位面容矍铄、身着白大褂的老先生,他低头凑近身前坐着看病的一名小男孩,不时低声缓缓问:“平时吃辣的吗?舌头伸出来。

”不时与一旁男孩的母亲细细询问症状,然后低头沉思,扶一扶眼镜,在面前的诊单上缓缓书写药方。

边写还边化身“老顽童”逗小男孩,“吃药怕不怕苦啊?记得药吃完饭吃。

”93岁的老中医还能为病人诊病?候诊的吴女士是孟老的老病人,“老先生坐诊时不紧不慢,再着急的事也是缓缓地说,坐在他的诊室里我就有信心。

孟老记性还特别好,我来了两次后,到第三次,他看到我就问,‘最近泛酸症状好些了吗?’我的病情他都记得很清楚。

”孟老如今仍然坚持每周三次门诊的临床工作,每次20至30名病人,星期三、四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学堂,星期天在仙林的中医诊所,“只要身体好,有时间,就来。

”孟老说。

他行医至今已有70多个年头,退休之前,孟老始终坚持每周坐诊两次,退休以后,没有了教学和行政工作,闲不下来的他自行增加临床工作,每周五次门诊。

近年来才逐渐减少坐诊的次数。

费晓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2010级学生,跟随孟老抄方已有两年之久,他告诉记者,孟老看起病来废寝忘食,不顾自己九十高龄,都是开完方子才吃饭,经常从早上八点一直看病看到下午三点多,学生有时候耐不住饿、偷偷跑出去吃好饭回来,他还在看病。

孟景春医案(六)

孟景春医案(六)

孟景春医案(六)⼗⼆、活⾎祛瘀法治⿐中⽓冷症⼀例王某,⼥,54岁。

初诊∶1984年12⽉1⽇。

主诉及病史∶前1个⽉⿐出⾎颇多,经治⾎⽌,其后即觉右⿐孔微痛,吸⽓觉冷⽓直贯胸中。

如是已有半⽉。

现⿐吸⽓寒冷,故不论居室、外出,常不离⼝罩。

余尚正常。

⾆质有紫⽓。

辨证∶证属⾎⽌留瘀,瘀阻则痛,痹于肺络,阳⽓不能敷布则⽓寒。

治法∶活⾎祛瘀,宣通肺络。

处⽅∶当归尾10g杜红花6g⾚芍药10g杏仁10g桃仁10g陈⽪6g⼴⽊⾹5g炙紫菀10g青葱管10⽀,5剂另⽤参三七粉15g,分5次冲服。

后另有⼀⿐寒患者来诊,告以王某服药5剂后⿐寒即愈。

故介绍其来诊。

【按语】清代名医曹仁伯治瘀⾎内阻、化⽕刑⾦的咳嗽,常⽤⾃拟验⽅瘀热汤(旋覆花、猩绛、葱管、枇杷叶、芦根),⽈不去其瘀,病终不愈。

本证亦属瘀⾎内阻,但不在肺⽽在肺窍,未化⽕⽽痹阻阳⽓之敷布。

故⽤其意⽽不⽤其全⽅。

⽅中桃、红、归、芍、三七类似瘀热汤中之猩绛∶加陈⽪、⽊⾹以⽓,⾏则⾎⾏;杏仁、紫菀⼊肺调肺⽓;青葱能通上下阳⽓。

⼗三、培⼟抑⽊治⼝甜症⼀例陈某,男,24岁。

初诊∶1984年3⽉2⽇。

主诉及病史∶患泄泻兼有冻腻物三个⽉,经服附⼦理中汤合⾹连丸7剂后,泄泻愈⽽⼜复⼝甜。

刻⼝甜,⼝涎多,尤其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甜更甚,⼝⽔汩汩⽽溢。

不能控制。

⾆苔微腻,右脉濡,重按有弦象。

辨证∶此脾⽓虚衰、肝⽊顺乘,脾虚则不能摄液,故⼝甜⽽液泛。

治法∶培⼟抑⽊,佐以化湿渗利。

处⽅∶焦⽩术10g焦苡仁12g宣⽊⽠10g⽣杭芍10g炙乌梅6g佩兰叶12g黄芩10g云茯苓12g车前⼦10g(包煎)⼆诊∶据述服药5剂后,⼝甜、⼝⽔多都已控制。

愈半⽉因饮冷较多,⼝甜复作。

再以原⽅进治。

【按语】⼝甜,在《素问·奇病论》名⽈脾瘫。

并阐述其病机⽈∶"夫五味⼊⼝,藏于胃,脾为之⾏其精⽓。

津液在脾,故令⼈⼝⽢也。

"后世医家论⼝甜,亦都不离乎脾。

如清·叶⾹岩《外感温热论》;"乃湿热⽓聚,与⾕⽓相搏,⼟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省头草,芳草⾟散以逐之则退。

孟景春临床验案4则

孟景春临床验案4则

孟景春临床验案4则
陆嫄;刘涛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1(43)11
【摘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从医60余载,辨证精细入微,用药熨帖稳当,尤擅治脾胃、妇科等疾病,临床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孟老抄方,获益颇丰,兹将其临床验案举要如下.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陆嫄;刘涛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6
【相关文献】
1.孟景春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2.孟景春辨治汗证经验
3.孟景春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4.孟景春教授治疗COPD临床经验
5.沉痛悼念孟景春教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医孟景春的养生经

名医孟景春的养生经

名医孟景春的养生经
李京维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孟景春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老中医、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江苏省养生康复研究会顾问。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李京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巧治水肿 [J],
2.孟景春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症验案3则 [J], 黄玉珍;孟景春
3.孟景春辨治汗证经验 [J], 徐晓晶;黄玉珍
4.孟景春教授治疗COPD临床经验 [J], 陈凯;姚婧;杨华;包永生
5.沉痛悼念孟景春教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
一、以下3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教授的经验方:
久咳方
方药及用法:沙参30克,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久咳、燥咳。

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

南沙参的祛痰作用较强,北沙参则养阴作用较强。

久咳痰多宜用南沙参,燥咳则宜用北沙参。

月经过多方
方药及用法:煅龙骨15~20克,煅牡蛎15~20克,茜草12克,煅乌贼骨12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月经量过多,过期不止或淋漓不止。

本方适用于经色淡红,腹不痛,脉细软无力的月经过多者。

若腹痛有块,经色暗紫,说明有瘀血,不宜用本方。

便秘方
方药及用法: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柏子仁10克,郁李仁10克,率参10克,生麦芽15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大便秘结,如栗状。

二、以下5方为江苏海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茅汉平的经验方:
治腹泻方
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淡干姜4克,炒党参15克,煨豆蔻1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脾肾虚寒引起的腹泻。

眩晕方
方药及用法:焦白术20克,泽泻6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内耳性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

血栓性脉管炎方
方药及用法:丹参30克,当归20克,玄参30克,金银花3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血栓性脉管炎。

高脂血症方
方药及用法:泽泻30克,生山楂20克,决明子2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高脂血症。

呼吸道感染方
方药及用法:银花30克,连翘15克,羌活10克,板蓝根30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生甘草5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以下4方为江苏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何止湘的经验方:
咯血方
方药及用法:生大黄20克(后下),黄芩10克。

水煎,待凉后分2次服。

主治: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咯血。

血止后即停药。

呕血方
方药及用法:生大黄15克(后下),黄连9克。

水煎,待凉后分2次服。

主治:胃炎、溃疡病等胃火上炎引起的呕血。

鼻子出血(鼻衄)方
方药及用法:生大黄12克,薄荷7克。

煮沸5分钟即可,待凉后服下。

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鼻出血。

冠心病、心绞痛方
方药及用法:红参、三七、水蛭各等份。

共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5克。

每日3次,每次服4粒,温开水送服。

2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等。

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咽干喉痛,舌质红,小便黄,脉细而快)不宜服。

临床观察50例,有效率86%,心电图改善率64%。

四、以下10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澍江教授经验方:
口舌生疮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3克,黄连3克。

水煎服。

主治:口舌生疮(口腔炎)。

寒咳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5克,干姜2克,五味子2克。

水煎服。

主治:寒咳(慢性支气管炎)。

关节痛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5克,桂枝6克。

水煎服。

主治:关节痛、身痛。

心绞痛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3克,川芎6克。

水煎服。

主治:心绞痛。

乳腺炎方
方药及用法:僵蚕9克,连翘15克,黄芩6克,野菊花10克。

水煎服。

主治:乳腺炎。

也可用于腮腺炎、疖肿及淋巴结炎。

咽喉炎方
方药及用法:僵蚕12克,土牛膝15克。

水煎服。

主治:咽喉炎伴随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

虚热方
方药及用法:知母12克,鳖甲15克,青蒿10克。

水煎服。

主治:骨蒸虚热(如肺结核引起的潮热)。

头痛方
方药及用法:细辛4克,生石膏20克,炙全蝎4克,白僵蚕10克,白附子6克,红花6克,天麻8克,石决明15克(先煎)。

水煎分2次服。

主治: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支气管炎方
方药及用法:麻黄4克,杏仁8克,甘草4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0克,当归9克,熟地12克。

水煎分2次温服。

荨麻疹方
方药及用法:麻黄4克,连翘12克,大黄4克,蝉衣9克,赤芍10克,威灵仙9克,蛇蜕5克,甘草4克。

主治:荨麻疹、风疹。

如为肠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6克,川楝子9克,效果更好。

五、以下2方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的经验方:
养胃方
方药及用法:党参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炒枳壳10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炒山楂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5克。

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病。

辨证属气滞血瘀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光泽、疲惫无力、食欲不振、胃脘疼痛且痛有定处)用本方有效。

舌苔黄腻者不宜服本方。

理气止痛方
方药及用法:柴胡5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檀香3克,佛手1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急性胃脘痛或胃痛经常发作。

本方适用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把脉时,有如按琴弦之感称为弦脉)、胃脘或胀或痛且痛无定处、性情急躁或忧郁者。

口苦口干、舌质红、大便干结、胁肋疼痛、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者不宜服。

六、以下5方为江苏省中医院龚丽娟主任医师经验方:
皮肤红斑方
方药及用法:大黄5克(后下),水牛角片30克,生地15克,紫草30克,丹皮1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主治:皮肤红斑、日晒性皮炎。

高尿酸血症方
方药及用法:玉米须30克,丝瓜络30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高尿酸血症。

乳糜尿方
方药及用法:玉米须30克,糯稻根60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乳糜尿。

消尿蛋白方
方药及用法:生黄芪20克,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2克,桑寄生12克,白花蛇草15克,石苇10克,蜀羊泉15克,玉米须30克。

主治:急慢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

尿床方
方药及用法:炙黄芪30克,猪膀胱(鲜)1只。

将猪膀胱洗净,加葱姜煮沸,去泡沫,加少许黄酒,再放入黄芪,加水至超过药面3厘米左右,煮沸后转用小火将猪膀胱煮至熟烂,取药汁约300毫升,上午9~10时,下午3~4时各服1次。

猪膀胱切细当菜吃。

主治:尿床、小便失禁。

经2~4周疗程,尿床减少以至痊愈。

对老年人因膀胱括约肌松弛(肾虚)引起小便不能自控和失禁,本方加益智仁、菟丝子,服1~2个月,常可收效。

七、以下4方为江苏省中医院符为民主任医师的经验方:
脑出血方
方药及用法:
(1)制大黄6克,枳实10克,玄明粉20克,陈胆星12克,郁金12克。

(2)水蛭9克,制大黄12克,川牛膝30克,陈胆星12克。

水煎分2次服。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其中1方。

主治:中风脑出血。

中风后遗症方
方药及用法:川牛膝12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全蝎5克,地鳖虫12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方
方药及用法:木防己6克,赤芍12克,黄芪15克,地鳖虫12克,丹参30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半身不遂。

面瘫方
方药及用法:全蝎5克,僵蚕12克,白附子10克,川芎12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面瘫。

八、以下4方为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周慕丹副主任医师的经验方:
痛经方
方药及用法:吴萸3克,肉桂3克,当归10克,制香附12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痛经(寒凝型)。

闭经方
方药及用法:山药12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续断12克。

主治:闭经(冲任不足型)。

此型闭经多见于未婚女子,在治疗上强调脾肾双补,切不可用大剂量活血化瘀药,以免耗伤正气。

湿热性闭经方
方药及用法:苍术10克,六一散30克,萆10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湿热性闭经。

倒经方
方药及用法:桑白皮15克,白芍15克,黑山栀10克。

水煎分2次服。

主治:倒经(肝火冲逆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