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完整版)《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A
▆《公共关系学》试卷共2页(第1 页)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
学院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公众
2、公共关系传播
3、公共关系策划
4、社会型公共关系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2、简述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意义。
3、简述网络公关信息传播的方式。
4、简述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特征.
三、论述题(15分)
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四、应用题;(20分)
公共关系传播应怎样选择合适的媒介?请举例说明。
▆
▆
▆
▆
▆。
《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
《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公关活动不包括以下()工作。
A.协调 B.沟通 C.传播 D.销售2.1923年,()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投公众之所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4.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交流的()A.单向性 B.逆向性 C.双向性 D.单一性5.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是()A.组织 B.公众 C.个人 D.传媒6.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时期是()A.巴纳姆时期 B.哈罗时期 C.艾维•李时期 D.爱德华•伯内斯时期7.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发展程度来看,不包括()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公共受众8.低知名度、低美誉度属于公共关系的哪一种类型()A.最佳境地 B.恶劣状态 C.不佳状态 D.具有良好前途的状态9.认为“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的心理定势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定型作用 D.晕轮效应10.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思想家是()A.艾维•李 B.巴纳姆 C.伯尼斯 D.马斯洛11.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一个环节是()A.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B.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C.公众辨认与分析 D.组织自我形象分析12.在组织形象地位的测定中,属于最佳公共关系状态的是()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低知名度.低美誉度C.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13.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推销产品,后者推销服务B.前者是营利性的,后者是非营利性的C.前者是非营利性的,后者是营利性的D.前者旨在确立组织形象,后者旨在推销产品14.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则是()A.真实公开原则 B.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C.科学指导原则 D.整体统一原则15.公关关系传入中国大陆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只注重个人形象。
2024年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壹、單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l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佪备选项中只有壹种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講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野应代码涂黑。
金昔涂、多涂或未涂均熊分。
1. 【题干】侧重徙公关的传播属性来理解公共关系的毕者是[]。
【选项】A. 雷克斯·哈罗B. 弗兰克·杰夫金斯c.詹姆斯·格鲁尼格D. 蔡尔滋【答案】B【解析】公共关系的定义分扁: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专家、征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舍1978年刊登【墨西哥宣言】、社舍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皋蔡尔滋专家。
2. 【题干】公关的行扁主体是[]。
【选项】A. 有关公众B. 组织机构c.传播沟通媒介D. 佪人【答案】B【解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形扁主体是组织机构。
公共关系的沟通野象是有关大众;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公共关系的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帣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3. 【题干】国际公关协鲁成立的峙间是[]。
【选项】A . 1955年B .1985年C . 1986年D .1987年【答案】A【解析】国际公关协舍是公共关系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社团组织,成立于1955年。
4. 【题干】决定公众性质的是公众的[]。
【选项】A.群体性B. 共同贴的性质c.多样性D. 变化性【答案】B【解析】公众,是指和公众关系主体利益有关并互相影响和作用的佪人、群体或组织的继和。
决定公众性质的是公众的共同性。
5. 【题干】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勤的目的射象是[]。
【选项】A. 佪人B. 群体c.公众D. 组织【答案】C【解析】公众,是指和公众关系主体利益有关并互相影响和作用的佪人、群体或组织的继和。
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勤的目的射象。
6. 【题干】目的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公共关系学》20春期末考试【答案50274】
22.建设性公共关系活动主要应用于()。 A.组织的开创时期 B.组织的顺利发展时期 C.组织与环境出现摩擦的时候 D.组织的逆境时期
23.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政府公众
B.专业公关公司 C.综合职能部门 D.独立公关社团
3.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外对象不同,可将公众分为()。 A.目标公众 B.优先公众 C.内部公众 D.外部公众
4.政府公关收集信息的工作包括()。 A.信访工作 B.民意测验 C.典型调查 D.建议征集
5.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缺点包括()。 A.公众选择余地小 B.接收方式不灵活 C.制作周期长 D.制作费用高
24.汶川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信息发布,到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灾,所有这些工作都在2个小时 以内启动,这体现了危机处理的()原则。 A.主动性B.来自意性 C.真实性 D.快速反应
25.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 A.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B.公关思想及意识教育 C.政治思想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16.组织由于在经营理念、管理手段、服务态度等方面出现失误造成的社会公众对组织的不信任属于 ()。 A.信誉危机
B.效益危机 C.综合危机 D.点式危机
17.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是()。 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 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 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 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
18.()是企业系统地、科学地策划公关活动的一种书面材料。 A.公共关系简报 B.公共关系企划书 C.公共关系新闻稿 D.公共关系广告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l、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2、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
3、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旗手是美国学者。
4、开创公共关系这一崭新行业的先驱者是。
5、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是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的环境。
6、按公众的态度和意向,可将公众区分为、和边缘公众三类。
7、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有:、维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矫正型公关。
8、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主要是、随时性、、反馈性、情感性、主观性。
9、抽样的方式有和配额轴样两类。
10、民意测验的调查方式有:、通讯调查、电话调查和。
11、政府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公开办事人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形成公众关系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前提是()。
A、大众传播B、组织形象C、社会交往D、传播沟通2、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A、《公共关系学》B、《舆论》C、《有效公共关系》D、《公众舆论的形成》3、世界上第一个在企业内部设立公关部的是()。
A、美国电话电报公司B、美国福特汽车公司C、日本本田公司D、日本松下电器公司4、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这是公共关系产生的()。
A、文化茶件B、历史条件C、政治条件D、经济条件5、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前提是()。
A、加强宣传B、扩大组织C、研究国情D、积极应用6、在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机构中较好的一种形式是()。
A、归属于销售部门B、归属于广告宣传部门C、归属于接待部门D、归属于办公室7、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是()。
A、内部公众B、顾客公众C、媒介公众D、政府公众8、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A、人员形象的内涵B、人员形象的外显C、文化形象的内涵D、文体形象的外显9、清调、风格、含义是()。
A、文化形象的内涵B、文化形象的外显C、标识形象的内涵D、标识形象的外显10、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应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人脸上各部位构成的语言是(C)A.声势语言B.角度语言C.情态语言D.距离语言2.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是(D)A.准确性B.扩散性C.渗透性D.双向性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 D )A.产品形象B.人员形象C.服务形象D.整体形象4.一个组织的公众是(B)A.泛指的B.特指的C.抽象的D.封闭的5.被誉为“公共关系学圣经”的是(C)A.《公众舆论之凝结》B.《公共关系咨询》C.《有效的公共关系》D.《舆论》6.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B )A.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B.塑造组织形象C.加强信息传播D.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7.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公众可以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C)A.受欢迎的公众B.被追求的公众C.边缘公众D.潜在公众8.中国最权威的公共关系组织-中国公关协会成立于(B)A.1985年的南京B.1987年的北京C.1986年的上海D.1987年的深圳9.公共关系学之父是(B)A.巴纳姆B.艾维.李C.伯纳斯D.卡特里普10.社会组织内部成员关系的维系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C)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杂志作为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具有的优势是(BCD)A.传播迅速B.针对性强C.表现力强D.时效性长2.按照专题活动的性质分类,以下有(ACD)A.商业性活动B.室内活动C.社会工作活动D.公益性活动3.从危机发生的外显性上划分,危机可分为(BC)A.日常纠纷B.外显危机C.潜伏危机D.形象危机4.“公关三度”是指(ABD)A.美誉度B.知名度C.知情度D.信誉度5.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有(ABC)A.公众利益优先原则B.目的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控制进度原则6.下列属于公共关系策划中组合法的是(ABD)A.检核表法B.形态分析法C.片方法D.信息交合法7.下列属于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是(BC)A.完善人格B.组织能力C.决策能力D.控制情绪8.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公众可区分为(ABD)A.逆意公众B.独立公众C.内部公众D.顺意公众9.组织内设公共部门的特点是(ABCD)A.了解内情B.便于协调C.效率较高D.成本较低10.微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划分为(ACD)A.孕育阶段B.揭丑活动C.职业化阶段D.学科化阶段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进攻型公共关系:社会组织与公众发生某种冲突、摩擦,其发展受阻,为摆脱这一局面,组织采取以守为攻,改造环境,创造新局面,使组织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发展的活动模式。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整合(单项选择)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S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S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单项选择题1、在安排会见、会谈的座位时,最常见的排位法是(A)A。
双方相对而坐 B.随意就座 C.不设桌,也不入座 D.课堂式2、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提出,(C )越来越被重视。
A。
危机公关B。
网络公关C.环境公关D.公共关系产业化3、巴纳姆的公共关系信条是(B )A。
投公众所好 B.凡宣传皆好事C。
说真话D。
公众必须被告知4、“报刊宣传运动”出现的背景是(D )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新技术革命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便士报”运动5、作为现代组织的一种专门职能和现代社会的一种专门职业,公共关系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C )A。
德国B。
法国 C.美国 D.英国6、现代公共关系的前身是(B )A.清理垃圾运动B。
报刊宣传运动 C 工业民主运动D。
科学管理运动7、宣传组织的业绩、社会贡献、历史传统、人才队伍、技术质量、管理水平,这类广告属于(A)A。
实力广告B。
观念广告C.事务性广告D.标志广告8、公共关系的客体是(B )A.大众B.公众C.人民D.社会团体9、在组织形象地位图中,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处于(A )A.象限ⅠB.象限ⅢC.象限ⅡD。
象限Ⅳ10、CIS作业的关键程序是(A)A。
策划设计阶段B。
调查分析阶段C。
评估阶段D。
实施控制阶段11、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圣经”的著作是(A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公众舆论之凝结》C。
《舆论》 D.《公共关系学》12、海尔集团的广告语:“海尔,忠诚到永远”,属于哪一类公共关系广告(B)A。
形象广告B。
观念广告C。
礼仪广告 D.事务性广告13、(B )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A。
民主政治的进步B。
市场经济的发展 C.人文主义管理思想的 D 。
大众传媒的完善14、众怒难犯”说明了公众舆论对组织具有(D )A.指导作用B.鼓动作用C.评价作用D。
制约和监督作用15、(A )就是让顾客满意的活动,事实上也就是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动。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组织 B.公众 C.传播 D.员工2.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 B.企业 C.传播 D.公众 E.政府3.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A.维系型公关 B.矫正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4.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
A.交际型公关 B.社会活动型公关 C.服务型公关 D.宣传型公关5.在各种传播形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
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 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 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7.网络公关的目的是()A.左右舆论 B.塑造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同 C.开脱组织的错误D.掩盖组织的缺陷8.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包括()。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E.矫正型公关9.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观望公众10.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是()。
A.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B.人际传播的最大弱点 C.大众传播的最大弱点D.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2.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2月课程考试《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A答案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建设型公共关系模式
所谓社会型公共关系,就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开展公关的模式。它是以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社会型公共关系通过举办社会活动如各种纪念会、庆祝典礼、社会赞助等,来尽量扩大本组织的社会影响,具有公益性、文化性特征,影响面大。其活动范围可大可小、可简可繁,采用的是综合性传播手段(人际、实物、印刷、大众传播)。其公益性特别容易赢得公众的好感,与社会公益事业极其相似。社会型公共关系不拘泥于眼前效益,重点在于树立组织形象、追求长远利益。
4、公众
“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其特定涵义是: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公共关系中的“公众”与我国传统意义的“公众”含义有所不同,它不是指人民、群众或民众,也不是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而是特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即社会组织有相关利益关系的社会群体,应具体地称为“组织的公众”。
四、应用题;(20分)
公共关系传播应怎样选择合适的媒介?请举例说明。
答:在公共关系实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媒介,使公关传播更有效和更经济。可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 联系目标原则。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即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符合公关工作的性质和要求,以便充分发挥媒介的功能。 适应对象原则。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目标公众,并被公众所接受。 区别内容原则。即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只有根据传播的内容来决定传播的形式,才可能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优势。 合乎经济原则。即根据组织具体的经济能力和最经济的条件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煤介。根据公关预算和传播投资能力,量力而行;并精打细算,争取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大的传播效益。 具体策略: (1)媒介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适用的传播类型也不同。报纸、广播、书籍、杂志、电视、电影等适合于大众传播,信函、电话、电报、传真等适用于人际传播,内部报刊、闭路电视适用于组织传播,灯箱、广告牌、布告适用于公共传播,互联网既适合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也适合于人际传播。媒介选用得当,在传播过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传播内容。不同的传播内容应选择不同的传播媒介。一般说来,比较形象浅显的内容应选用电子媒介,而难以理解的信息内容适合用印刷媒介。同样是印刷媒介,要传播系统的理论、深奥的知识,应选择书籍;内容不太多、但专业性很强,应选择杂志;内容相对通俗易懂、易引起普通公众关注,应选择报纸。同为电子媒介,靠美好悦耳的声音就能打动公众,可选择广播;有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变化多端的动作,则可选择电视和电影;如果要求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则更适宜选择电影。如果传播内容有一定保密性,则宜选择电话、信函;如果内容要求迅速广泛传播,则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 (3)受传者的特点。受传者是传播的目标和对象,传播效果取决于受传者接受信息的多少和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此应对受传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根据受传者的文化层次进行选择:对文化水平高、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宜采用书籍、杂志、报纸;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和生产一线的工人,宜采用电影、电视、杂志、连环画。根据工作性质进行选择:对经常加班加点的出租车司机和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民,宜采用广播;对从事复杂劳动且时间比较紧张的公司白领,宜用报纸。 (4)根据年龄特征进行选择:对于中老年人,宜采用广播、报纸作媒介;对于青年人,宜采用电视、互联网作媒介;对于儿童宜采用电视,如果能拍成动画片的形式,效果会更佳。 (5)讲究经济效益。各种传播媒介的成本和使用费用相差极大。因此,在选择传播媒介时,公关人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遵守“花最少的钱争取最大的传播效果”的信条。就电子传播媒介为例,若效果相当,选用广播比选用电视经济得多。 (6)注重时间安排 有些信息传播,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公众的短时注意,有的则为了引起公众的持久注意; 有的信息要求迅速传送出去,有的则无要求。因此,选择媒介应注意时效性和频率上的合理性。如重大新闻、短期展销广告就宜选用电子传播媒介;而树立组织形象的系列内容,则应选用印刷传播媒介有规律地连续刊出。
公共关系学期末试题
公共关系学期末试题《公共关系学》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 )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团体关系D、人群关系2、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A、沟通B、交流C、单向交流D、双向交流3、公共关系研究人和人的关系的角度是( )A、信息传播沟通角度B、社会心理学角度C、市场营销学角度D、交际学角度4、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 )A、艾维·李B、爱德华·伯尼斯C、雷克斯·哈罗D、巴纳姆5、公共关系传入中国大陆地区是在(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6、在部门隶属模式中,容易将公关限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过分偏重于人际关系功能,这主要体现为把公关机构归属于( )A、办公室B、联络接待部门C、广告宣传部门D、销售部门7、组织公关人员培训的教育内容,除了系统的理论及实践课程设置外,还包括( )A、函授教育B、职业技术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业余教授公关知识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应该是( )A、形象意识B、服务意识C、互惠意识D、沟通意识9、公众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的群体环境,是指群体的( )A、群体性B、共同性C、多样性D、相关性10、竞选中的选民,酒店、商场中的散客等属于组织的( )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11、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 )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1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社交需要C、自尊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3、战争、商战、起义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4、公共关系的主体是()A.组织B.公众C.传媒D.个人15、某体育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以著名球星为其新产品的广告代言人。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公共关系活动:2.公益广告:3.晕轮效应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
A.双向交流B.单向交流C.双向管理D.单向管理2.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
A.巴纳姆B.艾维·李C.伯尼斯D.卡特里普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 )。
A.优化环境功能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4.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
A.组织形象象限图B.形象要素调查表C.语意差异分析法D.形象要素差距图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
A.倒金字塔结构B.并列结构C.顺时结构D.金字塔结构6.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 )。
A.导人阶段B概说阶段C.交锋阶段D.妥协阶段7.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 )。
A.知晓公众B.行动公众C.非公众D.潜在公众8.《公众舆论的形成》一书的作者是( )。
A.艾维·李B.伯尼斯C.卡特里普D.巴纳姆9.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 )。
A.美誉度B.信用度C.知名度D.成热度10.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是( )。
A.政府公众B.媒介公众C.社区公众D.名流公众11.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的心理定势称为( )。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2.不便于传播有形事物的传播媒介是( )。
A.杂志B.电视C.报纸D.广播13.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人际传播线路是( )。
A.辐射式B.链式C.交结式D.G形网络1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 )。
A.0.45米以内B.约为0.45~1.22米C.约为1.22~3.65米D.约为3.65~9米15.人际交往的双方共同的经验和知识领域称为( )。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1(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是( B )A.机关与个人B.组织与公众C.社会与团体D.传播手段2.中国引进公共关系始于(B)A.1991B.1980C.1987D.1988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4.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前提是( C )A.加强宣传B.扩大组织C.研究国情D.积极应用对上和对下5.对公共关系的检测作用可以分为(B)A.对上和对下B.对内和对外C.对社会组织和公众D.政府和媒介6.以其工作手段和所发挥的职能来设置的公关部属于(B )A.公众对象型B.工作区域型C.职能型D.部门并列型7.在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结构中较好的一种形式是(D)A.归属于销售部门B.归属于广告宣传部门C.归属于接待部门D.归属于办公室8.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危机属于(C )A.突变危机B.商誉危机C.经营危机D.形象危机9.组织开创阶段适用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是(B)A.维系型公关B.建设型公关C.防御型公关D.矫正型公关10.在公关关系中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共关系观念,一般称之为(B)A.协调观念B.互惠观念C.传播观念D.服务观念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公共关系定义包含的三个层次是(BCD)A.公众B.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C.公共关系是传播活动D.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2.传播的要素有(ABCD )A.信源B.信宿C.信息符号D.信息通道3.成功的公关计划应包括下列条件( AC )A.有创意B.有约束C.可行性D.有风险4.按照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ABCD )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为公众5.展览会按照展览的功能和目的划分有(CD)A.横向展览会B.袖珍型展览会C.贸易型展览会D.宣传型展览会6.优秀演讲者具备的条件包括(ABCD)A.热情B.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技巧C.仪表仪态D.理智与智慧7.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是(BCD)A.群体B.社会组织C.公众D.信息传播8.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是(ABC)A.目的性B.系统性C.变动性D.群体性9.进行赞助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原则(BCD )A.全局考虑与整体规划B.传播目标正确C.受资助者的声誉和影响D.组织的经济承受能力10.以下属于公共关系策划中的联想法的是(BD)A.检核表法B.头脑风暴法C.形态分析法D.特性举例法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合作的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是( B )A.机关与个人B.组织与公众C.社会与团体D.传播手段2.中国引进公共关系始于(B)A.1991B.1980C.1987D.1988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D)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4.在多种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D)A.自尊需要B.社交需要C.成就需要D.优势需要5.对公共关系的检测作用可以分为(B)A.对上和对下B.对内和对外C.对社会组织和公众D.政府和媒介6.以其工作手段和所发挥的职能来设置的公关部属于(B )A.公众对象型B.工作区域型C.职能型D.部门并列型7.能客观公正地提供公关服务的组织是( A )A.公关公司B.组织内设公关部门C.公关协会D.公关委员会8.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危机属于(C )A.突变危机B.商誉危机C.经营危机D.形象危机9.组织开创阶段适用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是(B)A.维系型公关B.建设型公关C.防御型公关D.矫正型公关10.公共关系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B)A.文献调查B.民意测验C.座谈会D.随机抽样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杂志作为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具有的优势是(BCD)A.传播迅速B.针对性强C.表现力强D.时效性长2.按照专题活动的性质分类,以下有(ACD)A.商业性活动B.室内活动C.社会工作活动D.公益性活动3.从危机发生的外显性上划分,危机可分为(BC)A.日常纠纷B.外显危机C.潜伏危机D.形象危机4.“公关三度”是指(ABD)A.美誉度B.知名度C.知情度D.信誉度5.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有(ABC)A.公众利益优先原则B.目的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控制进度原则6.下列属于公共关系策划中组合法的是(ABD)A.检核表法B.形态分析法C.片方法D.信息交合法7.下列属于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是(BC)A.完善人格B.组织能力C.决策能力D.控制情绪8.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公众可区分为(ABD)A.逆意公众B.独立公众C.内部公众D.顺意公众9.组织内设公共部门的特点是(ABCD)A.了解内情B.便于协调C.效率较高D.成本较低10.微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划分为(ACD)A.孕育阶段B.揭丑活动C.职业化阶段D.学科化阶段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公共关系策划:策划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总体公关战略、对组织总体公关策略、专门公关活动和具体公关操作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的工作。
2023春国家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期末综合练习题3
公共关系学期末综合练习题(3)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A、双向交流B、单向交流C、双向管理D、单向管理2.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A、巴纳姆B、艾维·李C、伯尼斯D、卡特里普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
A、优化环境功能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4.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A、组织形象象限图B、形象要素调查表C、语意差异分析法D、形象要素差距图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A、倒金字塔形B、并列结构C、顺时结构D、金字塔形6.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
A、导入阶段B、概说阶段C、交锋阶段D、妥协阶段7.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运动是()。
A、报刊宣传运动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A、外部公众关系B、顾客公众关系C、媒介公众关系D、内部公众关系9.为了防止公众产生厌倦和反感情绪,必须保持信息的()。
A、刺激强度B、重复率C、对比度D、新鲜程度10.《公众舆论的形成》一书的作者是()。
A、艾维·李B、伯尼斯C、卡特里普D、巴纳姆11.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
A、美誉度B、信誉度C、知名度D、成熟度12.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是()。
A、政府公众B、媒介公众C、社区公众D、名流公众13.当几项新闻事实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时,一般采用()。
A、倒金字塔结构B、顺时结构C、特写结构D、并列结构14.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两个陌生人要想谈得来,必须找到()。
A、开放区B、共同经验区C、秘密区D、隐私区15.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人际传播线路是()。
A、辐射式B、链式C、交结式D、G形网络16.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试卷A-福建师范大学
(4)协作性。社会组织都有与实现其特定目标相适应的结构形式,通过这种结构纽带,把分散的、没有联系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与环境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联系起来。它要求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四)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时间、空间对受者接收是否有利,对传播效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受者接收环境存在各种干扰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接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者投入接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从传播类型来说,不同种类的传播其效果也不相同。个人传播在各类传播形式中的传播效果最好,传通率最高,而其他传播形式的传播效果都还不及它的一半,但个人传播的影响非常有限。随着传播群体的增大,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下降,反馈的质量、数量下降,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效果就比较模糊、不太明显了。因而传播学家提出这两类传播只是有“适度效果”,即一次具体的传播活动对某一个受者来说,效果是有限的。其中的影响因素一是受者本人的思维定势,二是受者周围团体、个人的影响。
答:尊重事实原则、公众利益原则、社会效益原则、科学指导原则。
5、简述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特征。
答:社会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群体性。社会组织是多数人的集合体,是一个团体、群体,而不是哪一个人。
(2)导向性。社会组织这个多数人的集合体是靠共同目标来维系的,所有的组织成员、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必须指向这一共同目标,其行为有较强的目标导向。
(6)注重时间安排
有些信息传播,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公众的短时注意,有的则为了引起公众的持久注意; 有的信息要求迅速传送出去,有的则无要求。因此,选择媒介应注意时效性和频率上的合理性。如重大新闻、短期展销广告就宜选用电子传播媒介;而树立组织形象的系列内容,则应选用印刷传播媒介有规律地连续刊出。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A卷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2、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了解公众并进而使组织被公众了解的过程是组织与公共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沟通的过程3、公共关系策划:对组织公共关系形象和公共关系活动关系方案的沟通策划4、社会型公共关系模式:社会性公共关系是以组织的名义发起或参与社会性的活动,在公益、慈善、文化、体育、教育等社会活动中充当主角或热心参与者,在支持社会事业的同时,扩大组织的整体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1、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主要是指它将通过特别的方式为企业带来诸多价值和好处。
因为公共关系是形象取向的,所以它能够增强外部公众对企业的良好感情。
此外,如果企业心中有社会和民众的支持,员工的士气(自豪感)也会因此而高昂饱满2、简述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意义。
员工关系会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关系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管理者对员工的基本看法。
管理者既要把员工看作是需要通过资源投入才能够形成的一笔财富(即真正的人力资源),也可以将员工仅仅看成是实现最小化支出。
3、简述网络公关信息传播的方式。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
常见的是语言媒介,像报纸与杂志、书籍与纪念刊、海报与传单、组织名片与函件等;有电子媒介、像广播、电视、录音、录相、幻灯和电影等;有标识、像摄影与图片、商标与徽记、门面与包装、代表色等;此外还有非语言传播媒介,像表情、体态、目光等等。
我们也可以把公共关系媒介分为基本媒介和综合媒介两种。
所谓基本媒介,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广播、电视、印刷品、摄影作品、电影等;综合媒介则包括与新闻界的联络、特别节目、展览、会议等。
显然,所谓综合媒介是各种基本媒介的集大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组织 B.公众 C.传播 D.员工
2.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组织 B.企业 C.传播 D.公众 E.政府
3.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A.维系型公关 B.矫正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4.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的公关类型是()。
A.交际型公关 B.社会活动型公关 C.服务型公关 D.宣传型公关5.在各种传播形式中,人情味最浓、情感沟通效果最好的是()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人际传播 D.组织传播
6.使公众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接受信息的状态有较高的自由度的是()。
A.广播和电视的优势 B.电视和电影的优势 C.电影和幻灯的优势D.报纸和杂志的优势
7.网络公关的目的是()
A.左右舆论 B.塑造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同 C.开脱组织的错误D.掩盖组织的缺陷
8.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模式包括()。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E.矫正型公关
9.按公众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可将公众区分为()。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观望公众10.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是()。
A.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B.人际传播的最大弱点 C.大众传播的最大弱点D.组织传播的最大弱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答: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2.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答: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时代,随着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的需求多样化,选择性越来越强,在其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这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3.简述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
答:网络营销传播活动就是宣传网站、提高品牌忠诚力的营销手段。
它具有与传统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⑴互动性;⑵即时性;⑶个性化;⑷传播成本费用低;⑸权利平等性;⑹多元性。
优势:⒈信息多元化;⒉表现形式立体化;⒊传播互动化。
三、论述题(16分):
试析影响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同时作用于受者,并对受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了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应用,会使传播效果得到改善、提高。
研究证明,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传播媒介公众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一是要使用简便,易于掌握,易于得到;二是比较有效,即它的使用效果受到普遍的重视与承认。
当某种传播媒介特别
有效时,即使使用、驾御上有一定难度,人们也会努力去得到或掌握它。
公众对媒介选择的这两个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方式:选择或然率=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选择或然率与报偿的保证成正比,而与费力程度成反比。
所以公关人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媒介传播信息,如果选择不当就有可能使公众接收不到信息或者对公众没有影响力。
(二)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信息的内容即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受者所关心、感兴趣,是否重要、新鲜,是否可靠、可信,这一点是受者价值判断的中心点,也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公关人员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与受者的相关性以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实性,观点的客观性、科学性。
除去内容自身的要求外,内容的表现方式也非常重要。
形式、方法不当,再好的内容也难以传播出去,可能还会引起误解甚至反感。
表现方式包括从传播者的形象、权威性,内容的结构、节奏、变化,到遣词造句的方法、语气、语调等方方面面。
(三)信息的重复一个人接触某一信息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接受它。
同样的信息多次发出,受者会逐渐由生疏到熟悉、由漠然到亲切,甚至在长期接触后,会
把这一特定的内容形式融入自己的生活。
所以同样的信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复出现,是取得以至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时间、空间对受者接收是否有利,对传播效果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受者接收环境存在各种干扰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接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受者投入接收,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从传播类型来说,不同种类的传播传播媒介,其效果也不相同。
个人传播在各类传播形式中的传播效果最好,传通率最高,其他传播形式的传播效果都不及它,但个人传播的影响非常有限。
随着传播群体的增大,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性下降,反馈的质量、数量下降,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效果就比较模糊、不太明显了。
因而传播学家提出
这两类传播只是有“适度效果”,即一次具体的传播活动对某一个受者来说,效果是有限的。
其中的影响因素一是受者本人的思维定势,二是受者周围团体、个人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24分):
[案例] 海湾战争中的舆论引导
海湾危机刚发生,美国就开动舆论机器同伊拉克进行较量。
美国大肆宣传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不合理,并让人们感到仅靠谴责和禁运等,是无法解决海湾危机的,这样就很快促成联合国授权美国,可以对伊动武的678号决议出台。
同时,美国又抛出了国务卿贝克与伊外长阿齐兹互访的和平努力方案。
此举正好顺应了寻求政治解决海湾危机方案的需要,既是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还是避免“反伊联盟”破裂的有效手段。
甚至在战争爆发前8天,还实现了贝克与阿齐兹在日内瓦的会谈,以此表明美国已尽了“最大的和平努力”,从而造成一种有利的社会舆论。
战争开始后,美国更加强了舆论攻势:一是向伊拉克军队的阵地散发传单,传播小道新闻,扰乱伊拉克军心,二是渲染战争成果,争取国内人民支持,三是不断谴责伊拉克,安抚以色列,保持反伊联盟的团结。
另外,还利用舆论工具传递虚假信息,给伊军造成假象,声东击西,调动伊军。
在战争处于尾声时,美国及时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停火,在舆论上、政治上均取得了主动,保持了反伊联盟内部的合作,避免了国内、国际反战情绪的增长,以显示美国的“宽厚待人”的“高姿态”,为其处理战争结束后协调各关系打下基础。
问题:1、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是如何进行公共关系传播的?
答:传播的起点就是传播者,其终点就是受传者,传播的内容称为信息,而信息,又是由各种符号来表达的。
运用传播模式来说明传播过程及其内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传播过程的有效方法。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巧妙利用舆论协调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2、美国的公共关系传播的在海湾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政府巧妙利用舆论授权美国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678号决议出台。
同时美国又抛出了国务卿贝克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互访的和平努力方案。
此举正好顺应了寻求政治解决海湾危机方案的需要,既要争取国内外的
舆论支持,也是争取主动权的措施,还是避免“反伊联盟”破裂的有效手段。
甚至在战争爆发前8天,还实现了贝克和阿齐兹在日内瓦的会谈。
以次表明美国已经尽了“最大和平努力”,从而造成一种有力的社会与舆论。
战争开始后,美国更加强了宣传攻势。
一是向伊拉克军队的阵地散发传单,传播小道消息,扰乱伊拉克军心;二是渲染战争成果,争取国内人民的支持;三是不断谴责伊拉克,安抚以色列,保持反伊联盟的团结。
另外,还利用舆论工具传递虚假信息,给伊军造成假象,声东击西,调动伊军。
在战争处于尾声时,美国及时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停火,在舆论、政治上取得主动,避免国内国际反战情绪的增长,显示美国的“宽厚待人”的“高姿态”,为其处理战后各方关系打好基础。
海湾战争的舆论控制,有效地引导了公众的态度,赢得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支持,瓦解了对方的战斗力。
因此在这场战争的前、中、后期,美国政府可谓是利用各种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和方法,进行了一次相当高明的公共关系活动,实践证明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