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突破发展瓶颈 推进武汉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创 新 农 业 服 务 体 系主 要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是 技 术 服 一
务 体 系 创新 。大 力 推 介 基 层农 业 技 术 推 广站 、 牧 兽 医站 、 产 畜 农 品 质量 检 测 站 “ 站 合 一 ” 农 业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行 “ 站 式 ” 三 的 实 一 服 务 , 升基 层农 业 服 务 体 系 的 整 体 服 务 能 力 和 水 平 。二 是 组 提 织 服 务体 系 创新 。大力 推 介 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 销 合 作 社 、 村 供 农
农 业 经 济
农 经 科 0 年 3 第0 期 总 8期) 村 济与 技21 第2卷 3 ( 第2 2 9
甸新发晨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突破发展捆 圈l 推进武汉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发晨
胡 六义 ’周 争 明 。 , ( . 汉 市委 农 办, 1 武 湖北 武 汉
[ 摘
4 04 ; . 汉 市农科 所 , 3 3 5 2武 湖北 武汉
科 技 进 村 人 户 的 长 效 机 制 : 科 技 信 息 方 面 , 以 通 过 政 府 的 在 可
相 关 职 能部 门 或 专 业 的农 业 网 站 , 农 业 科 技 信 息 或 技 术 及 时 将 地 向农 民发 布 , 农 业 的生 产 、 工 及 流通 领 域 为 农 民 提 供 全 在 加 方位的信息服务 。 13 创 新 经 营 形 式 。 进 农 业增 长 方 式 由单 家 独 户 的分 散 经 营 . 促
科 技 是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 助 推 器 , 技 创 新 是 转 变 农 业 增 长 科
方 式 的 一个 重要 支撑 。 0 2年 2月 1日 , 共 中央 、 21 中 国务 院 发布
创新思路 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 (2)3篇
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 (2)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 (2)精选3篇(一)在新形势下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多元化农业发展模式: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可以尝试引入新技术,例如农业机械化、精细化管理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也可以鼓励农村发展多元化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农旅结合等,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2.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往往将一二三产业割裂开来,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方式,促进农业、农村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新形势下,农民需要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4. 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机制,鼓励他们参与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
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创新思路、推动农村发展多元化、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
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 (2)精选3篇(二)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水平,需要不断提出创新思路。
以下是几点值得关注的思路: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同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
创新思维 转变方式 开创长白山管委会农牧工作新局面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6 0 00余元。
3精心组 织策划 , , 办好农业博 览会 历 届农博 会都是展 示 推销长 白山品牌战略的大好时机 。我们积极动 员 , 组织各经 济 区效益好 、 信誉好的 乡镇企业 参会 , 这些 企业 充分利用了长 白
品, 力求通过 3 5 ~ 年努力 , 由现在 的 1 亿元提高到 3 产值 . 2 亿
元 以上 。 二是森林绿色食品医药开发工程 。 按照“ 适度开发 、 深 度加 工 、 集中发展 ” 的思路 , 分利用丰富 的林地 、 充 林下 资源 , 面 向市场 , 加快人参 、 五味子 等中药材 , 食用菌 、 山野菜 、 干果 、 浆果等 山珍食品 , 林蛙 、 茸等保健食品以及矿 泉水 等项 目产 鹿 业化开发 , 拓展 乡镇企业( 林业 ) 的经济 内涵 。 争取用 5年时间,
务, 强化社 会服 务和政府扶 持 , 加强标 准化饲 养 、 栽培以及疾
病防控 、 供应 、 饲料 水肥管理和市 场销 售服 务 , 展优 良品 系 开
选育和新品种培育 , 不断孵化和催生新 的产业项 目。提高野生 动植物 人工驯养繁殖 、 栽培利用的科技 水平和整体效益。争取 用5 年时间 , 森林特产资源开发产品产值达到 1 亿元 , ~3 进而
阳光工程培 训, 就地就近 寻找就业 岗位 。几年的努力 。 民从 农
事 养殖 、 种植 、 旅游纪念品 加工 、 或到企业 上班等 多种就业 形
式 , ( )  ̄ 农 民 达 17 新 再 gi gk 8 0余人 。全 区 农 民就 业 率 达 到 8 %, 0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应包括通过走知识农业之路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通过走合作农业之路实现从分散主体参与竞争向联合组织参与竞争转变,等;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应包括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的重点,将加强农业物质装备作为农业生产条件转变的重点,等。
总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正视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狠抓措施落实,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道路。
标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重点在人口刚性增加和耕地刚性减少严重并存,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业自然灾害愈加频繁和严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等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除了充分认知其客观必要性、现实重要性和时间紧迫性之外,还必须切实把握路径取向,扎实夯实重点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措施。
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深入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从传统农业质变为现代农业进程中必须破题的艰巨任务。
一般来说,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除了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或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之外,还应向农业发展目标和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向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转变,显现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人本性等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要因地制宜地“走好八条道路,实现八个转变”。
1.通过走知识农业之路,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现代农业是知识农业。
我国的知识农业虽然已经起步,但无论是从知识供给看,还是从知识使用看,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知识供给看,一方面,传统农耕文化精华没能完好地传承下来,更没有发扬光大;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普遍“线断网破人散”,现代农业知识传输和推广使用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农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一、农业发展的背景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产能有限、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和效益。
例如,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推广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开展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可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打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我们可以加大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力度,促进电商与农产品生产者、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里的全程。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还能够带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我们可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并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通过提高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发展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支撑。
我们可以加强农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建设,提供优质的农业教育和培训资源。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控制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农业农村清洁生产。
此外,还要加强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保护农作物的品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我们可以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及想法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及想法
1.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由领导主导,合法、有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形成领导、企业和农民共赢的模式。
2.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推进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4.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供给水平。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民融资难度,使农村创业创新成为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6.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土地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增效和产能提升。
7.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和素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8.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9.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部门与工业、服务业等部门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产业综合实力。
10.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 业物 质 装 备 水 平 不 改 善 ,发
的特 大旱 灾 ,把 本 来 就 脆 弱 的 农 业
方 式 转 变 还 存 在 许 多制 约 因素 。从 展 方 式难 转 变。 今 春 云 南 百 年 不 遇
超 前和 长 远考 虑 。我 省在 种植 业 上 , 长 远 发 展 要 按 照 “ 区 设 施 化 、 山 坝 区林 果化、城郊 园艺 化”的思路 ,
思 痛 ,我省 已作 出倾 全 省 之 力 加快 以 水 利 为 基 础 的 农 田 基础 设 施 建 设
的决 定 ,同 时研 究 解决 好农 业 科技 、 农机 推 广 等 问 题 ,提 高 我 省 的农 业
~
加 工、 研 发 、 物 流 、商 贸、 信 息 为
休 的基 础 先 进 、 配 套 完 备、 交 通 发达 、产 业集聚 的农 业产业 园 区。
基 础设 施 的 矛盾 更尖 锐地 暴 露 出来 ,
给 农 业 造 成 巨大 的经 济 损 失 。 痛 定
推进农业连片规模开发 问题
要 有 一 个 好 的规 划 ,规 划要 有
中 ,着 力打 造 区域 优 势 明显 、 综 合
大 户 的发 展 ,以 土地 、资 金 、技 术 、
信 息 等 要 素 为 纽 带 ,组 建 农 民专 业 社 网 点 改 造成 ,集 销 售 、 收 购 为 一 :
聚 焦 lO U CS F
体 的服 务 网络 ,提 升 各 网点 的 便 民和 促 进农 业生 产方 式转 变 的水 平。 推 广现 代 物流 业 态 ,采取 连 锁经 营 、
2024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总体思路和举措
2024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总体思路和举措2024年,农业农村改革工作将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体思路,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
2024年,我们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要素优化配置。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
2024年,我们将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壮大农产品品牌。
建设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4年,我们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五、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2024年,我们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2024年,我们将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和农药农残控制。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2024年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总体思路和举措如上所述。
我们将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新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思路来促进新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应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
二、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采用无公害、低毒、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食品。
同时,发展绿色农业还可以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优化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农业人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五、拓宽农业金融服务渠道农业金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拓宽农业金融服务渠道,增加农民的融资渠道和额度,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农业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资金问题。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保险的开发和推广,减少农业风险,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完善的农业服务和配套设施,为农民提供便利和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走现代农业之路
【 关键词 】 十二五规 划; 发展方式 ; 现代农业 党的“ 十二五规划 建议 ” 高度强调 农业在 国 民经 济中 的重要 地 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一 问题 , 中 工业化 、 城镇化 、 业现代化 协调 的角度 农 位, 要实现十二五提出的战略 目标 , 转变农业发展 方式是具有战 略意 义 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 提出的工业 的举 措。我们国家正处在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关键 时刻 , 农业 正面 临 反哺农业 , 城市支持农村 , 多予少取放活 , 正是基于此的系统考量。 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的转变 , 有从思想上 认识到这 一转 变的必 只 没有工业化的发展 , 就不可能有 更多的农 民 离开 土地 向非农产 业 然性与必要性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才能为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的发展 转移 ; 国家也没有更多的财力向农业倾斜 ; 农业 也不会有更多 更好 的农 奠定 良好的基础。 业机械来装备 , 也就谈不上农业生产 方式转 变。只有工业化 、 城镇化 的 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与必要性 发展 , 民才有可能将土地流转给 更专业化 的农 户 , 农 转移到非农产业发 我国的农业 目前处在传统农 业向现代 农业 的转变 期, 实现这 一转 展 ; 同时留存农村的农民才会 实现 规模经 营。政府才 能有为 农业提 供
“ 土地是财富之母 , 劳动是财 富之父 ” 。而 我国的现 实足 , 财 富之 “ 父” 富裕 , 财富之母 ” 而“ 短缺。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 平均水 平的4 %, 0 而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 2 3以上。人均水资源也仅 仅是世 / 界人均水资源的 14 而且多数产粮区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 /, 水的有效利
一
、
变就必须深刻地认识农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这是实现农业发 展方式 更多的公共产品 , 提高农业 的基础设施水平 , 能有 更多的现代农业机 才
创新领导思维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绥化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经济联合体 , 使农业产业化体系得到 了进一步完善 。
( ) 一 培育和壮大龙 头企业 绥化 市委各级领导 审时度势 , 确立 了以项 目建设 为核心
低。绥化市新一任领导班子敢 于创新思维 , 立足市情 , 大力推 进农业产业化 , 使经济取得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一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略。在依 托农业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跨越
绥化 市是农业 大市 , 国重要 的大 型商 品粮基地 、 全 国家 级草 食畜牧业养殖基地和农 副产 品出口创汇基地 , 农业人 口 占全市人 口的 7 %以上 。 0 过去 , 绥化曾陷入经济发展的窘境 :
两个 国家级贫 困县 , 四个全省贫弱县 , 财政 困难 、 百姓 收人 老
长方式 , 培育 了一批 “ 头企业” 鼓励农 民组 织多种形式 的 龙 ,
万头 。同时, 无公害水产品认证 、 健康安全养殖面积分别达到
8 0万亩 和 6 亩 , 色食 品种 植 面积 突 破 1 0 亩 。无公 7万 绿 0万 0
害食 品面积实现全覆盖 , 全市共转移劳动力 8 . 2 6万人 , 完成
引导性培训 7万人 , 技能性培训 26 .万人。增强科技在农业发
210万亩 、5 万亩 , 0 22 畜牧标准化生产小区 、 专业养殖大户各
发展 到 17个 、034户 , 牛 、 9 7 9 奶 肉牛 、 、 羊 生猪 和家禽存栏量 分别达到 2 . 头 、0 9 6万 13万头 、7 . 只 、 5 . 只 、0 12 7万 37 6 7万 30
面积 比上年增加 2 4万亩 , 9 优质粮 、 特色经济作物分别发展到
耕地 、8 3. 4万户农民直接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改扩新
建龙头企业 ,到 20 0 8年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 已发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与途径
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与途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一)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现代化需要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这就要求农业行政管理体制能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和管理。
(二)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然而,现行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三)应对国际农业竞争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农业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农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这需要创新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对农业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当前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管理职能分散农业行政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管理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例如,在农业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方面,多个部门都有一定的权力,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仍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在农业资源配置、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行政干预过多,市场调节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协调发展 科学统筹 一以贯之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思考
协调发展科学统筹一以贯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思考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之路,是儿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协调是发展思路,是发展要求,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的。
协调即天人合一,协调乃政通人和。
协调发展就是快求好,好求稳,稳求变,变求新,新求兴。
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引领的作用更突出,主导的力量更强劲,基础的地位更牢固。
不协调发展,三农问题难解,三化之路难行。
走好这条路,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一)科学发展,鲜明的时代主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魅力独显。
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也是持续“中国模式”的核心所在。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立足基本省情、直面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崛起的战略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亿万儿女用行动诠释科学发展的生动读本。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二)万物和谐,协调的理想境界。
“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历史的智慧启示我们:世上万事万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平衡与不平衡、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从先贤哲学的“和美”意境,到当今科学发展的“和谐”要求,协调一一集中体现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持续不断的协调中实现新的动态平衡。
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方能达于和谐和美之境地。
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谐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充分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更好协调,取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发展领域诸要素的亲密融合。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农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正迅速发展,不断探索着新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业科技三个方面,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一、种植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1.精细化管理传统农业生产以大班团队进行耕作,对于土壤状况以及作物生长情况没有获得详细的数据信息。
现代种植业采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实现针对性施肥、精准灌溉等科学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科技创新近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例如,高效的种子育种、深度集成的物联网、无人机精细化施肥等,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创新成果。
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提升了作物品质、增强抗病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1.规模化经营传统畜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式、营销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而现代畜牧业则在这些方面实现了大量创新。
逐渐发展成面向市场和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畜牧业。
大规模、高效率,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
2.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畜牧业通过科技手段,在增强畜产品品质与安全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采用高精度的检测技术,确保畜产品质量,同时贯彻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对肉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实现科学管理。
三、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创新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在种植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生物治理技术等,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生物技术创新,将助力现代农业打造更加强大的生产力。
2.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自动化、信息透明化,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自动化的种植技术,对于土壤、果树、昆虫等数据得以智能化管理,响应自动的雾化灌溉技术,让农民完全掌握农业的各个环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转化周期长、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此,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转化机制、拓宽科技服务渠道等举措,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方式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 路径, 举措, 必要性,关键, 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农业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成果和技术,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导致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其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农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地,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农业是人类的基础性产业,它负责着为人们提供食品、纤维和燃料等重要物资的任务。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资源的日益紧张,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业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一、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农业发展的核心。
在现代农业中,高新技术已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良传统作物的性状,增强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技术可以生产高效的肥料和农药,减少了对大量化肥和化学药品的依赖,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优先发展现代化种植业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粮食安全。
然而,在传统农业中,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政策支持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甚至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应该优先发展现代化种植业,加大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其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传统的农业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过度依赖人工劳动和化学农药,给环境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农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改变传统种植观念,转向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等生态友好型的种植方式,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例如农业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也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过去,城市和农村的联系主要是农产品的输送和销售。
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为了解决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粗放式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障碍。
例如,可以鼓励城市居民投资养殖和种植业,将城市与区域农业进行紧密的联结,实现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正逐渐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农业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模式。
一、精准农业模式精准农业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农田的土壤、气象、植被等数据,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管理。
通过精准农业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和剩余物利用起来,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三、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指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注重保护和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提倡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社区模式农业社区是指由农户组成的共同体,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农业社区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互利共赢,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五、农业科技园模式农业科技园是指集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科技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农业科技园模式通过提供科技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的创新和升级。
六、农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户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通过共同投入和合作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农业合作社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七、农业保险模式农业保险是指利用保险机制,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进行保障和补偿。
农业保险模式可以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减轻农民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八、农产品电商模式农产品电商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模式。
农产品电商模式可以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九、农业旅游模式农业旅游是指将农业资源和农村风貌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进行观光和体验农业生产的模式。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案例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案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现代化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和创新理念不断涌现,为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路径。
以下将探讨一些创新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养分含量以及气象数据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农民可以精准地掌握农田的状况,从而实现精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例如,_____省的_____农业园区,引入了智慧农业系统,对园区内的数千亩农田进行数字化管理。
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经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处理,系统会自动向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发送指令,实现精准作业。
与传统农业相比,该园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 30%,化肥使用量减少了 20%,农作物产量却提高了 15%以上。
二、农业电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业电商成为了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农业电商打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让农产品能够直接从田间地头到达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_____市的_____农产品电商平台,整合了当地众多的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新鲜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该平台不仅提供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还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通过农业电商的发展,当地农民的年收入平均增长了 20%以上,一些特色农产品还成为了网红产品,供不应求。
三、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途径和模式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途径和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推行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保险等各种途径和模式,下面我就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助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农业生产上,要积极倡导绿色“有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强土壤肥力,实施复合施肥等措施,同时促进果蔬可视化生产,打造智慧型农业体系,实现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
二、提高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最为关键的方面。
对于现代农业的思路应更多关注研发创新、推广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加强农民培训,积极鼓励和激励科研单位开展更多农业技术研究,完善政策引导,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现代农业从科技驱动向技术引领转变。
三、推行农业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
通过推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实现农业信息与农业决策的智能化,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例如通过农业大数据,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精准化种养殖,解决种植、施肥、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及农业产品的价格监管和信息传递。
四、发展农业保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风险是必须要考虑的,发展农业保险是保护农产品生产、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在保险方面,可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农业保险和信贷的耦合机制,提高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效益,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总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要从各个方面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技力量等优势资源,建立起一个与市场接轨的资本运作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促进现代化高效农业的追求及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让农民从中受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
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制约主要来自于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民的劳动力投入大、效益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环保等要求。
同时,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导致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对农业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往往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而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引进现代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再次,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提升农民收入。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效益较低,农民收入难以提升,而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创新的经营模式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减少农民转移就业的压力。
最后,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农村振兴需要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而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途径为实现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市,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窘境。
绥化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敢于创新思维,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靠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
绥化市农业取得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制度创新的成果,也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可贵的资料。
关键词:创新思维;农业发展方式;工业化思维;农业产业化
绥化市是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级草食畜牧业养殖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
过去,绥化曾陷入经济发展的窘境: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四个全省贫弱县,财政困难、老百姓收入低。
绥化市新一任领导班子敢于创新思维,立足市情,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创新领导思维,拓宽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当地领导谋划农业的思维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
绥化市委领导敢于打破传统的从农业出发思考农业的思维定势,提出了”从农业起跳,把农业和工业统筹发展,用工业化理念规范农业、用市场化思维发展农村,用城镇化手段转移农民,用外向化模式打造新的工业格局”的发展方略。
粮食、畜牧、农产品加工是绥化市的主导产业。
绥化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特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打响“寒地黑土”这个大品牌。
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水平,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2008年全市高产高效水稻、玉米面积比上年增加294万亩,优质粮、特色经济作物分别发展到2 100万亩、252万亩,畜牧标准化生产小区、专业养殖大户各发展到197个、70 394户,奶牛、肉牛、羊、生猪和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29.6万头、103万头、172.7万只、3 756.7万只、300万头。
同时,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健康安全养殖面积分别达到80万亩和67万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突破1 000万亩。
无公害食品面积实现全覆盖,全市共转移劳动力82.6万人,完成引导性培训7万人,技能性培训2.6万人。
增强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使绥化市农业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
二、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绥化市各级领导以工业化思维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及增长方式,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农民组织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使农业产业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绥化市委各级领导审时度势,确立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略。
在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思路下,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大龙头——青冈龙凤、肇东中粮酒精、成福食品,明水格林淀粉,望奎北大荒肉业、安达龙鹅加工、兰西亚麻城……仅3年时间,全市就引进新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8户;带动全市800万亩耕地、38.4万户农民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改扩新建龙头企业,到2008年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了378家。
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形成了“企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在工业带动下,种植和养殖业则成了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
通过龙头企业对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绥化市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005年,仅规模以上工业就实现利税12.7亿元。
目前,该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
49.7%。
2007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6.6亿元,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国内知名企业集团进驻绥化,重新构筑了以食品为主导,以医药、化工、纺织、机械为支撑的“1+4”现代工业体系。
加工业
的振兴不仅破解了农业难题,也使一直困扰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 181元,是2000年的1.6倍。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绥化市把农业基地建设视为工业化链条上的“节点”,视为工业生产的一个车间,按企业和市场需求去生产优质粮食和畜禽产品,提高农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绥化市处于寒地黑土的核心区,拥有“中国奶牛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绿色水稻之乡”等称号。
2007年,绥化市按工业加工需求规划整合了水稻、大豆、玉米等等10大优质原料基地,提高了基地专业化经营水平。
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与基地签订的订单面积达到836万亩,带动畜牧业生产基地生产奶牛、肉牛、生猪、禽类等6 788万头(只),全市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了65.5万户。
(三)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绥化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坚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体,突出发展“寒地黑土”特色农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006年底,绥化市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参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以及欧盟的标准,制定了42种主要寒地黑土绿色物产的标准。
2007年,在全市培养1.6万户农业标准化示范户,制修订“寒地黑土”农业地方标准40项,新建2个市级和10个县级“寒地黑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绥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008年肇东市根据《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结合绥化市实际,制定了50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
2008—2012年,共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200个、小区100个。
其中,年存栏150头的奶牛场170个,年存栏500头的规模化奶牛场20个,年存栏800头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10个。
到2012年,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0%,基本实现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养殖的转变。
绥化市种植业不断趋于规模化。
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种植。
绥棱县克音河乡部落村农业生产互助协会共连片种植高油大豆1 500亩,从春种到秋收,可节省成本5.9万元,每户可多增收1 100多元,同时可节约50个劳动力,仅此每户可增收近7 000元。
三、绥化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本质上是现代农业制度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生产经营过于分散,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机械化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业与其他各业的发展都
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统筹协调。
农业生产经营要素要在更大范围内更优化组合,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提升农业竞争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绥化市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位组成的现代农业合作制。
这种新的经济制度既保留了家庭承包制的利益机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
绥化市的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规模还需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链还需进一步拉长,使每一种农作物都能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减少废弃物,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多样化提出了新要求,追求品牌、绿色、有机、无公害,而且也要求农业的功能多样化。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是很难满足这些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者必须具有商人的经营之道,把农业作为一个商品,根据市场的需求加以经营,以品牌、包装、宣传等商业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为核心和导向,以农业合作组织的形式使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将工商企业的经营之道嫁接于传统农业。
通过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机配合与协
作,既可以降低市场风险,达到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又便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提升农户及相关的农业产业链、产业体系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绥化市对农业实施的市场化经营策略,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
(三)科技创新与绿色环保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体系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绿色、环保、有机之路。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第一“车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农作物的高质、丰产,取决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投入和科学管理。
绥化市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全面积覆盖。
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绥化市在农业科技人才方面比较短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自主创新成果很少,这也成为限制绥化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2001-03-26.
[2]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01-13.
[3]杨兴龙,玄铁锋,滕奎秀.试谈发展农业的创新思维[J].农业经济,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