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新版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篇一: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6.3 牛顿第三定律本节教学案例设计人: 莆田一中陈宜聪一、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与地位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该条目包含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力是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力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不困难,因此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参与定律的形式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物理的方法。
2、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体验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如何从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区别作用力、反作用与一对平衡力。
二、案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接着老师提问:这位同学用双手推墙壁而使自己重新直立,说明手推墙壁时,手对墙壁有力的作用,或者说手与墙壁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墙壁也对手有力的作用。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还有更多这种感受,能不能再举些例子?预测:学生所举例子会很丰富,如:①手拍桌子,桌子对手也也有力的作用,甚至手有痛感。
②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有支持力。
③划艇比赛,用桨划水,水对桨也有力的作用而使艇前进。
④杯落到地上,杯对地有作用力,地对标也有作用力,甚至使杯破裂。
⑤人走路时,脚蹬地,地对脚也有作用力,使人前进。
老师: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在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是否所有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若是,则相互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游戏、举例都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学习即生活的涵义,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引发学生对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规律作进一步思考,探究往往是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的。
㈠、实验探究,归纳规律1、分组实验。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新版
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内容分析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
要分析清楚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
而且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常常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
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比较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能力层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只是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核心素养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理解“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弹簧秤、气球、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现在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
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分析拍巴掌后会痛、巴掌变红了说明两手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相互的、同时的。
★进行新课通过分析拍巴掌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A物体对B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B物体对A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物体间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手往前推课桌,手有什么感觉?进一步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其中一力是作用力同时又是反作用力,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时受力物体。
这对力有那些特点?先看作用点1、特点1: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异物)手推课桌2、特点2:互相依存,同时存在(同时)例1.绳子牵着灯挂在天花板上作用力:灯对绳的拉力反作用力:绳对灯的拉力学生活动:同桌之间互相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特点教师活动:演示鸡蛋碰石头。
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第一篇:《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教学方法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弹簧秤、气球为每组(四人)学生准备两套,牛顿第三定律传感器、滑板,绳子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一:力气大的男生与力气小的男生拔河。
结果:力气大的男生胜。
追问:力气大的男生一定胜吗?实验二:力气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与力气小的男生拔河。
结果:力气小的男生胜。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实验二:用手拉弹簧称(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
(左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观看:两个小孩冰上互推倒退的视频观看:甲船推乙船甲船后退的视频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1.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高中必修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牛顿第三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科学思维:1.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决简单问题.2.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3.能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赖、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图1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均选填“一个”或“两个”)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4)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5)物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6)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导学探究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答案(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顺序.(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磁力.(3)两个.2.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呢?答案不是,两队之间的拉力相等.知识深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 C解析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正确,A、B、D均错误.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答案 B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任意两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导学探究如图3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图3(1)在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 N的示意图.重力G和支持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吗?(2)在图4中,画出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 N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 N′.图4支持力F N和压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分别作用在什么物体上?性质相同吗?答案(1)如图所示重力和支持力属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性质不同.(2)如图所示支持力F N和压力F N′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支持力F N作用在木块上,压力F N′作用在水平面上;性质相同.知识深化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内容比较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作用对象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依然可存在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多选)如图5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BD解析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C错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针对训练如图6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可视为质点),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 C解析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即分析哪个物体所受的力.2.通常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1)重力:任何物体都受重力,其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时就会产生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3)摩擦力:当两个粗糙且相互挤压的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平行.画出图7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1)物体A静止,接触面光滑;(2)A沿固定粗糙斜面上滑;(3)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4)接触面光滑,A静止.图7答案见解析解析(1)物体A受重力G、推力F、地面的支持力F N、墙壁对A向左的弹力F 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地面、墙壁;(2)物体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斜面、斜面;(3)物体A 受重力G、支持力F N、滑动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4)物体A 受重力G、拉力F T、弹力F 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墙壁.温馨提示在分析受力时,只需画出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对其他物体的力则不能画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答案 D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顺序,A错误;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错误;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D正确.2.(牛顿第三定律)(2019·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船夫用撑杆撑船前行,则()图8A.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B.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C.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D.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答案 C3.(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9所示,电动滑板车置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人站在滑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站在滑板车上保持静止时,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滑板车对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向上起跳时,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D.人向上起跳时,人所受的支持力大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答案 C解析人站在滑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与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错误;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滑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正确,D 错误.4.(物体的受力分析)(2019·上杭一中期中)对以下小球或木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两小球靠在一起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木块静止于斜面上C.小球用绳拴挂于竖直光滑墙壁上静止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答案 C考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多选)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可能是弹力B.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C.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D.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答案CD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故C、D正确,A、B错误.2.如图1所示,用球拍打击飞过来的网球时,若球击球拍的力为F1,球拍击球的力为F2,则()图1A.先产生F1,再产生F2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C.F1与F2两力的性质不同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 D3.如图2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A从背后轻轻推B时,两个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图2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A解析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正确,B、C、D错误.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4.下列情景中,关于力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跳高运动员起跳,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B.钢丝绳吊起货物加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大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C.鸡蛋撞击石头,鸡蛋破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D.汽车加速运动时,车轮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地面受到车的压力答案 D解析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A错误;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与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管货物处于哪种状态二者大小都相等,B错误;鸡蛋对石头的力和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误;汽车车轮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运动状态无关,D正确.5.(多选)(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3所示是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卫星发射时火箭和卫星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图3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答案BC6.(2019·杭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图4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儿时,双手一搓竹柄,然后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落下来.松手后,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方向相同答案 C7.如图5所示,狗拉着雪橇在雪道上行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图5A.若加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狗的力B.若匀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平衡C.若减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小于雪橇拉狗的力D.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大小始终相等答案 D解析狗拉雪橇的力和雪橇拉狗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无论雪橇如何运动,它们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无法平衡,故A、B、C错误,D正确.考点三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8.如图6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 B9.物体静放于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则()图7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A解析物体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 N及桌面受到的压力F N′如图所示,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 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项对,B项错.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项错.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项错.10.(多选)如图8所示,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则()图8A.F=G、F=F′B.F=G、F>F′C.电扇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作用力等于它对固定杆的作用力D.电扇水平转动后,固定杆对它的作用力小于它对固定杆的作用力答案BC11.(多选)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D.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答案BC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B、C正确.12.静止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9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细线对它一定有拉力作用B.细线对它可能没有拉力作用C.斜面对它可能有支持力作用D.斜面对它一定有支持力作用答案 A解析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假设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右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故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两个力,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13.(2019·泰安一中期中)如图10所示,物体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13 N和7 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是()图10A.6 N B.7 NC.13 N D.20 N答案 B解析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绳子上的拉力为:F T=G B=7 N.绳子拉力的大小即为弹簧秤的读数,A、C、D错误,B正确.14.如图11所示,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1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摩擦力的作用答案 A解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若受摩擦力,则摩擦力一定沿水平方向,但没有力与摩擦力平衡,故人不受摩擦力,A正确,B、C、D错误.15.画出图12(1)~(3)中静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图12答案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第 1 篇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熟悉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就需要讨论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讨论: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商量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试验定量地得到反映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二〕、同学分析高中同学已经有肯定的辩别力量,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学问假如简洁重复,则同学对此不太关注、不感爱好。
因此,一开头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留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同学"思维冲突',设法采纳各种试验,让同学熟悉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育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体验讨论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准确含义;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二、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竞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通过分析拍巴掌后手会疼,而且两支手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互相的。
师:那么同学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预报同学可能的回答: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有支持力。
杯子落到地上,杯对地有作用力,地对杯子也有作用力。
人走路时,脚蹬地,地对脚也有作用力从上面的现象我们知道,每种现象中存在的力都是互相的。
那么,假如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特点呢?演示试验1:把薄的轻木板放在并排的玻璃管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按在木板上,问:手一松,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师生:车在向前运动的同时,木板向后运动,并且同时停止,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车之所以向前运动是木板给它一个向前的力,同时车给木板一个向后的力,这两个力的性质一样,都是摩擦力。
4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8篇】
4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4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8篇】在经典力学里,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4牛顿第三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实例:一辆汽车与另一辆汽车发生碰撞,两车粘连在一起。
答案: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仍然适用。碰撞前,两辆汽车的总动量是各自动量的和。碰撞后,由于两车粘连在一起,它们作为一个系统,总动量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动能由于内部摩擦等损耗而减少,但动量仍然守恒。
补充说明:
-在解释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通过图示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通过具体的碰撞案例,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来展示动量守恒的原理。
-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时,应强调实验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在分析生活实例时,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普文章:阅读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科普文章,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与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奥秘”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物理学科网站:中国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网站,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资源,包括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实验视频等。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书籍:学生可以阅读推荐的物理学科相关书籍,深入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提高物理素养。
4.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5.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分析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作用与目的:
巩固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设计思想】?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同时新课的理念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探求,追寻问题的的解决思路。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由静止物体间的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运动物体间以及碰撞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实现。
使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对于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而对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碰撞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总是相等,本节课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了此环节,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视频文件──铁块碰鸡蛋”,设置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编写人:[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重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学习过程]: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一】请同学们利用手边器材,来证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共存1.请同学展示实验,总结自己的体会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探究二】请同学们利用手边器材,通过实验,观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关系1.请同学展示实验,总结自己的体会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向,线.【探究三】请同学们利用手边器材,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1.请同学展示实验,总结自己的体会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演示实验一】力传感器研究作用力反作用力关系结论:【演示实验二】观察实验,记录数据,观察两个变化量的关系,思考其原因对瓶受力分析:对桶受力分析:结论:【演示实验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受力物体运动状态有关么?结论: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三.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1.分析下列物体受力,找出其中涉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平衡力,并进行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的物体上;效果抵销;都是_种性质的力。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01
02
03
定义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性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 生、同时消失,是物体间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实例
人走路时,脚对地面施加 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 则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 作用力,使人前进。
平衡状态与非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
01
06
课后作业与拓展
完成课后练习题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巩固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 解和应用。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例 如选择题、计算题等,进 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尝 试多次练习,加深对知识 点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中的相关章节,深入了 解牛顿第三定律的背景和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疑问或困惑,例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讨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 识。
分组讨论会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围绕牛顿第三定律 的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如:生活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实例、牛 顿第三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等。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非平衡状态
02
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运动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
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状态的关系
03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使得物体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公式表述
F1 = -F2
公式含义
F1和F2分别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教案高一课题课时3.4 牛顿第三定律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找出任一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参照系等的影响。
3.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了解反冲现象,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反冲现象产生的原因,会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法指导牛顿第三定律容易与二力平衡混淆,关键一个要抓住作用的对象。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15分钟左右。
通过教材中的“活动”,并列举大量生活实事来分析、讨论,以此定性地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总结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定量地反映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并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反冲。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同学在课间玩耍、打闹时,有时会用手掌打其他同学的手背,这时被打的同学会感觉到痛,那打人的同学呢?其实打人的同学也有所感觉,只是没那么痛而已。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是作用效果不同而已。
那什么是相互间的作用力呢?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讨论的问题。
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高中必修第一册《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必修第一册《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牛顿第三定律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表述;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2.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题;2.学生准备:教辅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利用投影仪播放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反作用力的概念;2.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告诉学生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什么现象,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学习牛顿第三定律1.利用投影仪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一起朗读;2.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例子加深理解。
第三步: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设计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并让学生列出实验步骤和材料清单;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是否成立。
第四步:解答学生问题1.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回答并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疑惑。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分发课堂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2.检查学生答案并进行讲解;3.鼓励学生拓展思考,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验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反作用力的存在,并加深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必修第一册《3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一册《3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3牛顿第三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沱律.科学思维:1.会用牛顿第三泄律分析、解决简洁问题2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分.3.能对一些简洁问题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科学探究:通过试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梳理教材夯实基础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泄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魁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靠、同时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力叫作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试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立,用手拉测力计A,结果发觉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螳的.转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转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1笠的,方向相反.图1.2牛顿第三立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1笠,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宜线上.三、“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分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醛物体上.(均选填“一个”或“两个”)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圧是同一种类的力.(均选填“肯定”或“不肯定”)。
即学即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4)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5)物块静止放在水平桌而上,物块所受重力和桌而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6)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而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探究重点提升素养一、对牛X第三定律的理解导学探究、1.在光滑的冰而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而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挨次吗(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答案(I)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挨次.(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磁力.两个.2.拔河竞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呢答案不是,两队之间的拉力相等.学问深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宜线上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例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由于不淸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状况,所以无法推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答案C解析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物体的承受力量不同,所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C正确,A、B、D 均错误.例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答案B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泰安一中期中)如图10所示,物体A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13N和7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是图10A.6NB.7NC.13ND.20N答案B 解析以物体B为讨论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得绳子上的拉力为:FTGB 二7N绳子拉力的大小即为弹簧秤的读数,A、C、D错误,B正确.14如图11所示,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D.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摩擦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若受摩擦力r则摩擦力一走沿水平方向,但没有力与摩擦力平衡J故人不受摩擦力,A 正确,B、CD错误.1.5画出图(1)中静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小球化轻杆顶端)(2)(球,I与两轻绳连按)图12答案如图所示。
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
5.牛顿第三定律★课标要求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有关问题。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知识载体,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互相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他们对这一知识只是定性地了解,本节内容主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和应用分析。
本节包含两个小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第一小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联系生活和简单物理实验实例,分别呈现弹力、磁力、摩擦力等性质的相互作用力,让学生体会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力,且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规律。
第二小节,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定量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间的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进一步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反冲等生产和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
通过观察生活和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现象,建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形成相互作用的观念。
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反冲。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生活和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现象,运用归纳思维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科学探究。
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找出相互作用力间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和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分组实验定量探究,综合分析所得数据和信息,得出相互作用力间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探究,形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本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前者需要通过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总结,后者需要深入实验、抽象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4.5牛顿第三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重点难点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讲授、讨论四、教具玩具汽车、薄木板、试管、弹簧秤两个、气球两个五、教学过程从力的基本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同时,玩具汽车向左运动,说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均为摩擦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演示】用双手逐渐压缩两个相互接触的气球,观察两气球接触处各自的形变,发现形变量同时产生,同时增加;当逐渐解除压缩时,气球的形变量同时减少,直至同时消失.通过观察,教师引导得出结论:1、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教学设计1:3.3 牛顿第三定律
3.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
2.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
3.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进一步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弹簧秤实验初步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情景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磁铁、小车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蛋碎瓦全的视频,提出问题: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吗?[新课内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相互作用的几幅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归纳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一个叫作作用力,另一个就叫作反作用力。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思考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个先产生呢?方法一、用弹簧秤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法二、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
思考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思考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数学表达式:F=-F' (“—”表示方向相反)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牛顿第三定律”部分且观察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效果是否会抵消?学生活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组内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思路: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是整个物理学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整个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物体的联系性和相互性,而且牛顿第三定律是我们以后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基础,所以真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显得尤为重要.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展开的,找出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把知识由已知引向未知,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教学,其中每一层次从不同性质的力着手,找出生活中接触到的相互作用的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尤其引力中不接触力(磁铁之间的力)的关系及特点,从而引出牛顿第三定律,同时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为了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使其更加接近生活,为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均来自生活,比如:橡皮筋、气球、易拉罐、沙纸等等,就连视频材料也是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的,并播放学生很感兴趣的“嫦娥一号”升空视频,一来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二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确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够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教师实验.给学生的实验用具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做出弹力、摩擦力小实验,加以引导也会做出引力实验.学生很难操作的定量实验,由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只是有一个很模糊的认识,对于其中的具体关系并不是很了解,更没有系统的概念.直接告诉学生结果缺乏可信度,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结合精确的实验,其中包括接触力与非接触力——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使他们确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3.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教学准备:弹簧秤、磁铁、小磁针、橡皮筋、气球、易拉罐、砂纸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力传感器、气垫导轨、自制教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路:由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力的相互性,让学生根据桌子上给的仪器设计实验证明力的相互性,也可以用桌子上没有的仪器来验证.给出板书.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设计实验.设计思想:温故而知新.具体实施:从第二章开始我们一直在学力,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回答: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里面有一个词非常关键,“相互”,谁能解释一下你是怎么理解“相互”的?回答:有两个物体AB,当A给B一个力的同时,B也给A一个力(也可以用举例法).这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板书: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进行新课第一部分:(一)思路:1.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2.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学生活动:积极演示实验,并踊跃发言.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具体实施: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你能举例证明力的相互性吗?看看桌子上有没有能用到的东西呢?可以互相商量一下,商量完演示给大家看.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实验一:将两个气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黄色气球受力的方向是?向左;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粉色气球;粉色气球受力的方向是?向右;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黄色气球;那么这两个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弹力.实验二:两弹簧对拉(两弹簧都发生形变)(同上).实验三:砂纸打磨易拉罐(同上).实验四:两条磁铁之间的吸引力及斥力.每张桌子上只准备了一块条形磁铁,学生可能想不到和隔壁桌子的同学配合完成,引导学生完成此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操作过程:磁铁异名磁极靠近.两个同学会明显感到磁铁把他们拉向对方,这说明另一根磁铁在吸引自己手中的磁铁,属于相互吸引力(非接触力).相反,如果同名磁极相靠近,学生会明显感到被磁铁向后面推,说明两磁铁之间有斥力.(以问题形式提问)引导学生看视频:①与小车固定在一起的条形磁铁放在轨道上,同名磁极很接近时,松手,两小车向后退,和学生自己的小实验对比,得出两磁铁同时都受到了斥力.(非接触力)②穿上旱冰鞋的两个学生由静止对推,两个学生均向后退,说明他们彼此都受到了对方施加的力,这两个力属于弹力.③在摩擦系数相对较小的地面上,放一块大木板,木板的下面是滚轴,更减小了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一学生站在木板的一端由静止向另一边走,发现人向前走的同时,木板在向后走.人为什么向前走?因为人受到木板给他的向前的摩擦力;木板为什么向后走?因为木板受到人给它的向后的摩擦力.(二)思路:以地球吸引人为例,引出引力的相互性,从而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实施:小游戏:让一个学生生站到教室中央用力起跳,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某某跳上去又落了下来.他为什么会落下来?因为受到重力.那么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地球的吸引.地球给人吸引力的同时人有没有吸引地球?有.那为什么人被地球吸下来,而不是地球被人吸上去?把问题尖锐化,把学生调动起来,把课堂氛围推向一个小高潮.(停顿几秒钟)①提示学生思考磁铁之间的引力,应用类比的思想解释.②引导学生从惯性方面考虑为什么人没有把地球吸上去.把地球给人的力称为作用力,那么人给地球的力称为反作用力,相反亦成立.并强调两个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体上.将其推广得到板书.(板书: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概念:2.特点:①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第二部分:(一)思路:从力的性质入手,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学生活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参与教师准备的实验,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思想:全员参与,使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及严谨的求学态度.具体实施:提出问题: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回答:大小相等……教师进一步追问:你怎么知道相等呢?这个结论一定正确吗?你想用什么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呢?提醒学生可以用桌子上的仪器,也可以不用,自己设计实验.(1)弹力实验:学生可能进行的实验:弹簧秤互拉.让学生复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演示操作、读取数据并说明结论.(课件中给出受力分析图)精确实验: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操作自己桌子上的两个力传感器.可以互相拉,也可以放开一边,随意挥动另一只传感器,注意松开的传感器不要摔到地上.观察图像.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时刻分析图像.两个力传感器分别测量受到的力,对拉测得的就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观察图像,想一想它们有哪些关系?结论:大小相等.因为任意时刻都关于时间轴对称,彼此相差的负号代表两个力方向相反.(2)引力实验(实验仪器每张桌子上有一套,引导学生完成)在打开阀门的气垫导轨上,放上两个捆有相同磁铁的相同的三角架,让磁铁异名磁极相对,事先在气垫导轨的两端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并把力传感器的挂钩用细线和三脚架相对的外侧相连,开始细线松弛,松手后磁铁向一起吸的同时,拉动力传感器,产生示数.两磁铁还没有吸到一起的时候,让三脚架静止下来,在三脚架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观察力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得到在任何情况下两示数相等.(气垫导轨与三脚架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分析:①静止下来后,左右两边力传感器给三脚架的拉力,分别等于两端磁铁受到的吸引力,而两力传感器示数相等,说明两磁铁间吸引力大小相等.(提示注意一下方向)②两三角架和磁铁质量相同,观察他们分别走过的位移大小,以及是否同时开始运动同时停止,说明运动时间是否相等,则得到加速度是否相等,若质量相等,加速度相等就得到合外力相等(牛顿第二定律),两力传感器示数相等,就会得到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相等.结论:大小相等.⑶摩擦力实验在同一个气垫导轨上,上下分别放两个三角架,分别用两个力传感器向两边拉两三角架保持两三角架静止,发现示数相等.受力分析,上面三角架静止,则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受到的摩擦力,同理下面的三角架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受到的摩擦力,两拉力相等,则两摩擦力大小相等.(综合上面不同性质的力的实验结论,总结并板书:②大小相等)打人小游戏:找两个学生,给其中一个学生选择打人或者被打的权利,但没有选择打人方式的权利,学生肯定会选择打人,这时候让被打的同学把胳膊肘给这个同学,让他用鼻子去“打”另一个同学的胳膊肘,学生很无奈.提问:鼻子有什么感觉?疼.胳膊肘会疼么?不会.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虽然相等,但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的作用点上,作用效果不同.马拉车思考题:马拉车,马给车一个力,车同时给马一个力,两个力大小相等,为什么马把车拉着向前走,而不是车把马拉着向后走?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车受到马给它的向前的拉力,同时受到地面给它的摩擦力,它是否向前走,取决于拉力是不是比摩擦力大.而车给马的力和马受到的摩擦力决定马能不能往前走.(二)思路:分析前面实验的受力分析图,找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关系以及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并通过小实验验证结论.学生活动:分析得出结论,并动手实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实施: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回想实验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然后看受力分析图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用桌子上的小磁针证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让学生用桌子上的器具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结论.比如:两橡皮筋对拉,两橡皮筋的受到的力在一条直线上,沿着橡皮筋伸长的方向,从而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一条直线上;无论怎样改变两小磁针的位置,两小磁针指针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同样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板书:③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三)思路: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从前面的实验及受力分析图中,可以得出;通过观察力传感器的图像,可以分时刻说明力的同时性.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设计思想:充分利用实验结论,在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具体实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吗?(板书:④同种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吗?(板书:⑤同时性)回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点出早在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总结出了这些特点,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板书: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数学表达式:F-F')第三部分:牛顿定律的应用——反冲.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实验:教材第83页图3-4-4.用酒精灯烧小车上的盛有水的试管,当水开到一定程度,试管口的塞子就会喷出,同时小车后退.学生很容易解释原因.给出反冲概念:当物体的一部分向某方向抛出,其余部分会同时向相对反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只给出概念,不用板书)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让学生解释原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四部分:小结.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以前只是了解有这么两个力,但对其详细情况不是很清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很明了了,同时对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前沿有所了解,为祖国的伟大而自豪.第五部分:作业:教材中的相应练习.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及后记: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感觉也非常好,知识掌握到位,感触最深的就是实验仪器的精密程度解决了很多的难题.把板书与课件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不重复、不拖拉、不缺失,费了很大的心思.对于里面的实验,更是费尽了心思.始终把握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学好物理的决心.注重物理学史的教育,以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更是不敢有丝毫放松.整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动了手、口、脑,更在这样的氛围下,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