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初中生物学科学习建议(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学科学习建议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其对生命世界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初中生物学科,本文从学习方法、课程资源、思维培养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提高综合素质。
一、吃透概念,打好基础初中生物涉及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对于这些概念,同学们首先要理解其内涵和外延,然后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
例如,在学习细胞这一章节时,要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等特点。
只有吃透了这些概念,才能在解题和考试中游刃有余。
二、关注原理,深化理解生物学中许多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这些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过程及结论。
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要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关注原理,我们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章节时,可以分析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破坏对食物链的影响。
通过联系实际,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四、课程资源,拓宽视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图书等资源,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此外,参加生物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实验操作等,也能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培养思维,提升能力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同学们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生物,提高综合素质。
六、总结总之,初中生物学科学习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吃透概念,打好基础;关注原理,深化理解;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视野;培养思维,提升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物过程中,能够遵循这些建议,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探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要求,它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难度和层次。
其次,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可衡量化,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要实现的目标。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之既能满足学科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组,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实践探究等方法,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个别辅导、差异化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
四、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10个教学技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10个教学技巧1.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讨论案例或者进行辩论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强调实践与应用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相关的问题解决项目或者在科学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去。
3. 提供多样化的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策略,并了解每种策略的优缺点。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解决问题工具箱。
4. 引导合作与团队合作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或者团队项目,鼓励同学们互相合作、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讨论,相互补充优势,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5.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索新领域、创造性思考,并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改进现有的方法。
6. 提供反馈与评估机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反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指导他们改进并成长。
7. 创设情境与案例设计真实或虚拟情境来模拟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对问题求解能力的综合运用。
8. 鼓励提问与质疑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质疑,帮助他们培养好奇心、批判思维和主动参与的态度。
教师应当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9. 重视解决过程而非结果在教学中,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答案。
通过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10. 鼓励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利,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鼓励他们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
以上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10个教学技巧,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面对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以来,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5篇_老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仅供参考。
教师个人的教学教育叙事一: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八个年头了。
这十八年来,我一直把教育教学神圣职责的重托深深地扎根在头脑中,我知道教育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是担当着社会、家庭、人生发展路途中重要的航标,说他责任重大,我们社会常常提到这是一项培养社会脊梁的神圣职业,因而称其为“百年树人”。
说他细小,小到落实在我们生活中的一饮一啄,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处处是教育,时时有教育。
如何把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承担好,完成好、让所有我教过的学生一生都能受益,成为道德高尚的,敢于担当,有益社会,热爱国家的人。
做无愧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的老师,完成无愧于教师的神圣职责,这些成为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认为教师还是一位艺术家、雕塑家,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在绘制一幅作品的过程,学校教育就是绘画起步中线条的描绘,他需要教师用耐心观察,用细心修补缺点,用欣赏和鼓励来描绘蓝图,如果没有起步的基础,那么在绘画的完成后就会有缺憾。
教师也是建筑社会大厦和人生大厦的奠基人。
学生就是一砖一瓦,教育他们的过程就是为大厦添砖加瓦的过程。
只有好的砖瓦材料,扎实的地基,才能建筑起稳固的大厦。
因此我把教育教学当成雕琢艺术品,建立社会大厦的巨大工程。
我注重无论当科任老师还是做班主任老师,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们,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指导他们。
我教授的是历史课程,人们常常说“学史可以明智”,历史既然是贯穿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一门学科,我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就把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拿出来分析我们学生现在应该积累什么,学习其中对人生有意义的经验,比如对于“时势造英雄”的分析,我常常告诉学生:其实我们的人生都是均等的,为什么有人成就了,有人被淘汰了?因为我们大自然遵守着一种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杨氏115式各段背后教学
杨氏115式各段背后教学一、杨氏115式简介杨氏115式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以其独特的技巧和华丽的动作而闻名。
该拳法由杨禹禅先生所创,以其独特的招式组合和严密的练习方法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针对杨氏115式的各个段落进行详细的教学和指导。
二、115式拳法的组成杨氏115式拳法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起势、正序、逆序、藏花宫、收势。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教学和解析。
1. 起势起势是115式拳法的开始,是整套拳法的引子。
起势分为三个动作,步法要求为平脚行走,注重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起势的动作流畅、舒展,要求注意身体的放松和呼吸的调节。
起势动作如下: 1. 左手由脐部下降至左胯前,并将左手掌心向右上方抬至胸前,同时落地。
2. 步法要求为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前脚脚尖着地,后脚跟着地,身体稍微前倾。
3. 右手由脐部下降至右胯前,并将右手掌心向左上方抬至胸前,同时落地。
2. 正序正序是115式拳法的第二部分,是整套拳法的核心。
正序包括七个动作,要求手、眼、身、步的配合,注重力的发挥和技巧的运用。
正序动作如下: 1. 双手向外展开,手心向下,与肩同高。
2. 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并将右手放在左手上方。
3. 左脚向前迈一步,身体微微下沉,左手向下护胸,右手向上推出。
4. 左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手向前推出,腰部稍微扭转。
5. 右脚向前迈一步,身体向前倾斜,双手用力向外推出。
6. 左脚向前迈一步,身体向左侧倾斜,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放在左手上方。
7. 双手向外展开,手心向下,与肩同高。
3. 逆序逆序是115式拳法的第三部分,是整套拳法的反向练习。
逆序动作与正序相似,但动作顺序相反,要求练习者对拳法的掌握程度更高。
逆序动作如下: 1. 双手向外展开,手心向下,与肩同高。
2. 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并将左手放在右手上方。
3. 右脚向前迈一步,身体微微下沉,右手向下护胸,左手向上推出。
4. 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手向前推出,腰部稍微扭转。
教案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案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一、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组织的重要工具。
而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教案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适用场景的介绍:1. 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适用于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讲解的内容。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设置讲授环节,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以清晰、简明的语言进行阐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适用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小组活动或讨论环节,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3.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实践或实验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具教材法教具教材法是通过使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教案中,可以合理运用教学软件、实物模型、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除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也是教案中需要考虑的要素。
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和有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1. 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引入真实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掌握课堂学习有效方法
如何掌握课堂学习有效方法如何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习、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课堂学习技巧一、课前准备课前做好各种听课准备,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
(1)用品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笔记本,要削好铅笔、装好圆珠笔,灌满钢笔水等,有时还要准备好模型。
不要等到老师讲课了才找这找那,这样不仅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打乱听课思路。
(2)知识准备一般来说,每个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的。
实践证明,人们可以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得到新知识。
所以,要学好新课,一方面要复习好旧课,另一方面要预习好新课。
这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效率就会更高。
(3)心理准备听课不能带着情绪,不能凭对老师印象的好坏,更不能凭对某学科有没有兴趣。
无论哪一科、哪一位老师上课,都必须认真去听。
不同的老师对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可能都适应几十位同学,而是每位同学要在摸清老师的教法特点的基础上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二、专心听听,就是听老师讲授、听同学发言。
(1)听老师讲。
要带着以下目的去听老师讲:1听老师是怎样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的;2听老师是怎样分析课文,怎样讲解有关要领、定律、法则、公式的概括、推导及应用的;3听老师是怎样讲解重点、难点内容的;4听老师是怎样在新课结束时做总结性发言的。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案作为教师的教学准备工具,是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重要依据。
在教案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手段的运用两个方面探讨教案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实践教学。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1.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教案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比如,在知识性的教学中,可采用讲授、讲解、演示等方法;而在能力性的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合作、实践等方法。
2.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培养。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运用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物展示和教具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实物展示和教具运用,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
通过触摸、感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示范和实践指导对于特定的技能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实践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动作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结合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结合运用是教案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手段进行具体实施。
例如,在教学一些理论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和展示;而在教学实验操作时,可以使用实物展示和教具运用进行指导。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对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一
个 个 问题 : 否 反 思 了 就 足 以 促 成 教 学 的 改 善 ? 是 反
方 式 … … 思 维 是 把 单 纯 情 欲 的 、盲 目 的和 冲 动 的 行 思 性 教 学 的 空 间 和 时 间 有 多 大 ? 以 什 么 样 的标 准 衡 动 转 变 为 智 慧 的行 动 。对 此 作 出突 破 性 认 识 的 关 键 量 教 学 的 反 思 已经 得 以 实现 和 完 成 ? 人 物 则是萧 恩 , 首 次提 出了 “ 思性 实践 ” 一概 他 反 这
平 衡 反 思 与 教 学 二 者 的关 系 ,便 成 为 了 我 们 共 同 关 业 的 创 生 者 。
注 而 又 必 须加 以 澄 清 的 问题 。
一
二 、 反 思 性 教 学 的 演 进
( ) 思 性 教 学 的现 状 一 反
尽 管 反 思 性 教 学 运 动 是 种 强 有 力 的 和 有 价 值 的 对 反思有较 为系统 的论述并对 反思性 教学 影响 较 大 的 是 美 国 教 育 理 论 家 杜 威 ( h wa) J n o De y。他 认 运 动 , 反 思 性 教 学 并 不 一 定 是 好 的 教 学 。细 细 思 考 但
经 反 成 以及 我 国学 者 林 崇 德 作 为教 育改革 和教 师培 训 的一个 重 点和 热 点 , 长 的公式 “ 验 + 思 = 长 ” 优 , 反 思 性 教 学 在 近 年 来 迅 速 成 长 为 教 育改 革 和 教 师 发 提 出 的 “ 秀 教 师 =教 育 过 程 +反 思 ” 同 样 恰 如 其 展 的 主 题 词 之 一 。毫 无 疑 问 , 思 将 “ 会 教 学 ” 分 地 表 达 了 教 学 需 要 反 思 的 必 要 性 和 重 要 性 。 “ 反 学 与 反
教案设计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设计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案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教师应该仔细地分析所授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要求。
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应该成为贯穿始终的红线。
二、理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教案设计中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出来。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该仔细地研究教学内容,理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案中进行科学而恰当的分配。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四、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框架,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评价的要求,合理设置测验、考试和作业等评价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六、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和支持的手段。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包括使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气氛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情感体验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以上是教案设计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案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物理学科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的美妙,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分享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技巧,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
例如,在教授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背后的规律,从而引出牛顿定律。
2.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分享心得。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例如,在教授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巧1.课堂导入:一个精彩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导入方法,如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教授光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从而引出光学知识。
2.教学举例:恰当的例子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教师应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拉力、压力等。
《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
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
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教学与真我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一个处于复杂的、不断需求的、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中的敏感领域。
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
当教师失去心灵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某个学科、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
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
我们灰心、泄气,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是每天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
教师们常常遭受解体的痛苦。
表面上,这种痛苦是因为那些加入学术群体的人发现自己与同事和学生处于疏远、竞争和冷漠的关系。
在更深层次,这种痛苦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社会学层面的: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与我们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于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启发、引领我们的心灵的导师心灵引导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仅仅学生要遇上合适的导师,导师也要遇到合适的学生。
在这种心灵相遇的过程中,不仅显示出导师的素质,引发出来的学生素质也同样发人深省。
铸造我们的学科仅仅环顾四周,我们不能看到“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
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方法
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方法(一)双手胸前传球的教学方法1、原地模仿练习目的:徒手体会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出球手法。
方法:学生成两列横队,左右前后间隔2米。
学生随教师的口令做双手胸前传球的徒手练习。
要求:身体直立,腿不动,重点体会上肢出球手法。
2、原地持球翻腕练习目的:体会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翻腕动作。
方法: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做翻腕动作,另一人扶球帮助练习体会动作。
要求:身体直立,两腿不动,重点体会持球翻腕动作。
3、原地对墙传球练习目的:体会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的手法。
方法:学生每人一个球,面对墙1.5~2.5米的距离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练习。
要求:身体稍前倾,重点体会伸臂翻腕拨指动作。
4、原地自抛自接球练习目的:体会原地持球动作。
方法:每人一球,双手持球前平举,将球上抛1.5米左右,然后接球,检查持球手型是否正确。
要求:两脚平行开立,身体直立,接球时手臂伸直。
检查持球方法是否正确。
5、原地传接球练习目的:体会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完整动作。
方法:两人一组一球,面对面相距3~4米,做原地双手胸前传球练习。
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传球手法准确。
6、原地三角、四角传球练习目的:体会原地双手胸前传球完整动作。
方法:学生成三至五人一组站成近似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相距4~米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传球。
要求:接传球动作连贯,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
7、迎面跑动传接球练习目的:体会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
养成传球后迅速起动的习惯。
方法:学生6~8人一组,分成两纵队站立,距离4~6米,相互传球后跑至对方排尾。
要求:传球手法准确,动作协调,传球后要迅速起动。
8、全场二人跑动传接球练习目的:体会在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的完整动作技术。
方法: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米,进行全场传球接球练习。
要求:采用侧身跑进行传接球,传球手法准确,全身动作协调配合。
(二)双手头上传球的教学方法1、原地模仿练习目的:徒手体会原地双手头上传球的出球手法。
方法:学生成两列横队,前后左右间隔2米。
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
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1. 背景介绍柔力球作为一项流行的健身运动,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柔力球的中国范儿是其中一种特色的技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动作赢得了众多球迷的喜爱。
在柔力球的中国范儿中,第六节背面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节包含了一系列独特而挑战性的动作和技巧。
2. 深度解析在柔力球的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中,你将学习到如何在背面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技巧。
这需要你具备扎实的基础技巧和出色的协调能力。
在背面教学中,你需要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动作,如背面旋转、背面接球和背面平衡,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技巧讲解3.1 背面旋转背面旋转是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中的第一个技巧,它要求你能够以一种平稳而流畅的方式将柔力球在身体的背面旋转。
这要求你对球的掌控能力要比较高,并且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程度。
3.2 背面接球背面接球是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中的第二个技巧,它要求你能够准确地接住在背后旋转的球,并且能够在接到球后迅速地将球传回到正面。
这需要你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的手眼协调能力。
3.3 背面平衡背面平衡是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中的第三个技巧,它要求你能够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来保持在背面的平衡。
这需要你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技巧性的环节。
通过学习和掌握背面的各种动作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柔力球水平,还可以增强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背面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
总结回顾:在柔力球中国范儿第六节背面教学中,我们学习到了背面旋转、背面接球和背面平衡等技巧。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提高,我们可以在背面展示出独特的身手和技艺。
背面教学不仅是柔力球中国范儿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能够锻炼身体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健身运动。
《掌握教案技巧,让教学事半功倍》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需求。
它不仅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未来的一种方向。
而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有一句话说得好,“教会一人等于造福一家,教会一班等于造福一座城”。
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掌握教案技巧了。
下面,我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教案编写的目的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案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教学,减少无效教学,增强教学的成功率。
其主要目的如下:1、概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2、明确教学步骤,系统化教学内容;3、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识点;4、便于管理,方便教师教学。
二、教案编写的原则教案是教学中的重要文件,因此要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教案编写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必须合理、科学、准确。
教案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科特点,体现教材结构和讲授方法。
2、实用性原则。
教案编写除了满足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学生特点等方面要求外,更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师水平、教材质量等因素,并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系统性原则。
教案应符合教学过程的系统和连续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必须清晰、有序,反映出教学信息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获得渐进式、系统化、连贯性的信息。
4、适应性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根据学生兴趣、认知和实际需要,按照学科教材,加以创新和改善,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运用。
三、教案编写的步骤编写一份好的教案,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教案编写的步骤。
1、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教材中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顺利开展做出铺垫。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按照学科教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等方面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于学习本科目的学生尤为重要。
3、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观察等,以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科内容的阶段性初中历史学科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人类社会历史,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可以将学科内容大致分为古代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三个阶段。
古代史主要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近现代史主要涉及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当代史主要涉及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各国社会的发展。
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从学科的整体结构来看,历史知识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从具体的知识点来看,历史知识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历史。
同时,历史知识还注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学科方法的多样性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等。
这些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学科目标的实践性初中历史学科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
五、学科教育的价值导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文明进步,感悟历史的伟大成就,认识历史中的优秀人物和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历史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历史传承者的使命,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初中音乐教学参与方式主动投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参与方式主动投入初中音乐教学参与方式:主动投入在教育领域,音乐教学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陶冶情操,开发智力。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为了音乐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参与方式,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审美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富有感染力、富有创意的音乐作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妙。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各有不同。
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点,从而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对于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音乐的本质;对于音乐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逐渐提高音乐素养。
三、创设互动平台,鼓励合作交流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合作交流对于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如小组演唱、乐队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配合、协调,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自主合作、互动交流,分享音乐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融入情感教育,塑造健全人格音乐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功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情感教育融入音乐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开展课外活动,丰富音乐生活音乐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篮球:背后运球》教学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客观,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视频拍摄要清晰,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背后运球技术。
3.讨论报告要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展示小组成员的智慧。
4.训练计划要具体、可行,确保学生在课后得到有效提升。
5.家长要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篮球学习,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篮球:背后运球》教学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背后运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2.掌握背后运球的动作技术,包括身体协调、手臂摆动、手腕灵活性等方面。
3.能够在实际比赛中灵活运用背后运球,提高个人突破和进攻能力。
4.学会分析背后运球在比赛中的优缺点,以便在实战中更好地运用。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背后运球的动作要领,包括身体协调、手臂摆动、手腕灵活性等。
2.示范背后运球的正确姿势和动作流程,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练习。
3.强调背后运球的注意事项,如保持低头、屈膝、重心低等,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背后运球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作用。
-讲解:详细讲解背后运球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示范:教师示范背后运球技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分组练习:按照学生技术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训练。
-比赛:设置实战比赛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背后运球,提高实战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篮球比赛实际,创设背后运球突破防守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背后运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教学反思
学习方法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了解并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选择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本文将反思学习方法教学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在学习方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比较肤浅。
他们常常将学习方法简单地理解为一些技巧性的应对策略,而忽视了学习方法背后的原理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分析和探讨不同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方法的本质。
例如,在讲解阅读方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目的、理解文本的方式和提高阅读效率等方面的原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学习方法的本质。
其次,在学习方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他们往往在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时遇到困难,会陷入机械地套用学习方法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提纲规划,并利用各种写作技巧来提高文章的质量。
通过反复实践和反思,学生逐渐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写作习惯。
然而,学习方法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教学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学习方法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缺乏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案例,向学生展示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此外,我也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认识到学习方法对于个人学习的积极影响,进而自觉地应用学习方法。
另一个挑战是教师的指导技巧问题。
学习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有时候并不够细致入微,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作者:帕克•帕尔默
来源:《新课程教学》2016年第08期
着手写此书前的那段日子,漫漫夏日悄然而逝,秋天已至.我登上大学讲台,开始我教学生涯的第三十个年头.
那天,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又一个教书的机会,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但是那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里,却再一次确信自己永远干不好教书这一行,这个令人头疼的职业.我既恼怒于某些学生,又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我反复思考一再在脑海中浮现的问题:到了我这个年纪,是否可以改行?也许在教学之外我还可从事一种新的行业,一种我知道怎样做好的工作?上我的课时,一开始学生们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就是没有反应.然后我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由来已久的恐惧中:我的课一定很沉闷!这些年轻人课前还在门厅走廊生龙活虎、谈天说地,转眼间,一听我讲课就变得如此麻木不仁.
课上到后半段,他们就开始说话了.但是交流很快就发展成为冲突,只因一个学生认为另一个同学关注的东西太“微不足道”,根本不值一提.我掩饰着内心的恼怒,敦促他们要会倾听不同的意见.但是整个气氛已经给破坏了,对话中止了.当然,这样一来,我的老毛病又发作了,我又陷入焦虑中:学生一开口讨论,我就要笨拙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
我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过很多教学研讨会,观摩过其他老师的教学,阅读了不少教学著作,反思了我自己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像一切又都要重新开始.我遇到的问题,其他所有教师也都常常遇到,都熟悉.但这些问题仍然使我惊慌,而我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尽管随着岁月的磨炼,表面上圆滑老练了,但实际上仍感力不从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摸索着.
30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上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的:我的学生和我,面对面地进行一种古老精深的、被称之为教育的交流.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虽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
这本书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个假设十分简单,但其含义深远.要详尽阐述我对这些词语的界定很费时,但可以这么说: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其影响的程度.
支持这一前提假设的依据,部分地来源于多年来我请学生们讲述他们好老师的故事.通过
倾听那些故事,我知道声称所有的好老师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技巧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的讲解整堂不停,有的老师却惜字如金;有的老师紧循材料,有的老师却天马行空驰骋于想象;有的老师用软功,有的老师用硬功.胡萝卜还是大棒子,各行其是,各显神通.
然而,在我听到的每一个故事中,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A博士教学的时候,就是原原本本的她站在那”,一个学生告诉我,或者“B先生对他所教的课充满热情”,或者“你可以说这就是C教授的真实生活”.
我听一个学生说,她描绘不出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因为老师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各有千秋.但是她可以向我描述不好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因为不好的老师都是一个样:“他们说的话在他们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气泡框里的话一样.”
她用这样一个突出的形象就说明了一切.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
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不尽相同:讲授法,苏格拉
底式的对话,实验室试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小发明.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
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
毫不奇怪,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说它是好消息,在于我们不必再
为把教学当作一个“怎样做”的问题而遇到的麻烦所困扰.我们很少在一定深度上彼此交流关于教学的看法——当我们除了“技巧、策略和技能”之外没有东西可以讨论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这样做呢?那种交流并不能触及教师的经验核心.
良好的教师可以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我就不用因要把我
作为教师的独特天赋才干硬塞进强求一致的方法框框中而痛苦,不用遭受遵循别人开出的、強求一致的标准的痛苦.真的,当今教育中,处处感受到这种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
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
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位教授,在我要开办教师工作坊之前,是他的一席话使我摆脱了我多年来禁锢工作坊的一种倾向:“我是一个有机化学家,你想花两天时间告诉我应该通过角色扮
演的方式讲授有机化学吗?”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尊重教师和学科多样性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点是方法论上简单处理根本做不到的.
好消息当然好,但坏消息也让人头痛.对优秀教学而言,如果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问题是比技巧更基本的东西,如果作为教师,我们想要成长,我们就必须做一些学术文化以外的事:我们必须交流内心生活——这在惧怕触及个人,从而在技术、距离和抽象中寻找安全感的职业中,确实充满危险.
不久前我听到一场学术争论,再次感受到这种恐惧.这场学术争论是关于学生在课堂中分享个人经验时教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这些经验与课程主题有关系,但是一些教授认为,经验的分享更适用于心理治疗,而不是大学课堂.
很快人们就分成了可以预料到的两派:一派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坚持认为学科是首要的,不能为了学生的生活利益而削弱;另一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者,他们坚持认为学生们的生活必须一直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纵然这意味着课堂主题内容教少了.这两派的观点不断走向极端,他们的争论越激烈,他们的对立也就越严重——他们从教学工作和对他们自己的认识中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少.
两种观点之间的分歧看来是不可调和的——直到我们认识到形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这些教授不是就教学方法展开争论,实际上他们揭示了他们在内部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上是何等不同,用各种方式说出来可归为一句,就是:“当谈到处理学科和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时,我们既有自身的局限,也都有潜能.”
假使我们不再向彼此游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相互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件奇妙的、不寻常的事就可能发生:我们不再死守各自的教学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样,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会在我们自身内部和我们之间成长起来.
这是一本值得每位教师好好阅读的书.当教师不得不以严肃甚至是可怖的脸色来面对学生以求学生精神的集中和课堂的流畅时,其背后的恐惧才是真正的元凶,当教师的内心感到这样的恐惧时,他的教学身份与他自身是处于分离的.
这本书中痛陈了教师教学生活中的种种恐惧和痛苦,孤寂与惶恐,而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不应该仅仅是教学技巧的使用,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身份认同与自身完整.
书中为我们揭示,只有当我们的真实状态得到很好的认知,可以直面自己的“分离”,才能减轻教师的苦痛.不再分离的途径就是回归,而引领教师回归的正是那份直面恐惧的“教学勇气”.
作者帕克·帕尔默是美国的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他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独立地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他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资深会员,费兹尔研究所的高级顾问,也是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师养成计划的创立者.1993
年,他因对高等教育的突出贡献而被独立学院评议会授予国家奖.在1997年,四个教育领导委员会作了一项针对一万一千名管理者和教职员的民意调查,稱为“领导计划”,帕尔默被誉为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