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
摘要: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符合职业发展规律,在辅导员专业化的建设中,要从准入机制、培养机制拓展发展机制、建立保障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确实加快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无疑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队伍建设已成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措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但长期以来,对辅导员队伍的认识和规划并没有像专业教师一样得到普遍认可,尽管改革放已快三十年,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特别是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严重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特征
“职业”一词是由“职”与“业”两个字构成的,所谓“职”,
包括社会职责、天职、权利与义务的意思;所谓“业”,包括从事业务、事业、事情、独特性工作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专业的,非业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认为,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应具备以下特征: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
何谓职业化?职业化这一概念在二战前由美国率先提出的,并和工业革命后专业化的分工联系在一起,职业化主要指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所达到的状态和水平,侧重于职业本身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它可从职业标准
和职业生涯两个角度去解释。
一是指从事这个行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包括道德要求),通过行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和系统调配,形成合理的职业壁垒和职业规则;二是将这个行业或工
作作为一个人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看待,使从事该行业的人在业内求得认同和职业发展。
职业化明显地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从工作落实角度看,强调工作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制度化;二是从工作者的角度看,强调工作人员要有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操守。
辅导员职业化就是在辅导员工作不断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以及高效绩的行为标准从事辅导员的工作要有一定的辅导员职业标准和要求,辅导员工作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和调配系统,把辅导员各种作为一个人终生的事业来对待。
辅导员职业化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良好
的职业素养,具有敬业的职业态度,优良的职业风范,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素质,从内心认同职业规则,愿意终其一生从事相应的工作;二是娴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从业人员职位
胜任能力的重要表现,它关注辅导员了解专业知识的精深程度,关
注辅导员掌握职业技能的水平,关注辅导员的工作成果;三是科学
的行为规范。
规范是效果和效率的保证,能对工作中的疏漏进行有效的防范,以确保少犯或不犯错误。
辅导员职业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行辅导员准入制度,制定辅导员资格认定
标准,二是明确辅导员各种职责,建立开放动态的辅导员选聘与考
核管理体制和科学有效的辅导员激励与淘汰机制,三是完善辅导员的培训体系,形成辅导员工作的学术研究与学科支撑,实现辅导员
的专业化建设,四是强化辅导员的内部造血机能和外部支持系统,
形成辅导员职业的价值认知和发展空间。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的道路,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辅导员的职业化必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驾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职业化是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需要。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要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建设一
支高水平、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推进辅导员职业化是必由之路。
它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辅
导员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克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
的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的不足,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二)辅导员职业化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
条件。
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从各个方面冲击学生的思想;高校扩招后导致的各种问题,出现的一系列
的新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辅导员职业化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需要理论的支持,需要有职业化辅导员的实践做保障。
(三)辅导员职业化是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因为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动态的掌握需要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通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各方面动态进行把握,从而有效减少学生中
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维护学校的稳定。
同时,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需要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辅导员是高校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通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可以
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稳定性,达到保证高校教师队伍和谐稳定的目的。
(四)辅导员职业化符合职业发展的规律。
“职业发展是一种有秩序、且有固定形态、可以预测的过程;是一种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辅导员职业化符合职业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首先,它能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通过职业化,在辅导员队伍中造就了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这是一种专业化,
是职业发展规律的重要表现;其次,它能实现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稳定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让辅导员安心地、长期地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这是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最后,它能体现工作队伍的成长性。
纵观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恰恰说明了走职业化道路顺应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从而旁证了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三、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的弊端与影响
如果按辅导员职业化的构成要素来审视当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严重地突显出来,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不稳定,队伍不稳定。
现行的体制几乎把辅导员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岗位,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的思想,许多辅导员把这个工作作为一个过度性的工作或作为一个“跳板”,对辅导员的认识不足,许多辅导员存在严重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在面对转向的问题,总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无力拓展自己的职业空间,在工作中无法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正因为这样,辅导员的思想极不稳定,造成辅导员的各种流动性大,“跳槽”现象时常发生,造成辅导员队伍极不稳定。
有些找到一点出路的马上走人,没有出路的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种非职业化现状严重影响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职责不明确,事无巨细都得管。
辅导员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成了“办事员”、“消防员”,甚至“又做爹来又当娘”,学生的日常琐事都堆积在辅导员的身上,事务性工作太多,处理日常事务成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凡是与学生有联系的事情都找辅导员。
因此,辅导员没有多少时间真正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这样工作的泛化,很难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三)专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是专门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但现在高校辅导员大部分都是高校各专业毕业后直接留校的人员,其中许多人既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从事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很难胜任辅导员的工作,许多辅导员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一般在四年到八年,有的甚至更短,由于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育和工作后的培训,缺乏辅导员的专业素养,难于承担起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任。
(四)制度不健全,时有时无,变动不居。
到目前为止,辅导员工作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特别是考核、监督、激励和评价制度。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不可量化性,再加上辅导员的职责不明确,这些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对辅导员无法进行全面、及时、量
化的有效考核与相应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增加了辅导员工作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无法基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激励机制,难于在实际工作中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更新辅导员理念,建设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精神,为辅导员职业树立目的和意义。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种种弊端,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建设已成为摆在面前非常迫切的工作,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因此,在辅导员的职业化的建设中,要彻底转变把辅导员视为“过渡性”工作的传统观念,它不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阶段性岗位,而
是一项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广阔前景的长期性职业。
各级教育和党政部门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认识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意义,努力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给以政策倾斜和物质保障,同时,重视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建设,明确职业价值,强
化品格建设,要培育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激发辅导员长
期从事该项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理顺体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理顺的体制主要包括辅导员队伍的编制和管理体制,在编制的问题上,辅导员应由目前专兼
职并重过渡到专职占绝对多数、兼职为辅的模式,人员配备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确实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把辅导员从繁
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和学习。
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辅导员的对口管
理,彻底克服过去的“多头使用,无人管理”或管理混乱的现状,建立和明确一个机构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和考核、业务培训以及理论研究,合理设定岗位,让辅导员有家可归,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有效地建立辅导员的工作阵地。
明确职责范围,细化分工,优化工作体制,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三)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制度。
从专业化的高度着手,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学科支撑,对辅导员的培训内容要专业化和知识结构优化,提高其综合素质。
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要统一纳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享受专职教师的同等待遇,鼓励辅导员结合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并设立辅导员科研专项经费。
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考察、互派交流,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锻炼的空间和途径,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制定辅导员工作职责、奖惩制度和合理的保障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者和灌输者,应致力于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重要的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地位,而另一方面要尽力满足大学生成才所需的指导和辅导服务,这是大的职责要必须明确的,同时,在其他具体的方面例如工作范围、权利义务等也要制定。
建立完善辅导员选拔、聘用、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可实际操作的合理的保
障制度,通过严格考评、职称评聘、行政晋职、表彰奖励等措施,形成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为辅导员提供多渠道的发展出路和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真正认识和体会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吸引人的光荣而又伟大的事业,从而努力去追求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对策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73.
[2] 陈全明.职业生涯管理[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3.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宁 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