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规程》的通知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规程》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48c151483c4bb4cf7ecd14f.png)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
规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布部门】天津市规划局
【发布日期】2010.09.07
【实施日期】2010.09.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规程》的通知
各区(县)规划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根据《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住房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保护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26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我局制订了《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规程
二〇一〇年九月七日附件:
天津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规程
管线综合规划是市政工程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法批准的市政工程规划方案是市政管线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根据《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住房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保护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26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规程。
浅析市政管线地下管位的综合规划与管理
![浅析市政管线地下管位的综合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be7aba69dc5022aaea004b.png)
0规划 与设计 0
S IN E&T C O O F MA I CE C E HN L GYI OR TON N
21 0 0年
第 2 期 1
浅析市政管线地下管位的综合规划与管理
孟 彩红 ’ 祁 改平 张 喜只
(. 1漯河市 市政 工程 设计 院 河南 漯 河
4 2 0 ;. 市市 政管 理处 6 0 0 2漯河
较宽 。《 市工程管线综合规 划规范, B08 城 } 529— 9) ̄下简称 《 ( G 81 ( J 规
合 理 安 排 好 各 管 线 平 面 位 置 后 还应 合 理 控 制 各 管 线 高 程 。一 般来 说 , 上 至 下 管 线 顺 序 依 次 为 电 力管 ( 、 讯 管( )煤 气 管 、 从 沟)电 沟 、 给水 管 、 热 力 管 、 水 管 、 水 管 。 电力 管 f 一 般 深 为 1 m左 右 , 雨 污 沟) . 2 电讯 管 沟深 为 13 因此 将 煤 气 管 、 水 管 覆 土 控 制 在 1 m 左 右 , . m, 给 . 4 而将 雨 、 水 管 污 覆 土 控 制 在 1 m 左 右 , 可 在 高 程 上 使 各 管 线基 本 相 互 错 开 。若 管 线 . 5 即 在 高 程 上 相 碰 , 遵 守 “ 力 管 让 重 力 管 、 管 径 让 大 管 径 、 管 让 主 则 压 小 支 管” 原则。 的
【 关键词】 管线综合规划 ; 管位 ; 小管沟
随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及 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市 道 路 下 的 市 政 速度 来 保 证 管 道 施 工 质 量 以减 少 管 道 维 修 频 率 。 这 样 , 可 将 慢 车 道 城 又 管 线也 日益 复 杂 。 由于 各 市 政 管 线 未 能 和 道 路 同 步施 工 , 市 道 路 二 留 给其 他 管 线 作 通 道 , 力 管 则 设 置 于 中 间 分 隔带 下 。 城 热 次 开挖 现象 非 常 严 重 ,不 但 影 响 人 们 的 E常生 活 ,也 造 成 了 人 力 、 l 财 1 6 m 宽 道 路 . 3 0 力、 物力 的浪 费 。如 何 宏 观 控 制 及 管 理 这 些 市 政 管 线 一 直 是 困 扰 设 计 这 种 道 路 一 般 为 景 观 道 路 ,两 旁 建 筑 均后 退 道路 红 线一 定 距 离 , 单位 及 业 主 的难 题 。 而将 该 范 围用 作 绿 化 带 。《 范 》 求 这种 道路 的 给水 、 水 、 气 采 用 规 要 排 燃 国外 及 国 内某 些 城 市 利 用 综 合 管 沟来 解 决 这 一 难 题 。 种 做 法 对 双管 线 布 置 。 这 交通 特 别 繁 忙 、不 允 许 随 时 开 挖 及 地 下 空 间特 别 狭 小 路 段 尤 其 有 利 , 以 上 管 位 布 置 均 针 对 沥 青 路 面 而 言 ,若 路 面 为 水 泥 板 块 白 色 路 但 是 综 合 管 沟 也 有 弊 端 : 次 性 投 资 大 , 管 线 的 主 管 单 位 不 同 而 很 面 , 了避 免 破 坏 板 块 的整 体 性 和 板 块 受 力 时 造成 应 力集 中 而使 板 块 一 各 为 难协 调 , 沟 内部 的 通 风 、 火 、 水 等 问题 很 难 妥 善 处 理 且 其 断 面 尺 出现 裂 缝 , 检 查 井 布 置 在 板 块 正 中 或 齐缝 式 布置 来 适 当 调 整 管 位 。 管 防 排 将 寸也 很 难 预 测 。鉴 于 以 上 问 题 及 结 合 城 市 的特 点 , 者认 为 在 一 般 城 作 市道 路 下 可 不 设 管 沟 , 是 通 过 合 理 安 排 管 位 、 理 控 制 管线 标 高 、 而 合 性 质类 同 的管 线 做 成 小 管 沟 等 方 法来 解 决 这 一 问题 。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工作的发展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工作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fbbc1b52d380eb62946d9e.png)
论市政工程管线综合工作的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人们对城市各种工程管线的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保证城市各种配套管线,加强工程质量,成为了市政建设各种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综合管线还不完善,需要加强工作,以便于方便人们的生活。
本文就市政工程的管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工作。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工程;管线近20多年来,我国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道路在不断的扩宽和新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在进行完善,各类市政管线也日益增多。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市政建设中的各种管线设施,并没有能够与城市的道路建设工程同步。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也给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如何解决市政管线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了市政府和城市设计规划单位的难题。
1 市政工程管线存在的问题目前,市政建设工程管线中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1)工程管线缺乏统一的规划;(2)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的宽度不够;(3)城市地下管道管线建设的时间各不相同;(4)城市地下管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市政工程的建设,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2市政地下管线的特点(1)种类繁多。
目前地下的管线主要有电力、煤气、电信、给水、污水、雨水、路灯等,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又出现了网络、天然气等新的管线。
工程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种管线都深埋地下,使得地下空间变得尤为狭小。
(2)由于地下管线较多,并且各自属于不同的公司,使得管线的建设和维护均属于不同的公司负责。
而各个公司又各自为政,又加重了工程管线的管理。
(3)较强的隐蔽性。
出于安全的考虑,管线大都深埋在的下,若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很难对他们进行检查。
并且各种管线交错深埋,使得管线的检查维修工作难度较大。
(4)更新速度快。
许多城市的管线建设工作一直都没有中断过,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同规模的管线建设在进行着。
浅谈市政道路下的管线综合布置的相关设计
![浅谈市政道路下的管线综合布置的相关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53b3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c.png)
浅谈市政道路下的管线综合布置的相关设计摘要:城市道路下方布置有多种市政综合管线。
随着城市道路改造、地下管线改造,不可避免需对现有市政管线和将来存在的市政管线的交叉问题进行综合设计。
本文梳理了关于市政道路管线综合的设计步骤,以及针对特殊节点下的相关管线处理方案,以期为其他项目涉及综合管线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市政管线管线综合管线交叉一、引言随着城市开发,市政道路下方的各类市政管线日益趋多。
市政管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合理的管线综合设计可有利于充分解决各管线的交叉问题,充分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有效提高市政管线、道路和地块的匹配度,具有良好的效益。
本文主要总结市政道路中管线综合的设计思路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1、市政管线的特点现有市政管线种类众多,按使用种类主要分为给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燃气、通信、电力等。
如在北方集中供暖城市,则还需考虑热力管线。
部分道路下方根据规划或布线需求,还有尾水、中水等特殊管线。
管线所属的权属单位也众多,其中给水归属于自来水公司,雨污水归属于水务管养单位,燃气归属于燃气公司,电力归属于供电公司,通信则分别归属于移动、连通、电信、有线电视、军队等。
各市政管线均由各自权属单位组织设计、建设和管养维护。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一般只同步实施排水管线,导致其他管线施工需重复开挖,或者旧路改造时不免涉及现有管线进行改造而与各权属单位进行沟通协调。
2、市政管线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解决思路在进行道路设计施工和管线交叉过程中,常遇到对设计范围影响到的管线进行大范围迁改改造,或者局部节点存在冲突情况需采用特殊处理。
本文将对大范围管线迁改存在的多重管线交叉问题而开展的管线综合设计,和同时对局部节点冲突需进行的特殊情况处理进行梳理。
二、管线综合设计步骤对于道路整体施工等影响到大范围管线梳理改造,需对各管线的布置进行综合设计。
管线综合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
管线综合规范
![管线综合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adbe8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e.png)
管线综合规范管线综合规范是指在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中,对管线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下面是一份约1000字的管线综合规范范文:管线综合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建筑、市政等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规范管线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管线综合规范适用于建筑、市政等工程中的管线系统。
第三条管线系统是指供水、排水、燃气、暖气、通风、电力、通信、防火等系统。
第四条管线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五条管线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负责。
第六条管线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应以安全、经济、可靠、节能和环保为原则。
第七条管线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规范严格、先进可行的原则。
第二章管线系统的安装第八条管线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九条管线布置应统一规划,有序排布,不得影响建筑结构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管线安装应遵循层次分明、密封可靠、连接紧固、检修方便的原则。
第十一条管线接口应采用标准件,不得随意改变或私接。
第十二条管线的固定和支承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第十三条管线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三章管线系统的维护第十四条管线系统的维护应定期进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管线系统维护应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的规范进行,维修过程中应保证系统的安全。
第十六条管线系统维护包括巡检、清洗、维修等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
第十七条管线系统维护中发现的故障应及时处理,避免出现重大事故。
第十八条管线系统维护过程中应注意能源的节约和环保的要求。
第四章管线系统的管理第十九条管线系统的管理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管线系统的管理应包括设备检查、巡查、维护、维修和报废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管线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第二十二条管线系统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8b7a8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e.png)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篇一: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规范集,很有用!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集第一章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施工与管理
![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施工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934d5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7.png)
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施工与管理摘要: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是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中水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城市管线于一体。
其主要由管廊本体、各类管线、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消防系统、通信系统等组成。
因此为了保证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质量,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施工意义及其结构,对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施工要点及其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综合管廊;施工;意义;结构;要点;管理市政工程中的综合管廊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综合电缆沟。
干线综合管廊主要收容各种供给主干线,但不直接为周边用户提供服务:而支线综合管廊主要收容各种供给支线,与用户直接相连并为周边用户提供服务;电缆沟主要收容各种电力电缆、通信光缆、军警特种通信光缆等各种信息传输光缆等。
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综合管廊又可分为暗挖工法综合管廊、明挖工法综合管廊以及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1市政工程的综合管廊施工意义1.1 节约地下空间由于多种传统直埋地下市政管线入廊后实现一次性集中敷设,将市政管线置于地下管廊内,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留出宝贵空间,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同时可有效抵御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对管道的破坏。
1.2 延长管线使用寿命传统直埋管线设计寿命多数为30年~50年,需要更换新建。
地下管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围护结构,廊中的管线不与土壤、地下水、道路结构层酸碱物质直接接触,腐蚀作用锐减,可保证50年以上使用寿命,并按规划要求预留远期发展增容空间,做到一次投资、长期使用。
1.3 可维护性高,便于管理综合管廊预留巡检、维护和保养空间,备有人员设备出入口、管线安装吊装口和活动检修车等配套检修和维护设施,为各类管线的后期更换和维护等工作提供极大便利。
对于交通繁忙道路及城市繁华地段显得尤为突出。
2市政工程中的综合管廊结构市政工程中的综合管廊本体、管线、通风系统以及消防系统,此外还有供电系统、通讯系统、排水系统等。
市政工程规划 第8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管线
![市政工程规划 第8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管线](https://img.taocdn.com/s3/m/187e1313f78a6529647d5398.png)
主
要
内
容
• 概述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总体规划步骤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详细规划的步骤 • 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8.1
概 述
一、城市工程管线种类
1.管线种类按性质和用途分为:
(1)给水管道(工业管道、生活管道、消防管道等) (2)排水管道(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管道和明 沟等) (3)电力线路(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 电车用电线路等) (4)电信线路(电话、因特网、有线广播、有线电视 线路等)
8.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
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步布置原则
(1)城市各种管线的位置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及标高系 统; (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 布置统一进行;
(3)管线敷设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4)当管道内的介质具有毒性、可燃、易燃、易爆性 质时,严禁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 装置及贮灌区; (5)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同一管 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一、城市工程管线种类
•
综合术语
(4)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的距离,即地面标 高减去管顶标高。 (5)同一类别管线:指相同专业,且具有同一使用功能 的工程管线。 (6)不同类别管线:指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工程管线。 (7)专项管沟:指敷设同一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8)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3)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其他管线;
(4)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 、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 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5)凡有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施工方案的管线布局与维护管理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施工方案的管线布局与维护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642d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3.png)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施工方案的管线布局与维护管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建设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进行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时,科学合理的管线布局和有效的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施工方案的管线布局与维护管理进行探讨。
一、管线布局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管线布局需要考虑到各种交通、环境和市政设施的情况,以实现高效的运行和维修。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管线布局策略:1. 综合规划:在管线布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考虑到各项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布局。
这包括结合地形地势特点,规划出最佳的水、电、气、通信等管线的走向和分布。
2. 保持独立:对于不同功能的管线,应尽量保持独立,避免相互干扰。
例如,将供水管线与电力线路分开布局,以减少电磁干扰和水质污染。
3. 分层布局:在地下综合管网布局中,可以考虑采用分层布局的方式,将各类管线按照不同的深度进行安排。
这有利于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并减少不同管线之间的冲突。
4. 引入智能化:随着智能城市的兴起,将智能技术引入到地下综合管网的布局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的手段,实现对管线布局的优化规划和管理,提高整个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维护管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的维护管理是确保管线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几点维护管理的建议:1. 定期巡检: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对各类管线进行巡检和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巡检过程中要注意排查管线的腐蚀、渗漏等情况,确保管线的完好性。
2.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线数据管理系统,记录管线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和变更情况等。
及时更新管线资料,方便维修和管理人员进行查阅。
3. 应急预案:制定管线维护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问题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保证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应对。
4. 定期清洗和维修:对于供水管线等易受污染的管道,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修,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及施工保护论文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及施工保护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ef43a80029bd64783e2c42.png)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及施工保护【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市政管线延伸得越来越多,如何处理管线的综合配套成为市政工程的一个难题,本文针对市政工程的配套管线,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保护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市政管线;设计;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担负着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热力、通信、路灯、交管乃至中水等功能的管线将日渐增多、日趋密集,这样就带来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即新建管道与旧有管道的衔接、新建管道与道路工程的配套设计、配套施工及既有管线保护等。
下面分别从这几点展开论述。
1 新建管道与旧有管道的衔接如某服务性城市支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i级。
在施工起点处与光谷大道的道口时,发现该处已存在高压燃气、热力、国防光缆、电信等管道,其中高压燃气、国防光缆的标高在路基标高上,导致该处的道口施工无法顺利进行,只得安排产权单位对其进行降低或者迁改。
因此路网应提前进行中远期规划,管网同时进行规划,这样方能避免配套管线的迁移,无形中增加了造价也延误了工期。
而中远期规划宜5—10年进行一次,避免频繁修改规划,给立项带来过多不确定性。
在新建管道与旧有管道的衔接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实地考察旧有管道的平面布置、分布数量、高程、走向、材质及现状情况等排查清楚后,方能开始设计,避免“从图纸到图纸“的设计方式。
2 新建管道与道路工程的配套设计具体管线综合设计程序应为:首先由道路建设业主方协调设计单位提供道路设计图纸给各专业管线单位,各管线单位在充分熟悉图纸并经现场摸底,了解道路两侧规划发展后,在道路平面图上标注拟建主管道位置,如布置在人行道还是机动车道上,在道路一侧还是双侧布置,管径多大,数量几根,最小覆土深度有无特殊要求,横穿道路的桩号位置等,并将该道路平面返回给管线综合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待收集齐所有专业管线单位的资料后,综合考虑做出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及方案图,由业主方召集设计方、专业管线单位及相关部门(特别是规划部门)召开管线综合协调会,明确各管线的位置、顺序、中心距等,形成会议纪要,为下一步管线综合施工图设计创造条件。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0d0038a216147917112858.png)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作者:王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7期[摘要]对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合理安排三种典型断面的城市道路各地下管线的管位;将所有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做成小管沟;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管距;成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
[关键词]管线综合规划管位小管沟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146-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
由于各市政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浪费了人力、物力。
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国外及国内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
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
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一般城市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三种道路形式的管位布置目前城市道路较典型的有3种(24m、42m和60m宽),其中24m宽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而42m宽道路有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之分;60m宽道路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且中间分隔带较宽。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89)(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笔者通过工程实践及进行经济比较后建议45m以下道路不必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管线数量,另一方面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虽然避免了管道横穿道路,使街坊预留管投资减少,但却造成主管投资增加,其综合造价至少增加20%,同时使管道的管理维修负担增加。
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6e9ac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e.png)
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综合管线规划是指对于城市地下供水、排水、天然气、通信、电力等不同类型的管线
进行系统性的考虑和统筹规划,以达到优化城市地下市政工程的效果。
在城市地下市政工
程中,实施综合管线规划能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综合管线规划能够提高城市行政区划的安全性。
因为城市地下市政工程的各种
管线都是密集分布并相互交织的,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协调,就容易出现相互干扰和
“冲突”的情况,诸如供水管线被排水管线压扁、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相交等等,这不仅
会导致管线本身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也会给行政区划的公共服务带来不利影响。
而综合
管线规划就是基于优化的考虑,将不同类型的管线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布置,使其相互之
间不发生干扰,从而提高行政区划的安全性。
其次,综合管线规划能够提高城市地下市政工程的利用效率。
因为城市地下市政工程
的各种管线往往是互不相干的,互不相通的,各自为政的,如果仅仅是单独地规划和建设,那么将会出现资源浪费,造成不利影响。
而综合管线规划就是基于优化的考虑,通过将各
种管线进行有序地协调和整合,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目的。
最后,综合管线规划能够为城市地下市政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
为城市地下市政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
和正常运行。
而如果各种管线没有进行合理的综合管线规划,运维人员在进行维护和管理
时就会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出现交叉干扰和漏检的情况。
而综合管线规划就是基
于保障的考虑,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511b0abb68a98271fefaab.png)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摘要:对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合理安排三种典型断面的城市道路各地下管线的管位;将所有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做成小管沟;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管距;成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
关键词:管线综合规划;管位;小管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
由于各市政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国外及国内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
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
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一般城市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 3种道路形式的管位布置目前城市道路较典型的有3种(24m、42m和60m宽),其中24m宽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而42m宽道路有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之分;60m宽道路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且中间分隔带较宽。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89)(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笔者通过工程实践及进行经济比较后建议45m 以下道路不必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管线数量,另一方面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虽然避免了管道横穿道路,使街坊预留管投资减少,但却造成主管投资增加,其综合造价至少增加20%,同时使管道的管理维修负担增加。
因此,前两种形式道路宜单侧布置管线,而后一种形式道路应采用双管线布置。
市政工程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715c82202768e9951e7386c.png)
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工程管线综合设计与各专业工程管线设计交叉进行。首先工程管线 综合设计汇总各专业工程设计提供的成果,检查工程管线之间是否有 矛盾和重大问题,发现矛盾和问题,应与专业工程设计人员一起磋商 ,共同确定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方案,使各工程管线施工设计更为协调 合理。 (1)设计资料收集 (2)汇集各专业工程设计资料 (3)路段工程管线综合设计 (4)道路交叉口工程管线综合设计 (5)综合设计成果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总体规划步骤
规划综合协调
对所收集的基础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将各项内容汇总到管线综合平 面图上,检查各工程管线规划自身是否协调,各工程管线之间是否矛 盾,进而提出综合总体协调方案,组织相关专业共同讨论,确定符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敷设规定,制定基本满足各专业工程管线规划的管 线综合总体规划方案 (1)总体规划地图编制 (2)规划综合协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与技术规定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12)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距离应 符合规范规定。当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 难以满足要求时,可重新调整规划道路断面或宽度。在同一条城市干 道上敷设同一类型管线较多时,拟采用专项管沟敷设,或规划建设某 类工程管线统一敷设的综合管沟等。
给水管道:工业给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等管道和明沟等 电力线路: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线路等。 电信线路:市内电话、长途电话、因特网、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线路 等。 热力管道:蒸汽、热水管道等。 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煤气、乙炔、氧气管道等。 空气管道: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管道等。 灰渣管道:排泥、排灰、排尾矿管道等。 城市垃圾输送管道 液体燃料管道:石油、酒精管道等。 工业生产专用管道:主要是工业生产上用的管道,如氯气管道,以及 化工厂专用管道。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df26e46294dd88d0d26b19.png)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下市政管线数量的不断增加,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做好这样一个庞大而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发挥其在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要点一、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及内容1、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在满足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的前提下,使管线尽量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避开机动车道以避免车辆荷载对管线造成破坏。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应与项目进展情况相匹配,力求做到“同步设计”。
建设项目立项后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前介入,开展相关设计工作,设计成果必须在施工图设计时编制完成。
从事市政管线综合设计的人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规范、规程以及专业工程管线的特殊要求,使管线综合设计做到有据可依。
进行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发生矛盾时,应该遵循: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考虑远期发展,并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的专项规划相符。
2、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内容编制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的目的是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工程管线进行综合安排,统筹布局,避免各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的互相冲突与干扰,其主要设计内容: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与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市政管线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管线与市政景观的关系。
二、当前管线综合设计、施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管线无统一管理单位,管线施工管理法规执行不严格。
”拉链”路现象的产生是当前管线综合设计及施工管理不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市政道路作为各管线的载体,合理布置管线成为市政道路设计及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充分调查研究后,根据近期和远期需求进行的合理布置才能避免”拉链”路的产生。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的应用分析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d7bcbdf7ec4afe05a1df01.png)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的应用分析【前言】: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人们不断提升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人们已经逐渐对地下交通工程进行开发和利用,想要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市政综合管线规划进行充分的应用。
一、道路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发展空间由地面向地下延伸,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已经起步,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建筑和设施,包括平地結合的人防工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市政公用设施、市政管线等,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各类市政管线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市政管线的埋设、管理非常混乱,路面经常开挖,影响城市交通,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影响了道路下部空间的开发利用。
依据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根据道路所担负的交通量以及生活性道路的重要性可以将城市道路分为高速交通道路、快速交通道路、主要交通道路、交通道路、区干道、区支路6类。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各类市政管线应根据各类道路的特点进行埋设。
高速与快速交通道路严禁路面开挖,所以不应集中设置地下管线,当须集中埋设时,要采用共同沟。
主要交通道路与交通道路下尤其要避免多种管道同时敷设于道路下,通常多种管道同时设置时,应采用共同沟。
商业服务区道路既要求利用各种市政管线,又要求道路下各种管线尽可能不检修减小对营业的影响,因此在这类道路下尽可能避免敷设各类管线的干管。
为保证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居住区内道路下空间的利用应以各类市政管线的敷设为主。
二、综合规划与现状管线的衔接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
在新建地下工程之前首先要对相关道路下的现状市政管线进行勘测获得详实、准确的现状管线资料,其中包括自来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热力管、通讯电缆、供电电缆、路灯电缆、有线电视电缆等。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方案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328c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1.png)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交通拥堵、地下管线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式,逐渐受到各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方案,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综合管廊的概念与意义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将城市地下各类管线(如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集中布置于一条管廊中,通过统一管理和维护,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一种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综合管廊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地下管线交叉、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靠性,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通过统一管理和维护,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此外,城市综合管廊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地下空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 综合性原则:综合管廊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各类管线的布局和功能。
2. 先进性原则:综合管廊规划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
3. 可持续性原则:综合管廊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 公众参与原则:综合管廊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合作。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各类管线的数据,了解其分布和状况,为规划提供依据。
2. 空间布局与设计: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管线的特点,确定综合管廊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方案。
3. 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制定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确保建设质量和运营效果。
4. 资金筹措与合作机制:制定综合管廊建设的资金筹措和合作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
![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https://img.taocdn.com/s3/m/5bcfb4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2.png)
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2济南银河路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3济南银河路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市政工程得以迅速发展。
市政工程地下管线与管沟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关部门在管线与管沟设计上不得不增加力度,提高综合规划水平。
文章从市政管线和管沟的综合规划设计角度进行分析,从管线综合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管线综合优化措施,探索集约化发展的管线综合编制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引言市政综合管线主要是指集各类城市公用管线为一体的管线系统,包括城市供排水管线、热力管线、电力管线等等,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市政综合管线能够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减少各类管线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由于市政综合管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更加便于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管线维护的社会成本投入,因此具有诸多应用优势。
通过对市政综合管线进行合理规划,能够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从长远角度分析,对市政综合管线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线综合规划是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管线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环境等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该规划需要确定工程管线敷设的相邻管线之间的间距及地下管线的控制高程和覆土深度等,因此对规划区域进行竖向规划确定道路的控制高程显得尤为重要。
2市政工程管线出现的问题①地下空间资源集约化不高,管线建设无序。
由于城市各类工程管线建设采用的标准主要参照各专业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未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要求进行管线间的协调与统筹,未实现对城市道路下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集约化不高。
由于管理权属问题,各种通信管线各自为政、随意敷设,占用道路较多管位资源,既造成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也不便于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
[摘要]对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合理安排三种典型断面的城市道路各地下管线的管位;将所有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做成小管沟;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管距;成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
[关键词]管线综合规划管位小管沟
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914x(2013)07-014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
由于各市政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浪费了人力、物力。
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
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国外及国内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
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
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一般城市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三种道路形式的管位布置
目前城市道路较典型的有3种(24m、42m和60m宽),其中24m 宽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而42m宽道路有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之分;60m宽道路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且中间分隔带较宽。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89)(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笔者通过工程实践及进行经济比较后建议45m以下道路不必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管线数量,另一方面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虽然避免了管道横穿道路,使街坊预留管投资减少,但却造成主管投资增加,其综合造价至少增加20%,同时使管道的管理维修负担增加。
因此,前两种形式道路宜单侧布置管线,而后一种形式道路应采用双管线布置。
由于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故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又遵循江南一带城市的习惯做法(雨水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污水管布置于道路的东、南侧),将雨水管定位于离道路中心线西、北侧2.0m的位置,而污水管设置于离道路中心线东、南侧2.0m的位置。
给水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且便于消火栓的设置,因此将给水管布置于距人行道侧2.0m的位置。
由于通讯公司较多,又有各自的电信管,若各走各的管位势必使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更为复杂。
笔者通过借鉴某些工程实践经验认为,既然电讯管及有线电视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
深均较浅,因此将所有电讯管和有线电视做成小管沟形式。
设计综合电讯管沟前,各电信及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应协调好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并预测各部门所需孔数。
若4孔数不够则可将管沟加大尺寸,但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5m以内( 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深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深),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电讯管沟深<1.30m。
考虑到管线施工时相互影响,电讯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
南方城市热力管较少,一般将其高架设置,但现在普遍认为高架设置不甚美观,因此将热力管除过交叉路口埋设于地下外,其他均转为地面敷设(道路绿化分隔带下)。
热力管离地面净距以满足管道基础和保温施工要求为原则,其两侧种植低矮灌木以改善观感,这样既不妨碍美观又便于热力管的检修、维护。
由此可见,24m宽道路由于没有绿化分隔带,设热力管较为勉强,一般避免在该路下设置。
煤气管及电力管沟均设于人行道下,为了避免煤气管泄漏与电火花接触引起火灾,此两种管线应设在不同侧人行道下。
一般业主均不愿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愿设于非机动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若将雨水管分两根设于慢车道下又会带来雨、污水管的间距问题。
按照上海市《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中的同沟槽施工方法,一般在4.5m的慢车道才可勉强安排下雨、污管线。
另外,电讯管沟深一般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江南一带大多数城市污水主管埋深均达到甚至
超过6.0m,按“大路埋大管”原则,42m宽道路的雨、污水管均为主干管,因此笔者认为应将雨、污水管道安排在快车道下,另外通过加大管道坡度、提高管道内水流速度来保证管道施工质量以减少管道维修频率。
这样,又可将慢车道留给其他管线作通道,热力管
则设置于中间分隔带下。
这种道路一般为景观道路,两旁建筑均后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而将该范围用作绿化带。
《规范》要求这种道路的给水、排水、燃
气采用双管线布置。
2.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
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
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 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
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
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
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
对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45°弯头绕开。
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须做钢套管以免水质污染。
4.结语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
笔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设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得到该部门的批准,施工后必须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道路建设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