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调查(2)

合集下载

巴彦淖尔农牧民收支结构的调查

巴彦淖尔农牧民收支结构的调查

全 市农 牧 区经 济得 到 持续 发 展 . 农 牧 民增 收 实现 快
速增 长 。从 2 0 0 6年 开始 . 随着 农 畜产 品价 格 的逐步 上涨 , 带 动 了全市 农 牧 民收入 的增加 。2 0 1 1年农 牧 民人 均 来 自家 庭 经 营 收 入 1 7 3 6 7元 . 比上 年 增 加
期 增加 2 6 7 5元 。 同 比增长 1 5 % ( 二) 农牧 民收入 来源 渠道单 一 从 收 入构 成 看 . 全市 农 牧 民人 均 纯 收 人 由工 资
l 5
1 9
4 O
0 7 7
6 3
1 i 2 7
为 1 8 0 2元 , 比上 年 同期 增加 2 7 7元 , 增长 1 8 . 1 6 %.
农 牧 民工 资 性 收 入 占纯 收 入 的 比重 由 2 0 1 1年 的 1 6 . 0 8 %, 提高到 2 0 1 2年 的 1 6 . 8 1 %. 提高 0 . 7 3个 百
表 1 巴彦淖 尔市 农 牧 民收入 变动 表
不 断 强 化 农 村 牧 区基 础 设 施 建设 , 全 面 推 进 了全 市 农 牧 区 经 济 的 健 康 发 展 , 全 市农 牧 民收 入 大 幅 增 长 ,
消费水平普遍提 高. 消 费质量不 断改善 。 本 文对全市农村牧 区 2 0 0 6年 以来收入 与消 费结构 变化进行 了
实证 调 查 。
关键词 : 农牧 民: 收 支; 调 查
中图 分 类 号 : F 8 3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3 9 2 ( 2 0 1 3 ) 0 5 — 0 0 7 1 — 0 3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农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农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辉煌“十一五”¨+一删撼慰鲶弱鲨盆江翻谶腿!囊知五¨时期内蒙古农牧民生舌质量显著提“十一五”时期,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

有力拉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为农牧民生活消费升级提供了保证,农村牧区生活消费领域发生显著变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

一,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一)农牧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货币化程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在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支持下,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热点加速转移,消费档次逐渐上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消费结构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恩格尔系数下降,由“十五”末期的43.O%下降到2009年的39.8%,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其中:以牧业为主的牧民恩格尔系数在2009年末达到31.8%,已经进入到国际公认的比较富裕阶段。

二是生活消费货币化程度提高,家庭消费逐步趋向社会化、商品化。

2009年全区农牧民货币化生活消费支出3395元,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增长70.4%,现金消费的年增长速度比生活消费总支出高出8.2个百分点,现金生活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5.6%,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可见,农牧民生活对市场的依赖性加深,自给性消费逐步下降,商品性消费增长步伐加快。

(二)食品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向营养、科学型发展。

随着农牧民经济实包利军力的增强,城镇化程度不断推进,农村牧区人口流动加快,农牧民食品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

在食品消费中。

彻底改变了以往以粮食为基本食物的单一结构,肉、蛋、奶、鱼、水果等消费量增多,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

脂肪、蛋白质摄人量大幅度增加,主要营养素比“十五”更大改善。

据抽样调查资料:2009年我区农牧民粮食消费比2005年人均减少10.2l公斤,下降5.1%;肉类、蛋类消费比2005年分别增加2.26公斤、1.07公斤,分别增长7.9%和24.9%;属于享受类的烟酒、糕点、水果等消费成倍增长。

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增 收 开辟 了 新 的 来 源 .
当前 应 打破 农 林 牧 副 渔 排 列顺 序 和 发 展 格 局 .
改 变 把 畜 牧 业 当 作 副业 经 营 的做 法 ,实 行 主 副 换
位 . 由种 植 业 主导 型 向 养 殖 业 主 导 型 转 变 。 这 是 即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法 则 和 农 牧 民 增 收 需 要 的必 然 选 择 其 理 由有 三 : 是 从 总 体 而 言 , 植 业 效 益 比较 低 一 种
下 。据 农 业 部 有关 资 料 表 明 , 几 年 种 植 业 特 别 是 近
单 纯 种 植 粮 食 的效 益 明 显 低 于养 殖 , 单纯 种 植 粮 食 的农 户 收 入 没 有 增 加 , 时还 是 负 增 长 , 农 牧 结 有 而 合 户 收 入 成 倍 地 高 于 单 纯 种 植 粮 食 的农 户 。 是 养 二 殖 业 具 有 比 较 优 势 。 国 的畜 产 品成 本 占世 界 平 均 我
呼 和沽 特
0l0 0 01)
文 章 顺 序 编 号 : 6 2 5l0 2 1 0 — 4 2 0 l7O多 年 来 , 丁 党 中 央 、 m 自治 区 … 台 了一 系列 深 化农 村 牧 区改 革 的措 施 , 村 牧 区发 生 农
水 平 的 5 %. 羊 肉 出 口价 格 相 当 于 国际 平 均 价 格 0 牛 的 6 % , 势 较 明显 。三 是 内蒙 古 具 有 发 展 畜 牧 业 0 优 得 天 独 厚 的 区位 优 势 。 别 是 发 展 以牛 羊 为 主 的草 特
4 组 建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动 农 牧 户 致 富 带 实 践 证 明 , 专 业 合 作 社 、 产 协 会 等 为 主 要 以 生 形 式 的 巾 介 服 务 组 织 是 农 牧 业 产 业 化 体 系 中不 可 缺 少 的重 要 一环 . 因为 龙 头 企 业 与 农 牧 民既 是 利 益 共 同体 , 是 相互 制 约 的 两 个 方 面 。但 农 牧 民 目前 也

牧民收入调研报告

牧民收入调研报告

牧民收入调研报告牧民收入调研报告一、引言牧民是我国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状况直接关系到农牧业的发展以及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本报告对我国牧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牧民的收入构成、收入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多个牧区选择了代表性的牧民进行了访谈,共收集到了100份问卷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方式,我们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牧民收入数据。

三、调研结果1. 收入构成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牧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畜牧产品销售、生态补偿和务工收入。

其中,畜牧产品销售占比最高,约占总收入的70%,生态补偿和务工收入分别占比约为20%和10%。

2. 收入水平牧民的收入水平因地区差异较大。

在我国内陆牧区,牧民的年均收入约为5000元至10000元。

而在高原牧区,由于牧草资源丰富,牧民年均收入普遍较高,一般能达到15000元至20000元。

3. 存在问题尽管牧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畜牧产品的销售难度较大,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其次,生态补偿政策并未完全落地,导致牧民的生态补偿收入不稳定。

最后,部分牧民的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技能,使得他们在务工收入方面受限。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市场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牧民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同时增加畜牧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渠道。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价格波动,减少牧民收入的不确定性。

2.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能够落地并持续实施。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牧民提供稳定的生态补偿收入。

3. 提高牧民的教育水平:通过开展培训,提供技能支持,提高牧民的教育水平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加强职业教育,为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研究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研究
第1 4期 总 第 2 6 1 期
21 0 0年 7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y a oo
N O.1 4,t 6 h is e he 21 t s H
J 12 1 u. 00
动 的 。 革 开 放 以来 , 蒙 古 自治 区 经 济 取 得 了 长 足 改 内 发 展 , 年 来 内 蒙 古 农 牧 民 收 入 也 取 得 了 很 快 的 增 近 长 。2 0 0 8年 , 蒙 古 农 牧 民 全 年 人 均 纯 收 入 为 4 6 6 内 5
元 , 20 比 0 7年 增 加 7 3元 , 除 价 格 因 素 实 际 增 长 0 扣 1 % 。 从 增 收 速 度 来 看 , 些 年 农 牧 民 收 人 增 长 较 1 近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对策研究
陈 爱 荣
( 呼伦 贝尔 学 院 经 管 学 院 , 内蒙 古 呼伦 贝尔 010) 20 8
摘 要 : 章 对 内蒙 古 农 牧 民 收 入 的现 状 进 行 了 实证 分 析 , 索 了 实现 内 蒙 古 农 牧 民 收入 持 续 稳 定 文 探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了 7 3 、 0 、 4 2 和 l , 远 超 . % 1 % 1 . 3 远
观 点 , 如 资 源 禀 赋 论 , 乡 二 元 结 论 , 共 产 品 供 例 城 公 给 不 足 理 论 等 ; 于 农 民 增 收 对 策 , 内 学 者 也 提 出 关 国 了 可 行 的 建 议 , 如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论 , 础 设 施 投 资 例 基 论 , 民 权 益 保 障 论 等 , 上 述 研 究 大 多 侧 重 于 农 农 但 业 , 内 蒙 古 农 业 经 济 以 畜 牧 业 为 主 , 本 文 根 据 内 而 故 蒙 古 的 特 点 侧 重 于 牧 民 增 收 作 些 探 讨 , 促 进 牧 民 以

牧民调研报告

牧民调研报告

牧民调研报告牧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牧民群体的生活状况、需求和困难,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或在线的方式,向牧民群体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经济来源、教育状况等,并收集他们对当前政策的评价和建议。

2.深度访谈:选择几位牧民代表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困难、需求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1.经济来源:大部分牧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放牧和养殖,少部分从事农耕和外出打工。

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牧场资源有限,养殖难度增加,收入相比以前下降明显。

2.生活困难:牧民生活困难主要包括交通不便、医疗服务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

在交通方面,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很多牧区交通不便,缺乏公共交通工具。

医疗服务不足导致就医困难,一些常见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教育资源匮乏使得牧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受限。

3.政策评价和建议:牧民普遍认为现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希望政府能够制定更加有利于牧区发展的政策,并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支持,例如加大对牧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牧业技术水平。

四、调研结论牧民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牧民群体面临着诸多生活困难,包括经济来源减少、交通不便、医疗服务不足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牧民的支持和帮助,制定更加有利于牧区发展的政策,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补贴,提高牧业技术水平,提供更好的交通和医疗服务,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和福利。

五、建议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牧区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支持,帮助牧民解决生活困难。

2.改善交通和医疗服务:政府应加大对牧区交通和医疗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条件和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就医需求。

3.加强教育工作:政府应加大对牧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牧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六、总结牧民调研结果显示,牧民群体面临着许多生活困难和需求,需要政府加大对牧民的支持和帮助。

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基本特征与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调查

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基本特征与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调查

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基本特征与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调查内蒙古地处北方,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之一。

内蒙古农村牧区的家庭基本特征和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农牧区家庭面临的问题,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并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研究人员对内蒙古农村牧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文将通过对内蒙古农牧区家庭基本特征和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农村牧区家庭面临的问题以及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1. 家庭结构在调查中发现,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的家庭结构较为传统,以核心家庭为主。

多数农村牧区家庭以父母和子女为核心,家庭成员关系紧密,家庭稳定性较强。

2. 家庭收入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牧业,但调查显示农牧业的收入不稳定,许多家庭收入无法保证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3. 子女教育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子女教育是家庭关注的重点。

调查发现,虽然有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牧区的子女教育水平较为落后。

1. 医疗保障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依然不足。

许多农牧民无法及时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尤其是远离县城的牧区,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医疗条件更为艰难。

2. 教育保障内蒙古农村牧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基础教育水平低下。

学校建设滞后,教师队伍不足,教育条件艰苦。

3. 养老保障农村牧区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缺乏成熟的养老保险体系,许多老年人仍依赖子女和家庭为主要养老来源。

1. 家庭面临的问题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主要面临收入不稳定、教育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2. 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资源和养老保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导致农村牧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力的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牧区基层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医疗资源、提高教育设施和加强养老保障。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一、农牧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收入仍占绝对比重。

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过当年全区农牧民纯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过当年全国农民纯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别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长15.9%、16.2%、19.5%、13.4%,比全国平均增速8.3%高出7.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11.2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

从收入来源情况看,收入结构比较单一,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2%、56%、57%和81%。

非农收入贡献加大,但地区间差异明显。

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非农收入(包括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3.5%、54%、33%,比“九五”时期都有较大增长,但和全国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另外,从四市非农经济发展来看,呈现不平衡状态。

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农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分别为37.8%、43%、43.7%、19.4%,与2001年相比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增加了11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呼和浩特市下降7.9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是非农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十分薄弱。

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农牧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鄂尔多斯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工资性收入占非农收入比例都达到了50%以上,鄂尔多斯市达到60%以上,工资性收入是非农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研究综述胡惠敏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研究综述胡惠敏

2012年7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uly2012 第13期总第26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3T o tal N o.26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研究综述胡惠敏(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是农牧业大区,如何推进内蒙古的畜牧业稳步健康地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针对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农牧民收入停滞不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并从几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收入结构;收入增长 中图分类号:F323.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3—0003—021 研究背景及原因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下农村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农三牧”问题的核心。

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方式有影响,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影响,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牧民虽然也有一定的耕地用来种植农作物,但是由于牲畜的饲料需求大多数牧民户的农作物不会有剩余,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所以种植收入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广大牧民的收入水平跟他们的牲畜饲养数量和繁殖情况息息相关,畜牧销售收入是牧区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农牧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像玉米、黄豆价格上升幅度低,同时相对于消费水平牛羊马匹价格一直没有上升趋势等都使农牧业比较效益低下。

近几年舍饲禁牧政策的实施在短时间上给牧民的经济收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草场不足导致农牧民减少牲畜数量,这样市场上就出现了农牧产品供给量一时间大量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现象,主要是牲畜,像牛羊马匹等。

根据需求弹性定理这个时候价格就会降下来,但是农牧民没办法减少供给数量,因为饲养的成本投入远比低价出售的损失大,所以市场上的供给量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上升价格也随之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给农牧民形成一种负面的印象,认为农牧产品已经不值钱了。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2 】刘景 良:现代 意识形 态与 中圆传统 文化 冲突和互 《
补 》 ( - 》2 0 (1 , g索 ,04 1 )
般 来 说 , 民现 代 化 的 途 径 有 两 种 : 种 是 农 民 “ 农 一 市
民” 化过 程 化 为 城 市 居 民 的 即
二 产 业 和 第 三 产 业 的收 入 比重 分 别 仅 为 09 %和 3 5 . . 6 % 分 5
别比 2 0 04年全 国平均水平 低 52 . 3个 和 1 . 01 7个百分点。说 明全 区农牧 民家庭经 营收入来源仍然 主要依托传统 的农 牧
业 收 入 , - U产 业 对 农 牧 民收 入 的 贡献 不大 由此 看 出 . 而 -_ 全 区农 牧 民 最 直 接 最 主要 的 收 入 来 源 就 是 从 事 第 一 产 业 获 得
出 台 了一 系 列 惠农 政 策 , 牧 民收入 有 了明 显增 长 。到 20 农 05
的收入。 由于作为农牧民收入首要来源的第一产业缺乏有效
的增 长机 制 , 牧 民来 自农 牧 业 的收 入 很 难 实 现 较 大 幅 度 的 农
注 释
障 制度 和 就 业 制度 等 , 大 限度 地 降 低 农 民 融人 城 市 的 制 度 最
度. 而且与全 国农 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 民收入水平 捉牧
低 , 长 缓慢 , 现 阶段 经 济 全 局 发 展 中 心 问题 , 仅 影 响 农 增 是 不 牧 民 生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和生 活 质 量 的 改 善 , 影 响 了城 镇 经 济 也
发 展 和 劳动 就 业 的 扩 大 。 因此 , 农 牧业 发展 的新 阶 段 , 须 在 必 从 全 局 的高 度 ,充 分认 识 农 牧 民增 收 的 重 要 性 和 紧 迫性 。 把

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因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因分析

部 分 牧 户 每年 都 靠 借债 维 持 生 活 , 于 这 些 债 务 , 数 家 庭 对 多
无 力 偿 还 或偿 还 困难 。少 数 牧 户 的 高 收 人 、 消 费 某 种 程 度 高
上 掩 盖 了其 他 牧 民的 贫 困 现象 。
2牧 民与 城镇 居 民人 均 纯收 入 差 距拉 大 . 改 革 开放 2 O多年 来 , 虽然 牧 民 的收 入水 平有 所 提 高 , 但 其 发 展 态 势 呈非 均 衡 增 长 。 由于 内蒙 古 牧 民人 均 纯 收入 的增 长慢 于 城 镇 居 民可 支 配 收入 的增 长 . 乡 收入 差 距 呈 扩 大 之 城
纯 收 入 10 62元 ,城 镇 居 民 可支 配 收入 3o 12元 .相 差 10 50
元; 而到 2 0 0 6年 , 民人 均 纯 收 入 34 牧 3 2元 , 镇 居 民可 支 配 城
收入 138 , 0 5 元 相差 7 1 o 6元 。
二是 从 相 对 数 来 看 , 民 的 人均 纯收 入 与 城 镇 居 民 可 支 牧 配 收 入 仍 存 在 比较 明显 的差 距 :9 8年 , 民 人 均 纯 收入 占 17 牧 同 期 城 镇 居 民 可 支配 收 入 的 6 . % :0世 纪 8 24 6 2 0年 代 初 期 (9 3年 和 1 8 18 94年 ) 内蒙 古 牧 民 的 人 均 纯 收 入 超 过 城 镇 居
村牧区经济 的展和农牧 民增收。但 是, 从总体来看, 牧 以畜
业 为 主 的 内蒙 古 农 牧 民 的 收入 持续 增 长 仍 存 在 较大 问题 。


内蒙 古 自治 区 牧 民收 入 现 状
民可支配收入 . 使得二者之间的差距缩小。 然而 . 这一 比例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0]1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0]1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0〕1号2010年1月11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意见》(内党发〔2009〕3号)要求,保持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牧区改革,调整牧区生产力布局,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牧区生产力。

广大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牧民的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在看到牧区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还要看到目前制约牧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

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牧民依托传统畜牧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牧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近些年来,自治区大面积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牧民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付出了部分成本。

同时,由于惠农惠牧政策不平衡,牧民的转移性收入明显低于农民。

加之牧区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生产生活资料价格提高,牧民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农民,实际收入不仅低于农民,而且呈现递减趋势。

解决牧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农牧民增收调研报告论文(范文大全)

农牧民增收调研报告论文(范文大全)

农牧民增收调研报告论文(范文大全)第一篇:农牧民增收调研报告论文XXX地区农牧民增收工作调研报告一、地区农牧民收入概述近年来,围绕农牧民增收,XX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克服金融危机和各类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牧民定居、农业产业化、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实现突破,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较快增长,确保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收。

“十五”期间,我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越过3000元大关,由2001年的2355元增加到2005年的3544元,年均递增10.37%。

“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收入越过4000元大关,“十一五”末接近5000元大关,由2006年的3805元增加到2009年的4772元,年均递增7.72%,预计2010年人均收入将会突破5000元大关。

从年均增长率来看,“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速较“十五”期间有所放缓,这主要是受到各类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等的影响,特别是受告别短缺后地区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因素影响。

从近五年农牧民收入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种植业收入比较稳定,占农牧民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25.24%上升到2009年25.80%;畜牧业收入比重下降,占农牧民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47.96%下降到2009年的42.45%;非农收入比重增大,由2006年的26.49%增长到2009年的31.34%,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较快,由2006年的9.47%上升到2009年的16.79%,外出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牧民的重要增收来源之一。

从地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趋势看,一方面说明自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也说明注重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来源逐步趋向多元化。

农牧民生产、生活现状探析——基于内蒙古80户家有大学生农牧户的调查

农牧民生产、生活现状探析——基于内蒙古80户家有大学生农牧户的调查
1年, 9 ①原因是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家有大学生的农牧户 。
庭生产经营) 男女共商模式均为主导模式 , 占比分别为 8. 0 、 7 5
收稿 1期 :Oo 5—1 3 2 1…0 5
步了解内蒙芒 洧 大学生农牧民家庭的生产、 生活状况, 本文采用统
计哆 的方法 , 内蒙古 8 户 家有大学生农 牧- 展 开了扬 分析 并提 淅 对 0 户 认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口总数对人均收入的影响 , 我们采用 了计
搬经济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 结果显示平均每村每增加 】 个人, 人均
出相关政策建议, 以期对当前新农村、 新牧区建设有所助益。
No 5 2 1 ( L 1 S m . 3 . 0 O Vo 2 u No 5 )
农 民 产、活 状 析 牧 生 生 现 探
… … … 一
基于 内 蒙古 8 O户 家有 大 学生农 牧 户 的调 查
● 薛 强 樊 宏 霞 。 ,
(. 1 内蒙古农 业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1 ;. 10 9 2 鄂尔多斯市 图书馆 ,内蒙古 鄂 尔多斯 0 7O ) 10 0

要 :三农 ”“ “ 、三牧” 问题是 当前我 国新 农村、 新牧 区建设 的重点 , 别是对 内蒙 古这 样一个 农牧 结合 的地 区而言 , 特 意
叉重大。本 文对 内蒙古 8 0户 家有 大学生农牧 户展 开 了深入调研 , 在此基础上 , 用统 计计量的分析方 法对其生产、 运 生活 状况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进一步促进农村牧 区发展 的对 策建议 , 以期对 当前新农村 、 新牧 区建设有所裨益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 xl f n ̄ o n a o It -Mo g l g c l r ̄ n oi d ut a U aA u i -i c r: &t  ̄ t Ja Si ̄ S c l e eE i ) c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业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内蒙古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内蒙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导,同时种植业也在不断发展。

内蒙古拥有大量的草原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肉牛、绵羊养殖。

同时,内蒙古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也十分重要。

二、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内蒙古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养殖规模大,品种多样。

尤其是肉牛养殖,内蒙古拥有良好的天然草场资源和丰富的饲料来源,肉牛养殖规模大、品种优质,产量居全国前列。

同时,内蒙古还发展了奶牛养殖和绵羊养殖等畜牧业,产量和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

三、农业科技进步:内蒙古近年来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利用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在耕种、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四、农业结构调整:内蒙古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逐步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降低传统种植业的比重,推广高效农作物和特色种植业。

畜牧业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发展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绵羊养殖等优势产业,提高畜牧业的附加值。

五、农业扶贫成效:内蒙古农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总体来说,内蒙古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畜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农业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内蒙古农业发展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20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方案

20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方案

20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方案____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成为了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帮助农牧民提高收入的措施,我们决定开展____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

该工作旨在全面、准确地掌握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普查内容1、人均纯收入水平普查:对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进行普查,包括主要来源、变化趋势、收入构成等。

2、收入来源普查:对农牧民的收入来源进行普查,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收入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收入。

3、影响人均纯收入的因素普查:对影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各种因素进行普查,包括农业政策、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教育程度、人口结构等。

三、普查方法1、抽样调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牧民家庭的特点,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普查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问卷调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普查对象进行访问和调查。

问卷应包括农牧民基本情况、收入来源、收入构成、生活情况等内容。

3、数据收集和整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普查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普查范围和对象1、普查范围:本次普查覆盖全国各地区的农村和牧区,涵盖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

2、普查对象:主要普查对象为农村和牧区的农牧民家庭,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从事者。

五、普查时间安排1、准备阶段:2023年11月-____年2月,主要包括普查方案的制定、问卷的设计和制作、人员培训等工作。

2、调查阶段:____年3月-____年5月,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3、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____年6月-____年9月,主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工作,形成普查报告。

4、报告编制和发布阶段:____年9月-____年11月,主要对普查结果进行编制和整理,最终形成普查报告,并发布给各个相关部门和农牧民。

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2019-05-05改⾰开放特别是进⼊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和农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序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过渡的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开始实施。

但也存在⼀些问题,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

⼀、问题分析(⼀)农村牧区⼯业化、城镇化⽔平有所提⾼,但农牧民得益较少农村牧区⼯业以矿产资源开采及其加⼯为主体,其他⼯业类型所占的⽐重较⼩。

农村牧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对当地农牧业剩余劳动⼒和城镇需要就业者的吸纳能⼒不强,其对地⽅经济的贡献主要是增加了⼀些财政收⼊,但有时还要以⼀定的草地耕地占⽤、资源破坏和⽣态环境污染为代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增加、开发成本上升。

甚⾄会出现矿产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就要⼤⼤萎缩或者⼲脆撤离。

这样农村牧区未来的发展也确实有点令⼈担忧。

农村牧区劳动密集型的中⼩企业缺乏资⾦、技术等⽅⾯的⽀持,再加上国际⾦融危机的负⾯影响等,其⽣存与发展的境况相当艰难。

牧区畜产品加⼯业、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发展不⾜。

⼤量畜产品不能就地加⼯、转化。

牧区畜产品主要的交易市场及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导者⼀般都在牧区的区域之外、离原产地很远,牧民讨价还价的能⼒⼗分微弱,⼀般处在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和利益受损者的地位。

近年来,农村牧区市(盟)的⾸府城市、县(旗)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拓展⽐较迅速,其城市范围扩⼤,城市⼈⼝特别是流动⼈⼝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容市貌改善。

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合并乡镇(苏⽊)、集中办学等,使得农村牧区的部分⼩城镇出现了萎缩、甚⾄荒芜的现象;这些⼩城镇机关搬⾛、学校停办、⼈⼝流失,⼀些服务⾏业也⼗分萧条。

⽽这些⼩城镇往往⼜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主要建设点等,其发展不良,不仅制约着农村牧区城市化的整体推进,也使得城乡统筹的连接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撑点和着⼒点不太稳固。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是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从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展开论述。

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

目前,内蒙古的畜牧业规模和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2024年,内蒙古畜牧业总资产超过2万亿元,年产值达到近8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内蒙古的畜产品也广受市场欢迎,包括牛羊肉和奶制品等。

内蒙古的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奶牛、绵羊、肉牛和骆驼等畜种上。

奶牛养殖是内蒙古畜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内蒙古的奶牛存栏量超过400万头,年产鲜奶超过400万吨。

绵羊养殖也是内蒙古畜牧业的特色产业,内蒙古的绵羊存栏量居全国首位。

此外,内蒙古还发展了肉牛和骆驼养殖业,满足市场对牛肉和骆驼肉的需求。

尽管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草原资源利用不均衡,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大量畜禽粪污未得到有效处理,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

此外,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高效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加快草原生态修复与建设,改善畜禽养殖环境。

内蒙古还大力发展农牧结合、养殖和种植结合等多元农牧业模式,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

同时,积极推动畜牧品牌建设,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内蒙古的畜牧业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科技、品质以及规模化等方面,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草原退化、环境污染、技术滞后等问题。

未来,内蒙古将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致力于实现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调查(2)
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税务专业调查报告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调查
——关于锡林浩特市农牧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查
姓名:牛丽平
学号:802016119
指导教师:郝春虹
职称:博士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调查
——关于锡林浩特市农牧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月
调查地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调查对象:锡林浩特市农牧民的收入
调查目的:充分了解农牧民的收入状况,进而认识他们的收入差距,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缩小他们的收入差距,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三牧”工作的永恒主题。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得联系实际,深入的群众当中,深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做贡献。

由此,这次寒假在我的家乡做了此项调查。

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大草原中部,东邻西乌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接壤、东南与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相连、北同东乌旗为邻。

全市现辖2个苏木、1个镇、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

现有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4.9万人,含蒙、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17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068万亩,为典型的天然牧场,草场类型齐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01亿元,增长17.1%。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8.73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48亿元,增长17.1%。

三次产业结构为6.3:64.6:29.1。

财政总收入完成8.38亿元,增长30.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7亿元,增长35.52%。

直接利用盟外资金21.54亿元,增长7.9%,其中直接利用区外资金11.2亿元,增长11.89%。

直接利用外商投资601万美元,增长79.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4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65元,分别增长6.8%和10.1%。

在这项调查中,57%被调查者的年龄在41—50岁之间,69%是汉族,通过调查发现,45%的受教育程度是小学以下,46%的是初中,受教育程度是高中的仅占9%,而从调查中了解到67%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700—2000元,仅有11%的年纯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调查中还发现他们每年的生活消费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很大比例,近几年由于自然原因,农牧民们不仅仅是种庄稼、养牧,还种蔬菜,由此近几年他们的年生产经营支出也在增加。

调查中发现近几年人们上缴政府的费用、税金越来越少,几乎为零。

相反政府给的补贴、救济也在逐渐增加。

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把建设新农村放在了首位。

一、近几年,锡林浩特市农牧民收入情况如下
(一)据了解,2007年,锡林浩特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1元,比上年增长22.4%;增速比全区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居全区第一。

(二)据锡林浩特市最近的牧民入户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10年前三季度,该市
牧民现金收入人均为1.5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1608元,增长12%,总量比全盟农牧民人均平均现金收入高7578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453元,增速比全盟和全区农牧民收入增速分别高1.2和3.4个百分点。

(三) 2010年以来,锡林浩特市围绕转人、减畜、增绿、增收的方针,深入推进“两转双赢”战略,加大惠牧力度,前三季度给牧民发放冬羔补贴、肉羊良种补贴、季节性休牧草场补贴和购置农机的补贴等补贴额达2023万元,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培训就业等措施,转移牧区人口2361人。

据了解,当地牧民现金收入中的四项收入均呈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牧民的外出打工收入明显增加,另外,今年羔羊和大羊市场价格高于上年同期,激发了牧民的出栏积极性。

(四)近几年,锡林浩特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两转双赢”步伐。

2010年上半年,全市牧民人均现金收入5803元,同比增长24.5%,超全区平均水平2441元。

加快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牧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经过几年来“两转双赢”战略的实践,我市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得到转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肉、乳、草”三大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牲畜总头数压减。

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嘎查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壮大,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

二、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以及生产生活成本偏高的影响,目前锡林郭勒盟牧民的生产生活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步履艰难,产业化开发水平低,牧民增收难度大、增收渠道单一、办法少。

畜牧业收入是锡林浩特市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而,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农牧民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

由于目前我市半数以上的农牧区劳动力集中在生产率低下的农牧业产业,日益增加的农牧业人口分配相对较少的农牧业收入,必然出现人均收入少的现象。

(二)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宝力根苏木是距离中心城市锡林浩特市最近的一个牧区,也是温家宝总理此次看望慰问的地区之一。

这个苏木的4043位牧民生活在3199.93平方公里的草场上。

每年的4月到5月中旬,这里的牧民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春季休牧,其中100万亩草场从2010年10月起开始进入5年期的阶段性禁牧。

为了改善和进一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这里的十分之一人口已经转移到城周边从事奶牛养殖业,7%的牧民依靠转移就业培训进城务工,3%的贫困牧民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

其余的80%的牧民依然从事畜牧业生产。

另外牧民们也反映国家已经取消草原春季休牧禁牧补贴政策,而每年每人补偿金额不低于3000元,最高不超过5000元,连续补贴5年的阶段性禁牧补贴额度也偏低,不能完全保障牧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三)是转移牧区人口实现再就业工作进展缓慢。

就目前世界来看,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所以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来促进牧区人口实现再就业,再者,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才,教育也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在的牧民虽然相比过去在教育方面有所提高,大多数的农牧民孩子都可以同等的教育,而且,政府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多优惠,例如给予少数名族高考加分,农民的孩子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农牧民的受教育水平,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仍还比较低,对他们进行转移再就业很难,融入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很难。

从调查中看出,农牧民的受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普遍都在初
中文凭。

(四)是传统畜牧业的经营观念依然是阻碍新的生产要素进入的阻力,也是农牧民增收缓慢的重要原因。

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没有摆脱靠天养畜、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五)是个别嘎查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六)农牧业结构不合理,牲畜改良化程度低,农区畜牧业比重低,农畜产品中优质、品牌、专业特色产品少,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高。

(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

(八)农牧民就业结构单一,我盟农牧民从事第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甚微,农牧民纯收入的98.2%来源于第一产业;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1.3%。

(九)全盟尚有15.2万农牧民处在贫困线以下,占农村牧区总人口的31%,给农牧民增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措施
(一)继续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和现代化畜牧业的出发点和根本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把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放在首位是为经济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基层党委政府要做的首要工作。

因此继续加强保护优先、科学利用、加强建设、依法管理。

1、是严格落实“二项基本制度”。

做好禁牧、休牧工作的同时,严格执行平衡制度,草原生态的建设与保护最直接措施是转移人口、压缩牲畜头数,严格核定现有草场的生态容量,对沙化、退化的草场和已不再适宜放养牲畜的草场坚决实行围封禁牧。

2、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草牧场流转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和认真解决租赁草场的过渡利用,引导牧民依法流转,有序整合草场。

在鼓励草场向种养大户集中的同时,严格要求大户分群饲养、科学管理,每群牲畜应严格控制在生态容量之内,不适宜流转的草场不予流转,对自家草场超载的牧户也不再给予租赁草场。

3、是鼓励牧民改变草牧场的利用方式,积极扩大打草场面积,通过扩大打草场实现即增收又能保护生态的目的
(二)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
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以三级联创、双链双推活动为载体,把农村牧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牧民致富、促进农村牧区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群众满意的农牧活动。

强化苏木乡镇党委职能和作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

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推广在专业合作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