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如何保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关键。所以充分认识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状况,收入差距,增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三大因素,即:收入结构问题、非农收入问题、多数人群处在平均收入线以下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保持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长效稳定增长,是实现自治区“十一五”农牧民收入增长目标的关键。

一、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

2006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342元,比2001年增加了1369元,年均增速为11%。农牧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二十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十六位。在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农牧民收入连续三年稳居第一位。从速度来看,近些年农牧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后三年,增速分别为14.92%、14.7%和11.8%,三年增速均居全国前四位,2005年增速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也在逐年缩小,由2001年相差近400元,下降到2006年的245元。内蒙古农牧民收入能够有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一)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力量。随着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几年位列全国各省前茅,公路、铁路、电厂、小城镇建设,城市改造、固定资产解放问题等基本建设项目,移民工程等基建项目不断增加,农牧民在本地

和外出打工就业的机会增多,劳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006年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91元,比2001年人均增加291元,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21%,成为拉动农牧民收

入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二)农牧业生产大丰收,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再加上农牧业气候非常有利,农牧业生产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341亿斤,牲畜存量超过一亿头(只),为农牧民家庭大量出售农牧产品提供了条件。另外,2004年以来农牧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牧民家庭在价格上涨中获得较大利益。出售量和价格双重作用结果,为农牧民收入增长提供了保证,一产业收入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

的贡献达到58%。

(三)惠农政策的加大实施,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综合分析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性因素,如退耕退牧补贴,粮食、良种、农机补贴,免除农牧业税以及农村子女上学实行的全部免除学杂费、近两年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等因素,政策性因素带来的收入增量达到200多元。在其它收入中,政策性补贴收入占到65%以上,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综合贡献达到15%以上,其份额相当可观,也凸显了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对促进农牧民增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当前农牧民收入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收入结构单一,收入增长后劲乏力。内蒙古属于农业大省,多年来依靠农牧业增收,一产业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70%以上,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结构明显单一。而目前内蒙古粮食产量已达到3 41亿斤,粮食单产也已经达到500多斤。在目前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没有新的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内蒙古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受自然资源的制约,粮食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同时也不排除有减产的可能。牧业方面,2006年内蒙古牲畜头数已突破一亿(只)头,按每平方米科学养畜计算,在总量上已经超载,受草载限畜政策的影响,牧业经济短期内不能有大的突破。由此可见,单纯依赖农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长期大幅度增收已不现实。

二是非农经济发展缓慢,对农牧民增收拉动力弱。内蒙古非农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和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落后很多,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非常滞后,五年来,二三产业收入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足1%,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发达省份。这几年虽然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仍处于全国倒数第三位。总体来看,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相比,内蒙古农牧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很小,对农牧民收入增长拉动力弱。非农经济能否快速有效发展,是新时期农牧民收入能否突破性增长的关键,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内蒙古农牧民

收入增长的主要问题。

三是平均收入线以下人口众多,增长主要为高收入群拉动。据2006年底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在内蒙古农牧民人口中,有59%的农村人

口收入在全区平均收入线以下,这部分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仅为187 0元,比全区平均收入水平低1472元;而占全区农牧民人口41%的人群其平均收入水平为5495元,比全区平均水平多2153元。通过多方测算这部分人群是近期拉动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目前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分布情况,是收入向高收入群集中,增长主要为高收入人群所拉动。所以,如何让大多数人群收入增多,让中低收入人群享受更多政策利益,是推动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根本。

三、加快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建议思考

(一)继续从政策上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十一五”时期内,要把“十五”期间制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抓紧抓好,要把这些利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牧民。重在抓落实,做到位。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同时,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还要大,面还要广,不仅涉及生产,还要涉及生活。要做好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提

高资金效率。

(二)继续保持第一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对农牧业的投入。当前一段时期,内蒙古第一产业收入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全区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内蒙古农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很粗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一直得不到解决,对保持第一产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直接影响。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确立以反哺农业为主导的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投入,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市场风险;二是要加大对农业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水、电、路、通讯等方面的投入,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彻底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过去单方面依靠总量扩张向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提高集约经营水平转变,增加产出,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

高收入。

三)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工资性收入水平低是导致内蒙古非农产业收入少于全国及发达省份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加以重视,加快劳动力转移,加大劳务输出,是短时期内最快最有效的增收方式。近年来,虽然内蒙古工业发展很快,在建项目比较多,为农牧民的外出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但事实上,由于内蒙古农牧民受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吃苦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限制,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就业范围依然很窄。目前,外省农民工在内蒙古就业的占有很大比重,而内蒙古农民工走向区外的却非常有限,这和务工农

牧民的劳动力素质有直接关系。

所以各级政府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开辟和建设劳务基地。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域优势,把劳务经济发展作为政府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主动开拓省外及沿海地区的劳务市场,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