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岩宿文化
福建山地旅馆课程设计
福建山地旅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福建山地地理特征及其对旅馆建筑设计的影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山地旅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
3. 学生能够了解福建地方文化,并将其融入旅馆设计理念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旅馆平面布局。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分析地形地貌,合理规划旅馆空间。
3. 学生能够运用草图、模型制作等手法,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和创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尊重地域文化和传统。
2. 学生能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设计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为特点,结合福建山地特点和地方文化,培养学生建筑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对地方文化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关注设计过程中的实用性、环保性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福建山地地理特征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山地地形地貌特点- 气候条件与建筑布局- 生态环境与旅馆设计2. 福建地方文化与旅馆设计- 福建传统建筑风格- 地方民俗与文化元素- 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3. 实用性、环保性与山地旅馆设计- 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 节能减排措施- 环保材料与可持续发展4. 山地旅馆设计实践- 设计原则与方法- 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 设计表达与模型制作5.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福建山地地理特征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第二周:福建地方文化与旅馆设计- 第三周:实用性、环保性与山地旅馆设计- 第四周:山地旅馆设计实践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一,岩宿文化(约8500年前)1.相泽忠洋--发现粗陋的黑曜石打制石器(岩宿遗存)2.日本化石人的发现3.日本人的祖先:①北京猿人东渡说、②华南古人迁徙说、③南方移民渡来说4.旧石器文化5.原始艺术与习俗:①粗陶、②远古的"维纳斯"、③拔齿习俗二,绳纹文化(8500~2500) 6000年之久1.绳纹时代石器文化取得的成就:弓箭与玉石器2.绳纹的遗址*大森贝冢(标志日本近代考古的开端)*渔具和舟*木器和漆器*原始编布*粗陶(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早期粗陶(尖底或圆底深钵)前期粗陶(煎饼式,平底取代尖底,尖锥型向圆筒型过渡)中期粗陶(浮雕式涡旋纹取代平面式,火焰式)后期粗陶(形状多样化)晚期粗陶(几何线条)3.艺术品:陶俑(土偶),绳纹“维纳斯”4.风俗:屈葬,拔齿三,弥生文化(前3~5世纪)1.弥生文化标志:水稻农耕,金属文化(铁器,铜器,铜镜,装饰品,铜铎)2.弥生人(倭人)的起源:①土著人种说,②外来移民说,③混血人种说 外来移民说:①朝鲜半岛直接渡来说②北亚人种间接来说③江南农民直接渡来说,3.金属文化传播:①移民携带而来,②中国朝廷赐给,③倭人能过交易获得,4.水稻传播:①华北迂回传播说,②南方迂回传播说,③朝鲜间接传播说,④江南直接传播说5.氏族集团逐渐消失,部落国家出现(对马国,一大国,末庐国,伊都国(女王国),奴国,邪马台国(女王国)邪马台国(女王国) 女王:卑弥呼6.遗使入汉7.海外贸易(与朝鲜半岛的贸易,与江南的贸易,朝贡贸易)四,古坟文化(4~6世纪)1.古坟源流箸墓传说(前方后圆)埴轮粗陶,三角缘神兽镜 (随葬品)2.移民之波(上田正昭倡导的古代"移民四次高潮论",弥生早期的移展浪潮之后,第二,三次移高潮均发生在古坟时代.3.内政与外交大和联盟从应神天皇执政的5世纪开始,大和朝廷与半岛的关系出现质变,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倭五王开始在中国史书中登场.4.汉字与书籍汉字萌芽五,飞鸟时代(538~710年)1.儒教与佛教儒学:认为是应神天皇时赴日的王仁.从百济定期招聘五经博士,后增加了医博士,易博士,历博士.佛教:钦明天皇时传入,被称作"公传".不仅因为传播者是百济国王,更因为容受者是日本朝廷.2.圣德太子飞鸟时代近200年,共历14代天皇,依次:钦明,敏达,用明,崇峻,推古(圣德太子),舒明,皇极,孝德,齐明,天智,天武,持统,文武和元明。
日本史名词解释
日本史名词解释岩宿文化日本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最初由相泽忠洋1949年在群马县岩宿的土层中发现打制石器,其后考古学家又发现了敲打形、刮削形、尖状形、刀斧形等打制石器,故名岩宿文化。
绳纹文化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12000年前~公元前3世纪。
其最大特征是制造粗糙的陶器以及使用以弓箭为主的磨制石器,并出现了最原始的农业。
在这一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许多手制黑色陶器,其外部大多留有绳纹的痕迹,即“绳纹陶器”。
绳文时代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捕鱼和采集。
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绳纹人逐渐转向定居生活,住宅为竖穴式房屋,并具有了相当发达的社会组织和物质交流。
崇拜自然的原始宗教出现,即相信万物有灵。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左右~公元2世纪,出现了形制一致、纹样简单、外形美观的新型陶器——“弥生式陶器”。
水稻农耕发展:从中国大陆传入北九州后迅速普及,使日本人转向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由竖穴建筑转为高架房屋。
金属工具的应用:铁制器械传入,冶炼技术发展,主要是青铜器与铁器的制作。
阶级和地域国家:劳动剩余出现的同时形成了社会分化和阶级,战争推动了部落联盟基础上的地域国家的形成。
与中国大陆交流频繁。
邪马台国公元3世纪,30多个小国组成以邪马台国为中心的联合王国,最高统治者为女王,其下有大率、大倭、大夫等高级官员。
大率是中央派到地方各小属国的检察官,大倭负责管理集市,大夫主持外交事务。
有军队和不成文的法律和刑罚,是带有母系氏族、政教合一等原始社会残余的早期国家。
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同农业分离,贸易发展。
定居生活,出现了村落或集市,人口增加。
普遍使用铁器农具,冶炼技术发展。
等级森严,基本居民分为“大人”(贵族)和“下户”(平民),以及“奴婢”和“生口”(奴隶)。
与中国大陆政权交往频繁,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末~7世纪初,规模较大的坟墓,最具代表性的是象征权威的巨大前方后圆坟墓。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微。
第一章 岩宿文化
第一章岩宿文化(?—约8500年前)距今数百万年以前,人类的远祖通过劳动实践,逐渐从猿群中脱颖而出,在地球上印下直立行走的最初足迹。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学会将石块、骨角、木材等加工成简陋的工具,用以采集植物或猎捕动物;他们使用音节简单的语言,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形成小规模的群落,开始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从而揭开人类原始文化的序幕。
事实证明,人类的进化与文明的发展同步并进。
因此,探寻人类踏上日本列岛的最初足迹,也就意味着追溯日本文化生成的源头。
以岩宿遗址的发现(1949年)为契机,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文化渐露端倪。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最早踏上日本列岛的远古人类,至少可以追溯到10万年以前的古人,3万年前新人的足迹遍布各地,约4千处遗存出土的石器、骨器甚至粗陶、雕像(即“维纳斯”),为我们了解这种文化(即“岩宿文化”)提供了大量素材。
1万2年前岩宿文化内部萌发一些新要素,距今8千500年前在外力作用下过度到绳纹时代。
我们将在这一章中主要利用考古学的成果,分成“化石人之谜”、“海底通途”、“智光初显”3节,追踪远古时期化石人迁徙日本列岛的足迹,描摹人类心智初开之际创造的文化景观,考察岩宿文化与绳纹文化的承继关系。
第一节化石人之谜1,寻根觅祖;2,岩宿遗址的发现;3,日本的化石人第二节海底通途1,大陆动物的东迁;2,北京猿人东渡说;3,陆桥通天堑第三节智光初显1,石器文化源流;2,最早的粗陶;3,远古“维纳斯”;4,原始艺术第一节化石人之谜1,寻根觅祖日本民族的起源,是个旷古之谜。
千余年来,人们始终上下求索,试图破译之。
然而,由于古人科学知识贫乏,结果只能坠入想象的迷雾,在神话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日本现存最古的汉文史书《日本书纪》(720年),辑录了大量上古流传下来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兹引一则如下:“天地未生之时,譬如海上浮云,无所根系。
其中生一物,如苇牙之初生泥中也。
便化为人,号国常立尊。
”根据另一则创世传说,兄妹神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相爱成婚,先造日本诸岛,继生山川草木,复育芸芸众生。
岩宿文化
第一章岩宿文化(?—约8500年前)距今数百万年以前,人类的远祖通过劳动实践,逐渐从猿群中脱颖而出,在地球上印下直立行走的最初足迹。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学会将石块、骨角、木材等加工成简陋的工具,用以采集植物或猎捕动物;他们使用音节简单的语言,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形成小规模的群落,开始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从而揭开人类原始文化的序幕。
事实证明,人类的进化与文明的发展同步并进。
因此,探寻人类踏上日本列岛的最初足迹,也就意味着追溯日本文化生成的源头。
以岩宿遗址的发现(1949年)为契机,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文化渐露端倪。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最早踏上日本列岛的远古人类,至少可以追溯到10万年以前的古人,3万年前新人的足迹遍布各地,约4千处遗存出土的石器、骨器甚至粗陶、雕像(即“维纳斯”),为我们了解这种文化(即“岩宿文化”)提供了大量素材。
1万2年前岩宿文化内部萌发一些新要素,距今8千500年前在外力作用下过度到绳纹时代。
我们将在这一章中主要利用考古学的成果,分成“化石人之谜”、“海底通途”、“智光初显”3节,追踪远古时期化石人迁徙日本列岛的足迹,描摹人类心智初开之际创造的文化景观,考察岩宿文化与绳纹文化的承继关系。
第一节化石人之谜1,寻根觅祖;2,岩宿遗址的发现;3,日本的化石人第二节海底通途1,大陆动物的东迁;2,北京猿人东渡说;3,陆桥通天堑第三节智光初显1,石器文化源流;2,最早的粗陶;3,远古“维纳斯”;4,原始艺术第一节化石人之谜1,寻根觅祖日本民族的起源,是个旷古之谜。
千余年来,人们始终上下求索,试图破译之。
然而,由于古人科学知识贫乏,结果只能坠入想象的迷雾,在神话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日本现存最古的汉文史书《日本书纪》(720年),辑录了大量上古流传下来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兹引一则如下:“天地未生之时,譬如海上浮云,无所根系。
其中生一物,如苇牙之初生泥中也。
便化为人,号国常立尊。
”根据另一则创世传说,兄妹神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相爱成婚,先造日本诸岛,继生山川草木,复育芸芸众生。
第二章 绳纹文化
第二章繩紋文化(約8500年前~約2500年前)距今1萬年前左右,洪積世的最後一次冰川期結束,地球上的氣溫日趨暖和,冰川融化引起海侵,溝通大陸的陸橋次第沈入海底,約8千500年前日本列島形成了。
地質上的巨變,給日本文明的躍進帶來空前的契機:溫暖多雨的氣候使萬物復蘇,鬱鬱蔥蔥的照葉樹林覆蓋大地,果實和動物取之不盡;海浪的侵蝕造成複雜的海岸線,形成許多波平浪靜的優良漁場。
繩紋人在四面環海的孤島中,盡情享受自然界的慷慨恩賜,過著節奏緩慢的原始生活,竟然綿延近6千年之久!正因爲如此,繩紋文化具有雙面性:既有舉世瞻目的輝煌,又有滯後時代的失落。
日本列島上的繩紋人,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將石器文化發展到顛峰,他們創造出輝煌燦爛的粗陶藝術,尤其是那千姿百態的陶俑(土偶),令世界同一時期的所有遺存黯然失色。
人們按照粗陶形式的變遷,將繩紋時代分爲5個階段: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晚期8500~8100 8100~5100 5100~4300 4300~3300 3300~2300 本章分成“新舊交替”、“貝塚與粗陶”、“服裝與飾物”、“陶俑與屈葬”4節,敍述繩紋人從獵人變爲漁民的過程中,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生了什麽變化,這種變化在生産工具、陶俑藝術、信仰與風俗中留下什麽印記。
第一節新舊交融1,繩紋人;2,弓箭與玉石器;3,從獵人到漁民第二節貝塚與粗陶1,莫爾斯與大森貝塚;2,粗陶編年第三節服裝與飾物1,編布與織布;2,繩紋人的服裝;3,裝飾品第四節陶俑與屈葬1,從陶器到陶俑;2,繩紋“維納斯”;3,信仰與風俗第二章繩紋文化(約8500年前—約2500年前)第一節新舊交融1,繩紋人在繩紋時代早期的遺存,已經出現一些新文化的兆候,如石鏃、粗陶、魚骨、木器等,創造這些文明的繩紋人,究竟屬於岩宿人的直接後代,還是渡海而來的大陸移民?學術界對此爭論不休,至今依然懸而未決。
從50年代開始,隨著岩宿遺址的發現,繩紋人與岩宿人的關係引起人們關注,但一般均持否定態度。
日本文化
1、神代(先史時代)とは?歴史の始まる前の神話で伝えられている時代。
戦前の小学校や中学校の教科書で原始社会の歴史が全然書かれていなかったです、直接には「神代」の説話で日本歴史を書きます。
2、岩宿文化とは?大陸からやってきた人間は狩猟生活を営む人々であった、食するには獲物を打ち倒し加工する武器が必要となる。
武器として先頭器と握り槌があります。
この当時の武器といえば、石材を打ち砕いて作った「打製石器」である。
石と石を打ち付けて砕くと、その断面は鋭利な刃物のような形状になり、その石を棒に固定すれば槍や斧や包丁のような使い方ができる。
こういった武器を使い日々の狩猟で生活した時代を「旧石器時代」と呼ぶ。
旧石器時代の文化も岩宿文化と言います。
3、縄文式文化とは?日本列島において、旧石器時代の文化に続く、食料採雄に基づいた文化。
木の実や貝を雄め、狩りや魚とりなどに生活の基礎をおき、若干の栽培も行ったらしい。
打製・磨製石器や土器を用い、堅穴住居を住まいとした。
为に東・北日本の落葉広葉樹林帯で栄えた。
4、縄文土器およそ約1万6000年前から、やく2300年前の縄文時代に北海道から沖縄島で作られた土器である。
表面に縄文のあるものが多い。
焼成温度が低いため黒褐色や赤褐色を呈するが、時期・地域による型式の差は大きい。
5、上古時代(石器時代)人の精神生活(呪術)の内容を簡単に述べよ。
文明の未発達な石器時代は暴風・水害などで雄落が一拳に壊減したり、また長雤や日照りで飢餓にさられることもあった、ですから、自然現象などに霊威を認めて恐れた。
土偶・石棒などは生産の実利を祈る。
呪術に用いられたものと言います。
为に女性をかたどっている土偶は生命を生み出すことの敬意を表したものらしい。
6、縄文人と弥生人の住宅の特徴を比較して纏めよ。
縄文人住宅について、人々は竪穴式住居を建てて家とし、雄団生活の村を作った。
こうした村は日当たりのよい平坦な台地に作られることが多かった。
书讯:“中国古代盐运聚落与建筑研究丛书”出版
书讯:“中国古代盐运聚落与建筑研究丛书”出版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
【摘要】近日,我国首套关于古盐道研究的系统性学术著作“中国古代盐运聚落与建筑研究丛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丛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出版项目资助。
【总页数】1页(P196-1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教育信息化研究丛书出版——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博士访谈录
2.长芦盐运线路上的聚落与建筑研究
3.书讯——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近期出版以下系列丛书,欢迎订购
4.学术出版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贵州山地民族聚落研究丛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栾丰实著《栾丰实考古文集全4册》PDF在线试读下载
栾丰实著《栾丰实考古⽂集全4册》PDF在线试读下载栾丰实著《栾丰实考古⽂集全4册》PDF在线试读下载【作 者】栾丰实著【形态项】 1606【出版项】北京:⽂物出版社 , 2017.03【ISBN号】978-7-5010-4915-8【原书定价】800.00(全4册)第⼀册前⾔海岱地区史前⽂化的发现和研究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的新进展试论马陵⼭地区的细⽯器遗存及相关问题简论海岱地区旧⽯器和新⽯器⽂化的衔接试论后李⽂化北⾟⽂化研究北⾟⽂化——海岱地区史前⽂化的承前启后时期⼤汶⼝⽂化的发现和研究⼤汶⼝⽂化的分期和类型黄淮下游地区的⼤汶⼝⽂化胶东半岛区域视野下的北阡考古花厅墓地初论海岱龙⼭⽂化的发现和研究简论海岱龙⼭⽂化研究的新进展龙⼭⽂化——海岱地区新⽯器⽂化的⿍盛期龙⼭⽂化尹家城类型的分期及其源流海岱龙⼭⽂化的分期和类型龙⼭⽂化王油坊类型初论试析海岱龙⼭⽂化东、西部遗址分布的区域差异青垌堆龙⼭⽂化遗存之分析禹会村龙⼭⽂化遗存之分析岳⽯⽂化的分期和类型论岳⽯⽂化的来源第⼆册中国考古学产⽣和发展简史考古地层学及其运⽤考古类型学及其运⽤关于考古学⽂化及相关问题聚落考古学淘书⼩屋关于聚落考古学研究中的共时性问题中美合作两城考古及其意义聚落考古⽥野实践的思考⽥野考古培训和实践的⼏个问题关于中国⽂明起源和形成研究的⼏个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的⽂明化进程和相关问题⽂化交汇与夷夏东西——淮河东西部地区史前⽂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试论仰韶时代中期的社会分层试论⽜河梁及周边地区的红⼭⽂化晚期社会史前棺椁的产⽣、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礼制的产⽣、发展和社会分层——以海岱地区史前贵族墓葬为例海岱地区古代社会的复杂化进程海岱地区的史前聚落演变与早期⽂明⼭东地区龙⼭⽂化城址的发现和研究关于海岱地区史前城址的⼏个问题黄河下游地区龙⼭⽂化城址的发现与早期**的产⽣海岱地区史前聚落结构的演变海岱地区史前祭祀遗存⼆题⽇照地区⼤汶⼝、龙⼭⽂化聚落形态之研究鲁东南沿海地区龙⼭⽂化时期的聚落结构和⼈⼝丁公龙⼭城址和龙⼭⽂字的发现及其意义丁公龙⼭⽂化陶⽂辨析试论⼭东龙⼭⽂化的社会性质第三册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的产⽣、发展及相关问题海岱地区早期农业的⼏个问题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产⽣、发展和扩散⼭东龙⼭⽂化社会经济初探试论富河⽂化的社会经济形态⽛璧研究连璧试析⼤汶⼝和良渚简论晋南地区龙⼭时代的⽟器⼆⾥头遗址出⼟⽟礼器中的东⽅因素海岱地区史前绿松⽯研究——兼谈与⼆⾥头遗址出⼟绿松⽯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陶器概论海岱地区史前陶器的精华——彩陶、⿊陶和⽩陶海岱地区彩陶艺术初探海岱地区史前⽩陶初论中国史前⽂化中的⼋⾓星图案初探论⼤汶⼝⽂化的刻画图像⽂字海岱龙⼭⽂化的陶器成型技术研究⼭东省莒南县薛家窑村快轮制陶技术调查⼭东省泗⽔县柘沟镇快轮制陶技术调查试论新⽯器时代⽯器的定名及其⽤途尹家城遗址⽯质⼯具的考古学观察⼤汶⼝⽂化的⾻⽛雕筒、龟甲器和獐⽛勾形器简论桓台史家岳⽯⽂化⽊构遗迹论“夷”和“东夷”太吴和少吴传说的考古学研究商时期鲁北地区的夷⼈遗存关于连云港地区东夷⽂化研究的⼏个问题第四册良渚⽂化的分期与年代良渚⽂化的分期与分区再论良渚⽂化的年代论陆庄新⽯器时代遗存的⽂化性质和年代试论⼴富林⽂化关于江淮东部地区的新⽯器⽂化关于苏鲁豫皖考古的⼏个问题论⼤汶⼝⽂化和崧泽、良渚⽂化的关系凌家滩与⼤汶⼝崧泽⽂化向北⽅地区的扩散良渚⽂化的北渐从镇江马迹⼭遗存看前期湖熟⽂化的年代试论裴李岗⽂化与周边地区同时期⽂化的关系及其发展去向海岱系⽂化在华夏⽂明形成过程中的作⽤——从海岱、中原两⼤⽂化区系的相互关系谈起试论仰韶时代东⽅与中原的关系论城⼦崖类型与后冈类型的关系⼆⾥头遗址中的东⽅⽂化因素试论岳⽯⽂化与郑州地区早期商⽂化的关系——兼论商族起源问题⽜河梁红⼭⽂化积⽯冢的分期和年代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化论辽西和辽东南部史前时期的积⽯冢试论⼭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中南部新⽯器及早期青铜时代⽂化的关系2010年新⽯器时代考古2012年新⽯器时代考古两城地区考古及其主要收获《两城镇遗址研究》前⾔尧王城考古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夏鼐先⽣与⽢青地区史前考古创建考古专业,引导学术发展——忆⼭东⼤学考古专业奠基⼈刘敦愿先⽣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研究——序中国新⽯器时代考古的集成之作——《中国考古学·新⽯器时代卷》评析中国⽂明起源研究的鸿篇⼒作——读《⽜河梁——红⼭⽂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成果——读《蒙城尉迟寺——皖北新⽯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淮河中游地区⽂明探源的新进展——读《蚌埠禹会村》⼤汶⼝、良渚⽂化的汇聚点——读《花厅——新⽯器时代墓地发掘报告》《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前⾔笃实远思、践⾏明智——栾丰实先⽣访谈录论著⽬录。
平遥古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平遥古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平遥古城,这可是个宝地,走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小街上,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身边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在低声诉说着故事。
小伙伴们,想象一下,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墙面上的青苔像是给它们穿上了绿色的小衣服。
哦,真的是太美了!这里有千年的文化底蕴,真的是个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绝对不容错过。
我们这次的研学旅行,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准备好了吗?咱们可以从城墙开始爬上去,嘿,那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双腿一伸,俯瞰整座古城,简直让人觉得自己像个古代的将军。
古城的四周都是青山绿水,别提多美了,顺便拍拍照,发个朋友圈,绝对能引来一堆点赞。
哦对了,听说这里的城墙在晚上是特别好看的,灯光一亮,古城像是穿上了闪闪发光的衣服,浪漫得很呢。
小伙伴们可以晚上一起在城墙上走走,谈谈各自的梦想,真是增进感情的好机会。
然后啊,咱们得去逛逛那些古老的店铺。
小吃一条街上,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美食,口水直流啊。
看那蒸饺,金黄的外皮,咬上一口,汁水四溅,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还有那香喷喷的牛肉面,面条劲道,牛肉鲜嫩,咕噜咕噜吃下去,简直美味得不行。
说实话,这里吃的东西不光好吃,价格也亲民,绝对让你觉得物超所值。
吃饱了,心情也跟着美了,别忘了去买点小纪念品哦,带回去给家人朋友,真是个贴心的小举动。
可以去体验一下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哎,听说这里的剪纸和陶瓷都特别有名。
亲自动手做个小剪纸,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师傅们手艺好得很,教你的时候还会讲些有趣的故事,让你觉得这不仅仅是手工,更是文化的传承。
动手做的过程,既好玩又能学到不少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想象一下,回去后能和朋友们炫耀你的作品,想想就觉得超级开心!然后啊,咱们还得去参观一下古城里的博物馆。
这里的文物珍藏得特别好,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能让你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里的讲解员都特别热情,听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古代,那种感觉太棒了!每个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听完后,大家对平遥的理解可就深刻了。
自考日本社会文化复习资料
日本社会文化复习资料1、神代(先史時代)とは?歴史の始まる前の神話で伝えられている時代。
戦前の小学校や中学校の教科書で原始社会の歴史が全然書かれていなかったです、直接には「神代」の説話で日本歴史を書きます。
2、岩宿文化とは?大陸からやってきた人間は狩猟生活を営む人々であった、食するには獲物を打ち倒し加工する武器が必要となる。
武器として先頭器と握り槌があります。
この当時の武器といえば、石材を打ち砕いて作った「打製石器」である。
石と石を打ち付けて砕くと、その断面は鋭利な刃物のような形状になり、その石を棒に固定すれば槍や斧や包丁のような使い方ができる。
こういった武器を使い日々の狩猟で生活した時代を「旧石器時代」と呼ぶ。
旧石器時代の文化も岩宿文化と言います。
3、縄文式文化とは?日本列島において、旧石器時代の文化に続く、食料採雄に基づいた文化。
木の実や貝を雄め、狩りや魚とりなどに生活の基礎をおき、若干の栽培も行ったらしい。
打製・磨製石器や土器を用い、堅穴住居を住まいとした。
为に東・北日本の落葉広葉樹林帯で栄えた。
4、縄文土器およそ約1万6000年前から、やく2300年前の縄文時代に北海道から沖縄島で作られた土器である。
表面に縄文のあるものが多い。
焼成温度が低いため黒褐色や赤褐色を呈するが、時期・地域による型式の差は大きい。
5、上古時代(石器時代)人の精神生活(呪術)の内容を簡単に述べよ。
文明の未発達な石器時代は暴風・水害などで雄落が一拳に壊減したり、また長雤や日照りで飢餓にさられることもあった、ですから、自然現象などに霊威を認めて恐れた。
土偶・石棒などは生産の実利を祈る。
呪術に用いられたものと言います。
为に女性をかたどっている土偶は生命を生み出すことの敬意を表したものらしい。
6、縄文人と弥生人の住宅の特徴を比較して纏めよ。
縄文人住宅について、人々は竪穴式住居を建てて家とし、雄団生活の村を作った。
こうした村は日当たりのよい平坦な台地に作られることが多かった。
自考日本社会文化复习资料
日本社会文化复习资料1、神代(先史時代)とは?歴史の始まる前の神話で伝えられている時代。
戦前の小学校や中学校の教科書で原始社会の歴史が全然書かれていなかったです、直接には「神代」の説話で日本歴史を書きます。
2、岩宿文化とは?大陸からやってきた人間は狩猟生活を営む人々であった、食するには獲物を打ち倒し加工する武器が必要となる。
武器として先頭器と握り槌があります。
この当時の武器といえば、石材を打ち砕いて作った「打製石器」である。
石と石を打ち付けて砕くと、その断面は鋭利な刃物のような形状になり、その石を棒に固定すれば槍や斧や包丁のような使い方ができる。
こういった武器を使い日々の狩猟で生活した時代を「旧石器時代」と呼ぶ。
旧石器時代の文化も岩宿文化と言います。
3、縄文式文化とは?日本列島において、旧石器時代の文化に続く、食料採集に基づいた文化。
木の実や貝を集め、狩りや魚とりなどに生活の基礎をおき、若干の栽培も行ったらしい。
打製・磨製石器や土器を用い、堅穴住居を住まいとした。
主に東・北日本の落葉広葉樹林帯で栄えた。
4、縄文土器およそ約1万6000年前から、やく2300年前の縄文時代に北海道から沖縄島で作られた土器である。
表面に縄文のあるものが多い。
焼成温度が低いため黒褐色や赤褐色を呈するが、時期・地域による型式の差は大きい。
5、上古時代(石器時代)人の精神生活(呪術)の内容を簡単に述べよ。
文明の未発達な石器時代は暴風・水害などで集落が一拳に壊減したり、また長雨や日照りで飢餓にさられることもあった、ですから、自然現象などに霊威を認めて恐れた。
土偶・石棒などは生産の実利を祈る。
呪術に用いられたものと言います。
主に女性をかたどっている土偶は生命を生み出すことの敬意を表したものらしい。
6、縄文人と弥生人の住宅の特徴を比較して纏めよ。
縄文人住宅について、人々は竪穴式住居を建てて家とし、集団生活の村を作った。
こうした村は日当たりのよい平坦な台地に作られることが多かった。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现代思辨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现代思辨1. 引言1.1 概述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历史背景中国原始岩画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的云南、广西等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些岩画多分布在山洞、岩壁等自然场所,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先民时期,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在岩石上刻画或涂抹各种图案,用以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表达宗教信仰或祈求丰收等目的。
这些岩画在长期的岁月中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我们了解古代先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资料。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生命和信仰的理解和崇拜。
通过研究这些岩画,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对于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2 介绍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特点中国原始岩画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岩画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这些岩画作品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第二,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风格独特。
岩画作品以线条简练、色彩深沉、形象生动为特点,更注重表现形式的简练与形象的力量。
这种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技法精湛。
岩画作品多采用刻划、贴画、彩绘等技法,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这些技法不仅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还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中国原始岩画艺术的特点在于其丰富的题材、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法,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原始岩画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之时代列表
4 古坟文化
公元3世纪-公 倭人、土著、渡来 元6世纪 人
5 飞鸟时代
公元4世纪-公 苏我VS物部、天智 元7世纪 VS天、武圣德太子
6 奈良时代 710-794
元明天皇、桓武天 皇、藤原氏、遣唐 使、空海、鉴真
7 平安时代 794-1192
桓武天皇、三条天 皇、藤原氏、平氏 与源氏
NO
时代
时期
10万年-8500 年
谁
从亚洲各地迁徙而 来的化石人及其后做了什么
影响
1 岩宿文化
石器加工技术显著,防身 武器及生产工具。绘画、 激发人类思维,促进人 装饰品、粗陶等原始艺术 类进化。 。丧葬习俗。 细石器文化、最早的粗陶 。弓箭、家具、竖穴居住 、鱼皮制成的衣服、屈葬 习俗。 冰河融化日本成为岛国 。从森林山丘走向大 海,加速了岛国内部的 物质交流。
8500年前-公 2 绳纹文化 元前300年
公元前3世纪- 弥生人、土著、渡 3 弥生文化 公元3世纪 来人、卑弥呼
由绳纹文化向弥生文化 金属文化、主要青铜和铁 的过度。是一次质的飞 器、金属器、国家雏形、 跃。从猎人到渔民。弥 稻作 生人是农民。 又称大和时代,国家的 产生标志着人们的生活 古坟和植轮、氏姓制度、 进入政治经济生活领 部民制度、大和国 域,因此有了斗争、改 革。 吸收佛教、推古改革、大 日本进入封建时代。 化改新、律令国家; 把律令制度推向顶峰的 同时,也标志者这个新 建城、铸币、习唐、兴佛 的国家政治制度的萌发 。生产发展、商业发达 。 土地私有制再次改变了 迁都、庄园、摄关、院政 日本的政治格局,律令 制国家面临解体。武士 、武士集团 阶层产生。
日本史名词解释
日本史名词解释岩宿文化日本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最初由相泽忠洋1949年在群马县岩宿的土层中发现打制石器,其后考古学家又发现了敲打形、刮削形、尖状形、刀斧形等打制石器,故名岩宿文化。
绳纹文化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12000年前~公元前3世纪。
其最大特征是制造粗糙的陶器以及使用以弓箭为主的磨制石器,并出现了最原始的农业。
在这一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许多手制黑色陶器,其外部大多留有绳纹的痕迹,即“绳纹陶器”。
绳文时代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捕鱼和采集。
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绳纹人逐渐转向定居生活,住宅为竖穴式房屋,并具有了相当发达的社会组织和物质交流。
崇拜自然的原始宗教出现,即相信万物有灵。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左右~公元2世纪,出现了形制一致、纹样简单、外形美观的新型陶器——“弥生式陶器”。
水稻农耕发展:从中国大陆传入北九州后迅速普及,使日本人转向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由竖穴建筑转为高架房屋。
金属工具的应用:铁制器械传入,冶炼技术发展,主要是青铜器与铁器的制作。
阶级和地域国家:劳动剩余出现的同时形成了社会分化和阶级,战争推动了部落联盟基础上的地域国家的形成。
与中国大陆交流频繁。
邪马台国公元3世纪,30多个小国组成以邪马台国为中心的联合王国,最高统治者为女王,其下有大率、大倭、大夫等高级官员。
大率是中央派到地方各小属国的检察官,大倭负责管理集市,大夫主持外交事务。
有军队和不成文的法律和刑罚,是带有母系氏族、政教合一等原始社会残余的早期国家。
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同农业分离,贸易发展。
定居生活,出现了村落或集市,人口增加。
普遍使用铁器农具,冶炼技术发展。
等级森严,基本居民分为“大人”(贵族)和“下户”(平民),以及“奴婢”和“生口”(奴隶)。
与中国大陆政权交往频繁,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末~7世纪初,规模较大的坟墓,最具代表性的是象征权威的巨大前方后圆坟墓。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微。
《中国岩画全集》序
作者: 陈兆复
出版物刊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4-59页
主题词: 中国岩画;北方岩画;中国北方;人面像;内蒙古;原始人类;崖壁画;动物形象;原始艺术;
南方岩画
摘要: <正> 全世界都发现了岩画。
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作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的最初的“文献”。
岩画不仅涉及史前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情况;同时,岩画作为人类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因此它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
乾隆帝对养性殿“岩修”空间的打造及视觉来源研究
乾隆帝对养性殿“岩修”空间的打造及视觉来源研究第一篇范文乾隆帝对养性殿“岩修”空间的打造及视觉来源研究乾隆帝,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他在位期间,他倾注心血,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
其中,他对养性殿“岩修”空间的打造及视觉来源的研究,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养性殿,位于紫禁城内,是乾隆帝的书房和政治中心。
在这里,他接见臣子,处理政务,同时,也是他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的地方。
而“岩修”,则是指乾隆帝在这里进行的一种独特的修行方式,即通过观赏岩石、山水等自然景观,以达到心灵净化和提升自我修养的目的。
首先,乾隆帝对养性殿的打造,充满了精心和细致。
他在养性殿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岩修空间,这个空间的设计以自然为主题,充满了岩石、山水等自然景观。
同时,他还命人精心绘制了一系列以山水、岩石为主题的画作,悬挂在岩修空间的墙壁上。
这些画作不仅美化了空间,更是乾隆帝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其次,乾隆帝对养性殿岩修空间的视觉来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景观,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感受。
他认为,岩石的坚硬、稳定,山水的流动、变化,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这些景观的观赏,他能够在繁忙的政务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提升自我修养和境界。
乾隆帝对养性殿“岩修”空间的打造及视觉来源的研究,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修养方式。
他的这种做法,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景观,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提升自我修养和境界。
第二篇范文“岩修”空间:乾隆帝的视觉盛宴与心灵之旅在紫禁城的繁华之中,养性殿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却蕴藏着乾隆帝的独特智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乾隆帝如何运用3W1H模型和BROKE模型,将养性殿打造成一个充满视觉盛宴和心灵之旅的“岩修”空间。
首先,我们来解析3W1H模型。
植入夜郎国的明珠--青岩石建筑文化小记
植入夜郎国的明珠--青岩石建筑文化小记
吴正光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 古城门与石牌坊rn青岩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今存南、北两座.南门现在称为"定广门".rn清代中期,汉族人口在青岩占据主导地位后,汉文化在原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青岩迅速传播开来,大量石牌坊的出现,便是汉文化在青岩广泛传播的明显标志.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吴正光
【作者单位】贵州省博物馆原馆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
【相关文献】
1.为了“华北明珠”更璀璨——河北省水利工程局机械工程处“青年文明号”白洋淀施工小记 [J], 魏永平;张东晓;等
2.长瓦水电站-龙江河上升起的又一颗明珠-开工仪式见闻小记 [J], 韦皓琳
3.丹江明珠造福人民──小记敦化市西崴子电站改革业绩 [J], 朴京镐
4.深山"明珠"——天台县山头郑村民国建筑文化寻踪 [J], 金妮;何靖怡;庞程怡;龙江
5.苏溪河畔的璀璨明珠
——高安市村前镇朱家村小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岩栖”到山石意象的城市家具形式思考
从“岩栖”到山石意象的城市家具形式思考
郭宇萌;李星熠;邵健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24()4
【摘要】传统艺术中,天然平坦磐石可坐卧,卧石醒石的岩栖成为一种高雅的美学符号。
苏州虎丘“千人坐”正是选择并发掘天然山石身体性、再赋予其人文性的典例,而园林中的叠石和山石家具则被有意赋予了家具属性和文人意味。
文章基于传统山石的身体性与人文性,反思国内外现有的石家具设计实践。
讨论兼具自然和传统之美的山石意象建筑景观作品,提出“离形得似”的山石真趣转译思路,即超越石的材料和形态,艺术再现山石之形和意,达到城市山石家具兼具身体性与人文性的效果,以期增添城市公共空间的自然气象。
【总页数】8页(P22-29)
【作者】郭宇萌;李星熠;邵健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浅析陶渊明诗中鸟的意象
2.家具设计中的审美意象认知研究\r——评《家具审美意象认知》
3.可意象的城市——读凯文·林奇《城市
意象》后的思考4.意象激活:无锡城市家具知觉场景化设计研究5.基于文化感性意象的城市家具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岩宿文化(?—约8500年前)距今数百万年以前,人类的远祖通过劳动实践,逐渐从猿群中脱颖而出,在地球上印下直立行走的最初足迹。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学会将石块、骨角、木材等加工成简陋的工具,用以采集植物或猎捕动物;他们使用音节简单的语言,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形成小规模的群落,开始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从而揭开人类原始文化的序幕。
事实证明,人类的进化与文明的发展同步并进。
因此,探寻人类踏上日本列岛的最初足迹,也就意味着追溯日本文化生成的源头。
以岩宿遗址的发现(1949年)为契机,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文化渐露端倪。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最早踏上日本列岛的远古人类,至少可以追溯到10万年以前的古人,3万年前新人的足迹遍布各地,约4千处遗存出土的石器、骨器甚至粗陶、雕像(即“维纳斯”),为我们了解这种文化(即“岩宿文化”)提供了大量素材。
1万2年前岩宿文化内部萌发一些新要素,距今8千500年前在外力作用下过度到绳纹时代。
我们将在这一章中主要利用考古学的成果,分成“化石人之谜”、“海底通途”、“智光初显”3节,追踪远古时期化石人迁徙日本列岛的足迹,描摹人类心智初开之际创造的文化景观,考察岩宿文化与绳纹文化的承继关系。
第一节化石人之谜1,寻根觅祖;2,岩宿遗址的发现;3,日本的化石人第二节海底通途1,大陆动物的东迁;2,北京猿人东渡说;3,陆桥通天堑第三节智光初显1,石器文化源流;2,最早的粗陶;3,远古“维纳斯”;4,原始艺术第一节化石人之谜1,寻根觅祖日本民族的起源,是个旷古之谜。
千余年来,人们始终上下求索,试图破译之。
然而,由于古人科学知识贫乏,结果只能坠入想象的迷雾,在神话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日本现存最古的汉文史书《日本书纪》(720年),辑录了大量上古流传下来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兹引一则如下:“天地未生之时,譬如海上浮云,无所根系。
其中生一物,如苇牙之初生泥中也。
便化为人,号国常立尊。
”根据另一则创世传说,兄妹神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相爱成婚,先造日本诸岛,继生山川草木,复育芸芸众生。
现代科学早就证明,人类并非从植物或泥土化生而来,也不是由神灵一手造就的,而是灵长类动物(猿类)累代进化的结果。
同时,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日本列岛的先民并非土生土长,而是远古时代从亚洲各地络绎迁徙而至。
那么,人类的祖先最初踏上今天的日本列岛,究竟始于何时、他们又来自何处呢?下面我们从破译化石人之谜开始,来进行一次探寻日本文化源头之旅。
2,岩宿遗址的发现大约从距今8千500年前开始,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原始人,制作了大量石器和粗陶。
人们根据陶器表面的绳状施纹,将弥生粗陶出现以前的约6千年间,通称为“绳纹时代”,长期以来以此作为日本历史的源头,有关日本文化史的论著也大多从绳纹时代开始叙述。
1949年,经历了战争创伤的日本学术界,尚处在沈寂与低迷之中。
此时,一位年轻人的惊人发现,犹如春雷一般震撼了整个考古界。
他的名字叫相泽忠洋,以走家串户贩卖纳豆营生,业余爱好考古发掘。
一次行商途中,在今群马县新田郡笠悬町岩宿的裸露赤土层中,他偶然发现一些粗陋的黑曜石打制石器,经明治大学考古学研究室的专家们鉴定,其年代比绳纹时代的石器更为古老,由此印证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已经出现人类踪影的确猜测。
岩宿遗存的发现,使人们掌握了一把通向远古迷宫的钥匙。
当人们一旦打开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一道触目惊心的景状顿时展呈在眼前:日本列岛的旧石器遗存犹如星罗棋布,至今发现的此类遗存,总数已达约4000处!从数以千计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不但出土各类石制、骨制、木制的工具,偶尔也发现一些使用这些工具的古人类化石(化石人),这为我们寻绎日本文化的源头,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日本学者根据出土地点给这些化石人命名,目前已知的有明石人、牛川人、葛生人、三日人、浜北人、圣岳人、夜见滨人、港川人、宫古岛人、帝释观堂人等。
毫无疑问,日本列岛上最为原始的文化,便是由上述化石人所创造的。
3.日本的化石人1931年4月18日,这在日本考古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正在兵库县明石市疗养的年仅29岁的早稻田大学教员直良信夫,从西八木海岸附近的崩土中,发现一块人类左腰骨碎片。
可惜,人们尚未对这块腰骨进行深入研究,标本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7年,东京大学人类学专家长谷部言人,根据该校保存的标本照片和石膏模型,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腰骨化石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将之命名为“明石猿人”。
随着20世纪后期考古学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相继出土古人类化石。
1982年,日本学者在广泛收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腰骨化石的基础上,对明石人骨重新进行精密的比较研究,确认其骨盘形态属于新人。
“明石化石人”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在岩宿遗址发现之后,此时日本考古学界掀起一股寻访化石人的热潮,各种发掘消息纷纷见诸报刊杂志。
如1950年在枥木县安苏郡葛生町发现“葛生人”,1957年在爱知县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牛川人”等。
尽管葛生人和牛川人之谜尚未彻底揭开,但日本各地发掘出的古人遗存,可以确认的已逾20余处,其中著名的如大分县的早水台遗址、仙台市的中峰遗址等,经科学测定均有10万年以上的历史,足以左证日本列岛上留下过古人的足迹。
1960年前后,新人遗址的发掘形成一个高潮。
这一时期,相继在静岗县发现三日人、浜北人,在大分县发现圣岳人;在冲绳县收获最丰,先后发现大山人、桃原人、片原人、山下町人、港川人、山羊洞人、下地原人等。
如上所述,在遥远而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踏上亚洲大陆东端的日本列岛。
,这一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的古人阶段,而到了距今3万年前的新人阶段,那里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大概达到数千人规模,并散布在列岛的各处。
第二节海底通途1. 大陆动物的东徙四面环海的日本列岛,分布在北纬约20-45度、东经约153-123度的海域中,地理景观奇特而秀丽,形似琵琶横卧海角,又如弯弓孤悬天涯。
蔚蓝色的大海造成的自然屏障,使日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独特的“岛国文化”——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外学者探究日本文化的一个固定视角。
一旦陷入这一误区,人们便津津乐道于日本民族的“单一起源”以及日本文化的“独特风格”,容易忽略日本民族的形成及日本文化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密切关联。
今天,随着数以千计的旧石器遗址在日本列岛相继发现,根深蒂固的“岛国文化”观,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若干修正。
亦即,在日本文明的创始阶段,地理上与亚洲大陆曾经相连,远古的大陆先民,通过冰川期形成的陆桥,追逐猎物陆绎东徙,成为那里的最早住民,并在荒芜的土地上播下文明的种子。
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的陆脊椎动物化石,具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特征,因而推测这些动物曾经跨越陆桥,从亚洲内陆迁徙到今天的日本。
在距今约1万年前,随着第四次冰川期的结束,气候复又转暖,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再次上升,远古时代曾经负载无数东徙动物的陆桥,默默沈入海底世界,日本列岛随之逐渐脱离大陆。
2.北京猿人东渡说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过着逐兽而徙的狩猎生活。
他们追逐赖以生存的各类猎物,爬山涉水,经过漫长的岁月,必有部分群落或成员跨越陆桥,到达今天的日本列岛。
井上光贞教授推测,第三次冰川期时,北京周口店晚期猿人中的一支,在追踪猎物的过程中,从华北地区渐次向东迁徙,最终成为日本最早的居民。
这一大胆的假设,虽然目前还无法获得完全可靠的科学依据,但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裴文中教授,通过对同一时期中日两国遗址的比较,认为日本九州岛早水台遗址的石器类型及加工技术,与北京周口店第15地点的文化遗存,“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以大量实例为“北京猿人东渡说”提供了重要左证。
裴文中教授早在1928年就参加了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掘工作,他以中国的考古发现为依据,对早水台遗址出土石器的源流作了精辟的分析;与此同时,参加早水台遗址发掘的日本学者,也极为自然地将目光投向大陆的远古遗存。
比如,日本著名考古学家芹泽长介教授,在1965年的早水台遗址发掘报告中,列举了早水台与周口店的诸多相似之处,据此推断:“早水台遗址最下层的石器,与周口店文化一脉相传。
”3.陆桥通天堑考古领域的一系列成果雄辩地证明,北京周口店遗址与九州岛早水台遗址的相似性,决不是偶然的或孤立的现象,日本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许多均能在中国等亚洲其它地区找到相应的祖型。
因而可以推断,继北京猿人之后,具有更多现代人类特征的古人乃至新人,如丁村人、许家窑人、河套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的部分成员,也曾追逐猎物,利用冰川期形成的陆桥,陆绎抵达日本。
散布于日本各地的旧石器遗址,若从年代上分析,西南地区较为古老,而东北地区相对偏晚;从人骨化石的出土地点来看,几乎全部分布在西南地区,尤其以冲绳岛最为密集。
有些日本学者据此主张,日本化石人的故乡,在中国华南一带。
上述“北京猿人东渡说”也好,“华南古人迁徙说”也好,均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来进一步证实。
不过,将日本列岛上的原始人类,限定于来自一处,似乎有失偏颇。
我们相信,至少在距今10万年以前,亚洲各地的直立古人,追逐着东徙的动物群,从各处跨越陆桥,先后移居日本。
因而可以说,日本民族的起源,在人猿揖别的黎明时期,就已经伴随着复数人种的血缘交融。
大约距今1万年前,洪积世的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了。
地球的气温日趋暖和,冰雪逐渐融化,海平面次第上升,古代人类通往日本的陆桥相继沈入海底。
距今约8千500年前,最后的几段陆桥化为海峡(如对马海峡等),日本完全脱离开大陆,成为名副其实的岛国。
第三节智光初显1,石器文化源流岩宿遗址的发现,将日本的历史猛然前推了数十万年,为了纪念这一划时代的发现,有些日本学者建议使用“岩宿时代”一词,指称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时代。
然而,在岩宿遗址发现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许多学者依然带着“绳纹时代”的老花镜,半信半疑地窥视那个陌生的远古世界。
即使承认日本存在过旧石器时代,也对这一时期的文化状况不甚重视。
随着近年考古发掘的长足进展,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内蕴,逐渐展呈于世人眼前。
尤其是智光初显的新人们,已经拥有令人惊讶的精神生活,不能不让我们另眼相看。
他们发明的细石刃、有舌尖头器加工技术,有些为绳纹人所承继;而绳纹时代最为辉煌的粗陶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已露端倪。
原始人类使用的石器,既是防身武器,又是生产工具。
工具制作技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人类最初制造石器时,只是挑捡合手的球形原石稍作敲打,加工成手斧之类的砍砸器。
这类石器基本保持自然石形,被称作石核石器。
此后产生的剥片石器,是从砸开的原石中取出刃口分明的石片,再加工成用途各异的工具。
从日本的旧石器遗址看,出土的多为剥片石器,从早期的刀形器文化,过渡到尖头器文化,再形成细石器文化,最后在向细石刃文化(九州岛)和有舌尖头器文化(本州岛、北海道)发展过程中,融入绳纹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