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范景仁墓志铭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 建(提出、建立、建造、建树、竖起、 设施)此策矣,今间(1.夹缝,间
隙,空隙。2.间隔,间断。3.隔阂, 疏远。4 离间 挑拨 5 秘密地,悄悄地。 6 中间,期间。7 置身其间,参与。8. 近来。9.量词。)言已入,为之甚
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 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 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 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 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 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
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 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4 (1)济——成事(或成功),所以——表原因,贵——看 得很宝贵(意动用法)。 (2)谢——谢恩,乞身——请求退休离开朝廷,敢— —怎敢。
务
①<动>从事;致力于。《过秦论》:“内立法度,~耕织,修守战之具。” ②<动>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饱者,不~梁肉。” ③<名>事务;事情;事业。《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④<副>务必;一定。《察今》:“非~相反也,时势异也。”
引①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范景仁墓志铭
阅读答案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 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 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 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 (shìhè 1、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 官 2、指进士及第授官)为新安 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 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 起居舍人。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 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 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 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 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 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 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 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 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 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 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 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失分原因: 3、实词活用未翻译
翻译指津
一、重要实词,翻译之关键
翻译失分题例分析 (4)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书
剑侠事》) 学生答案:这个人在集市上游荡,没有人敢问他 是谁。
翻译失分原因参考翻译: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
游走,无人敢过问他。
【点拨】时:时常,常常。
翻译失分原因 8、特殊语气未译出
翻译失分体例分析
(9)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范景仁墓志铭》) 学生答案:快速去做就有成效,推迟了就来不及 了,这就是圣贤给我们这么宝贵的机会的方法啊。 参考翻译: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 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点拨】“所以…也”可解释为“…的原因”, 也可解释为“…的方法”,结合语境,应该解释 为“…的原因”。
高三语文复习之 文言文句子翻译
教学目标: 1、诊断练习中翻译句子存在的问 题; 2、找出准确翻译句子的关键; 3、训练巩固。
翻译失分题例分析
(1)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范景 仁墓志铭》) 学生答案:虽然说我的身体离开了朝廷,可我怎 么敢忘记为国家担忧的心呢? 参考翻译: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 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心)? 【点拨】“乞身”解释为“请求退休”,学生翻 译遗漏了“乞”。
10、不顾语境,就句译句,导致文意偏差
翻译失分题例分析 (1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范景仁墓
志铭》) 学生答案:范公只看人的大概,忽略细小行为的 原因。
参考翻译: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 计较行为琐事。 【点拨】“细故” 文言词典解释为“小 事”。“故”在这里不解释为“原因”, 而且第二句语法有问题,不能构成句子。 翻译失分原因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原文阅读答案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原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可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答案:(一)5、答案.C(酬:实现)6、答案.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范景仁传》原文及翻译
《范景仁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
少举进士,善文赋,场屋师之。
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
补国子监生及贡院奏名,皆第一。
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为奏名之首者,必抗声自陈以祈恩,虽考校在下,天子必擢置上列。
以吴春卿、欧阳永叔之耿介,犹不免从众。
景仁独不然,左右与并立者屡趣之使自陈,景仁不应。
众皆服其安恬。
自是始以自陈为耻,旧风遂绝。
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
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
仁宗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以采名,或缘爱憎,污人以闺帷不可明之事。
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
陈恭公执中为相,嬖妾张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
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之除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
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阿附宰相。
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祜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中外大小臣子无不寒心,而畏避嫌疑,相倚仗莫敢发言。
景仁独奋曰:“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章累上,寝不报。
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谴。
景仁既退居,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不复报谢。
故人或为具召之,虽权贵不拒也。
不召则不往见之,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
尝乘蓝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胜赏。
期年然后返,年益老而视听聪明,肢体尤坚强。
呜呼?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耶!则景仁所失甚少,所得殊多矣。
诗云: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又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景仁有焉。
(节选自《温国公文正司马文集》,有删改)译文:范景仁名叫范镇,益州华阳人。
年少时考中进士,擅长文赋,同乡的人都把他当作老师。
为人平易近人,谨慎不逾矩,以前的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都很器重他,补入国子监监生及贡院院士,都被推荐为第一名。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范镇)
【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范镇)【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范镇)范景仁墓誌銘熙寧元豐間士大夫論天下賢者必曰君實景仁其道德風流足以師表當世其議論可否足以榮辱天下二公盖相得歡甚皆自以為莫及曰吾與子生同志死當同傳而天下之人亦無敢優劣之者二公既約更相為傳而後死者則誌其墓故君實為景仁傳其畧曰呂獻可之先見景仁之勇决皆予所不及也軾幸得游二公間知其平生為詳盖其用捨大節皆不謀而同如仁宗時論立皇嗣英宗時論濮安懿王稱號神宗時論新法其言若出一人相先後如左右手故君實常謂人曰吾與景仁兄弟也但姓不同耳然至於論鐘律則反復相非終身不能相一君子是以知二公非苟同者君實之没軾既狀其行事以授景仁景仁誌其墓而軾表其墓道今景仁之墓其子孫皆以為君實既没非子誰當誌之且吾先君子之益友也其可以辭公姓范氏諱鎮字景仁其先自長安徙蜀六世祖隆始葬成都之華陽曾祖諱昌祐妣索氏祖諱璲妣張氏累世皆不仕考諱度贈開府儀同三司妣李氏贈榮國太夫人龎氏贈昌國太夫人開府以文藝節行為蜀守張詠所知有子三人長曰鎡終隴城令次曰鍇終衛尉寺丞公其季也四歲而孤從二兄為學薛奎守蜀道遇鎡求士可客者鎡以公對公時年十八奎與語奇之曰大范恐不壽其季廊廟人也還朝與公俱或問奎入蜀所得曰得一偉人當以文學名於世時故相宋庠與弟祁名重一時見公稱之祁與為布衣交由是名動場屋舉進士為禮部第一故事殿廷唱第過三人則禮部第一人者必越次抗聲自陳因擢置上第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無一言廷中皆異之釋褐為新安主簿宋綬留守西京召置國子監使教諸生秩滿又薦諸朝為東宫直講用參知政事王舉正薦召試學士院除館閣校勘充編修唐書官當遷校理宰相龎籍言公有異材恬於進取特除直袐閣為開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諫院兼管句國子監上疏論民力困弊謂約祖宗以來官吏兵數酌取其中為定制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早非常又言古者冢宰制國用唐以宰相兼鹽鐵轉運或判戶部度支今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故財已匱而樞密益兵無窮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請使中書樞密通知兵民財利大計與三司同制國用葬温成皇后太常議禮前謂之園後謂之園陵宰相劉沆前為監護使後為園陵使公言嘗聞法吏舞法矣未聞禮官舞禮也請詰問前後議異同狀又請罷焚瘞錦繡珠玉以紓國用從之時有敇凡内降不如律令者令中書樞密院及所屬執奏未及一月而内臣無故改官者一日至五六人公乞正大臣被詔故違不執奏之罪石全斌以護温成葬除觀察使凡治葬事者皆遷兩官公言章獻章懿章惠三太后之葬推恩皆無此比乞追還全斌等告敇文彦博富弼入相百官郊迎時兩制不得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間見公言隆之以虚禮不若開之以至誠乞罷郊迎而除謁禁以通天下之情議減任子及每歲取士皆公發之又乞令宗室屬疎者補外官仁宗曰卿言是也顧恐天下謂朕不能睦族耳公曰陛下甄別其賢者顯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雖不行至熙寧初卒如公言仁宗性寛容言事者務訐以為名或誣人隂私公獨引大體畧細故時陳執中為相公嘗論其無學術非宰相器及執中嬖妾笞殺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隂陽不和財匱民困盗賊滋熾獄犴充斥執中當任其咎閨門之私非所以責宰相識者韙之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繼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為公獨奮曰天下事尚有大於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捨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周王既薨真宗取宗室子養之宫中此天下之大慮也願陛下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擇宗室賢者異其禮物而試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報因闔門請罪會有星變其占為急兵公言國本未立若變起倉卒禍不可以前料兵孰急於此者乎今陛下得臣疏不以留中而付中書是欲使大臣奉行也臣兩至中書大臣皆設辭以拒臣是陛下欲為宗廟社稷計而大臣不欲也臣竊原其意特恐行之而陛下中變耳中變之禍不過於死而國本不立萬一有如天象所告急兵之憂則其禍豈獨一死而已哉夫中變之禍死而無愧急兵之憂死且有罪願以此示大臣使自擇而審處焉聞者為之股栗除兼侍御史知雜事公以言不從固辭不受執政謂公上之不豫大臣嘗建此策矣今間言已入為之甚難公復移書執政曰事當論其是非不當問其難易速則濟緩則不及此聖賢所以貴機會也諸公言今日難於前日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凡見上面陳者三公泣上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當更俟三二年凡章十九上待罪百餘日須髪為白朝廷不能奪乃罷知諫院改集賢殿修撰判流内銓修起居注除知制誥公雖罷言職而無歲不言儲嗣事以仁宗春秋益高每因事及之冀以感動上心及為知制誥正謝上殿面論之曰陛下許臣今復三年矣願早定大計明年又因祫享獻賦以諷其後韓琦卒定策立英宗遷翰林學士充史館修撰改右諫議大夫英宗即位遷給事中充仁宗山陵禮儀使坐誤遷宰臣官改翰林侍讀學士復為翰林學士中書奏請追尊濮安懿王下兩制議以為宜稱皇伯高官大國極其尊榮非執政意更下尚書省集議已而臺諫争言其不可乃下詔罷議令禮官檢詳典禮以聞公時判太常寺率禮官上言漢宣帝於昭帝為孫光武於平帝為祖則其父容可以稱皇考然議者猶非之謂其以小宗而合太宗之統也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安懿王則其失非特漢宣光武之比矣凡稱帝若皇若皇考立寢廟論昭穆皆非是於是具列儀禮及漢儒論議魏明帝詔為五篇奏之以翰林侍讀學士出知陳州陳饑公至三日發庫廪三萬貫石以貸不及奏監司繩之急公上書自劾詔原之是歲大熟所貸悉還陳人至今思之神宗即位遷禮部侍郎召還復為翰林學士兼侍讀羣牧使句當三班院知通進銀臺司公言故事門下封駮制敇省審章奏糾舉違滯著於所授敇其後刋去故職寖廢請復之使知所守從之糾察在京刑獄王安石為政始變更法令改常平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漢之盛時視穀貴賤發歛以便農末最為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行於唐之衰亂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與五十步之間耳今有二人坐市貿易一人下其直以相傾奪則人皆知惡之其可以朝廷而行市道之所惡乎疏三上不報邇英閤進讀與呂惠卿争論上前因論舊法預買紬絹亦青苗之比公曰預買亦敝法也若陛下躬節儉府庫有餘當并預買去之奈何更以為比乎韓琦上疏極論新法之害安石使送條例司疏駮之諫官李常乞罷青苗錢安石令常分折公皆封還其詔詔五下公執如初司馬光除樞密副使光以所言不行不敢就職詔許辭免公再封還之上知公不可奪以詔直付光不由門下公奏由臣不才使陛下廢法有司失職乞解銀臺司許之會有詔舉諫官公以軾應詔而御史知雜謝景温彈奏軾罪公又舉孔文仲為賢良文仲對策極論新法之害安石怒罷文仲歸故官公上疏争之不報時年六十三即上言臣言不行無顔復立於朝請致仕疏五上最後指言安石以喜怒賞罰事曰陛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民之術安石大怒自草制極口詆公落翰林學士以本官致仕聞者皆為公懼公上表謝其畧曰雖曰乞身而去敢忘憂國之心又曰望陛下集羣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姦任老成為腹心以養和平之福天下聞而壯之安石雖詆之深人更以為榮焉公既退居專以讀書賦詩自娛客至輒置酒盡歡或勸公稱疾杜門公曰死生禍福天也吾其如天何同天節乞隨班上壽許之遂著為令久之歸蜀與親舊樂飲賑施其貧者朞年而後還軾得罪下御史臺獄索公與軾往來書疏文字甚急公猶上書救軾不已朝廷有大事輒言之官制行改正議大夫今上即位遷光禄大夫初英宗即位祔仁宗主而遷僖祖及神宗即位復還僖祖而遷順祖公上言太祖起宋州有天下與漢高祖同僖祖不當復還乞下百官議不報及上即位公又言乞遷僖祖正太祖東嚮之位時年幾八十矣韓維上言公在仁宗朝首開建儲之議其後大臣繼有論奏先帝追録其言存没皆推恩而鎮未嘗以語人人亦莫為言者雖顔子不伐善介之推不言禄不能過也悉以公十九疏上之拜端明殿學士特詔長子清平縣令百揆改宣德郎且起公兼侍讀提舉中太一宫詔語有曰西伯善養二老來歸漢室卑詞四臣入侍為我強起無或憚勤公固辭不起天下益高之改提舉嵩山崇福宫公仲兄之孫祖禹為著作郎謁告省公于許因復賜詔及龍茶一合存問甚厚數月復告老進銀青光禄大夫再致仕初仁宗命李照改定大樂下王朴樂三律皇祐中又使胡瑗等考正公與司馬光皆與公上疏論律尺之法又與光往復論難凡數萬言自以為獨得於心元豐三年神宗語公與劉凡定樂公曰定樂當先正律上曰然雖有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公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區鬴斛欲圖上之又乞訪求真黍以定黄鍾而劉凡即用李照樂加用四清聲而奏樂成詔罷局賜賚有加公謝曰此劉凡樂也臣何與焉及提舉崇福宫欲造樂獻之自以為嫌乃先請致仕既得謝請太府銅為之逾年乃成比李照樂下一律有奇二聖御延和殿召執政同觀賜詔嘉奬以樂下太常詔三省侍從臺閣之臣皆往觀焉時公已屬疾樂奏三日而薨實元祐二年閏十二月癸卯朔享年八十一訃聞輟視朝一日贈右金紫光禄大夫諡曰忠文公雖以上壽貴顯考終於家無所憾者而士大夫惜其以道德事明主閱三世皆以剛方難合故雖用而不盡及上即位求人如不及厚禮以起公而公已老無意於世矣故聞其喪哭之皆衰公清明坦夷表裏洞達遇人以誠恭儉慎默口不言人過及臨大節决大議色和而語壯常欲繼之以死雖在萬乘前無所屈篤於行義奏補先族人而後子孫鄉人有不克婚葬者輒為主之客其家者常十餘人雖僦居陋巷席地而坐飲食必均兄鎡率于隴城無子聞其有遺腹子在外公時未仕徒步求之兩蜀間二年乃得之曰吾兄異於人體有四乳是兒亦必然已而果然名之曰百常以公今為承議郎公少受學於鄉先生龎直温直温之子昉卒於京師公娶其女為孫婦養其妻子終身其學本於六經仁義口不道佛老申韓異端之說其文清麗簡遠學者以為師法凡二入翰林知嘉祐二年六年八年及治平二年貢舉門生滿天下貴顯者不可勝數詔修唐書仁宗實録玉牒日歷類篇凡朝廷有大述作大議論未嘗不與契丹高麗皆知誦公文賦少時嘗賦長嘯却胡騎及奉使契丹虜相目曰此長嘯公也其後兄子百禄亦使虜虜首問公安否有文集一百卷諫垣集十卷内制集三十卷外制集十卷正言三卷樂書三卷國朝韻對三卷國朝事始一卷東齋記事十卷刀筆八卷積勲柱國累封蜀郡開國公食邑加至二千六百戶實封五百戶娶張氏追封清河郡君再娶李氏封長安郡君子男五人長曰燕孫未名而卒次百揆宣德郎監中岳廟次百嘉承務郎先公一年卒次百歲太康主簿先公六年卒次百慮承務郎女一人嘗適左司諫吳安詩復歸以卒孫男十人祖直襄州司戶參軍祖朴長杜主簿祖野祖平假承務郎祖封右承奉郎祖耕承務郎祖淳祖舒祖京祖恩孫女六人曾孫女三人公晚家于許許人愛而敬之其薨也里人皆出涕以元祐四年八月已未葬于汝之襄城縣汝安鄉推賢里夫人李氏祔公始以詩賦為名進士及為館閣侍從以文學稱雖屢諫争及論儲嗣事朝廷信其忠然事頗祕世亦未盡知也其後議濮安懿王稱號守禮不回而名益重及論熙寧新法與王安石呂惠卿辨論至廢黜不用然後天下翕然師尊之無貴賤賢愚謂之景仁而不敢名有為不義必畏公知之公既得謝軾往賀之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公愀然不樂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隂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命也夫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軾以是愧公銘曰凡物之生莫累於名人顧趨之以累為榮神人無名欲知者希人顧憂之以希為悲熙寧以來孰擅茲器嗟嗟先生名所不置君實在洛公在頴昌皆欲忘民民不汝忘君實既來遁歸于洛縶而維之莫之勝脱為天相君為君牧民道遠年徂卒狥以身公獨堅卧三詔不起遂解天刑竟以樂死世皆謂公貴身賤名孰知其功聖人之清貪夫以廉懦夫以立不尸其功無喪無得君實之用出而時施如彼水火寧除渴飢公雖不用亦相其行如彼山川出雲相望公維蜀人乃葬于汝子孫不忘尚告來者東坡全集卷八十八宋蘇軾撰。
专题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3文言文阅读一、(2021·辽宁鞍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泰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类,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A.名,古人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元丰间,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曰君实、景仁。
其道德风流,足以师表当世。
二公盖相得欢甚,皆自以为莫及。
遂约更相为传,而后死者则志其墓。
故君实为《景仁传》。
轼幸得游二公间,知其平生为详。
今景仁之墓,其子孙皆以为君实既没,非子谁当志之,且吾先君子之益友也,其可以辞!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考讳度,赠开府仪同三司。
有子三人,长曰鎡,终陇城令。
次日锴,终卫尉守丞。
公其季也。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道遇鎡,求士可客者,鎡以公对。
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曰:“大范恐不寿,其季廊庙..人也。
”还朝与公俱。
或问奎入蜀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于世。
”时故相宋庠与弟祁名重一时,见公称之,祁与为布衣交。
由是名动场屋,举进士,为礼部..第一。
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礼部第一人者必越次抗声自陈,因擢置上第。
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
上疏论民力困弊,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十七为经费,而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又请罢焚瘗锦绣珠玉以纾国用,从之。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
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以翰林..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陈饥,公至三日,发库廪三万贯石,以贷不及奏,监司绳之急,公上书自劾,诏原之。
是岁大熟,所贷悉还,陈人至今思之。
年六十三,以本官致仕。
元丰初,公已属疾,乐秦三日而薨。
讣闻,辍视朝一日,赠右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节选自苏轼《范景仁墓志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B.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C.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上簿/秩满/擢起居舍人D.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廊庙,廊,指殿下屋;庙,即太庙。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内容分析和文言文翻译题 (三)-冲刺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真题研读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 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 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 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 章以来,盖亦鲜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 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 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 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 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 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
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
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பைடு நூலகம்海瑞传》)
参考译文:
提牢主事这时贴着海瑞耳语:“皇上适才已经驾崩,您马上就要出狱,受到重用了。”海瑞随即十分哀恸,晕倒在地。 海瑞获释后,恢复了原来的官职。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只当了南京右都御史。众多 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官员们惶 恐不安,多对此叫苦不迭。提学御史房寰,担心被检举揭露,想先下手发难,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便二次 上疏诬蔑海瑞。海瑞也屡次上疏要求告老回家,皇上劝慰他,不让他辞官。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南京任上。海瑞没 有儿子。去世之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前来探视,见他房中只有葛布做的帐子和空箱笼,过着一般寒士都不能忍受的生 活。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敛棺之用。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 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海瑞平生治学,以刚为主,因此自号为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所以所到之处均致力于 清丈土地,颁行一条鞭法。他的思想主要在于利民,而行事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偏差。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
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
少与辙皆师先君。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
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
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
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
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
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杜:关闭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发:发展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①比冠,学通经史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
范景仁传古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2
范景仁传①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
少举进士,善文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
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
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②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
仁宗性宽仁,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或缘爱憎,污人以帷箔①不可明之事。
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
陈恭公为相,嬖妾张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
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人除谗慝,非使之为谗慝也。
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②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
”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阿附宰相。
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③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大小之臣无不畏避嫌疑,相倚仗莫敢发言。
景仁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言:“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章累上,寝不报。
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遣。
④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③,集百官议之,意朝士必有迎合者。
既而台谏争上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仁宗后,若复推尊濮王,是贰统也。
殆非所以报仁宗之盛德。
”众论鼎沸,执政欲缓其事,乃下诏罢百官集议。
景仁时判太常寺,即具列为人后之礼及汉、魏以来论议得失,悉奏之,与台谏议合。
执政怒,召景仁诘责之。
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⑤景仁既退居,有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尝乘篮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
周览江山,穷其胜赏,期年然后返。
呜呼!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邪?(节选自《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有删改)【注】①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
②执中:即陈恭公。
③濮安懿王:即英宗生父。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2)是贰统也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景仁墓志铭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
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
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范仲淹作墓志》译文及阅读答案
《范仲淹作墓志》译文及阅读答案《范仲淹作墓志》译文及阅读答案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毕仲询《幕府燕闲录》)【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试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②赖以示予()2、翻译下列句子。
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__ ,”一句中。
②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曾②给······看2、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3、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著名文人的文章,会被后人作为可信的史料,所以应该谨慎。
【译文】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字师鲁)看看。
”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史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呵。
”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启示】写作要严谨求实,实事求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骄傲自满。
考虑要周到,既不瞻前顾后,又能顾及到方方面面,这才是一个有实力、有智慧的才子!。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文言语句翻译(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 文言语句翻译题组一重点实词的翻译1.[2021·全国乙卷]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2.[2021·全国乙卷]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3.[2021·新高考Ⅰ卷]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译文:4.[2021·新高考Ⅰ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5.[2021·新高考Ⅱ卷]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译文:6.[2023·湖北恩施模拟](刘)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养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译文:7.[2023·湖北名校联考]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
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
至道建储答案
至道建储答案
至道建储-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曾营救叔父涪陵公赵廷美,与父不和。
廷美死,元佐发狂疾。
雍熙二年(985),因纵火焚宫,被废为庶人。
宋太宗时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的斗争。
太祖死后,舍其子而由弟赵光义(即太宗)继位,违背传统的父死子继之制。
太宗为保住皇位,对兄子及胞弟备加防范打击。
其长子赵元佐营救叔父涪陵公赵廷美,太宗殊为不悦。
廷美死,元佐也发“狂疾”。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元佐又因纵火焚宫室被废为庶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太宗遂以第三子赵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立为太子,更名赵恒。
三年,太宗死,宦官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及知制诰胡旦等又策划拥立赵元佐。
宰相吕端奉遗诏立赵恒,是为真宗。
王、李、胡等遂遭贬窜。
词语分解:
•至道的解释 .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
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 郑玄注:“此读当言
建储的解释立皇太子。
《穀梁传·隐公四年》“《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 范宁注:“ 雍曰:正,谓嫡长也……建储非以私亲,所以定名分。
” 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公在仁宗朝,首开建储之议。
”。
苏轼古诗文_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嚢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
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
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同步导入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请你概括一下这段故事的内容?2、这段故事表现了廉颇和蔺相如什么样的品质?参考答案:1、负荆请罪 2、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深明大义体裁特点类型传主身份一般写作顺序价值取向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一类是史传文学,即正史中的人物传记;一类是杂传文学,即具有传记性质的碑、铭、诔、自传等。
政治类:领袖、政治家文艺类: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民间类:侠义之士、奇人异士、模范、孝子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
知识讲解文体特征关注题目和文章内容,看是否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主。
(1)所选材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习俗等有关的内容。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
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
公独奋曰: “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
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
”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
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
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
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
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
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
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辄置酒尽欢。
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 “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
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恬于进取
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报:回复
C•落翰林学士
落:在 .. 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 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
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 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5 分)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5分)参考答案
4.C (C项中的“落”是免除的意思。
)
5.A (④是范镇辞职的话;⑥是一般的认知,并非范镇独特的见解。
)
6.C (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7.(1)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评分建议】5分。
“济”“所以”“贵”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
心)?
【评分建议】5分。
“乞身”“敢”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
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
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
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
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
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
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
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
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
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
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
”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
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
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
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
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
”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
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
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
”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
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