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史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作者:冯丹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必然能给世界政治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中南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不断增强中南双方的交流,扩大与非市场规模,拓宽合作领域,继续深化同南非的友好关系,使中南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南关系;种族主;发展现状;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33-02在17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南非之前,桑人、科伊人、班图人一直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随着好望角的发现及开普殖民地的建立,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南非先后经历了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通过布尔战争后来居上,获得了南非的统治权,建立了南非联邦,随后开始在南非进行了长达80年的种族主义统治阶段。
从此,南非进入了最黑暗的历史时期。
南非土著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最终于1994年5月10日将种族主义制度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垃圾桶,建立了由曼德拉领导的民主新南非。
因此,对中南关系的梳理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南关系的现状及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当今中南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中国与南非关系历史回顾以史为鉴,借古喻今。
中国和南非,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非洲的强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双方建立积极友好的外交关系,必将大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和南非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相互联系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根据南非的历史发展时期,把中南关系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南非联邦成立之前的中南关系最早能够证明中国与南非有联系的是考古学家在南非的圣约翰斯港和姆西卡巴发现的约15-16世纪初中国的青花瓷片。
中国直接与南非发生联系是在17世纪中叶南非成为荷兰殖民地时期。
非洲历史研究综述
[ 苏联 ] 奥尔德罗格等主编 ; 党凤德等译 : 述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64年版 ;
非洲各族人民 , 三联书 店 , 1960年 版 ; [ 美国 ] 杜波 依斯著 ; 秦文允译 : 黑母亲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 , 世界知识出版 社 , 1962年 版 ;
[ 英国 ] 戴维逊著 ; 何瑞丰译 :
如艾周昌 : ( 1850 - 1945) , 载 1989年中刚条约与华工 , 载 历史研究 社会科学 战线 1983 年第 3期 ; 高 岱: 载 英法 殖民地行 政管理体 制特点评 析 历史研究 2010 年第 4期 , 等等。 非洲史教 非洲通 史 ( 三卷本 ) , 华东师
2000年第 4期 ; 郭子林 :
托勒密埃及的法律与司法实践
分别为 : 杨人楩著 :
非洲通史简编 , 人民出版社 , 1984年版 ; 艾周昌、陆 庭恩总主 编 : 崛起的非洲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9年版。 中非关系史文选 ( 1995 年 )。
范大学出版社 , 1995年版 ;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编 : 程 , 华东师大出版社 , 1990年版 ; 顾章义著 : 文选 ( 1992年 ) ; 唐大盾选编的
幅不大, 却是我国学者研究中非关 系的开 拓之 作。此外, 还 有一 些重要 论文相 继发 表。 在 60 年 代上半 期, 还翻译出版了一些综合性的非洲史著作。 文革 西克 恩斯的 期间, 我国的非洲史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只是在 70年代中期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有 戴维逊的 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 西非简 史 、艾伦 伯 黑非洲史 、罗伯特 罗特伯格的 热带非洲政治史 、费奇的 关非洲史的综合性和地区、国别史著作, 其中不乏一些名作, 如巴兹尔 安德烈的 尼日利亚史 、理查德 格林菲尔德的 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
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非关系新发展
、
中非合 作论坛的建立是 中非友好合
作 的历史 必然
非洲是我 国国际交往和对外经 贸合 作 的 个战略要地 。从政 治上说 ,非洲在 国际政 治经济生活 中有着 重要 的战略地位 ,长期 以 来 中国与非 洲 国家 在 国际舞 台上相 互 支持 。
一
属发展 中国家 , 目前经济合作 的资源和规模 仍然 有限 ,但各 自的经济发展经验有 相互借 鉴的价值 。在走 向现代化 的进程 中中非面对 很 多共 同的挑战 ,如现代化 与传统文化 价值
从经济 上看 ,中 国与非 洲也 需要 相 互 支持 。 中国工业化 的发展 、经济结构 的调 整和产业 结构 的升级 ,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人 口众 多 和资源相 对短缺 的问题 日 突出 。同时我 益 国企业 已经初步具备直接参 与国际投资竞争 的能力 ,需要 在更大范 围 、更广 阔领域 和更 高层 次参 与- N 的建设 与发展 。 : I I  ̄ 随着世界 经济 的发展 和非洲各 国经济结 构 的调整 与改革 ,近些年来非洲经 济改变 了 长期停 滞 不 前 的局 面 ,呈 现 良好 的发 展 态 势 。非洲 的产业竞争力虽然仍处 于弱势 ,但 非洲 国家正在 积极 应 对经 济 全球 化 的挑 战 ,
吸引外资 的经验 及人 力 资源 的开 发等 方 面。 非洲 国家多对 中国寄予很高的期望 ,希望从 中借鉴发展经验 ,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和 巨大 的市场 。 中国与非 洲在过去几百年中经历 的大体
相 同的受西方列 强侵略压迫的历史命运 ,加
加快经济 改革和地 区一体化 的步伐 ,努力 改 善投 资环境 ,特别是改善基 础设 施和金 融服 务业 的 落后 状 态 。这些 举 措 使 非 洲 “ 缘 边 化 ” 的处 境 有所 缓 解 。中 国和 非 洲 国家 同
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模板
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当前国内外学术界探讨不同政府对非洲的国家政策的文章已有许多。
具体到各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及其成效的文章也有不少。
国内学人对于中国的对非援助进行阐述之时,大多将其放置于中非交往这一大框架之内,继之从对非战略的高度考察国家的对非援助政策,因而文章之中总少不了对中国的非洲援助政策进行一个历时性的梳理,划分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成效进行总结,最后加之以一些建设性意见。
就目前来说,国家间的合作和关联已相当深化,以致于无可分离。
各自国家,无论是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乃至学术研究本身的需求上,都要求一种双边和多边的交往和对话机制,并发挥作用。
这一点可以从学术研究上,不同国家对非援助之政策比较,经验借鉴中看出来。
本篇论文就是对其他国家借鉴中国的援非经验进行考察的。
一、中国援非概述:背景、方式、原则和成效对非援助是当代中国发展同非洲国家间关系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一环。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始于1956年,至今已经历五十多年的岁月。
纵观这五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界线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
在20世纪50~70年代这一时期里,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更多的是一种对非整体战略的一个辅助性质的选择,基本上是基于政治上和外交上的需要。
其特点可以概况如下:⑴经济利益服从政治、外交需要,经济关系局限于双边和官方;⑵合作领域狭窄,以中国单方面援助为主,双边贸易为辅。
这样一种性质和特点的对外援助是有一种历史的深刻性在里面的,具体而言,就是:这一时间段内的中国,面对的是一种险恶的国际环境,先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与包围;而后在1969年中苏交恶,双方发生严重的冲突和对抗。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援助是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重要内容而被执行的,目的是为了共同的反帝、反殖。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对非援助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无偿赠与或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成套的项目援助。
这一时期,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举,自身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困难,但仍给予非洲国家大量的无私援助,在1956~1977年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超过亿美元的经援,占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的58%。
中非两国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有何异同?
中非两国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有何异同?中非两国的历史渊源悠久,两国在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非两国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异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与渊源1. 中非两国的历史渊源:中国和非洲大陆的文化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时期,中国与非洲已经开始互通信息,许多阿拉伯商人通过海上或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商品带到非洲,使得当时的中国产品流行于非洲市场,同时,中国也获取了许多非洲的珍稀材料与商品。
此外,隋唐时期,非洲的大陆是中国“外国”中最远的地方之一,唐玄宗时期,有不少非洲人来到了中国,这造就了中非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2. 中非两国的历史背景:中非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拥有辉煌的文明史,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两国都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曾经受到英、法等国的侵略和掠夺,而非洲大陆也在欧洲入侵期间,受到了殖民主义国家的欺压和压迫,导致许多非洲国家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落后。
与此同时,也使得中非两国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独立、民族自强等方面产生了深厚的共鸣。
二、社会领域的历史比较1. 食物文化中非两国的食物文化在饮食习惯方面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比较注重奉献和节俭,从传统的中华菜谱到现代的中餐厅,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精美的菜品和餐饮文化,如烤鸭、火锅、蒸饺等等。
相比之下,非洲大陆的饮食文化更加注重实用主义,比如肉类和麦类食品的较多使用,如牛羊肉等。
2. 社会习俗中非两国的社会习俗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寓意着在协调差异的同时保留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许多伟大成就和文化艺术都与此理念密切相关。
而非洲大陆则更加注重家庭和群体集体观念的民族文化体系,因此,非洲大陆的民族文化发展也更加注重传承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
三、文化交流历史的比较1. 文化交流历史近年来,中非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落地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平台,这使得中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加强。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受到学者的日益重视。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相互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对津巴布韦反对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的支持。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加深,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津合作表现在许多领域层面,如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尤其是建筑、采矿、农业、能源、交通运输、资讯科技、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等领域。
津巴布韦推行了土地改革,此举遭受到西方的批评,于是津巴布韦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作为其东望政策的组成部分。
津巴布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坚持了对于他国国内事务的不干涉原则,与津巴布韦的关系不断加深,中国由一个传统的援助国变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支持者。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198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背景介绍。
失去西方的援助对津巴布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贸易伙伴和援助国。
回顾中国和津巴布韦相互关系的历史对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对中津当代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津巴布韦独立后,中津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
第一章提出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200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2003年东望政策提出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这是津巴布韦国内和国外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结果吗?另外一些问题是:在1980年之前,中国和津巴布韦是否存在关系?它与现如今的中津关系是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是何时参与到非洲事务之中?中国对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从津巴布韦的发展中所获得收益是什么?中国的捐助是如何被津巴布韦政府所接受的?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否帮助维持津巴布韦经济的稳定?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中国对津巴布韦或者非洲的援助与西方国家的援助有何不同?在这一章提出了研究的目标、理论假设、研究的关键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中非关系--历史与现实
一、历史上的中非关系
其次,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走向现代化而提 供了决定性的意识形态和实践的力量。而在 20世纪的非洲,共产党在政治运动中并不突 出。但是众所周知,南非和苏丹并非如此, 这两个国家出现了共产党组织。
一、历史上的中非关系
第三,中国的独立和中苏两国对待马克思列宁 主义态度的歧异最终使中国获得了成功,而 苏联则遭到了失败。 因此,只有保持思想 和行动上的独立,并且让我们的思想与非洲 现实的特殊情况紧密结合,才能从长计议, 为非洲带来希望。
历史与现实 中非关系--历史与现实 关系 历史
一、历史上的中非关系 二、现实中的中非关系 三、在中非关系应该注意的 主要问题
延大社科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一、历史上的中非关系
(一)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与经济改革:对 非洲的启示 首先,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一个明 显的不同,就是在一定时期内, 中国或多或少已经成为为中国 人民所认同的统一的祖国。对 非洲而言,目前还不存在统一。
二、现实中的中非关系
(一)三个转变 第一,中共与非洲政党的交往原则不再以意识形态 化线,交往对象不再以执政党为限,交往内容不再 限于政党政治。 第二,中国对非政策从强调政治交往到多层次与多 方面的交流。 第三,中国的援助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单一的 无偿援助变为政府优惠贴息、贷款援助、援助项目 合资合作与无偿援助等方式相结合。
二、现实中的中非关系
(二)四个特点 第一:首脑外交 第二:平等观念 第三:互五大矛盾) 第一: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中国企业利益两者并不 重合。 第二:中国及其企业与非洲各国及其企业之矛盾, 特别表现在劳动力和市场的竞争,主要在互利互赢 的基础上妥善解决。 第三: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大国在非洲既得利益的 矛盾。 第四: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与非洲可持续发展的 矛盾。 第五: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一、中美关系:在当前的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一)近代: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以攫取侵华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袁世凯死后,扶植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3)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2)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3)为取得在华经济优势,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仿效,使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4)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美对日侵华态度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
4、抗日战争时期:(1)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中国对非洲象征着希望
中国对非洲象征着希望海尔基洛斯格塞塞(埃塞俄比亚)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中非友好关系经历了时间考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合作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从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向正在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非洲人民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帮助。
非洲也对中国争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
几十年来,中非双方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论坛上就国际和地区重大事务始终相互支持,紧密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中国政府本着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原则,高度重视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多年来中国政府慷慨地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质和财政帮助,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加速了地区之间教育、医疗领域的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特别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频繁互访,无疑全面增进了双方之间的合作。
综上所述,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尤其是中国政府将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
人类进入世纪,中非双方面临着新的国际形势,需要确立新的政策方针进一步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将双边友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种形势下,众所周知的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行,成为中非关系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非合作论坛构筑了中非关系发展的新框架,首次论坛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重要文件,成为增进中非合作的行动指南。
根据中非合作论坛后续机制程序,部长级会议和高官会将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
胡锦涛主席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梅乐斯泽纳维2121埃塞俄比亚荣幸当选为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主办国,并于2003年12月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这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更进一步增进了中非双方之间的合作。
中非关系的历史及发展前景
应对措施
• 1.中非应一如既往地积极发展双边友好的政治关 系 • 2.从中非贸易发展大局出发,适当调整中非贸易 结构 • 3.中国企业自身要注意提高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水平 • 4.中国政府应在宏观政策方面加强对中国企业的 指导 • 5 .中国企业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扩大对美欧市 场的出口 • 6.中国应加大对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关注
中非新的合作平台——中非合作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 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 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 倡议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 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中非合 作论坛正式成立。 现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 合作的重要平台。
石油贸易现状
• 2005年,中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的石油和 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28%。非洲地区石油总资源 量为233.8 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21.2万亿立 方米,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 总产量中的比重有望上升到20 %。非洲已经是中 国最大的海外份额油来源地。预计未来三至五年 内,我国从海外获得的份额油总量将达到每年 5000万吨,相当于现在大 庆油田的产量,其中加 蓬、苏丹等国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非纺织品贸易
•
2000年中非间纺织贸易额仅有不到15亿美元, 到2005年已接近50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3倍多, 年均增幅达到28%。到今年前4个月,我国纺织 品服装出口非洲达到17.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 增长27.76%,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市场有5个, 分别是南非(26%)、埃及(11%)、摩洛哥 (10%)、贝宁(9%)和多哥(9%),实现了 平稳增长,但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重并 不高,1-4月非洲市场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比重 仅4.38%。非洲有8亿多人口,纺织服装消费市 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潜力巨大。
中国载籍中非洲史 资料汇编问题漫议
中国载籍中非洲史资料汇编问题漫议许永璋【内容提要】 中国历代载籍中保存着不少有关非洲历史的资料。
张星火良、向达、艾周昌三位学者曾对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注释,取得了很大成绩。
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编撰一部从古代到近代、系统全面的《中国载籍中非洲史资料汇编》。
【关键词】 中国载籍 非洲史 资料汇编【作者简介】 许永璋,1935年生,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历史系教授。
主要研究世界史、亚非史特别是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
在古代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方面的主要论文有:《三兰国考》(《西亚非洲》1992年第1期)、《老勃萨国考辨》(《文史哲》1992年第2期)、《层檀国试探》(《世界历史》1993年第5期)、《蠃洲新探》(《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等。
通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邮编:450052。
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虽然史料并不等于史学,但是如果离开了史料,史学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的非洲史研究,尤其是对非洲古代史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这方面的史料,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就整个非洲史来说,近现代的历史资料相对多一些,搜集起来也比较容易,而古代史资料的搜集则难度较大。
在希腊、罗马时期的史学著作中,可能包含一些古代北非的史料;阿拉伯人进入非洲后,也留下了一些古代北非、西非和东非的史料。
除此之外,在我国历代载籍中,也保存着不少有关非洲的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研究非洲古代史和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魏略・西戎传》和《后汉书・西域传》中有关大秦国的记载,对于研究埃及古代史就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又如,杜环的《经行记》中所载摩邻国的情况,对于研究摩洛哥乃至北非的古代史,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所载拨拔力国的情况,对于研究索马里乃至非洲之角的古代史,其史料价值显而易见。
再如,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关于层摇罗国的记载,无疑是研究14世纪桑给巴尔乃至东非地区历史的珍贵资料。
我国史学工作者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载籍中非洲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校勘和注释,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
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
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两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友好关系。
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成为双方关系的基石,这种合作在经济、商业、教育和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并探讨其对双方的影响。
第一阶段:中国对非洲援助的起初(1950年-1978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便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首先,中国与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这些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1955年,中国首次向阿尔及利亚提供了20万美元的援助,这标志着中非合作的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在非洲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此外,中国还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农业设备、建筑材料和医疗用品等,这些援助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的生产力和福利水平。
第二阶段:中非友好合作的全面发展(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大了对非洲合作的力度。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原则来指导中非合作,并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1980年代,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快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重点转向了农业、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中国派遣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非洲国家进行农业合作和人才培训,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中国还兴办了医疗队和学校,提供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提升了非洲人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素质。
第三阶段: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2000年至今)21世纪初,中国对外非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中国在非洲论坛首次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合作倡议,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共同发展计划。
双方加强了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积极参与了非洲的和平进程,派遣了维和部队,并为非洲提供了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涂湘奇高考历史热点问题 中非友好关系
涂湘奇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中非友好关系-----风雨同舟、情同手足好兄弟邮编322118浙江省横店高级中学涂湘奇******************(附注涂湘奇,江西南昌人,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从事高三历史教学!! (原为江西省南昌市蒋巷中学高三历史教师),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中学优秀青年历史教师。
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中学历史教育学会会员!多年从事高三历史教学!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教书育人, 以人为本为宗旨,赢得社会学校家长广泛好评!现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顾问)【热点背景】材料一胡锦涛将应邀于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对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8个非洲国家进行国事访问。
温家宝在中国-南非商务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我回家了”:温总理赋诗走非洲温家宝: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唐家璇全面阐述中非关系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意义(2006年10月)材料二“全天候朋友”——中非双边关系政治交往经贸合作友好交流材料三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外国领导人最多、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历史证明:中非是真诚友好、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平等互利、团结合作的好伙伴,风雨同舟、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这是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强基石。
【高考知识】一古代友好交往中国和非洲友谊源远流长,基础坚实。
1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和非洲间接交往概况⑴开展积极的对外交往,与东亚的朝鲜、日本、越南有了密切联系⑵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与西亚的安息和欧洲的大秦有了直接交往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它起自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再到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就通过这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中非国家交交流史
中非国家交往
课件 09级对外汉语
中非贸易关系
• 2006年适逢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贸易也走过了50年光辉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中非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规模逐渐增大,质量不断提高,内涵日益丰富,关系愈加 密切,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明证。 1950年,中非贸易额仅为1200万美元,1955年上升为3474万美元,1965 年达到2.5亿美元,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非贸易最好成绩。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 放以后,中国十分重视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中非贸易额取得年均增长3.6%的好成绩。90 年代,中非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不少年度的增幅在40%以上。2000年中非贸 易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5年则达到397.4亿美元,是50年前的800多倍。 中非贸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中非贸易额从1950年的1000多万美元 增长到1亿美元用了10年时间,从1亿美元到10亿美元用了20年时间,从10亿美元到10 0亿美元也用了20年时间,而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近400亿美元, 仅仅用了4年时间。尤其是2001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每年以接近40%的速度递增,充分显示 出中非贸易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非贸易发展的另一特点体现在质的根本改观上。首先是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上世纪50年代, 主要以棉花、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60年代至70年代则以轻纺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和半 制成品出口逐步增长;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的商品从以纺织品、轻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 主,逐步转变为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为主。2000年以来,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 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总额的50% •
中非友谊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中非友谊,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非两国就有着深厚的友谊,历经沧桑,愈发珍贵。
近年来,中非合作不断深入,两国关系日益紧密。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有幸见证了中非友谊的发展,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心得。
一、历史渊源,友谊长存中非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国与非洲就有贸易往来。
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关于非洲的记载。
唐代,中国与东非的贸易逐渐增多,海上丝绸之路将两国紧密相连。
到了宋代,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更加繁荣,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日益加深。
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友谊迈上了新的台阶。
1956年,中国与埃及正式建交,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的开端。
此后,中国陆续与非洲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非友好合作不断加强。
特别是近年来,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互利共赢,合作深化中非合作以互利共赢为核心,双方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1. 经济领域: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通过投资、贸易、援助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
同时,非洲国家也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市场。
近年来,中非贸易额持续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港口、电力等,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非洲国家的交通条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3. 人文交流:中非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奖学金、培训项目等,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人才。
同时,非洲艺术、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在中国受到欢迎,为中非友谊增色添彩。
4. 安全领域:中非在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三、文化交流,心灵相通中非友谊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更体现在文化交流上。
两国人民通过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
1. 语言交流:汉语已成为非洲一些国家的热门语言。
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为非洲国家培养了大批汉语人才,推动了中非文化交流。
中非贸易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族独立的相同目标而形成了密切 尼亚铁路也于 1970 年正式动工, 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
的政治同盟,这种政治合作也对 使得深居内陆的赞比亚能够将其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塞舌
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作 铜矿资源直接运输出口。该铁路 尔、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
用。一方面,1955 年在印尼万隆举 至今仍是中非合作的重要象征。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中,非洲 易对象也仍是欧洲。在这种情况
(五)全面发展时期 (1995 年
国家的赞成票在其中起了关键性 下,由于双边贸易对双方的经济 至今)
作用;中国也在国际发言中明确 发展缺乏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
(三)政治联盟时期 (1949-
远流长。在此,笔者引入了一个新 海活动既与第三方的海事创新有 1979)
PRACTICE IN
R F REIGN ECONOMIC ELATIONS AND TRADE
9
大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 国家经济关系的指导方针。这次 纳、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埃塞俄
国家由于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 访问中承诺援建的赞比亚到坦赞 比亚、加纳、莱索托、马里、毛里求
的五时期的分类 ,将 16 世纪至今 的中非贸易史划分为如下几个阶 段: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平行世界 时期,政治联盟时期,相对独立时 期,以及全面发展时期。
(一)海 上 丝 绸 之 路 时 期(16 世纪之前)
中非之间的货物交换有着悠 久的历史,一些考古发现表明这
关,也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侵略有 关。
(二)平行世界时期 (16 世纪 - 1949)
原因有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的动植物品种,将中非贸易关系 估计显示,包括服务行业在内(如
的地位,有中国廉价的制造业与非 推向了一个高潮。最后一次这样 医生、理发师 和零售商远海航海活动,发生在 1433 年 非洲拥有一百多万华裔劳动力。
全球变局与中国突围--中非关系
全球变局与中国突围(非洲)学院: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班级:13机械五班学号:130802021527姓名:王晓帅中国与非洲中国和非洲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渊源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
据说公元前一世纪时埃及女皇克里奥帕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国的丝织成的。
自从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黄金、丝绸就远销到地中海南岸。
中国的唐朝不仅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而且已有中国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
非洲黑人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唐朝的文化艺术之中,当时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非洲黑人都是技艺非凡、勇敢机智并具有侠义心肠的人,甚至敦煌壁画也描绘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唐代与非洲北部和非洲东海岸进行了较多的物资交流,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与非洲国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同为人类文明的起源,都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拥有过灿烂的文明,也都建立过强大的帝国,雄霸一方。
在近代,同样也是备受帝国主义的凌辱而没落。
现在也同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这些非洲国家虽分属两个大陆,但是命运却惊人的雷同。
同病相怜,理应心心相惜。
所以我觉得,不管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发展的角度,中国都应该和非洲同仇敌忾,共同发展。
修铁路、开矿山、事农耕,西非达喀尔铁路、刚果铁路、南非的兰德金矿等都渗透着大批华工的血汗。
相同的不幸遭遇把中非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中国和非洲各国人民在互相支持中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
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考验,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巩固。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为他们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做出了贡献。
非洲国家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密切合作。
中非合作 互利共赢
资也累计达到 l. 亿美元。此外 , 25 中国还通过“ 中非合作论坛” 减免了非洲 3 个 国家总共 1
・
8 ・ 8
维普资讯
1 亿元人 民币的债务 , 2 个非洲国家 1 种税 目的对华出口商 品, 0 5 并为 8 9 0 提供免税待遇。与 此同时, 非洲各 国的出 口产品, 包括能源 、 原材料 以及工业制成 品, 也开始大量进入 中国市
产品、 纺织品、 服装 、 高新技术产品、 钢铁及其制品、 鞋类、 新充气橡胶轮胎、 塑料制品、 家具和 贱金属制品 , 其中,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 占对非 出1总额 的 5 .%。中国从非洲的进 1仍 2 I 38 2 I 以原油、 铁矿砂 、 棉花、 钻石、 原木、 钢铁制品、 铜制品、 锰矿砂 、 铜矿砂等产品为 主, 占自非洲 进 口总额的 8 .%。其 中我 国从非洲进 口的原油、 64 棉花、 钻石、 原木和锰矿砂分别 占同类产
以来 , 中非政治上相互尊重 , 相互支持, 结成了“ 全天候的朋友”经济上平等相待 , ; 共同发展 ,
取得了丰硕成果 。非洲 5 个国家中有 4 个 同中国保持着外交关系。中国一贯坚持在力所 3 7 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兄弟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多年来 , 中国帮助非洲实施 了 近 90 0 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 目, 为非洲 5 个 国家 18 O . 万名学生赴华 留学提供奖学金, 派出 I6 . 万名医疗 队员 , 4 个非洲国家, 赴 7 诊治患者达 24 . 亿人次 ; 还有 3 0 多名中国官兵 , 0 0 参
中国目 已超越英 国, 前 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 , 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 这是非洲 自殖 民时
代结束以来 , 其国际贸易格局 出现的最为显著的转变 。
守望相助的中非关系
守望相助的中非关系作者:张永宏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26期【摘要】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在发展振兴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
区别于其他大国的对非合作,中非合作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既是路径,又是落脚点,是方法和目的的辨证统一,是理念和行动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中非合作患难之交合作共赢【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非洲国家独立之初,宗主国极力维护其在非利益。
战后满目疮痍的西欧,在美苏为核心的两极世界中被边缘化,为了支撑其商业、工业的恢复,更加依赖资源丰富且又处于美元控制之外的非洲,于是,宗主国纷纷强化二次殖民意识,干涉主义抬头。
例如,英国在英属西非设立西非生产销售局,法国针对法属殖民地创立贸易委员会,集中资本高强度开发非洲。
更为变本加厉的是,宗主国仍然抱持19世纪的帝国主义思维,认为殖民地是其本土的自然延伸。
例如,葡萄牙把法西斯体系移植到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几内亚比绍,比利时继续经营刚果地区的铀、铜、锡、黄金、橡胶,加强对前殖民地的经济控制;英国残酷镇压肯尼亚的“矛矛”起义,临走时将计就计推动土地购买计划,将土地转给代表英国利益的肯尼亚中产阶级手里,将直接统治转换为间接统治;在法属非洲,戴高乐一直谋求军事、外交和经济计划的控制权。
非洲国家追求自立自强,但殖民后遗症经常发作。
例如,非洲国家的国境线74%是殖民者在图纸上划定的,埋下了族群冲突、宗教冲突的祸根。
再如,新生的非洲国家普遍承接了殖民时代单一的经济生产体系,长期无力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往往成为世界市场的牺牲品;殖民力量长期盘踞非洲,西方的强势文化遮蔽了非洲的古老传统,导致独立后的非洲国家普遍无所适从。
1970年代非洲陷入经济危机,1980年代、1990年代是非洲两个“失去的十年”,根本原因就是殖民后遗症在作祟,或西方模式水土不服。
制约非洲发展的问题与非洲自身的历史、现实、资源禀赋和国际形势变化都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在非洲
1963年4月6日第一批派驻阿尔及利亚,到2010年底,有48个非洲国 家接受了中国的医疗队。 中国有17000名医生和护士先后到达非洲,其中有45名已经牺牲在 非洲,累计诊治患者达2亿。现有近1000 名医生和护士分布在100 多个医疗中心。 他们的工作除了救死扶伤,还兼顾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 。现又增 加了建立医院和抗疟中心,并提供医疗设备和药物。 2014年3月以来,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 西非国家陆续暴发。中国政府先后提供4轮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的 紧急援助,并派遣近10批防疫专家和医务人员1000人次。在利比里 亚援建治疗中心,同时与国际组织、多国政府、民间组织开展合作, 受到当事国与国际社会的赞誉。【截至2015年1月31日UN Ebola Response MPTF共接收捐款421亿美元,中国捐款额600万美元】 温家宝总理称赞中国在非洲的医疗队员是“白衣天使,友谊的使者, 和平的使者”。但面临可持续挑战。
第四讲:中非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第1节:古代的中非关系 第2节:16-20世纪中叶的中非关系
第3节:非洲国家独立后的中非关系
第4节:当前的中非关系(2000-)
当代中非关系
第一,中非关系的现状是什么?
第二,中非关系产生了哪些效应? 第三,中非关系前瞻
西方舆论所指责的中非关系
“新殖民主义论”(Neo-colonialism) “掠夺资源论”(Pillage of resources) “破坏环境论”(Damage of environment)
中非贸易的迅速发展
中国出口:1950s农矿产品,1960s纺织品和服装,1970s工 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1980s农产品和轻工产品,1990s机 电产品。中国进口也从原来的棉花、磷酸盐、手工艺品到 今天的原油、原木、矿产品和原棉。资源性产品和紧缺材 料的进口占中国从非洲进口的86%以上。 2000-2006, 中国出口非洲87%是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纺 织品和成衣、以及其它制成品;从非洲进口62%是石油, 17% 是矿石和金属, 7%是农产品(木材和棉花); 中国对非贸易只占中国外贸的3%,而中国在非洲的贸易额 已从2000年的3% 升至2006年的8.6%; 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 金融危机的影响,虽降至910.7亿美元,却成为非洲大陆的 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外汇储备的激增
1996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千亿美元,2006年突破了 1万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
中非合作论坛(FOCAC)
2000年10月10-12日,第一次在北京召开,来自44个非 洲国家的79名外长和经济合作部长到会。与会的还有17 个国际组织和非统等地区组织的代表,通过《北京宣言》 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建立长期稳定、 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 2003年12月15-16日,第二次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非 洲有13国首脑、70位部长和350名企业家出席,主题是 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深化和扩大互利合作。 2006年11月3-5日,第三次在北京召开,48个建交国家 中有4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会,宗旨是友谊、和平、 合作、发展,发表《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 (2007-2009)》,提出中非经贸合作8项措施。
FOCAC V五大重点领域
第三,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帮助非洲提高整体发展 能力。中国将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 设合作伙伴关系。 第四,增进中非民间友好,为中非共同发展奠定坚实 民意基础。中国倡议开展“中非民间友好行动”;在 华设立“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继续实施“中非联合 研究交流计划”。 第五,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为非洲发展创造安全环境。 中国将发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增加为 非盟培训和平安全事务官员和维和人员数量。
中国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
2003年4月,派出第一批维和人员(218名)到达民主刚果。2012年 3月第14批到达当地。 2003年12月, 558 名维和人员被派到利比里亚。现在那里的是第18 批维和人员(2015年9月7日出发)。 2005年10月,435名战士到达今天的南苏丹,目前在那里的已是第 14批维和部队(2015年9月15日),帮助当地建小学。2007年11月 有140名工程兵到达尔富尔,2011年5月第5批到达那里,在当地打 井,都受到当地的好评。2013年向南苏丹派出最大一支700人的队 伍。今年4月派出第11批维和部队。 自2008年底开始,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 自2013年7月,中国组成赴马里维和部队395人,分医疗、警卫和工 兵三支分队,今年5月派出第3批,主要驻守在北部的加奥大区。 据UN对维和行动的统计(2010年2月底):中国在非洲维和人员共 计1624人,占中国在世界维和人员总数(2137人)的76%。目前在 非洲参与联合国7个维和项目(总共是9项)。
背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非政策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03年成为第二 大石油消费国);1994年人民币贬值50%; 1996年末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1996年,中国政府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中 国进出口银行设立观察和推动非洲事务的窗口, 宣告中国的非洲外交进入了以金融支持和企业 参与为标志的新阶段。 战略考虑:一是国际政治现状使得中国和非洲 都乐于接受对方、相互支持、共创未来,二是 非洲有中国发展所需的巨大市场、空间和生产 要素。两者的动机都是出于需要。
中非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经济上双赢,中国获得市场和资源,非洲获得投 资、贷款和基建,债务减免等。 文化上因人员的来往而增进交流和彼此了解。
政治上南南合作、亚非合作,在国际舞台上相互 支持和声援。在非洲大陆,增强了非盟的凝聚力; 在国际舞台上,欧美重新关注非洲大陆的需要, 由此提高非洲的竞争力及与大国对话的地位,使 非洲决策呈现多样化选择。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 (北京,2012年7月19-20日)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的未来三年在投融 资、援助、非洲一体化、民间交流与和平安全等 五大重点领域对非合作新举措。
第一,扩大投资和融资领域合作,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 供动力。中国将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 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 展。 第二,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让发展成果惠及非洲民众。 中国将适当增加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培训 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派遣 1500名医疗队员;帮助非洲国家加强气象基础设施能 力建设和森林保护与管理。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深化和全面发展
中非关系得以深化的政治经济背景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部长级会议(FOCAC, 2000年),每3年1次,即将召开第六次会议; 中国政府对非政策(2006年1月12日)提出建 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深化政治上的平等互信 促进经济上的合作共赢 推动文化上的交流互鉴 2006年北京峰会: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中非关系存在的问题
友好关系主要维持在高层,囿于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还没有深入普及民间。所以,需要促进公民(people to people)交流,发展可持续的中非关系。 中方需要协调不同角色之间的战略目标:如中央和地方 政府;国企与民企;国家与企业,银行与决策者,国家 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投资和贸易增长过快,不仅引起非洲一些地区的不 平衡和环境问题,而且多少影响到西方国家在非洲的传 统利益,因此不得不面对来自西方和非洲大陆内部的诸 多挑战。 这些问题均可归因于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政治文化 建设而造成的。
背景: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非洲
以1996年为例: 近1/4国家完成大选,非洲国家领导人依照宪 法实现了平稳交替; 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4.8%,首次超 过人口增长; 出身加纳的安南当选联合国秘书长;
尼日利亚足球队一路披荆斩棘,夺得亚特兰大 奥运会冠军。 国际社会和西方各国竞相调整非洲政策。
八项政策措施(2006)
扩大对非援助规模(2009年比2006年增加一倍) 提供优惠信贷(30亿美元) 设立中非发展基金(50亿美元) 援建非盟会议中心(2007年5月25日奠基) 免除重债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 向非洲开放市场(把30个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 关税待遇商品由190个扩大到440多个) 建立经贸合作区(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加强中非文教卫生领域的广泛合作(100所农村学校,
China - Africa two-way trade
140 120
US$ Billions
100 80 60 40 2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forecast)
2008年是1068亿美元,提前连年完成1000亿美元的指标指标; 2009年是 910.7亿美元;2010年是1269亿美元; 2011年是1663 亿美元;2012年接近2000亿美元;2013年2102亿美元,2014年 2220亿美元,2015年有望达到3000亿美元。
中国对非投资
主要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bank,1994),国家 政策银行,2009年在非洲投资占其总资产略逊于1/3;中国 国家开发银行(CNDB,1994-):2007年6月拿出10亿美元, 建立中非发展基金(CADF);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投资55 亿美元购得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 机构。 投资领域:1979-2000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64%用于基 础设施建设,28%用于资源(而美国同期投资的3/4是在石油 业);2010年3月中国在非洲的石油投资只占获得非洲石油 总投资的1/16,少于美国和欧洲; 投资方式:中国在非洲的投资,95%是投资项目,剩下的5% 是以捐赠、紧急援助和现金交付。 《2010年中非贸易和投资报告》:中国在非FDI存量为93亿美 元,非洲在中国FDI总额达99.3亿美元,大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