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化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2.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的关系。
(2)社会文化条件
城市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社会体制的作用。
2.2.3 城市化的阶段与形态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把城市化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低于30% 初期阶段 30%—70% 中期阶段 高于70% 后期阶段 三个阶段在发展速度上呈现出由慢到快、再由快到 慢的“S”形曲线状态。
世界主要的城市群
(3)近代城市阶段
近代城市发展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 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急剧膨胀;城市功能 多样化,城市布局结构出现巨变,渐趋合理,出 现了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等的划分;城市中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各类文化日益冲突;同时,城 市中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代表城市:曼彻斯特、芝加哥
(4)现代城市阶段 1)城市日益成为人类居住活动中心和经济发 展中心。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 内部出现了区域分工。 3)城市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成为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代表城市:纽约、伦敦、东京
2.3 我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群
2.3.1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1.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1) 1949-1957年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8年间每年增加城市人口523万,年均增长率7%,城市化水 平由10.64%上升到15.39%,建制城市数量增加到176个。
(2) 1958-1960年过度城市化阶段
三年间,全国城市劳动力增加了2914万,城市化水平从 1957年的15.39%猛增到1960年的19.75%。新城市迅速增长, 1961年底达到208个,4年增加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 度开始减缓。

2.2-2.3 城市等级与城市化

2.2-2.3 城市等级与城市化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NO.6 城市服务功能与城市化 班级: 姓名: 小组:2013-4-3 共1页 第 页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1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1)标准:城市________。

(2)类型:从小到大划分为________、城市、________、特大城市等。

(3)不同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是否完全相同?答:不完全相同。

因为不同国家疆域、人口、________以及________水平不同。

2.城市服务范围(1)服务范围:________,城市附近的________及广大的________地区。

(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________。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高 低(4)影响城市规模(等级)的因素有哪些?(重点分析:P27上海市等级提升的条件) 答:①自然因素:包括________、地形等。

②社会因素: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_______ _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________是不同的。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________的。

第三节 城市化【学习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衡量指标,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

3. 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成的问题【预 习 案】1.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教材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 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I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考要求: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4.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5.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乡村人口88.7%11.3%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乡村人口60%40%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归根结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水平速度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高慢晚低快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带城市化水平不平衡、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课题研究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②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③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2.2城镇化(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2城镇化(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基础篇】1.(2020·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量【答案】C【解析】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有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C正确。

A、B是城市化的标志,但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A、B错误。

特大城市数量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D错误。

故选C。

2.(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但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3.(2020·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B.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快C.中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D.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答案】B【解析】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故A说法正确。

初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低,速度慢,故B说法错误。

中期为加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最快,故C说法正确。

到了后期阶段,城市化的水平高,但是速度趋缓甚至停滞,故D说法正确。

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B。

(2020·山西高二期中)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950~1990年期间,符合图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特征的是A.中国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B.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C.东南亚城市化发展最快D.印度城市化起点最低5.下列现象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西城市化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A.住房压力减轻B.逆城市化现象明显C.城市交通拥堵D.空气质量提高6.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创造就业机会B.拉大城乡差距C.增加环境压力D.减少国家内需【答案】4.B 5.C 6.A【解析】4.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后,晚于图中发达国家美国,起步较晚,美国的城市化发展起步最早,A错误;在1950-1990年期间美国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这个阶段发展速度最快的应该是巴西,C错误;城市化起点最低的是中国,D错误。

2.2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30%
20%
10%
0%
1945年 1955年 1965年 1975年 1985年 1995年
读图,描述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
高楼大厦中的棚户区
100%
英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逆城市化
75%
50%
25%
0% 1800年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读图,描述英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
环城东路
“环城东路不环城”说明温州发生了什么变化?
温州城乡人口比重统计图
100%
75%
50%
25%
0%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10年 2030年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乡村人口
读图,说明从1950年到2010年温州城乡人口比重发生的变化。
小结
4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荷兰 加拿大
100%
城市人口比重
75%
A
50%
B
25%
0%
1800年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年份
⑴A、B两条曲线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是 代表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是 曲线。 ⑵据图归纳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b b b
是什么?
大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为什么?
曲线,
提示:从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等角度分析
小结
试描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是什么推动了城市化?
100%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理学硕士归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理学硕士归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理学硕士归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化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开发建设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城市中不断出现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工厂等。

这些城市建设活动导致了土地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加速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了大气、水域和土壤。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威胁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因此,要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城市规划和管理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环境理学硕士的归类和研究方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了概述,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城市化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定义和背景部分,将介绍城市化的概念以及背后的背景和原因。

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将详细探讨城市化对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水资源、土地利用等。

结论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环境理学硕士的归类与研究方向。

在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部分,将分析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陈仓高中高一地理组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陈仓高中高一地理组
Page 2

看了这么多宝鸡不同年代的照片:
看出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在地理学里,这种变迁的过程叫什么?
Page 3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人口和产业
1、概念
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不断上升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化
Page 19
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Page 20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21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
Page 26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 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 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 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
Page 27
(三)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 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 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 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 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 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 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 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 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 律的城市化模式。
空前发展
Page 13
【探讨】P39

学案7:2.2城镇化

学案7:2.2城镇化

第二节城镇化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理解世界城镇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结合实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能为城市管理提供哪些帮助。

区域认知:识别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

综合思维: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人地协调观:通过实地调查,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梳理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是。

3.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表现: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曲线。

2.阶段和特点(1)A为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发展较。

(2)B为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

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环境恶化等问题。

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

(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国家级的,也是地方级的。

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影响着每个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

今天,我来谈谈关于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现象。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新华社报道称,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而到了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4.22亿,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还涉及经济和政治问题。

1.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青壮年人口减少,劳动力人群缩小,这将对我们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增长,相应地养老压力也在加大。

而且,老年人口相对来说对经济的贡献相对较小。

他们不再拥有购房、育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

1.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加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变得不稳定。

老年人多病、多痛,需要经常看病,这也将会增加医疗支出。

另外,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数量增加,社会资源也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

这将会影响到医疗、养老、保险等行业。

二、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扩张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在21世纪初,城市化渗透率迅速提高,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的最大影响是实现了国家和地区的快速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它不仅可以提高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生产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2.2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可以实现社会进步和现代化。

城市化的提高会带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人口的文化水平,丰富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1. 概念
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 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 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 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 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 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 (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 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 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 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 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镇化-教案

城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意义,了解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4.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5.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镇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对比下面两图(图2.11),你会发现,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新课学习】一、城镇化的意义什么是城镇化?(通过图分析城镇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2.11中哪些城镇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2.城镇化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读图2.12,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地理教案《城市化的利与弊》

地理教案《城市化的利与弊》

地理教案《城市化的利与弊》一、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概念;3.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2.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引出城市化的概念和定义,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大家都知道城市是什么吗?城市和农村有什么区别?”等。

2.探究(25分钟)2.1城市化的利(10分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带来的利益,如就业机会增多、教育与医疗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等。

2.2城市化的弊(10分钟)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弊端,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人口压力等。

3.拓展(20分钟)3.1城市化的影响(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指导他们了解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

3.2城市化的挑战(10分钟)通过观看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4.总结(10分钟)对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学到的知识,进而加深对城市化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阐述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可能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六、黑板设计:城市化的利与弊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挑战作业:写一篇文章,阐述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可能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城市化的利与弊,并深入思考和探讨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和观察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效果。

但在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只能涉及到城市化的一部分内容,而没有深入探讨特定城市化案例。

下次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氧化碳排放源识别表

二氧化碳排放源识别表

二氧化碳排放源识别表摘要:一、引言1.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源的重要性二、二氧化碳排放源的分类1.能源消耗1.1 化石燃料1.2 电力1.3 工业生产2.土地利用变化2.1 森林砍伐2.2 城市化3.农业活动3.1 畜牧业3.2 水稻种植三、各排放源的具体排放情况1.能源消耗1.1 化石燃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1.2 电力- 火电- 水电- 核电1.3 工业生产- 钢铁- 水泥- 化工2.土地利用变化2.1 森林砍伐- 亚马逊雨林- 东南亚森林2.2 城市化- 建筑- 交通3.农业活动3.1 畜牧业- 牛- 猪3.2 水稻种植- 稻田甲烷排放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1.能源转型1.1 发展可再生能源1.2 提高能源效率2.森林保护和恢复2.1 森林砍伐减缓2.2 森林碳汇增强3.改进农业生产方式3.1 畜牧业减排3.2 水稻种植减排正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二氧化碳(CO2)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首先需要识别二氧化碳排放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能源消耗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球排放总量的约73%。

能源消耗又可分为化石燃料、电力和工业生产三个子类别。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它们在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电力行业排放主要来自火电、水电和核电,其中火电的排放强度最高。

工业生产中的钢铁、水泥和化工等重工业领域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土地利用变化是第二大排放源,占全球排放总量的约11%。

森林砍伐会导致森林碳汇减弱,从而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和交通等活动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农业活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约8%,其中畜牧业排放主要来自牛和猪等动物的消化过程,水稻种植排放则主要来自稻田甲烷排放。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2.2城镇化第一课时学案

2.2城镇化第一课时学案

第二节城镇化第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教学过程:【导】学习目标:1.运用材料,概括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意义。

2.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知识点一:城镇化的意义先阅读教材第31-33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限时8分钟)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2000年的城镇化示意图材料二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15日的报告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城市数量显著增多,1949年末全国城市共有132个,到2018年末城市个数达到672个。

同时,城市人口规模明显扩大,1949年末,城市人口共3 949万人;2017年末,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户籍人口达到48 356万人。

材料三大都市区优先友展(厦漳泉一体化)厦漳泉三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福建省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区。

2010年,厦漳泉三市土地面积2. 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1万人,GDP总量7017亿元,人均GDP4. 3万元。

三市以占全省21%的土地承载了44%的人口、取得了49%的经济总量发展成就。

材料四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 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 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 401万人,减少1 260万人。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

进城落户使更多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二,说出我国城镇化的表现有哪些?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结合人口迁移知识,思考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乡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3.结合课本及材料三、四,归纳城镇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议】【展】【评】知识点二:世界城镇化进程先阅读先阅读教材34-37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数据报告

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数据报告

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数据报告1.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市化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然而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城市化进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化对环境数据的影响。

2.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数据2.1 城市化进程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迁移和城市地区发展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用地扩张、城市规模增加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2.2 城市化对环境数据的影响2.2.1 水环境数据随着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水资源供应压力不断加大。

城市化过程中,水环境数据如水质、水量、水生态等受到严重破坏,水污染成为严重问题。

2.2.2 大气环境数据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耗和交通排放等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环境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PM2.5浓度升高,对居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2.3 城市生态环境数据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森林砍伐等活动,破坏和破坏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数据的恶化,如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生态保护带来挑战。

3.城市化进程与环境问题的解决3.1 政策调控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城市化规划与政策,加强对城市发展的监管。

减少环境数据恶化的发生,保障城市化进程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3.2 节约资源与绿色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应推行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加强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以减少环境数据的恶化。

3.3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环境数据监测与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城市化进程与环境协调发展。

4.结论城市化进程与环境之间密切相关,城市化对环境数据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化进程的规划与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只有实现城市化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才能构建宜居、绿色、可持续的城市。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教学过程预习学案:1.城市化的含义:又叫,是指和在、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1.2.3.3.城市化的意义1.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缩小差距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3.城市文化向乡村和,影响乡村的方式4.城市化动力机制1.动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6.逆城市化指7.虚假城市化指8.滞后城市化指9.引起逆城市化的原因10.引起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原因11.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城市化水平不断12探究问题一试分析“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问题二读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哪个更多?城市化水平哪个更高?2、1960年-2000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哪个更快?【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1、城市化意义的主要表现正确的是A 、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使城乡差距扩大B 、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C 、乡村文化广泛地向城市扩散和渗透,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D 、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但工业化却阻碍着城市的进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就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B 、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的大量过剩C 、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D 、城市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 3、关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正确叙述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B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正在逐渐下降C 、出现了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D 、城市中心区发展迅速,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缓慢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4~6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2城镇化课件(共47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2城镇化课件(共47张PPT)

A 1 .此 图 说 明 该 地 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
C 2 . 此 人 口 分 布 状 况 , 比较 符 合下 列 哪个 国 家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澳大利亚
B 3 . 形 成 这 种 人 口 状 况 的根 本 原因 是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案例】非洲国家的城镇化
非洲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 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城镇的食品与价格相对较高。由于无法承担高昂 的生活成本,“城镇贫困”现象凸显,贫民窟逐渐蔓延,给城镇和谐发展 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卫生救援管理部门、商业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内容回顾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堂练习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1~3题。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计算 出城市人口占90%左右,其城市化程度较 高。第2题,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 化最早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第3题,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与生产力发 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等经济因素有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印度的贫民窟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特点
100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有些地区,城市化地 域不断向农村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那些?
城市
农村 人口增长快,对 土地压力大 收入低,社会 服务短缺 受自然灾害 影响大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 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拉 力 因 素
城 市 化 的 动 力
推 力 因 素
4 、城市化的意义
1 、人口转化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 、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案例
1952 年 12 月 5 日 至 9 日,伦敦出现了历史 上最严重的浓雾事件,在浓雾事件发生的初 期,许多伦敦市民出现了胸闷、咳嗽、喉痛 ,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而导致发烧。在 浓雾后期的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 等疾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大气污染

你知道“痛痛病”吗?
案例
“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 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人在食用了被 污染的水源和污染土壤种植的蔬菜后,导致中毒生病。“水俣病 ”属于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 和末梢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属于镉 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 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 ”。 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干电池从生产、 使用到废弃的过程时刻潜伏着污染的危害。电池的合理生产、利 用和回收工作势在必行!
痛痛病反映出那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交通、工厂产生污染——废气、噪音等
案例 1998年,50多位居民长期受机场100分贝以上噪 音的影响,发生精神错乱。同时,当地多数居民在体检 中都发现患有心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于是,上万名 工人冲进波音公司总部,手持木棍、铁锹与警察对峙, 甚至扬言要砸掉机场,并表示如在一周时间内不解决机 场的噪音污染问题,就每天烧掉一架飞机。
1324万
1990年人口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一、城市化的含义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 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3 、城市化的动力
世界城市人口变化
时间 城市人 口比重 1800年 1900年 1950年 1990年 2000年
2.5%
13.3%
28%
41%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 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71
1960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 烟尘;工矿企业排放 大气污染 的烟气;各类交通工 具排放的尾气
水污染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饮用水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废弃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生态平衡 物污染 居民消费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妨碍人们生活和工作,甚至损害 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人体健康
噪音污染
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 —固体废弃物
据统计,2001年我国城市产生垃圾达1.2亿吨,且有一半左右的垃圾未 经任何处理就堆放或排入自然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
垃圾污染
新“愚公移山 ”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各种污染
来源
危害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 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 危害人们的健康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小幅度扩大 表现不明显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较 高

迅速扩大, 并出现郊区 城市化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挤,住 房紧张,环境恶 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 了失业率高、空 旧房增多、犯罪 率升高、市中心糊,出现逆 城市化
114 29.5
1980
222 33.4
2000
408 34.0
二战以后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根据下图分析世界主要城市带形成的有利地理条件是什么。
请同学们分析上图所显示的信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 3.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
二、城市化的进程
1 城市化进程可 以分为哪几个阶 段?各阶段有什么 特点?
2 目前,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 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 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 从 30%增长到70%,增 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 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 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 低于30%;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1:在一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中,人口 合理容量已接近饱和,如果此时城镇人口还 在快速地增加,将会带来哪些问题? 讨论 2 :假如同学们所在的城市占用了大量 周边乡村的农业用地,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第二节 城市化
过去的天津
如今的天津
梅江湾的今昔变化
湿地景观 豪华住宅规划
南开区万德庄
昔日的村落 今日的城区
以前的渔村美景
现在的滨海新区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