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十二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25日玉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玉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作出重大部署,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玉林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发展基础,牢牢把握机遇,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重大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的奋斗目标,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玉-北-福”一体化、强柴兴玉、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等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52.6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35.82亿元,年均增长14.4%,高于规划目标2.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6429元增加到14574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收入由28.64亿元增加到68.96亿元,年均增长19.2%。与“十五”期末相比,实现“十三个翻番”,即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实际利用外资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翻两番以上。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8.5:34.3:37.2,优化为2010年的20.5:44.5:35.0。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4.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2.79亿元,年均增长19.8%;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8.6%;工业技改累计投入380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65项。十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新入园企业664家,全市入园企业达919家。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集群总产值由2005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00.8亿元,全市工业化率从1.0提高到1.9。“强柴兴玉”战略成效明显,2010年,玉柴集团销售收入达368.38亿元,实现“再造两个玉柴”的目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6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7.02亿元,年均增长6.1%。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747个,龙头企业560家,数量居全区首位。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5家。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获国家批复,累计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20项,建成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55个。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1%。现代服务业发展
提速,被列为全国首批“流通领域商贸物流示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31.1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92.47亿元,年均增长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30.0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7.24亿元,年均增长18.8%。国际会展中心、中药港、宏进农批市场等一批商贸物流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标准化农家店建设累计达1263家。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882.16亿吨公里,是“十五”时期的3.54倍;金融、会展、信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18.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0.54亿元,年均增长22%。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局良好。先后实施“爱我玉林,建我家园”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玉-北-福”一体化和县城基础设施大会战、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大会战等三大会战,启动了创建广西园林城市等一批影响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玉-北-福”一体化框架初步形成。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玉林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48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56.6平方公里,人口由41万人增加到55万人,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32.33%提高到2010年的38.5%。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实现了由“农民城”向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初步转变。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良好开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玉东新区和7个县(市、区)的21个乡镇、村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市本级建设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91个,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074公里,实现乡乡镇镇通硬化路目标,通硬化路行政村由42%提高到72%,农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四大基础工程”扎实推进,首批6个乡镇13个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展顺利。城乡绿化、城乡清洁、城乡风貌改造三大工程成效显著,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高,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先后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B类城市特等奖。玉东新区发展成效明显,“低碳玉东,宜居新区”加快发展,窗口示范作用逐步显现,玉柴新区、龙潭新区筹建工作相继启动。
——项目投资成效显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一五”是我市历史上建设重大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36.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其中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46项,累计完成投资999.2亿元。坚持产业发展优先,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硕果累累。玉柴重机、燕京啤酒、旺旺食品、兴业和北流海螺、玉柴零配件、三环特种陶瓷、玉柴铸造中心一期、容县南方黑芝麻糊扩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龙潭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华润水泥(陆川)等项目正加快建设,玉柴工业园、玉林经济开发区、龙潭产业园等十大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五年累计投资完成725亿元。坚持交通发展优先,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初步形成“通江达海”交通网络,实现乡乡镇镇通硬化路,村村通公路。洛湛铁路和岑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铁路相继开工建设,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03亿元,新增高速公路108公里、一级公路8公里、二级公路358公里。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成一大批农村道路、水、电、校、医、办、池等基础设施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能源、水利、通信等其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区域合作不断拓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后重获生机。行政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林权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工作体制机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