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K-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
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我国现如今的煤层气产量已经突破了百亿立方米,符合了当今人们对于煤层气的要求,虽然我国目前的煤层气资源比较丰富,但在其开发技术上却不能够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技术条件有限,还有很多资源没有被开放利用,也是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相关专家近几年也一直对煤层气技术开发上加大研究的投入力度,希望本文研究的相关内容可以为相关专家提供有效地参考价值关键词: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发展方向1引言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煤矿关闭中,存在将近5000亿m3的煤层气资源。
虽然其煤层气资源在存储量方面数量庞大,但是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意识较差。
部分煤矿企业会选择在煤矿关闭之后进行通风口的预留,导致煤层气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甚至会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
2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2.1资源总体探明率低,优质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煤层气资源探明率仅为2.4%,远低于天然气的2.4%。
全国煤层气主要集中分布在9个大型聚煤盆地,但实现规模开发的仅有沁水和鄂尔多斯盆地2个,可供规模开发的优质资源比例小,勘探开发程度极不均衡,急需寻找后备接替区。
高、中、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占比分别为21%、39%和40%,资源占比最高的低阶煤还未实现规模商业开发,还待新区开发取得规模性突破。
2.2技术储备不足自2003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以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资源评价、选区、分析测试、钻完井、压裂增产、排采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煤层气技术开发方面,除了传统的地面抽采和井下抽放,还进行了井上下联合抽采的有益探索。
但在高应力、低渗透性煤、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水平井分段压裂、低浓度煤层气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尚有许多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需要得到根本性突破,同时相关的重大装备水平还待提升。
煤层气开发方案的比选、优化及地质适应性,也要在借鉴常规油气田开发方案上叠加多资源协调开发的影响因素来综合考量,不能简单照搬。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地开发煤层气起 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美 国煤 层 气 开 发 迅 速 取 得 成 功 , 具 有 良好 的 煤 除
层 气 地 质 资 源 条 件 和 完 善 的 基 础 设 施 以外 . 层 气 开 煤
发 初 期 , 府 的宏 观 调控 政 策 使 美 国 率 先 取 得 煤 层 气 政 商 业 开 发 的 成 功 。具 体 的宏 观 调 控 政 策 有 : 1 资金 支 () 持 。包 括 拨 款 、 款 和 贷 款 担 保 、 训 资 助 、 研 资 助 贷 培 科 和 勘 探 直 接 投 入 。从 2 0世 纪 8 0年 代初 开 始 , 国政 美 府 先后 投入 了 6 0多 亿 美 元 进 行 煤 层 气 勘 探 开 发 活 动 , 于培 训 和 研 究 的 费 用 达 十 几 亿 美 元 。 ( ) 项 用 2多 法 规 促 进 煤 层 气 产 业 发 展 。 美 国政 府 先 后 出 台 《 源 能
大力发展煤层 气产业 。 关键词 煤 层 气 勘 探 开 发 利 用 产 业
文 章 编 号 :0 5 9 9 20 ) 0 — 0 5 0 中 图 分 类 号 :D 1 文 献 标 识 码 : 10 — 5 8(0 7 一 4 0 0 — 3 T72 A
全 球 已进 入 能 源 紧 缺 时代 . 层 气 作 为 气 体 能 源 煤 家 族 三 大 成 员 之 一 , 天 然 气 、 然 气 水 合 物 的 勘 探 与 天 开发一样 , 日益 受 到世 界 各 国 的 重 视 。 中 国 拥 有 丰 富 的 煤 层 气 资 源 , 发前 景 广 阔 。煤 层 气 产 业 作 为 中 国 开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源 产 业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有 巨 大 的社 具 会 和 经 济 效 益 以 及 很 大 的市 场 潜力 和 发 展 空 间 。 0 6 20
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作者:黄陆波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4期摘要:伴随着温室效应的出现和全球大气污染程度的逐渐增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和清洁能源使用问题,煤层气(煤矿瓦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煤层气(煤矿瓦斯)是煤炭形成的伴生物,煤炭在我国能源资源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展望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非常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清洁能源提出的需求,同时也是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强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是煤层气开采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开发的必要保证。
本文简要介绍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一、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现状(一)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现状伴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煤层气(煤矿瓦斯)的抽采开始采用综合抽采技术,早期的单一抽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抽采需求。
目前,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赋存条件的区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地区呈现出低压力、低渗透和低饱和的特点,造成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开采难度加大。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的科学化管理和支持的力度,其抽采产量增加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目标。
(二)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现状目前我国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开采量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递增速度比较缓慢。
民用燃料、工业用燃料、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原料等是煤层气(煤矿瓦斯)主要的利用途径,其中,民用和发电领域是煤层气(煤矿瓦斯)主要的利用领域。
就这两个领域的使用情况来看,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量逐年增加,且上升速度较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民用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上升速度比较缓慢。
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及展望

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及展望摘要:近年来,国家重视并大力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煤矿区煤层气开发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持续增长。
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及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开采技术有待提升、气源不稳定、利用率比较低、开采利用技术装备需进一步完善等现实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煤层气地质研究、立足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拓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示范工程和先导性试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煤层气体制改革,从而促进煤层气高效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展望1导言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国家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成为非常规油气能源中的热点。
在煤层气开发现状基础上,指出了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煤层气开采技术有待提升、煤层气气源不稳定、利用率比较低、开采利用技术装备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煤层气地质研究、立足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拓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示范工程和先导性试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煤层气体制改革等相关建议和发展方向。
2煤层气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的资源进行研究可知,我国资源多煤少油少气,但是我国对天然气的依赖较高,这就致使我国长期向国外进口大量的天然气。
我国北部地区经历四季温差变化,在严冷的冬季需要进行供暖,这时天然气更是必不可少。
对于当前的煤层气来说,所产生的甲烷是一种性能十分优良的清洁能源,能够很大程度的缓解我国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进而应对我国大量的天然气需求量,减少天然气进口量。
中国正在面临战略转型期,市场中大多数的领域正在不断的进行革新和变换业务,逐渐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进行变化。
可以加强中国能源的合理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进程。
这对我国能源计划的规划及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煤层气开发现状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便开始进行煤层气的勘察。
在展开实际的地质勘探过程中,我国科学家对我国煤矿区的煤层气含量展开了准确的测量,同时在经历了为期较长的研究后,还对中国煤层气的布局、富集等有了一定的把控。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需要 1×1012 m3的天然气地质储量作保证,但目 前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0.7×1012 m3,急需补 充气源。
煤层气完全可与天然气混输、混用,减少煤 层气专用管网的建设,既节约了资金,又提 高了天然气管网的利用率。
将地面抽采的高 质量浓度煤层气经 压缩装瓶后,可供 出租车、城市公交 车使用。
煤层气作为民用燃气主要集中在矿 区或离矿区距离较近的城镇.一般通 过短距离管道供应附近用户使用,也 有的通过CNG(压缩天然气)运输槽车 向远距离居民供应。大部分矿井提供 的瓦斯气热值接近于天然气。可供居 民炊事、采暖及公用事业用。
目前,山西省晋城市现有5座煤层气加气 站.约有2 000辆出租车和数百辆公交车使 用上了煤层气,这大大地改善了城市空气 环境。
蒸汽轮机发 电:系统简单、 运行灵活、发 电效率高、易 于适应煤层气 浓度波动等特 点,但单位投 资较大
联合循环发 电:资源利用 率高、污染小, 是目前国内应 用最多的方式, 装机形式灵活, 广泛采用的是 热电产联。
煤层气液化是指煤层气经
净化、提纯后,在一定的温度 压力下,从气态变成液态的工 艺。若采用深冷精馏的方 法.可把质量浓度为35%~50 %的矿井瓦斯提纯液化为质量 浓度为99.8%的LNG。煤层
2006年中国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显示:
中国埋深2 000 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 36.81x1012 m3,相当于520亿t标准煤,与陆上 常规天然气资源量38x1012m3基本相当。
中国煤层气资源按含气盆地可分 为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滇东 黔西、二连、吐哈、塔里木和海拉 尔等42个。中国4个大区煤层气资源 量占比见图2。
1 2 3 4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_孙茂远

作者简介:孙茂远,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研究员。
地址:(100011)北京安外大街甲88号。
电话:(010)64298880。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孙茂远 范志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孙茂远等.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天然气工业,2007,27(3):1-5. 摘 要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巨大。
据最新资源评价成果,全国煤层埋深2000m 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1012m 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 3;同时在区域分布、埋藏深度上有利于规划开发。
“西气东输”、陕京一线、二线等天然气输气管线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这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输送条件。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井607口,完成7个煤层气试验井组和一个示范工程项目,近年来中国煤层气对外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
为此,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新机遇,明晰了中国煤层气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层气产业化的战略选择。
主题词 中国 煤成气 勘探 开发 利用 现状 产业化 战略 选择一、中国煤层气发展的现状 1.煤层气资源前景 据最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2005年),全国煤层埋深2000m 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1012m 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 3。
这些煤层气资源广泛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包括:新、晋、陕、冀、豫、皖、辽、吉、黑、蒙、云、贵等。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0.71×1012m 3,占全国的56.3%;西北地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36×1012m 3,占全国的28.1%;南方地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5.27×1012m 3,占全国的14.3%。
东北煤层气资源量相对较少,仅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近几年,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迅猛,但在应用、经济效益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首先,煤层气资源利用率低。
煤层气产量大量落后于世界水平,比欧洲、美国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少一半以上,资源利用率较低。
煤层气储量大,但收集以及利用仍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监测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无法充分激发储量发挥潜在价值。
其次,煤层气经济效益低。
我国煤层气开采成本相对比较高,市场结构仍然存在问题,价格偏低,这使得煤层气开采的经济效益不高。
另外,煤层气管理规范化水平较低。
煤层气采收区划及防止采收失控风险的管理体制及规则远未完善,监管相对滞后,而且很多煤层气矿不承担实施规范化发展的明确责任。
综上所述,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
建议一是强化煤层气的的勘探和开发。
加强对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加强对煤层气开采地点的选择,提高采收率,改善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资源开发高效化。
加强煤层气开采技术,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推动煤层气开采脱硫除尘技术的研究,提高设备运行率,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以节省煤层气能源消耗,进而提高节能减排效益。
三是改善煤层气市场结构,完善价格政策。
通过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全面利用,加强煤层气价格监测,完善煤层气价格调节政策,推动煤层气价格合理,使煤层气开采的经济效益可观,激发活力,促进煤层气开发生产的优化发展。
四是加强煤层气综合管理。
环境监管加大力度,完善煤层气采矿区划,加强煤层气价格合理,建立完善的煤层气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确保采矿合理,促进煤层气综合开发经营,健全贵重物质循环机制。
总之,我国煤层气产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够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将有利于我国煤层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地 质 资 源量 约 为 3 6 . 8 1万 亿 ms .与 我 国 陆 上 常 规 天然气资源量 3 8万 亿 m , 基 本 相 当 .我 国煤 层 气
资源 量居 世界 第 三 .仅次 于俄 罗斯 和 加拿 大 …。 加快 我 国煤 层 气 开 发 利 用 步 伐 .对 于 防 治 煤
第 3 1卷 第
2 01 3 年
1 期
1 月
化
学
工
业
CHEM I CAL I NDUS T RY
我 国煤层气 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王 钰
( 石 油 和化 学 工业 规 划 院 .北 京 1 0 0 0 1 3 )
摘
要 :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探讨了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
矿 瓦斯 灾 害 、利用 洁净 能 源 、保 护 大 气 环 境 具 有
重 要总量 的 5 6 . 3 % 、2 8 . 1 %、
1 4 . 3 %、 1 . 3 %。1 0 0 0 m 以浅 、1 0 0 0 ~ 1 5 0 0 m 和
截 止 目前 .我 国煤层 气 探 明地 质储 量 2 7 3 4亿 m, ,
仅 为预 测储 量 的 0 . 7 4 %。《 煤层气( 矿井 瓦斯 ) “ 十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1 0
2 我 国煤层气开 发利用现状
2 . 1 资 源
我 国 的煤 层 气 资源 丰 富 .4 2个 主 要含 煤 层 气
上 .煤层 气 甲烷温 室效应是 C O , 温 室效应 的 2 1 倍,
源 量 最 多 ,约 2万 亿 m, :鄂 尔 多 斯 盆地 东 缘 、沁 水 盆地 的可采 资 源量 在 1 万亿 m , 以上 ,准 噶尔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孙茂远,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研究员。
地址:(100011)北京安外大街甲88号。
电话:(010)64298880。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孙茂远 范志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孙茂远等.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天然气工业,2007,27(3):125. 摘 要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巨大。
据最新资源评价成果,全国煤层埋深2000m 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1012m 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 3;同时在区域分布、埋藏深度上有利于规划开发。
“西气东输”、陕京一线、二线等天然气输气管线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这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输送条件。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井607口,完成7个煤层气试验井组和一个示范工程项目,近年来中国煤层气对外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
为此,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新机遇,明晰了中国煤层气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层气产业化的战略选择。
主题词 中国 煤成气 勘探 开发 利用 现状 产业化 战略 选择一、中国煤层气发展的现状 1.煤层气资源前景 据最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2005年),全国煤层埋深2000m 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1012m 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 3。
这些煤层气资源广泛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包括:新、晋、陕、冀、豫、皖、辽、吉、黑、蒙、云、贵等。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0.71×1012m 3,占全国的56.3%;西北地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36×1012m 3,占全国的28.1%;南方地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5.27×1012m 3,占全国的14.3%。
东北煤层气资源量相对较少,仅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
按照含气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赋存情况,大于5000×108m 3的含气盆地共有14个,其中大于1×1012m 3的含气盆地主要有鄂尔多斯盆地(9.8634×1012m 3)、沁水盆地(3.9500×1012m 3)、准噶尔盆地(3.8268×1012m 3)、滇东黔西盆地(3.4723×1012m 3)、二连盆地(2.5816×1012m 3)、吐哈盆地(2.1198×1012m 3)等。
从煤层气资源的赋存深度来看,中国的煤层气资源量的67.6%分布在埋深浅于1500m 的范围内,这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较有利。
中国煤层气资源在总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区域分布、埋藏深度上也有利于规划开发。
“西气东输”、陕京两条管线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这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输送条件。
2.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现状 中国煤层气资源勘探起步于建国后的煤田地质勘探。
在进行煤田地质普查、详查、精查的同时也对煤层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初步探明了煤层瓦斯的富集程度、含量和分布规律,为后期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选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启发,有关部门及相关行业在国内一些重点煤矿区进行了煤层气资源勘探和地面开发试验,其中一些试验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工业性的煤层气产量,获取了各项煤层气地质、工程和生产参数,为开展全国的煤层气资源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5月(以下简称“中联公司”)成立以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有关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入一个规范管理、有序发展、基础研究与开发试验并举的阶段,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煤层气利用外资进行对外合作由中联公司实施专营,自此,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联公司、石油及石化有关单位、地方矿山企业等相继在前期已取得成果的地区从地面和井下开展了进一步的勘探和试验,尤其在山西省的沁水盆地南部通过地震勘探、钻井、排・1・第27卷第3期 天 然 气 工 业 本期视点采生产和计算模拟,在储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共获得地面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759.45×108m 3和可采储量388.52×108m 3。
另外,煤矿区通过井下抽采也获取了煤层气探明储量268.64×108m 3,分别位于铁法矿区和阳泉矿区(见表1)。
表1 中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一览表地区/矿区层位储量面积(km 2)探明地质储量(108m 3)可采储量(108m 3)提交储量单位沁水盆地南部P 1—C 3164.20402.18218.38中联公司沁水盆地南部P 1—C 3182.20352.26176.13中石油股份铁法矿区J 3135.4977.30—铁法煤业阳泉矿区P 1—C 394.04191.3475.06阳泉煤业合 计575.951023.08469.57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井607口,完成7个煤层气试验井组和一个示范工程项目,其中,中联公司及其合作者共施工453口。
2005年,全国煤层气钻井数超过历年的总和,中联公司煤层气钻井数增幅明显加大,新增煤层气井266口,其中自营项目新增123口,对外合作项目新增143口。
中联公司钻井数占全国总数的75%。
全国投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金23~2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自有资金6~7亿元人民币,外国公司投入约17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获井组产能并实现利用的包括以下地区。
(1)中联公司沁水盆地南部枣园井组。
现有煤层气生产试验井15口,拥有日压缩能力3.6×104m 3的小型CN G 压缩站和日发电400kW 的小型煤层气发电站,日产煤层气约1×104m 3,日销售量4000m 3,实现了小规模煤层气商业化开发、集输、储运和利用。
(2)中联公司山西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简称潘河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该项目计划施工900口煤层气井,共分为三期完成。
第一期施工150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2006年完成,计划建成一个年产煤层气约1×108m 3的煤层气生产示范基地;第二期计划施工400口煤层气生产井,产能4×108m 3/a ;第三期计划施工350口煤层气生产井,产能达7×108m 3/a 。
到2005年底,已完成100口井的钻井、40口井的压裂和地面工程建设,日产煤层气约6×104m 3,日销售量约1×104m 3。
(3)中联—萨摩亚能源公司潘庄合作开发区。
中联公司为主席的联合管理委员会曾委托晋城煤业集团在潘庄井田施工煤层气井,目前投入生产的煤层气井约110口,日产气量约30×104m 3。
该项目已建成完备的集输管网、集气站和压缩站。
(4)山西省沁水县端氏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
该项目是中联公司承担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评价项目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2005年,中联公司在该区的3号煤层成功地实施了一口多分支水平井,2006年又在该区的15号煤层实施了第二口多分支水平井。
经过排采生产,第一口水平井日产煤层气已达到7000m 3以上,预测日产量可逾4×104m 3。
(5)辽宁阜新井组,共有生产试验井8口,形成小型井网,单井平均日产气量在3000m 3以上,日供煤层气1.6×104m 3,实现了就近管输。
3.煤层气对外合作成绩可喜 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是中国政府重点鼓励的外商投资领域。
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中联公司借鉴中国海洋石油和陆上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的经验,确定了以产品分成合同为其对外合作主导模式。
1997年原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了煤层气产品分成标准合同。
中联公司自1998年1月8日签署第1个产品分成合同以来,截止到2006年7月底,中联公司与16家外国企业共签署煤层气产品分成合同27个,合同区总面积超过3.5×104km 2,总资源量超过3.5×1012m 3。
截至2005年底,对外合作区块内共施工各类煤层气井约270口,压裂和排采204口,施工二维地震2065km ,建立了7个先导性开发试验井组,外方实际完成投入累计为1.8亿美元。
其中2005年利用外资创历史最高,共签署3个产品分成合同,外方实际完成投入5800万美元,钻井135口,包括一个多分支水平井,压裂114口,排采93口,施工二维地震1437km 。
目前,中联公司共有14个对外合作项目正或拟开展野外施工,其中3个项目正或拟编制整体开发方案,包括柿庄南、晋城和寿阳项目。
2006年已新签署2个合同,目前正在谈判的项目有8个,可望在2006年签署。
中联公司正在积极引进外资,开展煤矿区的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探索走采气和采煤、地面和井下互相结合及瓦斯综合开发利用的道路,比・2・本期视点 天 然 气 工 业 2007年3月如,正在山西大宁煤矿开展的矿区煤层气开采合作项目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和思路。
这体现了中联公司煤层气对外合作适应形势和需要的一种创新。
4.煤层气科研成果显著 从美国、加拿大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过程看,先进的煤层气钻井、完井和排采工艺技术是煤层气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
美国的空气钻井和洞穴完井技术的成功广泛应用对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起到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拿大的连续油管钻井和压裂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的成功应用是加拿大煤层气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原因。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在煤层气开发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从“七五”开始重视煤层气科技的研究与发展,首先从煤层气储存形式和产出机理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煤层气成藏和富集规律理论以及煤层气评价与选区理论和技术,然后在煤层气重点有利地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试验,尝试利用国外成熟的煤层气开采技术进行实践,以期获得适合中国煤层气自身条件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
通过一系列“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中国煤层气科技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包括:①完善了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和选区的方法与理论,并基本摸清了中国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总量;②建立了煤层气实验室和野外测试及分析的方法、技术、指标体系等;③建立了煤层气垂直井钻井、测井、完井、压裂增产和排采生产的工艺技术体系和规范;④开展了一些新型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试验,主要包括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清洁压裂液携砂压裂及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和二氧化碳注入技术等。
这些科技成果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煤层气科技长足发展和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的关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