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知识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掌握必修三的历史内容时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一、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二、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第一课1、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其原因条件有哪些:①经济基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③文化基础:意大利有杰出的人才结构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④直接原因: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严厉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极端的思想专制统治激起了进步知识分子的不满。
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事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A. 古埃及文明1. 尼罗河的重要性2. 法老制度3.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B.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 苏美尔人的贡献2. 汉谟拉比法典3.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C.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遗址2. 印度教的形成3. 种姓制度的起源D. 古代中国文明1. 夏、商、周三代2. 青铜器与甲骨文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古典时期的世界帝国A. 希腊文明1. 城邦制度2. 希腊哲学与科学3. 希腊神话与文化B. 罗马帝国1.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2. 罗马法律与军事3.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C. 汉朝的中国1. 中央集权的加强2. 丝绸之路的开通3. 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D. 其他古典文明1. 孔雀王朝的印度2. 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文明三、中世纪的欧洲与亚洲A. 欧洲的封建制度1. 封建社会的结构2. 骑士文化与十字军东征3. 教会的权力与影响B. 伊斯兰帝国的兴起1.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2.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3.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C. 东亚的统一与分裂1. 隋唐时期的中国2. 日本的平安时代3.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影响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A.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1. 人文主义的兴起2.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3.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B.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1.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2. 加尔文主义与宗教战争3.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五、近现代世界的变革A. 工业革命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2.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B.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1. 民族国家的形成2. 帝国主义的扩张3. 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反抗C.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2.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建立请注意,这个框架是一个通用的模板,具体的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要求有所变化。
最新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优秀名师资料

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高中历史必修三知历系历架历体构框
第十四历元中历历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历国.
1
第十五历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历展
2
3
第十六历元古代中的科技历文历历国学与学
4
第十七历元近历代中的先历思想及理历成果国. 5
6
7
第十八历元近代以的世界科技历文历历来学与学.
8
9
10
—从“历一星两”到历人航天
—建以的重国来
——袁隆平历交水稻与
历代大科技成就
第十九历元历代中的科技、育文历历国教与学—历算机和生物技历的历展中国
—“百双”方历的提出的科
——“百花历放~
——曲折的年代技教
百家历争”
—文历的春天育与
文学
—人民育的奠基教
—历代育教历历
——历中的育乱教
的历展
—教育的历历
11
12。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一、世界主要军事冲突和政治变革A. 第一次世界大战1. 原因和爆发2. 参战国家和主要战场3. 战争结果和影响B. 第二次世界大战1. 追求和平的失败2. 火种与爆发战争3. 重要战役和战事4. 战争结果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C.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1. 原因和主要内容2. 科技与军备竞赛3. 主要冲突和对抗4. 冷战结束及其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二、中国近代史A. 近代中国的开端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与战争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B.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 辛亥革命背景和原因2. 辛亥革命过程和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孙中山的贡献C.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 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3. 国共合作与国民党的发展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1. 解放战争与国共内战背景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3.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4.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三、现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A.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推动力1. 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的兴起2. 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3.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B.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格局演变1.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建立2. 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3. 非洲和拉美国家合作的实践与问题4. 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和自贸区四、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A. 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发展阶段1. 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初期改革2. 对外开放的实践和发展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B. 对外开放与经济转型1. 外贸与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2.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3.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和贡献五、国际关系的发展与挑战A. 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1. 主权、平等与民族自决原则2. 冷战后的多极化与全球化3. 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和国际法的作用B.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1. 联合国及其机构和维和行动2. 其他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机制3. 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C. 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与挑战1. 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2. 资源与环境问题3. 贫富差距与发展不平衡。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一、宗教改革1、背景:(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不是思想解放)4、同: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异:加尔文更激进二、启蒙运动1、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中心:法国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4、评价: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③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④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中国1915年才出现相似的新文化运动一、(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1、特点: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2、背景: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3、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复苏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建国以来的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现代大科技成就
中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
与
文学
艺术—现代教育
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必修三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
为了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我们不妨自己准备一个知识框架,全面复习所学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1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一、欧洲共同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__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__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__。
③__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①__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__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__、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易错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__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__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__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__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__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最新必修三-Y-高考状元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单元主干知识图表)演示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文段阅读(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 )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4、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
7、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修三框架

背景 —大 变革
①经济: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③阶级:新兴地主 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④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形成“争鸣”局面。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
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统
领域 作品 代表 艺术特点 实质: 14-16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 文学 《神曲》 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热情歌颂现世生活,揭露教皇为 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意 代表的教会僧侣的腐败丑恶 大利:《歌集》 思想文化: 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 彼特 “人文主义之父”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风华之先。 文学 拉克思维的蒙昧之中。意大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才结构。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三杰) 背景 经济: 14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发展,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十日谈》 薄伽 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以辛辣、幽 政治: 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丘 默的笔调揭露了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 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 直接: 黑死病的流行。 薄伽丘 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前三杰 但丁 艺术 《最后的 达芬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 (文学三杰) 彼特拉克 (意 晚餐》 奇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意大利 大利:《蒙娜丽 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达芬奇 后三杰 艺坛 代表 莎》 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明暗转移法运用在绘画中。 (艺坛三杰) 米开朗琪罗 三杰) 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拉斐尔 英国:莎士比亚 《大卫》 米开 雕塑家,“市民英雄的创造者”。专注表现人体之美,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 《摩西》 朗琪 认为人的美在于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在于人 旗帜:人文主义 罗 的觉醒,在于有期待有追求,自尊和不可屈辱。他的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雕像很好的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西斯廷 文艺复兴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拉斐 “画圣”.擅长画圣母像。用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作为圣 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圣母》 尔 母形象,优雅、和谐、完美,更具人性的灵动感,是 进步性 评 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局限性 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权利、生活方式,影响范围有限, 戏剧 价 《哈姆雷 莎士 “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代表了欧洲文艺 没有扩展为群众运动 ; (英)特》 比亚 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反封建不彻底,未涉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高考状元高中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文学
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
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历必修(3)知识框架图

高考复习: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
2、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
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1) 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思
3.邓小平理论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高考状元高中汗青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文学
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
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lilt “百家争鸣”焚书
局面出现坑儒董忡劈提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收
道
有
展
吸
、
想
发
学
教
思
新
儒
佛
教
了
}
教
」蠶
—
的
思
贽
步
李
进
想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的
民主色彩
思想
五代十国时期
羅勰認鑼勰吋年百叱孔7年960年E12"年13酩年1644年1E40
年1912 年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I
I use tM
1创a渤用丿J广rtr Fc尸8 于卄壬fr <rt i ■^民P gi UN
JUD——
弓迅砂fwi"车■>r曰肓^ g t±3 f tXiZiSf
梭伦改革智者学
派岀现
文艺复兴
运动兴起
I
马丁•路德
发表《九十
五条论纲》
启蒙运动兴起
1300年1400年14刃年1517年1,19年1640年16曲年1700年176于年17旳年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C_5
頁雷需萇書罡
中 国吉仁 旳科于.SL 违
-"J I R
.
丿 I ■ 4
完化於jgu 占主淀
甲骨文
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2070 年 1600 年 1046 年770 年 476
年 475 年 餌赢甌亠 債帝内经》 指南针
却 斛完善 靱, 绘画艺术进-步发展
豎术(齐民要术》 汉® / 亠
《桃之书》 唐
F 五代十国时
期
\ / \ -_'— …+…+TT …扌— 宫廷lifSK
风■«起 _ 来词 文人01开始出现朗清小说
/
/犁术/
-- ------ -- --- 1
220 年 280 年 581 年 618 年907 年960 年979 年 1276 年 1368 年
1644 年 1840 |19M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 期
两宋砌
元朝
斛战争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I 抵抗派Hl
思想:师夬长技以制夹
I 代表人物:奕诉、李鸿章卜
地
主 阶 级
早期维 新派
[思想:中学为体,四学为用卜
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 洋
为中用、由浅人深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思想,改陡政治、实行君主立 一宪制度
代表人物:康有为.集启超等
维新派
-I 洋务派丄
思想:实行科主立宪制度
代表人物:陈独秀 I 辛亥革命]—I 旧三民主文卜
新三民壬文匚
I 孙中Hl ]
十一届三中全会T 发hH
20世纪»0年代
1创立I —
屮共I ■三大
邓小平 理论
20世纪以來
叩国重人思 想理论成果
思想:氓主与科学
1汀泽闰口
厂[形展:工农武装割抑思想
-I 成熟,《新民主主义论》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I -五人
洋务振"中
获技以制
夷”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新思想维新思想啓半封建冬霄製
李大钊开始
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
播成为主流
1840 年1861 年鸦片战争洋务运
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艮地半封建社会动开始
1895
年
1898
年
190 阵1901
年
1911 年1912
年
1915
年
1917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1
年甲午中日
战争洋务
运动破产
百a
维新
联
华
八
军
战ISS
新文化
运动
俄国十
月革命
五四
运动
中共
成立
中国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深
在党的七大
上, 毛露东思
想被确立为党
的指
主
向
社
期
艮
会
义
时
新
社
主
渡
社
会主义时期命”时期
时
徘
軾
明确提出“邓小平"
理论,并作为党的指
导思想写进党章
1924年1927 年193?年1945 年1946年1949
年
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国民大革
七
开
共
召
中
大
中
共
立
民
成
人
国
华
和
命兴起
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
争时期
人民解放
战争时期
确立三个代
表垂要思想
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
............. . . .............. 中共十E …
制度确立命E开始命"结束全会召开大召并大召并
社会拟坟化大革找化大革十-届三中中共十五塌六魁七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I 达尔文I__I 隹物旳
物 理 学
屯7J
尘物进化论,“物党 夭择,适者土存
** 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 性王国"感到失璽,发 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 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浪漫主义-1
—I 互联网I —
L^T 三作利生 活方式的不
美术 ---- 现实主义一
文 学
音乐
古典主义一贝多芬 浪漫主义F 伯
特 现代音乐一囁王”普莱斯利
电影
无声电影到冇声电影到宽银幕、 立
休声电影,三维立体电影 现代主义-I
电视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 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娥表W犠出
《撼酵訥落体定律的孵蒯》
A
—主
古
美
i
术
现实主义文
学
义
默
»印絢诞生
W few
电
總
1604 16S7 1765
经勵第我
W IO
命开船
1830 m
成
酿
辭
机
1789 1804 1815
tit法兰西法醱法毗革命
第一帝帝王朝脾命国融鯛
现代主涙槪因B碱社会主义文学縣S « S JS
1900 1914 1916 1927
嵌
电
黜现
1929
资柱义
tw
«
1939
Of 界
大膘发
1850 1859 1860
勲法等
国完虹
业革命
1866 1870 1895
M O
产生工业革
M
1945 1950
第戈世歸民
用大蜒東鹅
放运第三熾
癒
1969 1990 2000 2010
砸术皴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乙术
—建国以来的重
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现代教育
的发展
全面建设社
会
主义的十年
般
-A
—人民教育的奠
基――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处大革制十
年醐___ A ______
科教兴醐略文学於春
天
1956
年
年1965年1966年197
(拜
原禅人晞成坟斡輕
开绘号发
射成功
1976年1978年嘉适天取201眸坟
聲十-屈彳距大成就
结束三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