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0.31•【文号】•【施行日期】2019.10.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综合正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来说的。

第一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改革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第一,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它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看,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的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首先,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改革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其次,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社会的每一方面都不能离开改革。

再次,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改革冲击着人们传统思想和观念,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利益关系和相互关系的巨大变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者:马力梁宏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03期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建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在实践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3—0060—0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实践中,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不断开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境界。

回顾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艰辛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就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富强、民主、文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建党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新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摘要:70年代的中国由于一系列的国际国内局势,开始了其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挽救了当时的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危机,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发展完善。

关键词: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机遇与挑战并存。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各国由积极准备战争转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

而当时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又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做出改革开放决策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最开始的改革,只是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为了挽救当时混乱的政治格局和停滞发展的经济格局,所做出的一项努力。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又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在当时的形势下,产生了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现象。

这项伟大的改革,又在无形中使这项初见成效的社会制度得到了最大的完善和发展,更加的适合了中国的国情。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立足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既要有紧迫感,又不急于求成;既要坚定方向,又要分步实施,区别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党的领导制度的完善,对于完善整个政治体制具有全局性影响。

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群众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总揽不包揽,协调不代替。

要善于把党的主张上升为法律,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使国家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决策和决策实施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和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

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

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

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然后逐渐成为兴旺。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改革,是指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和平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水平和要求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终结果或多或少地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变化。

狭义的改革,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里讲的“改革”主要是指狭义的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这是社会主义改革性质。

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呢?这从邓小平关于改革的领导力量、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对象、改革的目的和功能的阐述中可以获得清楚的理解。

邓小平认为,今天的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讲,是一场革命,但这种革命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它的对象是社会根本制度,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基本功能是改变社会形态,最大特点是革命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对立,不可共生。

改革则不同,它是由执政党发动和领导,由本阶级群众积极参加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它的对象不是社会根本制度,而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中心问题不是政权问题,而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功能不是改变主体和客体两极对立,而是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发展。

因此,改革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特征。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定了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关于改革的对象。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革的对象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论文摘要:改革是革命性的大变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本文力图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改革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体现,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要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并能够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日益巩固和发展,使它的各项具体制度日益健全和成熟起来。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改革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

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们不但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其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未能完全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严重影响了劳动者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制约了生产力各种要素的合理配臵和充分利用。

结果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比较缓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要依靠改革。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维护合法性、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模式的题中之义,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在深刻体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维护政治合法性和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为什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这个问题虽然被一再提出,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

民主政治发展之所以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是由中国的政治现实、意识形态、历史条件、发展阶段和国家目标等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也是建构中国模式和中国的民主模式所需要的。

具体来说,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型民主形态。

在民主政治的主体地位上,社会主义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使政治民主的主体性扩展到了大多数民众。

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广大劳动群众翻身得解放,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建立了属于人民自己的廉洁政府,实现了政治平等和解放。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为了保证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也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经验所决定的。

在西方的中国研究中,曾盛行所谓的“中国例外论”,这说明中国的确有着极其特殊的国情,不能按照西方的逻辑去看待。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改革开放从开始之日起,就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要内容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旺盛活力和广阔前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各国国情不同,民主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是多样化的。

人民民主是近代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政治发展道路长期探索作出的历史选择,是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跨越的根本标志,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政治根基。

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深重。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一次次失败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试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道路没有走通。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走民主新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民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人民民主始终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长达28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同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争取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党大力发动和组织工农运动,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全国迅速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为适应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形势,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举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亦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政治体制改革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相统一

政治体制改革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相统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三者并举、不可或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坚持党的领导,民主政治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不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实现。

这三者缺一不可,这是总结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以党代政,以党代法,或者削弱直到取消党的领导,最后都更丧失了政权。

历史教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能否做到三者之间有机统一,是关系社会主义盛衰兴亡的大问题。

二、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这是中国的国情和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如何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1.首先要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根本。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从以下各方面努力:一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不是要党包打天下、什么都管,也不是越俎代庖、直接插手。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二是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权力的运用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得到人民的监督。

5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坚持依法执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而当前要做的是:科学规范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选举和任命,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一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是不容改变的。

只有坚持这一性质,才能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以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和长远利益。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

在任何社会里,经济关系都要凝结为各种各样的制度,体现社会经济关系的是社会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体现组织关系的是具体的经济体制,它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因而是从属的、化二位的。

从经济上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三是生产成果按劳动分配,消除了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关系,反映到制度上,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中,除了基本制度外,还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出现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是属于现象层次的,是反映制度本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几个问题《政治生活》、《科学社会主义》特邀审读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沙健孙《政治生活》教材的开篇部分说:“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由此可见,正确地分析国家政权的实质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我们讲好《政治生活》是特别重要的。

下面,我想就我国人民政权的创建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供教师参考。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臻于繁荣富强的境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

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所作出的答案就是: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不辞千辛万苦,努力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的真理。

因为当时的中国只面临着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外国侵略者的屈服,已经宣告了中国封建主义的破产,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有效武器。

所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他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十分热烈、十分认真、十分虔诚的。

毛泽东说过,在当时,学了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即所谓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

⑵康有为就曾乐观地预言:以中国之广土众民,又有日本学习西方的经验可资借鉴,必定“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当前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当前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当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政治,即(公权)领域中要求各种政治实体共同遵循的各类准则。

建立在不同国情基础上的各国政治制度,反映了各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特点在于: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府两院”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元制度,不依赖任何其他制度而存在,其他各种制度均由这一制度派生,包括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其他各种法律制度等等。

简单地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和特点均可以“三权分立”来体现出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则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三权之中“立法”一家独大、没有可与之抗衡的机关。

这是从宪法文本中得出的结论。

从具体实践来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准则。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只有把这三者贯穿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除了共产党没有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具备这种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习心得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习心得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习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与反复探索形成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表明,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使这一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就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层面、基本层面和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多层次的法律规范有机联接而成的严密的制度体系。

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根本层面的制度,在制度体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实现形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基本层面的制度由基本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构成,它规定着我国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规则,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拥有34个界别,在统筹兼顾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基层单位和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重要方式,它在保障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它在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条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体层面的制度,是由根本层面、基本层面的制度派生出来的,是具体实施根本层面、基本层面制度所确定的原则与规范的必要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不含糊;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唐洲雁,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济南250002)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其敏感程度、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全党全国上下如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不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我们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事关国家根基、人民福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不动摇,须臾不可背弃或偏离;对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加以创新。

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它所追求的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平等,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等价值理念,就始终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它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发展,凝结着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奋斗历程。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伟大实践结晶的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摘要:确保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的同一性,需要自我反省、内容更新、过程制动、价值范导等作用机制。

自我反省就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以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为基本条件、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反省核心,不断追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内容更新就是以认识基本国情为立足点、以总结实践经验为增长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过程制动就是以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主轴,把制度稳定和体制创新结合起来、把目标坚定性和策略渐进性结合起来、把提高有效性与维护合法性结合起来,确保改革始终在社会主义轨道上有序推进。

价值范导就是通过巩固社会主义信念以维护制度信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优化制度生态、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以引领制度进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提供持久的价值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机制Socialist system self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rinsic mechanismLu JiafengAbstract:Guarantees the reform and the socialist system self perfection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identity,needs the introspection,the content renews,the process applies the brake,function mechanisms and so on value Fan Dao.Theself introspection is take practices as the examination truth only standard,take terminated “by the class struggle as the outline” for the basic condition,take the socialist system as the introspection core,closely examines the socialist system unceasingly the superiority.The content renews is by knew the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the country for the standpoint,take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s the point of growth,take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as an objective point,explore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unceasingly the law of development.The process applies the brake is take the initial stage basic line as a main axle,stable and the system innovation unifies the system,unifies the goal firmness and the strategy gradation,enhances the validity and the maintenance validity unifies,guarantees the reform throughout on the socialism track the order advancement.Value the demonstration guides is maintainsthe system trust,the development socialism culture through the consolidated socialism faith optimizes the system ecology,setting up socialism ideally eagerly anticipates the system evolution,provides the lasting value safeguard for the socialist system consum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Keywords:Socialist system Reform Mechanism【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88-04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否可能?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是改革的根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积极稳妥,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体讲,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适应国家经济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决策机制、权力制约监督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还要看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执法为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出发,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