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社工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社工新生成长适应小组——玩转江湖,笑傲师大”小组计划书

1、设计小组的原因:

经过高考的奋力拼搏,大学新生满怀希望进入高等学府。面对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可能会出现“心理不适”。入学之初,新生由于水土不服、想家等原因,往往出现不能融入班级和宿舍,甚至想退学等现象,并引发焦虑、倦怠、烦乱、无聊、自责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也有研究者把大一这段适应时间称为“心理间歇期”。这本属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和疏通,一味任其蔓延,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此小组旨在帮助组员杜绝这一问题。

新生的学习适应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自我定位、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有些新生由于填报志愿盲目或者是被调剂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发现对专业提不起兴趣,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希望,自然对所学专业产生不认同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例如,某学生小李,本来报考的是新闻专业,但被调剂到了社会工作专业,因此很郁闷。另外,大学学习风格的改变也要求新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安排学业的能力。大学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比较抽象概括,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另外,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有34%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帮助的是“情感交流”,41%的学生认为“社交能力”的培养更需得到帮助,还有17%的学生“感到孤独”。绝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可见,新生面临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困惑。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加之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到了大学校园更不追求尽快融入集体。如果学生一味坚持“自我中心”,相互之间不理解、不体谅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另外,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都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难免产生“知音难觅”之感。可靠的故友、亲人都不在身边,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自然有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

鉴于此,社工0703班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的有利条件下,在专业老师及社工专业优秀学生的共同协作下,同时配合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我院09级新生范围内针对新生的自我适应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由已经学习和正在学习小组工作课程的社会工作的学生,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开展各种性质、类型的小组实务,吸引新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小组中来,在工作者的协助下,帮助大一新生提高适应功能,改善人际关系,树立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的大学目标,学会制定未来四年的学涯规划,从而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在大学中快乐成长。

2、小组的理论背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5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本小组将从这点出发帮助组员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另外,通过培养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帮助组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根据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改变和增强的。可以透过正强化使个人学习到新的行为。由于人际交往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影响和制约这一活动的因素也很复杂,大一新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及能力和技巧的欠缺,会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遇

到困难和挫折,通过行为治疗的方法使组员得以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者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完善、超越自我。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在以促进成员的是应大学生活为目标的小组中,让组员通过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反馈建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组员的自我觉知不仅可以提高组员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帮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得到更好的发展。

3、小组目标、目的:

目标:帮助组员尽快适应大学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调整心态,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学学习方法,学会制定学涯规划。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增强专业了解,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目的:

(1)使新生在小组互动中增加彼此认识和了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通过小组活动使组员融入到班集体中,消除其孤独感并增强其集体归属感及团队凝聚力、协作力。

(3)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制定适当的学涯规划。(4)通过活动培养组员积极的习惯和心态,以及独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4、小组成员(组员):社工09级全体新生

5、招募方法:到社工班动员宣传,邀请社工09级新生全体参加。

5、小组特征:

年龄:17-19岁。

教育背景:本科一年级。

6、小组的特征:

性质:发展性小组。封闭式小组。

小组规模:此次一共招募50名09级社工新生,10人一组,分成5个平行小组,进行平行小组活动。

时间:2009年9月12日至9月29日,下午及晚上。

频率次数:一共5节活动。间隔时间为三至四天。

地点:主要为文B509以及5楼的过道。中间会用到学院机房教室以及学校操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