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黄浦区一模试卷
(完整版)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
(2分)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
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
(3分)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诗与城市孙琴安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以城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
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 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8届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附答案)
2018年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答案:1、按要求填空。
(5分)(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3)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2、按要求选择。
(5分)(1)(2分) B (2)(3分)C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
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六大注意1考生需自己粘贴答题卡的条形码考生需在监考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贴本人的试卷条形码。
粘贴前,注意核对一下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是否有误,如果有误,立即举手报告。
如果无误,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万一粘贴不理想,也不要撕下来重贴。
只要条形码信息无误,正确填写了本人的考生号、考场号及座位号,评卷分数不受影响。
2拿到试卷后先检查有无缺张、漏印等拿到试卷后先检查试卷有无缺张、漏印、破损或字迹不清等情况,尽管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有,及时举手报告;如无异常情况,请用签字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写上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
写好后,放下笔,等开考信号发出后再答题,如提前抢答,将按违纪处理。
3注意保持答题卡的平整填涂答题卡时,要注意保持答题卡的平整,不要折叠、弄脏或撕破,以免影响机器评阅。
若在考试时无意中污损答题卡确需换卡的,及时报告监考老师用备用卡解决,但耽误时间由本人负责。
不管是哪种情况需启用新答题卡,新答题卡都不再粘贴条形码,但要在新答题卡上填涂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4不能提前交卷离场按照规定,在考试结束前,不允许考生交卷离场。
如考生确因患病等原因无法坚持到考试结束,由监考老师报告主考,由主考根据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
5不要把文具带出考场考试结束,停止答题,把试卷整理好。
然后将答题卡放在最上面,接着是试卷、草稿纸。
不得把答题卡、试卷、草稿纸带出考场,试卷全部收齐后才能离场。
请把文具整理好,放在座次标签旁以便后面考试使用,不得把文具带走。
6外语听力有试听环外语考试14:40入场完毕,听力采用CD播放。
14:50开始听力试听,试听结束时,会有“试听到此结束”的提示。
听力部分考试结束时,将会有“听力部分到此结束”的提示。
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可以开始做其他部分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运用)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积累应用【奉贤区】1. 按要求填空(5 分)(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夕阳下,_____________ ,两三行未曾着岸。
(_______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为“所有的苦,以后都会笑着说出来”这句“心灵鸡汤”作了生动的诠释。
2.下列文句所描写的景色,依一年时序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甲.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丙.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丁.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丙丁乙甲3.习总书记《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引用“大鹏之动,非—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下列文句与其意不符的一项是()(3 分)A.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B.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D.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答案】1.(5 分)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酒旆闲,马致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分)B3.(3 分)D【静安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 “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根据提示填空:(5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万方多难起登临。
(杜甫《》)(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坚固,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对此发出感慨。
2.按要求选择。
(5分)(1)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2分)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韵、境、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趣的表现。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以“诗评、文评”为主要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
A.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的表达B.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C.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D.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有删节)(1)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
这种表述几近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
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它回答不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诗歌会比视像更美,更能让读者悸动与心跳、更能感受美丽与哀愁、更能使人眷恋这世间红尘?(2)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
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1]行家眼中,这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6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It had been snowing all day, but Tom didn't mind. He and his father had built a snowman in the garden, with a stovepipe (烟囱) hat and carrot nose. In the afternoon, as the snow turned into a terrible storm, the snowman looked less pleased. By evening, Tom was getting worried. His father came into the room as Tom was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What are you looking at?" asked his father."I don't want him to be out there all night," Tom said. "He'll be freezing."His father put his arm around Tom’s shoulder. "You did a great job," he said, "but we'll make him more comfortable."Tom watched while his father put on his boots and walked towards the door. "Where are you going?" asked Tom."I'm going to spend some time with our friend in the garden.""Can I come?" asked Tom eagerly."Gladly," his father answered.Tom got his coat and gloves. Snow was hitting their faces in swarms (蜂群) as they worked on the snowman. They brushed the snowflakes from the snowman's face, patted down his body, and even made snow benches on each side of him.When they'd made him as comfortable as possible, Tom and his father went back into the house.The next morning, they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The snow had stopped falling and everything in the garden was covered in a white blanket. Tom and his father went outside. The snowman looked more alive, more human than he could remember. They froze when they saw why: His boots were filled with snow. The whole street had a white blanket of footprints leading to their house. Instead of moving, the snowman had been taken care of.1. Why was Tom worried about the snowman?A. Because he didn't think it looked good.B. Because the snowman had been covered in snow all day.C. Because the snowman had been hit by a terrible storm.D. Because he was afraid the snowman would freeze.2. Tom and his father worked on the snowman again the next morning because ________.A. they wanted to make him more comfortableB. they needed to melt down the snowmanC. Tom had seen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snowmanD. Tom's father wanted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snowman3. How did Tom feel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snowman?A. He was surprised.B. He was excited.C. He was scared.D. He was annoyed.【答案】1. D 2. A 3. A【解析】这是一篇记叙文。
2018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2018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黄浦区2018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2018.4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郴江幸自绕郴山,(不知)(秦观《郴州旅舍》)2)(兰亭)(风物长宜)(信可乐也。
)(XXX《兰亭集序》)3)XXX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2.按要求选择。
(5分)1)老年大学激励老年人“壮心不已”,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B)2)“但它正在推动进化的过程,速度之快已为原来的基因所望尘莫及”这句话应在下文中(A)处。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城市是什么?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乡村一样,城市是一种聚落,是人类居住区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是社区。
乡村和城市(城镇)在概念表述上是截然分开的,但在实际形态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这是因为,从自然村到集市、市镇、小城市、大都会,其间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居住形态和空间特征、职业差异和社会异质性,以及基础设施的状况等等,都是一个连续变化或累积的过程。
位于这个过程的多种聚落形态被称为“城乡连续谱”,各种聚落都处于这个连续谱系中的某个位置,而兼有城乡二者特征的形态较为多见。
3.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什么?(1分)答:城市是一种聚落,是人类居住区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是社区。
4.城乡连续谱的概念是什么?(2分)答:城乡连续谱是指从自然村到集市、市镇、小城市、大都会等多种聚落形态,都处于一个连续变化或累积的过程中。
5.城乡连续谱中,各种聚落都处于什么位置?(2分)答:各种聚落都处于城乡连续谱系中的某个位置。
上海青浦区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有答案
上海青浦区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有答案)青浦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䟿调研测试语文试卷Q2017.121.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考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一、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1),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2)今夜鄜州夜,。
([填作者名]《月夜》)(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实写的句子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虚写的句子是“,”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句子中最不适合布置在高中教室的一句是()A.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填入下面语段空格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是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更多时候则是这样的自我诘问:“天天这么忙碌是为什么呢?”A.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或许是“心累”B.许多当今人的集体感受或许是“心累”C.“心累”或许是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D.或许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是“心累”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消费=享受?周国平①我讨厌形形色色的苦行主义。
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难够多的了,在能享受时凭什么不享受?享受实在是人生的天经地义。
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称作"至高至圣的美德",据他说,恺撒、亚历山大都是视享受生活乐趣为自己的正常活动,而把他们叱咤风云的战争生涯看作非正常活动的。
②然而,怎样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对此就不免见仁见智了。
依我看,我们时代的迷误之一是把消费当作享受,而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费能否促进繁荣的争论,因为那是㓿济学家的事,和人生哲学无关。
2018届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上海市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2017.12一阅读题 8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①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一批“民国范儿”的故事流传日广,更成为影视作品的新宠。
与此同时,一批民国的“学术大师”如出土文物般现身,或者被媒体重新加冕。
于是在公众和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民国期间成了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
②其实,民国期间的总体学术水平如何,具体的学科或学人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贡献,还是得由相关的学术界作出评价,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更不能“戏说..”。
③那么,今天应该怎样看民国期间的学术呢?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篇章,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关键性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各个学科几乎都产生了奠基者和创始人,并造就了一批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
④民国时间的学术水平如何,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言们的天才获得了发挥的机遇,与整体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历史上出现过的学术天才,或许要经过相当长的年代才可能被超越,甚至永远不被超越,民国时期也是如此。
⑤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情况,到了今天,民国的学术往往会被高估。
因为每门现代学科几乎都是从那时发轫或成长的,今天该学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一般都是由当初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一代一代教出来、传下来的,这些创始人、奠基者自然具有无可争辩的、崇高的地位。
解放后留在大陆、以后成为大师的学人,大多是在民国期间完成了在国内外的学业,已经崭露头角。
尽管他们的成就大多还是在解放后取得的,但也被看成民国学术水平的代表。
⑥历次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作用更加剧了这样的高估和偏见。
有的学科和学人因学术以外的原因被中止或禁止,形成了二三十年的空缺,以至到了改革开放后这门学科恢复,还只是民国时期的成果独领风骚,一些学者的代表作还是当初的博士、硕士论文。
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本来早就应该被他自己的新作或他学生的成果所超越,但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社会学科被“断子绝孙”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科彻底取消。
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老年大学激励老年人“壮心不已”,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B.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D.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但它正在推动进化的过程,速度之快已为原来的基因所望尘莫及”这句话应在下文中(______)处。
(A)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
(B)它就在我们眼前,不过它还在幼年时代,还在它的原始汤里笨拙地漂流着。
(C)这种新汤就是人类文化的汤。
(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城市是什么?②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乡村一样,城市是一种聚落,是人类居住区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是社区。
乡村和城市(城镇)在概念表述上是截然分开的,但在实际形态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这是因为,从自然村到集市、市镇、小城市、大都会,其间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居住形态和空间特征、职业差异和社会异质性,以及基础设施的状况等等,都是一个连续变化或累积的过程。
位于这个过程的多种聚落形态被称为“城乡连续谱.....”,各种聚落都处于这个连续谱系中的某个位置,而兼有城乡二者特征的形态较为多见。
③正因为乡村与城市的界限模糊,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何谓“城市”的定义标准并不一样,对于将居住在何种聚落形态的居民统计为城市人口或乡村人口,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标准。
按照国际统计学会1987年的建议,超过两千人的人口聚居区即为城市居民区,在此以下的为乡村居民区。
欧洲国家大多采用这一标准,其中北欧的一些国家更是降低到五百人。
在美国,两千五百人以上的自治单位,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一千五百人以上的居民聚集区被统计为城市人口。
日本则将一万人以下的自治单位(区域)称为村,一到三万人为町(相当于中国的建制镇),三万人以上的为城市。
与此相较,中国对于城市和镇的设置标准都高出许多。
因此,国际上城市人口、城市区域的含义相当广泛,意味着从五百人到三万人不等的集中居住区。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二)【长宁嘉定】治生说(清)汪琬①治生之家,未有急于治田亩者也。
劳劳然春而播之,夏而耕之,秋而获之。
惟其家有积谷,然后可以贸易百物。
于是金玉锦绣之货,饮食器用之需,旁及于图书、彝鼎、稀有难得之玩,皆可不劳而坐致之,故擅富名于天下。
不幸而有不肖者出,厌其耕获之勤以费也,遂尽斥其田亩以委之于人,虽然有所蓄,已不足以给朝夕而谋衣食矣,况望其致富哉?②为学亦然。
举凡诗书、六艺、诸子百家,吾所资以为文者,亦如富家之有田亩也,故必惫精竭神以耕且获于其中。
惟其取之也多,养之也熟,则有渐摩①之益,而无剽贼②之疵;有心手相应之能,而无首尾舛互之病;浩乎若御风而行,沛乎若决百川四渎而东注。
其见于文者如此,则亦庶几乎其可也。
彼不能力求乎古人而思欲苟营而捷得之,于是取之者少,则剽贼之疵见;而养之者疏,则舛互之病生。
以此夸耀于人,与不肖子之弃田亩何以异哉?③《记》曰“无剿说③,无雷同。
”必则④古昔,称先王。
今之学者,可谓剿说矣,雷同矣!骤而告之□古昔、先王,不将骇然而疑,哗然而笑,群以为愚且迂者乎?嗟乎!使吾之说而不愚不迂,又何以自异于今之学者?故书此以自勉。
[注]①渐摩:渐仁摩义,即以仁惠浸润着,以节义砥砺着。
②剽贼:窃取别人的陈言。
③剿说:窃取别人的言论而为己说。
④则:效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以B.乃C.其D.于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列举生活常识,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从耕种之劳和收获之大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治田亩者轻松贸易百货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百货所得都必源于田亩的事实来阐述。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不能只是学习古人而忽视自己的能力。
B.为学如果不随意地经营就能很快地有收获。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一阅读【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3 题。
(18 分)孙征君①传(节选)(清)方苞①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
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②,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
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⑤奇逢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ჿ者。
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
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往君”,又称“征士”。
②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此指清朝。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长宁嘉定】剧作家与戏剧性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有戏”或“没戏”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常用标准。
可是,究竟什么是“戏”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剧作者该如何对待“戏剧性”呢?②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曾经对“戏剧性”一词进行了探讨,他说:“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的’这个词的意思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定义才合乎‘戏剧性’,而第三个则应该是‘剧场性’。
同时,第一个定义太抽象,可以不用。
那么‘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
”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剧作家究竟靠什么“产生感情反应”?为了得到观众的“感情反应”,剧作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剧作家同小说家、抒情诗人都要使读者、观众“产生感情反应”,他们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③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真正确切的定义是: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
”他认为:“任何进一步限制‘戏剧性’一词含义的企图,都只不过是表现了这样一种看法——某些表演形式将不会使观众感到兴趣,而这种看法常常会被实践所否定。
”如果我们正视创作实践存在的复杂情况,就不能不承认阿契尔这种看法的合理性。
假如有人认为一个剧本的某种处理方式是具有戏剧性的,就匆忙做出结论:不这样处理就不会产生戏剧性。
这种论断,十有八九要被新的创作实践所推翻。
④由此可见,对“戏剧性”一词下的定义大都过于笼统;再进一步限制这个词的含义,又难免失于武断。
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
尽管如此,人们却在广泛地使用这个概念。
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它充满了巧合,出人意料,就会有人说:“这真是戏剧性的!”人们在街头观看一场争吵,有人逐渐失去了兴味,又会说:“走吧,没戏了!”甚至人们在读小说、看电影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也会失望地说:“没戏!”至于在文学评论、电影评论中使用“戏剧性”这一概念,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
2018年黄埔区一模语文试题(带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一、(6小题,共20分)1.(3分) D (A.jí/jiè hōng/hòng B.cì/sì háng/ háng C.fán/pānshòu/shǒu D.hè kuì)2.(3分) C (A.呕心沥血;B.呐喊;D.深邃张灯结彩)3.(3分) B (A.堂而皇之:形容公开,不加掩饰;也形容很气派、很体面。
B.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比较,显出很不足。
C.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D.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4.(3分) B (A.缺少宾语,在句子末尾加“造成的死亡”;C.搭配不当,把“推动”改为“提高”;D.语序不当,“特斯拉公司的一辆新款红色电动跑车”)5.(3分) B (陈述对象是“中国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再遵循逻辑顺序)6.(1)(3分)从黄陂(站)乘坐地铁6号线到萝岗(站),然后站内换乘地铁7号线到长洲(站)。
(2)(2分)上联④,下联①二、(2小题,15分)7.(10分)(1)(4分) B E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F.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4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①霜重鼓寒声不起②独怜幽草涧边生③独酌无相亲④东风不与周郎便⑤匹夫不可夺志也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4分)(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5分)(1)买。
(2)通“诤”,谏诤,规劝。
(3)用箕畚(装土石)。
(4)呼啸,大叫。
(5)国防。
第二部分阅读和鉴赏(55分)三、(4小题,15分)(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9~11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8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
(5分)(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
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A.(2)(1)(3)B.(1)(3)(2)C.(3)(2)(1)D.(3)(1)(2)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自尊陈占敏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
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
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
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
从人物设置上,石黑一雄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
管家的身份,决定了要写出那份自尊是多么困难。
父亲——管家,在司机刚好休假的时候,被招来开车,陪两位绅士外出。
闲极无聊,两位绅士对车外出现的风景感到了腻烦,开始对父亲的“错误”肆无忌惮地嘲弄,以此来取乐。
父亲恰如其分....地既维护着个人尊严,又准备听任调遣地驾着车。
两位绅士在对父亲口出恶言、极尽凌辱之事感到疲倦时,又开始议论攻击他们的东道主,也就是父亲的雇主,言词愈来愈低贱阴险。
父亲忍无可忍,猛然刹住车,打开车后门,在离车门一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两眼紧紧地盯着车内。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一位绅士问,我们不再继续旅行了吗?父亲不予回答,只是继续静静地站在那里。
终于,一位绅士表示,他们刚才的谈话的确有点鲁莽,这再也不会发生了。
就是这样,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急风暴雨,没有咆哮,一切都是静静地进行,静静地较劲,连空气都是静静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像一张弓拉满了,紧紧地绷着,“引而不发,跃如也”。
③对人的自尊的关注,贯穿着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
这定然与石黑一雄的出身经历有关吧。
他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亲到英国定居。
他的出生地,那块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土地,在他稚幼的心灵中会不会留下伤痕?他需要怎样保持着一个外来人的自尊,才能够在异乡的土地上立足成长?石黑一雄的另一部长篇《远山淡影》里,要搬家随母亲远行的万里子,一定要带上她那些小猫,她一再申明自己的想法:“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可是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就这样一再重复,一再申说。
你可以说这是固执,这是执拗,可是这种固执、执拗,维护的又何尝不是一份自尊呢?石黑一雄似乎是在用同样的笔法.....,表现自尊。
那种稍稍有点变化的重复的人物语言,是强调也是捍卫,执着地捍卫着人的自尊。
当人固守一端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地变换什么花样吗?只有自信也是自尊的作家,才敢于这样平实地不动手段地陈述。
④石黑一雄太自信了,他自信得从容不迫,自信得旁若无人,他相信单凭从从容容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就能达到好小说的极致。
当然,他这样写法,会把追求热闹新奇的读者排斥掉,为他着迷的是另一部分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
他这样写小说,回归的是文学本质:文学,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它的美感,就是要靠静静的阅读才能获得的,而不是依赖刺激,不管是情节编造的刺激,还是手法玩弄的刺激。
《长日留痕》中有一段文字,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美学追求:“正是因为缺乏一目了然的刺激,或者奇观,才使我们的国土美丽得超凡脱俗。
也正是那种静静的美丽,以及它显示出的那种严谨的感觉才是最贴切的。
这片土地似乎了解自身的美丽所在,亦知道自身的宏大,它才感到无需去招摇。
相对而言,在诸如非洲、美洲那样的地方所呈现的种种风情,毫无疑问会让人非常激动,然而我却肯定,由于那类风情过于不恰当地外露,反而会给实事求是的评论家留下稍逊一筹的印象。
”这哪里是在说国土说景观呢?它分明就是在说小说,说文学。
⑤可惜的是,实事求是的评论家太少,所以,那类“风情不恰当地外露”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喝彩,那种不招摇的缺乏一目了然刺激的作品遭到了冷遇。
对作家的考验于焉而至:你能够自信自己的宏大、超凡脱俗,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吗?小说的自尊,文学的自尊,作家的自尊,需要坚定地捍卫了。
3.对第②段加点的“恰如其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因为自己的“错误”,所以父亲准备听任调遣地驾车。
B.当自己的雇主被议论攻击,父亲忍无可忍,准备反抗。
C.父亲猛然刹住车,在车门近处站定,两眼紧紧盯车内。
D.父亲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直到绅士承认他们的错误。
4.第③段加点的“同样的笔法”指的是。
(2分)5.第③段画线处问句的作用是。
(3分)6.第④段引用《长日留痕》中的文字,用来证明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
请具体分析这一材料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5分)7.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石黑一雄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
从本文看,这种“强大的情感力量”有哪些方面表现?请加以概括。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鸣沙山听沙张抗抗①鸣沙山,我又来了,来看你。
②时光已过去多久了?上一次来敦煌,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光阴如同一条内陆河,扎入沙漠腹地消失无踪。
二十五年倏忽而过,人已两鬓微白,而鸣沙山,你的沙依旧、你的山依然。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西汉时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
《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
鸣沙山,莫非你是一座音乐之城?鸣沙当歌,鸣沙似泣。
③鸣沙山,我不是来看你,而是来听你。
④那么多年里,我的耳边总是流淌着沙子的鸣响——它们不是河流的汩汩声、也不是海浪的哗哗声、更不是瀑布的轰隆声。
它或如沙漏一般细密悄然,或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兀然生成,从高处倾泻而下摧枯拉朽,沙声低沉而凄厉,缓慢而尖锐,在瞬间覆盖了摧毁了一切。
那个声音多年来始终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⑤二十五年前,千里河西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是为了莫高窟,那座佛教艺术的殿堂。
瞻仰千年的洞穴遗存的壁画雕像,是一次朝圣之旅。
但心里另有所念,心心念念的,是茫茫大漠中这座神奇的鸣沙山。
我站在山脚下,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余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暮色中静静蹲伏。
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一座巨型雕塑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
多少个世纪,沙子在风中低声祈祷、或在风中激昂呼号。
沙漠缺水但不缺风,狂风暴风寒风,一年四季都在大漠巡回。
鸣沙山,你是一座山,却也不是。
你本是连绵的沙丘,和大漠连在一起。
但你从沙漠中站起来了,你是站立的沙漠。
此后的漫长岁月,莫高窟在你敦厚的胸腔里逐年孕育而成。
⑥然而,此刻的沙山,四下静默悄然无声,鸣沙山固执地保持沉默。
我听不见沙鸣。
我随同伴们一起纵身跃入沙海,双手代桨,挂在陡峭的沙坡上,连滚带爬地往下溜。
一时间,前前后后人影憧憧,像一座座移动的小沙丘。
就在下滑的那一刻,我似乎听见身下传来微弱的响声,窸窸窣窣,嗡嗡嘤嘤,难道这就是鸣沙么?我俯身侧耳,聆听细辨,听到的仿佛一种如泣如诉的呻吟……我一时不由思维停滞感官笨拙,身子顿时悬停在沙坡的中段。
当我不由自主地溜到了沙山脚下,那个声音消失了,就像一个乐章末尾骤然中止的休止符,连震荡的余音都没有。
月夜已有了寒意,月色迷茫,大漠寂寂,静谧的山谷中,万籁无声。
⑦我惊异我惶惑,鸣沙山,我听不懂你。
我沮丧地坐在沙地上清理鞋子里的沙子。
很快,每个人脚下都倒出了一小堆沙子。
是的,每一个游客无论滑到山脚还是步行到山下,都在无意中削裹下一层沙子。
沙子既会歌唱,也能怒吼。
那不是琴弦不是妙音,而是“人马践之”的沙子发出的呼喊,是沙子的尖叫和抗议。
我虽然没有听见如雷的鸣沙,但不等于这世上没有沙鸣。
⑧鸣沙山,这一刻,我似乎听懂了你。
但我仍然不明白,鸣沙山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我复原功能?有人说,那是因为风——是风之手,将沙子一一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
每夜每夜,风都在沙山重复着同一游戏,乐此不疲。
风相信散沙可以任意塑造,当风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会自己跳跃走动并手舞足蹈。
这强悍的粗暴的风,是世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力量,也是一种强效黏合剂。
⑨是的,是风。
可是,为什么别处的风没有这般神力,为什么偏偏在敦煌?在鸣沙山?告别敦煌那一日,在机场偶遇一位甘肃朋友,闲谈时我说起了关于鸣沙山的疑问。
他解答说,他恰好对此有过一番研究:由于鸣沙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日间蒸腾的气流在夜间下沉,便生成了小股冷风涡流,来自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面的风,沿着这一带沙丘的坡地顺势而下,在鸣沙山的谷地交汇。
风与风的角逐形成了气旋,气旋像一把巨大的熨斗,来回来去地摩挲,一夜之间,便将鸣沙山“人马践之”的踪迹一一抚平,抹去了沙山的每一道伤痕。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我恍然大悟却又越发迷茫!风能够把以往的一切全都删除,风过之处,真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么?⑩鸣沙山,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8.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3分)9.第⑤段写鸣沙山却多次提到莫高窟,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分)10.赏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在构思上的表达效果。
(5分)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
(8 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