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第九章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精]
班级管理——第九章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 一、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
“教师不仅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 且也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者。” —— 苏霍姆林斯基
• 二、班主任研究目的主要有两类 • 发展理论 •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第二节 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 一、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本班管理实践问题的解决 二、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管理对象;管理目标与思想;班级组织管理;班 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管理者自我 管理。 三、研究方法选择 行动研究法
综合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自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进行综合实践 调查活动。
第三节 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是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研究,在 研究中实践。 二、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情景的参与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与专家、学者或参与人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 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 际问题的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步骤
发现问题——确定课题——探讨课题— —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实施方案—— 评价行动结果
小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
小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
xxxxx小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给特殊学生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我校特制订如下制度:
1、特殊学生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学生、研究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
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学生等。
2、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学生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3、为每名特殊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状况,学校安排品
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
4、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学生的成长状况。
将学生成长导师
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
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
同时把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特殊儿童是指身体、智力、情感或语言等方面发展存在障碍或不完全的儿童。
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中接受教育,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教育环境、教学活动和学生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
为了实施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必须创造一个支持性的教育环境。
教师需提供一个友好、包容和互助的班级氛围,鼓励所有学生接受和尊重彼此的不同。
教师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需求,调整教室的布局和安排。
为了方便运动不便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安装无障碍设施或提供辅助工具。
老师还需确保教室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从而减少对注意力和集中力有困难的学生的干扰。
教学活动应该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材料,以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理解和掌握所教的内容。
对于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具体、实用和视觉的教学方法。
对于情感或语言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情感教育和语言培养,帮助他们提高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增加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要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促进特殊儿童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项目,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和合作。
组织班级集市、展览或演出,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支持,帮助特殊儿童互相帮助和理解。
要鼓励学生们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以促进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关系。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需要创造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并促进良好的学生关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真正融合和包容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对于普通儿童来说,也能提高他们的包容和关爱能力,培养他们的多元意识和团队精神。
特殊儿童班级管理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班级管理目标1. 建立一个温馨、和谐、包容的班级氛围,让特殊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 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个性化辅导,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三、班级管理制度(一)班主任职责1. 负责班级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丰富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
3. 负责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4. 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特殊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二)任课教师职责1.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计划,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2. 关注特殊儿童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特殊儿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4. 定期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其发展。
(三)家长职责1. 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2. 定期参加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3.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4.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班级纪律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
2. 课堂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做小动作,保持教室整洁。
3. 课间纪律: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4. 午餐纪律:排队取餐,文明用餐,不浪费食物,保持餐厅整洁。
5. 午休纪律:按时休息,不影响他人,保持宿舍安静。
6. 活动纪律:参加集体活动时,遵守活动规则,服从组织安排。
中小学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
中小学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学生的基本要求1.爱护学校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
2.爱护公物,不随意损坏学校财物。
3.尊敬师长,对老师和同学保持礼貌。
4.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5.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学习时间。
第三章进出校门1.严禁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
2.不得迟到早退,按时参加早操和正常课程。
3.进校门要按规定排队,不得推搡、堵塞。
4.出校门要登记离校时间,不得擅自离校。
第四章课堂行为1.进入教室要保持安静,不得打闹。
2.课堂要认真听讲,不得玩手机、看碟片等。
3.不得随意离开座位,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走动。
4.不得做小动作,不得扰乱课堂秩序。
第五章课后活动1.安排合理的课后活动,不得放学后滞留在学校。
2.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积极参与,不得逃避。
3.自行组织的课外活动要报备学校,并由老师或家长陪同。
第六章班级管理1.班级要保持整洁,不得乱丢垃圾。
2.班级成员要互相团结,不得互相欺负。
3.班级要建立秩序,不得打闹、乱动。
4.班级要有集体活动,不得放任个别学生。
第七章外出活动1.学校外出活动要向学校报备,经过批准。
2.外出活动要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不得擅自改变。
3.经过人流较多的地方时,要保持安静有序。
4.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不得随意乱丢垃圾。
第八章班级考评1.班级要逐月进行考评,表彰优秀班级。
2.考评标准包括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品行等因素。
3.考评结果要及时通知班级成员和家长。
第九章违反行为规范的处罚1.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2.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
3.严重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将被请家长责任,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章特殊情况的处理1.遇到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学生要听从学校安排。
2.遇到个人困难或矛盾纠纷,学生要及时向班主任或老师反映。
3.学生要时刻保持冷静,不得进行激烈的言语或行为。
小学班级特殊群体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特殊群体管理制度一、前言小学班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一些学生拥有特殊的特质,需要特殊的教育和管理。
这些学生可能是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也可能是行为有一定问题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小学班级特殊群体管理制度。
二、特殊群体的分类在小学班级中,特殊群体主要包括两类学生:一是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比如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二是行为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比如过于活跃、注意力不集中、行为粗暴等。
针对这两类学生,我们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问题所在,然后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具体管理措施1. 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需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管理措施。
比如对于有视力障碍的学生,需要提供特殊的学习工具和环境;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学生,需要提供特殊的听力辅助设备和普通话语言培训等。
同时,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学生,需要提供专门的教育课程和个性化的学习辅助措施。
此外,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更加亲和、体贴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配合教育学生。
2. 行为有一定问题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需要建立相应的纪律管理制度,保持课堂秩序和安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关爱和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此,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同时对不良行为进行惩戒。
其次,建立学校内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这类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最后,也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协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四、教师角色在特殊群体管理中,教师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
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
这些特殊需求包括学习障碍、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等等。
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并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特殊需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帮助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了解学生需求教师在应对学生特殊需求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包括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家长和其他教育专家交流,学生的特殊需求可能来自于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或者身体状况等方面。
通过与学生和相关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第二,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的方式,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例如,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视觉辅助、听觉辅助甚至动手操作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互动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和机会更好地分配给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第三,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特殊需求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充满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开展互助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减少学生之间的社交困难。
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克服特殊需求带来的困难。
第四,寻求专业支持在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时,教师不应过分承担一切责任,而是要主动与相关专业人士合作,寻求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通常设有特殊教育部门,教师可以向该部门寻求帮助,获取适合学生特殊需求的教育资源和策略。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心理咨询师、学习辅导员等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共同制定适合学生个体情况的教育计划。
2024年小学班级管理规定
2024年小学班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小学各个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班级文化。
第四条班级管理工作应体现民主、科学、公平、阳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益,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第二章班级组织第五条每个班级应设立团支部,组织开展团建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智慧全面发展。
第六条班级设班长、副班长等班干部,班主任履行指导、协助和监督班干部的职责,共同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第七条班级应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个体的发展。
第三章学业管理第八条班级管理应促进学生成长、健康发展,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第九条班主任应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和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第十条班级应建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十一条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第四章行为管理第十二条班级管理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十三条班级应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倡导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向上的行为风尚。
第十四条班级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十五条班级对学生违纪行为要及时处罚,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五章家校合作第十六条班级管理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班级、家庭的良好互动机制,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第十七条班级管理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工作,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特殊需求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特殊需求班主任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肩负着照顾和管理学生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情感和发展等方面都可能有不同的特殊需求。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学生特殊需求,以及应对这些需求的方法和策略。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需求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如理解能力较弱、记忆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适应性评估方面。
班主任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表、实物示范、小组合作学习等,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适应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情感困扰学生的特殊需求有些学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情感困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体现在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方面。
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倾听他们的倾诉,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对于情感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班主任还可以建议他们向学校心理辅导师寻求专业的帮助,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咨询。
三、身体障碍学生的特殊需求身体障碍学生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运动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
他们的特殊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的适应性设计上。
班主任可以协调学校资源,为这些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工具,并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和辅导支持。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四、行为问题学生的特殊需求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攻击行为等。
这些学生的特殊需求主要体现在行为管理和行为干预方面。
班主任可以制定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和行为引导,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对于一些行为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班主任还可以与学校心理辅导师或专家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计划,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特殊学生位置安排方案及措施
特殊学生位置安排方案及措施引言特殊学生是指那些在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有一定障碍或特殊需求的学生。
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合理的位置安排方案和相应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关于特殊学生位置安排的方案和措施,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导,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体验。
独立位置安排对于某些特殊学生,如视力有障碍、听力有障碍的学生,可以考虑独立位置的安排。
这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针对视力有障碍的学生,可以选择将其位置安排在光线良好、距离黑板较近的位置,便于他们观看教师所讲内容。
而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学生,则可以考虑将其位置安排在靠近教师的位置,便于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
合作位置安排对于一些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合作位置的安排可以帮助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合作。
这样的安排可以促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融合,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认同感。
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均匀地分布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并配对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静定位安排对于一些情感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静定位的安排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安静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更好地管理情绪。
可以将这些学生的位置安排在教室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角落,避免干扰其他学生。
此外,可以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提供专门的休息区域或安排他们单独使用的学习区域,以满足他们对安静环境的需求。
引导和支持措施除了位置安排方案外,教育工作者还应采取相应的引导和支持措施,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根据特殊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式。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特殊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促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组织一些共同的学习和活动,培养学生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最后,教育工作者应鼓励特殊学生发挥其潜能和特长,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关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在进行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时,首先要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
特殊儿童包括智力障碍、情感障碍、肢体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每种障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对于智力障碍的儿童,可能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存在困难;对于情感障碍的儿童,可能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对于肢体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儿童,可能在行动和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有助于老师和同学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融合教育。
二、建立包容性教育环境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建立包容性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包容性教育环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建立包容性教育环境意味着在学校和班级中,他们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机会,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成长。
为了建立包容性教育环境,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融合教育计划。
对特殊儿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与家长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2.培养同学的包容心态。
通过课堂教育、班级活动等途径,培养同学们对特殊儿童的理解和支持,鼓励他们与特殊儿童进行友好交往和合作,共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3.提供支持和辅导。
对于教师和同学来说,遇到特殊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时,需要提供及时的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建立包容性教育环境,是对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特殊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关爱。
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
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一、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的概述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照顾特殊教育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特殊教育学生是指因为身体、智力、情感或社会发展上的障碍而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
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这些学生获得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的主体内容1. 学生评估与分类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评估与分类。
通过专门的评估程序,确定学生的障碍类型和程度,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支持方案。
2. 个性化教育计划制定基于学生的评估结果,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这个计划应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确保学生获得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
3. 适当师资配备为了有效执行个性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校配备合适的师资力量。
这些教师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特殊教育教学技巧,能够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4. 课程适应与辅助技术支持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要,适应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同时,通过引入辅助技术,如助听器、点字机等,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5. 家校合作与家长支持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分享学生的进展和问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6. 学生支持与关怀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还包括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与关怀。
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社交技能培训、个人辅导等方式来实现,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7. 特殊教育资源与设施建设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建设相应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这包括配备特殊教育教室、提供专门的学习材料和设备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8. 日常管理与纪律要求为了保证特殊教育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纪律要求,特殊教育学生管理制度也涉及相关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特殊需求
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特殊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需求学生在小学教育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
特殊需求学生包括了有学习障碍、身体残疾、情绪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等不同类型的学生。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了解如何应对学生特殊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与特殊需求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是教师应对学生特殊需求的基础。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呼声和关注他们的需求。
同时,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需求和特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需求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1. 学习障碍学生学习障碍学生包括阅读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例如分解任务、提供图形辅助材料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 身体残疾学生身体残疾学生可能在行动、运动或者感知方面存在困难。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提供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室设置坡道、扶手和无障碍厕所。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3. 情绪障碍学生情绪障碍学生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教师应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学习环境,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
同时,教师应注重情绪管理,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提供课堂上的支持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4. 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学生可能表现出冲动、攻击和抑制等行为问题。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范,并与学生一同制定行为管理计划。
同时,教师应保持冷静和耐心,在处理问题行为时采取适当的惩罚和奖励机制。
三、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和培训针对学生特殊需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教师可参加各种专业发展和培训机会,深入学习有关特殊需求学生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专业发展和培训,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掌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9章】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2. 智力超常的原因
美国在1990年颁布的《能力缺陷者教育法》中规定,“只有当残疾的性质或严重 度已达到了在正常班级教育中使用补充帮助仍不能令人满意时”,学生才能被安置在特 殊班或隔离的环境中。
随后在1991年、1997年,美国分别将“脑外伤”“自闭症”和“发展迟缓”纳入 特殊教育服务对象范围之中。
目前,美国普通班级中的特殊需要学生主要包括了13类,分别是: 特殊学习障碍、 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落后、情绪障碍、听觉障碍、多重残疾、肢体障碍、聋盲、视觉 障碍、其他健康障碍、脑外伤、自闭症、发展迟缓,服务对象十分广泛。
对待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班主任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疾病性质,宽容、理解儿童,克服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与家长相 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安排合适的学习环境。 (3)要求适当。 (4)密切监控。 (5)即时反馈。 (6)满足活动和交往需要,给予宣泄的机会。
二、 智力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二、 智力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二) 智力超常学生的引导
1. 智力超常及其表现
智力超常儿童一般是指智商在130以上、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或有某 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也称“天才儿童”“英才儿童”“资赋优异儿童”等。
研究发现,智力超常儿童一般具有这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广 泛而强烈的认知兴趣,观察事物细致、准确,注意力容易集中,记忆速度快、准确而牢 固,思维灵活,有创造性,不易受具体情境的限制。
3. 特殊需要学生
特殊需要学生是指在学校中的需要特殊教育帮助的学生,即学校中的特殊需要儿童。 生理特殊需要学生,如体弱多病、肥胖、遗尿症、睡眠障碍等; 注意特殊需要学生,如多动症、抽动症等; 感知发展特殊需要学生,如感觉运动统合失调、视听残疾、弱视、弱听等; 智力发展特殊需要学生,如智力超常、智力障碍等; 情绪特殊需要学生,如易怒、忧郁等; 个性特殊需要学生,如嫉妒、依赖、孤傲、自卑等; 学习特殊需要学生,如学习障碍、非智力性学业不良等;
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
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特殊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作为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特殊需求的方法和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首先,小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
这包括身体上的特殊需求,如视力或听力障碍,以及学习上的特殊需求,如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以及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小学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例如,对于视力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放大的教学材料或使用辅助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分成小块,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三、提供支持和鼓励学生的特殊需求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难和挫折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挫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培养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小学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友好和支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辅导;对于有创造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五、与家长合作学生的特殊需求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存在的,家庭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师应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特殊需求,以便家长能够在家庭中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教育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
六、持续专业发展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领域,小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特殊需求。
小学学生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制度
小学学生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小学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路径。
对于一些存在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制度,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资源和关怀,充分发挥其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二、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的目标1、提供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确保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合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风格。
2、促进融合教育:创造包容的学习环境,让特殊教育学生能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三、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的对象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学生:1、学习障碍学生:如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等。
2、智力障碍学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
3、身体残疾学生:如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
4、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情绪障碍等。
5、其他特殊需求学生:如天才儿童、语言障碍学生等。
四、特殊教育与支持管理的流程1、筛查与评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特点,发现可能存在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学校组织专业的评估团队,包括心理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医生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智力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心理评估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学生是否存在特殊教育需求,并明确其类型和程度。
2、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对于确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由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组成 IEP 团队。
IEP 团队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IEP 定期进行审查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
3、教育与支持实施普通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 IEP 的要求,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调整,如座位安排、教学材料的改编、作业的分层等。
小学班级管理第九章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从个人历史原因来看:
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的情绪体验
失助感和缺乏安全感
儿童的性格不良,如敏感、多疑、胆小、任性、心胸狭窄、 依赖性强、过分关心自己,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焦虑
3.小学儿童焦虑问题的引导
要了解儿童产生焦虑的原因,消除和处理好使之紧张焦虑 的刺激因素
在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
对有攻击性行为学生的引导?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自卫可予以鼓励?对儿童的日常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加强对孩子的交往指导教会孩子发泄自己不满的方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如关禁闭?进行移情训练?与家长多联系引导家长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四退缩学生的引导1
第九章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 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好、 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上提高儿童早期学业和言语能力。 指导学习障碍儿童学会使用自我监控、自我记录、自我评
四、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引导(链接案例)
(一)厌学学生的引导
1.儿童厌学问题的表现 儿童厌学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对
学习没有兴趣,从内心讨厌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对学 习有强烈的反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只 要不说学习,做什么都可以。
Ø
3.认知差异:儿童在视听动感知通道上的优势不同,认知方式
及类型不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不同。
Ø
3.认知差异:儿童在视听动感知通道上的优势不同,认知方式
及类型不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不同。
Ø
4.言语差异:如口吃、失语症等。
Ø
5.情绪情感差异:儿童在主导心境、情绪情感的理解、表达与
小学课后服务中如何处理学生的特殊需求 (2)
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 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减少因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造成的 教育差距。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后服务,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实践 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后服务的重要性
补充课堂教学
拓展学习领域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自信心。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与家长保持沟通
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工作坊
举办专题工作坊,邀请专家或经 验丰富的家长分享经验,为家长 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和心理支持。
家长教育资源
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料、手册和在 线资源,帮助家长深入了解特殊 需求学生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家长互助小组
建立互助小组
根据特殊需求学生的类型和程度,组建相应的家长互助小组,促 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支持。
持续改进
根据反馈意见和评估结果,不断优化课后服务的 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
整理成功案例
收集课后服务中取得显 著成效的案例,进行总 结和归纳。
分享经验
通过会议、研讨会等方 式,将成功案例和经验 教训与全校教师分享, 促进经验交流和合作。
借鉴优秀做法
积极学习其他学校或地 区的优秀课后服务做法 ,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借 鉴和应用。
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教师应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殊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确保 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配合专业机构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的心理训练外, 对待患有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儿童,班主任还要做到以下 几点:
明确疾病性质,宽容、理解儿童,克服对孩子粗暴、冷淡、 歧视的态度,与家长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给学生安排合适的学习环境。
要求适当
密切监控
及时反馈
满足患儿的活动和交往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予宣 泄的机会。
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和接纳特殊需要儿童:
Ø 特殊需要儿童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无法避免 的
Ø 特殊需要学生既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 Ø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需要学生
第二节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在一个班级中,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 中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 到提高,就需要班主任了解他们的特殊性,并给予恰当的 引导。
2、特殊需要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是指那些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它是从教、学的角度考察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强调儿童个 别差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那些与教学有关的、具有教育意 义的个别差异因素,强调那些达到一定程度、引发特殊教 育需要的个别差异因素。
3、特殊需要学生
特殊需要学生是指在学校中需要特殊进行教育帮助的 学生,即学校中的特殊需要儿童。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 是全纳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普通学校中需要特殊帮助的学 生越来越多,特殊需要学生的范畴更为广泛。
一、儿童发展的差异性与特殊性
差异即差别、不同。世间万物,各具特色。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 了丰富多样、色彩斑斓的世界。儿童因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同, 在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性别有男、女,身材有高、矮,有的开 朗活泼,有的内向腼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 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2.遗传因素;
3.微量元素缺乏。如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糖代谢障碍等;
4.家庭心理因素。如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当;
5.有害物质中毒。如铅中毒,食物中防腐剂的侵害等。
(三)小学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的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全面观察儿童,敏锐地觉察
注意缺陷/多动症的早期警告信号,及时与家长沟通,这 样就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 儿童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来讲,儿童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生理差异和心 理差异。
(一)生理差异
生理差异主要是指儿童身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形态或机能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儿童生理差异主要表现为: Ø 体形的差异,如儿童有高矮、胖瘦的差异。 Ø 肢体的差异,如儿童肢体的健全或伤残的程度会有不同。 Ø 身体各脏器及其机能的差异,如有的儿童的某一脏器发育不全或有一
第九章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 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 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苏]B.A.苏霍姆 林斯基. 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8.11.]
学习目标
Ø 理解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Ø 理解多动症、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学习障碍、情感行为 障碍学生的一般特征。
本节主要讨论注意缺陷/多动学生、智力特殊需要学生、 学习障碍学生、情感/行为障碍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引导。
一、注意缺陷/多动学生的引导(链接案例)
(一)注意缺陷/多动学生的引导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注意 缺失障碍,其突出的特点是注意不集中,易分散。有的孩 子会像约翰那样伴有多动的症状,而有些孩子则比较安静。 一般注意缺陷/多动儿童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些病症,儿童血压、肺活量等存有差异等等。
二、特殊需要学生
(一)特殊需要学生及其范畴 1、特殊儿童
特殊是相对于一般而言,是指不同寻常,不同一般。在生活中, 人们常把与大多数人的特点不同的人称为特殊的人。
广义上,特殊儿童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心理发 展高于正常的儿童。但早期人们更多地把特殊儿童理解为残疾儿童— —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
二、智力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一)智力落后学生的引导
1、智力落后及其表现 智力落后也称智力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或弱智,是
指儿童在智力功能和行为适应方面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状 态。
我国按照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将智力落后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具 有以下一些特征:
注意力问题 记忆方面存在困难 在自我调节方面有困难,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
注意力不集中 自控力差、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观念
动作过多、过度 学习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冲动、任性
(二)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的成因
目前,国内外对注意缺陷/多动综合症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归纳起 来有以下几方面:
1.轻微脑组织损害,包括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及早产、难产、 剖腹产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等;
动 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一般儿童 社会交往方面有问题,不会交朋友,自我概念低 学业成绩落后,产生习得性无助
2、智力落后的成因 智力落后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生物学因素上看,染色体变异,如第21对染色体的
额外增加1条导致唐氏综合症,智力迟滞是其主要特征之 一。
Ø 初步掌握对多动症、智力落后、智力超常、学习障碍、情 感行为障碍学生的引导策略。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差异性与特殊需要学生
从爱因斯坦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孩子 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他们对教育有 着独特的需要。只有适应孩子特点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对于本节的内容,我们只要从 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学习: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需要 儿 童”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二)正确认识特殊需要学生
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观念的普及,小学班主任会发 现班内特殊需要儿童的数量有增长趋势的。班内特殊需要 儿童数量越多,班级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一些老师对特 殊需要孩子或者声言厉色,或者不闻不问,这些态度都是 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