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特征共33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3种群的数量特征
专练83 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C.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2.如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和b点时,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3.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5.下列特征中属于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增长的个体数表示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采用标记重捕法C.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间个体数量比关系D.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7.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8.下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 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 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 长的限制因素。 (3)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 增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样方法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例3]金榜P144T2、3、5 4、年龄组成的种类和特点
[例4]种群年龄组成图示解读 1.模式图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表示老年个体)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了70年代初期人 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 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 该种群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2.柱形图 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 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A )
B C D 表示幼年个体, 表示成年个体, 表示老年个体 3.坐标曲线 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 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B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B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 点,CD段表示鼠群数 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 B 草场退化 。 ________ 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
(3)类型: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 型。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迁入和迁出率
1定义: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2意义: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定义: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N:M=n:m,
可得,N=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特征提供mba资源经济管理商业培训资讯企业管理管理咨询广告营销广告监测市场数据新闻监测文档搜索mba百科管理百科经管百科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幼年少,老年多,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保持不变 种群密度将下降
(2)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曲线图: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5、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意义: 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2)应用: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均匀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总结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空间特征 均匀 随机 集群 预测变 化趋势
种群数量特征 最基本 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影响出生率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的 重要 因素 间接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将减小
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影响因素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和比率。
4、年龄组成
(1)类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增长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稳定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衰退型
幼年多,老年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将上升
现实状态:资源、空间有限、受 其他生物制约(种内斗争加剧,捕 食者数量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续表
项目 K 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原因
“J”型曲线 无K值
“S”型曲线 有K值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的数 量增多
联系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黑光灯诱捕法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第一节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讲述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及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章的基本教学目标是:1、例举种群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种群的概念,并举例种群的特征。
(2)结合种群数量变动例子,能解释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关系。
(3)学会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4)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2.能力目标(1)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激发学生今后对科研的兴趣。
(3)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
3.情感目标(1)通过对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等特征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研究身边的种群的特征,并且注重人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学生明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为样方法;估算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 (1)样方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②适用范围:一般是植物,也可以用于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 动物(如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③常见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的估计值
答案:A
解析: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要随机取样, 不能选取该植被分布比较集中的地点,样方一般是正方形。 计数时要取多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二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重难归纳
1.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尤其是研究一座城市人 口的变化时,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 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量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解析: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 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调查其种群密度。
特别提醒 使用标记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1)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2)标记物不会在短期内脱落。 (3)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影响。
种群的特征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五点取样法
1、样方法
(多用于植物)
等距取样法
问题探讨
1、怎样估算这块草 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可采用课本介 绍的两种取样方法 取样,用样方法进 行估算。也可以将 模拟草地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求得其 中一份的数量后, 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10m
③举例: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
第二次,捕获34只鼠,有标志鼠15只。
种群数量N=?
第 1次
第2次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 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 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 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B)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 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迁徙
迁徙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生物 引起种群 密度改变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 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 中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 1.862%.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 年后有2只死亡,猴的死亡率为1%.
种群基本特征
种群基本特征【整理】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自然状态下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有着很大的起伏,但不是无限制的变化。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率对种群密度都有影响。
2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①在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在图像上呈金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
②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结构适中,在一定时间内新出生个体与死亡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③衰老型种群多见于濒危物种,此类种群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3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①均匀型分布,指种群在空间
按一定间距均匀分布产生的空间格局。
②随机型分布,是指中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③集群分布:集群分布又可进一步按群本身的分布状况划分为均匀群、随机群和成群群,后者具有两级的成群分布。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答案解析(附后)
【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8: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1小题,共31分。
1.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 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2.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 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C. 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 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3.(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
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B. 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C. 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D. 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4.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甲、丙、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丙、乙、甲5.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A. 出生率B. 死亡率C. 年龄结构D. 性别比例6.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7.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
2023届广西桂林、北海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广西桂林、北海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元素和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B.铁元素缺乏可能会导致贫血C.糖蛋白只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幼年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2.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部分)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变化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B.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在2min后质壁分离程度继续加大C.该植物其他部位活细胞在2mol·L-1蔗糖溶液中都会发生质壁分离D.将处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1min时置于清水中,原生质体体积不会增大3.调查法是生物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B.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使用瓶子作为取样器对水体取样C.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D.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雄鸟的求偶行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4.白鹤体态优美,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
作为一种冬候鸟,白鹤从西伯利亚飞往江西鄱阳湖越冬。
雌鹤每年产卵1-2枚,雌雄交替孵卵,孵化率仅为1/3。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浅水湿地为白鹤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二、实验题三、综合题8.白头叶猴内头部一撮直立白毛状如尖顶白色瓜皮小帽而得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稀有的猴类。
白头叶猴尾长,适于跳跃攀缘,分布于广西崇左亚热带植被繁茂的岩溶地区,以树叶为食。
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头叶猴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白头叶猴摄入的树叶中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白头叶猴__________(填“同化”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第四章生物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具有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进化、适应能力种群生态学:就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群体属性,包括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大小(Size):一个种群的全体数目多少。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数目;相对密度公式:D=n/a·t 粗密度(Crude Density):是指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生态密度(Ecological Density):是指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密度的测定:绝对密度:(1)普查法:如人口普查2)取样调查法:木本:n/10m2;草本及农作物:n/1m2;水体:n/15ml;动物:标记重捕;相对密度:盖度,频度,丰度…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2)种群对物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3)生物种群营养级的高低;(4)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同化能力的高低等)“饱和点”和最适密度:当环境中拥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最丰富、环境条件最适应时,某种群可达到该环境下的最大密度,这个密度称为“饱和点”。
维持种群最佳状况的密度,称为最适密度。
拥挤效应:在这个拥挤的环境里,虽然食物、饮水和筑巢材料很丰富,但动物的行为发生了异常。
引起拥挤效应。
2.年龄结构:各个年龄或年龄组在整个种群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年龄结构;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种群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价值从生态学的角度,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
(1)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幼中年个体除了补充死亡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所以这类种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第一节 种群数量特征.ppt
⑵标志重捕法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 计种群密度
操作过程
第2次
第1次
注意事项: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 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 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_____1__.8__6__2__%_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猴 的死亡率为___1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减少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练一练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11种群的数量特征-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内的_______生物的_______个体。
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提示:种群的概念必须同时满足“同时、同地、同一物种的所有可育个体”;其中“同地”是指连续的区域,中间不能有间隔(地理隔离),如两个池塘则是两个区域。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 种群的 ,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三、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概念:种群在______面积或______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_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方法知识点梳理种群密度的调(1)样方法:①取样的关键:,②取样的方法:_________和_________③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草本植物;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④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2)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_______、活动范围_______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_______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根据_______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提示: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标记个体需与未标记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2)酵母菌计数:
在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
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
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请回答以下问题
④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坐标,画出种 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方程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关于“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存在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 , 环境阻力越大。
②增长特点:
死亡
巩固练习1: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 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 如表所示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如果将面积1km2改成5km2结果又为多少呢?
N=(42×38)/12=133只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133只/km2
133/5=27只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27只/km2
2.出生率、死亡率:
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类型: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和群落复习课
A.当种群数量达到 e 点后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c 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呈“S”型曲线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超过 K 值
解析: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会出 现波动,下降甚至消亡;环境阻力在 c 点之前就已出现;阴 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种群数量可能短时间内超过 K 值,但会迅速下降。 答案:D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 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
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 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
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 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 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应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再吸取培养 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应先静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 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否则酵母菌不在一个 平面上,在显微镜下就不能观察到所有细胞,使计数结果偏小。 答案:A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 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 为 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 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 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J”型曲线
“S”型曲线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P61、62、68、75)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掌握计算和误差分析)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5.样方法中草本植物取样的大小一般是1m×1m。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6.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增长的公式:Nt=Noλt 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即种群增长倍数。
λ不是增长率,增长率为(λ-1)。
J型增长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无K值。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开始一段时间内。
7.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的比较: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8.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9.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10.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种群和群落[解题秘籍]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书本黑体字速记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4.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
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背基础知识点1.种群指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群落指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加上无机环境。
2.种群“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共五个。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包括三种类型为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空间特征有均匀型、随机型、密集型。
4.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5.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跳蝻、蚜虫、蚯蚓、昆虫卵)适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