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商代,动摇于西周。
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有夏服天命”,夏启讨伐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商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奴隶主是上帝的子孙,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
违抗王命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天罚”。
西周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对“天命”说作了修正,“昊天有成命,二后而受之”,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命并不是固定的,只属于有德之人。
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1、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2、产生的根源:是由自然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来的。
A、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力量。
认为周围世界存在着一种支配人类和自然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力量。
此是只是一种自然宗教,不具有阶级压迫社会属性。
B、进入阶级社会后,当人们不理解其社会根源时,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而统治阶级都极力扶持和利用宗教来麻痹人们的反抗的斗争意志。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2、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至上神??“上帝”或“帝”的子孙。
3、利用“占卜”或“卜筮”,以“敬鬼神”而使民“畏法令”。
神权法思想的表现:夏:夏禹“有夏服天命”,夏启讨伐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三、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1、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由“天命”转向周公提出“以德配天”说: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1)至高无上的上帝??“天”;(2)“惟命不于常”(天不是固定不变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其目的在于论证周灭商的合理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法律和现代法律的发展历程的史学著作,其历史跨越了数千年,并涉及到法律、政治、文化和哲学等领域。
在这段历史进程中,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法学家不断为中国法律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独有特点。
中国古代法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由于当时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较为原始,因此很难称之为法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之间的争霸和城邦之间的竞争,中国古代法律开始逐渐成型,其中著名的法家思想对法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法家最重要的代表是韩非子,他的思想和法律理论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唐时期的法制逐渐完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唐代的律令制度。
唐代法律形成并实现了对各级官员和人民平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同时亦显示出律令的权威和持久性。
进入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历了“大明治理”之后,清朝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制体系,设立了各级法院和审判机关,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法令。
到了近现代,中国法律开始逐步与西方的法律制度融合,大量引进了西方法律制度和相关的法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法律思想史拥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包括“仁义道德”,“尚同而异”,“大法即情”,“常识之学”等著名理论和思想。
这些思想和理论不仅形成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部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宝库。
在今天,中国法律实践仍需要发扬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人文本色,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思想和理论,推动中国法律发展朝着更加完善、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方向迈进。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法律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思想理论和学派,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分别解释一些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重要名词。
1. 天命思想:天命思想是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皇帝拥有天命,是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存在,统治着万民生得天赋的权威。
这一思想为中国封建法治提供了思想基础,并形成了君主尊法的传统。
2. 礼法思想:礼法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核心之一。
礼法思想认为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应服从礼制,礼制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
这一思想对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影响。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提出“法治”理念。
法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主张以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君主的权力和国家的统治。
法家思想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和人伦关系,主张“仁者爱人”,提倡君王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达到社会秩序和法治的目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法治思想:法治思想是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法治思想倡导以宪法为基础,通过法律来制约政府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建立公正和平等的法律秩序。
法治思想为现代中国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6.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倡导维护人民利益、实现社会公正,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中国法律思想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法律思想的主要流派和观点,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中国法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概述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变革,中国法律思想也逐渐演变和丰富。
本文将对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介绍,包括儒家法律思想、道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和佛教法律思想等。
二、儒家法律思想儒家法律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化可以使人们遵守法律。
儒家强调君主的仁德和贤能,以建立和谐社会。
孔子是儒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君子之治,必以礼为主”,认为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他强调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务,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孝道。
道家法律思想强调自然法和自由性。
道家认为,法律应该尽量少用,让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治理国家和社会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
老子是道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法律的规则应该尽量简单且自由,让人们自由选择和发展。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不争之争”,即通过让人们自由发展来达到社会的和谐和繁荣。
四、法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法家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应该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韩非是法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严密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韩非认为,法律应该公平、严明、无偏,能够对不法分子进行惩罚,同时也保护人民的权益。
佛教法律思想强调慈悲和智慧。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和悟道,人们可以超越世间的法律和规则,达到解脱。
法显是佛教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通过慈悲和智慧来解决争端和冲突,以求和平共处和众生安乐。
六、总结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法律思想强调礼仪和仁德,道家法律思想强调自然法和自由性,法家法律思想注重法律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佛教法律思想强调慈悲和智慧。
这些不同的法律思想相互影响和交融,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利用神权法思想和宗法思想进行统治,他们的法律思想也受这两者支配。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1、夏朝建立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极力宣扬利用宗教迷信和鬼神观念,宣称自己是神和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接受"天命"来统治人间,对不服从其统治者施行"天罚"。
2、到了商代神权罚思想达到了高峰,殷商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宣称其祖先是上帝的子孙,因而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
违抗王命等于违抗神命,要受到"天罚"。
3、在西周,神权法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对"天命"说作了修正,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他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这反映了神权法在西周的动摇。
西周统治者也主张"天罚"论,认为自己有代天行罚的权力,即"予亦致天罚于尔躬",这一点是对殷商统治方式的继承。
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等统治者提出了天命转移"以德配天"说即"惟命不于常",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二、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把洋务派"变器不表道"说进一步系统化,发展成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
实际上,西学本身也有"体"、"用"两个方面。
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有感
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有感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门详细阐述中国法律思想历史发展过程的学科,它是以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理论和观点为主要内容,它对于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法律文化遗产并从中吸取有借鉴意义的东西,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与法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就本人在学习这门学科时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一、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法律思想(夏、商、西周):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和产生时期。
其中主要包含有三种:1是神权法思想,其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动摇于西周;2是“礼治”思想;3是“明德慎罚”思想。
(二)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出现了儒、墨、道、法等“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律思想(秦汉—明清):封建正统儒家法律思想。
其特点为以礼为主、礼法结合。
它的主要形成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期:(秦汉)董仲舒新儒学——标志其形成;鼎盛:(隋唐)《唐律疏议》——成熟完善;中后期:(北宋)理学——新发展;后期:(明清)启蒙思想家——衰落。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法律思想(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该时期由于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中国传统的封建法律思想开始瓦解。
出现了地主阶级改革派、农民革命家、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各个派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礼治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春秋;法治兴起于战国、鼎盛于秦朝;自秦以后,走上了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道路。
二、中国法律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即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西周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当时,奴隶主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利用神权思想和宗法思想进行统治,他们的法律思想也受这二者的支配。
这一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精华
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精华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承载着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思想观念的演变。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概述,深入探讨其中的经典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启示。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概述中国法律思想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先秦时期。
在这个阶段,古代中国的法律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而是以道德伦理为基础,通过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进行呈现。
儒家思想认为,法律应该以仁爱为核心,注重人伦关系和德治。
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主张通过人伦道德规范来调节社会秩序。
这种思想对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法的观念,认为法律应该依循天道自然,以达到社会和谐。
道家学派的代表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放弃权力干预,尊重个体的自由和自主。
法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法律的作用,提倡以法治国,通过制度和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主张严明的法律制度,以权威和威慑力来维持社会稳定。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经典思想1.《论法》《论法》是我国古代法律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是西汉著名法学家邹阳。
该书主张“刑不上大夫、作杀人之罪”,提出法律要公正而严明,不应受到地位和权势的干扰。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刑法》《新刑法》是清代法学家盛宣怀在我国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主张刑法应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注重人权保护和公正。
其中的思想包括对于刑法的分类、刑罚的限制以及对犯罪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等内容,为近代中国刑法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启示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经典思想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强调道德伦理和仁爱观念的思想给当代法律伦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现代法律制度应注重法律与道德的结合,强调法律的道德合理性,以实现法治的真正价值。
其次,古代法律思想中提倡公正与公平的思想对现代刑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以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理论和观点为研究对象。
它的任务是揭示这些理论和观点的内容、本质、作者和特点,阐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以及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和规律。
一般教材,按照中国史的发展,将中国法律思想史分为四段,即: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和雅片战争以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此四段分编。
探求历史的真实从来都是历史学的基本追求目的之一,法律史学也不例外。
目前在法制史学界,包括一些很有影响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地处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大国。
东亚大陆特殊的地形、环境、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社会很早就跨入了文明时代的历史门槛。
中华民族是以黄河流域为摇篮发展起来的。
这里地处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松软,天然具备发展原始农业的良好条件。
因此,早在公元前22世纪左右,活动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最先进的夏部落,便在木石器生产工具的基础上,发展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积累,加速了私有财产的形成和阶级的分化,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如此说来,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便具有"早熟性"特征。
发言人:李昕。
中国法律思想史导学
发展历程
起源期
夏商周时期,法律思想 初现,以“天罚”、“
神判”为主要观念。
发展期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法家、儒家、道家等学 派兴起,法律思想多元
发展。
成熟期
唐宋时期,法律思想体 系化,礼法合治、律令
并行。
转型期
明清时期,西方法律思 想传入,传统法律思想
受到挑战。
主要特点
01
02
03
04
礼法合治
礼与法相互融合,共同维护社 会秩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当代法律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法律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现需要加强法 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 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法治建设 的进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利益。
基础。
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要点一
总结词
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深受西方影响,同时保持着中国传统 法律文化的特色。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民国时期,中国法律思想界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潮和流派, 如国家主义法学、实用主义法学等。这些思潮和流派在引 进西方法律理念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反 思和扬弃。民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在实践中表现为制定新法 典、改革司法制度、推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法 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法律思想
制定《唐律疏议》,强调法律的统一和公 平,提倡“以法为治”。
03
近现代法律思想
晚清的法律改革
总结词
晚清法律改革是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法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 型。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04
当代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
导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0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0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体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点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 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客观需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对世界法律思想的影响
丰富了世界法律思想的多样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为世界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和多 样性做出了贡献。
提供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对于世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强调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必须以法治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人们的法 治观念和意识。
指出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表明,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现代法治建设应当注重法律与道德的 协调发展。
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帮助我们更好 地应对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挑战。
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习指导
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习指导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习指导《中国法律思想史》内容丰富、历史性强、人物众多,需要大家记忆的知试点较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大家在复习时,不要贪大图多,要善于抓住重点,理顺条理。
在这里简要地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时把握的纲领。
1.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在这一章里,大家需要了解夏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明确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掌握西周的君权神授说。
其中西周的君权神授说是重点。
2.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首先明确以"亲亲"、"尊尊"为原则的礼治;其次,重点掌握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
3.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掌握管仲的改革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明确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了解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
其中管仲的改革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是重点。
4.儒家的法律思想明确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演变;掌握孔丘以仁、礼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孟轲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和荀况的礼法统一观。
需要着重记忆的是孔丘的法律思想。
5.墨家的法律思想重点掌握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明确墨家的立法和司法思想。
6.道家的法律思想重点掌握《老子》的法律思想;明确《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
7.法家的法律思想明确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了解慎到的尚法和重势思想;重点掌握商鞅的"变法"和"法治"思想以及韩非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8.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明确秦朝的"法治"思想,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和贾谊的礼法结合思想;掌握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了解《淮南子》中的法律思想和王充反神学的法律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
(六)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 (七)“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律实施论 1.有治人,无治法。 2.君制变、臣谨修。
(八)轻徭薄赋,经济方面的法律主张 1.轻徭薄赋。 2.制民之产。 3.重农轻商。 4.民富而国富。 5.保护自然资源。
四、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 1.“法先王”的思维模式。 2.家族伦理主义。 3.民本主义。 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 5.“中庸”的法律方法论。 6.德主刑辅。 7.重义轻利。 (二)主要特点 1.世俗性。 2.宗法性。 3.广泛强制性。
第二节 从“天命”、“天罚”到“以 德配天”的神权法思想
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1.是原始社会自然神崇拜的产物。 2.特征。 3.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夏、商的“天命”、“天罚”思想 三、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四、“德”字、“德”观念、“德”思想的兴起 (一)“德”字与“德”观念 (二)“德”思想的兴起 1.关于“德”的记载。 2.西周人对“德”的认识。
第一章 夏、商、西周——中国 法律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甲骨文、金文中所反映的 古代先民的法律观念
一、中国早期法律观念之源 中国古代早期的法律观念,是指先民对法律这
一新生事物的普遍看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最 初表现形态。
它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祀”与“戎”
二、中国古代“刑”、“法”、“律”、“礼”字 及其所反映的法律观念 (一)“刑”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二)“法”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三)“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 (四)“礼”字及“礼”观念 三、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 (一)直观性与单一性 (二)功利主义与义务本位
1.礼治具有天然合理性。 (1)礼讲等差,等级原则是礼治的基本原则。 (2)人性本善,以礼化之足矣。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11、以德配天这是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意思是说周公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
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2、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3、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4、明德慎罚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5、律学即法律注释学。
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
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6、理学产生于宋,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术。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
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先天地而生,忠孝仁义、三纲五常千古不变。
理学弥补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理论形式上粗浅直观的缺欠。
▲7、铸刑书这是春秋失去子产的一项法律改革。
即将刑法铸造在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
它开创了世界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8、《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实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这是董仲舒最先提出的。
其实质是一种“原心论罪”说。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
即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使儒家的仁义礼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10、神权法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夏、商时期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天命”、“天罚”,到了西周就演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受说。
▲1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编总论前言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文明的一部分1、什么是文化在本质意义上说,文化作动词理解,文化是人类向文明方向变化、转化的过程或趋势。
现在基本上作名词理解,即人类向文明方向变化、转化过程或趋势所产生的一切人类智力成果。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文化的分类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有五层次说,即分为物质、体制或制度、行为习惯、精神、思想、心灵、心性七层次。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中华民族向文明方向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全部知识和智力成果的一部分知识的分类1、横向分(1)三分法①人文社会科学A、人文科学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关于人的思想、精神方面的问题。
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B、\社会科学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现象,包括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问题。
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等②思维科学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科学。
思维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A\逻辑思维(左脑,西方人发达)B\形象思维(右脑,东方人发达)C\辩证思维(中脑,(西方人发达)D\直觉思维(心、东方人发达)E\悟性思维(心中心,东方人发达)③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中国法律思想史
法律思想有别于法律和法制。
法律和法制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才能创制,而法律思想则不限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也可以具有,只是它不占统治地位。
因此,中国法律思想史既包括中国历代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也包括历代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也不等于法理学或法律哲学。
中国法律思想从其开始产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这 3种社会中由于部分质变所形成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
它的发展约可分为 4个时期: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当时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贵族,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主要是利用“受命于天”的神权法思想和以“亲亲”、“尊尊”为指导原则的宗法思想来进行统治。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也受这二者的支配。
在这个时期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周公。
他吸取商末统治者残酷压榨人民因而被推翻的教训,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要求西周贵族以殷为鉴,主张“明德慎罚”,德刑并用,反对“罪人以族”,要求在判罪量刑时必须区别过失(“眚”)和故意(“非眚”)、偶犯(“非终”)和累犯(“惟终”),以缩小打击面。
这在当时整个世界的刑法史上,是难能可贵的。
他又修正了殷商的神权法思想,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由纯重神权走向兼重人事,为法律思想初步摆脱神权的羁绊提供了有利条件。
他还“制礼作乐”,以“亲亲”、“尊尊”原则为指导,健全了西周的礼制,为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这时的法律思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深入到法理学的领域,不少思想家对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与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合理因素的新见解,大大丰富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古代法学。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家族宗法制度
强调家族的地位和责任,对个人有着广泛的管控。
妇女与婚姻法
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地位和权益进行了限制和约束。
民主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1
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
中国经历了科技和思想的大规模引进,促进了法律改革的需求。
2
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
在政治、教育和社会改革中崛起了许多新的法律思想家。
3
辛亥革命与民主宪政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实行了第一部全面的民主法律体系。
现代与当代的法律思想
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
法律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和合同自由。
3 人权与法治进步
中国在人权和法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改革。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影响与启示
国际影响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思想对世 界各国的法律系统产生了重要影 响。
社会和文化变革
中国法律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法治建设的经验
中国的法律思想史为法治建设提 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结论和展望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对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和法制发展的系统总结和研究。
《中国法律思想史》PPT 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重要时期的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尊重家庭价值观念,强调仁爱和 人际关系,推崇道德和规范的社 会秩序。
法家思想
法治原则,注重刑法和刑罚,追 求公平和法律的严格执行。
佛家思想
强调慈悲和施舍,追求心灵的平 静与解脱。
封建时代的法律思想
律法体系
封建君主通过制定各种律法,维护社会秩序和统 治地位。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制度是维系社会,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的工具。
从历史上看,法律的文明,进步,取决于诸多的社会因素。
(现实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经济基础直接的,集中的反映,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的内容,本质,特点,作用,演变的过程与发展规律。
中国法律思想史与中国法律制度史的区别与联系,与法学基础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执法:诸葛亮包拯海瑞批判继承传统法律文化《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封建王朝的灭亡大多与法制败坏有关。
齐后主的灭亡:权性用事,有不附之者,阴中以法,纲纪紊乱,卒至于亡清明之世,注重法制,社会安定;腐败之世,法纪荡然,天下大乱。
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制是奴隶主贵族垄断土地,剥削和压迫奴隶与平民的经济基础。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夏商奴隶主贵族把原始的宗教迷信加工改造成“君权神授”“代天行罚”说,使之成为少数剥削者服务的工具。
《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夏朝《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尚书·盘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我乃劓殄之,无遗育。
”商朝统治者宣扬代天行罚说。
(为酷刑辩解)夏商法律思想特点:1.崇尚暴力,专讲刑杀,而不任德教;2.笃信上帝,专事鬼神,而不注重人事。
周公的继承与发展“明德慎罚”思想以德配天说: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坠命,要想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盂 鼎
•但天命会转移
(二)周公对神权思想的修正
• ⒈“以德配天” • 天是公正的: • “天命靡常” • 天命转移以“德”为前提条件: •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德的主要内容:敬天、敬祖、保民 • 保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周书》)、“知小民之依”
• ⒉ “明德慎罚”
第二讲 萌芽期的法律思想
神权法与“礼治”思想
一、夏商的神权法思想
红 山 凤 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 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 《后汉书》:“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 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皋陶(狱神) 神话中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
(一)“受命于天”与“天降典 刑”
• 夏商两代统治者对鬼神很虔诚,非常重 视祭祀。
• ——田中耕太郎:《法律哲学概论》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概览
(一)概念
•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我国历史上支 配各个时代法律内容的根本原理及 其流变,并阐明它们对当时和后代 法律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 因此,中国法律思想史是一门涉及 史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 叉学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中国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
• 夏朝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 • “有夏服于天命”
——《尚书·康诰》 夏禹:“菲饮食致孝于鬼神”
——《论语·泰伯》
• 商朝统治者把神与自己的祖先联系起来, 从血缘上找到了统治正当性的依据。
• 本部族与上天有密切联系,为人间至尊: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商颂》
• 自己的祖先是上天的好友: • “宾于帝”
• 不株连无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 重视教化,先教后刑——“群饮,汝勿佚, 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 诸臣惟工,乃湎于酒,无庸杀之,如惟 教之。”
三、三代的“礼治”思想
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豊 , 推之而奉神人之酒醴亦谓之醴, 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一)礼的起源
• 礼源于祭祀
• (1)推崇德政
• 勤政、惠民、裕民和任贤
•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侍士,犹 恐失天下之士”
• (2)慎用刑罚
• 区分故意和过失——“人有小罪,非眚,乃 惟终,有罪厥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 终,既盗极厥罪,时乃不可杀”
• 慎重断案——“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 时”
• 不可乱加干涉狱讼——“文王罔敢知于 兹,仅文王之孙,其勿误于庶狱”
•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 现代法律思想有自己的特征,但尚 包含以前各时代的遗产。法律思想史上 一时代的特征,即为对前时代的反动或 为其补充及继续发展,这意味着现代的 法律思想即为过去二千多年以来人类先 知先觉法律思想的沉淀物。欲根本理解 现代法律思想,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是绝 对必要的。
敦煌文书
⒊档案文献
• 内阁档案 • 巴县档案 • 淡新档案 • 宝坻档案 • 南部档案 • 紫阳档案 • 民国档案
三、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阶段
• (一)中国法律思想的萌芽期 • 夏——西周 • (二)中国法律思想的争鸣期 • 春秋——战国 • (三)中国法律思想的成熟期 • 秦汉——鸦片战争前 • (四)中西法律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期 • 鸦片战争后——
及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的内容、本质、 特点、作用、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规律。 • 研究方法 • 历史考证的方法 • 事实描述的方法 • 理论分析的方法
(三)研究资料
• ⒈基本研究资料 • 经部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⒉出土文物
甲骨文
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甲骨文
金文(钟鼎文)
简牍文书
秦简
汉简
本书回顾了自殷周 至清末中国传统法 律思想的发展演变 的全过程,阐述了 中国法律近代化变 革以来中国法律思 想的巨变等各方面 的内容。
• 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
与去国特 法其自色 学糟古的中 ,粕以法国 都,来学法 有建的分律 重设文支思 大我化学想 意们遗科史 义的产,是 。社和它一
会取对门 主其于具 义精了有 法华解中 制、中国
• 马小红:《中国古代法律 点 问 题 。
础 知 识 ; 下 编 侧 重 介 绍 学 科 研 究 方
编 。 上 编 简 要 介 绍 必 须 掌 握 的 专 业
『
中 国 古 代 法 律 思 想 史
』
分 为 上 下
• 饶鑫贤、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通史》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多 卷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 全部l1卷的编写工作,并由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 编写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学 科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标志 着这个学科走向成熟。
四、参考书
•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 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 社会结构。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 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二 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 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
• 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
(二)“代天行罚”
• “有扈氏威侮 五行…… 今恭行天罚” • “有夏多罪,天 命殛之”
二、西周对神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周公像
(一)对神权法思想的继承
• 继续利用神权法思想,如:
•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宁王惟卜用, 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 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 “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
• “礼,履也,所以事神以致福也。” • “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
• ★礼开始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它首 先是一种祭祀仪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后来,它逐渐演变为氏族内部的行为规 范,早期的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二)礼的核心——宗法制度
中国法律思想史
第一讲 导 言
一、寻找法的历史维度
曼 哈 顿
《说文解字》
从
又 持
『
中記
。事
中者
,也
正。
也
。
』
『 象 手 持 简 形 』
《说文古籀补》
•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 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 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 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 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 缠着活人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