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计风险

合集下载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试论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 内控薄弱 、 如 业务复杂的项 目)重要的项 目( 、 如 离任责任审计 、 预算执行 审计 )审计过程 中发现 、
有重 大违 纪 问题 的项 目等 ,需 要 的审计 证 据 数量
对性强。内部审计 以其独有的信息在企业 内开展 审计工作 ,为企业管理高层服务 ,为决策捉供参
考 , 企业 生 产 经 营 和 发展 服 务 , 这 方 面 , 部 为 在 外 审计是 无法 替代 的 。 二、 内部 审计风 险 的控 制 1 加 大对审计 计划 的控 制 .
是内部审计风险。因而 , 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
存在 , 内部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与外部审计相 比,内部审计风险具有 自身的 特点
1 .内部 审计 的 目的在 于提 高企 业的经 营效 益
具 有与企 业相 一致 的 目标
必须制定全面 、 科学 、 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
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 了解, 对其内部控制制 度、 经营管理 、 经济效益 、 财务管理及以往 审计 中 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 对审计风险进行评 估 。内部审计是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工作计划, 无 选择地按计划进行审计 。为加强 内部管理, 特别是 对下属公司的管理, 往往将审计风险大的单位作为 审计重点, 以期通过审计促进其改进管理, 提高管 理水平 。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审计风险基础 上, 对产生审计风险可能性大 的单位, 在确定 主审 人选 , 投入审计力量 , 审计时间安排等方面要予 以 周密安排, 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
织和审计人员在社会公众心 中的审计形象。审计 廉政形象的塑造要求全体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
各个方面严格遵守廉政纪律 、 高度 自 。 律 廉政物质文化是审计廉政文化 的载体 ,审计 廉政物质文化是指审计组织 中凝聚和体现着审计 廉政精神文化的审计实践过程 、审计工具等的总

试论审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试论审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营的性质 , 所处行业 , 外部监管 环境 , 企业的规模和 复杂 程度 。
经营风险与审计风险在 重要性方面存在着相 当紧密关系。企业

审计 风 险 与 经 营风 险在 内涵 上 的 关 系
审计风险与经营风险存在着区别 , 二者在 内涵 上存在着必 在 日常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中 , 临 着 许 多 的 经 营 风 险 , 些 因素 都 面 这 然 的关系 。经营风险是审计风险 的子类 , 多数 的经 营风 险的发 将直接影响重要性水平 的高低 , 最终将影响审计人 员在 审计工
报 风 险 , 数 经 营 风 险最 终会 产 生 财 务 后 果 , 而 影 响 财 务 报 多 从 表 , 致 重 大错 报 风 险 。在 审计 模 型 中重 大 错 报 风 险 又 是 审 计 导
三 、 计 风 险 与经 营 风 险 在 重要 性水 平 上 的关 系 审
审 计 重 要 性 是 指 被 审计 单 位 会 计 报 表 中 错 报 或 漏 报 的严 风 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经营风险进一步发展形成为审计风
时, 错弊 的出现 可能性就越 大 , 从而就会对 企业的经营风 险产
险。
审计 新准则 引入 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 念, 将审计风 险模型
化 分 为 来 自被 审计 企 业 的 风 险 和 来 自审 计 人 员 的风 险 两 大 部 分 , 营 风 险 与 重 大 错 报 风 险 是 既有 联 系 又 相 互 区 别 的两 个 概 经
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 定环境下可 能影响使用者 的判 断或 决 险 。
生 影 响 , 一 步 会 影 响审 计 人 员 审 计 工 作 的 质 量 , 成 审计 风 重构为: 进 形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 险。审计风 险整体 二 、 计 风 险 与经 营风 险形 成 原 因 上 的 关 系 审

试论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试论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除 国际“ 大” . 内事务所在招聘 四 外 国
( ) 计 独 立 性 的 缺 失 一 审
近 年 来 国 内 外 的 事 务 所 不 断 的 发 生 境 的 改 变 . 法 顺 序 的 先 后 不 同 . 得 这 立 使
( ) 册 会 计 师 的 胜 任 能 力 和 专 业 四 注
程 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 与信誉 . 甚 贿 赂 审 计 人 员 . 其 失 去 使
独 立 性 . 之 我 围对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的 外部 加
进 入 2 世 纪 发 生 了 轰 动 全 球 的 安 然 1 事 件 . 居 世 界 前 五 位 之 ~ 的会 计 师 事 务 位 所 — — 安 达 信 在 财 务审 计 中 未 能 尽 其 职 责 , 认 了 安 然 公 司 的 会 计 舞 弊 : 田 南 默 美 l 健 会 计 造 假 丑 闻 收露 . 方保 为其 连 续 多年
措施 已刻不容缓 。

我 国 颁 布 实 施 的 审 计 质 量 控 制 基 本 准则 足注册 会计 师职 l规范 的重 要组成 \ l 部 份 . 保 证 审 计‘ 是 r作 质 量 . 范 审 计 行 规
为 的 基 本 准 则 。 果 事 务 所 未 能 认 真 贯彻 如
( ) 关 注 册 会 计 师 相 关 法 律 紊 文 二 有

审 计 风 险 的 成 因
《 国注 册 会 计 师 质 量 控 制 基 本 准 则 》 势 中 , 必 造 成 会 计师 事 务 所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混 乱 .
导致会计师 事务所审计计划编写 的不 当. 造 成 审 计外 勤 1 作 、 计 取 证 、 计 工 作 : 审 审 底 稿 编 写 和 复核 等 =作 严 重 错 误 和 遗 漏 . _ I = _ ( ) 计 师事务所聘任制度扭 曲 六 会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里的规 定和 审计风 险的特征 , 而且在文章 中 引入 了最新颁 布的 《 中国注册会 计师审计 准 则》的内容—— 最新规定的审计风险模型 。第 二部 分从现 实情况入 手, 阐述 了现在社 会 中
审计风险 个 方 面分 析 了产 生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风 险
措施
引 言
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 发展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但不断出现的 “ T S 郑百文” “ 、 银 广夏” 等事件, 却无异于一颗颗地雷 , 在让 投资者血 本无 归的同时 ,纷纷把指责投 向 了会计师事务所 , 上述事件的发生 , 尽管存 在许 多其他方面的原因 , 但提供审计 、 验资 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这 一系列事件本身看是消极的 ,但对 整个业界乃至社会的震动和影响却是积极 的, 它促使业界从 中吸取教训 , 高了对审 提 计风 险的 认 识 程 度 ,因 此应 充分 认 识 审 计 风险的特征 、 具体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 并在 实务操作中寻找 出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 径和措施 。
而普遍存在的低价 竞争 、高额 回扣现 象, 加之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越 权介入 , 使 事务所与注册会计 师处于不平等竞争的恶 劣环境 中 , 审计 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难 以实
现。
原 因和 防范措 施 。 第一部 分从审 计风险 的涵
义入手 ,详细 阐述 了审计风 险 的在各 国准则

审计活动技术性很强 ,不仅要求审计 ( )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 二 人 员具有扎实的会计 、 审计、 税务、 法律知 Ⅸ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规定 了常 识 ,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 经验 、 较强的分析 规情况下的详细程序 ,但很多复杂情况需 和判断能力。否则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 要凭借专 业判断和职业经验来处理 ,决定 的经济 活动做 出科学的判断,风险也就在 是否追加 审计程序 。有的注册会计师把执 所难免 。我 国的审计事业起步晚 ,队伍年 资格考试的门褴 又过低 , 使很多审计人 行审计程 序等 同于遵循 了审计准则,事实 轻 , 上审计准则不仅包括注册会计师应执行 的 员缺乏经济理论 、 基建工程 、 现代信息技术 审计程序 ,也要求保持执业谨慎和合理 的 等专业知识 ,与对审计人 员的高要求不适 专业判断 。 应 ,导致了风险的产生 。 3 、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公 司舞弊主要集 中在虚增利润 、虚 构 交 易 、虚 构 原 始 凭 证 、 隐 瞒 重 大违 法 行 为 审计报告 的形成过程 中有若干环 节 , 等, 这些行为如果 仅对账是难以查出的 , 需 如果质量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未实施必要 要运用职业判断 , 做到勤勉尽责 , 保持应有 的监督和复核程序 ,则导致 出具的报告质 量偏低 ,形成审计风险 。 的职业谨慎。 ( )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因素 二 ( ) 三 审计责任界定标准未能达成共识 l 、被审计单位本身存在风险 业界认为 ,只要遵守专业标准 ,保持 首 先 ,现 代 企业 的经 营 风 险 、融 资风 谨慎 , 通过适当的审计程序 , 是能够将重大 的错报事项揭示出来 的。但 由于审计的 固 险不断加大 ,而 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必然 有限制 ,并不能保证 将所有的错报事项都 增加审计风险。尽管 经营失败不等于审计 但注册会计 师往往难逃诉讼。其次 , 揭示 出来 ,因而也不能要求对于所有未查 失败 , 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 ,关键在于未查 出 随着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企业内 的原因是否源于审计过失 。 如果存在过 失, 控的重点由财务部 门转移至电子数据处理 部门 , 财会人员对交易的直接监督减弱 , 未 则要 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 而法律界与公众则认为只要审计报告 经授权存取 、 修改资料可能不 留痕迹 。 人工 意见与被审单位 的实 际情况不符 ,就应承 作业的减少会导致人工发现错误 与舞弊的 担法律 责任 。 法庭在受理相关诉讼时 , 也倾 机会变低 , 而通过设计、 修改应用程序或 系 向干保护所谓的 “ 弱小群体” ,强调均衡损 统软件所发生的错误与舞弊可能长时 间存 再有 , 财务舞弊是会计信启、 失, 运用了 “ 口袋”理论, 深 使事务所和注 在而不被发现。 也成为导致风险的首要原 册会计师无法摆脱不合理的审计风险困扰 。 失真的最终原因 , ( )被审计单位舞弊 四 目前我国企业 会计舞弊动机强烈,假 账现象普遍 ,且绝大多数的报表舞 弊是 人 为主观 的,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 做出了“ 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 的应对措施 , 做假方法从会计核算过程的粉 饰转移到虚 构经济业务 ,即从真账假做到假账真做 的 过程 。 所有这些 , 注册会计 师靠现有的审计 方法和程序难以发现 , 风险越来越 大。 舞弊 是故意行为 ,它要求注册会计 师具有更高 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敏 感度 ,降低重要 性水平 , 对异常情 况需扩大审计范 围, 追加 审计程序 ,这就要求注册会计 师在审计过 程 中延长审计时 间,增加审计成本 。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规避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规避
审计风 险, 是指 会计报 表存在 重大错报 或漏报 , 注册会 师 的政治素质 , 而 确保审计 队伍政治上的纯洁性和 可靠 性。 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 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 审计模型 为审计 其 2 .强化业务培训, 高注册会 计师的业务水平 , 提 从技术上
风 险 =固有风险X控制 风险×检查风 险, 要求审计人 员在 充分 防范审计 风险。注册 会计 师应 加强 自身的后续教育 , 不断补充
原因造成 的 , 审计风 险是 具有偶然 性这一特 点非常 重要 , 因为 范 围, 制订和 《 计法》 审 配套 的财 经处罚 的法 律规 定, 既体现 审 只有 在这一前 提下 ,审计人 员才会努 力设法避 免减少 审计风 计再监督功 能, 又不超越权 限。在各部 门法律法规还 不能完全 险 , 审计风 险的控制 才有意义。第四, 对 审计风险 的系统性 。审 协调 的情况 下, 审计中可 以引用有关部 门法律法规 对违反规 定 计风险普遍的存在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审计风 险因素存 的财政 、 财务 收支行 为进 行新 问题定性 , 但必须 依照 《 审计法》 在于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 。对于各 个环 节的每一项 具体风 险来 及实施条例 的规定对违规 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 。 此外还要注重 说, 又是 由多 因素构 成的 , 中既有客户方面 的因素 , 其 也有注册 防范审计活 动中对应予 处理处罚 的违纪违 规新 问题进 行越权
评估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 险的基 础上确定检查风 险, 通过控 制检 新 知识 , 主动 学习和掌握与 审计业务 相关的法规 和制度 , 多看 查风 险最终将审计风 险控制在 可接 受的水平 。审计风 险的特征 相 关的业务 书籍和专业杂 志 , 吸取别 人的经验和 教训 , 提高业 是指 审计风险在性质方面所表 现 出来 的特 点, 正确地认识 审计 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 从而减少职业风险 。 风险的特性 , 有助 于对审计风 险施以有效控制: 第一 。 审计 风险 3 .提 高注册会计师 的依 法行 政意 识, 做到知法 守法, 法 依 的客观 性。 审计风 险是 客观 存在 的, 以人们的意志为转 移。 不 采 办 事。注册会计师要有较为全面 的法律知识 , 除了把握本待 业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新三板企业是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的非上市公司。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新三板企业也需要进行审计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由于新三板企业的特点和环境不同于传统上市公司,其审计风险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审计风险。

一、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分析1. 市场环境风险新三板企业上市的门槛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处于成长期或发展初期,财务状况可能不够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来支撑审计工作,审计师很难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全面的了解。

2. 股权结构风险相比于传统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的股权结构通常更为复杂,存在较多的非上市股东和股权分散的情况。

这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可能受到股东利益的影响,审计师难以对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客观的审计。

3. 内部控制风险由于成长期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陷,审计师难以获得足够的内部控制证据和合规性证据,无法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评价。

4. 遵从法律法规风险新三板企业上市后需要适应证券监管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息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方面。

但是因为很多企业处于成长期,可能对法规的了解和遵循存在疏忽和不足,导致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难以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财务信息。

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规范公司管理,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

通过内部控制的强化,可以减少财务造假的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加大对信息披露的力度,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

并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企业对外部提供的信息的合规性和及时性,减少审计风险。

3. 建立独立董事和监管机制企业应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管机制。

试论独立审计的风险

试论独立审计的风险

试论独立审计的风险摘要: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客观上要求对审计职业界加强风险研究。

要降低审计主体的审计风险,就必须正确识别和估测审计风险,正确判断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公信力,从而推动我国的独立审计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独立审计;审计风险一、独立审计风险的含义与基本特征(一)独立审计风险的含义对于独立审计风险的含义,国内外理论界由于所站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 号(SAS47) 认为: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底公布了第二批独立审计准则,其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第三条对审计风险定义如下:“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同时,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审计风险分为3个层次:一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二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发表了不适当意见的审计风险;三是广义的审计风险——审计职业风险,即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工作中存在错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而造成损失的概率。

而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即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

以上几种定义,虽然界定范围有所不同,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做出的审计结论和提出的审计意见偏离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的可能性。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三板作为我国股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并且具有市场流动性较强、门槛较低的特点。

由于新三板企业规模较小、信息披露不够完善以及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导致其审计风险较高。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中可能导致审计师未能正确发现或者判断重大问题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在新三板企业中,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审计风险较大。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急需加强对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以保障其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和市场化转型进程的可持续性。

本研究将从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的分析入手,探讨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新三板企业审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加强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研究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帮助新三板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预防潜在的经济损失和信誉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营。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提供参考,促进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通过深入理解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问题,为各方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和决策支持,推动企业的规范运作和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新三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甚至使得企业陷入信誉危机。

通过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控制,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增强市场对新三板企业的信任度,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试论独立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试论独立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和 损 失 的可能性 。形成 审计 风 险 的 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既 与 社会 、经 济 、法 律 环 境 等 外部 因 素有
关,又与审计人 员 自身的思想学识、道德文化、专业水平以及审计组织 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管 理 体 制等 内部 环境 因素 有 关 。因此 ,要 降低 审计 主体 的 审计风 险 ,就 必须 正确 识别 和估 测 审计风
着审计 事业 的发展和人们法制 观念 的 日益增强 ,社 会上对 审
审计风 险包括 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和检查 风险 。固有风
计人员法律责任 的认识越来越 清晰 ,审计风险 已成 为审计机 险是指假设不存 在相关 内部控制时 ,某一账 户或相关类 别单 构及审计人员所面 临的一 个无 法回避的现实 问题 。因此 ,审 独或连 同其他 账户或相关 类别产 生重 大错报 漏报 的可能性 。 计 人员必须增强风 险意识 ,准确把 握其特征 ,努力 适应复 杂 控制风 险是 指某 一账户或相关类别单独或 连同其他账 户或相 多变的审计环境 ,提高 审计 质量 ,有效地防范 和控 制审计 风 关类别产 生重 大错报漏报 ,而未能被 内部 控制 防止 、发现或
收 稿 日期 :2 0 —0 —2 06 3 2
作者简介 :刘红霞 ( 9 1 。女 ,北京人 ,北京市 计划劳动管理 干部学院总务处 副处长 . 1 6 一)
维普资讯
・3 Biblioteka 6・北京市 计划 劳动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20 0 6年第 1 卷第 2 4 期
” 近年来 发生 的 “ 安然 事件” “ 、 世通事 件” “ 、 银广 夏事 对含有重要 错报 的财务报表没有适 当修正 审计意见 的风险 。
独立审计具体 准则 第 9 号—— 内部 控制 与审计 风 险》 件”等揭示 了注册会计 师审计风 险 的普遍性 。如何加强 审计 我 国 《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新三板企业是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交易的企业,它的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由于企业规模小、信息披露不足、监管不严等问题,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文将从审计的角度出发,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1. 信息披露不足新三板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相对较低,由于规模小、人员匮乏,企业往往难以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很难获取到足够的信息,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 内部控制不完善由于新三板企业的规模较小,内部控制体系相对薄弱,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导致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增加,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验证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加了审计风险。

3. 技术含量高新三板企业中,有很多是高科技企业,其业务复杂,技术含量高,审计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否则容易漏报或错报,增加了审计风险。

4. 监管不严新三板企业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小,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不如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严格,这也给企业提供了造假的机会,增加了审计风险。

1.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新三板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减少审计风险。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新三板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3. 招聘专业审计人员新三板企业应招聘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特点,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审计工作。

4.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新三板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手工操作,降低财务造假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5. 提高对审计师的要求监管部门应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降低审计风险。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在维 业遭受损失而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时 , 投资人及其债权 认 护市场经济秩序 、 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人都会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应有 的谨慎 , 为是
重要 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涵义 审计根据不 同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 审计 、 民间审
计风险; 相反 , 有些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弱化 , 就会大
大增加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 , 一些会计 师事务所为招揽业务 , 追求 经济效益 , 占领市场 , 置职业道德 于不顾 , 竞相压价 ,
什 么过失 , 由于他们与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关系而 只是 被起诉承担连带责任。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失败 , 大多
数遭受损失的投资者都希望得到更 多的赔偿来弥补 损失 , 因此审计这家企业的注册会计 师及会计中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发现企业财务报
表 中存在的全部问题 ,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判定
注册会计师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谨慎 。 所以如果一家企
文章编号 :62 0 0 (0 10 _ 0 - 2 17- 4 72 1 )90 6 0
收稿 日期 :0 10_ 2 1— 83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公 司所有权 和经 营权 的 分离 , 它是市场经济发展 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注册会 计师审计作为第三方审计 , 在审计抽样的基础上对财 务报表 的合法性 、 公允性发表意见 , 为社会公众 和财 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 的财务报表信息及其他相关 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 的不断发展, 注册会计 师审计 已
给予极大的关注 ; 另一方面 , 信息使用者对注册会计 提 出了很高期望 , 他们要求注册会计师查 出全部的舞 弊和差错 , E 保证 市公司的会汁艟
三、 注册 会计师 审计 风 险的控 制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新三板作为创新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新三板挂牌。

作为新三板企业的监管主体,审计机构在新三板企业的审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披露风险:新三板企业往往信息披露不够规范、透明,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虚假、不真实的情况,容易引发投资者的误导,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害。

2.内部控制风险:新三板企业往往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例如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完善等,容易导致资金流失、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3.诚信风险:由于新三板企业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企业经营者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对于以上审计风险,审计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进行防范和控制:1.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应加强对新三板企业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对于虚假披露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2.加强内部控制的审计:审计机构应对新三板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3.强化审计程序: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关键账户、关键风险点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加强对诚信风险的监督: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诚信风险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避免因企业经营者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

5.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审计机构应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审计水平和业务素质,并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存在一定的特点和挑战,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进行防范和控制。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经 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执行 国家政策法规 、履行经济 责任和廉 洁勤政 情况 的审计 。经济 责任审计是具有 中国特 色的 审计工作 , 是审计工作 的一项 重大突破 , 也是我 国审计发展 的新 趋势。 近年来 , 在党中央 、 国务 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 , 全国 各级审计机关 和干部管理监督部 门协作 配合 , 不断探索创新 , 推 动经济 责任 审计工作快速发展 。 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监督 、 促 进党 风廉政建 设 、推动完善 国家治理 和保 障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等方 面 , 发挥 了积极作 用。与此同时 , 由于这项工作是新兴 的 审计事 物 , 处 于理论与实务 的不断探索 之中 ,加之法律法规体 系、 审计技术方法 、 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等均有待提高完善, 致使经 济责任 审计 面临诸多风险 隐患 。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研究 , 积 极探索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 势在必 行。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经济责任 审计风险 ,是指审计机关 和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 部进行经济责任 审计 中 ,作出 的审计评价 和审计 结论与客观事 实不符 ,审计行 为与法律法规背离 ,给审计各方 关系人带来损 害 ,导致审计 主体需 要对其行为和所做 出的审计 结论及其后果 承担责任 。 区别与其他类 型的审计 ,经济责任 审计风 险具有 以下突出 特点 : 一是 风险表现形式 的多样性 。 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评 价风险 、 审计责任界定风 险、 审计报告风 险和审计 处理处罚风险 等 四个方面 。由于被审计人和被审计 单位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 审
《 经济师b 2 o 1 3 年第 6 期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 监督、 促 进 党风 廉 政 建 设 、 推 动 完善 国 家治理和保 障经济社 会健康 发展 等方 面, 发 挥 了积极 作 用 。 与 此 同时 , 由 于这

试论我国民间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试论我国民间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既 没 有 委 托 人 的 监 督 ,更 没 有 任 何 第 二 方 的 勇 者 参 与 和 制 约 。因此 , 常 把 “ 常 按
期 完 丁 ” 作 为 主 要 F标 , 对 执 业 风 险 估 4 计 不 足 ,甚 “ 儿 ” 多 时 ,为 赶 _ 期 , 活 r l
早 把 执 业 风 险 丢在 腑 后 。 所 以 ,注 册 会
关 ,汁 册 会计 师 的 业 务 险几 乎 都 是 “ 来 时 ” 无 论 是 验 资 业 务 还 是 审 计 业 将 , 务 部 仅 有 一 个 完 工 期 限 的 约 束 , 工 作 中
第 一 因市 计 客 体 人 为 因素 昕 固 有 , 的 一 审计风 险 ,单位 因人为 因素或环 种 境 冈 素 的 影 响 而 客 观 存 在 的 一‘ 不 确 定 些 性 。 其 主要 成 冈 及表 现 有 :被 审 计 单 位 为 了达 到 某 种 不 良 目的 , 故 意 在 会 计 资 料 及 其 他 资 料 中 弄 嚯 作 假 、掩 盖 真 相 , 扭 曲 财 务 状 况 和 经 营 成 果 , 更 有 甚 者 提 供假帐 、假 凭证等 假会计 资料 。 由于被 审计 单位经营 活动 的复杂性 和审 计时 限 等 因 素 制 约 ,造 成 审 计 本 身 不 便 全 部 使 用详查 法 ,往住 采用抽 查法 ,进行 抽样 审 计 , 因 而 不 可 能 对 每 本 账 册 、 每 笔 业 务 、每 件存 货数量 价值 、每 项往 来款项 逐 一审 计 , 也 就 不 可 能 将 存 在 问题 全 部 查 , 这 是 审 计 固 有 风 险 的 主 要 来 源 , 当然 也是市 计风 险的丰 要来 源。
至 瓣 弊 , 同 时 , 随 着 金 融 危 机 的 日益 蔓 延 ,客 观 J 加 大 了 某 些 行 业 、 企 业 的 经 一 营 风 险 , 尤 其 是 f市 公 司 为 了 粉 饰 、 = 绩 ,利用 各种 方式进 行 财务操 控 ,这 对 注 册 会 计 师 来说 规 避 审 计 险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注 册 会 计 师 作 为 市 场 经 济 的 制 度 安 排 ,它 的 主 要 职 能 足 对 企 、 计 会 [ 作进 行社 会 审计 监 督 , 而 责 任重 人 , 作 『 更 加 重 要 。 无 论 是 政 府 部 ¨ 对 市 场 f ] 的 督 管 理 ,还 是 企 业 的 经 营 干 战 略 发 ¨ 眨 , 以 广 大 投 资 者 的 投 资 决 策 ,郜 有 赖 于 }册 会 汁师 审 所 提 供 的 真 实 准 确 _ 丰 的 会 计 信 息 。 特 别 是 在 资 本 市场 中 , 注 册 会 计 帅 对 上 市公 司 财 务 报 告 的 审 计 , 对 于 提 高 企 业 会 计 信 息 质 萤 , 维 护 J。 。 大 股 民 和 投 资 者 的 权 益 ,保 障 国 家 税 收 和 经 济 秩 序 , 以及 引 导 市 场 资 源 的 科 学 配 置 ,发挥 着至 关重要 的作用 。

试论国家审计风险及防范

试论国家审计风险及防范

试论 国家审计风险及 防范
仲静秋
( 贵溪 市审 计局 , 江西
[ 摘
贵溪
350 ) 340
要】 随着 改革开放 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 强 , 国家审计风 险已成为 审计界 密切 关注的 问题 。影响审计风 险的主
观 因素是 审计人 员素质参差不 齐, 审计机 关和审计人 员的风 险意识 薄弱和执 法不公 , 审计行 为不规 范, 而影 响审计风险的 客观 因素是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要提 高国家审计质量 , 必须加强 自身素质建设 , 强审计风险意识 , 全国家审计质量管 增 健 理措施 , 加强 审计 工作的规 范化 与法制化 , 降低 审计风险的发 生。
[ 键词 】 审计风险 ; 关 防范 ; 策略
[ 中图分 类 号】 F3. 29 4

[ 标识 码 】 B 文献 现在 政治 领域 等方 面 。特别 是 当审计 风 险的产生 是 因为

国家审计风险 的含 义
行 政干 预 使 审计 偏 离 “ 法 审 计 、 观公 正 ” 依 客 的原 则时 , 审计风险一般是指财务报告本身存在错报 , 受业务 就可能引发对整个政府的不信任 , 影响范围更广。 复 杂程 度 、 内部 控 制 制 度 、 审计 方 案 、 审计 成 本 、 计 经 审
国家审计具有执法性质 , 审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说 计 风 险。
属于 政府行 为 , 旦发 生 审计 风 险所 造 成 的后 果 是严 重 一 的。损 失 的层 面不仅 是 审计 机 关 , 而且 也 可 能涉 及 到某 级 政府 的 损 失 , 不仅 是 表 现 在 经 济领 域 , 而且 也可 能 表 [ 稿 日期 】 07 】-2 收 20一11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试论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近年来,新三板企业以其政策优势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对于医药、金融等行业的企业而言,假冒风险、审计风险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

1、行业风险新三板企业涵盖多个行业,不同行业的审计风险也不同。

例如,金融机构存在资本金不足、贷款坏账率高等风险;医药企业存在获批问题、合规隐患等风险;而科技企业则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技术创新不足等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一些新三板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财务数据漏洞、隐瞒信息、弄虚作假等,导致审计风险较大。

3、治理结构风险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独立、高效、透明的管理和决策机制。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企业失控或是内部控制不力而引发审计问题。

4、投融资风险新三板企业也存在投融资风险,比如虚假宣传、资本盘算等。

这些问题都会对企业的审计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必须得到控制。

1、合规性审查企业应当严格对财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对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并且建立完善的审计记录和系统。

同时,企业要对自身的业务和行业特点进行梳理并建立合规性制度。

2、内部控制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明确责任体系和流程,建立科学的审计流程。

并且要细化内部用户的访问权限,建立完善的操作日志体系。

以上控制措施可以减轻审计风险。

3、披露透明企业应当尽可能的公开自身业务,发掘自身优势,同时承认自身缺点并尝试去改善,增强财务报表的精确性和透明度,从而更好的预防财务问题的出现。

4、独立审计企业应当尊重独立审计机构的意见并对问题积极响应。

企业应当认真聆听审计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审计问题要有积极的反馈。

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审计结论积极改进不足之处,提高治理和管理水平。

总之,审计风险对于新三板企业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事项。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和行业特点,合规性审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透明披露、独立审计等措施来降低审计风险。

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试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松弛,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主要有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素质不高、审计程序不合理等,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方面的差异等客观原因使得内部审计风险错综复杂。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控制措施,以使得内部审计更有效率,更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控制规避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1.客观原因。

(1)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当前,一部分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 为谋求高额利润或逃避税收, 有意弄虚作假, 谎报业绩,实行两套账,用虚假会计信息掩盖虚方实盈、虚盈实亏等现象。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乏力,甚至失灵,则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就大,若在此基础上造成审计风险增加。

(3)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

(4)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审计范围也是一个渐大过程。

随着审计范围转移到财务报表上来,审计人员的责任也由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并开始发生了针对审计责任的诉讼。

此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通常成为审计的出发点,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观念也扩展到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全部,以及管理政策的诸问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业务和责任的意识也急速增强。

在传统的审计范围之外,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健康作出报告。

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不稳定性增强,公司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求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化。

业务数量的增多,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而且这种不当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在抽样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当大。

交易业务日趋复杂,对其进行恰当记录也日见困难。

2.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思想水平不高, 敬业精神不强, 以审谋私, 态度马虎, 随意签字盖章,就会加大审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1.评估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

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

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

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

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empirenews.page--]3.终极审计风险。

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

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

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

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应尽量按计划规范操作,以使终极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审计风险范围内。

简而言之,评估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是主观确定的,而终极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果。

因此,审计人员在决定是否承接某一审计项目时,可以将评估审计风险与可接受审计风险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取舍。

如果接受该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使终极审计风险等于或小于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

虽然终极审计风险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后者,它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1.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
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简单地说,审计重要性就是错报的可容忍程度,其量化标准即重要性水平。

也就是说,在重要性水平之内的错报,是可以容忍,可以接受的。

因此,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反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这样才能保证终极审计风险在一定水平内。

反之,评估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这里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评估审计风险。

这一反向关系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即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对审计工作质和量的要求就越低,在此条件下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风险因而也就越低。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

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

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

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也是正向关系。

因为终极审计风险基本上取决于可接受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

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提供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越低。

因而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empirenews.page--]评估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是正向关系,即评估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应越多,这样才可降低终极审计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则为反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因为搜集的证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因而越容易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也就越小。

终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也为反向关系,即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终极审计风险就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