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6
《红星照耀中国》激趣导读课教学设计【名著分析】这是一部新闻通讯报告集,也是一部纪实作品,其最大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同时这也是一本写关于写红军、共产党和红色革命的一本书,很多学生不爱阅读,另外这还是一本将近500页的厚厚的一本名著,加上很多内容的枯燥,学生很难坚持读完。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如何引导学生从纪实文学的角度而不是把其当成历史书的角度去阅读这部书就显得很重要。
基于这些等等考量,我把这次导读课定位于“激趣导读课”,即激发兴趣,寄语感动,给予方法,为学生下一阶段的重新阅读作个引领。
【教学目标】1.依据体式,紧扣特点,挖掘核心,为激趣导读找寻“趣点”2.立足课堂,用足核心,步步推进,为激趣导读催化“兴趣”【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简单浏览名著,提前一天印发“预习任务单”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一、渲染背景,设谜激趣,导入教学。
师:今天,我们导读的名著是——《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那么其最大的特征是什么?今天,我们重读这部名著有何价值与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背景资料。
屏显(背景音乐):一个特殊的时代…………(详细文字略,见PPT)有这样一个人…………(详细文字略,见PPT)有这样一本书…………(详细文字略,见PPT)有这样一种影响力…………(详细文字略,见PPT)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特殊的人,一本特殊的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特殊的影响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的来做一趟解谜之旅。
二、利用目录,简单回顾,初步感知师:大家基本上都已经读完了这部作品,那么这部书里面都写了哪些主要的内容呢?可以联系目录来简单的说一说。
(预设:5-6名学生来回答)师(小结):这既是一部记者采访的新闻通讯报告集,也是一部记录红军、长征、共产党和红色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板书:红色经典),师(追问):那么,这部能产生刚才前面所说的如此巨大影响力的红色经典的真正魅力三、选段阅读,讨论交流,探寻“真实”师:那么,这‘真实’的具体魅力究竟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进入“选段阅读,探寻‘真实’”这一环节,活动的形式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PK发言”。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课件_0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学习目标: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2.选读作品中介绍领袖人物的章节,了解共产 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 3.学习名著阅读方法,体会长征精神。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 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 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兼任 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 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 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 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 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逝世。遵照其遗 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 学未名湖畔。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 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 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 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 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 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 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 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 彭德怀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龙兴镇中心学校八年组全体同学
2018.12.25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多读书。 谢 谢 指 导!
浏览目录,说说作品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深入延安根据 地的访)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作者耳闻目睹了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 力求最真实地报道开篇中提到的“一些未获解答的 问题”。
选读作品中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相 关章节,圈点勾画出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特点。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0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了解红军长征,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初1710班《红星照耀中国》调查报告二、整体感知(一)作者介绍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二)红星知识竞赛规则: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加1分。
(三)默读语文课本64-65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这本书的问世有何意义?3.如何理解书名的含义?三.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一)思考: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二)如何读纪实作品?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1.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2.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四.读故事,知人物(一)选读汇报。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示例:阅读《造反者》选段49页—53页(或40—44页):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外,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我喜欢的人物:主要经历: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作者评论:我的感受:五.感悟长征(一)这本书中,不仅记述了与这些伟人们的交谈,而且单独用一章记述长征(第五篇),读了这一章后,你对长征有了哪些认识和感悟?示例:画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长征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长征的历史价值;(二)讨论思考: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六.课后作业推荐阅读:王增树的《长征》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板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看目录,知内容读故事,知人物探长征,知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新人教版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
这段话,初读时并不起眼。但设想一下,此时斯诺这 个“外国人”孤身一人,惴惴不安地进入当时谣传为“赤 匪”的老巢,一路上无论是雇佣的骡夫对他的牛皮鞋子多 次表示羡慕,还是红区那些醒目的黑字写的标语都让他感 到异常不安、恐惧。更何况此时的斯诺撞见游击队正在操 练,为游击队是否会把他当做“白党”处决而心绪难安。 这时这个温和文雅的清秀青年的出现,可不是神兵天降? 最让斯诺激动的,更莫过于这个青年用英语跟他打了招呼! 在一个外界传说都是“无知土匪”、“强盗”的红区,竟 然听到了相隔已久的英语!这打破了斯诺过去因他人传言 对红军产生的印象,不得不重新重新观察这个温文尔雅的 红军指挥员。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是清朝大官,父母知书达礼,自 己有突出的文学天赋又上过大学,受过开明教育,竟然因组织学生 运动,锒铛入狱一年。
此后他先后留学法国、德国、英国,竟在国外学习期间组织建 立了后来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直接与国 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汇合。
名著导读
他二十六岁时,尽管蒋介石并不喜欢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却 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名著导读
紧接着,周恩来亲自动手替斯诺起草了一个为期92天的旅程,上面细致地写 着旅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信和我一样做过旅行攻略的人看到这里都会由衷佩服周 恩来。7天的旅行计划都让人苦不堪言,更何况周恩来一挥手便是92天的详尽计划, 其思维的缜密、工作的高效率令人叹服。再来看一看,斯诺是谁?一个无政党观 念的美国记者。周恩来是谁?一位东部战线的司令。周恩来替他安排在百家坪过 夜,又为他写旅程计划,又安排他骑马去临时首都,又帮他打电报告知毛泽东和 其他苏区干部。周恩来周到细致的接待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大国之邦的礼仪,你要 是斯诺还能在他身上见到一丝外界所传的“土匪”之气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第二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复始之旅》《大河彼岸》等。
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6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者1972年2月1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内容摘要】《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刻画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书中那些鲜活的历史真实,以及作者呈现这些历史真实的艺术技巧。
1.鲜活真实的内容(1)人物的真实性。
作者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叙述内容的真实性。
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整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3)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对背景环境的介绍和描写,奠定了整本书真实感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2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含义、基本特点。
2.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3.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手段】白板功能、投影仪功能和“班级优化大师”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出自那篇作品?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使用白板播放PPT。
)(板书课题:纪实作品的阅读)二、我来问请同学们以“组团”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
然后每个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明“含金量”,也就是这个问题答对了给几颗星。
问题的表述格式是:某团的问题是……,含金量……颗星。
请团长把写在纸上面。
三、我来答授课老师出示答题规则:先让提出问题的团队指定别的团回答,答对了,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功能给回答对问题的团队成员加星。
如果没有回答对,各团就抢答这道题。
谁答对了给谁加星。
(白板出示)授课老师通过展台逐一展示五个团的问题。
各团积极答题。
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记录成员表现。
四、我来讲(一)探讨“纪实作品”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1.探寻“纪实作品”的含义。
2.探讨“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明确: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白板展示)(二)探讨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明确: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五、我来练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问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和目录,你有什么收获?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6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为激发学生阅读本名著的兴趣,本设计首先以背景导入,再以读教材和目录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部经典的影响及意义、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接着安排选章节阅读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精神。
再进行阅读指导、布置作业这一环节。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这部经典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阅读的转变,为下步阅读整部作品做好铺垫。
最后在师生的诗歌朗诵中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课后阅读这部红色经典的欲望。
教材分析:以读教材、读目录为切入点,充分了解教材、目录的内容,探究作品的社会背景,探究“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的产生经过、影响及意义。
初步感知作品中采访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并制定读书计划。
学情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新闻作品,纪实性强,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时容易因为混乱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大多同学还未接触到这部著作,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读书的思路和重点,需要选择某一章节的内容来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的影响及意义;(重点)2.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重点)3.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节选),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重难点)教学方法:探究法、点拨法,速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题目解说三、出示本课目标并介绍作者四、读教材,了解作品影响、意义及创作过程(教材64页)五、读目录,了解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1、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时间)2、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六、阅读精彩片段(《红军旅伴》),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1、快速默读精彩片段,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然后概括其主要内容,写下你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课件_14
教师示例:
历史事件:第五次围剿
• 事件过程:蒋介石发动的前四次围剿均以失败告 终,第五次围剿采用了新战略,包围“匪军”, 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这次围困中,红军死伤 超过六万人,平民饿死或被杀的有一百万。红军 主力被迫后撤,成千上万的红区农民带着凡是能 够带走的东西跟着后撤。成千上万的农民赤卫队 和游击队在少数正规人员的领导下仍继续坚持抵 抗到底,经过多个星期的战斗后,南京方面终于 占领了红军的主要城市。
教师示例:
历史事件:第五次围剿
• 事件结果: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区 大片地区失守,国民党下令无论是否是“赤匪” ,一律杀光,苏区人口减少了六十万。到一九三 四年,整个鄂豫皖有一半已成荒地,留下的房子 极少,土地荒芜,白军占领的村子无不尸积成山 。国民党的目的是将苏区化为无人区,如果红军 再度占领也无法取得补给。这次经历增强了共产 党部队的士气,使他们决心要死战到底。
——《红星照耀中国 造反者》
周恩来
教师示例: 人物纪实:周恩来
• 周恩来性别:男 • 籍贯:江苏 • 职务:红军指挥员 • 家庭背景:官僚家庭
• 性格:冷静、温和、节俭、吃苦耐劳、不屈不挠 生平: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一九一九 年领导学生运动,被关了一年;后在巴黎帮助组 织中国共产党;二十六岁任黄埔军校秘书,黄埔 军校政治部主任;二十八岁时在上海组织工人罢 工运动;在南昌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组织广州
教师示例: 人物描写:周恩来
•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 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 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 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 产物。......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 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 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 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 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品读文本,,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速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部作品,这节课我们主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大家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大家会一起探索、谈论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红军曾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错,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写是一首,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我们的第一组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二、教学过程:(一)七律·长征(PPT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了这首诗,你能说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吗?明确答案: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张国焘分裂会宁会师总结: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显示出了惊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所敬佩!斯诺在作品中为我们一一展现,下面请第二组同学为我们进一步讲解。
(二)阅读(文段1) 《红星照耀中国》P158~P159文本在现:时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一、了解这本书 1.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向同学们简述这本 书的主要内容。
示例:这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 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 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 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 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 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 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曾经改名为《西行漫记》,这 是为什么?
1937 年 10 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本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 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 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 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 在,虽然不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 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二、走近领袖人物 3.请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位领袖人物的革命历程。 示例: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 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 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 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他在 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 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于 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
作者在选取人物相关的资料上,并没有大段生 硬地引用他们的经历、职务和政治观念,而是更多 地选取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细节,使年轻时期的毛 泽东形象更丰满,让人感觉更可信。
三、感受万里长征 5. 请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 精神”。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 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 18 岁的 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 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 前……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2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含义、基本特点。
2.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3.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手段】白板功能、投影仪功能和“班级优化大师”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出自那篇作品?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使用白板播放PPT。
)(板书课题:纪实作品的阅读)二、我来问请同学们以“组团”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
然后每个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明“含金量”,也就是这个问题答对了给几颗星。
问题的表述格式是:某团的问题是……,含金量……颗星。
请团长把写在纸上面。
三、我来答授课老师出示答题规则:先让提出问题的团队指定别的团回答,答对了,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功能给回答对问题的团队成员加星。
如果没有回答对,各团就抢答这道题。
谁答对了给谁加星。
(白板出示)授课老师通过展台逐一展示五个团的问题。
各团积极答题。
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记录成员表现。
四、我来讲(一)探讨“纪实作品”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1.探寻“纪实作品”的含义。
2.探讨“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明确: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白板展示)(二)探讨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明确: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五、我来练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问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和目录,你有什么收获?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阅读推进新人教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推进专题一:红军领袖一、根据下列片段判断所描写的是哪位红军领袖,并分析其性格。
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的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撅起了嘴,向我眨着眼!“瞧瞧我!”他低声说,好像一个有什么秘密的孩子一样高兴。
“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一天早上,这位五十五岁的长征老战士来到了我在外交部的房间,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
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因为,虽然在东方其他地方,六十一岁不过是政府最高级官员的平均年龄,可是在红色中国,同别人相比,他似乎是个白发老翁。
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
象他的六十老翁的同辈谢觉哉(你可以常常看到这一对白发土匪在携手同行,好象中学生一样)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
“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
他象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9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导读教学活动设计一、设计说明部编版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反复呼吁: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他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强调建立学生长久读书兴趣的重要性。
①现行部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体系,每学期有两个名著导读,还有四部自主阅读篇目。
目的就是要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
特别是名著导读活动的科学编排。
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激发兴趣、示范读书方法的编排。
在介绍了某部书的内容后,就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式或某类书的阅读策略。
力求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努力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因而,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设计就很重要,特别是整本书阅读指导。
该堂课设计的总方向是:激发阅读兴趣、总结阅读方法,习惯阅读生活。
二、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期安排的第一次名著阅读。
它是一部纪实作品,是一部报告文学(我倾向于通讯,是通讯中的访问、散记集,它的文学性不如报告文学强)。
记录的是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根据地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以及自己的分析、探究和体会。
所以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清楚的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以及后录(补记),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读作品,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接着分析作者用“什么事实”说的“什么话”,体会和辨别作者关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最后就是从中受到的启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接近400页三十多万字,它不是一节两节课的事。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课件_4
…… “把她泼醒!再钉!”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
满了粗长的竹签……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
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红岩》被纳入2017年、2018北京高考 必读书目。
红色仿佛烈 士的鲜血浸染, 黑色象征着当时 社会环境的黑暗, 黄色象征着黎明 前的曙光。红岩 上那棵傲然挺立 的苍松正是英雄 们坚强不屈的象 征。
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
不流眼泪闹革命
富贵不能淫
阅读方法
1、通读复述法 2、动笔阅读法 3、有声阅读法 4、对比阅读法
指导目标:
1、通过介绍《红岩》中的人物,提高学生阅读红色经典 的兴趣。
2、主要指导阅读经典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的阅读能力。
3、弘扬“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爱国精神, 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指导重点:通过介绍《红岩》中的主要人物,提高学生阅 读红色经典的兴趣。
3、人物原型
江雪琴--江竹筠(江姐) 许云峰--许建业 成 岗--陈 然 大特务徐鹏飞--徐远举
推荐理由二:魅力
《红岩》一面世就引起世界轰动,先后 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 》,电视剧《烈火红岩》,后数十次再版, 总发行逾千万册,并被翻译成英、法、俄、 日等多国文字,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 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被称为“ 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用三首词中的三句 话来定义读书的三个境界。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课件_4
造反者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 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 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得赤匪。 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 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 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 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 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 像个姑娘。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总结整本书阅读方法
2、 边读边旁批,梳理前因后果、 发展线索,做摘记,写提要。
遭白匪追击 我刚从白党——他们如果在无人地带捉住了我,一 定会叫我是赤党——那里逃身出来,仅仅是为了要给赤 党抓住叫我是白党吗?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 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 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 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 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总结整本书阅读方法
3、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选材的倾 向性。在事实面前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4、阅读纪实性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在 事实中感化,向作者“取经”,联系实际比较 分析。
专题阅读
1、内容重构阅读 2、对照阅读。 3、跨界阅读。 4、经典阅读。 4、名句集锦。 5、读书心得。
埃 德 加
斯 什么要写这本书? 2、这本书的问世有何意义? 3、如何理解书名的含义? 4、我们阅读这类作品有何意义?
总结整本书阅读方法
1、 利用序言、目录等,获得整体印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9/16/2019
3
4.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分别 是_______埃__德__加__·___斯__诺__、__尼__姆__·__威__尔__斯__、__哈__里__森__·__福__尔__曼__。他们记录中国
历史的著作分别是 ____《__红__星__照__耀__中__国__》__(_《__西__行__漫__记__》__)、__《__续__西__行__漫__记__》__、__《__北__行__漫__记_。》 5.______毛__泽__东__、__周__恩___来___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人 物。此外,斯诺所呈现出来的彭德怀具有_____乐__观__、__豁__达__、__作品的阅读
9/16/2019
1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西__行__漫__记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 诺的不朽名著。在这本书中,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对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革命作了__客__观____的评价, 并向全世界作了___公__正____报道。全书共 ____1_2___篇,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 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9/16/2019
7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 有何历史意义? 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 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9/16/2019
8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 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 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 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 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案授课人:教学目标1、梳理《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探究名著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1、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分享阅读历程,学习读名著的方法。
2、以学生的读书体会为抓手,通过分享、展示、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历程展示(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分享批注及感想。
)这个十一长假前后,我们在读写群,共读了一本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一起回顾阅读历程(qq阅读群截图,PPT展示)。
本环节目标:展示阅读的批注或感想,培养阅读兴趣,领悟红色经典的积极内涵及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二、经典回顾梳理(梳理)过渡:合起书,回顾一下内容,梳理作者思路,不仅能帮助记忆,更能帮助理解。
谈谈你读完本书后的感想吧?1.可谈读完后的整体感悟。
2.也可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的思考和心得。
小结:《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同学发言,完成板书(后附)三、精彩批注分享(精读)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共同分享一个故事的批注。
2、每个伟人有凄苦的英雄事迹,你喜欢哪个伟大人物?说说理由。
温馨提醒:正好有批注的,进行梳理;看有没有新的理解,进行补充;没有精读这部分的,试做批注。
五分钟后分享。
分享:人物特点、选文结构、写作方法、人生启迪。
小结:一本书既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浏览目录等方法了解整本书主要内容。
2、通过教师阅读分享交给学生专题研究的方法。
3、通过学生选读自己喜爱的篇章,初尝阅读的喜悦,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分享交给方法。
浅尝阅读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播放黑鸭子乐队的歌曲《红星闪闪》
二、导入:
1、视频播放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背景介绍。
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可是在当时这支创造举世无双“军事壮举”的军队并不被世界所知。
有人否认红军的存在,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他们的领导人只不过是为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的农民。
直到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高度赞扬中国革命青年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
并对大胆预测了
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3、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三、该书评价及影响
人民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革命、红军长征,近80年来几近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
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评价:这本书从诞生之时,就激励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红色革命中,时至今日,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
任然闪烁着勇敢、自信、乐观、奉献的冠辉,激励着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积极投入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去。
环球网:«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四、阅读指导
1、整本书阅读方法
读题目——读序言——读目录——读正文
2、读题目,猜其内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3、读序言,观其大略
“序言”又名“前言”“引言”,可以在文的前面,也可以附后,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
阅读序言,阅读序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书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
4、读目录,抓其精要
猜读这本书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5、读正文,探其究竟
6、专题研究,分享交流。
关于毛泽东
(1)学生说毛泽东印象。
(2)教师分享毛泽东印象。
文章节选: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伟人毛泽东的描述: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
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
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假如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
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
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
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
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
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或者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
然而我非常怀疑,他是否能够博得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敬仰,也许这并不完全因为他有非凡的头脑,而是因为他有农民的个人习惯。
巴莱托的中国门徒们也许要嫌他粗鲁的吧。
我记得有一天我和毛泽东谈话的时候,看见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可爱、真实的毛泽东。
师小结:作者以一个美国人的说话方式描述了平凡外貌的毛泽东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
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毛泽东的个人生活的许多片段和特征(不少是缺点)也写了出来:
这种多层次的表现,让书中毛泽东摆脱了单一的新闻报道与政治运动的符号意味,在历史环境和生活细节中,将一个立体的真实的人呈现了出来,人物刻画真实亲近。
关于长征
文章节选:书中详细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经过、困难,书中写到:长征的统计数据是触目惊心的。
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站,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体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两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
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
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
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zīzhòng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坚强意志显然一如往昔。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在某种意义上,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两亿多人民。
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领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
(1)学生先齐读,然后说感受。
(2)师小结:在那样一个新闻封锁、白色恐怖的时代,一个外国人真实的向世界报道赞赏红军的长征,这是一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些见地在今天看来,是很有预见性的。
重读长征,会对我们的内心带来极大的精神力量。
五、学生阅读
1、生浏览子目录阅读感兴趣部分,并勾画。
2、自由朗诵分享。
六、布置阅读任务
课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以3—5人为单位自组研究小组,在本书第一篇第一节“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并且按照时间表,反馈探究结果。
具体安排:
1、小组选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分享在“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红星
照耀中国》一书下面,用时:3天
2、小组成员围绕所提出问题,开展阅读,用跟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
读心得。
用时:3周
3、小组成员收集所有跟帖,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做成PPT文件;(1周)
•4、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报告(每组8分钟展示时间)。
•各小组推举代表组成“苏维埃委员会”。
“苏维埃委员会”根据现场研究汇报,评选出最佳研究小组。
1节课
七、结束语:
世界由无数的谜团组成,斯诺用不停地行走与采访解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谜团,现阶段,请大家以读书的形式不断去发现吧!
发现历史指引未来
发现天地寻找真知
发现众生洞悉世界
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请生长在红星照耀下的新中国的我们,在这本书中去发现未知的世界吧,除了让人惊奇的事,让人敬仰的人之外,还有关于精神与信仰的内容,阅读要与思考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