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365-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规程目录(2014.4)

24.00
101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DGJ32/TJ157-2013
15.00
102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规程
DGJ32/TJ 158-2013
30.00
103
江苏省城建档案馆业务工作规程
DGJ32/C 05—2008
38.00
104
城市道路照明技术规范
DGJ32/TJ143-2012
62.00
89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DGJ32/TJ144-2012
32.00
9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DGJ32/TJ145-2012
15.00
91
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DGJ32/J 146-2013
20.00
92
固化粉煤灰应用技术规程
DGJ32/TJ 94—2010
12.00
40
聚氨酯硬泡体防水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DGJ32/TJ 95—2010
22.00
4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32/J 96—2010
44.00
42
电力场所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配置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
DGJ32/TJ 97—2010
14.00
43
钻芯法检测外墙外保温构造技术规程
96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DGJ32/TJ151-2013
18.00
97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数据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GJ32/TJ152-2013
25.00
98
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标准
标准图集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苏二建技字[09]第8号
★
关于认真做好现行标准图集、
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核查更新工作的通知
各分公司、公司有关部门: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对现行国标图集、省标图集和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截止至2009年5月31日)进行统一整理、汇总,汇总整理结果详见附录。
请各分公司、公司有关部门对照附录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备工作,对已有的标准图集、标准规程进行统一梳理,将标准图集纳入受控文件管理体系,做好有效性识别和相应的更新替换工作,并将其有效性管理纳入日常技术管理、检查工作中。
特此通知
附:现行常用标准图集、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目录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附录:
现行常用标准图集、江苏省建设工程地方标准目录
(截止至2009年5月31日)
一、现行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规程。
弱电系统国家相关规范和规定(4)

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建造工程建设标准-山东省标准》 DBJ14—S5—2004《智能建造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民用建造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 20573—95《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F 279—90《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 131—9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J19—87)《建造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建造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建造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258—96《欧洲电工标准》 EN50090《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造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智能建造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造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 DB《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GB50300) (GB50306) (GB50339-2003) 1-1998程控交换机系统《智能建造设计标准》 (GB/T0314-2000)《智能建造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民用建造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81)《商业建造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 (ANSI/TIA/EIA 569—A)《商业建造电信基础结构及管理标准》 (ANSI/TIA/EIA 606)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 (GBKJ-90)《江苏省建造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181—1998)酒店门锁方案《智能建造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民用建造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建造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建造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258-96《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建造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6《智能建造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建造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 DB31/219。
第五章 安全防范系统检测

第五章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的检测一、概述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Safety Automation System)是以维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和灾害事故为目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各种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或这些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主要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等。
1. 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IAS: intruder alarm system)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SCS: video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 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3. 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ACS: access control system) 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4.电子巡查系统电子巡查系统(guard tour system)对保安巡查人员的巡查路线、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
5. 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parking lots management system) 对进、出停车库(场)的车辆进行自动登录、监控和管理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二、检测依据《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182:2005《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 32/365-199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0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0408.1-200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视频人侵报警器》GB 15207-1994《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GB/T 15408-1994《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 16677-19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1997《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19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三、检测方法(一)、入侵报警系统的检测(1)仪器设备兆欧表(量程:100V,精度1.0级);直流电压表(量程:额定值的1.5倍,精度0.5级);直流电流表(量程:额定值的1.5倍,精度0.5级);音频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声级计;电子秒表。
大屏显示器技术协议

三方协议大屏幕(南京欧帝)一、总则本协议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屯兰110KV 变电站设备订货技术协议,它提出了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本协议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技术规范1、参照遵守的相关规范、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GJBT-47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 JGJ/T16-9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J13-200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2887—89《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 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115-8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F232-92《以太网通讯标准》 IEEE802.3《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 GB4943-9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T 16677-1996 X-Window,X11协议标准;2、项目质量要求:A、系统能够满足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兼容连接,能够实时显示安全生产信息、各种形式的图形、视频图像等;B、系统满足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本单位多功能视频会议系统的显示接入;C、系统须满足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连续运行,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少于60000小时D、显示屏须无坏像素点。
3、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要求:3.1 大屏幕拼接屏: A 、屏幕尺寸:采用18块拼接单元作3行6列拼接(图纸如下),根据周围环境、播放的信息内容并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坐席位置和高度,确定屏幕的安装高度。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 46寸超窄边DID46寸超窄边DID46寸超窄边DIDLEDB 、拼接单元拼接单元尺寸46英寸,采用超窄边液晶面板,拼接单元之间的物理拼缝(横向和纵向)须不大于6.7mm 。
江苏省 工程 建设标准站

苏J/T27-2006 苏J31-2008 苏G9604 苏G9702 苏G9801 苏G9902 苏CG01-2006 苏CG03-2006 苏G08-2003A 苏G08-2003B 苏G/T10-2004 苏G11/2003 苏G/T12-2005 苏G/T13-2005 苏G/T14-2005 苏G/T16-2007 苏G/T17-2008 苏S9401 苏S9701 苏S9702 苏CS04-2006 苏S/T05-2005 苏CS05-2006 苏S06-2008 苏S/T07-2007 苏D9701 苏D9702 苏D9901 苏D/T02-2007 苏D/T03-2007 苏N9701 苏N9801 苏N9901-多孔砖及KM1型非承重砖砌体 旅馆建筑配件 木搁栅钢板网抹灰吊顶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住宅建筑节点构造 钢 木 门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ALC)板构造图集(上册) 蒸气轻质加气混凝土(ALC)板构造图集(下册) 村镇住房构造图集--建筑部分 FC复合实心条板建筑构造图集(试用图) 页岩模数多孔砖(JYM砖)建筑构造图集 SMC环保轻质墙板构造图集 轻质墙板构造图集(一)FS-LCM轻质墙板 轻质墙板构造图集(二)GSC纤维增强隔墙条板 轻质墙板构造图集(三)GMJ龙骨接插式组合墙体 轻质墙板构造图集(四)轻集料混凝土空心隔墙条板 轻质墙板构造图集(五)TCB混凝土空心隔墙条板 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一)ZL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 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二)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保温系 统 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三)R.E砂浆复合保温系统 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四)专威特建筑外保温系统 建筑外保温构造图集(五)HR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 三防模压工装板(VFC板)应用构造图集 建筑防水构造图集(一)BAC、BS-P、PET防水卷材和SPU防 水涂料 建筑防水构造图集(二)AU3自粘橡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建筑防水构造图集(三)APE、PET自防水卷材和KS系列防水 涂料 轻钢龙骨石膏饰面板吊顶 “军用”多层复合防水卷材做法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NALC)网架板图集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NALC)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安装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规程目录

2006-05-23
保 留
40
DGJ32/J25-2006
农房平移技术规程
2006-05-23
保 留
41
DGJ32/J26-2006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2006-07-12
保 留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共26分册
42
DGJ32/J27-2006
第一分册 土石方与爆破工程
保 留
32
DGJ32/J17-2006
住宅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
2006-02-13
保 留
33
DGJ32/J18-2006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2006-03-09
保 留
34
DGJ32/J19-2006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
2006-03-21
保 留
35
DGJ32/J20-2006
建筑装饰装修制图标准
保 留
25
DGJ32/J10-2005
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
2005-09-08
保 留
26
DGJ32/J11-2005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2005-09-15
保 留
27
DGJ32/J12-2005
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005-09-15
保 留
28
DGJ32/J13-2005
2005-04-30
保 留
22
DGJ32/TJ08-2005
住宅建筑太阳热水系统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
2005-04-18
保 留
23
DGJ32/J09-2005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1. 引言智能建筑工程是指通过集成各种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建筑物进行自动化监控、管理和优化。
为了确保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检测规程,对智能建筑工程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检测。
本规程旨在规范智能建筑工程的检测流程和方法,保证智能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提高智能建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检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智能建筑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办公楼、住宅楼、医院、学校等。
3. 检测目标本规程的检测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功能: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安全性: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防止潜在风险。
•可靠性: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能效: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能效进行评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检测内容本规程的检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系统功能检测•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照明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监控、消防报警等。
•检查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功能。
4.2 安全性检测•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网络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
•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
4.3 可靠性检测•对智能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测,包括设备故障率、系统恢复时间等指标。
•检查系统是否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以应对突发情况和长时间运行。
4.4 能效检测•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能效进行评估,包括节能措施、设备功耗等方面。
•检查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效的建议。
5. 检测方法本规程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现场检测•对智能建筑系统进行现场实地检测,包括设备运行状态、功能操作等。
•使用专业设备和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5.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功能、安全性、可靠性和能效。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2023年4月23日)目录一、一般规定(一)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应具有的条件(二)检测工作流程(三)检测用仪器设备(四)检测报告二、各智能化系统检测规定(一)通信网络系统(二)信息网络系统(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四)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五)安全防范系统(六)综合布线(七)智能化系统集成(八)电源与接地(九)环境(十)住宅(社区)智能化系统三、观感质量检查(一)线路敷设(二)预埋暗管和桥架安装(三)设备一、一般规定(一)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应具有下列条件:1、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并具有结论性报告;2、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合格,并具有结论性报告;3、设备性能测试、系统自检合格,并具有结论性报告;4、系统已按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23规定的时间进行试运营,并具有试运营报告;对暴露的问题已进行整改,并有整改报告;5、已提供相应的技术文献、工程实行和质量控制记录。
(二)检测工作流程1、智能建筑工程的检测应按系统检测工作流程图进行:图: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工作流程2、由建设单位(或承包方、使用方)向检测单位申请办理系统检测委托手续。
同时,应向检测单位递交下列文献:(1)系统设计文献;(2)系统竣工文献;(3)系统试运营报告;(4)工程协议文献。
3、检测方案应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工程特点、委托方的规定编制。
4、在检测时,应根据系统的不同类别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5、检测数量可分为全数检测和抽样检测,检测数量应根据下列原则拟定:(1)涉及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23强制性条文规定的检测项目应全数检测;(2)对各系统的中央管理级设备、应用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应全数检测;(3)除以上规定外,均采用抽样检测。
(三)检测用仪器设备1、检测所采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具有产品认证证书和计量许可证。
2、检测所采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经国家、省、市级专业计量机构检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并处在正常状态。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工程检验测试和验收方案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工程检验测试和验收方案1.1 “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我们参照下列“标准”的有关规范进行评估。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2001➢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美国电子工业协会/通讯工业协会EIA/TIA568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统一用表;➢设计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修改通知书及招标文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工程竣工的文件和规定;➢工程承包合同及甲方提出的其它要求、规范;➢工程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各种设备说明书等);➢专家评审报告。
1.2工程检验、测试和验收系统验收分为三个阶段:软硬件产品进场验收、系统及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工程竣工验收。
软硬件产品进场前验收和系统及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由业主/智能化监理和我方共同进行。
软硬件产品进场前验收应在某现场搭建软硬件测试平台进行测试验收。
若不具备在某现场搭建的条件,则选择在公司或厂家搭建软硬件测试平台进行测试验收。
所有智能化系统设备和附件安装完成后先由我方进行安装连接、测试和调试。
测试和调试可分施工阶段进行,最终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测试。
如果设备和系统在测试中不合格,则在问题矫正后进行不少于两次连续性和两次间断性的测试,直至再无同样或其它问题出现为止。
系统工程竣工的检验、测试和验收由我方、业主、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进行。
我方接受业主委托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测试和验收。
系统的检验、测试结束后,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验、测试报告和验收报告。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

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而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则是保证智能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概述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是指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智能建筑在设计、施工、验收及使用过程中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节能环保水平。
三、检测内容1. 设计文件审查设计文件审查是对智能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审查,包括结构设计、电气设计、通风与空调设计等方面,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 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现场检查是对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关键节点进行监督,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等方面,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并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
3. 竣工检查竣工检查是对智能建筑竣工后进行的全面检查,包括建筑结构、电气设备、通风与空调设备等方面,以确保建筑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4. 运行监测运行监测是对智能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能耗监测、安全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节能环保水平,并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四、检测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应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同时,还应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进行评估,如美国ASHRAE标准等。
五、检测机构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应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该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检测设备,能够准确、全面、科学地进行检测和评估。
六、结论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是保证智能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检测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检测和评估。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智能建筑是以智能化技术为基础,融合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以及网络科技,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的高科技建筑。
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一、验收前准备1. 成立验收组,明确验收范围,制定验收方案。
2. 检查工程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及要求。
3. 按照验收方案编制验收计划和验收表格,准备验收所需资料。
4. 组织验收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验收人员理解验收内容和方法。
5. 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设计图纸、验收记录、材料证明等。
6. 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合格。
二、验收要点1.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安装、接线、功能应用等。
2. 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验证,测试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是否与设备协调运行。
3. 检查系统的操作手册、维护手册、安全规范等文档是否完备、准确。
4. 检查智能化系统所使用的电源、电缆、接头等电器设备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及要求。
5. 对智能互联设备进行测试,确保其在不同品牌和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6. 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实际运行测试,验证其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三、验收流程1. 预验收:检查系统测量数据、操作员监测数据、记录和文档。
2. 现场验收:现场测试、设备实时运行、错误记录等工作。
3. 故障排除:系统或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分析原因并处理。
4. 责任追究:根据验收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四、验收结果1. 合格验收:经过系统检查、测试及现场调试后,系统的性能、功能、安全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 不合格验收:系统存在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的问题或缺陷。
3. 中间验收:当系统的一部分或几个模块达到验收要求时,可分阶段验收。
5、验收文件:验收人员根据验收结果制定相关证明文件,并将文件归档管理。
以上是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主要内容。
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需要按照规范进行,建立科学完备的验收体系,确保智能化技术的正常应用和运行。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ode fo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征求意见稿)前言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1999于2000年3月首次发布执行后,为工程实施及验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程和措施,对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快速地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技术内涵不断地丰富扩充,新技术、新工艺、新业务不断涌现,当今的建筑智能化技术与当初标准发布时相比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得原有的标准及规范已不能适应当前我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需要。
为规范江苏省建筑智能化建设市场,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和水平,特进行重新编制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作为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遵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方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践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规范,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目次1 总则 (7)2 术语和符号 (8)3 基本规定 (9)3.1 一般规定 (9)3.2 设备及软件进场验收 (9)3.3 竣工验收 (9)3.3.1 竣工验收时应具备的条件 (9)3.3.2 竣工验收项目 (9)3.3.3 竣工验收判据与处理 (10)3.3.4 相关验收表格 (10)3.4 验收组织 (10)3.5.1 组织安排 (10)3.5.2 验收职责 (10)4 综合管线系统 (11)4.1 一般规定 (11)4.2 工程验收 (11)4.2.1 综合管线系统竣工验收条件 (11)4.2.2 综合管线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11)4.2.3 主控项目验收 (11)4.2.4 一般项目验收 (11)4.2.5 验收合格判据 (12)5 安全防范系统 (13)5.1一般规定 (13)5.2工程验收 (13)5.2.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条件 (13)5.2.2安全防范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13)5.2.3主控项目验收 (13)5.2.3.1入侵报警子系统 (13)5.2.3.2视频监控子系统 (14)5.2.3.3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15)5.2.3.4电子巡查子系统 (15)5.2.3.5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15)5.2.3.6访客对讲子系统 (16)5.2.3.7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子系统 (16)5.2.4一般项目验收 (16)5.2.4.1入侵报警子系统 (16)5.2.4.2视频监控子系统 (17)5.2.4.3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17)5.2.4.4电子巡查子系统 (17)5.2.4.5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 (17)5.2.4.6访客对讲子系统 (17)5.2.4.7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子系统 (17)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9)6.1 一般规定 (19)6.2 工程验收 (19)6.2.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验收条件 (19)6.2.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19)6.2.3 主控项目验收 (20)6.2.4 一般项目验收 (21)6.2.5 验收合格判据 (21)7 综合布线系统 (22)7.1一般规定 (22)7.2 工程验收 (22)7.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竣工验收条件 (22)7.2.2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22)7.2.3 主控项目验收 (22)7.2.4 一般项目验收 (23)7.2.5 验收合格判据 (23)8 计算机局域网系统 (24)8.1 一般规定 (24)8.2 工程验收 (24)8.2.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竣工验收条件 (24)8.2.2 计算机网络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24)8.2.3 主控项目验收 (24)8.2.4 一般项目验收 (25)8.2.5 验收合格判据 (25)9 电话交换系统 (26)9.1 一般规定 (26)9.2 工程验收 (26)9.2.1 电话交换系统竣工验收条件 (26)9.2.2 电话交换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26)9.2.3 主控项目验收 (26)9.2.4 一般项目验收 (27)9.2.5 验收合格判据 (27)10 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 (28)10.1一般规定 (28)10.2 工程验收 (28)10.2.1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竣工验收条件 (28)10.2.2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28)10.2.3 主控项目验收 (28)10.2.4 一般项目验收 (29)10.2.5 验收合格判据 (29)11 会议系统 (30)11.1一般规定 (30)11.2 系统验收 (30)11.2.2 会议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30)11.2.3 主控项目验收 (30)11.2.4 一般项目验收 (32)11.2.5 验收合格判据 (32)12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33)12.1 一般规定 (33)12.2 系统验收 (33)12.2.1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验收条件 (33)12.2.2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33)12.2.3 主控项目验收 (33)12.2.4 一般项目验收 (34)12.2.5 验收合格判据 (34)13 智能化集成系统 (35)13.1 一般规定 (35)13.2 工程验收 (35)13.2.1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验收条件 (35)13.2.2 智能化集成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35)13.2.3 主控项目验收 (36)13.2.3 一般项目验收 (36)13.2.4 验收合格判据 (36)14 电源与接地 (37)14.1 一般规定 (37)14.2 电源系统 (37)14.2.1 电源系统工程验收 (37)14.2.1.1 电源系统的验收条件 (37)14.2.1.2 电源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37)14.2.1.3 主控项目验收 (38)14.2.1.4 一般项目验收 (38)14.2.1.5 验收合格判据 (38)14.3 防雷及接地系统 (39)14.3.1 防雷及接地系统工程验收 (39)14.3.1.1 防雷及接地系统的验收条件 (39)14.3.1.2 防雷及接地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39)14.3.1.3 主控项目验收 (39)14.3.1.4 一般项目验收 (39)14.3.1.5 验收合格判据 (39)15机房工程 (40)15.1 一般规定 (40)15.2 工程验收 (40)15.2.1机房工程竣工验收条件 (40)15.2.2机房工程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40)15.2.3 主控验收项目 (40)15.2.4 一般验收项目 (41)16其他信息化应用系统 (42)16.1一般规定 (42)16.2时钟系统 (42)16.2.1验收条件 (42)16.2.2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42)16.2.3主控项目验收 (42)16.2.4一般项目验收 (43)16.2.5验收合格判据 (43)16.3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43)16.3.1验收条件 (43)16.3.2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43)16.3.3主控项目验收 (43)16.3.4一般项目验收 (44)16.3.5验收合格判据 (44)16.4排队叫号系统 (44)16.4.1验收条件 (44)16.4.2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44)16.4.3主控项目验收 (44)16.4.4一般项目验收 (45)16.4.5验收合格判据 (45)16.5售检票系统 (45)16.5.1验收条件 (45)16.5.2系统竣工技术文档组成 (45)16.5.3主控项目验收 (45)16.5.4一般项目验收 (45)16.5.5验收合格判据 (46)本标准用词说明 (47)引用规范标准 (48)条文说明 (49)1 总则1.0.1 为适应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行为,保证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智能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其质量的检验和监管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制度目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既定标准。
通过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智能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满足用户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二、制度范围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智能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环节。
包括智能建筑系统设计与集成、设备选型与安装、功能测试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方面。
三、质量检验要求1. 设计和集成阶段的质量检验要求:(1)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2)系统集成方案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说明;(3)系统设备选型合理,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互联性;(4)系统设计和集成符合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检验要求:(1)施工过程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符合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2)设备安装和连接正确可靠,线缆布置合理,防火、防盗和防雷等安全措施符合要求;(3)设备调试和功能测试合格,能够满足设计指标和用户需求。
3.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质量检验要求:(1)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按照预定方案完成各项功能;(2)对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升级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3)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四、质量检验程序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应由专业的质检机构进行,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
2. 检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提交检验请求:申请人按照规定格式向质检机构提交检验请求,并提供相关资料。
(2)初审和准备:质检机构对提交的检验请求进行初审,确认是否符合检验条件和要求。
(3)现场检验:质检机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验,对智能建筑工程进行各个阶段的检查和测试。
智能化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一、总则1.为统一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本工作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本规。
2.本规适用于由竞运达科技承担的新建、扩建、改建智能化工程的验收。
3.本规为智能化工程能用验收规,考虑到各智能化工程的系统配置不尽一样,验收项目可适当增减,以设计方案描述的功能为准。
4.本规尚在不断充实完善,本规中未涉与系统的验收主要验收施工质量与系统功能,并以设计方案描述的功能为准。
二、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1. 一般规定1.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
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1.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当验收不合格时,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1.3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容:1.3.1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1.3.2 系统质量的测试;1.3.3 图纸、资料的移交。
2. 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2.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容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2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工程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 系统质量测试3.1系统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表1 信道衰减量表2 基本链路衰减量在选定的某一频率上信和到和基本链路衰减量应符合上表的要求,信道的衰减包括10m(跳线、设备连接之和)表3 信道近端串音(最差线间)表4 基本链路近端串音(最差线间)近端串音是对电缆,二条线对间信号的感应。
对近端串音的测试,必须对每对线在两端进行测量。
某和频率上,线对间近端串音应符合上表的要求。
4.光纤链路测试4.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4.2测试包括以下容:1、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2、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与故障点位置。
4.3测试图(1)在两端对光纤逐要进行测试,连接方法如下:光跳线光连接器 光连接器(2) 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智能建筑系统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智能建筑系统检测报告
Ⅰ基本要求和内容
(1)智能建筑各系统检测时应具备以下条件: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试运行;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记录。
(2)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依据合同技术文件和设计文件,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定系统检测方案。
(3)检测机构应按系统检测方案所列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4)系统检测不合格应限期整改,然后重新检测,直至检测合格,重新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加倍,但存在不合格项,应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直至整改合格,并提交整改结果报告。
Ⅱ核查办法
(1)核查智能建筑各系统是否有系统检测报告。
(2)核查智能建筑各系统检测报告项目是否齐全,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核查智能建筑各系统检测报告中不合格项是否已整改。
Ⅲ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智能建筑各系统无系统检测报告。
(2)智能建筑各系统检测报告项目不齐全,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智能建筑各系统检测报告中不合格项未整改。
DB32/365-1999_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1总则1.0.l为贯彻执行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建筑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管理,适应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DB32/181,结合工程实践,特制定本规程。
l.0.2本规程适用于对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GCS)、系统集成(SI)与电源、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的各项性能、功能的检验和测试。
1.0.3所以使用的产品、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及要求,并与产品技术手册、使用说明、工程合同规定的内容相符合。
1.0.4检测过程应由以下主要环节组成:1主要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查;2检测大纲编制、测试方案设计;3实施检测;4检测结果的评价。
1.0.5技术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省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有关产品的认证认可证书;2智能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记录、竣工图、调试报告、软硬件产品性能规格说明、操作手册;3系统自检记录、试运行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运行管理制度等。
1.0.6检测大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的目的、检测的依据、检测内容与方法、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用例、检测步骤、检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人员组织安排、检测结果评判。
1.0.7检测项目应覆盖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设计要求书等文件规定的系统的性能范围。
1.0.8检测所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应稳定可靠,准确度应优于被测对象的测量误差,并应经省级及省级以上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1.0.9检测要求:1检测前,智能化系统应已试运行3~6个月。
2检测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授权的法定检测资格。
3检测过程应遵从先产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的顺序。
4要求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必须进行三次以上读值。
江苏省 工程 建设标准站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目录
(本目录资料按有关条件免费赠送,申领电话:025-83738289,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一、标准规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标 准 名 称
标准编号
DB32/365-1999 DB32/366-1999 DB32/383-2000 DB32/478-2001 DB32/T195-1998 DB32/T367-1999 DB32/T474-2001 DB32/T475-2001 DB32/T476-2001 DB32/T477-2001 DB32/T538-2002 DGJ32/C01-2004 DGJ32/TC01-2004 DGJ32/TC02-2005 DGJ32/C03-2007 DGJ32/C04-2007 DGJ32/D01-2003 DGJ32/TJ01-2003 DGJ32/TJ02-2003 DGJ32/TJ03-2004 DGJ32/TJ04-2004 DGJ32/TJ05-2004 DGJ32/J06-2004 DGJ32/J07-2005 DGJ32/TJ08-2005 DGJ32/J09-2005 DGJ32/J10-2005 DGJ32/J11-2005 DGJ32/J13-2005 DGJ32/J14-2007 DGJ32/J15-2005 DGJ32/J17-2006 DGJ32/J18-2005 DGJ32/J20-2006 DGJ32/J21-2006 DGJ32/J25-2006 DGJ32/J53-2006 DGJ32/TJ56-2006 DGJ32/J57-2007 DGJ32/J58-2007 DGJ32/TJ59-2007 DGJ32/J63-2008 DGJ32/J64-2008 DGJ32/J65-2008 DGJ32/J66-2008 苏JG/T001-2005 苏JG/T004-2005 苏JG/T006-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2 365-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1总则1.0.l为贯彻执行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建筑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管理,适应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DB32/181,结合工程实践,特制定本规程。
l.0.2本规程适用于对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N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GCS)、系统集成(SI)与电源、防雷、接地及电磁兼容的各项性能、功能的检验和测试。
1.0.3所以使用的产品、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及要求,并与产品技术手册、使用说明、工程合同规定的内容相符合。
1.0.4检测过程应由以下主要环节组成:1主要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查;2检测大纲编制、测试方案设计;3实施检测;4检测结果的评价。
1.0.5技术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省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有关产品的认证认可证书;2智能化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工程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记录、竣工图、调试报告、软硬件产品性能规格说明、操作手册;3系统自检记录、试运行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运行管理制度等。
1.0.6检测大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的目的、检测的依据、检测内容与方法、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用例、检测步骤、检测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人员组织安排、检测结果评判。
1.0.7检测项目应覆盖功能要求书、工程合同、设计要求书等文件规定的系统的性能范围。
1.0.8检测所用仪器仪表的性能应稳定可靠,准确度应优于被测对象的测量误差,并应经省级及省级以上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1.0.9检测要求:1检测前,智能化系统应已试运行3~6个月。
2检测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授权的法定检测资格。
3检测过程应遵从先产品,后系统;先子系统,后集成系统的的顺序。
4要求定量检测的项目,在同一条件下每个点必须进行三次以上读值。
数据处理方法遵照GB4883的规定。
5要求定性检测的项目,判定应一致,是与否的结论应明确,无二义性。
l.0.10除特别要求外,被检测对象的抽样方法遵照GB10lll的规定。
1.0.11各子系统设计均应满足DB32/181及其它有关标准的要求。
1.0.1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有关标准和规范。
l.0.13引用标准附件A所包含的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术语和符号在建筑物内,增加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集成化管理系统,是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于一体并达到最优化组合的向使用者提供节能、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环境的系统工程。
2.0.15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符号BAS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冷热源、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防火、保安、运输等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0.16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符号CNS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卫星通信网及广播电视等)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2.0.17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符号OAS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知识,不断使人们的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应用系统。
2.0.18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CablingSystem,符号GCS也称结构化布线。
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
它能连接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设备以及用于控制管理的设备装置。
2.0.19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符号SI将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的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通过集成的方式,将它们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综合信息、资源的共享及整体任务的协同工作。
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3.l一般规定3.1.l本章适用于对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检测。
3.1.2检测的项目有不合格者应在整改后进行复检。
复检时,抽样数加倍,复检不合格则判该项目所在子系统不合格。
3.2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系统3.2.l硬件检测3.2.1.l抽样检测1每种类型传感器、执行器抽检5%,但不应少于10支。
总数少于10支时全部检测。
2现场DDC控制器抽检20%,但不应少于10台。
总数少于10台时全部检测。
3.2.1.2 DDC控制器的检测项目1数字量输入输出检测对DDC编程,在其中一个数字输入端接一个手动开关,当开关闭合时,指定的数字输出动作为合格。
2模拟量输入输出检测对DDC编程,在其中一个模拟输入端接一个温度传感器,并将系统设定值提高2。
C,在一个模拟输出端接一个电动调节阀,根据传感器温度的变化,电动调节阀按设计要求自动调节为合格。
3关闭系统工作站及网络控制器,DDC照常工作为合格。
4 DDC对等通信检测对一个控制新风机的DDC编程,将连接在系统内的其它任意一个DDC上的空气温度传感器作为此DDC的送风温度传感器,此DDC实现对该新风机的自动控制为合格。
3.2.1.3风阀驱动器、水阀驱动器的检测对联接风阀驱动器、水阀驱动器的DDC编程,在该DDC的一个模拟输入端接一个温度传感器,并将系统设定值提高和降低,在两种情况下,风阀驱动器、水阀驱动器均能按控制程序要求动作,有效行程在100%范围内为合格。
3.2.1.4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用手持温湿度测量仪,检测任意监控环境下的温湿度,测量仪测试值与系统工作站显示的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值进行比较,当显示值的绝对误差低于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时为合格。
3.2.1.5流量传感器的检测将安装在总供水管上或总回水管上的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值与超声波流量计测得的流量值进行比较,当相对误差不大于5%时为合格。
3.2.16气体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用气体成份分析仪测量监控环境内被控气体成份的浓度,并与系统工作站显示的被控气体浓度比较,当相对误差不大于3%时为合格。
3.2.l.7电量变送器的检测用电量测量仪测量被监测系统的电量,测量仪测得的电量与系统工作站显示的电量变送器或智能电量仪表测得的值比较,当相对误差不大于3%时为合格。
3.2.1.液体开关或液位传感器的检测1根据液位开关所在高度,人为提高水位或降低水位,液位开关正常动作为合格。
2根据水箱或油箱当前液位,用与液位传感器测量精度相当刻度的直尺测量液位高度,直尺测量的液位高度值与系统工作站显示的液位传感器测得的值比较,当相对误差不大于2%时为合格。
3.2.1.9中央管理计算机可靠性检测1计算机在操作系统控制下,撤除或投入外围设备时,不应出错。
2系统电源切断及UPS供电试验,在此过程中系统数据不应丢失。
3.2.2软件测试3.2.2.l系统时间表设置检测临时编制一个系统时间表,使部分机电设备在指定时间进行自动启停控制,当指定的机电设备在指定时间自动启停为合格。
3.2.2.2数据交换检测系统软件能将系统所监视的实时测量数据,设备开关状态、报警数据以数据文件的格式存贮,其他在同一环境下运行的软件可共享此类数据为合格。
3.2.2.3图形编辑功能测试系统人机界面软件应具有丰富的图形库及灵活的空调、冷冻机房、锅炉房、给排水、供电、建筑结构平面等图形创建与编辑功能。
现场绘制一张空调布置平面图,能在系统工作站现场创建与编辑此图为合格。
3.2.2.4数据趋势曲线显示检测对于存贮的模拟量数据,能用趋势曲线来显示,且时间刻度及信号幅度均可任意设置为合格。
3.2.2.5报警检测选择部分报警点,人为将其设置成报警信号,系统工作站立即弹出报警信号所属系统模拟图或建筑结构平面图,并按系统设计所定义的声光报警,并在打印机上打印出与该报警信号有关的信息为合格。
3.2.2.6程序下载检测在系统工作站编制一个控制机电设备的程序并下载到下一个DDC,启动DDC后,该DDC按该程序要求运行为合格。
3.2.2.7控制参数设置检测在系统工作站将任意一台新风机的送风温度设置值改变,这台新风机按新的设置值运行为合格。
3.2.2.8机电设备遥控启停检测在系统工作站上调出任意一台机电设备模拟图,在图上作关闭或启动机电设备操作,该设备能按关闭或启动命令动作为合格。
3.2.2.9数据趋势曲线与直方图,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与报警数据列表打印检测。
系统工作站按命令要求打印出数据趋势曲线或直方图、设备运行状态或故障报警数据列表为合格。
3.2.2.10机电设备通信接口联机检测在系统工作站上能显示出任意一台通过通信接口联机的机电设备内部运行参数,并发命令至该机电设备,该设备立即响应该命令为合格。
3.2.2.11子系统接口联机检测在系统工作站上能显示出任意一个通过智能接口联机的子系统的有关参数,并发命令(在该子系统允许发命令的情况下)至该子系统,该子系统立即响应该命令为合格。
3.2.2.12人机界面检测1人机接口界面应符合友好、汉化、图形化要求,图形切换流程清晰易懂。
界面切换的响应时间最大不大于3s,平均值不大于2s。
2在各级界面下,用2个检测用例进行非常规操作、误操作、快速操作,系统均能连续稳定、正常工作为合格。
3不同密级下对应操作权限的检测。
在不同密级下进行一次非法越权操作,系统对此操作均予以拒绝为合格。
3.2.3系统功能检测3.2.3.1系统开通率检测对照系统实施方案总I/O点数表,检测实际有效投入运行的I/O点数,有效投入运行的I/O点数达到100%时为合格。
3.2.3.2冷热源设备群控与冷冻机房设备联动控制检测在超过二台以上冷源设备运行的情况下,停运部分空调设备,系统能根据空调系统的负荷变化自动停运一台或多台冷源设备,并自动联动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碟阀等设备。
尔后,将停运的空调设备恢复运行,系统作与负荷减少过程相反的操作为合格。
热源设备的群控及联动检测与此过程相同。
3.2.3.3空调供回水压差自动控制检测在不改变冷冻机运行台数时,降低部分空调设备的负荷,系统通过调节旁通阀,保持集水器和分水器之间的压差稳定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为合格。
3.2.3.4给排水监控检测将由系统监控的水池或水箱提升到上限水位或降低到下限水位,水位传感器正常动作并联动水泵排水或注水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