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 PPT
合集下载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2min时血乳酸>100mg.dl-1(儿童≥80mg.dl-1、老年人>
60 mg.dl-1);⑷参与运动的肌肉必须占有全身肌肉块的 50-60%。 特点:数据可靠,重复性好,但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
运动生理学
33
2、间接推算法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吸氧量与心率成线性关系,通过测
定亚极量运动时的心率或功率来推算最大吸氧量。 (1)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 ①台阶试验 ②自行车功量计运动测验
第十二章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2
运动是人体的行为之一
从系统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人类的行为
(behavior)是大脑功能活动的表现,是人 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而发展演化的外部活动, 是维持个体、种系生存繁衍所作的全部反 应。 简言之,人的行为是大脑的功能,是内部 生理、心理需要导致的外现活动,更是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2)电脑自行车测功计(Monark839E)测验
(3) Fox台阶测验
运动生理学
34
运动生理学
35
(三)决定最大吸氧的机制
人体供 氧能力
中央机制
心泵功能 心输 出量
最高心率
最大搏出量
(氧脉搏)
循环血量和血红蛋白总量与氧的运载量 线粒体数量、密 肌肉的摄氧能力 度、内膜的表面 积和氧化酶活性
最大吸 氧量运动生理学 Nhomakorabea16
上世纪20年代初,希尔(Hill;AV)提出了氧债的概念。 梅耶霍夫(1931)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认为运动后恢复期内的过量氧耗就是用于偿还运动过程中 的氧亏,因此把它称之为氧债。 (1) 氧债的组成:乳酸氧债和非乳酸氧债。 非乳酸氧债(25% ) 乳酸氧债(75 %) ATP--PCr 糖原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
有氧代谢能力与无氧代谢能力测试指标课件
未经授权,不得将测试结果泄 露给第三方。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时 ,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相关规 定。
THANKS
感谢观看
静息心率
休息状态下,心脏的最低 心率。通常在早晨醒来后 测量。
运动心率
在运动状态下,心脏的平 均心率。通过运动负荷实 验或最大运动试验来测定 。
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
在运动负荷下,身体能够摄取的 最大氧气量。通常通过运动负荷 实验或最大运动试验来测定。
摄氧量利用率
身体利用氧气进行有氧代谢的能 力。通常通过比较最大摄氧量与 实际摄氧量的比例来评估。
肌肉疲劳度
要点一
总结词
肌肉疲劳度是指肌肉在持续运动后产生的疲劳程度,反映 了无氧代谢能力的耐力方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肌肉疲劳度与无氧代谢能力的耐力方面密切相关。在无氧 运动中,身体需要快速产生能量以支持肌肉活动,这可能 导致肌肉疲劳。通过测量肌肉疲劳度,可以了解身体在持 续运动中保持力量的能力。高肌肉疲劳度可能意味着身体 在无氧运动中更容易疲劳,而低肌肉疲劳度则表示身体能 够更长时间地进行无氧运动。
02
无氧代谢能力测试指标
血乳酸
总结词
血乳酸是无氧运动时体内产生的代谢产 物,通过测量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可以评 估无氧代谢能力。
VS
详细描述
在无氧运动中,身体会产生大量乳酸,这 是肌肉进行无氧糖酵解的产物。通过测量 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水平,可以了解身体 的无氧代谢能力。高血乳酸水平意味着身 体在运动中产生了更多的乳酸,需要更长 时间恢复,而低血乳酸水平则表示身体能 够更有效地利用氧气进行能量代谢。
03
有氧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
有氧代谢为主导的耐力运动
长时间持续运动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第十一章
有氧、 无氧运动能力
第一节 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氧动力学
第二节 有氧运动能力 第二节 无氧运动能力
第一节 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氧动力学
一、需氧量与吸氧量
需氧量(O2 reqirment )是指单位时间内所
需的氧量。
安静时约氧250ml/min(毫升/分) 运动时需氧量随运动强度而变化,并受 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 的增大,每分需氧量也相应增加。
(二)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 一般无训练者,常以其50%VO2max的运动强 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 加或略有上升。 • 运动员可达到60%-70%VO2max强度,而优秀 的耐力专项运动员(马拉松、滑雪)可以 85%VO2max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 • 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 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 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的生理基础
1.骨骼肌纤维中ATP-PCr的贮量 力量爆发型运动训练,不仅使肌纤维中ATP和PCr 贮量 增加,同时肌酸激酶(CK)活性也增高,可以更快的 催化PCr 水解,使ADP更快肌纤维中ATP和PCr的贮量多于慢肌,快肌纤维中的 CK活性也高于慢肌纤维。
•通过系统训练能够提高最大吸氧量的可能性较 小,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 •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较少,其可训练性较 大,训练可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
•以最大吸氧量来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是有
限的,乳酸阈的提高作为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在
实践中的意义将更大。
2.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动
中,将肺通气量
变化的拐点称为
“通气阈”
呼出气的采集
(三)无氧阈的应用
有氧、 无氧运动能力
第一节 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氧动力学
第二节 有氧运动能力 第二节 无氧运动能力
第一节 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氧动力学
一、需氧量与吸氧量
需氧量(O2 reqirment )是指单位时间内所
需的氧量。
安静时约氧250ml/min(毫升/分) 运动时需氧量随运动强度而变化,并受 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 的增大,每分需氧量也相应增加。
(二)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 一般无训练者,常以其50%VO2max的运动强 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 加或略有上升。 • 运动员可达到60%-70%VO2max强度,而优秀 的耐力专项运动员(马拉松、滑雪)可以 85%VO2max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 • 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 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 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的生理基础
1.骨骼肌纤维中ATP-PCr的贮量 力量爆发型运动训练,不仅使肌纤维中ATP和PCr 贮量 增加,同时肌酸激酶(CK)活性也增高,可以更快的 催化PCr 水解,使ADP更快肌纤维中ATP和PCr的贮量多于慢肌,快肌纤维中的 CK活性也高于慢肌纤维。
•通过系统训练能够提高最大吸氧量的可能性较 小,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 •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较少,其可训练性较 大,训练可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
•以最大吸氧量来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是有
限的,乳酸阈的提高作为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在
实践中的意义将更大。
2.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动
中,将肺通气量
变化的拐点称为
“通气阈”
呼出气的采集
(三)无氧阈的应用
第十二章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1) 氧债的组成:乳酸氧债和非乳酸氧债。
非乳酸氧债(25% ) 乳酸氧债(75 %)
ATP--PCr
糖原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
(2)氧债的计算: 氧债=总耗氧-(0.25×时间) 负氧债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其无氧耐力的高低。
憋气试验:吸气后憋气、呼气后憋气
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后过量氧耗:是指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 态耗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通过系统训练能够提高最大吸氧量的可能性较
小,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
•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较少,其可训练性较
大,训练可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 •以最大吸氧量来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是有 限的,乳酸阈的提高作为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在 实践中的意义将更大。
2.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
动中,将通气
量变化的拐点
第三节 无氧运动能力
概念:习惯上把不需氧的力量爆发型运动
(依靠磷酸原(ATP-PCr)系统供能
的运动)和无氧耐力运动(依靠糖无氧酵
解供能的运动)统称为无氧运动。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的生理基础
1.骨骼肌纤维中ATP-PCr的贮量
力量爆发型运动训练,不仅使肌纤维中ATP和 PCr 贮量增加,同时肌酸激酶(CK)活性也增 高,可以更快的催化PCr 水解,使ADP更迅速地 再合成ATP。
2.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3.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五)最大吸氧量的应用
1、评价耐力运动成绩 2、确定运动强度 3、运动选材的指标
(六)最大吸氧量平台
最大吸氧量平台是指人体在最大吸氧量峰值 水平能维持的运动时间。
(三)无氧阈
•概念:
无氧阈是指人体 在递增负荷的运动 过程中,人体的供 能全部由有氧代谢 供能而转入由有氧 代谢和无氧代谢共 同供能的转折点 (亦称拐点)。 无氧阈根据测定 方法可分为乳酸无 氧阈和通气无氧阈。 两者的意义相同。
第六讲 有氧以及无氧运动训练及其评价
耐力项目的选材通常要求心肺发育良好, 心容量大,脉搏徐缓有力。
最大摄氧量的高低标志着人体有氧运动能 力的潜力。
——最大摄氧量
(五)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定法: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受 试者在一定的运动器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 运动实验测定其摄氧量。 测试仪器 (1)电动跑台 (2)功率自行车 (3)气体分析器 (4)台 阶
x
图二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 VO2max比较
• 左图女子 右图男子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训练获得的最大摄氧量的增进,如果 停训或者卧床休息,心泵功能增进和肌肉 利用氧的能力都可消退。显示出训练对最 大摄氧量效应的可逆性。
——最大摄氧量
(四)最大摄氧量的应用
1、评价有氧耐力 耐力运动项目,如长距离跑、竞走、越野、
高级运动生理学 ----理论及应用
——汤长发
第四讲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 训练及评价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需氧量与摄氧量 氧亏与运动后的过量氧耗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能量来源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有氧运动能力的测评
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的能量来源 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无氧运动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第三节 有氧运动能力测评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平台 无氧阈 心率无氧率
——有氧运动能力的评定
一、最大摄氧量
(一)最大摄氧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正常值 定义:指人体在严格定量控制的运动器械
上,进行全身大肌肉的递增运动负荷的力竭 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 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最高水平时,人 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也称为最大 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VO2max)。
最大摄氧量的高低标志着人体有氧运动能 力的潜力。
——最大摄氧量
(五)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定法: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受 试者在一定的运动器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 运动实验测定其摄氧量。 测试仪器 (1)电动跑台 (2)功率自行车 (3)气体分析器 (4)台 阶
x
图二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 VO2max比较
• 左图女子 右图男子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训练获得的最大摄氧量的增进,如果 停训或者卧床休息,心泵功能增进和肌肉 利用氧的能力都可消退。显示出训练对最 大摄氧量效应的可逆性。
——最大摄氧量
(四)最大摄氧量的应用
1、评价有氧耐力 耐力运动项目,如长距离跑、竞走、越野、
高级运动生理学 ----理论及应用
——汤长发
第四讲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 训练及评价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需氧量与摄氧量 氧亏与运动后的过量氧耗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能量来源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有氧运动能力的测评
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的能量来源 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无氧运动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第三节 有氧运动能力测评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平台 无氧阈 心率无氧率
——有氧运动能力的评定
一、最大摄氧量
(一)最大摄氧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正常值 定义:指人体在严格定量控制的运动器械
上,进行全身大肌肉的递增运动负荷的力竭 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 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最高水平时,人 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也称为最大 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VO2max)。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12章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_PPT幻灯片
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与需氧量的关系
运动项目
短跑
强度 (米/秒)
9.8
持续时间 10”-20”
需氧量/分 (升)
40
总需氧量 (升)
7-14
中 跑 8.9-6.8 1’-4’ 8.5-25 19-50
长 跑 6.3-5.8 8’-29’ 4.5-6.5 50-150
马拉松
5
>2小时 2-3.5
>500
认为运动后恢复期内的过量氧耗就是用于偿还运 动过程中的氧亏,因此把它称之为氧债。
(1) 氧债的组成:乳酸氧债和非乳酸氧债。 非乳酸氧债(25% ) ATP--PCr 乳酸氧债(75 %) 糖原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
(2)氧债的计算: 氧债=总耗氧-(0.25×时间)
负氧债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其无氧耐力的高低。
最大吸 氧量
人体供 中央机制 心输 氧能力 心泵功能 出量
最高心率 最大搏出量 (氧脉搏)
循环血量和血红蛋白总量与氧的运载量
肌肉利用氧的 能力
肌肉的摄氧能 力
线粒体数量、密 度、内膜的表面 积和氧化酶活性
动静脉氧差 供给肌肉的血量 (外周机制)
其它 遗传、年龄和性别、训练
(四)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因素
憋气试验:吸气后憋气、呼气后憋气
运动后过量氧耗
• 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是指运动后恢复期内处于较 高代谢水平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
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1.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lºC时,体内的代谢率可增加13%。
2.血液中儿茶酚胺处于较高水平
如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Na、K泵活动加强, 因而消耗一定氧练习: 无氧供能占90-100%,如100m跑。
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1.萨扎特(Sargent)纵跳试验法
P=无氧功率 W=体重 H=纵跳高度
2.玛加利亚跑楼梯(或跨登台阶)试验法
计算方法:
无氧功率评分标准
3.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计算方法:
其他型号的功率自行车则采用: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5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 前车轮周长*阻力*6.11。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一、最大摄氧量 (一)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及正常值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
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 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 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男子绝对值:3.0-3.5L/min 相对值:50-55ml/kg/min
女子绝对值:2.0-2.5L/min 相对值:40-45ml/kg/min
2.乳酸耐受能力
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活性而获得。 训练时以血乳酸在l2mmol/L左右为宜。
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
波动范围:1.4-7.5mmol/L 意义:更能客观和准确地反映 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
(二)乳酸阈的测定方法
1.乳酸阈测定
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 集每一级运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 垂或指尖末梢血)测得其血乳酸值。
2.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肺通气量 变化的拐点称为“通气阈”
安静时:200-300毫升/分。
二、氧亏与过量氧耗
(一)氧亏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 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 为氧亏。
(二)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 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运动后 过量氧耗。
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1.体温升高 2.儿茶酚胺的影响 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4. Ca++的作用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P=无氧功率 W=体重 H=纵跳高度
2.玛加利亚跑楼梯(或跨登台阶)试验法
计算方法:
无氧功率评分标准
3.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计算方法:
其他型号的功率自行车则采用: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5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 前车轮周长*阻力*6.11。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一、最大摄氧量 (一)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及正常值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
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 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 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男子绝对值:3.0-3.5L/min 相对值:50-55ml/kg/min
女子绝对值:2.0-2.5L/min 相对值:40-45ml/kg/min
2.乳酸耐受能力
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 活性而获得。 训练时以血乳酸在l2mmol/L左右为宜。
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
波动范围:1.4-7.5mmol/L 意义:更能客观和准确地反映 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
(二)乳酸阈的测定方法
1.乳酸阈测定
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 集每一级运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 垂或指尖末梢血)测得其血乳酸值。
2.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肺通气量 变化的拐点称为“通气阈”
安静时:200-300毫升/分。
二、氧亏与过量氧耗
(一)氧亏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 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 为氧亏。
(二)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 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运动后 过量氧耗。
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1.体温升高 2.儿茶酚胺的影响 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4. Ca++的作用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运动生理学》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 ppt课件
ppt课件
7
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
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将运动后恢复期处 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 后过量氧耗(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
≠ 运动后恢复期
实验仪器:气体代谢分析仪、功率计、心率遥测表、节拍
器等。
ppt课件
15
测试负荷:采取递增负荷,功率自行
车递增运动负荷程序 100W起始(女生 50W起始),每1min递增25W,至力 竭(踏蹬圈数60圈左右)。
ppt课件
16
最大摄氧量判定标准:
心率达到180次/分(少儿达200次/分) 呼吸商(RQ)达到或接近1.15 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出现平台 受试者已发挥最大力量并无力保持规定负荷即达到筋疲力
90
148
85
氧供充足是有氧工作的条 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 关键因素
ppt课件
10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1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百分配布 骨骼肌中慢肌纤维比例高者,有氧运动能力强。
形态学:线粒体数量较快肌纤维多 而直径大;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 丰富
代谢特征: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 白浓度高,
生理特征: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强 于快肌纤维
运动生理学
第五章 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系
ppt课件
1
本章重点
☞ 重点掌握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概念和生理学 基础及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方法,
☞ 了解有关无氧阈和个体乳酸阈的争议。
ppt课件
2
第一节 概 述
11章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不同项 目运动 员慢肌 纤维百 分比和 VO2max
3.其他因素对VO max的影响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其他因素对
• (1)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 • (2)年龄、性别因素 (2)年龄、 年龄
最 大 摄 氧 量 的 年 龄、 性 别 变 化
(3)训练因素 (3)训练因素
•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 max比较 VO2max比较 • 左图女子 右图男子
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在运动后恢复期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在运动后恢复期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肌细胞内Ca 4.肌细胞内Ca2+的升高 肌细胞内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处于较高水平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处于较高水平
三、依运动时氧需与氧供关系对运动能力进行分类 根据运动时需氧量与实际的供氧关系, 根据运动时需氧量与实际的供氧关系,可以将 人体运动能力分为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 人体运动能力分为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 有氧运动能力 后者又可以细分为不需氧的ATP-PCr系统的能 后者又可以细分为不需氧的ATP-PCr系统的能 ATP 系统 力和糖无氧酵解的能力。 力和糖无氧酵解的能力。 糖无氧酵解的能力
(五)最大吸氧量的应用 1、评价耐力运动成绩 2、确定运动强度 (六)最大吸氧量平台
最大吸氧量平台是指人体在最大吸氧量峰值水平 能维持的运动时间。 能维持的不变),直至最大吸氧量水平降低15% ),直至最大吸氧量水平降低 运动(强度不变),直至最大吸氧量水平降低15% 时为止的时间。 时为止的时间。
最大摄氧量的采集
2.间接推算法 2.间接推算法
• 台阶高度 男子:40厘米 男子:40厘米 女子:33厘米 女子:33厘米 • 登台阶的频率 22. 22.5次/分 • 总时间是5分钟 总时间是5 • 记 录 负 荷 后 第 一 个 10 秒的心率。 秒的心率。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最大摄氧量的采集
• 台阶高度 男子:40厘米 女子:33厘米
• 登台阶的频率 次/分
• 总时间是5分钟 • 记 录 负 荷后 第 一 个 10
秒的心率。
(三)决定最大吸氧量的机制
1.中央机制(心肺功能)
2.外周机制(运动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氧脉搏
动静脉氧差
(四)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度为93.5% (2)年龄、性别因素 (3)训练 (4)停训
• 二、最大摄氧量
• 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严格定量控制的运动器
械上,进行全身大肌肉的递增运动负荷的力竭运 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肌肉的 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最高水平时,人体每单位时 间所能摄取的氧量。
• 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男子绝对值:
相对值:50-55ml/kg/min
1.温盖特(Wingate)无氧试验
• 实验过程:
(1)测定受试者身高、体重、肺活量及皮脂厚度。 (2)让受试者以千克/净千克体重负荷,以最快速度 全力蹬车30秒,同时记录蹬踏圈数和心率,并将每 5秒的蹬车数代入下面公式,单位是瓦特(Watt)。
其他型号的功率自行车则采用:
•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5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前车 轮周长*阻力*。
在渐增负荷运动 中,将肺通气量 变化的拐点称为 “通气阈”
呼出气的采集
(三)无氧阈的应用
• VO2max和LT是评价有氧能力或耐力水平的重要 指标。
• 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 代谢水平。
• 系统训练对VO2max提高较小,它受遗传因素的 影响较大。
• 系统训练对LT提高较大。显然,乳酸阈值的提高 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2.作为发展耐力的训练强度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PPT课件
最大氧亏的积累 氧亏:剧烈运动时,需氧量大大超过摄氧量,肌 肉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
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完 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需氧量的差值。 是衡量无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Saltin等提出最 大氧亏积累是目前检测无氧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 法。
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一)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方法:采用无氧低乳酸的训练 原则: ①最大速度或最大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 ②休息间歇不能短于30秒,以60秒或90秒的效果 更好; ③成组练习后,组间的练习不能短于3-4分钟, 因为ATP、CP的恢复至少需要3-4分钟。
(二)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运动时需氧量随运动强度而变化,并受运动持
续时间的影响。 运动时总需氧量的计算: 总需氧量=(运动时每分钟摄氧量+恢复期每分 钟摄氧量-安静时每分钟摄氧量)x(运动时间 +恢复时间)
氧亏和运动后过量氧耗
氧亏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 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oxygen deficit)。 大强度运动时和低强度运动开始阶段均产生氧亏。 运动后过量氧耗(exercise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 运动结束后,机体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 安静的水平,这种运动后恢复期高水平代谢的机体 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本章结束
两种评价方式: 通过最大无氧状态下运动员进行全力运动负荷 或定量负荷试验。 通过测定机体剧烈运动时,最大血乳酸水平和 氧亏积累等指标来间接反映。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平均无氧功率:其能源来自ATP、CP与无氧糖酵解。 • 无氧功率递减率(%)=(最高无氧功率-最低无氧功率)/最高
无氧功率*100%。(无氧功能条件下的疲劳程度)
生理学测评
测剧烈运动的最大血乳酸或氧亏积累。
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 以0、075千克/净千克 体重负荷最快速度全 力蹬车30秒,记录蹬车 圈数与心率,并将每5 秒的蹬车数代入下面 公式:
• 无氧功率(Walt)=负荷阻 力×圈数×11、765
5"Walt=(70kg×0、075)×3×11、765≈185
温盖特(Wingate)实验结论
•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五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前车轮周 长*阻力*6、11、(能源来自ATP&CP的分解)
• 无氧运动能力——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 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能源物质贮备
生 理
代谢过程调节
基 运动后的恢复
础
最大氧亏积累
能源物质贮备
肌细胞ATP、CP含量
肌糖原、肝糖原含量
代谢过程调节
肌细胞酵解酶活性
肌酸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应急激素
酸碱平衡的调节
无氧低乳酸
10s以内,间歇不少于30s,组间不少于34min。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最大乳酸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尽量升高血乳酸
乳酸耐受能力
提高缓冲能力与肌肉中乳 酸脱氢酶活性
最大乳酸训练
乳酸耐受能力
• 训练中要求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一般认为 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 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 持在这一水平上,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 水平的习惯,提高缓冲能力与肌肉中乳酸脱 氢酶的活性。
小结
• 无氧运动能力又称“无氧耐力”。 • 人体无氧运动能力是决定力量速度型项目成绩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氧运动能力的分析与评价关于 检查运动训练效果,探讨无氧工作能力发展以及运 动训练的习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无氧工作能力的的因素有:能源物质的储备、 代谢过程的调剂能力、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与最 大氧亏积累。
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 受试者从6米外起跑,三阶为一步,用最快速 度跑上九层台阶,记录第三层至第九层台阶 所需的时间。
• 按下式计算功率输出:
无氧功率评分标准
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 1977年,著名的温盖 特(Wingate)无氧功 率测试法。
• 先测受试者身高、 体重、肺活量及皮 脂厚度,然后让受试 者踏蹬Monark功率 自行车。
考虑题
• 运动过程中,“憋气”是否属于无氧工作能 力?
感谢您的聆听!
优点:简便易行 不足:无时间概念
玛格莉亚(Margaria)实验法
• 1966年玛格莉亚创建了跑楼梯测无氧功率 的方法,按人体以最快速度使自身体重上升 到一定高度,记录跑楼梯时间,计算出这段 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1968年卡拉门(Kalamen)对玛格莉亚试验法 进行了修订,二人共同制定了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二、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
动力学测评 生理学测评
动力学测评
在最大无氧状态下全力运动负荷或定量负 荷试验。
萨扎特纵跳 玛格莉亚实验法 温盖特无氧功率试验
萨扎特纵跳
• 1921年萨扎持(Sargent)首次提出无氧功率 概念。
• 无氧功率——机体在无氧条件下以最短时 间发挥出最大力量与速度的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
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
一、无氧运动能力及其生理基础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一、无氧运动能力及其生理基础
(一)无氧运动与无氧运动能力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一)无氧运动与无氧运动能力
• 无氧运动——当运动特别剧烈时,机体在瞬 间需要大量能量,而由有氧代谢是不能满足 身体此时的能量需求的,因此糖就进行无氧 代谢,以迅速产生能量,这种状态下的运动 就是无氧运动。
缓冲对 肾小管排氢保钠
各器官活动的协调
内脏与躯体协调
运动后的恢复
缓冲能力
碱贮备
耐酸能力 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耐酸能力
最大氧亏积累
• 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 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运 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 许多研究发现,短跑运动员的无氧工作能力 与运动成绩与最大氧亏积累高度相关。基 于以上研究,Saltin等学者指出最大氧亏积 累是目前检测无氧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无氧功率*100%。(无氧功能条件下的疲劳程度)
生理学测评
测剧烈运动的最大血乳酸或氧亏积累。
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 以0、075千克/净千克 体重负荷最快速度全 力蹬车30秒,记录蹬车 圈数与心率,并将每5 秒的蹬车数代入下面 公式:
• 无氧功率(Walt)=负荷阻 力×圈数×11、765
5"Walt=(70kg×0、075)×3×11、765≈185
温盖特(Wingate)实验结论
• 最大无氧功率(第一个五秒)=5秒最大蹬车圈数*前车轮周 长*阻力*6、11、(能源来自ATP&CP的分解)
• 无氧运动能力——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 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能源物质贮备
生 理
代谢过程调节
基 运动后的恢复
础
最大氧亏积累
能源物质贮备
肌细胞ATP、CP含量
肌糖原、肝糖原含量
代谢过程调节
肌细胞酵解酶活性
肌酸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应急激素
酸碱平衡的调节
无氧低乳酸
10s以内,间歇不少于30s,组间不少于34min。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最大乳酸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尽量升高血乳酸
乳酸耐受能力
提高缓冲能力与肌肉中乳 酸脱氢酶活性
最大乳酸训练
乳酸耐受能力
• 训练中要求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一般认为 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 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 持在这一水平上,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 水平的习惯,提高缓冲能力与肌肉中乳酸脱 氢酶的活性。
小结
• 无氧运动能力又称“无氧耐力”。 • 人体无氧运动能力是决定力量速度型项目成绩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氧运动能力的分析与评价关于 检查运动训练效果,探讨无氧工作能力发展以及运 动训练的习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无氧工作能力的的因素有:能源物质的储备、 代谢过程的调剂能力、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与最 大氧亏积累。
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 受试者从6米外起跑,三阶为一步,用最快速 度跑上九层台阶,记录第三层至第九层台阶 所需的时间。
• 按下式计算功率输出:
无氧功率评分标准
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 1977年,著名的温盖 特(Wingate)无氧功 率测试法。
• 先测受试者身高、 体重、肺活量及皮 脂厚度,然后让受试 者踏蹬Monark功率 自行车。
考虑题
• 运动过程中,“憋气”是否属于无氧工作能 力?
感谢您的聆听!
优点:简便易行 不足:无时间概念
玛格莉亚(Margaria)实验法
• 1966年玛格莉亚创建了跑楼梯测无氧功率 的方法,按人体以最快速度使自身体重上升 到一定高度,记录跑楼梯时间,计算出这段 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1968年卡拉门(Kalamen)对玛格莉亚试验法 进行了修订,二人共同制定了MargariaKalamen跑楼梯动力试验法。
二、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
动力学测评 生理学测评
动力学测评
在最大无氧状态下全力运动负荷或定量负 荷试验。
萨扎特纵跳 玛格莉亚实验法 温盖特无氧功率试验
萨扎特纵跳
• 1921年萨扎持(Sargent)首次提出无氧功率 概念。
• 无氧功率——机体在无氧条件下以最短时 间发挥出最大力量与速度的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
无氧运动能力与评价
一、无氧运动能力及其生理基础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三、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的训练
一、无氧运动能力及其生理基础
(一)无氧运动与无氧运动能力 (二)无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
(一)无氧运动与无氧运动能力
• 无氧运动——当运动特别剧烈时,机体在瞬 间需要大量能量,而由有氧代谢是不能满足 身体此时的能量需求的,因此糖就进行无氧 代谢,以迅速产生能量,这种状态下的运动 就是无氧运动。
缓冲对 肾小管排氢保钠
各器官活动的协调
内脏与躯体协调
运动后的恢复
缓冲能力
碱贮备
耐酸能力 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耐酸能力
最大氧亏积累
• 最大氧亏积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 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运 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 许多研究发现,短跑运动员的无氧工作能力 与运动成绩与最大氧亏积累高度相关。基 于以上研究,Saltin等学者指出最大氧亏积 累是目前检测无氧工作能力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