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四世同堂》之感想
阅读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感想5篇
阅读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感想5篇阅读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感想1无奈去看《四世同堂》深有感触,的确:星移斗转,物是人非。
八年左右的时间,一个大北平,一条小巷子——小羊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者选择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北京城,以一家四世同堂作为故事的主线。
北平城,数朝古都,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粹。
四世同堂,中国特色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群居现象。
小羊圈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小片住宅区。
人常说,逆境见人心。
这艰苦的八年,这屈辱的八年,坏人坏得更彻底啦;本性善良的人们也开始摇摆不定;好人们异常艰难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个人认为,《四世同堂》最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刻画。
众生百态,栩栩如生——大赤包,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到骨子里了。
老舍有个比喻非常形象:苍蝇,那种专叮粪便的苍蝇。
她不在乎自己的所作所为祸害到了整个民族,只要她有荣华,她可以显摆!为了荣华,她可以出卖邻居;为了富贵,她可以逼良为娼。
在她身上我没有找到一丁点的仁爱之心。
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只是一块踏脚板而已。
瑞丰,自私自利,是非不分。
他让我理解了“无聊”这个词的意义。
假如生活在太平年月,他应该很幸福。
只要有热闹,有美食,他就满足,可惜不幸他投身在了兵荒马乱之际。
他的另一大不幸,在于他没有是非心、正义感,甚至于他把标准订在了有没有热闹可看,是不是有美食可吃。
这个叽叽喳喳、絮絮叨叨的人不明白还有亡国之痛,不明白尊严是什么。
又假如他遇到了良师益友,那么他至多庸庸碌碌,大不该走向罪恶。
及至他为了一顿美食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一段悲剧就此结束。
若是说大赤包之死令人拍手称快,那么对于瑞丰之死,终究还是有点怅怅然。
钱诗人,嫉恶如仇。
也许他最初的转变是仇恨的驱使,那么,到最后他放过冠晓荷,该是一个认识上的升华。
那团狭隘的报私仇火焰已经熄灭,对侵略者的仇恨却仍然在他胸中熊熊燃烧。
他,爱好和平,爱好生命,善良,与世无争,超凡脱俗。
在侵略者面前,他,正义凛然,不惧生死,意志坚定,爱憎分明。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7篇)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7篇)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1《四世同堂》,一部老舍先生笔下的巨作,跟我们娓娓道来北平沦陷时期,日寇铁蹄下老北平胡同里发生的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
在纷乱的年代里,随着主人公的坎坷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有国才有家,家和国的命运是深深地连在一起的。
住在小羊圈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足足有二三十户,在被日寇占领,“北平哭泣”的年代里,人人都惶恐不安,甚至连踏出家门都是件冒险的事情。
国难当头,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射出老北京胡同里的世间百态。
以冠晓荷等人为代表的汉奸群体,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同胞,可谓“有奶便是娘”。
他们满心以为,投敌卖国会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可最终等待他们的,竟然是日寇惨无人道的活埋。
身败名裂,是一个叛徒罪有应得的下场,足以告诫我们,在国家沦亡的情境下,别说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就连任何一个国民的人身,都得不到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国之不存,所有的荣华富贵,注定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所幸的是,虽然有人卖国求荣,但更多的中国人,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时刻,终于能够觉醒过来,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其中最有典型性的,就是以钱家和齐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
书中的钱默吟,原本只是一个醉心于风花雪月的旧式文人,古板而迂腐,在家仇国恨的洗礼下,他的精神世界实现了涅槃,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最终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抗日战场,民族大义面前,他不惜家破人亡,也要完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最起码的使命,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时代的洪流,冲散了小羊圈胡同里一户户人家的命运,这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却见证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知识分子阶层、小市民阶层纷纷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精选5篇)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精选5篇)《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篇1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
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
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
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
他们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
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
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
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篇2《赠汪伦》是我过古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他的好友汪伦的作品。
汪伦很仰慕李白的诗名,并且听说李白喜爱赏花和饮酒,于是写信给李白说自己住的地方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
李白非常高兴,但是去了之后才知道被汪伦骗了。
但是李白没有生气,李白暂住在这里的时候,经常和汪伦论诗,所以他们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范文7篇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范文7篇《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读书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1昨天晚上,我从哥哥家的书架上找到了此书,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伟大,十分朴实的语言,却有一种非常好的代入感。
寥寥数笔之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里面的一个小村庄——小羊圈里,主要讲述了在小羊圈里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
描写地理的句子虽然不多,感觉可以使人在脑子里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样,看着书,脑子里好像在播放一幕幕无声的电影似的,体会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惊讶的,不仅仅是老舍的写作功底与朴素的语句,还有老舍对待战争的客观。
这本书里,从刚开始就提到了住一号门的日本老婆婆,她从刚开始就一点也不赞成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住三号门的日本家庭把门给封上之时,她却把门大大的打开,想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来向中国道歉,向在战争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国人道歉。
老舍并没有大幅度的赞扬日本人,更没有“盲目爱国”,大幅度的贬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客观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读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声。
《四世同堂》这本书,围绕这一个小村庄里边的几户人家展开故事,时而令人叹气,时而令人愤慨,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自豪。
当全部看完之时,感觉好像五味陈杂都集于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不同。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来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书,并且语言不难懂,小学生也可以看。
现在,就再让我看一遍吧,可能,写出来读后感跟这一篇也完全不同呢。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2今天读了《四世同堂》。
书中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四世同堂读书的心得(精品6篇)
四世同堂读书的心得(精品6篇)四世同堂读书的心得篇1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
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
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
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
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
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
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像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
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
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
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
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
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
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
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
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
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
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
一心做汉_、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
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
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
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
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阅读感想7篇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阅读感想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心得了。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阅读感想,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阅读感想1今天,我读了一本我在几个星期前买的《四世同堂》,觉得这本书特别的好看。
《四世同堂》主要讲了在清政府结束统治后,日军进犯中国,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反抗与顺从的选择。
国家与个人的选择交织在一起,深刻的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因为我只看了一点,所以只知道大概。
在《四世同堂》中,我最不喜欢的便是冠家了。
冠家的人在日本人来袭时,不说反抗日本人反而巴结日本人,让日本人把钱先生抓了起来,丝毫没有爱国之心。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祁家的老三了,老三不仅是大学生,有着许多的知识和学问,还有爱国之心。
在日本来袭时,依然和王连长一起出了城,投靠了中华民国军队。
放弃了小家,为了大家而奋斗。
《四世同堂》这部300万字的书籍,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在当时的可恨和普通人的场景,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王绍丞)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阅读感想2读老舍的《四世同堂》,我感触很深,老舍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跃然于纸。
冠晓荷,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他的行为作风,品行穿着,无一不让我感到深恶痛绝。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全城人心惶惶,只有冠晓荷欣喜难耐,他觉得这是一个让他飞黄腾达的机会,他认为日本人使北平沦陷,是做上大官的好事,他心里没有国家。
小羊圈胡同里,总会有几个人爱国家,爱北平,钱二少,一个正值壮年热血的青年,他决定出去抗日,他想要为国家出份力。
大赤包却听到了这回事,她告诉冠晓荷,去告诉日本人,你就有功可以当官了。
迷官迷财的冠晓荷一听,马不停蹄的去告诉了皇军,可皇军并不体贴他,要让他在前面带路,带日本人进小羊圈胡同里,去钱家抄家。
四世同堂读后感最新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最新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给您带来四世同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四世同堂》读后感1《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
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
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
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
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
四世同堂读后感(通用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通用1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四世同堂》是我初中时阅读的第一本书,寒假的时候又重温了一遍,老舍先生的文字永远是那么质朴而生动。
这是一本描写抗日战争的书,但它描述的不是正面战场,而是北平城中一大家子的生活。
这是相当少有的,毕竟大家都关注着闪闪发光的英雄,平民百姓的心理活动常常被忽略。
故事发生的场景很小,但是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人物不少,但读后却会清楚地记得每个人。
历史的镜子:书中借取40年代北平西城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线索,细致地刻画了北平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如何挣扎在生与死的缝隙里以及他们缓慢而艰辛的觉醒过程,并且分析了在国破家亡的严峻时刻,国民们的精神素质和种种心态。
可以说,《四世同堂》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
沉默有时候是最保险的:书中太多的人物给我留下了印象。
一辈子想着保全自身最终却选择反抗的祁老人;被家庭拖累的祁家长孙瑞宣;为抗日战争无私奉献的进步青年瑞全;奉承日本人最终下场凄惨的汉奸冠晓荷和大赤包。
四世同堂中精彩的人物数不胜数,细细去品味,更能品出百般滋味。
日本人的种种行为罄竹难书。
他们掠夺一切资源、抢粮食棉被和煤炭、禁锢思想、强制学生学日语,六十岁以上和六岁以下的人不发粮证、甚至把那些冻死、饿死、病死的人运到城外喂狗。
也正是在最严酷的迫害下,中国人才丢掉幻想,进行反抗。
那些丑恶的灵魂在老舍的笔下显得血淋淋。
与此同时,老百姓依然英勇无畏,他们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也正是这种精神,最终的胜利才站在我们这一边,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气节。
感谢老舍先生,不仅因为他留下的经典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把那个时代国家最苦难的一面保留下来,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铭记国耻,明白幸福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
四世同堂读后感2城市已经仿佛无法呼吸,他必须找个空旷的地方去呼吸,去思索。
淡淡的西山,已不像夏天雨后那么深蓝,也不像春秋佳日那么爽朗,而是有点发白,好像怕冷似的。
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6篇
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6篇《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四世同堂》读后感一又来拜读老舍大师的杰作了,读老舍的书,觉得非常美好,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就像我在《平凡的美》里说的一样:这种美是平平淡淡的,值得每一个人去赞扬,它像水一样,冲淡你的情绪,让人把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它像一朵云,无处不在地陪着每一个人,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这份情感。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一个国家,必定有忠爱他的公民。
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国家是一个团体,我们是这个团体中的人,更要爱护她,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国家是一个精神,他的全部精神来源是他的公民,国家是人建立起来的,就需要人来爱护他,可是在祖国困难的时候,那些汉奸小人们见风使舵,投降了敌人,扰乱民心,这些人就像墙头草一样,一看见自己的国家不行了,马上投奔敌人,而且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爱国这两个字,他们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自己。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可不单单是喊口号而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争气,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随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
老舍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而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读四世同堂感想(精品8篇)
读四世同堂感想(精品8篇)读四世同堂感想篇1《四世同堂》这本书,据书上写,这是老舍写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讲述的是革命时期日本鬼子闯入北平,小羊圈人原来正常的生活,被搞得不像样子。
对于这个变化,小羊圈里的各家人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从军的从军,反抗的反抗,毫无变化的毫无变化,甚至还有人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高兴,成为日本人的走狗。
让我最印象深刻、表现截然不同的二人分别是钱默吟先生和冠晓荷,先说钱默吟先生吧!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不但没有伤心,还因儿子的死是因为干掉了一车日本人而骄傲,当邻居冠晓荷把他儿子的死因告诉日本人,日本人派人来抓他时,他也没有一丝恐惧,反而昂首挺胸,被捕了后,他也一心只想着消灭侵入中国的日本人,被人救出后,他便开始对外界宣传反抗日本,并给那些反抗者出主意,这没有恐惧,没有害怕,一心把入侵者赶出中国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
再说冠晓荷吧!在日本人侵入北平之前,倒也没什么事,日本人来了以后,他就一心帮助日本,全然不顾自己是个中国人,他相信,只要帮助日本就能获得利益,于是便无耻地出卖了钱默吟先生,得到了利益,便更加疯狂地帮助日本,弄得整个小羊圈乌烟瘴气,大家都讨厌他,可他却全然不顾。
还和他老婆一起,和一些汉奸、日本人称兄道弟,亲密无间。
最后他得了胃病,日本人怕传染,就把他埋进坑里,他却还一心以为,日本人能救他还要给日本人下跪,真是不可救药,令人鄙夷。
老舍用他的神奇的笔,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反抗日本侵略者、毫无动摇的钱默吟先生、瑞全,阴险狡诈的冠晓荷、蓝东阳等,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场景的重现,让我们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和人们丑陋的一面。
真不愧为老舍写过最好的一本书啊!读四世同堂感想篇2《四世同堂》是我上高二的暑假里沉迷的一本书,把我眼睛给看近视了,所以印象很深,现在借近现代文学选修课结课论文之际小写一下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5篇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5篇四世同堂是一本不错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四世同堂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阅读!四世同堂读后感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她哺育了我们成长。
可几千年过去,她也承受了千灾百难,美丽的面容千疮百孔,我们的职责就是捍卫她,保护她!读了《四世同堂上》后,我的爱国之情更加强烈。
书中主要讲述了祁家四世同堂在北平的一个胡同里生活。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祁家顶梁柱祁瑞宣虽然想参与抗战,但迫于家中需要只好留在北平。
三弟祁瑞全在他的鼓励下逃出北平去抗战。
可二弟祁瑞丰夫妇却去巴结胡同里的冠家,与冠晓荷一同为日本人做事,成为了汉奸。
不仅如此,冠家还陷害钱家,致使钱家家破人亡。
可惜最终祁瑞宣被日本人抓去,祁家陷入慌乱之中。
书中,祁瑞宣的爱国精神令人感动,他有知识有能力,却没有投靠日本人,祁瑞全更是直接上前线与日本人搏杀,他们虽然没有锦衣玉食,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截然相反的是,祁瑞丰和冠晓荷根本不关心国家存亡,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见风使舵,成为日本人的走狗,甚至不惜以陷害他人来提高自己的位置,这种人真是可恨!一个国家能否强盛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
这让我想起曾经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是真正的英雄,宁愿跳崖牺牲自己也要保卫祖国,他们虽死犹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爱国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董存瑞、杨靖宇……他们懂得“有国才有家”,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这本书真是给我极大的震撼。
它让我认识到: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孩子,但只要多积累知识,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将来就一定能为祖国打造出更美好的前程!四世同堂读后感偶尔听别人谈起这本书,便去买来看了。
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那样的磨练后,变得如此真实。
要说印象,读完第一遍,几乎只想得起钱先生了。
他是完全正面的,没有动摇过的,唯一的一个。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人,单单他的勇敢,就是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在全书缓慢而阴郁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神秘的形象,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世同堂》读后感1老舍先生是一位有着复杂思想的人,文如其人,这使老舍先生笔下的人各有各的心理,各有各的思想。
《四世同堂》嘛,就得先从祁家的最年长的辈说起。
祁太爷应该算是封建百姓的性格,思想保守,却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见解,自可成一派,这要就是像他说的那样:“只要准备三个月的干粮咸菜,便是天塌下来也没事儿。
”接着是祁家孙辈,祁家长孙瑞宣是一位可敬的教师,也算是血性男儿。
他在洋学堂时,一位神父说:“中国已无力回天。
”他因此义愤填膺,一气之下辞掉中文教师之职。
但是他的一腔爱国之情与报国计划因祁太爷的阻拦而付诸东流。
我读后感到惋惜,但为此也对他感到钦佩。
祁家三孙瑞全也十分爱国,他因为情感原因而十分矛盾是否出城抗日,但是最后还是毅然出城,策划抗日。
还有冠家的冠晓荷也是一个人物,只不过他卖国求荣投奔日本人,做了汉奸。
他阴险狡诈的性格更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尤为突出。
当然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还有许多特性鲜明的人值得我们品味。
让我们欣赏、品味这本旷世名著,感受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吧!《四世同堂》读后感2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
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
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10篇)《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200字1在老家逛街,走进了一家面积不大的书店,书不是很多,我看到了《四世同堂》,竟有惊喜之感,四世同堂读后感。
记忆中,早些年读过的《四世同堂》已印象模糊,只留下“四世同堂”这四个字,和书中那个大家庭的老人。
多年了,我不再有读大部头作品的耐心,当年买回的《四世同堂》早已不知去向。
逛街之前,我刚去了姥爷家,今年九十一岁的姥爷也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这四个字扑入视线时,我竟然想到的会是姥爷,想到姥爷满头的银发和永远是平静淡然的神态。
重读《四世同堂》,给了我少年读时没有的感受,我想,不只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心境。
老舍先在序中生写道: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
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说,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
《四世同堂》,百万余字,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我跟随着这三部曲,随着老舍先生细腻笔触刻画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走进了战争时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
那时的北平似乎离我很远,又似乎离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
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棚匠刘师傅......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
读《四世同堂》有感(通用27篇)
读《四世同堂》有感读《四世同堂》有感(通用2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四世同堂》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四世同堂》有感篇1前几天,我阅读了《四世同堂》这本老舍的书。
这本书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统治下北平城内的亡国奴的生活,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心中十分澎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日本统治的北平城内的小羊圈胡同这个地方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情。
但这本书不仅写了这些事,还在这些事中浓缩了整个北平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的状况,写出了老舍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华北的罪行的痛恨,以及对在北平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扬,表达了老舍的爱国的情感,通过《四世同堂》中大量的人物刻画将北平的这个地方写的活了起来。
《四世同堂》中有两个对比最鲜明的人物:钱默吟和冠晓荷。
前者是有骨气的一位老人,而后者是一个只想生官发财的小人、汉奸、走狗,钱默吟原本是一个每日作诗赏花的清闲的老人,冠晓荷是一个在胡同中最受人讨厌的人,当日本侵略者到来时,他们因为不同的选择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钱先生由于被诬害入了狱,在狱中受尽了苦难,但在狱中,他渐渐明白了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在他出了监狱之后,他在一座寺内当了一个联络的秘密的通信员,在一段时间后,他再次被捕入了狱,但很快,日军投降,钱先生被放出,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反观冠晓荷,他在日军来到初期就如苍蝇一般活动了起来,为做上官他不惜一切代价,最终下场则是被他所热爱的日军活埋进了土里,妻子大赤包在当上所长后也死在狱中,他与钱先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四世同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北平,从中我们可以感到老舍的爱国情怀,它教了我们爱国的道理,教给了我们有国为才有家的道理。
读《四世同堂》有感篇2她,一个文文弱弱的女子;她,戏份不重,却扮演着孙媳、儿媳、妻子、嫂子、母亲、管家这么多的角色;她,一个最忍辱负重却又隐忍不发的机敏女人;她,一直坚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她的生命和这个家里的挂钟一起摆动着……她,就是韵梅,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微不足道但却不可替代。
四世同堂读书感想6篇
四世同堂读书感想6篇四世同堂读书感想 (1) 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活着》演绎的对活着的理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时,似乎还能感觉到夹杂在书页里那沧桑和悲哀的味道。
多年后,那个坐在田埂上的老人,发梢似乎都带上了一丝苍凉。
阳光映在他已经发白的头发上,发出耀眼的光泽。
夕阳下他苍老落寞的背影,已经丝毫找不出当年春风得意的影子。
这样一个恬淡温和的老人,谁又能想到他的曾经?曾经的他——徐福贵,是徐家的阔少爷,在同村人的眼中,可谓是上帝的宠儿,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享受着荣华富贵所带来的快意。
但是金钱与物质的熏陶,往往会让人恃宠而骄,迷失自我。
福贵沉醉于充斥着铜臭味的赌场,沉溺在杂乱不堪的生活中。
嗜赌成性的福贵最终输光了家产,不得不过上普通人平凡而又艰难的生活。
福贵的妻子是一个勤劳又朴实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她都没有离开福贵,可是福贵却在母亲病重时,因为抓壮丁被迫离开了家,过上了颠沛流离,惶惑不安的生活。
枪林弹雨,食不果腹,一层一层的绝望和恐惧使得福贵非常想家。
曾经,战场上,作为征用民工的他,被子弹在身后穿梭不止,但又奇迹般地地活了下来。
当他历尽艰辛再次站在自家媳妇家珍的面前时,家珍已经老了许多,她眼角溢出的泪水让人心酸。
对福贵的人生打击,正如秋雨一般,接二连三,无休无止,使福贵几乎痛不欲生。
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的死,再加上一直对福贵不离不弃的家珍的离开。
最终,她的女婿,孙子也相继死去。
福贵亲眼见证那么多亲人在他身边死去,而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是什么样的生活遭遇?我似乎还能听到风中飘荡着福贵对老牛的轻声细语。
结局悲欢离合散尽,时间细数了他鬓角的白发,磨平了他曾尖锐的棱角,福贵曲折坎坷的一生使人心酸。
他的经历发生在中国大转折大变化的时期,那时,人们把幸福看得如此简单,吃饱穿暖被人们视为一件最幸福的事。
可这样的幸福却显得极其难得,家珍因为一小把米要心疼好一阵子,当时真的很穷苦!谁不曾活着呢?可是谁又能真正了解活着的意义?了解人生的意义?我们都不曾对活着有深刻的理解,而福贵一步步的蜕变,他一次次痛苦的经历,带给他的,是对“活着”最尽然最透彻的感受。
2022《四世同堂》品读体会与感想8篇
2022《四世同堂》品读体会与感想8篇2022《四世同堂》品读体会与感想1翻着《四世同堂》,我看到了一代中国人。
历史,似乎教会了我一点什么。
瑞宣爱家,也爱国。
当日本人入侵中国,瑞宣希望去战场,只是家庭和北平人爱和平的性格束缚着他,让他只能在家,照料着一家老小。
他讨厌瑞丰所干的事,他也明白像瑞丰这样的人该受到教训,但是他更明白不能让祁老人担心,不能让母亲操劳。
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北平人的心,也都是矛盾的:像刘师傅,像程长顺,像陈野求。
他们都让家中人活下去,尽管生活在太阳旗下。
家庭,就像一把牢牢的锁链,把他们的手脚捆绑在北平的土地上。
只是,只是,我们真的只能为不去战场找这样的理由吗?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家、爱和平吗?我想,不是的,也许我们还缺少一些勇气。
我们没有勇气去放弃家庭,我们没有勇气去流浪,我们没有勇气离开被统治的地方。
我们可以忍气吞声,除非叫我们饿死。
我们可以去当汉奸,首先得给我们饭吃。
我们要生存。
这,是不是一种懦弱?一种“爱家”的懦弱。
我们没有勇气,放下家庭去战斗;我们没有勇气,面对黑漆漆的枪筒;我们没有勇气,站出来说一句:我恨日本人。
我们没有勇气,因此只能拿爱家、爱和平当借口。
若,我们可以放下家庭,去当一个战士,像钱先生那样,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少几天被统治?若,我们再多那么一些勇气,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一段屈辱的历史?如果我们多一点勇气,就像钱诗人那样,别人把他当疯子,他也不生气,就算流浪街头,也心甘情愿,中国,就能多自由一天。
是的,是时候该增长一些勇气了。
我们,是这个新时代的主人,过去的事,应当当做一段可值得思考的历史,未来,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做一个有勇气、敢担当的人。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现在的我们,还需要勇气。
2022《四世同堂》品读体会与感想2《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
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8篇
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8篇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8篇四世同堂在对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进行批评,多少人放不下家庭,最终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家破人亡,却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四世同堂》读后感8篇,欢迎借鉴参考。
四世同堂读后感(一):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我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那个以往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我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SIGN》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四世同堂》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十分引人注目。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我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我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我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明白仅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到达目的。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8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个性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
透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
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
没烧圆明园,也没抢故宫,也没有大面积的屠杀等等。
但是,他们残害了南京的人民,作为同胞,我们当然十分愤恨,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确信了对日本人的恨。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一样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
四世同堂读后感2瑞宣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去观照形形色色的现象。
他有思想而无行动,至少在当前版本里还没有作出行动,结尾留下了他的即将行动的宣言。
瑞丰和高第像是一种道理的正反两面,在对比中,宿命论,报应论丧失了力量。
高第,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女子,然而细究其转向,也不能不承认稍显突兀。
钱老人,如高山,然而高山也有他的苦楚;他的思想也是在剧烈变化的,最后很高兴能重新看到他与曾经的他合一,中间有一段桐芳牺牲和劝高第时,他仿佛有些可怖,革命中狂飙突进的人,也含有某种迫害的因素。
可以说,人生种种,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善恶倾向,都有推进社会向好或向坏发展的可能,世间一谜乃是“度”,老舍先生本人和《四世同堂》中的种种人物,历史里的狂欢和疯狂,都毁灭于失度。
文化,再爱和平,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武力。
一手拿书,一手握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读《四世同堂》之感想
11100218 赖通伟
自从在现代文学的课堂上看了由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之后,这让我想起了我当初读这本书的那个夏天……
《四世同堂》是老舍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这部百万字的巨著描述了卢沟桥事件爆发的一九三七年至日本投降的八年间北京普通市民遭受到的残酷压迫与统治,以及他们面对生与死的自尊与自省。
这部小说的创作始于一九四三年,当时老舍住在距重庆不远的北碚,写一些宣传抗战思想的短篇小说和剧本。
在战争爆发之前老舍就打算写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旧家庭因社会变化而引起的变革。
一九四三年底,老舍夫人设法离开了被占领的北京,带着孩子历尽艰辛来到重庆。
在夫人的叙述中,老舍了解到日本占领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苦难遭遇。
于是他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希望能借此传播抗战的力量。
.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小说所述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一个距护国寺不远的"小羊圈胡同"。
祁家守旧的祁老人与儿子天佑、孙子瑞宣、瑞丰、瑞全及曾孙小顺儿、小妞儿四代人同居一院,这四代人中的上下两代人分别代表了新旧两个世代。
祁老太爷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精髓"。
他怯懦地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京时,他也认为只要准备一些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
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尽管自己只是平头百姓,心里却总忘不了把人严格的地分为尊卑贵贱,忠实而真诚地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
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
他向来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蔼的领受"训示";他非常同情邻居钱默呤受日军凌辱的遭遇,又怕连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
他的性格特征就是懦弱、拘谨、苟安。
祁老人的长孙瑞宣大致也属于老派市民,但他是较年轻的一代,在他身上集中了更加深刻尖锐的矛盾。
他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也有某些现代意识,但他又是北京文化熏陶出来的祁氏大家族的长孙,在他身上体现着古老的北京文化在现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与困扰。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瑞宣虽然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但小说中更多表现出他的性格矛盾和无穷的精神苦恼。
三孙子瑞全对那个变化的社会做出的反应与选择的道路更为积极一些,他未婚,在国难深重的时候他离家参加了抗日组织。
瑞全可以被视为摆脱了传统束缚的新一代的代表,老舍将这位年轻的革命英雄作为善的道德倾向的例子。
二孙子瑞丰是一个没有道德脊梁的软弱男人,他是一个投机分子和趋炎附势者,他的懦弱和巴结权贵的欲望导致了他的死亡,在哥哥和弟弟之间长大的他,即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也不盼着新的社会秩序。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
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汉奸”是可悲的,因为
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
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
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
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
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
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
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四世同堂》虽然以祁家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其对众多人物的描述已经远远超过家的范围。
老舍将一条典型的北京胡同"小羊圈胡同"的居民个性化,描绘了北京日常生活的全景,如棚匠刘师傅、洋车夫小崔和剃头匠孙七,当他们面对战争的动乱时,为了生存而努力和冒险。
老舍在作品中流露出了对他们命运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小说中的人物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老舍以明晰的笔触将其缺点和优点个性化。
战争和日本人在小说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他们只是被提起或评论到;战争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的出现引发了一个病态社会的种种问题。
《四世同堂》是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它在决心自食于民族积弱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
一本书往往都是当时作者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有喜有忧。
时势造人,不管我们活在哪一个年代,我们都应该清楚这个国家是怎么样的,社会是怎么样的,而我们自己又是在一个什么位置,应该如何做好自己,在国家、社会、对家庭找到自己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