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练习-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与答案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与答案1.(海南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梳理】《古代中外交流情况表》(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①;②;③(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答:【史料分析】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日本书纪》(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6分)答:【观点思考】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4)“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答:2.(2019·吉林期末)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请观察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题目,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包括图片涉及的六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并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答:(2)史实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答:3.(2019·山东中考真题)明朝时,我国已进人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专题04 中国对外关系(讲练)(共22张PPT)
典型例题:
例: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
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A
B. 鸦片战争
C. 武昌起义
D. 北伐战争
解析: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
美国: 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 中国政策的失败;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城市 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元朝:
(1)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
5.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6.中美建交
(1)基辛格访华: 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 (4)建交意义: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东汉派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并同日本、 大秦等国有往来。
2.隋唐的对外开放:
(1)与日本的交往 A.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唐朝时,日本来中国 的遣唐使有十多批。遣唐使回国后,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B.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 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 本视为艺术明珠。
对外关系试题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专题同步测试广州市天河中学李铜玉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朝鲜半岛与我国相邻,自古以来,双方睦邻友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据此回答。
1.有人称秦汉时期的辰韩为“秦韩”.这主要是因为辰韩A.多为秦朝移民后裔 B.同秦朝交往频繁C.“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朝相似 D.曾接受秦朝的管理2.朝鲜与汉唐关系的相同点是A.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B.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C.服饰、风俗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D.多次通好于中国,双方经贸频繁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先进的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相处。
据此回答。
3.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兴起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的浪潮 B.对门本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了解C、汉武帝与光武帝先后赐:子日本使者金印 D.铁器、铜器与丝帛传人日本4.隋唐文化对日本的最大影响是A、建造都市城郭,建筑业发展迅速 B.货币发生了巨大变革C.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 D.儒学传人,促进了日本文化的革新运动西汉先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的范围,远播欧洲和非洲。
据此回答。
5.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传播到的地区是A、欧洲 B.中亚 C.南亚 D.非洲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沟通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7.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唐朝所做的努力是A、设置旅馆,修筑驿站 B.派玄奘西游,促进中印文化交流C.加强同欧洲之间的使团往来 D.征服高昌,大败西突厥,设立机构管理8.南宋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南宋造船业发达,使用指南针C.两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出现了一批天然良港9.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是A.甘英 B.列班·扫马 C.杜环 D.郑和10.唐朝对天竺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A.十进位计数法促进了天竺数学的发展 B.中国的舞蹈对天竺有深刻影响C《伤寒杂病论》给大竺提供了医学宝典 D.大竺的建筑具有长安的建筑风格11.唐朝与南宋海外贸易频繁的原因是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对外南北水陆交通发达C.鼓励外商来华贸易 D.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外贸收入12.对促进中外友好的人士最远到达地区表述不正确的是A.甘英一波斯湾 B.玄奘一印度半岛 C.列班·扫马一欧洲 D.郑和一非洲西海岸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除了发展传统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外,中国还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专题 (1)
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2.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
列哪些战争有关 ( )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⑤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3.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
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 D.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4.右图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状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 )
A.中美关系日趋紧张B.美国公开否定中美《联合公报》
明朝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 的友好关系。
戚继 光抗 倭
明末 清初
郑成 功收 台
雅克 清朝 萨之
战
闭关 清朝 锁国
政策
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功 绩,永载史册。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张骞通西域
B.昭君出塞 C.鉴真东
渡
D.玄奘西游
6.“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
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
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
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专题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专题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年华。
”你知道诗中的“夷岛”指哪里吗?()A 海外B 沿海岛屿C 日本D 葡萄牙2.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问,日本19次派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 求取佛教经义3.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
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
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A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B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C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D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4.“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 玄奘B 鉴真C 忽必烈D 郑和5.“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A 张骞B 鉴真C 郑和D 戚继光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了永久的中国名片。
这段材料强调了“它”()A 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B 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 使中国经济领先世界8.“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B 明朝国力强盛C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D 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9.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民族和对外关系专题测试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测试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1-2题。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2.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①河套平原②珠江流域③云贵高原④天山南北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4、西域各族通过与汉朝的往来①摆脱了匈奴的压迫②使佛教传到中原地区③获得大量物资和技术④与内地联为一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①新疆地区与内地第一次联成一体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④为开辟中西商路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7、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8.下列事件或现象发生于东汉时期的是①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麻纤维纸②传统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奠定③中国皇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与欧洲开始了政治方面的往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明朝时期,对外交流基本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其原因属于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新情况是A. 外国侵略者侵扰东南沿海B.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 奉行重农抑商政策D.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和人民反抗10、我国古代史上对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匈奴族B.吐蕃族C.党项族D.女真族11、下列地区正式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时期,对应不正确的是A、西域一西汉B、西藏一元朝C、台湾一隋朝D、云南一西汉12、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始于A.秦始皇时期B.西汉初期C.汉武帝时期D.东汉末期隋唐的民族关系,回答13-1813、唐朝确保丝绸之路畅通的边疆管理机构是A 西域都护B 奴儿干都司C 安西都护府D 北庭都护府14.唐玄宗对回纥实行的主要政策是A.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经营西域B.封“怀仁可汗”,控制广大地区C.出嫁宗室公主,实行和亲政策D.传播中原文化,促使回纥汉化15.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不包括A.局部统一的民族政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中央王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C.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所管辖的行政区域D.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16、唐朝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的各种机构中,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作为该地区最高统治机构的是A.都护府B.都督府C.都指挥使司 D.将军辖区17、唐朝时,中央政权与西南地区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及对其影响的相同之处是A.册封当地少数民族首领B.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和亲”C.建立都督府加以管辖D.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18、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首领曾接受过唐朝皇帝册封的有①南诏②西突厥③回纥④粟末靺鞨⑤吐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19、岭南越族地区进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20、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行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①西藏②黑龙江③台湾④外蒙古的岭北行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明清的民族关系,回答21-2921.清朝管辖西藏和台湾的行政机构分别是①澎湖巡检司②理藩院③宣政院④台湾府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2.清朝时设立的科布多参赞大臣主要管辖地区是A.西南少数民族地区B.西藏C.蒙古D.新疆23.明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实质是A.对边境地区的管辖开始加强B.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加快C.中央集权制度向边疆扩展D.西南少数民族拒绝接受先进制度24、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进行的“改土归流”A.是中央开始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B.使地方长官由世袭改为中央任命C.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D.是指在西南地区撤司设省25、以下关于清前期新疆地区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清朝称天山南路地区为回部B、噶尔丹的势力曾达到天山南部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首次统一新疆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大部分地区2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①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②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③康熙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④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D.①③④27.“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
高考历史对外关系专题练习
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丝绸之路,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物产B.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C.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政治往来D.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张骞出使西域虽然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双方间仍未能实现直接的政治交往。
中国与欧洲国家最早的政治交往在东汉桓帝时期才得以实现。
答案:C 2.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繁盛的原因有①唐朝经济文化先进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朝疆域辽阔④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放性的对外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有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
但唐朝疆域的辽阔与中外交流没有必然联系。
故可排除带③的选项。
答案:B3.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A.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经济的决定作用方面分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
答案:C4.明朝对外交往频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对外交往结果的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B.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C.传入西方近代生产方式D.传入西方近代科学知识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入西方近代生产方式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5.关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汉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已开通B.唐朝不仅和亚洲国家频繁往来,和非洲也有往来C.宋元时期中国四大发明开始外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D.明清时期,反侵略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准确掌握知识的能力。
造纸术从4世纪起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和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测试题古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历史测试题古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辽阔疆域的国家,其外交关系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外交手段,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国家保持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就古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进行探讨,以了解中国在古代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和平共处是主导原则。
古代中国强调以礼仪和德行来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提倡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对外交往中也得到了体现。
二、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1. 与东方邻国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与朝鲜、日本等东方邻国保持着交往。
早在汉代时,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与日本也有交流。
中国文化由此传入朝鲜和日本,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宗教。
2. 与西方邻国和欧洲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与西方邻国如突厥、西域、西北民族地区,以及与欧洲国家如罗马帝国、希腊等也有外交往来。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得以发展,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古代中国与中亚和中东地区的外交关系1. 与中亚地区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交往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
这一交往使得中亚地区的文化、技术、艺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2. 与中东地区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与中东地区也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与波斯、印度等国家之间的交流使得宗教、经济和文化在这些地区传播开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四、古代中国与其他远方国家的外交关系1. 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等地也有交流。
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沿途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使得这些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熏陶和影响。
最新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人教版[原创] 精品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一、选择题历史上,中央政权十分重视对西北地区的联系与开发,据此回答1—4题1.我国对新疆的开发最早开始于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2.西汉时期,我国在新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营建灌溉渠系 B.修治天然陂池 C.排水筑堤 D.修坎儿井3.唐朝时期,对我国西北地区开发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是A.吐蕃 B.渤海 C.回纥 D.南诏历史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的开发和管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此回答5—7题4.元明清时期,蒙藏两大民族,形成了特殊联系,加速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主要原因是A.有共同的祖先B.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C.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D.元朝政府对西藏的正式管辖5.元清两代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所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设宣政院B.建立僧官制度C.封宗教领袖D.改土归流6.明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①设乌斯藏都指挥使司②建立僧官制度③实行改土归流④确立册封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明清时期,是我国边疆开发与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据此回答8—10题7.明清两朝开发边疆的主要措施有①移民实边②兴办屯田③开辟驿道④设置市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明清时期边疆开发的意义有①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缩短了边疆与内地尤其是与南方的差距②加大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④奠定了祖国今天的疆域的基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民族战争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同时客观上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据此回答11—15题9.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战争极其频繁,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仍以和平交往为主,下列对这一时期民族战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B.属国内民族之争,不具有侵略性质C.两宋的妥协加速了北方的衰落D.结果使双方都认识到和平相处的重要性两汉时期,中外交通发展,对外交往也十分频繁,据此回答16—20题10.两汉时期,对外交通以丝绸之路最为著名,下列各项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因素有①张骞出使西域②西域都护的设置③西域少数民族的归附④匈奴威胁的解决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属西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史实是A.日本有30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B.赐倭奴国“汉倭奴国王”金印C.派甘英出使大秦D.接待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12.在汉代,中国输往朝鲜的有①铜镜②铁制工具③漆器④檀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④13.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的地区是A.马六甲海峡B.孟加拉湾沿岸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D.非洲东海岸14.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转手贸易而大获其利的是A.大秦 B.安息 C.身毒 D.越南中国古代,宗教在中外交流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21—24题15.在中国古代,对中外交往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宗教是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16.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十分频繁,在交往中著名的高僧有A.吉备真备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17.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D.科技交流18.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因素是①国内社会矛盾激化②外国势力的侵扰③国内经济大幅度滑坡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元朝时期,对外交往十分频繁,据此回答25—27题19.元朝时期,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其原因不包括A.国家统一B.成吉思汗远征的客观作用C.元朝经济繁荣D.波斯的衰落20.交通在元朝有了巨大发展,其中出游欧洲的中国旅行家是A.列班·扫马B.伊本·白图泰 C.汪大渊D.马可·波罗21.元朝时期,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A.刘家港B.杭州 C.泉州 D.广州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中外交往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回答28—30题22.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特点是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B.闭关锁国限制交往C.对外交往与抵御侵略相交织 D.对外交往与西学东渐相融合23.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空前”的主要表现在①中国与海外国家交往范围超过前代②中外使节往来频繁③交往级别很高④其加强与亚非的友谊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明清时期,中国抵御西方列强的事例不包括A.郑成功收复台湾B.清初雅克萨自卫反击战C.明朝始终掌握澳门主权 D.戚继光抗倭斗争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汉族不断吸取其它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发展了自己,据此回答31—34题25.中国内地的汉族地区开始种植葡萄、石榴等水果,丰富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唐朝26.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出现“胡汉交融”局面最突出的历史时期是A.西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他们不仅为本民族,也为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35—37题27.为加强中外交往而出使欧洲的畏兀儿族旅行家是A.汪大渊B.义净 C.列班·扫马D.郑和28.明清时期,为我国数学作出贡献的蒙古族数学家A.明安图B.渥巴锡C.俺答汗D.八思巴二、材料解析题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与答案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与答案1.(海南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梳理】《古代中外交流情况表》(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①;②;③(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答:【史料分析】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日本书纪》(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6分)答:【观点思考】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4)“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答:2.(2019·吉林期末)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请观察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题目,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包括图片涉及的六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并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答:(2)史实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答:3.(2019·山东中考真题)明朝时,我国已进人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1.(海南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梳理】《古代中外交流情况表》(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①;②;③(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史料分析】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日本书纪》(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6分)【观点思考】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4)“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2.(2019·吉林期末)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请观察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题目,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包括图片涉及的六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并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史实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3.(2019·山东中考真题)明朝时,我国已进人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初中历史专题练习三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专题三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1.对外关系:(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
对外政策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游天竺,《大唐西域记》。
对外政策特点;积极主动开放。
(3)明朝:①郑和(马三宝)下西洋,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对外政策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落后西方。
2.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3.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2)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是中国被迫,便利外国资本输出,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进行经济掠夺,具有强迫性、侵略性;②后者是中国主动,便于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主动性、主权性。
三. 中日关系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04-专项综合全练(四)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专项综合全练(四)专项综合全练(四)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1安徽滁州全椒期中)日本学者本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
”当时日本的前进得益于(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遣唐使来华2.(2021云南昆明中考)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
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3.(2021福建龙岩长汀四中第一次月考)“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鉴真东渡B.遣唐使来华C.玄奘西行D.唐招提寺的修建4.(2020山东烟台中考)随着交通运输科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由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变成“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
其中“瓷器”这张名片的辉煌时代出现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2021山东临沂兰山期中)宋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并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
由此可见,宋时海外贸易活跃是( )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6.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时( )A.民族关系融洽B.科学技术发达C.中外贸易繁盛D.军事实力强大7.(2021辽宁营口中考)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两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2011--2012年两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四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2011天津)中国古代通过陆路和海上进行对外贸易,回答2~3题:2.汉朝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B.洛阳 C.咸阳 D.敦煌答案:A3.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答案:B(2011佛山)5.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其中典型的例证是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答案:C(2011广东省卷)3、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2011芜湖)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2011西安)1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2011山东青岛)6.2010 年10 月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旱开通于A.秦朝B.汉朝 C.唐朝 D.元朝答案:B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答案:B(2011年湖北省黄石市)1.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渐趋形成。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练习题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四位同学决定做几个关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探究小课题。
请你帮助他们。
回答(1-10题)1.小张找到了以下四本书,你认为哪一本对她的小课题探究最有价值?A.《论语》B.《史记》C.《几何原本》D.《缀术》2.小李找到了以下四篇文章,你认为哪一篇与他的小课题研究无关?A.《从女真到满洲》B.《话说“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D.《遣唐使在中国》3.小王确立的课题是“宋朝的民族关系”,他找到了以下绘画作品,你认为与他的小课题探究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幅?A.《契丹还猎图》B.《姑苏繁华图》C.《步辇图》D.《万国来朝图》4.小孙打算对有关岳飞的遗迹作实地考察,去下列哪一个城市会最有收获?A.西安B.成都C.杭州D.北京5.小赵为自己的小论文设计了四个小标题,其中哪一个出错了?A.张骞与丝绸之路B.秦长城起到了防御作用吗?C.元朝和北宋的对立D.金瓶掣签制度的产生6、小王想了解藏族的历史,下列哪本书最有价值A《格萨尔王》 B《蒙古秘史》C《佛国记》 D《马可波罗行记》7、小孙问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突出地说明了下列哪项A秦朝国威和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B中国制瓷技术对世界影响巨大C秦的统一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影响当时世界D商文化在世界上有特殊地位8、小王问研究5世纪初亚洲历史的重要史料是哪部书?A.《法显传》 B.《大唐西域记》C.《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D.《鸠摩罗什传》9、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体现在A.少数民族大量迁往内地与华夏族杂居B.中原诸侯国抵御了边地少数民族的进犯C.华夏族与周边戎、狄、夷等各族的接触频繁D.齐桓公等霸主进行了政治、军事改革10、小张在以下关于清前期新疆地区状况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清朝称天山南路地区为回部B、噶尔丹的势力曾达到天山南部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首次统一新疆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大部分地区民族融合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据此回答(11-22题)11、根据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下列概括表述最佳的一项是A.民族之间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B.民族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文化交流C.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 D.迁移、杂居、共处、互通婚姻12、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C.各民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13、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过程 B.汉化过程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14、10—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与3—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实行创造了条件B.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C、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D.内地与边境的经济交流更加频繁15、以下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传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先后顺序是:①制瓷、印刷技术传到东北②铸铁、凿井技术传到新疆③养蚕技术传到西藏④铁器传到珠江流域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16、"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完成于隋唐时期的条件有①中国的经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③中国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④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以上都不对17、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面部和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时,中原的汉政权分别是:A、东汉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东汉和隋朝D、西汉和隋朝18、.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出现“胡汉交融”局面最突出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19、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要是因为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20、蒙古族与满族是实现中国大统一的两个少数民族,它们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有: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②军事力量相对强大③国内其它政权的纷争及衰弱④外国势力的介入及援助⑤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性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1、下列对上题中两次统一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得到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具有群众性。
高考历史专习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一、备考导航本专题包含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
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汲取外国优点以利于自己的发展。
还要用发展的看法,全面正确的评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推行的闭关政策的踊跃与悲观影响。
二、专题知识概括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善交往★与东亚的关系(1)与日本的关系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经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来往屡次;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代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国都的建筑完整模仿长安的款式)。
⑤日本出土大批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屡次的贸易来往。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致使奸商与倭寇勾通,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清除倭患;④清朝推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乔迁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两方保持屡次的贸易来往: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来往:唐代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有名的是崔致远。
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招待新罗商旅。
②新罗立国,参用唐代制度,建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含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期间最后达成。
其特色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流传。
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汉朝:开拓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经过丝绸之路,进行屡次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专题
中国古代史对外关系专题一、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汉朝与朝鲜的关系①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A.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
B.战国纷争与秦汉之交时有许多中国人到朝鲜,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指马韩、辰韩和弁韩)曾多次派人赴汉。
C.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②中朝贸易的发展:A.朝鲜特产输入中国,朝鲜特产檀弓、文豹、果下马、班鱼皮等输入中国,B.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
C.中朝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互通有无,对朝鲜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影响。
(2)汉朝同日本的交往①日本的社会状况:A.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
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
B.汉朝时,日本“分为百余国”。
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②两汉与日本的关系:A.徐福浮海东渡的传说,在中日两国都是从古流传至今;B.日本考古发现的一些工具、器皿的制作也有的同中国相似,两者相互印证。
C.汉武帝时,日本一些部族小国与汉朝已经有了通使关系;D.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得赐印绶(汉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已出土)。
E.汉安帝时,倭国又遣使来汉。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促进了日本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3)两汉时期的中越经济文化联系:A.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联系更加密切。
B.中国从越南输入土特产和东南亚的珍稀物产,如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等。
C.中国的铁器、农耕和水利技术传到越南,使越南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了显著提高。
D.中越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4)丝绸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开通:A.西汉以前,中国的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等地。
B.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C.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当时,世界各文明区域尚处于隔绝分散的状态,交通工具也很简陋,丝绸之路却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选择题1.(2011河南三门峡一模)你认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我国对外交往友好传统的是A.郑和下西洋B.雅克萨之战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答案:A2.(2011马灌中学期中)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十分重视对外开放,早在汉朝就与许多国家交流。
下列哪一个国家当时不可能与我国交流?A.朝鲜 B.日本 C.大秦 D.美国答案:B3.(2011鹤壁市中考一模)小军同学准备制作主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网页,收集了下列材料,其中不能入选网页的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建交C.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 D.“天府四川宝岛行”活动答案:D4.(2011扬州市中考模拟)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5.(2011年漳州市高中招生模拟)中印源远流长,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答案:B6.(哈尔滨2011中考模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A.荡平倭寇 B.赶走荷兰殖民者C.击退沙俄侵略者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答案:A7.(南京三中2011模拟)“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A.弘扬佛法 B.西部开发 C.民族融合 D.中外交往答案:D8.(徐州市2011年模拟)3月21日,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赴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海域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600多年前,曾率领船队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的中国航海家是:A.郑成功 B.麦哲伦C.张骞 D.郑和答案:D9.(济南2011年历城区)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答案:B10.(2011汕头潮阳)《奔赴索马里》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一首军歌,歌词中唱到“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
英雄水兵,勇往直前,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
”歌词中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航海家——郑和。
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C、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答案:D11.(2011汕头潮阳)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12.(2011安徽长丰六校模拟)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答案:D非选择题1.(2011马灌中学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走下舷梯,我决定首先伸出我的手,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双方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l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回答:(1)材料一中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含义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美国在对中国及台湾问题的立场上有何新的认识?(2分)(3)继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两大事件后,中美关系有何重大突破?(2分)答案: (1)含义:敌对关系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分)(2)新的认识: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分) (3)重大突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分)2.(2011河南信阳一中中考一模) (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l950年尼克松的演讲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地握手。
,尼克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
”(1)由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有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2)美国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是否实现?请用史实论证。
(2分)(3)历史的发展,给中美关系带来哪些有益启示?(1分)(4)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答案:(1)由政治敌视到谋求建交(或由对立到合作)。
(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1分)(2)没有(1分)论证: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分)(3)提示:增进了解,加强对话与合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国际地位(答出1条即可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分)(4)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双赢等。
(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1分)3.(2011山东省宁阳县一模)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图一图二年代建交国家数目(个)1970年底 551980年底 1241992年底 1512002年 165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2)图二名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
答案:1(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任举两例即可)。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2011年漳州市高中招生模拟)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函请回答:(1)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2)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使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生在英国国内的两件历史大事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中的图三,概括指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特征。
并举出两个由洋务派在上述通商口岸创办的近代企业的名称。
(3分)(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分)答案:(1)闭关锁国(2分)(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2分)(3)东南沿海(或长江口以南的沿海)。
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
(3分)(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客观上使中国痛苦地进入近代社会(2分))5.(济南2011年历城区)(15分)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图三反映了明成祖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是什么?(4分)(2)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3)依据材料二,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能够推行这一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6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分)答案:(15分)(1)张骞通西域(2分);郑和下西洋(2分)(2)鉴真东渡(2分);开放(2分);(3)闭关锁国(2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自然经济)(2分);导致近代中国社会落后(2分)(4)认识: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或坚持开放的对外政策)(1分)6.(徐州市2011年模拟)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孤立、隔绝逐渐走向联系和开放,人类历史中的某些事件则有意或无意地加快了这一进程。
阅读以下材料:(7分)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显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请回答:(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联结了哪两大洲?有怎样的作用?这条商路除了运送丝绸,还传播了什么?(3分)(2)依据材料二说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3)材料三中“地球村”的说法说明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应当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2分)答案:(1)亚洲和欧洲。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重要的商道,是联系中外的的纽带,沟通东西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大发明。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相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等。
(合理即可)7.(2011福建漳平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10分)(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有什么特点?(2分)答案:(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10分)(2)(2分)由表及里,从经济上到政治、文化领域逐步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