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pt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至隋 吸收与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
唐时期
改造 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
转型与
宋明时期
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
导向 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 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
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
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读JD
知识 为基
唐中后期的文化风格;安史之乱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 能力
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 为重
安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风尚与社会局势之间的关系;从唯物
知识 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
能力 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
为重 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
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
4.基于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解考查孔子的“乐教”思想 (2023·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 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 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 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 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 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据《史记》等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广东湖南辽宁湖北福建江苏)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22天津河东一模)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 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
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
由此判断,当时兴隆洼地区()A.雨水稀少,没有森林B.地势低洼,气候潮湿C.遵循礼制,等级森严D.地势较高,聚落而居2.(2022辽宁沈阳二模)《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3.(2022四川绵阳模拟)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4.(2022山东潍坊一模)据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擅兴奇祠,赀(注:罚)二甲。
可(何)如为奇?王室所当祠固有矣,擅有鬼立(位)殹为奇,它不为。
这一规定意在()A.加强思想统一B.打击地方祭祀C.节省财政开支D.完善法律体系5.(2022山东德州二模)南朝宋孝武帝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
这一现象反映出()A.门阀士族政治结束B.庶族地主掌握权力中枢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废弃6.(2022山东临沂二模)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得出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普遍认同的获得”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不相符,故D项错误。
2.(2019届高三·某某质检)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解析:选B 根据材料“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说明周天子基本能对诸侯实施有效控制,而材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表明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各国不再遵守礼器形制要求,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A.设置刺史有利于君主专制B.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
由“刺举”“公卿……恐惧莫敢犯禁”可知,监察制度具有震慑百官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答案为B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1.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宋仁宗年间《新唐书》修成不久,随即就有吴缜的《新唐书纠谬》问世,指出欧阳修、宋祈之作新书疏于考证。
稍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也以相当多的条目对比新旧两唐书,指出新书“为观者甚少”。
这说明宋代()A.重史的传统影响文人行为B.官方与民间在修史上对立C.官修史书普遍缺乏公信力D.政治氛围有利于学术发展3.明代以兵部掌兵政,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之五军都督府。
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
下列军事体制中与之相似的是()A.秦朝太尉——郡尉B.唐代兵部——节度使C.清代八旗——绿营D.宋代枢密院——三衙4.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宋向夏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5.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A.重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B.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C.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6.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
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
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7.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可见,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
中国古代史 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有学者说:“战国七雄疆域已经连成一片,关防已经得到重视,人口已经‘编户’‘著地’,国君已经‘自主自决’,律令体系逐渐成形,官僚机构也略具规模。
”于是,“天下”一词的使用频度大大增加。
该学者意在说明,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文化认同逐步形成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这表明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下表所示为不同著作中关于秦朝的言论。
这些言论意在说明秦朝言论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黄宗羲《明文海》A.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注重政治制度的革新C.中央权力实现了集中D.法律体系较为规范4.东汉尚书台由西汉武帝内朝少府尚书演变而来,其下属六曹机构设置如下表,表明尚书台名称吏部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三公曹中都曹职选举、祭辞讼缮修功作、盐池园护驾及羌、胡朝岁尽对州郡水火盗掌祀苑贺考课贼人员以尚书为每曹主吏,下有待郎、令史等A.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异化C.君相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六曹逐渐掌握决策权力5.晋朝的司马氏在追溯家世时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
《梁书·元帝本纪》载,徐陵于邺奉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岂得掩显姓于轩辕,非才子于颛项?莫不时因多难,俱继神宗者也。
”祖冲之如表曰:“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
”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fl{现6.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古代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月宁波市高三期末考)“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这从本质上说明()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3.《旧唐书》载:“(唐朝)长安(年号)中,(扬州)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富甲天下”。
扬州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得益于( )①地处交通要道②自然经济发达③江南经济发展④政府放弃抑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右图中税收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的原因不包括()A.发达的商品经济B.健全的民主政治C.辉煌的古典文化D.完备的法律规范6.(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考5题)“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13题)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的是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C.镌刻发表在十二块铜板上D.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8.(湖南省四市九校2011届高三联考2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限时集训(一)中国古代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限时集训(一) 中国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
而西周统治者则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 B.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C.“尊礼敬德”思想的普及D.周人对政治兴亡的反思D[材料说明周人对政治兴亡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不再像商朝那般迷恋鬼神之事,而重视起民意,即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故选D项;A项中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不符,排除;B项中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不符,排除;C项中普及与B项中常态化都是过度解读材料,排除。
]2.(2020·某某一模)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
这一举措( )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C[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实行分田收税的土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形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因此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故选C项;由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授土地实行土地私有,而不是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排除A项;井田制开始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材料仅体现了诸侯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农业耕作工具的变化,排除D项。
]3.“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X。
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等。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X”可知,此时国家统一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21·辽宁沈阳一模)有研究表明:“定居聚落获取食物的开发领地半径约5千米,而采集渔猎等流动经济型聚落的领地半径则为10千米。
”这有利于印证( )A.采集渔猎是一种先进生产方式B.农业产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D.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2021·山东淄博一模)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
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
这说明战国时期( )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3.(2021·山西太原一模)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
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
这反映出汉朝(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4.(2021·广东梅州一模)汉朝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遇到灾荒时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耕种并征收一定数量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
这一措施( )A.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C.打击了地主豪强的势力D.扩大了自耕农群体5.(2021·北京西城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
促进南方开发的有利因素是( )A.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动荡B.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C.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D.汉族与内迁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6.(2021·山东济宁一模)据《文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不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考古学者在大汶口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发掘出了棺椁,还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有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而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
这反映出()A.贫富悬殊的现象B.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C.阶级压迫的现实D.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的形成2. (2023·苏州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见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
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甲骨文“册”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3.春秋时期孔子言论是后世研究其思想的重要依据。
孔子言论摘录表孔子言论文献出处孔子素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德”,力主“泛爱《论语·雍也》《论语·尧曰》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鲁衷公问为政,孔子对以“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孔子家语·贤君》“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论语·季氏》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上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孔子()A.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张平均主义B.将富民视为治国安邦的目的C.倡导为政者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D.规劝为政者应加强教化民众4.(2023·合肥二模)《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A.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5.(2023·永州三模)自河西纳入中央王朝正式管辖之后,汉朝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移民实边,屯田积谷,武威以西“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训练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泰安市高三三模)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
在遗址中心的莫角山,考古人员发现了30公顷的人工地基,经过部分试发掘,证明其上曾建有宫殿。
近年来,又在良渚遗址的西北发现了绵延四五公里的土垒,据推测可能是城墙或堤防。
据此可以推知良渚文化时我国( B )A.初步确立了君主政治B.已有了初始的文明C.部落之间的纷争不断D.阶级分化十分明晰【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良渚文化发掘出宫殿、城墙或堤防,而宫殿、城墙是早期文明的象征,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了初始的文明,故选B项;君主政治形成于夏朝,排除A 项;材料设立城坊是出于防御的需要,并不能说明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排除C项;材料信息能反映出阶级分化,但“十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
2.(2022·吉林市高三二模文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经营和产品主要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解体,私营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应运而生。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领域的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 )A.工商业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B.官营工商业的经营范围缩小C.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的比重下降D.工商业的发展实现了独立化【解析】根据所学,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经营。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局面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官营和民间手工业竞相发展,A项正确;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无法撼动官营工商业的垄断地位,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经济也在发展,C项错误;中国古代工商业始终是在官府主宰和控制下,D项的“独立化”表述错误。
3.(2022·黄山市二模)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地方监察事宜。
东汉时期的刺史,已不再如西汉时一般平时巡行、岁末进京,而在州内拥有了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
州从西汉初置时的监察区,最终演变为郡之上的一级行政区。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选择题高考题型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60题)1.(2021·江西·高三月考)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温地置县后,先是任命狐溱为县大夫,继之者为阳处父,再后为郤至,接下来则是赵氏,四者并非亲属关系。
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的萌生B.王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C.宗法关系的瓦解D.晋国已经取消了世官制度2.(2021·全国·高三月考)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
有学者依据《后汉书》等资料整理出了尚书台的组织系统表(部分信息如表)。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A.王国问题日益严重B.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D.官僚机构庞杂导致冗官问题3.(2021·湖北·高三月考)封君是战国时期国君分封的新兴贵族,多只享有食封租税之权,吴起在楚国变法后,长江中游以南开始出现了封君封邑,并逐渐成为楚国封君分布的中心地域之一,改变了长久以来长江之南无封邑的局面。
由此可知A.封君有利于维护西周传统的分封制B.吴起变法侧重保护楚国封君的利益C.战国时期的南方地区开始得到开发D.楚国借助封君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4.(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三月考)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的加快B.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C.变法运动的推动D.礼崩乐坏5.(2021·云南昆明·高三月考)商代的畿外(王畿四周)是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大小方国要向王室定期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讨,遵守一切礼仪制度,成为王室统治下的臣属之邦。
每一方国,都仿照王室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组织军队,设置监狱,征收贡赋,直接统治它所属的人民。
材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体制由此产生B.分封制维护了社会稳定C.地方的治理缺乏灵活性D.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高6.(2021·四川·遂宁中学高三开学考试)2021年3月2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历时半年多的发掘,共出土金面具、青铜神树、巨型青铜面具、象牙、贝壳、丝绸等500多件重要文物。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微专题2古代中国的变法与改革
微专题2 古代中国的变法与改革商鞅变法(1)背景。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③兼并战争不断。
④秦国实力最为强大。
(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4)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1)背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民族交融发展。
(2)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3)作用: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
(4)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概况:针对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考向1 王安石变法1.(2020·山东卷)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解析: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C项;根据材料“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机会,未涉及“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排除A项;“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并非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无法得出“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古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
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
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6题)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B.中书省C.三司D.内阁
5.(2012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牛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
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
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
7.图1—49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人工冶炼铁器,其冶铸时间是()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8.(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题)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1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1.(2011年12月南京四校联考2题)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
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
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
A.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2012年6月福建)图1 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机构,其积极意义是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13.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
B.水利
C.畜牧业
D.纺织
1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5.(2012年12月广东六校协作体高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
16.(江苏省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17.(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40题)2012年11月北京论坛开幕,世界三百余专家齐聚北京,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出谋划策。
材料二北京论坛期间传来喜讯,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为“徽班”。
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
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8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他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强烈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被列为禁书。
A项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的是二程。
B项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
C项是隋朝儒学家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明夷待访录》的内容。
A项是理学内容;B项是李贽的观点;C项是唐宋时期的社会现象。
2.B3.D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
4.A5.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国时期经济大发展的因素应该从生产力A项和生产关系D项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项考虑;而战国时期由于连年征战,社会秩序混乱故应排除C。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6.D7.C
解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工冶铁的起点。
8.B9.B10.A
解析: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11.C12.C13.A
解析: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
14.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15.D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是要救世,也就是为现实服务。
这种思想救世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
16.(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2分)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2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1分)
17.(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商人为其提供了物质支持,市民阶层壮大,成为其主要观众。
(4分)文化: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