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冬小麦管理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20f9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5.png)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冬小麦,需要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以下是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土壤改良:在冬小麦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改良。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适量施加矿质肥料,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冬小麦的生长需求。
2.田间整地: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田间整地,确保土壤松散、排水良好。
可以运用翻耕、犁耙等器具进行田地整地,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3.播种选择: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播种。
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冬性强的品种。
通过选择高产、抗逆的品种,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合理密度:冬小麦的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冬小麦每亩应保持适宜的植株数目,一般为180—220万株。
密度过大会造成单株的养分竞争,导致产量下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产量稀疏,浪费土地资源。
5.种子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和抗性。
可以使用种子保护剂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同时,对种子进行浸泡、启芽等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萌芽,提高苗期生长速度。
6.控制病虫害:冬小麦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
通过合理施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保障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周期和使用剂量,避免对环境和冬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7.灌水管理:对冬小麦的灌水管理要合理。
在生长初期,为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苗期的生长,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后期,为了避免稻麦穗节生育期间湿度过大导致倒伏现象,应适量减少灌溉次数和水量。
8.施肥管理:冬小麦的施肥需要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调整。
在播种前施基肥,如磷肥、钾肥等。
在苗期和分蘖期进行追肥,以满足冬小麦生长的需要。
同时,注意施肥的时机和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营养过剩或污染环境。
冬季小麦如何管
![冬季小麦如何管](https://img.taocdn.com/s3/m/c49d91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0.png)
冬季小麦如何管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为各种粮食作物之冠,是重要的粮食之一。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那么,冬季小麦应如何做好管理呢?现介绍冬季小麦管理的四个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防旱
冬季气候干燥,一般越冬麦田旱情都较重,大部分麦田缺墒。
因此,在气温回升,夜冻日消时,要及时浇水,促进地下部根系生长,盘根保蘖。
防冻
越冬麦田田间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别要搞好防冻工作,增强小麦抗性,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
一是对整田质量差,田块大的吊根苗,可施用土杂肥进行培土,以起到防冻保苗的作用。
二是浇好封冻水,对播种偏晚,苗情偏差的麦田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弱转壮。
防病害
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后15天左右,麦苗就基本长齐了,应及时对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小麦出苗20天后,锈病、纹枯病及全蚀病均有可能感染,当发病率达到10%时可喷药防治。
防旺长
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应及时疏苗,补肥补水。
疏苗可以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
疏苗结合浇水补充适量速效氮肥和磷肥。
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闭严重。
应深锄断根,在麦田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抑制分蘖发生,培育壮苗。
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春性及弱春性小麦品种播种过早会导致冬前旺长,易遭受冻害,应壅土、盖粪。
在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培土壅根,盖施有机肥,以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小麦越冬田间管理
![小麦越冬田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ab14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7.png)
小麦田越冬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时浇好越冬水:越冬水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冬季干旱和冻害,因此应在土壤封冻之前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如果冬季干旱少雨,应提前浇水。
2.追施冬肥:冬肥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分蘖,提高抗旱能力。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
3.防治病虫害:冬季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应及时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除草:杂草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冬季应及时除草。
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也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
5.防止牲畜啃食:冬季是牲畜觅食困难的季节,一些牲畜可能会啃食小麦,造成损失。
应加强管理,防止牲畜进入麦田。
6.及时清理田间杂物:冬季麦田中可能会有残留的杂草和枯叶等,应及时清理,保持田间的清洁。
总之,小麦田越冬田间管理是确保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应加强管理,做好各项措施,为春季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冬小麦的栽培管理
![冬小麦的栽培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2a87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3.png)
冬小麦的栽培管理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管理关系着农民的收益和粮食供应。
正确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冬小麦的栽培管理要点,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与储存等内容。
一、土壤准备冬小麦的生长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栽培。
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松土、耕翻整地,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通气性,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性强、产量高的冬小麦品种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
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状况和种植目的的不同都会影响品种的选择,因此农民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肥料施用合理施肥是保证冬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一般来说,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较好。
在施肥的时机上,应根据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进行科学施肥。
四、病虫害防治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初期;合理轮作和间套作物,破坏病虫害的生物环境;掌握科学的施药方法和时机,选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五、收割与储存冬小麦的收割时间是保证粮食质量的关键。
一般在小麦籽粒恰好达到成熟度时进行收割,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在收割时,农民应选用适当的收割机械,并注意收割操作的规范和细节。
收割后要及时将小麦晾晒至适当含水量,并储存于通风干燥的仓库中,以防止粮食变质和霉变。
综上所述,冬小麦的栽培管理是提高产量和粮食质量的关键。
农民应根据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作物的生理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增加冬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同时,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和收割储存等环节也不可忽视,以确保冬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
冬小麦怎样管理
![冬小麦怎样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914f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9.png)
冬小麦怎样管理一、适时中耕增温保墒各类麦田要抓紧越冬未返青前进行镇压、搂麦松土。
对田间裂缝较多较大的麦田,应先搂后压,以弥实裂缝,防止早春寒风飕根。
搂后镇压,还可保温提墒,防止或减轻早春冻害死苗。
黄淮麦区在冬末或早春镇压可抑制主茎旺长,促进分蘖发生,有利于增加穗数而提高产量。
各麦区中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小麦,均应在早春及时镇压,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
二、蹲苗壮长分类管理对于土壤不缺墒的麦田,返青时不要急于浇水追肥,仍以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为主,促苗早发稳长。
根据今年的播种普遍偏晚、土壤墒情较好的特殊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管理类型:一是返青期群体中等偏小(每亩60万株以下)的麦田(或中低产田),返青后可蹲苗20天左右,待小麦春生第2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
追肥数量可控制在春季追肥总量的4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以促进分蘖生长,争取穗数。
待拔节后期(春生第5叶至6叶出生前后)再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
追肥数量掌握在春季追肥总量的6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改善品质。
二是返青期群体在每亩60万株以上的麦田(或高产麦田),地力较好墒情足的高产麦田,可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时期,蹲苗40天左右,待小麦拔节后期(春生第5叶至6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计划在春季的施肥量可于此期一次施入,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
这样既可蹲苗壮长、适当控制分蘖、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促使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又可节约一次浇水成本,还可促进大穗大粒,提高品质。
三是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过大(每亩35万株以上)、冬前无分蘖的麦田,春季也不要急于浇水施肥,早春以保墒增温为主。
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可推迟在拔节前期(春生第4叶出生前后,小花分化期)进行,追肥数量占春季计划施肥数量的80%左右,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剩余的肥料。
四是对于部分密度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除掌握好肥水调控外,还可用化学调控的方法,在起身期(春生第3叶出生前后)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冬小麦怎样管理
![冬小麦怎样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2e873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9.png)
冬小麦怎样管理小麦是我国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
小麦又分为春小麦与冬小麦,而现在也逐渐进入到了冬季。
冬小麦也到了播种种植时期,虽然冬小麦本就是应在冬季种植,但是因为冬季的天气温度等。
还是需要百度文库做好管理工作的,那么冬小麦该怎么管理呢?下面就和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吧!1、注意防冻在种植冬小麦的时候,管理时要注意因地制定进行。
因为冬季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所以防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以提高冬小麦的抗冻性以及为提高第二年产量为目的。
首先要对土壤质量差、田块大的吊根苗进行培土,可以土杂肥为主。
能够为小麦苗提供防冻保苗的作用,然后在入冬之前要注意浇入适量的封冻水。
如果苗期不好的话且播种过晚的话,那么则要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温度,培育壮苗。
2、合理浇水在秋冬季的时候,下雨天一般比较少,土壤容易出现干旱。
因此在种植冬小麦时,浇水防旱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越冬的麦田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墒情非常差。
所以,在温度有所上升且夜冻日消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浇水工作,为冬小麦根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不过在浇水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水温及浇水时间,绝不可在温度低的时候浇水,防止小麦苗受到冻害,影响生长。
3、防止旺长冬小麦种植还要注意防止出现旺长现象。
如果播种过早的话,那么在前期容易形成旺长苗,并且生长能力在后期会逐渐减弱。
如果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的冬季的话,那么是极易受到冻害的。
因此百度文库要在晴天早上的时候,适当镇压,避免小麦苗主茎及大蘖生长过强。
在镇压的时候,如果苗上有露水或者是出现霜冻的话,那么是不能进行的,避免伤到幼苗。
在镇压后便要做好划锄浇冻水工作。
然后施入适量的碳酸氢铵等物质,抑制小麦苗旺长,避免小麦受到冻害。
4、病虫害防治通常在冬小麦播种后半个与左右便会齐苗。
齐苗之后,百度文库要着重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小苗出苗后三周左右,极有可能会出现锈病、纹枯病等病害。
在发病率达到1/10左右的时候,便要及时喷药防治。
冬小麦田间管理指南
![冬小麦田间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f5dad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3.png)
冬小麦田间管理指南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冬季播种,春季收获。
对于冬小麦田间管理,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准备:冬小麦对土壤要求较高,首先需要确保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在秋季收获前几个月,进行田间整地,使土壤得到充分的翻松和杂草控制。
此外,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作出相应的施肥计划。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冬小麦品种,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高产性。
同时,根据耕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密度,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冬小麦的生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
通常,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根据土壤养分含量,选择合适比例的氮、磷、钾肥。
在生长季节,及时进行追肥,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气候条件,进行适时追施氮肥,提高冬小麦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4.病虫害防治:及时监测冬小麦田间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播种前,可进行种子处理,以防止土传病菌感染种子。
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治白粉病、条斑病和蚜虫等常见病虫害。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化学农药或生物防治等方法。
5.灌溉管理:冬小麦的灌溉管理对于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天气条件,合理控制灌溉量和次数。
同时,注意排水良好,防止积水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6.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在使用农药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药物残留。
并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7.病害调查与预测:及时通过田间观察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等方式,进行病害的调查与预测。
根据不同地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减轻损失。
8.种植结构优化:冬小麦种植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轮作和间作,能够减少单一农作物连续种植带来的病虫害积累。
同时,合理进行田间道渠和田坎清理,减少害虫及病菌的滋生环境。
冬季小麦怎么管理,冬季小麦的管理方法
![冬季小麦怎么管理,冬季小麦的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de852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d.png)
冬季小麦怎么管理,冬季小麦的管理方法到了冬季时节,小麦生长缓慢,但是这个时期也不可以忽视对于小麦的管理,那小麦冬季应该怎么管理呢?下面就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麦冬季的管理方法。
小麦冬季的管理方法一、要补施肥料,促进苗情转化。
对于迟播、抢播而影响麦苗冬前生长的麦苗,因其晚播加大播量,冬前分蘖不足,尽管群体大,但是个体小,次生根少,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群体质量和产量。
对于基肥施用不足或者播期偏迟的田块,应早施肥,以促进苗情转化。
二、合理灌溉。
做好冬灌是小麦冬季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各地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如果播种后没有及时进行镇压,应进行早冬灌,可防止冷空气进入土壤危害根系,还有踏实土壤的作用,有效防止悬根和冻害的发生。
在天气干旱、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积极抗旱灌溉,保证麦苗生长健壮。
三、要防止旺长。
秋季雨水多播种不能一次完成时,早播种的部分麦田因冬季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旺苗,不仅不利于幼穗发育,造成穗小粒轻,还加大了倒伏、冻害的危险,对于这部分田块,应积极采取田管措施,控制旺长。
四、抓好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做好病虫害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控制好病原中心和虫害中心,防止蔓延。
一、适时冬灌。
冬灌是我市小麦连续高产的一项重要经验措施,要及早做好适时大面积冬灌的准备。
二、因苗补肥。
在灌水前每亩用复合肥40公斤或二铵30公斤配施尿素10公斤。
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的麦田,当前及冬季一般不再追肥。
山丘区、稻茬麦区以及晚播麦田,采用粉碎的秸草或粗粪覆盖麦田,既保墒增温,又能够减少越冬期麦根裸露,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
三、病虫草害防治。
年前虫害防治主要以红蜘蛛、蚜虫等为主,可选用阿维菌素等进行喷雾防治。
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苯磺隆等防治,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世玛油悬剂等防治。
化除喷雾时应在晴好无风或微风天气下进行,以防止漂移;世玛等部分药剂在遇到寒流时容易造成药害,施药前要注意天气变化。
小麦越冬管理
![小麦越冬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ff43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9.png)
小麦越冬管理
小麦越冬管理是指在冬季对小麦田进行适当的管理,以保证小麦在寒冷的季节依然能够正常生长。
小麦越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去秆留茬: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将麦秆留茬破碎压实,并进行深翻,以便促进麦田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的疏松,为下一季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2. 田间管理:冬季麦田的管理主要是松土、畦整和杂草防除。
适时进行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
同时,要及时除去麦田中的杂草,以减少与小麦的竞争,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
3. 根系保护: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护小麦的根系,以防止冻害。
可以采取覆盖物、秸秆等覆盖在地面上,防止冻土的形成,保持土壤的温度稳定。
也可以在麦田中设置风窝,以减少寒冷风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4. 防治病虫害:冬季也是一些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要定期巡视麦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取喷洒农药、套袋、旋转作物等措施,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综上所述,小麦越冬管理是保证小麦在冬季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秸秆留茬、田间管理、根系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可以保证小麦越冬的安全和顺利。
冬天小麦的管理技术措施
![冬天小麦的管理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1dfd3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e.png)
冬天小麦的管理技术措施冬天小麦的管理技术措施冬天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对于确保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冬天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管理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保证良好的农业生产。
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是冬天小麦生长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土壤管理技术措施: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冬小麦的营养需求,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确保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
2. 深翻耕作:在冬季小麦种植前,进行适度的深翻耕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水性和通气性,增加根系发育空间。
3. 土壤保墒:覆盖秸秆、沙土或其他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供良好的保墒环境,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水分管理在干旱地区,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冬天小麦的生长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水分管理的技术措施:1. 合理灌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采用定量定时的灌溉方式,确保小麦获得足够的水分。
特别是在干旱期间,要及时增加灌溉量。
2.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有效控制水源的使用,减少水分的浪费。
气候管理冬天小麦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但气候变化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仍然会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气候管理的技术措施:1. 合理选择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好的品种,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和产量。
2. 防寒保温:在寒冷的冬季,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草帘、撒草或秸秆覆盖物等,减轻低温对作物的影响。
3. 防风固土:适当种植防护林带,可以减少风沙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并加强土壤保持力。
病虫害防治冬天小麦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扰,因此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1.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病菌和虫害的积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2. 喷洒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情况,及时喷洒有效的农药,控制病虫害的范围和数量。
3. 清除病虫源:及时清除田间病虫害源,如枯萎病的带菌杂草、病媒虫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b211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7.png)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冬季田间管理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冬季小麦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1.土壤管理:冬季小麦的土壤管理主要包括耕作、施肥和田间水分管理。
耕作可以促进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提供良好的根系环境;施肥要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补充缺失的营养元素;田间水分管理要根据降水情况合理浇灌,避免旱涝轮作。
2.栽培措施:冬季小麦的栽培措施主要包括播种、密度和定植时间的选择。
播种要选择适宜的地面温度和土壤湿度,保证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密度要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以保证光照和通风;定植时间要结合地区气候和小麦品种特点,避免遭受严寒或严寒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3.病虫害防治:冬季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从田间病虫害的调查和诊断开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赤霉病、小麦中盘枯病、小麦条锈病等。
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合理轮作、适时喷洒化学药剂、增强小麦的抗病虫能力等。
4.追肥措施:冬季小麦的追肥措施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分为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可以在整地时施入基肥或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在播种前追肥;追肥要根据小麦的营养需要和施肥指标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时间,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
5.灌水技术:冬季小麦的灌水技术主要包括田间水分的监测和浇水的调控。
监测可以通过土壤水分仪或其他工具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浇水量和浇水频率;浇水调控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安排浇水时间和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6.地膜覆盖:冬季小麦的地膜覆盖是一种常用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温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地膜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和小麦品种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材质和型号,并注意地膜的铺设和管理。
综上所述,冬季小麦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管理、栽培措施、病虫害防治、追肥措施、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等。
冬天麦田管理措施
![冬天麦田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dbc6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c.png)
冬天麦田管理措施冬天麦田管理措施引言冬天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麦田生长状况,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麦田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冬天麦田管理措施,旨在帮助农民正确进行冬季麦田管理,实现丰收。
1. 土壤管理冬天是麦田土壤保护的重要时期。
以下是一些土壤管理措施的建议:- 覆盖秸秆:在秋季收割后,将剩余的秸秆覆盖在田地上。
秸秆可以保护土壤免受冻融和风蚀的侵害,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施肥:在秋季田间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麦田的生长。
注意合理使用化肥,避免过度施用。
- 耕种管理:冬天要注意适度的耕种管理,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度的破坏。
选择合适的耕种工具,控制耕深,防止土壤结块。
2. 病虫害防治冬天是麦田病虫害的传播季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麦田,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及时发现病虫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消毒处理:在冬季,可以对田地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 病虫害预防:注意清除麦田周围的杂草和野生植物,减少病虫害的来源。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和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预防。
3. 防寒保温冬天的低温对麦田生长不利,采取适当的防寒保温措施是必要的:- 覆盖物料:使用稻草、秸秆等物料进行覆盖可以增加麦田的保温效果。
特别是在降雪期间,保护麦田免受封冻的侵害。
- 光照增强:利用透光性好的农膜覆盖在田地上,可以增加麦田的光照,提高温度,促进麦田的生长。
- 喷洒灌溉:合理利用喷洒灌溉,适当增加麦田的湿度,同时喷洒的水也可以起到保温效果。
4. 温度调节冬季的温度波动对麦田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调节温度可以帮助麦田更好地生长:- 枯草烧炭:在田地周围堆积枯草或烧炭,可以增加周围的温度,减少冷空气的侵害。
- 覆盖面积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覆盖物料的面积,防止麦田过度保温而导致水分不足,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暴露而受冻伤。
小麦越冬期怎样管理
![小麦越冬期怎样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71ba4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2.png)
小麦越冬期怎样管理每年的秋冬天是栽培冬小麦的期间,在气温渐渐降低,假如帮小麦度过寒冷的冬天,是冬小麦栽培过程中主要的方法。
那么小麦假如管理才能期间平安越冬呢?随我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补施肥料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冬小麦的播种时间也会有所差异,对于播种时间较晚的小麦,会发生很多的弱苗、小麦,这些苗的耐寒力较差,极易冻死。
所以在越冬前要准时的追肥,促使小苗根系成长,提前分蘖成穗,才能平安的越冬,一般在越冬前每亩追施尿素8~10kg或者小麦公用肥20千克。
2、恰当中耕秋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长期降雨会引起土壤板结,板结后的土壤透气性极差,会影响到小苗的正常成长。
所以这时.要准时的中耕,破除土壤板结状况,能提升低温,促使根系成长,在中耕也可锄草,以免杂草争水争肥。
其它在浇水后也要恰当的进行中耕,而播种较早、成长健壮的小苗,在中耕时.要锄断它的根系,制约其成长,以免其提前返青,影响后期成长和产量。
3、合理浇灌冬天浇灌是小麦越冬期的主要环节,浇好越冬水有利于其平安越冬,这样既能避开冷空气进入到土壤中为害根系,还能使土壤慎密相连,提升地温,避开悬根和冻害的消失。
冬天将要根据小苗的成长状况、商情以及气候的变化合理进行,在持续干旱、商情不知的状况下,要乐观抗旱浇灌,使幼芽成长健壮,而浇灌条件的要准时镇压保商,以免新苗旺长。
4、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冬天尽管气温较低,但是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和治疗却不行掉以轻心,保持以预防为主的防治和治疗原则,同时还要做好草害的监控工作,以免草荒引起新苗成长弱势或成长不良。
在越冬前草龄较少,对于药性的反抗力较低,而且幼芽小,这时能够喷洒药剂锄草,但是要当心喷洒药剂的平安间隔期,频繁的喷药会发生药害,同时.要选对农药,依据农药说明剂量严格应用和操作。
以上是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学问,敬请关怀我们。
冬季小麦1月份田间管理
![冬季小麦1月份田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f8de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d.png)
冬季小麦1月份田间管理
一月份是冬季小麦的关键管理时期,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田间管理措施:
1. 农田排水:冬季降雨较多,需要及时排水,避免水浸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 病虫害防治:冬季小麦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锈病、白粉病、早疫病等,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喷洒。
3. 中耕除草:冬季小麦田地内杂草生长较快,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保证小麦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4. 施肥: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整土壤养分平衡,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
5. 覆盖保温:冬季气温较低,可在小麦地表覆盖保温物质,如秸秆、稻草等,减轻低温对小麦的不利影响。
6. 防寒保护:如遭遇严寒天气,对冻害较重的小麦地可进行抢救性拔节,利用草袋、塑料布等简易材料进行覆盖保护,避免寒冷对小麦的影响。
以上是冬季小麦一月份田间管理的一些常见措施,实际管理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小麦生长状况进行调整。
冬季 小麦管理
![冬季 小麦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8102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c.png)
冬季小麦管理冬季小麦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冬季中特别需要精心的管理才能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下面将从土地准备、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冬季小麦的管理方法。
一、土地准备冬季小麦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在土地准备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留伏秋茬作物:在冬季小麦种植前要先收割清理上一季的秋茬作物,将秸秆等农残清理干净,保持土地的整洁。
2.耕作深度:冬季小麦的根系较发达,因此需要耕作深度达到15-20厘米,以保证根系的生长空间和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3.土壤改良:冬季小麦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酸性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差。
因此,在土地准备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工作,添加石灰等中性物质来中和酸性土壤。
二、播种冬季小麦的播种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之间进行播种,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来确定。
2.播种方法:冬季小麦可以选择直播、杂交或机械播种等方法进行。
直播适用于气候较暖的地区,杂交适用于生产大规模小麦种子的地区,机械播种适用于平整的土地和大面积种植的地区。
三、施肥冬季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施肥工作非常重要:1.基肥施用:在播种前要进行基肥施用,一般选择在秋季或冬季早期进行。
基肥要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施用方式,保证小麦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
2.追肥施用:追肥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
一般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拔节后的抽穗期进行第二次追肥。
追肥要注意合理配比和适量施用,避免施肥过量或过少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冬季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1.病害防治:冬季小麦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赤霉病等。
可以选择防病优良品种和进行必要的防病药剂处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如定期除草、间套作以及适时的灌溉等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
2.虫害防治:冬季小麦主要虫害有蚜虫、瘿蚊等。
冬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冬小麦田间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a085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6.png)
冬小麦田间管理要点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保证品质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冬小麦田间管理,本文将介绍冬小麦田间管理的要点。
一、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准备是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
在冬小麦播种前,应进行犁地、耕地和平整地等土壤准备工作。
同时,进行土壤平衡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以确保冬小麦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二、适时播种冬小麦的播种时间一般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这个时期一般气温适宜,有利于小麦的萌发和生长。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点,选取合适的播种时间。
三、控制密度和行距适当的密度和行距对于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150-200公斤之间,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左右,根据当地的土壤和管理水平进行调整。
四、合理灌溉冬小麦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但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湿度过高,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
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合理控制灌溉量,以保证土壤湿度适宜。
五、草害和病虫害的防治冬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草害和病虫害。
草害会竞争养分和水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因此,及时进行除草工作非常重要。
同时,要定期巡查小麦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注意合理使用农药。
六、及时追肥冬小麦的追肥工作也非常关键。
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应及时追施氮磷钾等养分肥料,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
七、整地松土冬小麦生长期间,定期进行整地松土工作,有利于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产量。
八、病虫害监测在冬小麦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以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九、及时收割在小麦穗粒饱满、茎秆变黄时,应及时进行收割。
过晚收割会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影响产量。
综上所述,冬小麦田间管理是冬小麦种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土壤准备、适时播种、控制密度和行距、合理灌溉、草害和病虫害的防治、及时追肥、整地松土、病虫害监测以及及时收割等要点,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朋友们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要点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0ff8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7.png)
小麦冬季田间管理要点冬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阶段。
冬季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小麦的安全越冬和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小麦冬季田间管理的要点:1.地面整理:冬季田间管理的第一步是彻底清理田地,清除残留物、杂草和病虫害的虫卵。
清理田地可以减少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提供良好的播种条件。
2.施肥:在秋季播种之前,应进行土壤分析,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
冬季施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同时可以结合氮、磷、钾等化肥进行追肥。
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3.清除杂草:小麦生长期间,要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
杂草会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小麦生长不利。
清除杂草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病虫害防治:冬季是一些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及时防治病虫害是冬季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
常见的小麦病虫害有锈病、赤霉病、蚜虫等。
可以采用农药喷雾、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灌溉管理:冬季小麦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
根据天气情况和田地水分状况,合理安排水源,进行适时的灌溉。
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控制温度:冬季小麦的生长受到温度的限制,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可以通过覆盖地膜、加强保温等方式对小麦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7.病株清除:发现有病害的小麦植株应及时清除,避免病害的蔓延。
病株清除后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传播。
8.更新品种:冬季田间管理还包括对小麦品种的更新。
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变化,选择耐寒抗病的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9.田间观察:冬季田间管理还需要进行定期观察,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
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土壤养分状况等,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10.落实管理措施:冬季田间管理的要点不仅仅是掌握合适的技术,更要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和资源,坚持执行各项管理措施。
只有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进行冬小麦管理
[摘要] 冬小麦冬季管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控结合,以管理补晚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本文就怎样进行冬小麦管理进行介绍,以此为冬小麦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管理高产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白露、寒露、秋分都是节气,白露 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意思是在白露那个时候种麦太早,寒露那个时候种麦太晚,秋分这个时候种麦子正好。
这个农谚仅做参考,现在晚秋温度偏高,大部分种寒露麦。
要使小麦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要获得合理群体,要特别注意选种、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一斤小麦种子能长出一万株麦苗。
500g麦种按千粒重40g计算,共有12500粒,按出苗率80计算,应长出1万株麦苗。
根据播种时间确定播种量和发芽率,适时早播,用种量少,晚播用种多,范围是15~25公斤。
地力强,高产田,水肥充足要少播,中低产田要多播,因为高产田分成穗率高,而中低产田分成穗率低。
真正的高产田80~100万分苗(包括主茎)大约有50成穗。
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天,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
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
越冬。
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农谚说:“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
”施足基肥,可以促迸幼苗早发,冬前培育壮苗,增加有效分苞,穗大秆壮,除农家肥作主要底肥外,还要配合使用氮、磷化肥作基肥。
30公斤硝酸磷(或二铵)。
在小麦播种时用少量化肥做种肥,每亩用5公斤硝酸磷或磷酸二铵,可以保证小麦出苗后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苞和次生根的生长有较好的作用。
麦苗生长健壮的一般在冬前不施速效氮肥,以防徒长。
可以结合浇冻水少量追施速效n肥。
10公斤尿素,这次随封冻水追的肥,除少量供应冬季缓慢生长需要的养分外,基本上是冬施春用,能促使冬小麦多扎根,早返青,巩固冬前分苞,提高冬前分苞成穗率。
对于受旱严重,出现点片黄苗、死苗的麦田,应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浇水保苗,同时亩施尿素7~10公斤,以促进麦苗返青早发;在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再追施尿素10~15公斤。
对无灌水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通过镇压和划锄提墒及保墒,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亩施尿素5~7公斤,如果中后期遇到降雨,每亩再追施尿素5~10公斤。
此外,对没施磷肥或缺磷的田块,要在追施氮肥时配施适量的磷酸二铵;对没有灌溉条件或缺乏有效降水的田块,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3%
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
二、浇水补灌,促进苗足
根据温度土壤水分和苗情,决定是否冬灌。
适宜温度日平均气温3c左右。
冬灌过早,气温尚高,蒸发量大,起不到蓄水,增墒的作用,同时还会引起麦苗徒长,不抗冻。
冬灌过晚,气温偏低,土壤冻结,水分不能下渗,会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
有农谚,“昼夜不冻灌水早,昼夜都冻灌晚了,夜冻日消灌正好”。
气温下降到oc以下时,冬灌的比未冬浇的地温高一些。
对麦苗安全越冬大有好处。
冬灌要根据当时土壤水分含量而做,如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含水量小于16)就要冬灌。
如果高于70时,可适当推迟冬灌或不冬灌。
但要加强松土、保墒措施提高地温,促使小麦根系下扎,以培育壮苗。
三、中耕镇压,促进苗壮
每次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根蘖健壮发育。
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深耘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
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小麦2~3叶期压青苗,掌握“三压”即地干,土暄苗过旺时压青苗。
“四不压”土壤结冻,地过硬,土壤水分过大,麦苗已拔节时不压,工具用v型镇压器。
压碎坷垃,弥补裂缝,可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
压麦应在中午以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镇压伤苗。
盐碱地不宜镇压。
四、防病治虫,及时除草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选择合适药品,制成毒土,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施入药土。
也可用药对水,
顺垄浇灌,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在小麦3~4叶期,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及时防除麦田杂草。
对不同田块阔叶、双子叶、单子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发生程度,合理选择除草剂,要严格安排用药说明喷洒除草剂,防止重喷或漏喷。
五、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播前已造墒或墒情适宜,播种质量好,出苗正常的麦田,在播后1个月内一般不需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分蘖期至开始越冬,再根据播后1个月内的气温变化、降水、土壤肥力、墒情及群体大小、苗情长势等,采取针对性的冬前管理措施。
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促根增蘖。
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只进行中耕划锄。
对土壤墒情适宜的旺长麦田,冬前不追肥浇水。
对晚播弱苗,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促根增蘖。
六、冬季浇尿严防损伤麦苗
越冬至返青前均可浇尿,随积随浇,一般每667平方米浇尿500公斤左右,盐碱地或麦田有积雪时不宜浇尿,浇尿增产效果显著,约每施15公斤鲜尿可增产1公斤。
七、盖被
农谚说的好:“麦吃腊月土”。
说明盖被有防寒保苗效果。
技术要点: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进行,过早,会将麦苗捂黄;过晚,叶
片受冻,操作也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
冬灌后,在挠麦松土的基础上,用竹耙在大行中顺垄把土搂盖在麦苗上,盖土2厘米左右即可。
这项技术措施能稳定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确保小麦带绿越冬,减少地面龟裂,弥补裂缝。
参考文献
[1]晨曦.冬小麦管理要点和施肥技术[j].河南科技:乡村
版.2006年.第12期 1 页 44-44页.
[2]赵伟.黄淮地区冬小麦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4期 1 页 103-103页.
[3]董志桥.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2期.。